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丑陋声音悦耳的因果

  生活中只要别人做功德,你随着发起欢喜心,一样的会有功德。相反如果你没有随喜,反而心生恶意,那么此后所得苦报,自然也无法避免。

  有日释迦牟尼佛在说法的时候,有一位比丘起来问佛陀道:“佛陀!我们的世尊!善和比丘,以什么因缘,会长得那么丑陋?可是,他的声音却是那么清脆和雅?而且,在同道中,很快就获证罗汉果,请佛陀指示!”

  当然无论什么问题,佛陀都能为大众解惑。

  佛陀说道:“在久前,当人的寿命有四万岁的时候,也就是拘留孙佛在世度完有缘的众生而进入涅槃后,当时的国王,得到佛陀的舍利,于是招来很多土木工人,建造一座巍峨的七层宝塔供养舍利子。这时,有一个工人对工友们说:‘仅仅几粒舍利,国王干嘛得建筑这么大的宝塔来供奉?这样不是既浪费金钱,又浪费人工?’工友们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并劝他别多嘴。因为建塔是好事情,不要出口破坏。当宝塔快完成时,那工人又再生起轻慢心,但没有人理睬他。七层宝塔终於完成了,很多来观光的人,都异口称赞,生欢喜心。这时,那个造塔的工人,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该对庄严的宝塔起这轻慢心。为了忏悔前罪,他办斋供众,多结善缘,并且在塔尖上,行大布施,悬挂一个金铃。弟子们!当时起轻慢心的,就是现在的善和比丘。由於他的轻慢佛塔,所以有丑陋之身的果报。后来他能够悔改,并奉献金铃,所以今生他有和雅的声音,使听到的人,都能觉得心情舒畅,感到欢欣。”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中,有“随喜功德”一个大愿。

  正在修行学佛之人,都需要去反思一下,不要以轻慢心来对待他人生起的随喜心,如法遵行菩萨的大愿。

中毉大夫经典文章分享
修行应该从凡夫俗子开始

什么是凡夫俗子,拥有三魂七魄,肉体凡胎的人,就是人们说的拥有精气神者,人们认为放眼天下,天下不都是凡夫俗子吗?这是人们肉眼看到的外相,依相,依人,不依法,依心,不依靠灵魂,又怎么能知道真相呢?其实用天眼一看,三魂七魄全者,如凤毛麟角,没有几人,根据古代神医葛洪说,魂魄分去人则病,就是说人失魂落魄了,人就病,反过来说,病人皆因失魂落魄。如果这样一想,天下有几人三魂七魄同时在的呢?佛祖说过,修行人必须得拥有三宝,三宝为佛,法,僧,佛指的三宝,就是人的三魂,天命,佛,宿命,法,生命为僧,非是后人胡说的佛是佛,法是佛经,僧是和尚,佛祖早就说过,无法可传,不立文字何来经书,现在经书都非佛所写,凡夫俗子听记,又怎么可以把如是我闻当成了佛法?关于僧,佛指的是人体的生命,生魂,后天的人心意识,在佛的心中,众生平等,怎么可能有居士和尚的分别。

在道家也讲三魂,幽精,胎光,爽灵,也讲人心道心。

所以谈修行,如同谈修车,车拥有的零件,必须的全,零件全了,才可以修车,现在的人们,学佛的人连佛法僧是什么都搞不明白,一天穿的唐装汉服的,張口啊弥陀佛,闭口啊弥陀佛,追求什么性空,然后再灭性空,空也放下,追求什么断七情绝六欲,四大皆空,戒这戒那的,讲自己修好不管什么父母儿女,家人,什么亲戚朋友一律没有,只有自己修行,要脱六道,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

近来我接触了一些,一心学佛的人,外表低调,内心狂傲,冷漠无情,心如死灰,看他们累世转回,杀妻弃子,只有修行,几世住庙一心念经求道,身后无量无边的修行因缘,心中无佛,心无亲人,心中没有众生,每世轮回只有自己,再看三魂七魄,基本上全没有了,都是低频的众生借体修行。再就是修偏的修行者在练法练咒练镇。这种人早就不是人了,还天天大讲修行,到处做义工,助教,见着我也高高在上的为我讲道。我真的是深深的体会到了可怜之人的可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打着修行者的旗号,分不清什么三魂,什么是七魄,不知道我是谁?谁在修,为什么修,修什么?基础的知识一点都不知道,一天一天的装的到很像,什么菩提子串了,什么唐装汉服了,其实你们真的与修行无关,一个心中无情无义之人,怎么可能有爱与慈悲,情乃爱之根,爱为慈悲之本,你能抛弃孩子,你母爱都可以舍弃,你还有人性吗?父母双亲你都可以拋弃,你如何比乌鸦反哺,你无感恩之心,你如何与山羊跪主相比,你无情无义你禽兽不如,凡夫俗子都不是,小情小爱都没有,你又怎么能修出,慈悲大爱呢?你亲生的孩子你放弃,养你的父母你不供养,你去养老院去孝敬别的老人,你放生,你收留猫狗,你以为你是修行吗?你是为了自己积德而行善,你是为了消业而放生。积德行善非真善,消业放生如杀生。

现在的修行人,为什么越修行身体寒气越重,人越不幸,为什么修行人能修出绝症,人修行应该是越修越健康,越修一切越顺才对,修的一身病,修的饭都吃不上了,厚德载物,无物因为无德吧,神佛无处不在,人心有愿天必有应。心中有佛佛自在,何必要心外去求呢?人魂魄都不再一身是病,你修什么?你红尘中都无情无义,眼睛看到的父母妻儿你都放弃,你这种人何必要修行回灵魂之家呢?没有亲情何必要家,家人无情家还是家吗?无情无义无爱无慈悲,你修什么?佛是爱的化身,你无情无义无爱无慈悲,无德之人何来道,无德无道谈什么修行。

人身难得,天下修行者,你们应该从先拥有肉身开始吧,肉体在没有了灵魂,你失魂落魄了,站在灵魂的角度,你肉身都没了,修什么?站在肉身的角度,一身寒气,病气,你有灵感气感,这些感应是谁的?是你自己吗??通灵?妖通?鬼通?精通,你与他们同频,必同道,你与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心决定了境,你正心本心为性,本性为道心,佛心,站在本源,用慈悲大爱,道法自然,必会顺其自然的化解因缘。这即是随缘渡化。

是佛張口即法,法必会渡化众生,凡夫俗子重复佛的话,你没成为,重复佛的话有什么用。如果没有用,何来释迦牟尼佛心咒?没有佛咒,咒是谁的?难道是有人用佛之名,其中还有阴谋。

万法心生,无心何来咒,人心念什么都非佛性。人心死,道心活,舍弃人心,方见自性。

修行先从招回三魂七魄,做一个合格的凡夫俗子开始吧。禽兽如能修成,又何来人身难得一说,佛法唯闻,是只有佛说,才叫难闻,没有如是我闻一说。中土难生,因为佛旦生于国外,但是真信者,唯有中国。我指的是释迦牟尼佛。而且中土难生,还有一说,因为这次佛祖降生于中国。中国崛起因为圣人出于中国,修行应该从健康中国开始吧,先做到无病,拥有三魂七魄,再天人合一,三魂一体,修成正果,超凡入圣先从你是个,拥有三魂七魄的凡夫俗子开始吧,情乃爱之根,爱乃慈悲之本,大爱是由小爱组成,修行者先从爱家人亲朋开始到法界众生,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你记住了吗?

真道真人 https://t.cn/R2Wx9vW

金刚经035

【首先要明了六尘等境,唯虚无实,不为所迷。】

这是真实的智慧。前面一再跟诸位同修说过,我们眼前六尘的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只不过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会被境界迷了;也就是说,在一切境界里不会起心动念、不会有妄想执着。你要是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妄想、执着是决定不能避免。有妄想、执着就搞六道轮回,离妄想、执着就出了三界。

【知一切法唯心,心外无法。】

这几句是“般若”的核心,《般若经》里最重要的开示,在这几句里头真的有体悟的话,那个成就快速不可思议。

【此是遣荡尘境之方便,渐渐乃能胸无点尘。】

“胸无点尘”就是我们讲的心地清净,六祖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真实的功夫。心清净,智慧就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这个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不是修来的。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们读大乘经念多会开智慧,没那回事情,不但是宗门不承认,教下也不承认。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的注解,《华严经疏钞》讲过,“有解无行”,这就是大乘经读得很多,“无行”是什么?没有认真修行。认真修行是“离念离相”;“无行”就是没有离念、没有离相。大乘经念得很多,那个结果是“增长邪见”,不是增长智慧,是增长邪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才晓得真正善知识为什么叫你读一部经,不叫你读两部经。你心没有清净,还有妄想、还有烦恼、还有是非、还有人我,你读得再多,增长邪见,不是增长智慧。

有些人有个错误观念:我只要认真用功就行,不需要去解这些大乘经,不要读经,在家用功,参禅也好、念佛也好,统统都不要。清凉也说过,“有行无解,增长无明”,都错了。这是华严宗祖师说的话,哪里会有错?!这就像《金刚经》上讲的原理,“空有两边”不能着,着一边是错误,“着有”错了,“着空”也错了。因此行门当中,一定是“解行相应”,那就对了,“解行”要相应,一定要有老师指导,才不至于走错方向、才不至于走许多冤枉路,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底下说:

【纵有念头,亦极微薄,然后乃能断之。】

真修行人“断念”当然难,可是比一般人念头要淡得多,这是真的。只要肯认真修行,我们的妄想一年比一年少、一个月比一个月少,这是好境界,这个有进步。如果我们修行,我们妄想、分别、执着这个烦恼跟去年没两样,甚至于没学佛时好像烦恼还少,学了佛之后烦恼多了,愈学愈多,那就错了,大错特错。

佛法的修学,在功夫检点上来讲,决定是烦恼轻、智慧长,你的功夫就得力,你修学的就很顺利,功夫得力。假如不是这个现象,你要认真去反省,你错了。

错误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理论上的错误,一个是方法上的错误。一定要把错误纠正过来,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开智慧是转凡入圣之枢纽。】

无论修哪个法门,念佛也是这个样子。念佛人会开智慧,愈念心愈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现前,转了,这个境界慢慢在转。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醒同修们:转轮回心为菩萨心。

“轮回心”是什么?贪、嗔、痴、慢、疑,这是轮回心。你只要有这个东西,这就是搞六道轮回。

“菩萨心”是什么?慈悲喜舍。你能从这个地方转,就好!

轮回心是烦恼心、污染的心;菩萨心是清净心、是觉心,觉而不迷。所以大家学佛,入佛门,一进门就受“三皈戒”。“三皈戒”讲的是什么?转凡成圣。教你三个方法:“皈依佛”,佛是觉,“觉而不迷”,转迷为觉,这叫“皈依佛”;转邪为正叫“皈依法”;转染为净叫“皈依僧”。这个讲法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

惠能是唐朝时候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他给人传授皈依,这种讲法我们可以联想到,佛法传到中国是后汉永明十年传来,公元六十四年。在传到中国之前,在印度已经传了很久。在中国书里头记载,佛灭度一千年,佛法传入中国,这是佛经上通常讲的,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释迦牟尼佛佛法传到中国是像法,正法终结、像法开端的时候传到中国来。在中国传了这么久,法就愈传愈讹,就有了偏差、有了错误,大家对于三宝“佛法僧”逐渐逐渐错解,不知道“佛法僧”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于是“皈依”不得利益,“皈依”是有名无实。所以惠能大师给人家讲“三皈依”,就不用“佛法僧”,《坛经》上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这么讲法;然后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给我们这样解释,使我们对于三宝意义清清楚楚,不至于迷惑。所以“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迷邪染”是凡夫,“觉正净”是佛菩萨。从“迷邪染”转成“觉正净”,就是转凡成圣,这么个转法,所以“三皈”叫“翻邪三皈”,翻是反过来。世间人都依“迷邪染”,做佛的弟子了,反过来依“觉正净”。

不迷、不邪、不染,这叫真正皈依三宝。所以要开智慧,不能迷惑颠倒,无量劫迷惑过日子过到今天,还要继续再迷下去,那真的对不起自己,一定要觉悟,一定要回头,不再迷了,这样子就开智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谁能想到在一天阳光最好的时候走到一个城市最繁华的中心能够遇到这样落魄脏乱不堪的污垢角落呢。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三毛漫无目的的行走在苏州街
  • 女主也心知肚明,但她一个奴婢也没办法……那个老夫人要把女主送男主房里,还有后面男主不要就想把女主许个“好”下人让她一辈子待着(这一段其实女主都跪下了,意图很明显
  • 后来有兵打进了城,老百姓们只顾着逃命,哪儿还有心思消遣,戏班子眼瞅着要黄,有几个挑大梁的角儿就不干了,嚷嚷着要自立门户。#老板和她的娃儿们# 上次提到老板家的娃
  • #双胞胎##招财进宝##带娃日常#忘记了是多少次时差颠倒过来然后清晨听着鸟叫声入睡的,可是今晚我却异常亢奋做思维导图到了第十章,大概是我看了很多激励到我的文章让
  • 对不起,忍不住,还是想吐槽别人努力工作,原来对于你们来说不是堂堂正正呀哦哦哦,对呀,你哥哥当然不要抛头露面拼事业啦!!
  • (其实我也没听过[笑而不语])这里是想说,MDR-R10的外观专利期是30年,也就是在2019年专利就过期了。#那些不贵却很有新年氛围的东西#1、仿真红色发发果
  •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伦敦的街头,世事沉浮,“这里也罢,那里也好,她活下来了,彼得也活下来了,活在彼此的心中”。但是,她的所爱,大家谁也没有忘记,就是眼前这位,
  • 《君台观左右帐记》写于十六世前期日本室町慕府时期,主要记录足利将军所收藏的唐物并进行评鉴,书中对曜变建盏有明确的评判:“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
  • 自我有记忆起,在家乡大大小小的饭馆里,都能见到鸭头,外地餐馆来衢之后都会入乡随俗,我曾经就在一家东北饺子馆里尝到了美味的冷吃酱鸭头。鸭头不是高端的食材,可以食用
  • 幸福就这么简单!人心加人心等于一条心!同心!同德!,请珍惜身边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人生短暂,别留遗憾! 男人虽喜欢美女,但不一定会爱她,到最后……男人爱的都是适合
  • 3.市场还未有效突破,必须看上端位置是否有效突破,如果突破,再进场提高仓位做,效果不一定差;4.这个市场就是服务于套现的,不接受任何反驳,除了你自己之外,所有的
  • 7 宇哥买的泡芙 我说不吃 结果miajimiaji吃好几口8 晚上又去吃土豆粉了 宇哥点的炸串儿9 某一天我吃的米线还有宇哥的牛肉汤~老在一块就也没啥记录的欲
  • #水瓶的世界#[微风]#古风紫裳•女人# #每日一首古诗词[超话]#【诗经•国风•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有什么事么?”彦左问道。
  • 提出建设PM2.5与O3协同控制监测站和交通污染源监测站的任务,为摸清PM2.5和O3及其前体物浓度协同关系及区域传输规律,实现大气污染精准溯源常态化提供支撑。
  • #植物爱好者[超话]##最近一次的怦然心动##感受到人间烟火气的瞬间# 曾经周华健有一首歌叫《忘忧草》不知道世上果真有忘忧草,即是百合科萱草属的植物:黄花菜、萱
  • 但也有一小部分特殊的存在,这类人往往视爱情于“玩物”可有、也可无,他们对于感情的追求,仅限于内心仅存的一丝孤独感,这也导致了恋爱后的有恃无恐,如同风中浪子,来去
  • 凌晨,赶在电脑电量不足10%的报警下,写完一份PPT。 ​是寂静的夜,只有远处路过的车轮声,夏季夜晚的虫鸣声,风吹来很是舒服。 惊觉已忘了泡了许久的白茶,正好适
  • 相信在未来,不少职场人想要的“整顿职场”也会跟着他们的贡献而带来质的变化。但是年轻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越来越重:00后(Z世代)成为多个国家最大的消费群体;拥有智
  • 真不知道你们收了那边多少好处才如此不遗余力地为对方摇旗呐喊,你们就继续吧,反正死去的人在天上看着你们做的事情呢,你们不怕对不起死去的故人,你们就随便弄,反正我们
  • #陈珂[超话]#年度青春盛典全科普Q&A Part413. 我想给陈珂计分,哪种参与方式更划算?一些预算比较充足的粉丝,承诺其他粉丝你们完成了若干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