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冰妍[超话]#
1.我爱你
2.我爱你
3.我爱你
4.我爱你
5.我爱你
6.我爱你
7.我爱你
8.我爱你
9.我爱你
10.我爱你
11.我爱你
12.我爱你
13.我爱你
14.我爱你
15.我爱你
16.我爱你
17.我爱你
18.我爱你
19.我爱你
20.我爱你
21.我爱你
22.我爱你
23.我爱你
24.我爱你
25.我爱你
26.我爱你
27.我爱你
28.我爱你
29.我爱你
30.我爱你
31.我爱你
32.我爱你
33.我爱你
34.我爱你
35.我爱你
36.我爱你
37.我爱你
38.我爱你
39.我爱你
40.我爱你
41.我爱你
42.我爱你
43.我爱你
44.我爱你
45.我爱你
46.我爱你
47.我爱你
48.我爱你
49.我爱你
50.我爱你
51.我爱你
52.我爱你
53.我爱你
54.我爱你
55.我爱你
56.我爱你
57.我爱你
58.我爱你
59.我爱你
60.我爱你
61.我爱你
62.我爱你
63.我爱你
64.我爱你
65.我爱你
66.我爱你
67.我爱你
68.我爱你
69.我爱你
70.我爱你
71.我爱你
72.我爱你
73.我爱你
74.我爱你
75.我爱你
76.我爱你
77.我爱你
78.我爱你
79.我爱你
80.我爱你
81.我爱你
82.我爱你
83.我爱你
84.我爱你
85.我爱你
86.我爱你
87.我爱你
88.我爱你
89.我爱你
90.我爱你
91.我爱你
92.我爱你
93.我爱你
94.我爱你
95.我爱你
96.我爱你
97.我爱你
98.我爱你
99.我爱你
100.我爱你
101.我爱你
102.我爱你
103.我爱你
104.我爱你
105.我爱你
106.我爱你
107.我爱你
108.我爱你
109.我爱你
110.我爱你
111.我爱你
112.我爱你
113.我爱你
114.我爱你
115.我爱你
116.我爱你
117.我爱你
118.我爱你
119.我爱你
120.我爱你
121.我爱你
122.我爱你
123.我爱你
124.我爱你
125.我爱你
126.我爱你
127.我爱你
128.我爱你
129.我爱你
130我爱你
131.我爱你
132.我爱你
133.我爱你
134.我爱你
135.我爱你
136.我爱你
137.我爱你
138.我爱你
139.我爱你
140.我爱你
141.我爱你
142.我爱你
143.我爱你
144.我爱你
145.我爱你
146.我爱你
147.我爱你
148.我爱你
149.我爱你
150.我爱你
151.我爱你
152.我爱你
153.我爱你
154.我爱你
155.我爱你
156.我爱你
157.我爱你
158.我爱你
159.我爱你
160.我爱你
161.我爱你
162.我爱你
163.我爱你
164.我爱你
165.我爱你
166.我爱你
167.我爱你
168.我爱你
169.我爱你
170.我爱你
171.我爱你
172.我爱你
173.我爱你
174.我爱你
175.我爱你
176.我爱你
177.我爱你
178.我爱你
179.我爱你
180.我爱你
181.我爱你
182.我爱你
183.我爱你
184.我爱你
185.我爱你
186.我爱你
187.我爱你
188.我爱你
189.我爱你
190.我爱你
191.我爱你
192.我爱你
193.我爱你
194.我爱你
195.我爱你
196.我爱你
197.我爱你
198.我爱你
199.我爱你
200.我爱你
201.我爱你
202.我爱你
203.我爱你
204.我爱你
205.我爱你
206.我爱你
207.我爱你
208.我爱你
209.我爱你
210.我爱你
211.我爱你
212.我爱你
213.我爱你
214.我爱你
215.我爱你
216.我爱你
217.我爱你
218.我爱你
219.我爱你
220.我爱你
221.我爱你
222.我爱你
223.我爱你
224.我爱你
225.我爱你
226.我爱你
227.我爱你
228.我爱你
229.我爱你
230我爱你
231.我爱你
232.我爱你
233.我爱你
234.我爱你
235.我爱你
236.我爱你
237.我爱你
238.我爱你
239.我爱你
240.我爱你
241.我爱你
242.我爱你
243.我爱你
244.我爱你
245.我爱你
246.我爱你
247.我爱你
248.我爱你
249.我爱你
250.我爱你
251.我爱你
252.我爱你
253.我爱你
254.我爱你
255.我爱你
256.我爱你
257.我爱你
258.我爱你
259.我爱你
260.我爱你
261.我爱你
262.我爱你
263.我爱你
264.我爱你
265.我爱你
266.我爱你
267.我爱你
268.我爱你
269.我爱你
270.我爱你
271.我爱你
272.我爱你
273.我爱你
274.我爱你
275.我爱你
276.我爱你
277.我爱你
278.我爱你
279.我爱你
280.我爱你
281.我爱你
282.我爱你
283.我爱你
284.我爱你
285.我爱你
286.我爱你
287.我爱你
288.我爱你
289.我爱你
290.我爱你
291.我爱你
292.我爱你
293.我爱你
294.我爱你
295.我爱你
296.我爱你
297.我爱你
298.我爱你
299.我爱你
300.我爱你
301.我爱你
302.我爱你
303.我爱你
304.我爱你
305.我爱你
306.我爱你
307.我爱你
308.我爱你
309.我爱你
310.我爱你
311.我爱你
312.我爱你
313.我爱你
314.我爱你
315.我爱你
316.我爱你
317.我爱你
318.我爱你
319.我爱你
320.我爱你
321.我爱你
322.我爱你
323.我爱你
324.我爱你
325.我爱你
326.我爱你
327.我爱你
328.我爱你
329.我爱你
330.我爱你
331.我爱你
332.我爱你
333.我爱你
334.我爱你
335.我爱你
336.我爱你
337.我爱你
338.我爱你
339.我爱你
340.我爱你
341.我爱你
342.我爱你
343.我爱你
344.我爱你
345.我爱你
346.我爱你
347.我爱你
348.我爱你
349.我爱你
350.我爱你
351.我爱你
352.我爱你
353.我爱你
354.我爱你
355.我爱你
356.我爱你
357.我爱你
358.我爱你
359.我爱你
360.我爱你
361.我爱你
362.我爱你
363.我爱你
364.我爱你
635.我爱你
366.我爱你
367.我爱你
368.我爱你
369.我爱你
370.我爱你
371.我爱你
372.我爱你
373.我爱你
374.我爱你
375.我爱你
376.我爱你
377.我爱你
378.我爱你
379.我爱你
380.我爱你
381.我爱你
382.我爱你
383.我爱你
384.我爱你
385.我爱你
386.我爱你
387.我爱你
388.我爱你
389.我爱你
390.我爱你
391.我爱你
392.我爱你
393.我爱你
394.我爱你
395.我爱你
396.我爱你
397.我爱你
398.我爱你
399.我爱你
400.我爱你
401.我爱你
402.我爱你
403.我爱你
404.我爱你
405.我爱你
406.我爱你
407.我爱你
408.我爱你
409.我爱你
410.我爱你
411.我爱你
412.我爱你
413.我爱你
414.我爱你
415.我爱你
416.我爱你
417.我爱你
418.我爱你
419.我爱你
420.我爱你
421.我爱你
422.我爱你
423.我爱你
424.我爱你
425.我爱你
426.我爱你
427.我爱你
428.我爱你
429.我爱你
430.我爱你
431.我爱你
432.我爱你
433.我爱你
434.我爱你
435.我爱你
436.我爱你
437.我爱你
438.我爱你
439.我爱你
440.我爱你
441.我爱你
442.我爱你
443.我爱你
444.我爱你
445.我爱你
446.我爱你
447.我爱你
448.我爱你
449.我爱你
450.我爱你
451.我爱你
452.我爱你
453.我爱你
454.我爱你
455.我爱你
456.我爱你
457.我爱你
458.我爱你
459.我爱你
460.我爱你
461.我爱你
462.我爱你
463.我爱你
464.我爱你
465.我爱你
466.我爱你
467.我爱你
468.我爱你
469.我爱你
470.我爱你
471.我爱你
472.我爱你
473.我爱你
474.我爱你
475.我爱你
476.我爱你
477.我爱你
478.我爱你
479.我爱你
480.我爱你
481.我爱你
482.我爱你
483.我爱你
484.我爱你
485.我爱你
486.我爱你
487.我爱你
488.我爱你
489.我爱你
490.我爱你
491.我爱你
492.我爱你
493.我爱你
494.我爱你
495.我爱你
496.我爱你
497.我爱你
498.我爱你
499.我爱你
500.我爱你
501.我爱你
502.我爱你
503.我爱你
504.我爱你
505.我爱你
506.我爱你
506.我爱你
507.我爱你
508.我爱你
508.我爱你
509.我爱你
510.我爱你
511.我爱你
512.我爱你
513.我爱你
514.我爱你
515.我爱你
516.我爱你
517.我爱你
518.我爱你
519.我爱你
520.我爱你
虽然很累,但值得。
袁冰妍你值得[心][心]

“黄帝”考源
据王国维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也就是帝喾,亦即卜辞中的“高祖夒”,但他不同意郭璞认为帝俊就是帝舜的说法[13](P412-413);而郭沫若先生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帝俊既是帝喾,又是帝舜,帝喾、帝舜、帝俊、高祖夒实为一人(神)之分化,他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总结说:“知帝俊为帝喾又知帝俊为帝舜,则帝舜实即帝喾”[14](P225),又说:“其在殷人则只知有上帝=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而已。更约言之,则知有高祖夒一人而已。由高祖夒一人乃化而为帝俊、帝舜、帝喾三人。”[14](P226)后来他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重申了自己观点,他说:“王氏根据这些论证断定帝俊即是帝喾,亦即卜辞上的‘高祖夒’,而同时否认帝俊之为帝舜。王氏的考证自然较郭璞更进一境,但在我看来,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实是一人。”[15](P326),又说:“总之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卜辞中的‘帝’便是‘高祖夒’,夒因音变而为喾为俈,又因形误而为夋为俊,夋、俊又由音变而为舜,后世儒者根据古代传说伪造古史,遂误帝俊、帝舜、帝喾为三人,这是明白地可以断言的。”[15](P327)这些论述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郭老却不认为黄帝与帝俊有什么关系,他说:“帝俊在《山海经》中为至上神之‘帝’,与黄帝并无血族的关系。”[14] (P223)
那么,《山海经》中的“黄帝”是否与帝俊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作过一番考证,根据《海经》的本文和相关文献可以知道,黄帝和帝俊实为一人(神),兹引于下:
关于黄帝即帝喾之事,在《山海经》中即有明证,凡有二例:
1、《大荒东经》曰:“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郭璞注:“猇,一本作号。”其《海内经》曰:“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郝懿行《笺疏》曰:“《大荒东经》言黄帝生禺猇,即禺号也;禺猇生禺京,即淫梁也。禺京、淫梁声近。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黄帝矣。”
2、《海内经》曰:“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袁珂《校注》曰:“此义均即《大荒南经》与舜同葬苍梧之舜子叔均(商均),亦即《大荒西经》‘稷之弟台玺生叔均’之叔均及此经文稷之孙(按此“孙”字当是《说文·至部》中那个上孙下至的字之残泐,《说文》言其“读若挚”,殆是以此字假“侄”,叔均乃后稷之弟台玺亦即三身之子,故曰“稷之侄”)叔均,均传闻不同而异词也。”《大荒西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此始均即叔均,叔均本周之先人,周人姬姓即姒姓,古文姒皆作始,故亦曰始均。《海内经》言叔均乃帝俊之孙,《大荒西经》又言乃黄帝之孙,则知黄帝即是帝俊,《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疑是《路史》)曰:“帝俊是黄帝字”,也认为帝俊就是黄帝,陈耀文说此言“无稽”,可这个说法恰恰是对的。盖“黄帝”本非神人名,而是一个神号或者尊号,即上帝,而其名则是喾(舜、俊、夒)也。[1]
后来读《古史辨》第七册(上),见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才知道我的看法杨宽先生早就有过论述了,他说:
“《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而《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猇’,朱起凤《辞通》云:‘猇乃号之讹,然则帝俊即黄帝之别名矣。’(本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此说是也。案《大荒东经》云:‘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郭注:‘即禺强也。’《海外北经》又云:‘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名曰禺强。’‘京’、‘强’乃声之侈弇,则禺京即禺强,则禺猇亦即禺号,而黄帝亦即帝俊也。帝俊本为殷之上帝,亦即舜,郭沫若已明证之,则黄帝之即上帝与舜又审矣。《路史注》称《董氏钱谱》引《世本》言‘少昊,黄帝之子,名契。’按《左·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是少皞又名摯,摯、契本亦声之转(从郭沫若说),摯、契据《史记·五帝本纪》、《殷本纪》皆帝喾所生,而《世本》书等又谓黄帝之子,是黄帝又即帝喾,帝喾即帝俊,本殷之上帝也。”[5]( P198)
笔者所论仅就《海经》本文而言,杨先生所论则颇多旁证,然的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同:《山海经》中所说的“黄帝”就是“帝俊(喾、舜)”。
《国语·鲁语上》引展禽的一段话说:“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个说法当是春秋时代的观点,此时人们已经对上古历史不甚了了,已经不能知道黄帝就是帝喾、帝舜,因此发生了此等混乱,而展禽说“商人禘舜”,而《祭法》却说“殷人禘喾”,还残留着帝舜就是帝喾的影子。但是由这个记载我们也可以明白:虞、夏、商、周其实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黄帝。
《陈侯因齐镦》铭文中称“高祖黄帝”,陈(田)齐本出于妫姓,为帝舜之后,学者有解释此言“高祖黄帝”是因为帝舜也是黄帝之后,如顾颉刚先生就认为“高祖者,远祖也。齐为陈氏,陈本祖舜,今更以黄帝为其祖,则舜亦黄帝之裔矣。”[4](P179)其实大谬不然,帝舜就是黄帝,所谓“高祖黄帝”也就是“高祖舜”。
舜在战国时代被称为“重华”,《楚辞·离骚》云:“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大戴礼记·帝系》(亦即《世本·帝系姓》)里也说:“瞽叟生重华,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也采用了这个说法,其根据来源不详。然战国时代多为一些古帝王加了一些很令人费解的名称,如说帝尧名“放勋”(当来自《尧典》),大禹曰“文命”(当来自《大禹谟》),而帝舜名“重华”来历不明,虽然《古文尚书》本《舜典》里有“重华协于帝”,但这极有可能是出于后人伪造,不可靠。但是舜名“重华”这个事儿一定是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最主要的问题是,“重华”也是木星(古称岁星)的名字。在西方一些古国,多把木星视为至上神之星,如古巴比伦认为木星是马尔杜克,古希腊认为是宙斯,古罗马认为是朱庇特,都是至上神,而中国古代木星就一命“重华”,《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可见至少在战国时代就认为帝舜是岁星(木星)之神。
楚人的至上神曰“东皇太一”,见《楚辞·九歌》。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他这个解释笔者认为有问题,“东皇太一”不应该读为“东皇、太一”,而应该读为“东、皇太一”。“太一”也作“泰一”,就是上帝,《史记·天官书》正义说得很明白:“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很怀疑“太一”就是“帝”字的缓音所变),则“皇太一”的意思和“皇帝”全同。“东皇太一”就是“东方的伟大上帝”,故《东皇太一》中称之为“上皇”。这应该是指岁星,因为古人认为岁星是居于东方的,如《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木之精也,位在东方,青帝之子。”而岁星之神即重华,亦即帝舜,故所谓“东皇太一”其实就是帝舜,也就是黄帝——把木星视为至上神的显示,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的观念是完全一样的。
总之,黄帝故事以《山海经》之记载为最早,而《山海经》中的黄帝即上帝,亦即帝俊、帝喾、帝舜和卜辞中的高祖夒,他是虞、夏、商、周共同尊奉的高祖上帝,这个完全可以断言。
五、卜辞中的“高祖夒”
殷墟卜辞中有“高祖”名“夒”者,合称“高祖夒”,其字甲骨文写作“ ”(《合集》10067),为一猿猱形,王国维释为“夒”,即“猱”之本字,今学界多从之。但是这个考释是有问题的。
卜辞中自有用为动物猿猱字之“夒”,作“ ”(《合集》21102),它与高祖之名用字基本相似,但最大的区别就是高祖名字手爪向上,而动物名字手爪向下,二者绝不混淆。手爪向下的字,卜辞言田猎的时候“获”之,则释为猿夒之“夒”固无问题;而高祖之名字,显然非“夒”。而且帝喾之“喾”古音溪母觉部,“夒”为泥母幽部,根据古音通假的惯例,两个字声母相同或相近(双声、旁纽双声)通假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是不同韵部也有通假的可能;而如果声母差距较大,即使是同韵部也难通假。“夒”为泥母字,舌头音;“喾”为溪母字,喉音,二者声母差距很大,故言“喾”是“夒”之音转,可知其难。于省吾就提出异议,认为“这个字以读憂(忧)较为合理,字形象以手掩面而哭,帝喾之喾与憂也同音。”[3](P1499引)
按:金文中用此手爪向上的字为“憂”,如《无忧卣》、《毛公鼎》“欲我弗作先王憂”,容庚《金文编》解释“憂”字是“象以手掩面之形”[16]( P384)。按:于、容二先生之说得之,卜辞这个高祖名之字实际上就是“憂”之本字,象夒以手掩面忧惧之形,不当释为“夒”,王国维的考释不正确。其憂惧字不用人形而夒形者,盖古人造字,不徒要象其形、会其义,还要谐其声,“憂”字从“夒”作,正为谐其声,二字古音同幽部也。
“憂”古音影母幽部,“喾”为溪母觉部,影溪旁纽、幽觉对转,故“憂”可音变为“喾”。而后或依形隶定此字为“夋”,《帝王世纪》言“帝喾名夋”,确有古传为依据,于《山海经》则作“俊”,后更音变为“舜”(同文部)。
同时,卜辞中高祖之名还有一种写法是“ ”(《合集》33276),象夒反持戌(斧钺之象形)拄于身后。关于这个字,学界争论颇多,笔者认为这个字象夒持戌反拄于身后,乃会其依靠之义,同时亦从夒的声,即“靠”之本字。“靠”字古音溪母幽部,与“憂”为旁纽双声、同部叠韵,故卜辞中一写作“憂”,一写作“靠”,以其音近之故;“靠”、“喾”均从告声,同溪母双声,幽觉对转叠韵,故此亦即喾也[17]。郭沫若认为:
“(卜辞)神话中之最高人物迄于夒,夒即帝喾,亦即帝舜,亦即帝俊。帝俊在《山海经》中即天帝,卜辞之夒亦当如是。旧说视帝喾、帝舜为二,且均视为人王,乃周末学者之误会。舜、喾以前,伏羲、神农之属,可无论矣。”[18](P362)
这个说法可算揭破了一个古史上的秘密,那就是:可能直到西周时期,神话传说中最早、最古的人物(或神)还是黄帝或帝喾(舜),根本没有比他时代更早或地位更高的人(神)了;伏羲、神农之类就是有,也当都是在他之后或之下,断然不会早于或高于他。后来的传说中,黄帝之前又有了许多古帝王,均当出于后人之追加附益,也就是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的意思: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早、越详细;越是后出的人物,排列的次序越是靠前,譬犹集薪,后来者居上。
这里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在三代人心目中这个上帝帝喾不是虚无缥缈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有的人,是他们能追述到的最远古的祖先,自己就是他的后代,因而称之为“高祖”,郭沫若就指出:“由上所论足见殷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但这殷人的神同时又是殷民族的宗祖神,便是至上神是殷民族自己的祖先。”[15](P324-325)在上古三代人心目中,自己的祖先死后都要登天为神,而自己的最高祖先自然就是最高的神,于是就把当成上帝,所谓至上神,他们对至上神和宗祖神的崇拜是融为一体的,故上帝即高祖,高祖即上帝,概念一也。
到了殷末周初的时候,特别是周代,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逐渐分离,因而上帝逐渐退化为一个高居于上天的神灵,成了“天”的化身,开始变得虚无缥缈起来。郭沫若认为上帝的概念“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因为天的称谓在周初的《周书》中已经屡见,在周初彝铭如《大丰簋》和《大盂鼎》上也是屡见,那是因袭了殷末人无疑。”[15](P324)顾颉刚先生就“帝”与“天”关系作过一番论述,他说:
“‘帝’与‘天’为同纽字,故二字常通用。《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长发》曰:‘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生商者‘天’也而即‘帝’也。《周颂·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大雅·文王》曰: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所配者‘天’也而即‘帝’也。《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又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所在者‘天’也而即‘帝’也。又说商之孙子曰:‘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发此命者‘帝’也而即‘天’也。凡此种种,皆足证‘帝’与‘天’为互文。故单言之曰‘上帝’、‘上天’、‘皇帝’、‘皇天’,合而言之则曰‘皇天上帝’。”[4](P176)
他说“帝”就是“天”的根据,实际上就是周代的文献,因为在周代上帝已经被虚化成天的化身,故“帝”、“天”互用,是不足为怪的。

“黄帝”考源
据王国维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也就是帝喾,亦即卜辞中的“高祖夒”,但他不同意郭璞认为帝俊就是帝舜的说法[13](P412-413);而郭沫若先生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帝俊既是帝喾,又是帝舜,帝喾、帝舜、帝俊、高祖夒实为一人(神)之分化,他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总结说:“知帝俊为帝喾又知帝俊为帝舜,则帝舜实即帝喾”[14](P225),又说:“其在殷人则只知有上帝=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而已。更约言之,则知有高祖夒一人而已。由高祖夒一人乃化而为帝俊、帝舜、帝喾三人。”[14](P226)后来他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重申了自己观点,他说:“王氏根据这些论证断定帝俊即是帝喾,亦即卜辞上的‘高祖夒’,而同时否认帝俊之为帝舜。王氏的考证自然较郭璞更进一境,但在我看来,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实是一人。”[15](P326),又说:“总之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卜辞中的‘帝’便是‘高祖夒’,夒因音变而为喾为俈,又因形误而为夋为俊,夋、俊又由音变而为舜,后世儒者根据古代传说伪造古史,遂误帝俊、帝舜、帝喾为三人,这是明白地可以断言的。”[15](P327)这些论述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郭老却不认为黄帝与帝俊有什么关系,他说:“帝俊在《山海经》中为至上神之‘帝’,与黄帝并无血族的关系。”[14] (P223)
那么,《山海经》中的“黄帝”是否与帝俊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作过一番考证,根据《海经》的本文和相关文献可以知道,黄帝和帝俊实为一人(神),兹引于下:
关于黄帝即帝喾之事,在《山海经》中即有明证,凡有二例:
1、《大荒东经》曰:“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郭璞注:“猇,一本作号。”其《海内经》曰:“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郝懿行《笺疏》曰:“《大荒东经》言黄帝生禺猇,即禺号也;禺猇生禺京,即淫梁也。禺京、淫梁声近。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黄帝矣。”
2、《海内经》曰:“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袁珂《校注》曰:“此义均即《大荒南经》与舜同葬苍梧之舜子叔均(商均),亦即《大荒西经》‘稷之弟台玺生叔均’之叔均及此经文稷之孙(按此“孙”字当是《说文·至部》中那个上孙下至的字之残泐,《说文》言其“读若挚”,殆是以此字假“侄”,叔均乃后稷之弟台玺亦即三身之子,故曰“稷之侄”)叔均,均传闻不同而异词也。”《大荒西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此始均即叔均,叔均本周之先人,周人姬姓即姒姓,古文姒皆作始,故亦曰始均。《海内经》言叔均乃帝俊之孙,《大荒西经》又言乃黄帝之孙,则知黄帝即是帝俊,《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疑是《路史》)曰:“帝俊是黄帝字”,也认为帝俊就是黄帝,陈耀文说此言“无稽”,可这个说法恰恰是对的。盖“黄帝”本非神人名,而是一个神号或者尊号,即上帝,而其名则是喾(舜、俊、夒)也。[1]
后来读《古史辨》第七册(上),见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才知道我的看法杨宽先生早就有过论述了,他说:
“《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而《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猇’,朱起凤《辞通》云:‘猇乃号之讹,然则帝俊即黄帝之别名矣。’(本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此说是也。案《大荒东经》云:‘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郭注:‘即禺强也。’《海外北经》又云:‘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名曰禺强。’‘京’、‘强’乃声之侈弇,则禺京即禺强,则禺猇亦即禺号,而黄帝亦即帝俊也。帝俊本为殷之上帝,亦即舜,郭沫若已明证之,则黄帝之即上帝与舜又审矣。《路史注》称《董氏钱谱》引《世本》言‘少昊,黄帝之子,名契。’按《左·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是少皞又名摯,摯、契本亦声之转(从郭沫若说),摯、契据《史记·五帝本纪》、《殷本纪》皆帝喾所生,而《世本》书等又谓黄帝之子,是黄帝又即帝喾,帝喾即帝俊,本殷之上帝也。”[5]( P198)
笔者所论仅就《海经》本文而言,杨先生所论则颇多旁证,然的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同:《山海经》中所说的“黄帝”就是“帝俊(喾、舜)”。
《国语·鲁语上》引展禽的一段话说:“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个说法当是春秋时代的观点,此时人们已经对上古历史不甚了了,已经不能知道黄帝就是帝喾、帝舜,因此发生了此等混乱,而展禽说“商人禘舜”,而《祭法》却说“殷人禘喾”,还残留着帝舜就是帝喾的影子。但是由这个记载我们也可以明白:虞、夏、商、周其实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黄帝。
《陈侯因齐镦》铭文中称“高祖黄帝”,陈(田)齐本出于妫姓,为帝舜之后,学者有解释此言“高祖黄帝”是因为帝舜也是黄帝之后,如顾颉刚先生就认为“高祖者,远祖也。齐为陈氏,陈本祖舜,今更以黄帝为其祖,则舜亦黄帝之裔矣。”[4](P179)其实大谬不然,帝舜就是黄帝,所谓“高祖黄帝”也就是“高祖舜”。
舜在战国时代被称为“重华”,《楚辞·离骚》云:“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大戴礼记·帝系》(亦即《世本·帝系姓》)里也说:“瞽叟生重华,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也采用了这个说法,其根据来源不详。然战国时代多为一些古帝王加了一些很令人费解的名称,如说帝尧名“放勋”(当来自《尧典》),大禹曰“文命”(当来自《大禹谟》),而帝舜名“重华”来历不明,虽然《古文尚书》本《舜典》里有“重华协于帝”,但这极有可能是出于后人伪造,不可靠。但是舜名“重华”这个事儿一定是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最主要的问题是,“重华”也是木星(古称岁星)的名字。在西方一些古国,多把木星视为至上神之星,如古巴比伦认为木星是马尔杜克,古希腊认为是宙斯,古罗马认为是朱庇特,都是至上神,而中国古代木星就一命“重华”,《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可见至少在战国时代就认为帝舜是岁星(木星)之神。
楚人的至上神曰“东皇太一”,见《楚辞·九歌》。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他这个解释笔者认为有问题,“东皇太一”不应该读为“东皇、太一”,而应该读为“东、皇太一”。“太一”也作“泰一”,就是上帝,《史记·天官书》正义说得很明白:“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很怀疑“太一”就是“帝”字的缓音所变),则“皇太一”的意思和“皇帝”全同。“东皇太一”就是“东方的伟大上帝”,故《东皇太一》中称之为“上皇”。这应该是指岁星,因为古人认为岁星是居于东方的,如《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木之精也,位在东方,青帝之子。”而岁星之神即重华,亦即帝舜,故所谓“东皇太一”其实就是帝舜,也就是黄帝——把木星视为至上神的显示,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的观念是完全一样的。
总之,黄帝故事以《山海经》之记载为最早,而《山海经》中的黄帝即上帝,亦即帝俊、帝喾、帝舜和卜辞中的高祖夒,他是虞、夏、商、周共同尊奉的高祖上帝,这个完全可以断言。
五、卜辞中的“高祖夒”
殷墟卜辞中有“高祖”名“夒”者,合称“高祖夒”,其字甲骨文写作“ ”(《合集》10067),为一猿猱形,王国维释为“夒”,即“猱”之本字,今学界多从之。但是这个考释是有问题的。
卜辞中自有用为动物猿猱字之“夒”,作“ ”(《合集》21102),它与高祖之名用字基本相似,但最大的区别就是高祖名字手爪向上,而动物名字手爪向下,二者绝不混淆。手爪向下的字,卜辞言田猎的时候“获”之,则释为猿夒之“夒”固无问题;而高祖之名字,显然非“夒”。而且帝喾之“喾”古音溪母觉部,“夒”为泥母幽部,根据古音通假的惯例,两个字声母相同或相近(双声、旁纽双声)通假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是不同韵部也有通假的可能;而如果声母差距较大,即使是同韵部也难通假。“夒”为泥母字,舌头音;“喾”为溪母字,喉音,二者声母差距很大,故言“喾”是“夒”之音转,可知其难。于省吾就提出异议,认为“这个字以读憂(忧)较为合理,字形象以手掩面而哭,帝喾之喾与憂也同音。”[3](P1499引)
按:金文中用此手爪向上的字为“憂”,如《无忧卣》、《毛公鼎》“欲我弗作先王憂”,容庚《金文编》解释“憂”字是“象以手掩面之形”[16]( P384)。按:于、容二先生之说得之,卜辞这个高祖名之字实际上就是“憂”之本字,象夒以手掩面忧惧之形,不当释为“夒”,王国维的考释不正确。其憂惧字不用人形而夒形者,盖古人造字,不徒要象其形、会其义,还要谐其声,“憂”字从“夒”作,正为谐其声,二字古音同幽部也。
“憂”古音影母幽部,“喾”为溪母觉部,影溪旁纽、幽觉对转,故“憂”可音变为“喾”。而后或依形隶定此字为“夋”,《帝王世纪》言“帝喾名夋”,确有古传为依据,于《山海经》则作“俊”,后更音变为“舜”(同文部)。
同时,卜辞中高祖之名还有一种写法是“ ”(《合集》33276),象夒反持戌(斧钺之象形)拄于身后。关于这个字,学界争论颇多,笔者认为这个字象夒持戌反拄于身后,乃会其依靠之义,同时亦从夒的声,即“靠”之本字。“靠”字古音溪母幽部,与“憂”为旁纽双声、同部叠韵,故卜辞中一写作“憂”,一写作“靠”,以其音近之故;“靠”、“喾”均从告声,同溪母双声,幽觉对转叠韵,故此亦即喾也[17]。郭沫若认为:
“(卜辞)神话中之最高人物迄于夒,夒即帝喾,亦即帝舜,亦即帝俊。帝俊在《山海经》中即天帝,卜辞之夒亦当如是。旧说视帝喾、帝舜为二,且均视为人王,乃周末学者之误会。舜、喾以前,伏羲、神农之属,可无论矣。”[18](P362)
这个说法可算揭破了一个古史上的秘密,那就是:可能直到西周时期,神话传说中最早、最古的人物(或神)还是黄帝或帝喾(舜),根本没有比他时代更早或地位更高的人(神)了;伏羲、神农之类就是有,也当都是在他之后或之下,断然不会早于或高于他。后来的传说中,黄帝之前又有了许多古帝王,均当出于后人之追加附益,也就是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的意思: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早、越详细;越是后出的人物,排列的次序越是靠前,譬犹集薪,后来者居上。
这里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在三代人心目中这个上帝帝喾不是虚无缥缈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有的人,是他们能追述到的最远古的祖先,自己就是他的后代,因而称之为“高祖”,郭沫若就指出:“由上所论足见殷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但这殷人的神同时又是殷民族的宗祖神,便是至上神是殷民族自己的祖先。”[15](P324-325)在上古三代人心目中,自己的祖先死后都要登天为神,而自己的最高祖先自然就是最高的神,于是就把当成上帝,所谓至上神,他们对至上神和宗祖神的崇拜是融为一体的,故上帝即高祖,高祖即上帝,概念一也。
到了殷末周初的时候,特别是周代,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逐渐分离,因而上帝逐渐退化为一个高居于上天的神灵,成了“天”的化身,开始变得虚无缥缈起来。郭沫若认为上帝的概念“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因为天的称谓在周初的《周书》中已经屡见,在周初彝铭如《大丰簋》和《大盂鼎》上也是屡见,那是因袭了殷末人无疑。”[15](P324)顾颉刚先生就“帝”与“天”关系作过一番论述,他说:
“‘帝’与‘天’为同纽字,故二字常通用。《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长发》曰:‘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生商者‘天’也而即‘帝’也。《周颂·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大雅·文王》曰: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所配者‘天’也而即‘帝’也。《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又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所在者‘天’也而即‘帝’也。又说商之孙子曰:‘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发此命者‘帝’也而即‘天’也。凡此种种,皆足证‘帝’与‘天’为互文。故单言之曰‘上帝’、‘上天’、‘皇帝’、‘皇天’,合而言之则曰‘皇天上帝’。”[4](P176)
他说“帝”就是“天”的根据,实际上就是周代的文献,因为在周代上帝已经被虚化成天的化身,故“帝”、“天”互用,是不足为怪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5、既然上了生活的贼船,就做快乐的海岛!23、即使人生不如人意,也要尽可能散发美丽。
  • 所以,中国队进入“死亡之组”如果要怪的话,就只能说因为我们先前的青少年队伍成绩不理想,如今不得不为此“还债”。而担任当时那次火车脱轨事故抢救任务的医生,则号称是
  • 前辈非一人,是统称,因为都比我大?其实这事基本明说让你出去,他们要说点话了这但是他深得中庸之道,最后一句喝饿了把面子给足了我!一切都顺其自然 账是有卡预存抵消
  • 整体感觉像温情滤镜略小一些的《请回答1988》也是讲市井凡人寻常事,讲少年情谊暧昧情愫,讲匆匆长大物是人非,多了些残酷情节,但写得仍算温柔。书中闪光的女性角色很
  • 本来我还以为是普通的着凉,睡一觉就好了,晚上还吃了哭哭做的饭,还让哭哭代打了空洞骑士,然后最后还是我自己打过了哈哈哈哈!不过过程中哭哭一直说好冷,好冷…可恶,如
  •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商业大佬都是天蝎座,因为天蝎真的能坚持,肯坚持,哪怕备受打压,也要扶摇直上。不管是对事情的决断力,手段,以及野心,格局,坚持的精神,越挫越勇的勇
  • 好累啊,晚上情绪会多点儿,今天最无语的一个事儿就是晚上和曼曼去洗衣服,结果让人插队,经过曼曼的狂怼,那个人也没敢插队,我在想如果是我一个人我会不会就那样算了呢,
  • 汝州市焦村镇:石灰厂污染严重,环保局监而不管!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河南省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用最严密的制度,最严厉的执法,最严
  • 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天天站在上帝视角去生活,他们需要就近吃一顿油条,需要下楼就有菜场,需要经济实惠的小吃部,以及不用登高绕远的过马路……也许这种城市、首都,
  • 才一天多一点的时间而已,我就记下了这么多事,我一件一件地和你做着这些事,是在带你体验我的生活,又像是在完成任务,可能是攒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我想做的事太多了,我
  • 因为是一梦,所以须看破、放下,这或者才是红楼的真正主题。但至少,我们还可以学着像红楼这场大梦中的情种们,学着深情一些,如今这个时代人心恰恰不够暖,情意恰恰不够浓
  • 总之,男性的健康之道,包括避免前列腺肥大和癌变,还是在于“管子干净”(keep the pipes clean!)波士顿大学癌症流行病学中心的研究表明,与每月进
  • 至于女友传言倒是支持他谈,财来了能稳固盘里的七杀甲木,孩子也没事,咋说呢有的适合生孩子的人不生不适合的生一堆~讲一个我见到刘亦菲的经历吧2016年,我那会儿还在
  • 报录比往年高达15:1(真的离谱)然后华科文科真的就是去当二等公民(听上岸的学姐说的)。真的不是这样,华科报考人数远超武大复旦人大,招的还少,有这个实力读理工类
  • #德云社[超话]#[干杯]德云社相声专场最新消息[干杯]1、4月底上海有两场专场,其中一场在上海体育馆,是一位大咖级别的角儿,预计是岳云鹏孙越,最近几天就要官宣
  • 图一是妈妈想我啦用了我的照片特地发了一组朋友圈,她已经十个十年重新决定开始工作了并且是她喜欢的环境氛围,我很为她开心也支持他,爸爸也超级支持妈妈妈妈说已经二个周
  • 做人存善念,做事留真誠,生活之中,那些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的人,只是將放在別人身上的希望看得太重了而已,因此,做人,只要你不帶目的性的去和別人相處,你便會發現,自
  • 本来嘛,要不是有的人过分贪婪,原本地球的资源应该是“大家都有足够的份儿”嘛新的一年,也要为生态环境祈祷吖看完这本书,看到最后,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了不起的圣徒——亚
  • 【每天一首诗歌】#夜间分享##人间阅读#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现代 / 顾城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 从黄昏迁
  • ​不知道抬头看过多少次月亮,也不知道我们一生中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音乐上,但是听过的每一个音符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吧,多多少少地,回忆起来总会有一种温情的哀伤。”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