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020# WNEVC 2020 | 梁成都:CTP: 动力电池高校成组技术创新

2020年9月27-30日,第二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召开,本次大会以“共克时艰、跨界协同、合作共赢”为主题,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障碍,加快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融合发展,由中国科协、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举办。其中,在9月29日举办的“先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 主题峰会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联席总裁梁成都发表精彩演讲。

2020年9月27日-30日召开的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联席总裁梁成都发表演讲,其主要观点如下:

1. 发展趋势方面,以CTP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系统高效成组技术是未来创新趋势。主要优点包括:(1)简洁设计:零件数量降低40%,能量密度增加10%-15%;(2)冷却高效:寿命延长10%;(3)成本更优:成本降低10%;(4)系统可靠;(5)产品安全。

2. 性能方面,CTP可以实现210 Wh/kg高系统能量密度、16年或200万公里超长寿命、9分钟超级快充、2 ℃/min低温速热和安全智能预警等优异性能。

3. 安全方面,CTP可以达成比传统系统更好的安全可靠性,可实现高能量密度三元体系的系统无热扩散。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吴锋院士,各位同行,下午好!我叫梁成都,来自宁德时代,在我开始我的演讲之前,我衷心的表示我的感谢,感谢汽车工程协会和大会组委会对我们创新工作的认可,给了我们这次机会分享我们的工作。

我先谈一下宁德时代的创新体系,有四大创新体系,一是电化学材料的创新体系,那是我最熟悉的体系,但是,今天我们讲的不是这个体系,我们讲的是另外一个创新体系——结构工程创新,三是智能制造创新体系,四是三元模式创新体系。今天要讲的技术是CTP动力电池高效承租技术创新,这个创新工作的背景如下。

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条绿色的线是对成本的要求,成本不断的被要求降下来,对能量的里程要求不断的提升。这样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要求我们在成本上、结构上做减法,在性能上做加法。肖成伟主任给我们分享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用产品驱动有三个驱动,成本驱动、性能驱动、寿命驱动。但是,要做到这三个驱动同时整合在一起真不容易,CTP技术试图能够用一个体系满足绝大部分产品的应用需求。所以,在成本上做减法,性能上更优,同时实现长寿命。

电动车的元年是2010或2011年,宁德时代从那个时候开始做动力电池,感谢国家“十二五”给了我们支持,在座的很多专家对我们的信赖。那个项目之后我们做小模组,2014年前我们在小模组向大模组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地减少模组机械的重量和成本;小模组往前走的过程中,逐步往大模组的方向发展;大模组变成一个完整的电池包。有了这个CTP技术,我们可以提升安全,完全做到没有热扩散,所以一个电池就真正的安全了。所以,就有了无热扩散的技术。再往后发展,我们很有可能就把电池做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件,整合到车的底盘里,所以我们是由电芯到汽车底盘,这是一个长远的规划。今天大家看到的规划是我们过去持续做到今天,以及未来要实现的方向。

我简单地分享一下CTP技术。CTP技术是我们大的技术平台,也就是说,将来我们大量的动力电池产品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个平台演化出去的,这个平台用四个字概括“高度集成”。高度集成的过程中一定要大量做减法,包括电芯重组技术的集成,导热胶自动分区涂胶,电芯模块成组。一个电池从原理上来说,它采用一个电的手段控制化学反应颗粒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电又要有化学,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热的交换,所以,除了电的管理,还要有热管理。热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把水能系统集成在里面,采用一起冲压,使得水能系统完整的结合在里面。这样做下来以后,整个零件数量降低了40%,这是一个巨大的降低。以前有大量的零件放在一起,同时,因为这些零件没有了,能量密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像我们今天的手机比以前的电脑还要厉害一样,就是因为高度的集成,CTP的技术也是由于高度的集成,把所有的电子系统集成起来,大量地做减法,零件的数量降低了,性能提升了。为什么?因为高度集成了。所以,可以看到电池技术冷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系统成本也下降了。在化学体系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系统成本下降了,能量密度上升了,零件数量减少了。这样系统可靠性增加了很多,系统的故障率降低了。通过集成之后,系统更可靠,故障率更低,由于故障率更低就会更安全,由于整个集成过程中实现给工程留出大量的空间,实现了系统没有热扩散。
我从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首先是看设计,我们的设计是简洁设计,取消模组侧板、底板、端板,整个模组的数量减少了,同时减少了电连接、线数,水冷板集成在箱体,代替分散式水冷的负责热管理系统。这样的话,整个热管理系统的效率也很高,能量密度得到了提升,零件数量自然而然大量减少。由于零件减少,水冷系统进行高效的水冷之后,冷却很高效,一个化学反应尤其是负反应取决于所属的环境温度,当一个电池的运行温度控制低的时候,电池的寿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温度每降低一度,一个电池的寿命平均延长了0.3年,只要冷却的效果提升,寿命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体式集成的系统与传统方案比,前面是条状的水冷系统,底下是一体化的水冷系统,冷却面积提升了一倍以上。冷却的效率提升了很多,因为热管理也需要消耗车里的能量,这样寿命提升了10%。由于集成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本更优。因为今天每一个人都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使集成变得如此的便宜,电池包也是因为这样,由于高度的集成使得成本更优。CTP对成本的减少有一个简单的测算,因为没有模组的产线,不再进行模组的生产,从单体材料、单体电线到电池包出来,中间的物流线更短,生产的环节更快,同样的厂房、同样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效率提升了几倍,成本下去了很多。
第二,因为零件的数量减少了,零件更加优化,结构更加简洁,简洁而不简单,在简洁的情况下,成本的下降也是相当可观的,其中40%的贡献是来自于零件数量的减少。当我们在同样的体积下使用同样的物质的情况下,用同样的生产时间的情况下,我们能在里面装更多的电池,装更多的电量,能量密度更高,通过电量的增加,对于单位瓦时平均成本的下降相当可观,这样使得电池变得更加轻量。大家总结电动车太贵,点车的轻量时代,通过结构和工程方面的改进、提升,电动车一定会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由于零件的极度减少,系统变得更加可靠。左边是传统的模组,上面水冷系统的衔接,包括底下的电连接,大量的接口、焊接,所有的焊接、所有的接口都是一个风险。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我们做一个好东西容易。但是,要成千上万的每天都在反反复复的做这个东西,要使它更可靠的办法是减少零件的使用,使它完全变成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它的零件变得那么少了,系统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缺陷的产品就更少。大会第一天大家也听说过新能源汽车出现的故障,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这是由于以前系统设计过于烦琐,这种烦琐的设计使你的系统更不可靠,我们这个简洁的设计使系统变得更加可靠。系统可靠了就会更安全,不仅是可靠性带来的安全,而且由于能给安全留下了很多余量,使工程的设计做在里面。我们的CTP技术可以阻止热的扩散。这是1P96S的Pack87.5 KWh,我们设计了2个温度传感器T2和T1,右边的图显示触发这个热控制线以后,电的显示,从第0分钟到第80分钟的时候,温度已经完全冷到100度以下。无论是第一个温度传感器还是第二个温度传感器,整个电池包已经安全了。你触发这根电线不会引发热扩散,产品做得更加的安全。主要的原因是简洁设计之后,为安全设计留出了足够的余量。

我们进行了完整的专利布局,现在的国际形势,全世界都在互相卡脖子,我们被卡得很厉害。当然,由于我们有自己的研发投入,我们也可以卡别人的脖子。宁德时代的CTP技术从2015年启动,整整研发了5年的时间。早期是大巴车使用CTP技术,现在我们在乘用车使用CTP。CTP升级的技术前后研发了5年,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专利,这些专利从集成技术、模组、零件、工艺和设备、电芯、热管理等,总共产生了267项专利,其中有191项已经授权,这些专利包括中国专利和国际专利,其中有89项核心专利,178项属于外围的专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专利布局。我们的知识产权有一个完整的覆盖,在完整的覆盖下,不仅为中国的企业服务,也为我们国家的技术能够在国际上竞争,因为知识产权的斗争是一个国际的游戏规则,在这一块也为我们国家能把这个技术当成一个国家名片,动力技术输出到全世界,助力我们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CTP技术在国际上进行推广的时候,我们开放授权使用CTP技术,在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很多国家要求生产本地化,要求进行技术输出,我们技术可以分享。但是,技术确确实实属于中国本土生产,本土发明,也是对全世界进行授权使用,大量的国际企业已经开始授权使用我们的CTP技术,CTP技术已经进入大量的产品中,不仅是国内的一些车,在国际的车型里也已经逐步使用。

最后简单的介绍一下,CTP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还有差异化的划分,这里用一页PPT介绍以CTP这个平台为基础,宁德时代的技术差异化竞争的方向。差异化的配置走到高性能方向,性能驱动针对高端车和高端用户,因为能量越多,对车的使用感受越好,电池除了在车上使用之外,还有体制使用的寿命。所以,通过寿命的分享,电池的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就像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和第二次使用的时候、第三次使用的时候,一个电池使用一次付一次钱,如果能使用3-5次成本大大降低了,未来更加的清明,高效率,可以满足9分钟的快冲,以及低温速热,电池比较骄气,热又热不得,冷又冷不得,在热冷管理中还有速热的机制,还有精控制,包括安全智能预警等等,还有云平台OTA等等。

总结:我们认为将来的发展趋势,以CTP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系统高效成组技术是创新趋势。这个技术的特点一是简洁设计,二是冷却高效,三是成本更优,四是系统可靠,五是产品安全。有优异的性能,也很安全。

最后跟大家分享我们公司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公司的文化,文化才是一个公司核心的驱动力,他们说资源是可以用尽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我们的文化是立足中华文化、包容全球文化,打造世界一流创新科技公司,为人类新能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这里有我们的努力,也有各位同行的努力,更感谢各位老师、专家对我们的鼓励、支持、认可,今年是特别艰辛的一年,共克时艰,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联防联控江西在行动#、#抗疫一线江西党员勇争先# 、#爱心守望情暖赣鄱#、#抗击疫情江西在行动# #赣州战疫#湖北以外省市区出现12连降,拐点是否来了? 曾光教授:绝不能掉以轻心!

2月15日0-24时,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报告0例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日20时至15日20时,甘肃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西藏连续17天无新增病例,唯一确诊病例已于2月12日下午治愈出院;青海连续10天无新增病例。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月15日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实现“12连降”。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拐点就要来了呢?

全国战疫传来多个好消息

1. 除湖北外,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下降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从2月4日开始,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2日呈下降态势。

过去这一数据分别为:

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444例(9日)、381例(10日)、377例(11日)、312例(12日)、267例(13日),221例(14日)、166例(15日)。

2. 疑似病例低于确诊病例

同样地,也是从2月4日起,全国疑似病例数开始低于确诊病例数。

此后,新增疑似病例数由最高时2月5日的5328例下降到2月15日的1918例。

图据阿里健康数据监测

3. 治愈人数较快增长

截至2月15日24时,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19例。

而且,全国连续4天新增治愈出院数超一千。2月15日0—24时,全国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23例,过去3天,这一数据分别为:1171例(12日)、1081例(13日)、1373例(14日)。

2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治愈出院人数较快增长,治愈比例由1月27日的1.3%上升到2月11日的10.6%。

拐点是否来了?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拐点就要来了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表示,疫情下降的拐点已经出现,但还潜藏着上升的拐点。”

图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问:从以上趋势看,下降的拐点是2月5日吗?

曾光:我国内地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形势的不同,可以分为武汉市/湖北省的战场,以及湖北以外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场。其中,湖北以外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每日确诊病例数已经连续下降6天,下降的拐点在2月5日左右。

需指出,这是按确诊病例数统计出的拐点,由于在每个患者确诊前,都要经过暴露-感染-潜伏期-发病-就诊-确诊的全过程,实际拐点的出现应该比确诊时间早得多。

问:连续12天除湖北以外省市区确诊人数下降,意味着什么?

曾光:从目前来看,除湖北之外的各省市人数下降说明通过之前的封闭措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效果,疫情有所缓解。所以说明组合封闭措施是有作用的。

问:针对不同的预测拐点时间,您怎么看?

曾光:据我所知,国家疾控中心的疫情分析专家,也一直同时以确诊时间和发病时间分别为统计分析拐点,他们按发病时间分析,1月23日“武汉封城“后的3天内即已出现了疫情下降拐点,随着时间的进展,这一拐越来越明确。不难理解,由于专业不同有些学者对拐点有不同的认识。也不介意,媒体和网民圈对拐点的非专业的评议。

重要的是,大家都关心疫情走向,都积极参与。有必要在概念统一后,共同认知业已出现的下降拐点,为我国艰难、伟大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而信心倍增。

问:拐点之后,是否还会出现反弹?

曾光:我又要预测了,在下降拐点之后,还难以避免又出现一个疫情上升的拐点。理由是,进入返程高峰期,人口将大规模流动。切不可以低估多达1.6亿人口流动返程潮对疫情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对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冲击作用。

上述流动大军无论乘坐火车、长途汽车还是飞机返程,都处在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导致病毒传播。返城后能否平安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问:您刚提到的还潜藏着上升拐点,上升拐点可能什么时候出现?

曾光:我预测,按发病时间估计,(上升)拐点比返程高峰推迟一个潜伏期出现;如果按确诊时间估计,是一个潜伏期,再加上从出现症状就诊到确诊的时间,也就是还要再后延一周左右的时间。

问:目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曾光:虽然新增确诊人数下降,但是依然要做好预防措施。

令我最担心的是,由于疫情统计拖后于感染时间,近日内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疫情的不断下降,因此掩盖了返程感染造成实际上升的趋势,使人们放松了警惕。

这几天人数还要持续下降,风险也还在积累,但是风险看不到,得7天、10天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但是以后出现的风险都是现在积累的。特别是人们不能单纯的看到新增确诊人数下降就放松预防措施。

#联防联控江西在行动# #爱心守望情暖赣鄱# #抗疫一线江西党员勇争先#【湖北以外省市区出现12连降,拐点是否来了? 曾光教授:绝不能掉以轻心!】(健康时报记者 王楠)2月15日0-24时,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报告0例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日20时至15日20时,甘肃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西藏连续17天无新增病例,唯一确诊病例已于2月12日下午治愈出院;青海连续10天无新增病例。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月15日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实现“12连降”。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拐点就要来了呢?

全国战疫传来多个好消息

1. 除湖北外,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下降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从2月4日开始,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2日呈下降态势。

过去这一数据分别为:

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444例(9日)、381例(10日)、377例(11日)、312例(12日)、267例(13日),221例(14日)、166例(15日)。

333.png

2. 疑似病例低于确诊病例

同样地,也是从2月4日起,全国疑似病例数开始低于确诊病例数。

此后,新增疑似病例数由最高时2月5日的5328例下降到2月15日的1918例。

222.png

图据阿里健康数据监测

3. 治愈人数较快增长

截至2月15日24时,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19例。

而且,全国连续4天新增治愈出院数超一千。2月15日0—24时,全国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23例,过去3天,这一数据分别为:1171例(12日)、1081例(13日)、1373例(14日)。

2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治愈出院人数较快增长,治愈比例由1月27日的1.3%上升到2月11日的10.6%。

拐点是否来了?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拐点就要来了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表示,疫情下降的拐点已经出现,但还潜藏着上升的拐点。”

111.png

图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问:从以上趋势看,下降的拐点是2月5日吗?

曾光:我国内地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形势的不同,可以分为武汉市/湖北省的战场,以及湖北以外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场。其中,湖北以外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每日确诊病例数已经连续下降6天,下降的拐点在2月5日左右。

需指出,这是按确诊病例数统计出的拐点,由于在每个患者确诊前,都要经过暴露-感染-潜伏期-发病-就诊-确诊的全过程,实际拐点的出现应该比确诊时间早得多。

问:连续12天除湖北以外省市区确诊人数下降,意味着什么?

曾光:从目前来看,除湖北之外的各省市人数下降说明通过之前的封闭措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效果,疫情有所缓解。所以说明组合封闭措施是有作用的。

问:针对不同的预测拐点时间,您怎么看?

曾光:据我所知,国家疾控中心的疫情分析专家,也一直同时以确诊时间和发病时间分别为统计分析拐点,他们按发病时间分析,1月23日“武汉封城“后的3天内即已出现了疫情下降拐点,随着时间的进展,这一拐越来越明确。不难理解,由于专业不同有些学者对拐点有不同的认识。也不介意,媒体和网民圈对拐点的非专业的评议。

重要的是,大家都关心疫情走向,都积极参与。有必要在概念统一后,共同认知业已出现的下降拐点,为我国艰难、伟大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而信心倍增。

问:拐点之后,是否还会出现反弹?

曾光:我又要预测了,在下降拐点之后,还难以避免又出现一个疫情上升的拐点。理由是,进入返程高峰期,人口将大规模流动。切不可以低估多达1.6亿人口流动返程潮对疫情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对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冲击作用。

上述流动大军无论乘坐火车、长途汽车还是飞机返程,都处在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导致病毒传播。返城后能否平安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问:您刚提到的还潜藏着上升拐点,上升拐点可能什么时候出现?

曾光:我预测,按发病时间估计,(上升)拐点比返程高峰推迟一个潜伏期出现;如果按确诊时间估计,是一个潜伏期,再加上从出现症状就诊到确诊的时间,也就是还要再后延一周左右的时间。

问:目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曾光:虽然新增确诊人数下降,但是依然要做好预防措施。

令我最担心的是,由于疫情统计拖后于感染时间,近日内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疫情的不断下降,因此掩盖了返程感染造成实际上升的趋势,使人们放松了警惕。

这几天人数还要持续下降,风险也还在积累,但是风险看不到,得7天、10天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但是以后出现的风险都是现在积累的。特别是人们不能单纯的看到新增确诊人数下降就放松预防措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昆廷去拿浴巾,回来“你就不动弹,你就等我,又开始等我了”[笑cry]“行~”无奈啊宠溺啊这声“这是洞吗老婆”“我没有洞”笑死这对话,哎呀就亲上鼻尖啦啊啊啊啊啊啊
  • #月歌ツキウタ[超话]# 隼「哎呀,贵安。隼さん来啦〜。 11月也到最后一天了!真的是,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啊?那么,在进入最后的收尾之前,来充分利用一下剩余时
  •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波动,在现实的冲击下,好在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没有变成自怨自艾、极端、嫉妒、自私、邪恶的人,没有在挫折下面目狰狞,这也是每一次挫折后
  • 但如果高出三四十块,就有点离谱了,基本上没人会选择... 连续运行 6.4 年从未重启,开发者展示已有 10 年历史的初代树莓派 1B制造商兼开发人员 Kera
  • 虽然我很不喜欢甜的肉类面点,并且第一次吃就大失败,但多亏了当时对上海和未来抱有无限憧憬不知生活辛苦的天真心态,让我在一身汁水中大笑着跟同伴一起小心翼翼的吃完了剩
  • #再见李可乐 10分钟换我10斤泪##电影再见李可乐# 什么是勇敢,不要回头看没有什么是时间跨不去的,没有什么是我们走不出来的,现在觉得世界崩塌的事情可能以后看
  • 蹴鞠粉有时候特别敏感,我也很担心这样发会不会被觉得成分复杂之类的…今天还被男同事问起说怎么会喜欢小哈和笛笛两个反差这么大的球员,我想了想emmmm可能他们球品都
  • p1鳕鱼条,蘸美乃滋绝了p2乌冬面,每次都吃还是很好吃p3和笛笛一起吃的东北菜,很家常的感觉,就是我俩饭量太小了p4同学推的烧卖,一口咬下去很浓的胡椒味充斥口腔
  • 一开始呢觉得《莲花楼》被防爆真的觉得为之可惜 还总有人说打戏没什么出彩的 我只想奉上一字诗:滚~ 这确实已经算得上民选爆剧了!这似乎也让人更理解四顾门的初心(P
  • 那我带瓶水吧,可别没回到家渴了成那啥似的,完事儿带了一小瓶,结果,下了楼我就后悔了,自己体重都负担不赢,哪里来的自信多带一瓶水啊……想放回去,1️⃣琢磨,别了别
  • 听说是酸甜口我也还没吃不知道好不好吃13.画面的面,真的绝了…谁懂这个面里的排骨真的和家里的排骨一样大,玉米也是真的几块玉米棒子,鸡肉也是好大块,比面馆的卤子更
  • 没想到对方一看就说,这个根本就不是天梭表,是个无中生有的牌子!男子懵了,马上联系卖家,谁知卖家根本不承认这是假货,告诉男子不喜欢可以退货退款,没有任何别的解释,
  • 时间在走,日子还要继续,接受现实,所有的经历皆是成长,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微笑面对生活,错过的人和事,终将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做个内心强大的人,认真努力地生活,不焦
  • 不同于八月桂的花香四溢,它们是要先见其人,鼻子凑上去,再闻其香,即便如此,也只是闻到一点点的,淡淡的香气。他微笑着,沉默不语,却悄悄地精心收藏着我们所有的天真烂
  • 做不了那个伴你余生的爱人,那便做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人生短暂几十年,年复一年又一年;曾经的得失,都一笑而过吧。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愿我们在前进的路
  • 只要用心准备,相信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但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起到一丝丝的作用,但很显然你无法改变这世界,也无法改变任何人,甚至是你自以
  • 本周碎碎念:在局里的借调结束了回到公司的感觉真好终于不用再起早贪黑每天加班到7点多才下班了⌛️3月份被借调到上级公司,在一次整理材料的时候部门领导问我“我们都觉
  • 愿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能用笑容,打败生活中的不如意。这个世界上最好看的风景,就是你的笑脸,当你笑了,全世界都为你开路。
  • 在无数次的交锋之后,他绝情的声音又一次响起,仿佛为了磨灭她最后的意志:童司宁,我要用你的一生来偿还你们……#24考研##考研英语一笑而过# @考研一笑而过 @
  • 时间在走,日子还要继续,接受现实,所有的经历皆是成长,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微笑面对生活,错过的人和事,终将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做个内心强大的人,认真努力地生活,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