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周五收盘评论:A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涨跌不一,教育行业领涨,汽车股持续爆发

5月27日消息 周五A股三大指数全线高开,早盘市场冲高后震荡回落,创业板指曾一度涨超2%;午后A股小幅上行后连续下挫,三大指数陆续翻绿,尾盘市场小幅回升。

截至收盘,沪指涨0.23%,报3130.24点,深成指跌0.12%,报11193.59点,创业板指涨0.06%,报2322.48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8157.8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买入39.01亿元。两市93股涨停(含ST股),21股跌停,超2600股下跌。

行业板块方面,教育、采掘行业、石油行业、汽车整车、煤炭行业等涨幅居前,风电设备、电源设备、医药商业、酿酒行业、能源金属等跌幅靠前;题材方面,职业教育、CRO、新型城镇化、有机硅、国企改革等概念相对活跃。

国企改革概念爆发,飞亚达、国投中鲁、航天晨光、潍柴重机、中水渔业、中成股份、东安动力、林海股份、大庆华科、晋西车轴、瑞泰科技、英力特等涨停;

汽车行业维持热度,中通客车11连板,安凯客车、金龙汽车、东风科技、瑞玛精密、特力A、申华控股、明新旭腾、中汽股份、青岛双星等涨停;

教育板块强势崛起,国新文化、豆神教育、传智教育、凯文教育、中国高科、昂立教育涨停,全通教育、三盛教育、科德教育等纷纷上扬;

基建股震荡走强,浙江建投、安徽建工、中衡设计、中设股份、浦东建设涨停;

家用电器及家电零部件板块受关注, 毅昌科技、长虹华意、迪贝电气、德昌股份涨停;

采掘行业及石油行业大涨,龙高股份、准油股份、泰山石油涨停,中国海油涨停创上市新高;

有机硅板块走高,宏柏新材、晨光新材涨停,东岳硅材、新安股份、硅宝科技不同程度上涨;

化工行业活跃,氯碱化工涨停,凯盛新材、双环科技、远兴能源、中核钛白、江苏索普、华融化学、中泰化学、宝丰能源等跟涨;

煤炭行业走高,大有能源再度涨停,上海能源,郑州煤电、山西焦化等涨超5%;

新冠药物概念走高,新华制药涨停,华润双鹤、拓新药业等跟涨;

CRO概念盘中异动,百花村涨停,凯莱英触及涨停,皓元医药、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博腾股份、泰格医药、药石科技、昭衍新药跟随走高;

个股方面,科创板新股云从科技上市,涨约45%;

拟获美的集团入主,科陆电子连续4日涨停;

子公司拟转让所持特尔佳海讯股权,大为股份连续两日涨停;

中标华为人才公寓精装修分包工程,美芝股份涨停;

拟15.9亿出售华泰期货40%股权,华丽家族涨停;

拟回购注销3.71亿股补偿股份,罗欣药业涨停;

公司及子公司中标33.33亿项目,安徽建工一度涨停;

股东顺为拟减持不超过6%股份,石头科技大跌10%。

指数支撑参照3100-3095。方向上,事件催化,军工持续验证高景气;深圳大力度刺激消费,其他地方有望跟进,关注大消费;一揽子政策5月底前出台细则,继续关注基建方向。

短期市场状态以及环境相对向好,有利于反弹的延续,但空窗期的到来以及中报业绩可能的不济预期下,还是会对市场上行的空间带来抑制,谨防指数整体的回落。此外,外资继续看好中国资产中长期投资价值,这将给中概股以及市场带来情绪提振,但市场的转向还需看国内的基本面,中期整体向好趋势下,当前仍需一定的耐心等待
寻找盈利预期调整中的线索:1)历史上看,季度环比加速对超额收益有极强的贡献。全A 盈利增速呈现V 型走势,意味着景气加速的结构在2022 年有稀缺性,对行业间分化影响重大; 2)成本端,短期铝、钢材价格已经下行,或导致钢结构、锂电结构件、铝模板等行业盈利能力改善;需求端,赶工需求或促进新老基建落地速度加快,新基建短期内开工确定性更高;国内消费刺激逐步落地,汽车、家电、餐饮等行业受益或更为明显;3)供给侧出清的行业,景气度弹性或更大。结合成本及需求情况,我们认为明显受益的行业主要包括:钢结构、铝模板等(基建链);供应链&;公路运输;服饰品牌商、小家电等。

A股三阶段拾级而上,首选中游制造,次选必需消费。下半年A股大势不悲观。内滞外胀环境是制造国压力最大的宏观组合,其构筑的风险溢价顶已经在4月末出现,往年底看,A 股有望迎来三阶段拾级而上行情,第一阶段(5月至中报季)震荡反弹至上海疫情前震荡位,第二阶段(中报季至10月)业绩拐点出现,进入反转行情,第三阶段(10月后)释放行情弹性。配置角度来看,把握Q2后重大边际变化和已有逻辑的交易程度,美债贴现率压力见顶、产业链利润分配压力见顶、当前产业周期/通胀结构/地产宽松的股价隐含预期程度不高

北大金融学教授徐远:打工人该怎么办?

从2020年到现在,就业市场肯定是不好的,和疫情、政策都相关。

2020年上半年,主要是相对低收入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受损比较严重。

2021年这个劳动力市场还没复原,房地产、教培、医疗、互联网平台,这波原来就业市场塔尖的行业,又受到巨大冲击。

这些行业和体制内的工作一样,是上一波中国中产、中上产形成的主力赛道,现在的情况就有点让人迷惘。

政策叠加、情绪放大、媒体发酵,这几代打工人大多活在社交媒体上,很难不产生各种撕裂和焦虑。

但是焦虑归焦虑,还是要放到自身来讨论“怎么办”的问题。

1.中概股跌得鼻青脸肿,大厂都在裁员?未来怎么办?

先说中概股大跌、互联网大厂裁员这系列事件吧,不完全是外因,也有内因的。

第一个内因是基本面。

金融学者香帅认为,2021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转折点。

从1995年我们搞信息高速公路开始,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一直是持续高速增长。当上网人数增速开始放缓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大大拉长了上网时间。

但到了2021年,互联网行业首次出现了,上网人数和上网时间增速双降的现象。换句话说,这个行业的高增量时代在逐渐退隐,存量博弈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更文艺的说法,在互联网这个赛道上,那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刻,将不再是常态。而那些时刻留下的资产,也进入了存量盘点期。

换句话说,现在的裁员,和过去几年的扩招是一个强正相关关系。

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永远存在着过度反应的倾向:在乐观时候容易冒进,在悲观时候容易畏缩。其实机构、国家都一样,这个预期是需要有的。

互联网大厂仍然是有机会的,但是大家心态要放平,要知道:人类不会两次踏进同样的河流。

第二个内因是政策面,而且是长期持续的政策面影响。

平台企业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形态,尤其是巨型数字平台经过20多年辛勤耕耘,确实拓荒出了一个数字世界、数字社会。

这个“世界”规模小的时候,就像个游戏没啥大不了。但当这个数字社会真正开始成为“社会”,并且不断生长,和现实物理世界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平台、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能之间有了交叉重叠。

同时,平台又挖到了“大数据”这么一个新生产要素的矿,开始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都产生影响。这时候,平台和现行秩序之间必然会面临一些调整和摩擦。

现在说实话,全世界,包括政府、法律、思想观念、社会组织结构,都没有完全做好准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都没有现成答案和解决方案。

但是如果我们相信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就会相信,人类社会还是会朝着数字化这个大方向在走。

这个过程大家需要磨合,中国的磨合过程可能更痛一点。

那中国平台的发展路径有什么提纲挈领的原则吗?中央党校的郭强教授给了一条原则,非常精准,这个原则叫:经济领域绿灯,社会领域黄灯,政治领域红灯。

这个原则不难理解。我们试着回头看看,这一波中概股大跌里边跌的最少的是谁?京东。

为什么是京东呢?首先电商这个领域属于经济领域,再者京东重资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很支持就业市场,这个方向就没有问题。

Easy Money(容易钱)不要赚,要干踏踏实实的活。其实美团,甚至阿里的业务范畴都属于经济领域,也都跟民生相关,理论上都处于绿灯区域。

但是不要出圈,什么叫出圈呢?举个例子,现代社会是信贷支持的,货币权是最大的国家权力,金融权是资源配置权,在这些领域开疆拓土,就有出圈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Easy Money不能挣,就像茨威格那句被用俗了的话: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2.如果没相关行业经验,能从0开始跨到高速发展的行业么?

一个现实情况是,现在中国经济就是冷热不均,大部分是海水,但是也有火焰。

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工作了五六年,甚至十年的年轻人,会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如果没相关行业经验,能从0开始跨到高速发展的行业么?

还是先讲个故事吧,一个传统行业,房地产的案例。

房地产盛世的时候,好点公司都有自己的内部杂志,带点宣传PR的意思,也带点行业研究,内部参考的性质。招的人也大多是新闻,中文,经济等对口专业。

后来房地产业下行了,作为附属部门,杂志肯定是边缘化的。有几个年轻人慢慢感觉这个奔头不足,然后就思考琢磨,发现:即使是存量市场,这也是一个刚需的庞大市场。

购房者真的缺乏有效信息。比如说我们做了很多城市研究,可以判断哪些城市甚至区有潜力。

但是到现实购房的时候,很多人的困难更微观具体,是关于哪个小区,甚至哪个楼层、价格、公摊、学位等种种细节性问题。

而这种需求其实被满足得不够,链家有类似服务,但因为有销售环节,所以又难免意向性太强,或者过于细节。

所以他们就琢磨着,利用自己以前行业积攒的经验,认真研究一个城市微观的房产。于是就做了个自媒体,提供知识服务、咨询,然后慢慢做大,开始替房地产公司提供类似FOF(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的服务,也就这么做起来了。

你说他们算转行了吗?也算,也不算,对吧。

这个事用一个词语可以精准表达——老树新芽。

房地产行业不如以前好是事实,但这样万亿级别的大存量刚需市场,说没机会肯定是假话。只是那种粗放的大开大合的机会变少。“随手可得的低垂之果没有了,这是一个高垂之果的年代。”

再比如说,现在大家都说纸媒一塌糊涂,但是自媒体里做的好的,基本都是传统媒体里出来的。

还有前些年,互联网高速扩张期,PR(公关经理)部门、研究部门、战略部门去了大量纸媒人、财经记者之类。

换句话说,职业名称可能变,工作内容可能变,但基本技能还却还是可携带可提升的“个人资产”。技能在,老树上也能长出新芽。

3.职业要选上行赛道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个90后男生。

他从大学开始就对数字加密货币这类新东西感兴趣,毕业出来放弃了进体制的机会,去相关赛道折腾搞技术,五六年下来起码经历了十多家公司,从数字加密货币到区块链,从ICO(区块链行业术语,指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到现在搞元宇宙。

公司倒闭得快,他也跳的快,而且薪水长得快,现在早已经过了百万级。

因为这是一个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上行赛道,人力资本的供给小于需求,所以人力资本有很高溢价。他并不是什么超级牛校的超级牛人,但是确实获得了职场的溢价。

香帅认为,她不赞同中产在比特币这些数字风险资产上下重注,因为他们代表了“确定未来,模糊终局”,而终局不定,你的投资就可能血本无归。

但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她非常赞同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

要记住,人力资本投资和自己的金融投资,这是两码事。

资金要投的稳,而投资自己要往最高增长的赛道去投,宁可挤红海,也要挤上车。因为红海竞争,吃亏的是老板,打工人又不吃亏。

比如说20、30年前的互联网,死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进入那个领域的,谁觉得后悔?

汽车,航空,在当年都是代表未来生产力的赛道,所以最好的人才,最多的资金都往里面涌,这样会将行业技术革新加快,平均利润率拉低,改变了世界但不一定投资赚到钱。

但是,正因为是上行的红海,正因为资金人力会源源不断涌入,所以这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好机会啊。

这个赛道有很多车,车还容易坏,不要紧,只要你的岗位让你的人力资本得到积累,你下来换一辆车,只要这个赛道向上,你就向上啊。

4.对于打工人的建议

所以,关于打工人怎么办的问题,香帅有几个建议。

① 要待在有利于自己人力资本积累的岗位上。

② 不要惧怕红海赛道,尤其是上行的红海赛道,一定要去挤。

即便赛道上的企业坑可能前仆后继的倒下,但是个人的人力资本会积累。一家不成,跳另外一家。把成本留给老板,把机会留给自己。

③ 跨赛道的时候,你要尽量“顺势”,尽量别凹造型。

比如上面说到那几个年轻孩子转行的故事,你说他们跨赛道没有?好像跨了赛道,又没完全脱离原来的行业。因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④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被一些情绪化的舆论引导。

比如现在大家都说进体制好,小县城环卫局的一个岗位都N多博士生硕士生抢。其实职业好坏这个事情真是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香帅说,她大学毕业时,进外企还很流行,后来央企、银行、互联网大厂都火过,现在又轮到了体制内。

未来呢?其实谁都不知道。

所以说只要有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都是好岗位,尽量找上行赛道,但也不用太过在乎行业兴衰,最关键的还是你能干啥。

⑤ 唯一没有上限的,就是技能。

时代起落,但手里有活,心里不慌。这个时代给有本事的人仍然提供了很多机会。

一个非常典型的趋势是,现在数字基础设施极度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新职业也层出不穷,而且很多是不需要坐班的。

同样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小姑娘美术专业毕业,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的体制内工作。

她无意中在网上发现那些卖几百块钱的画,好像也没比自己画的强到哪里去,就开始学着卖画,几十块一张,慢慢攒点人气卖到几百块千把块一张, 现在一个月卖画的收入能够上万,这在三四线的小城市里边就很不错了。

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个案,现在年轻人“斜杠”的特别多,包括公号小编、视频剪辑,都是年轻人的兼职。

这里值得多说一句,斜杠青年灵活就业可能不是个暂时的状态,未来灵活就业这件事情真的会成为一个常态。像刚才说的小城市女孩儿,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

而且很多年轻人是在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方式,因为他们也发现,只要干的活是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在哪儿都差不多,也不必要呆在一个地方到死到老。

何况现在大厂都裁员,大学老师都可能是合同工。原来还指望着在单位里养老,没想到35岁就面对天花板,或者被淘汰。

说来说去,唯一没有上限,不被淘汰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技能。

所以,斜杠、练技能、狡兔三窟,是年轻打工人的最后堡垒,也是突围抗内卷的一个良药。#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徐小庆 2022下半年全球宏观与大类资产展望:中国国债:没有体现经济基本面

2022年5月24日

中国国内的债券。客观地讲,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状态来讲,我们可以说国内的债券远远没有反应 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现在的债券收益率,比如说 10 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还在 2.8 %左右对吧? 2016 年、2009 年的时候,都是到 2.5 %左右的位置。如果从经济基本面来讲,现在中国经济的下行压 力应该是比过去那两个时期都还要大。也就是说虽然基本面是非常支持债券做多的,但是大家还是不 敢去大量的去买。
那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家担心中美利差已经倒挂了,中国的债券收益率都已经低于美国国债 收益率了。实际上 2008 年以前不就是倒挂的嘛,如果说中国经济的增速确实有一个明显放缓的话, 倒挂它本身反应的就是经济预期,没有什么不合理。
中美利差倒挂的结果是会带来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从中美利差看只是表面的逻辑,核心问题还是 中美的经济差异导致了人民币的下跌。但人民币这轮下跌,跌本身不奇怪,这轮人民币下跌的最大的 特点是什么呢?是跌得非常快。过去 20 个交易日,人币的贬值幅度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贬值速度 非常快是超出市场预期的。
那人民币贬值快有什么好处呢?人民币贬值快的好处就是资本流出的压力释放掉了,你还没反应 过来就已经贬值到位了,无非你认为人民币要贬到 7 以上去。如果认为人民币汇率只是一个大的区间, 比如在 6 到 7 之间震荡,当汇率点贬到 6.8、6.9 这个位置的时候,你就算想跑也跑不掉了,或者说跑 也没啥意思了,价格可能已经把这个预期反应完了。所以说和过去比较缓慢的贬值相比,快速地贬值 了反而更好。这样既有助于减轻资本流出压力,也比较快地能够恢复经济的弹性。实际上汇率也是非 常重要的货币政策放松的工具了。我们过去用的比较少,而且汇率还不像利率,没有所谓的传导效率 低的问题。宽货币担心宽不了信用,但汇率对于中小企业的成本和竞争力的恢复,是有立竿见影的效 果。
所以人民币快速贬值,对货币政策本身并不构成特别大的制约。可以看到人民币汇率远期市场、 期权市场,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快快速贬值给予一个更高的贬值预期。不像 2018 年以前,那时候它 不是同向变化,是个反向变化,就是说你即期贬得多,大家预期远期就会贬得少。
所以在政策上,中美利差问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但是客观上来讲,应该说央行还是比较在意这 一点。所以我们看到他最近的这些举措还是流露出了,不太愿意去调降政策利率,比如说这一次央行 降低 5 年期的 LPR,但是没有去调,1 年期 LPR。为什么不调 1 年期 LPR 呢?如果调了 1 年期 LPR, 你可能就要调 MLF 利率、逆回购利率。但是事实上整个回购利率的水平,现在反而是持续回落的, 也就是说在没有降息的情况下达到了实际降息的效果。
我们现在的整个 Shibor 利率现在已经跌破 2 %, 7 天回购利率基本上已经回到了 2020 年疫情时 候的水平。当然货币宽松不是政策带来的,而是经济不行带来的,没有融资需求。比如说 2022 年 4 月,社融、贷款这些数据都是大幅的下降。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自然回购利率就会低于政策利率, 在 2020 年也是这样的。
但是这个局面央行也没有动力去修正,就是说央行默认了资金宽松的情况,是可以持续下去的。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就业压力太大,我们三十一个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和年轻人 16 到 24 岁的人口失业率都 已经创历史新高。整个总的失业率,现在其实也是高于政府年初制定的这个 5.5% 的这个目标。央行 稳物价保就业,是两大主要的政策目标,在失业率这么高的情况下,维持资金面的宽松是央行希望看

到的。大家觉得可能会像 2020 年那样疫情过后,资金面会有一个 V 型的反转,回购利率会有一个明 显的回升,但是那个时候的失业率也是一个 V 型的反转。
当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的很大困境是什么?私人部门的融资增速是很难起来,光靠复工复产带动 PMI 回升一些是没有办法让整个利率水平回升的。
大家看社融整体的数据,觉得好像还可以或者没有那么糟糕,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部门把今 年的地方专项债基本上都前置到上半年发行完成的。这跟 2019 年也比较像,到了下半年如果没有新 的特别国债的发行计划出来的话,实际上政府部门的融资增速会重新回落的。那私人部门是什么情况 呢?私人部门到 2022 年 4 月份的增速只有 9%,就是企业和居民加起来了只有 9%,是历史新低了。 这里面企业部门相对还好一点,企业部门在过去几个月融资还是有所恢复的。
企业部门从构成上来讲其实也有比较大的问题,它主要的恢复是靠票据和短贷来完成的。其实中 长期贷款增速也是持续回落的。企业债稍微好一点,因为企业债利率还是比贷款利率还是要低不少。 最担心的是居民部门。中国现在居民部门的信用收缩特征已经非常明显,今年 1 月到 4 月,居民
总的贷款增量已经跌到了 2011 年的水平,非常非常低的增量。居民的中长期贷款,大家关心的跟房 地产相关的这部分贷款,今年已经有两个月是负增长,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2022 年 2 月和 4 月都是 负增长。
那么居民的中长期贷款为什么会出现负增长?首先我们要看到当下要刺激老百姓加杠杆,它的核
心问题并不是房贷利率的高低,也不是首付比例的高低,也不是限购限贷的这些问题,其实最重要的
还是收入和就业预期。因为过去我们所经历的房地产的周期当中,居民的收入预期和就业预期总体还
是比较稳定,这是居民部门能够加杠杆的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在疫情后这两年中国景气度比较高的行业都是制造业,制造业的利润也确实是不错的。但是我们 没有看到制造业的高利润有效的转化为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速和制造业利润的增速产生了比较 明显的劈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居民就业主要还是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是最多 的。中低端服务业是疫情冲击,中高端服务业是行业监管的问题,景气度都是持续在下滑的,所以自 然也就导致了居民的收入的持续回落。央行自己调查的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的指数过去基本上都是在 54 以上,现在已经是到 50,就是预期收入不变了。
如果收入预期不改善的话,就会看到这么一个现象,居民的存款增量在迅速地回升,同时居民的 贷款增量在迅速的回落,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居民开始收缩杠杆,增加预防性的储蓄的趋势。央行 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就是愿意更多储蓄的占比其实也是创历史性高的。
当前的房贷利率的下限已经到了 4.25%,在这一次 LPR 调完之后再减 20 个点的话是 4.25%。那 4.25 %已经是处于历史地位了。在 2009 年、2016 年的时候,整个个人贷款的利率水平就是在目前这 个位置。但是 2009 年和 2014、2015 年的时候,居民收入是比现在要高不少,那个时候的居民收入增 长也是显著的高于贷款增速的。现在其实两者已经非常接近,所以在目前的房贷利率水平下,要去刺 激有效需求是不够。
另外也可以算一个账,就是说现在的理财收益率大概 2.5% 到 3%, 按揭贷款利率我们就按照 4.25% 来算的话,如果居民不买房和买房,那么他买了房之后他的预期收益要到多少,一年的房价涨 幅要达到多少才能够和不买房他可以做理财做一个比较。所以说三线如果没有刚需的,如果刨开刚需 的话就从投机的角度来讲,现在几乎就是没有。
这个比较就是大概什么结论呢?要预期一年房价要涨 4% 以上,你买房才是理性的选择。但实际 上我们回顾一下,从 2011 年到现在,中国主要的这些城市的涨幅基本上只有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价 是可以达到这个预期的。三线城市的房价的涨幅其实是很小,但是达不到这个预期的。所以说三线如 果没有刚需的支撑,从投机的角度来讲,现在几乎就是没有。整个三线三四线城市,占了全国房地产 销售的 70% ,所以说再通过居民买房来加杠杆很困难。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被市场忽视的是什么呢?事实上,现在我们看到的每月的居民中长期贷款 的增量下滑的速度和幅度是比我们看到的房地产的销售下滑的速度幅度还要快。比如说我们 2022 年 1 月到 4 月,住宅的销售面积大概是回落到 2016 年的水平。但是我们的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增量已经跌 到了 2015 年的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明显的落差?大家在看居民贷款增量的时候,把它简单地等同为购房带来的新 增贷款。这两个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居民贷款的最大特点就是每月会还款,随着我们整个居民贷款 总的存量越来越大之后,也就对应了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在滚雪球式地持续增加。这和企业贷款是不一 样的,企业贷款是可以随时展期的,但是居民贷款还了就还了,他不会再续,这个数量现在到多少没 有官方的统计,但是我们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做一个大致的测算,假定每一笔中长期贷款都是 20 年, 然后按照等额本金的方式来偿付的话,到现在我们每个月的居民房贷的还本额是 3000 亿。这是什么 概念呢?我们在过去几年居民贷款增量比较高的时候,单月的增量其实也就是 6000 到 8000 亿的量级。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的还本额几乎可以抵消掉我们一半的信贷投放量。所以即使你对房地产 的销售乐观一些,认为购房的贷款的投放可以随着房地产的政策宽松回升。
但是由于每月有大量的还款,居民贷款的增量基本上是已经回不去了,未来可能就是处在比较低 的增长上。如果能够保持正的增增量,但这个增量也不会太高。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测 算。如果假定今年住宅的销售如果还能够保持在 16 年左右的水平的话,对应投放量有多少,再扣掉 还款的这部分,实际上到今年年底居民贷款的增速还是继续回落的,今年全年居民贷款增量大概只有 去年的一半,居民的贷款的余额增速大概到年底会回落到 6%。
假设企业部门的增速能够保持平稳的话,如果政府没有新的财政扩张的计划出来,几乎可以确定
的是到年底,整个全社会的社融增速是还会继续下滑并创新低。
所以目前债券市场并没有充分地体现这些预期。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方向的话,我还是认为目前 债券的做多的价值还是非常明显,尽管它绝对的利率水平已经比较低了。#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品牌传播:品牌传播,就是人们常说的品牌推广,推广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媒体通稿、平台软文等,找到与自身产品契合的渠道推广,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让看到产
  • 每个人都不如人意却又都要成就自己,我们都是无脚鸟,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世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
  •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
  • 眼睛大秀气,心地善良爱帮助别人,但是需注意有些人会利用你的同情心。山根有痣不是很好,在感情和婚姻方面有挫折。
  • 首先,我真的觉得有质疑很正常,但是有些张嘴就来说假的,真的……没必要!咱们不至于哈~但是还是想说明一下:1⃣️我们全部采购有留存,我们支持质检2⃣️我不穷,我们
  • 要想控制猿与马必须用绳子将“猿”与“马”之颈部套住并要时时刻刻的与道接近,使你的精神永远聚在一起,而不分散,一切恶魔自然不能侵入,自可还你本来的面目。人所以犯罪
  • 我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很多人(就是选择不看他们的朋友圈)因为刷朋友圈挺浪费时间的对别人的生活也不感兴趣信息爆炸时代专注于自己非常重要家人、亲戚、有联络的朋友、时常
  • 我欣赏很多的人,都有这样的特质:质朴、善良。我欣赏很多的人,都有这样的特质:质朴、善良。
  • 哈哈,害,我以前算过命的,人家跟我说,我中年以后全是富贵命,这都没几年就快到中年了,我怎么能死[嘻嘻][嘻嘻][嘻嘻]自己请假来检查的,其实早就应该检查了,也算
  • 因为笑容一直挂在脸上这一个月即使偷懒也真的很苦很累流了超级多的汗但也收获了超级多的开心教练和哥哥姐姐们还有弟弟都给我很大鼓励真的就是在体育特长班的感觉每天都是痛
  • 美媒稱,這項倡議不僅擴大了中國的足跡,而且從字面意義上說,也讓全球領導人受惠:中國的銀行為這些基礎設施提供了資金。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的G7峰會上,拜登政府同
  • 【草原地图王国柱:深耕草原传播绿色品牌】#绿色阿巴嘎呼和浩特推介会#草原地图负责人王国柱说,5年来,我们深耕草原,精心搭建了内蒙古绿色品牌运营中心,立体推广、传
  • 每天忍不住看几段《周生如故》无虞也许是雪落无声也许是镜花无迹看遍了岁月流转的场景不及你不及你我注视一缕涟漪好似无风亦无晴只是爱越来得无声无息心越点水化雨你的眉宇
  • [打call][打call][打call]#tt观察室# 今天干饭的时候大家闲聊到了体重Xiaoxiang:哦我之前好胖哦[困]众人:你?Xiaoxiang:我
  • 少食冷饮,多补水分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常有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苦夏”。#健康# 夏至:清心泻火消暑热 早晚运动“子午觉”夏至后,炎热高
  • 第三次重生,成了一名宅女吃货大学生的好朋友,每天能猜懂主人心思,时刻都知道她想吃什么,终于被喂得消化不良,在主人带它锻炼时,在那里邂逅了它的真爱,并为彼此的男女
  • #幸福航空#暑运期间在福建省内执行福州=淮安=天津、泉州=郑州=哈尔滨、泉州=长沙等热门旅游航线。#1036动新闻# 【幸福航空暑运期间在闽运行多条航线】7月1
  • 我就问各位他这算不算素质猫玩家,是不是他先开始开快捷语音嘲讽人,真的从头到尾都在重复那一句,‘呵呵,你还挺厉害’一直在那发评论补充比起不分青红皂白就挂一个没有官
  • 美如画的金刚鹦鹉、拳击选手小黑熊、时尚小羊和神气十足的白马都纷纷走出小家,4月2日-5月2日等你来与它们亲密接触哦。(二)趣味套鸭还记得童年里,和小伙伴们玩过的
  • 最近总有莫名其妙的xuan学谣言冒出来说什么gg八字极弱,火的很偶然什么大限快到了之类的话看到这类发表一些煽动性言论顺便还拉踩别人的“玄博”大家要擦亮眼睛,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