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乡村游越游越诗意 夜经济越夜越美丽#点赞内蒙古#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田园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逛夜市享美食、坐游船赏夜景,也越来越受到居民和游客的青睐,乐享夜色中的多彩生活成为新时尚。

近年来,我区夜间文旅消费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文旅产业的新亮点。

乡村游风景这边独好

群山环绕,苍翠欲滴,溪水潺潺,落英缤纷……山路十八弯的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雷家营子村颜值高。2015年以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农业观光旅游合作社,组织全村164户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充分利用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游。

全村1200亩耕地全部种植果树,形成了“三松戴帽、两杏缠腰、果树围脚”的生态旅游模式。现在,全村参与乡村旅游业的村民达9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9万元。

2019年,雷家营子村和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室韦村等9个村(嘎查)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下,无数个美丽乡村脱颖而出,全区各地涌现出诸多“网红村”。

2020年、2021年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村、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卢家营村等21个村(嘎查)相继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1年,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源镇、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等3个镇(苏木)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极富特色的内蒙古乡村游火“出圈”,正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我区抓住乡村游火热的机遇,2021年,将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胶泥湾村等34个村确定为首批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等3个乡镇确定为自治区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

随着乡村游的普及,乡村旅游的形式也日趋多样。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摘等乡村游初级阶段,追求个性、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正致力于把传统的乡村游玩出新花样。

“体验”是年轻人在选择乡村游时的首要关注点,为打造体验衍生而出的房车露营、骑行、观星、探险、徒步等特色玩法正在成为乡村游的内生动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

一号文件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方向。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胡丰说,今年自治区要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线路,逐步完善自驾旅游服务体系,努力释放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最美的时代遇见最美的乡村,“梦里水乡”不仅是游人的梦想,也将成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夜经济点亮夜生活

“华灯闪烁夜流光,堤岸柳丝长。清池倒影铺彩,舟荡水中央。”

这不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是一位网友在2019年夏日夜游呼和浩特恼包村后写下的优美词藻。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夜经济拉开帷幕,这是另一番人间烟火。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一般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以服务业为主的经营活动的总称,亦是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围绕休闲旅游发展夜经济,“成都之夜”“夜杭州”、重庆“不夜城”……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夜生活,作为内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市也不例外。

2021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夜间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活动。玉泉区通顺大巷内,艺人手握吉他浅吟低唱,游人排队等候各色小吃,烟火气满满的夜市涌动着城市活力。

“2020中国夜经济创新城市”榜单中,呼和浩特与石家庄、合肥等新兴城市一同上榜。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夜读、夜健七大业态构成了夜经济创新城市的内涵。

事实上,近几年内蒙古的夜间旅游发展日渐成型,无论是夏日的边陲小镇室韦,夜幕中的草原钢城包头,还是名声在外的呼和浩特恼包村,各地都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夜经济模式,而随着各级政府对夜经济的日渐重视,我区的夜游产品也是越来越丰富和多元,涌现出避暑夜公园、水上游乐表演、灯光秀、展览馆奇妙夜等多种业态。

去年,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文化和旅游街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套娃景区3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这份名单中还包括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成都市春熙路等120个项目,是一份成色十足的名单。

灯光一亮,黄金万两。怎样更有质量的“掘金”?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说:“发展夜间经济,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和现代元素,努力打造一批高品质IP打卡地。”在曹永萍看来,夜间经济是一种复合经济,其所包含的消费元素很多,但如果没有文化元素的加持、缺乏本地区域文化特点,就没有了灵魂。

今年,我区在点亮夜经济的同时更多注重为其注入文化内涵,让内蒙古的夜间旅游从“亮化”“美化”到“文化”,实现提档升级。

1月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了第一批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有呼和浩特市恼包村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包头市赛罕塔拉城中草原文化旅游中心、兴安盟阿尔山市温泉街文化和旅游街区、赤峰市红山区新华步行街文化旅游集聚区、鄂尔多斯草原丝路文化——康镇景区、阿拉善盟定远营古城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相信这些夜间消费旅游区将辐射周边盟市,促使更多地区加入夜经济朋友圈,让夜经济从城市到乡村,全面开花,拥有更多打开方式。

日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旅游业2022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安排4000万元资金,对创建成功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或列入备选名单的重点旅游项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滑雪度假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给予一次性奖励。

相信乘着政策的东风,我区的乡村游越游越诗意、夜经济越夜越美丽。(记者 冯雪玉)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特色小镇应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哈哈][围观]

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通知提出,特色小镇应聚焦产业细分门类,结合产业发展现状,选择一个最有基础、最具潜力的门类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

  近年来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精品特色小镇,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但也出现了部分特色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等问题。为加强对特色小镇发展的指导引导、规范管理和激励约束,结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实践探索,现围绕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空间布局、质量效益、管理方式和底线约束等方面,提出普适性操作性的基本指引。

  一、发展定位
  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明确概念内涵、功能作用和主导产业,将之作为发展特色小镇的基础和前提。
  (一)概念内涵。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产业布局形态,是规划用地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公里的微型产业集聚区,既非行政建制镇、也非传统产业园区。特色小镇重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先进要素集聚,具有细分高端的鲜明产业特色、产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征、集约高效的空间利用特点,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发展空间。
  (二)功能作用。特色小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依托小尺度空间集聚细分产业和企业,促进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生产力布局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载体,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生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就近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承接城市要素转移,支撑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三)产业主导。特色小镇应秉持少而精、少而专方向,在确实具备客观实际基础条件的前提下确立主导产业,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找准优势、凸显特色,切不可重复建设、千镇一面,切不可凭空硬造、走样变形,切不可一哄而上、贪多求全。制造业发达地区可着重发展先进制造类特色小镇,先进要素集聚地区可着重发展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数字经济及金融服务类特色小镇,拥有相应资源禀赋地区可着重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及三产融合类特色小镇。

  二、空间布局
  遵循经济规律、城镇化规律和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谋划设计特色小镇空间布局。
  (四)区位条件。特色小镇布局应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立足不同地区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拥有相对发达块状经济或相对稀缺资源的区位进行布局。科学严谨论证布局选址可行性,以优化发展原有产业集聚区为主、以培育发展新兴区域为辅,重点布局在城市群、都市圈等优势区域或其他有条件区域,重点关注市郊区域、城市新区及交通沿线、景区周边等区位。
  (五)建设边界。特色小镇应边界清晰、集中连片、空间相对独立、四至范围精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持合理比例。在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同时,特色小镇规划用地面积下限原则上不少于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2平方公里,保障生产生活所需空间和多元功能需要;规划用地面积上限原则上不多于5平方公里,保障打造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需要,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及三产融合等类型特色小镇规划用地面积上限可适当提高。鼓励盘活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强化老旧厂区和老旧街区等存量片区改造。
  (六)空间功能。特色小镇应在聚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打造优质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叠加现代社区功能,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结合教育医疗养老育幼资源整体布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完善商贸流通和家政等商业服务。叠加文化功能,挖掘工业文化等产业衍生文化,建设展示整体图景和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间,赋予独特文化内核及印记,推动文化资源社会化利用。叠加旅游功能,促进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寓景观于产业场景,增加景观节点和开敞空间,实现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
  (七)风貌形态。特色小镇建设应体现风貌整体性、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尊重原有自然格局,促进地形地貌、传统风貌与现代美学相融合。推进多维度全域增绿,建设“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绿化覆盖率原则上不低于30%,有条件的可依托既有水系营造蓝绿交织的空间形态。体现建筑外观风格特色化和整体性,控制适宜的建筑体量和高度。注重塑造色彩体系,加强屋顶、墙体、道路等公共空间美化亮化。

  三、质量效益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确保特色小镇投入强度够、质效水平高、创新活力足、低碳效应强。
  (八)投入强度。特色小镇应聚焦产业细分门类,结合产业发展现状,选择一个最有基础、最具潜力的门类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做强做精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培育竞争优势强的领航企业。确保投资具备一定强度,建设期内建设用地亩均累计投资额原则上不低于200万元/亩,有条件地区可进一步提高,避免将一般项目组团甚至单体项目命名为“特色小镇”。
  (九)质效水平。特色小镇应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原则上不低于20万元/人。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单个特色小镇吸纳就业人数原则上不少于2000人。建设用地亩均缴纳税收额原则上不低于10万元/年,有条件地区可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接待游客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0万人次/年。
  (十)创新活力。特色小镇应聚焦创新创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原则上不低于20%。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原则上不低于2.5%。健全研发设计、成果孵化、金融导入、场景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设施和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公共设施基本实现智能化。
  (十一)绿色低碳。特色小镇应按照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引导非化石能源消费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有条件的可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推行清洁取暖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节能门窗和绿色建材,推进绿色施工。加强再生水利用。

  四、管理方式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统筹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全环节管控,建立特色小镇全生命期管理机制。
  (十二)方案编制。市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导则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组织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单个特色小镇建设方案,明确特色产业、四至范围、功能分区、投资运营主体、重点项目、建设方式、投融资模式、盈利模式等事项,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地块用途、容积率等管控要求。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合规性进行把关,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必要时以公布方案草案、组织听证会等方式听取意见。
  (十三)清单管理。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严定标准、统一管理原则,建立本省份特色小镇清单。纳入清单的应具备本导则提出的基础条件,建设完成后应达到本导则明确的各项指标要求。坚持严控数量、提高质量,人均GDP少于1万美元省份的清单内特色小镇原则上不多于50个,鼓励控制在30个以内。每年年底前公布清单,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全国特色小镇信息库。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省份特色小镇清单实行“窗口指导”,加强监督、引导和督促调整。未纳入各省份特色小镇清单的,各单位各机构不得自行冠名“特色小镇”或自行开工建设。
  (十四)动态调整。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切实做好存量特色小镇管理,对此前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市场主体已建设或命名的特色小镇进行全面审核,将符合本导则要求及本省份管理细则的特色小镇纳入清单,不符合的进行清理或更名。加强增量特色小镇管理,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动态报送的每个特色小镇建设方案进行及时审核,将通过审核的特色小镇纳入清单。对清单内特色小镇进行定期评估,实行有进有退、优胜劣汰。
  (十五)建设方式。坚持市场化运作、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通过政策激励引导、盘活存量资产、挖掘土地潜在价值等方式,培育专业性的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主体,引导大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根据需要引导平台公司参与,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用地、环评、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依规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布局管网、交通等市政公用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开展综合体项目整体立项、建设用地多功能复合利用等探索试验。
  (十六)投融资模式。建立以工商资本及金融资本为主、以政府有效精准投资为辅的投融资模式。现金流健康的经营性项目、具备一定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准公益性项目,主要通过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主体自有资金先期投入,其中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申请注册发行企业债券、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等方式予以中长期融资支持。公益性项目主要通过各级财政资金予以投入,其中符合条件项目可按规定分别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五、底线约束
  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动态监管,有效防范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不突破各项红线底线。
  (十七)合规用地底线。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不得改变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空间管控内容,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持土地有偿使用,按宗地确定土地用途,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确定土地使用者,不得设置排他性竞买条件。
  (十八)生态环保底线。严格落实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监管,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严禁违法违规占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严禁挖湖造景。严防污染物偷排和超标排放,防控噪声和扬尘污染,因地制宜配备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收集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
  (十九)债务防控底线。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县级政府法定债务风险预警地区不得通过政府举债建设,不得以地方政府回购承诺或信用担保等方式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综合考虑地方现有财力、资金筹措和还款来源,稳妥把握公共设施开工建设节奏。
  (二十)房住不炒底线。严防房地产化倾向,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住宅用地主要用于满足特色小镇内就业人员自住需求和职住平衡要求。除原有传统民居外,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占比原则上不超过30%,鼓励控制在25%以下。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合理确定住宅用地供应时序。
  (二十一)安全生产底线。严格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规划、选址、建设、运维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按照行业安全生产规程标准,建立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
  (二十二)监测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动态监管,对违反以上五条底线的行为要限期整改,对性质严重的要抓紧清理;对行政建制镇错误命名的虚假“特色小镇”、单纯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自我冠名的“某某小镇”,以及停留在纸面上、并未开工建设的虚拟“特色小镇”,要立即除名。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在开展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工作时,应加强对项目名称的把关指导,规范使用特色小镇全称、防止简称为小镇,防止各省份特色小镇清单外项目命名为“特色小镇”。
  国办发〔2021〕33号文件和本导则,是全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基本遵循。各省份可以此为依据,制定本省份特色小镇管理细则。本导则发布之日起,此前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印发的特色小镇文件同时废止。

  附件:主要类型特色小镇建设规范性要求 (详见发改委网站)

#关注# 【度假区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打造全新概念健康产业链】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市委宣传部近期组织开展“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昆明市(滇中新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邀请中央驻滇及港澳媒体和省、市级媒体参与采访我市8家重点企业和18个重大项目,同步组织发改、工信、投促等7个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系列电视访谈,从辉煌成就、高质量发展、奋进新时代三个层面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成就。

7月4日下午2点,记者一行人随昆明经济高质量发展采访团来到了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1992年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云南省最早成立的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园区之一,辖区总面积47.5平方公里,由海埂片区和大渔片区组成,其中,海埂片区22.5平方公里,大渔片区25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17个社区,常驻人口11万余人,辖区企业总数1200余家。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

度假区海埂片区坐落于滇池北岸之滨,紧邻昆明市主城,辖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属滇池度假区核心建成区。经过27年的开发建设,片区目前已形成以少数民族风情、总部和楼宇经济、高原体育训练、商务会议以及休闲度假为支柱的四大特色品牌,已建成逾百个以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商务会议、健身娱乐、金融商务、商贸旅游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包括1个云南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中心、1个国家4A级景区、2座博物馆、2个18洞高尔夫球场、5个SPA温泉会馆等。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片区

度假区大渔片区位于滇池东岸之滨,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紧邻云南省大学城、新昆明市级行政中心以及高新区马金铺片区。片区及周边交通路网畅达,环湖路、昆玉高速、彩云路延长线、地铁1号线、地铁4号线等城市主干交通路网覆盖全境,距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约50公里(40分钟可达),距昆明高铁南站约12公里(20分钟可达)。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项目建设用地供地条件可达“六通一平”标准,为片区产业项目的落地开发提供了必备条件;片区及周边大量常住人口聚集,为片区产业项目运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健康”产业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一个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福地,位于滇池环湖生态风景带核心区域,离自然很近,离繁华不远,宜居养人,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具备春城昆明四季如春,“避暑胜地”以及“防寒佳地”的气候优势,兼具优美的自然山水、湖滨风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优势,非常有利于发展“候鸟式季节性养老”、“度假疗养式养生”、“旅游休闲式养生”、“生态产业园式养老”等高端“大健康”产业项目。

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由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片区投资开发建设,项目致力于利用大渔片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大健康产业链。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医康养”核心产业项目、“产学研”上游产业项目、“文商旅居”下游产业项目共计13个大类24个小项。

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基本概况

项目规划总面积约4666亩,净用地面积约2440亩。项目位于昆明主城区南面、滇池东岸,距昆明主城区约20KM、距长水国际机场约45KM,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周边交通便捷。项目产业总面积在占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上均超过项目总面积的50%,产业总投资额超164亿元。

产业定位

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医康养”核心产业项目、“产学研”上游产业项目、“文商旅居”下游产业项目共计13个大类24个小项。项目以“医康养”健康服务为核心产业功能,延伸上游“产学研”产业功能,拓展下游“文商旅居”产业功能,以“养生客群、旅游客群、家庭客群”为三大核心目标客群,以“医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居住养生、气候养生”为五大特色康养主题,打造昆明“大健康产业”新名片。

上游“产学研”产业落位规划

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将打造全龄全程、技术创新型一站式健康服务平台,项目包含八大中心、两馆一院一基地,即:“国际医学中心、国医馆、国际康复医院、颐养中心、营养膳食中心、妇儿保健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运动康复中心、抗衰老中心、产业展示体验馆、照护实训基地。”

下游“文商旅居”商业情况

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滨水湾国际商业中心覆盖一、二期共三个地块,定位为一个运动健康、休闲娱乐滨水式消费聚会的场所,以运动休闲之核,艺文潮流圈、时尚生活圈、昆明朋友圈,这“一核三圈”构建滨水国际商业中心功能业态体系。

该商业中心拟与CGV、寅派动力、Nike训练营、F5WC、腾讯、G-super、天空之城、阿里体育等合作,以滨水湾国际商业中心为核,以创新型商业为主体,以创造都市健康生活为梦想,打造集零售、餐饮、娱乐、民宿酒店、运动休闲等多元复合的商业综合体。

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产业招商情况

为将项目将打造为国际一流健康示范城,严格按照三大标准进行产业招商:第一,企业需为国际知名或国内细分行业综合排名前五的医康养企业;第二,企业覆盖产业定位各细分领域的重点合作企业;第三,企业需在国内有成熟运营项目。参照上述招商标准,目前已接洽合作方47 家,其中意向合作企业意向企业有23 家,已签约企业17家,待签约企业4家。

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如何带动片区经济发展?

在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上,按照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战略布局,昆明市大健康产业按照“一核两极三网五走廊”的产业空间布局进行,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的建设正好处于昆明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中的“一核”范围内。项目一方面以“医康养”核心产业为基础打造创新型一站式健康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该项目打造的国际商业中心,将为核心商圈住户提供多层次的需求,并吸引周边区域居民集聚,进而形成边缘地区中心化的商圈辐射影响。除了改善呈贡区人民群众居住环境,解决居民的居住、出行、医疗 、教育、社保等保障问题,同享城市改革发展和文明进步成果,还将进一步推进昆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昆明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

愿景如何?

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是绿地香港云南公司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时做出的一项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切合人民需求的投资试点,它不仅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拉动了周边产业的提升;关于民生影响,健康城项目贴合当代居民对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向往,在解决居民日常的居住、出行、教育、社保等问题的同时,更强调的是一种全民健康。

从经济效益来说:由于公司在项目开发建设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目前部分单元已有意向性客户提前预定,销售前景看好。

从社会效益来说:由于本项目注重环境营造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它将为昆明市人民以及全国各地消费者提供优越的商业功能配套配套。

从环境效益来说: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地块周边的原生态环境。工程完成后,全新的建筑造型,秀丽的自然景观,功能齐全,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便利的交通,无疑将在该片区形成一个全新的休闲、修养圣地,对于美化新昆明的市容,改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来源: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5.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夏明玥握紧手机,脑子转的飞快,过了许久,她忽然有了主意,嘴角
  • ”  她莞尔,嗓音轻轻柔柔,“是啊,她在国外实在赶不回来,只能托我来向许叔和林姨赔个罪了。”  她莞尔,嗓音轻轻柔柔,“是啊,她在国外实在赶不回来,只能托我来向
  • 当然这种行为没有被理解,在关上门之后女主人选择了报警,小哥也成功被警方抓获。当然这种行为没有被理解,在关上门之后女主人选择了报警,小哥也成功被警方抓获。
  • 在我眼里 我的弟弟已经很棒了 还没成年的时候就被迫承担了不该是他那个年纪的责任 比我小两岁的他 顶着压力去创业 即使不被看好 却依然努力坚持 在小县城做着他的音
  • 其中今日hudong甚//至排在了第三‼️大家要记得多切昊在ch和小七️起来!小七提//醒:大家发tie时一定要记得发进ch❗️测试铁子是否计//入总发//铁发
  • 寻访济南最窄的古巷 翔凤巷【修改稿】作者 布建忠(小布丁)你躺在一片泉水的身边,静静地遥望远方的湖畔。记忆的深处,一片绿叶,渲染了泉城的春天。
  • ☁️几天前我把一只蚊子拍死在床头的墙上,仗仗跑来找我玩,闻到了蚊子尸体的味道,被吓了一大跳,然后一直很惶恐,他是一个敏感的小狗狗,我觉得他像小孩,好像第一次看见
  • 所以,即使许三多后来单兵素质再强高城觉得许三多根本没搞明白七连到底是什么,没有融入这份集体荣誉感之中,所以高城依旧不认可他直到七连解散了,许三多依旧每天出操,每
  • ”你还没开口,他又迅速补充着,“啊,对了,我叫崔胜澈…”你不敢看他的眼睛,只是看着地面小声说道,“我叫克拉…”“嗯…克拉…”他重复着你的名字。”说完崔胜澈看向你
  • → ᕱ ᕱ ⋆☆ ( ˶ ᴗ.ᴗ) ┏━━O━O━━┓ -属性条-┗━ ━━━━ ━┛ cn是没有的你们叫我冰冰吧最爱 三观和主队跟着cwy和lbw走
  • 1コーラスを終えて再びサビに入ったところで、ステージに映画にも出演していたTHE RAMPAGEの陣、長谷川慎、龍がステージになだれ込んだ。そのまま「No.1」
  • 笑还有手机啊回到家还是得少碰不然时间过得太快了(><)想换回翻盖机!录歌啊也是相当不容易不过还好录的不错要期待喔。
  •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摇摇欲坠,我想和你分享我这一年的喜悦与悲伤,但时间却如小贼般偷走了太多说话的机会。你要相信,这个世界运气是守恒的,你现在所受的苦最终会变成你喜欢
  • 一个微妙关系决定格局的成败,所以学业在那个年代读了硕土,自己开办培训学校赚了钱3,2019年38岁戊戍运,这步运虽转正格,但是身转旺就是一般运,遇水木流年就吉,
  • 抄家后她靠复制物资躺赢了 作者:小羊墨墨 修仙模拟器:改变人生就变强 作者:咸鱼晨 我带全家搞基建 作者:桃子鬼 全民末日游戏:其实我还是npc 作者:飞雪喵
  • ?? Cuccl竹节新款 此款竹节包分普通版和100周年记念版 主要区分于肩带上的不同,记念版肩带上遍布的马蹄钉和针织Logo更是体现了复古的味道 款号:
  • 只要业绩好,不断增长,股票价格如果长期不涨会导致股票股息率不断抬高,一旦明显超过银行存款利率就会吸引大量投资者买入,这也是业绩好的股票一定会涨的底层逻辑。只要业
  • 今日热议极品高人气小说《萧聆 阎之熠》萧聆 阎之熠(全集小说大结局)《萧聆 阎之熠》全文阅读笔趣阁 ❗书名:《萧聆 阎之熠》 ❗主角:萧聆 阎之熠 全文请到#公
  • )吐槽了很多奇葩男人然后又回来继续做实验md电瓶车没电了来来回回跑了两三趟都没有充上电 我真的吐槽学校一万年(关于充电桩紧俏的问题)(熬到半夜三四点我又得强忍着
  • 醪糟虽然味美可口,但并不合适于每个人,如患有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则不宜喝醪糟,因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否则对病情不利。那么吃醪糟对身体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