#读书[超话]##读书笔记##推文#
一辈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

-老舍

愿你善待自己年轻的皮囊
也愿你拥有不会陈旧的有趣灵魂
愿你活在当下
即使深陷泥沼
也能活完一生的天真与骄傲
祝你一切顺利
春光正盛
万物可爱
愿好运和惊喜铺满整个岁月
一切美好
都为你而来

《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张三坚##夜读##海底诗茶社#
今日读了蔡崇达老师的《皮囊》。
皮囊即使老去朽坏,幸好我们还有灵魂。
自己的世界总是小的,我们要多去“看见”,看见更多的人和事。看多了人和事,你就会找到藏在自己人生里的,被你忽视的珍贵,解答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平实的语言从字里行间带出的情感带给你冲击。真实生活的苦难却往往比文字更让你不忍直视,夜不能寐。又能如何呢?已经发生,避不开,逃不掉,顺命不信命,终能用生命力开出荆棘之花,终能重回阳光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9.我呀,很难喜欢上别人,所以一遇到喜欢的人,就像个久贪作富的暴发产一样喜形于色,明知道财不可外露,情不该尽吐,可我也总是兜不住,说到底,还是因为太喜欢你了
  • 我们居家生活了接近三个月,每天最重要的还是就是孩子的饮食问题了,我们也有过一段挑食的现象,而且每天拉臭臭也有点费劲,营养师朋友就推荐我选这款SmartyPant
  • 别浪费我时间不是你的客服陪聊】出柳智敏 柚子 女团男团小卡福袋 别家有炽毛黛兔梯符得荔娃葡米斯阁楼(包括但不限于小卡/裸专/未拆)出【主柚】或者【纯柚】的~5⃣
  • 3. 被人珍惜的时候希望你别装b。3. 被人珍惜的时候希望你别装b。
  • 摇滚永不消逝这两位都是摇滚大咖,两人合影自拍,真的非常酷,尤其是这一张,都是黑色系列的装扮,在暖关灯下,皮肤黄色,两人的帅气硬朗,酷酷的合影,给人一种温馨感,久
  • ? / / /. 你问我,是不是爱你如初,我说不是,是与日俱增。 ? / / /. 你问我,是不是爱你如初,我说不是,是与日俱增。
  • 高考恍惚间就结束了考英语的时候 距考试结束还有十分钟 我就揉了一下眼睛 把隐形眼镜揉出来了 hhh[坏笑]新实验楼的晚风真的超舒服超级凉快啊hhh有些科目好像没
  • 拉萨回忆录(他不喜欢我叫他的名字 那就L吧怎么开头呢 我只觉人生太长而相遇太早——我同时参考了两家藏服写真 准备去另一家的 朋友喜欢L这家就定了 结果那天我去了
  • 俺来啦俺来啦 今天是2021年最后一天啦啦啦 马上一步跨越就是2022年啦啦 和宝宝在一起又过了一年嗷嗷嗷嘻嘻嘻 但是没能和宝子一起跨年嗷嗷 但是我肯
  • 不管还会有多大的风雪,依然安静依然微笑而前,只因一切终会慢慢地风轻云淡,一切终会自然而然的还原或渐远,做一个释然的人看轻看浅,每一天都是新生,每一个当下都是幸福
  • #肖战[超话]#《有为君子》有为君子,无为而治,温文尔雅,恭瑾礼让;双目如潭,气宇轩昂,天地之精华,日月之辉光。#肖战[超话]# 《有为君子》有为君子,无为而治
  • #任嘉伦[超话]#[好爱哦]任嘉伦[好爱哦]rjl#和任嘉伦一起关注消防安全#rjl#任嘉伦红丝绒西装造型# rjl#任嘉伦暮色心约# rjl#任嘉伦万圣节最甜
  • 分手时我没有很好地顾及@今天你喝阿萨姆了吗_的感受,使@鼻崽贴贴 的心里产生了误会,也让@正哭泣着搬去海底的情感受到了伤害,我再次向@繆er 真诚地道歉,对不
  • 我的身侧从未有你陪伴 淡了 倦了 累了 就这样与空中的雨一起降落吧 就这样飘散在江南的烟雨中 让我化成一缕轻烟 就这样 再也让你找不到好想你 求求你出现吧 我在
  • 刘宇宁飾演的白愁飞健成了兩周年,这角色令很多人也看到宁哥演技的躍進@摩登兄弟刘宇宁 ,尤其是黑化之後的瘋批感,给予这角色生命力,立体感和充沛的魅力!刘宇宁飾演的
  • 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
  • ”可见乾隆时期发色完美窑变釉器的烧造不仅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一经烧出,竟被视为祥瑞之兆。以至于乾隆九年(1744年)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中云“奴才在
  • 抬头望望天空,云朵遮住了星星,我想,它们也和我一样,在静观这夜色,如果,如果此时有月亮就更完美了……小心星创作[爱你][爱你]小心星的由来_楼屁屁说:“看!我为
  • 气愤的时间,先想的是我的诘问诘责和品评会刺痛危险对方,由于晓得这类感受有多灾受,以是再怎样委曲,她们照样会一遍遍考虑说话,克制肝火,逐步打骂;表达设法主意的时间
  • 通过询问患者本人及家属,并结合相关部门大数据信息比对,形成确诊病例行程轨迹如下:病例1:3月4日下午,从宜必思酒店(沈阳北站南广场店)步行至北站家乐福超市;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