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瞭望塔上的夫妻哨:“你守护绿,我守护你”】
长治市上党区南宋镇的八仙岭山,树木郁郁葱葱,松槐遍布山野。就在这密林深处,有一座高近20米的白色瞭望塔——那是一双守望森林的“眼睛”。
11年前,年过六旬的李松贵带着老伴毕宽心,背着行李上了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上山间,他们已伫立在瞭望塔上,每当人们在深夜安心入眠,他们依然在瞭望塔上驻守。
11年的时光,两人、三餐、四季,“你守护绿,我守护你”,李松贵夫妇终日与群山为伴,与草木为友,只为护佑那里的一草一木……
担心丈夫没人照顾,她陪老伴进了山
上党区南宋镇面积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就达47%。2011年,原长治县林业局在南宋村八仙岭山上修建了一座高近20米的瞭望塔。
瞭望塔修好后,谁来驻守瞭望塔就成了一大难题。“因为瞭望塔上的护林员必须得24小时坚守岗位,工资报酬也不高,别说年轻人不愿意干,就连附近村里的中年人,只要能出去打工的,都不愿意干。”南宋镇林管站站长宋振气说。
后来南宋村村委负责人找到了年过六旬的李松贵,问他愿不愿意去山上的瞭望塔坚守。“村大队负责人来找我,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宋人,知道这里的树木长成今天这样有多不容易,自己上山看守瞭望塔,当护林员巡逻,能为家乡的树木好好生长出一份力,觉得值得。”李松贵回想当年如何上山守护瞭望塔时这样说道。
李松贵是满口答应守护瞭望塔了,可回家跟老伴一说,毕宽心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嚷道:“瞭望塔上去就得一直待在那,一个月才几百块钱,你图啥呢?”“我现在也没啥事,上去还能看着咱们的树……”“你上去家是顾不上了,一天三顿饭怎么弄?”“我自己带个锅做……”毕宽心看李松贵那样执着,担心老伴常年独自在瞭望塔上风餐露宿没人照顾,想着再劝他也无用,便说到“那我跟你上山做个伴吧。”
就这样,2011年6月,李松贵夫妇“乔迁新居”,从山脚下搬到了山顶,小而简陋的瞭望塔成了他们的“新”家,从此,八仙岭瞭望塔也成了“夫妻瞭望塔”,李松贵守护着那片绿,毕宽心守护着李松贵。
塔楼里的两人、三餐、四季
11年的瞭望塔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三层简易的瞭望塔内,一层是两张简易的单人床、一台经常收不到信号的老旧电视机、一架老式的铁炉子以及锅碗瓢盆,这便是李松贵夫妻俩全部的家当。
11年来,李松贵老两口洗菜、做饭、饮用水等生活用水和菜、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山脚下的家里背上山来,“她腿脚不好,之前这些生活必需品主要是我从山底下要么步行背上来,要么用辆自行车推上来。这几年好了,我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回家拿点东西来回顶多需要40分钟。”李松贵告诉记者。
11年来,李松贵老两口尤其舍不得用水,两个人每天只是做饭、洗碗、洗菜用水就得一大塑料桶。采访那天恰逢塔楼里的水用完了,李松贵上午巡山结束后,抽空回家打了3桶水。“现在电动三轮车拉水是方便了,但是还得往塔里搬,上岁数了,加上台阶多,也有点儿搬不动了……”李松贵边从车上卸水边说道。水打回来了,毕宽心也开始准备午饭——土豆丝饼,洗菜盆里的水先是洗了一遍削过皮的土豆,然后又洗了几根小葱,最后倒进了一旁的洗手盆,“等等看看还能有什么用吧……”
山上不仅用水困难,住的条件也非常简陋。瞭望塔建在四面不遮风的山顶上,而且四周安装的窗户多,夏天蚊子多,冬天冷风多。“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都能听到风声。”毕宽心告诉记者,“尽管冬天一层生个炭火,屋里还是冷得不行,用个电暖气,盖上两床被子才能睡着呢。”
至于那台阴雨刮风天气时就收不到信号的老旧电视机,老两口主要用来收听天气预报,“天气好时,中央电视台能看到,我们打开电视主要是听听天气预报,看看下不下雨……”盼着下雨、盼着下雪似乎成了这些年李松贵老两口一个常年的愿望……“因为下雨、下雪了,他就能歇歇,不用拿着望远镜爬上爬下地一直去看有没有着火点……”毕宽心略带心疼地说道。
一座塔楼、两人、三餐、四季……巡山护林的这些年,李松贵夫妇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吃住在瞭望塔里,与家人聚少离多。任由风吹日晒雨淋,夫妻俩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那片青山。
把守护山林的日子过成了“诗”与“远方”
“老李,最近天气干,你弄地时,可不敢烧秸秆啊……”
“富胜,地头的荒草可不敢烧啊……”这是最近李松贵进山巡逻时常喊到的几句话。
一副高倍望远镜、一个日常联络的对讲机,一部老年人手机,一条时刻紧随身后的黑狗,这是李松贵每天出门巡山时必带的“四件套”。“每年的3月底到5月初,是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老百姓都要收拾耕地,就怕大家烧秸秆、烧荒草,所以只要不下雨我就出来,去地头转一转,嘱咐一下。”李松贵告诉记者。
护林员除了在瞭望塔上做好监测工作,还需要走进山林进行巡逻,这不仅需要足够的体力,还要特别细心。常年重复、机械的工作异常乏味,全凭一份责任在肩、坚守在心。但李松贵并不觉得这样的工作与生活枯燥无味。
“我很热爱护林员这个工作。现在人老了,觉少了,每天天不亮我就起床进山溜达了,今早我往南走了走,现在正往北边遛遛,今天天气好,肯定有人要上地,我得去嘱咐几句。”李松贵说,“山里空气新鲜,心情特别好,精神也很好,有时候我还想亮一亮嗓子,唱上两句呢。”说话的功夫,毕宽心给李松贵打来了电话,“你走到哪了?”“我往北边山地遛遛,一会儿就回去了……”
中午时分,李松贵回到了塔楼,毕宽心已经在准备午饭。老两口一起去旁边的鸡舍收了几个鸡蛋,然后去菜地里拔了几根葱。“土豆丝饼里放个鸡蛋,再放点葱,可好吃了……”毕宽心一边搅拌一边说。而忙活了一上午的李松贵,坐在塔楼外面的小板凳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清理一下灭火器具。“咱们八仙岭山周边有好几座煤矿,一到晚上,矿上的灯亮起来,可漂亮了,我和老伴经常坐在外面看,可好看了……”
一块小菜地、一个围着栅栏的鸡舍、一座塔楼、两位老人,他守护着绿,她守护着他。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时光记录着他们相依相靠的身影,四季伴随着他们的脚步轮回。“这些年,大家的防火意识都增强了,身边的树木更绿了。我还会坚守下去,陪着满山绿树,我觉得心里踏实。”李松贵说。
https://t.cn/A66TWARp
#上党区##长治身边事#

#约会博物馆# #文明曙光# 【彩色世界的见证——石砚】
2002-2005年,在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建工程中,考古人员在随工清理时发现了一件精致的石研磨器(图1),在发现的所有遗物中,它是最为重要和别致的。石研磨器的质地为砂岩,呈不规则长方形,长51厘米、宽26厘米、厚4. 5-5厘米,周边打制和打磨痕迹明显,正面经过打磨,非常光滑,中部略低。在中部有一个横向的椭圆形臼窝,长12.5、宽7.8、深1.2厘米,该臼窝的底部及边沿处有被长期摩擦并使用过的痕迹;在其一侧还有一个竖向的椭圆形臼窝,长13.5、宽6、深1.2厘米,这个臼窝的边沿完整。刚出土时,在这两个臼窝内及周边,还附着有少量的红色颜料,特别是竖向的臼窝内残留的颜料痕迹更加明显。该石研磨器的背面,也处理的非常光滑,中部明显低于周边。这种造型有别于以往发现的石研磨器,而与以后的砚台形制十分接近,所以发掘者将之称为“砚”。

彩陶上绘画所用的颜料,绝大多数是从天然石头里提取的带有颜色的矿物质,如赤铁矿、朱砂、软锰矿等,将其研磨成颗粒或粉末状,再和以水进行绘画。在提取和使用自然石块中的彩色矿物质时,所用的研磨器具,则是史前彩绘发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研磨器,则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存中,上百件研磨盘、研磨石的出土,证明了这一时期彩绘技术的普遍。这些研磨盘与研磨石多是成套出土,研磨盘形状多样,但在磨盘平面上均有一个光滑且凹陷的浅磨坑,有的研磨盘非常精致,磨面青黑光亮,呈规整的圆形;研磨石有圆形、圆锥形、椭圆柱形等,均有一个光滑的研磨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大地湾一期遗存中发现的一些石斧上,常沾有颜料,这或许是由于大地湾先民惯于使用石斧,将颜料矿物砸碎,以便研磨。

20世纪50年代,在半坡遗址的发掘中,共发现了6件保存完整的石研磨器,有的磨盘还带有磨臼,磨臼内尚残留着研磨过颜料的痕迹,发掘者认为这些石研磨器应是当时人们专门用来研磨颜料的工具(图2)。1972年,临潼姜寨遗址也发现了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一套绘画工具(图3),出土于一座多人合葬墓中,集中摆放在一个人的脚下,反映出此人很可能是一位专门从事陶器绘画工作的人,这套绘画工具包括石磨臼1件、石研棒1件、红色颜料4块和调和颜料用的陶杯1件。石磨臼的上下两面光平,表面中央部位有圆窝,窝内壁等处留有红色颜料痕迹。石研棒是在石臼圆窝内把成块的颜料研磨成粉末状用的工具,研磨的一面已磨成斜角状,光亮的斜面上留有红色颜料。红色颜料呈黑红色,经鉴定属于赤铁矿性质的三氧化铁,与石磨臼和石研棒上的红色成分相同。

现在我们一般所见到的砚台,主要由砚堂、砚边、砚侧、砚池、砚岗、砚额、砚背及砚面八个部分组成。半坡遗址出土的这方石砚除了砚岗不明显意外,已具备了构成砚台的其余基本要素。从功能上分析,这件石砚也完全具备砚台的基本功能,尤其是石砚中部砚池有长期研磨的痕迹而侧面砚池却无、侧面砚池残留更为明显的红色颜料痕迹的现象,说明中部砚池主要用于研磨颜料,侧面砚池则是用于稀释颜料以及舔笔,已与砚台的使用方式无异。所以在半坡遗址发现的仰韶时代双臼窝石研磨器,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砚台——也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砚台。它为我们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艺术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堪称“史前第一砚”。

人类从发展之始,就在想尽办法地描绘自己认识的世界、表达内心的意识形态。他们对颜色的认识,也是在就地取材制作石器工具时,对自然界石块的选择过程中发现的。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山顶洞人,就有安葬死者时在死者身上及周围撒赤铁矿粉末的现象,这是精神文化范畴的原始宗教活动,但这种行为恰恰证明了这时的人们已能将赤铁矿研磨成粉末,已有了研磨技术,只是尚未发现其研磨所用的器具。旧石器时代的彩绘岩画早于雕刻类岩画出现,更是这种颜料研磨技术的直接体现,欧洲早期洞穴彩绘岩画的内容以反映狩猎场景及狩猎巫术为主,是人们用色彩记录真实生活的表达形式。近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中,有用色彩涂身,达到驱魔、保护自己等目的的现象,也是人们对于色彩力量的认识。而这些色彩的获得,绝大多数要靠研磨矿石颜料。因此,研磨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人类的精神追求亦相关,是人类心中的彩色世界的见证。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砚,是中华文明生命力的佐证之一,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几经形制变化,却依然保留初心。它为我们研究砚文化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砚文化之先河。

中国古桥专家孔庆普先生关于赵州桥(安济桥)修缮前后的回忆文章。从修缮方式的讨论上,可以看出各方处于不同考虑,希望采取的修缮方式也不同,特别是何为“整旧如旧”“修旧如旧”的讨论,到现在依然是辨不清楚的一件事,原文摘于《中国古桥结构考察》第六章《古代桥梁结构考察》:
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大石桥村,俗称赵州大石桥,跨于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16),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一座圆弧形敞肩式石拱桥。1953年5月上旬,李尚德、王文俊和我去参加安济桥基础探査作业。此次探查,在河床中发现许多旧石件。因为没有施工机械,全靠人工作业,施工很困难,挖掘面未达到计划挖掘范围,找到旧石件数十件,包括桥栏杆望柱、栏板、拱碹石等。还发现一个地基钻探用的工具,北京称“勺钻”,钻头长22公分,上端有木钻杆儿(折断)。钻探工作尚未按计划完成,汛期过后继续挖掘。
1954年6月,北京代表组(李尚德、王文俊、孔庆普、李卓屏)列席参加安济桥大修工程技术研讨会(在赵县县城)。又见到郭瑞恒和朱士文。据介绍,1952年年底,河北省公路局正式向省交通厅报告,建议安济桥进行大修。省长办公会对保护安济桥的事情很重视,时值解放初期,当前需要做的工程很多,省财政较紧,近期尚难安排安济桥大修工程资金,可以先安排一部分资金,先行实施一部分准备工作,嗣后可分期安排。省政府要求公路局先进行安济桥勘测及制订修理方案,做出工程概算。
河北省公路局又与省文化局商量,由文化局给文化部社会文化管理局打报告说明安济桥是一座1000多年的文物古桥,年久失修,拱碹已损坏局部,应该进行大修。省财政当前有困难,社会文化局可否资助?社会文化局遂派人调查安济桥,认为安济桥确实应该进行大修,于是向文化部提出资助大修安济桥的建议。
1953年4月,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助手罗英来河北省公路局了解安济桥及河北省的古桥情况。得知河北省公路局正为安济桥大修工程费用发愁,罗英看过安济桥以后,将安济桥的现状和河北省公路局正为安济桥大修工程费用发愁的事向茅以升先生报告。茅以升先生于是给交通部部长章伯钩写信,汇报安济桥的现状,说明大修的必要性,希望交通部对河北省给予支持。不久,交通部通知河北省交通厅,安济桥大修工程投资将列人1954年计划。1954年,交通部和文化部先后拨专款给河北省,安济桥得以实施大修工程。
郭瑞恒和朱士文拿出安济桥的技术资料介绍。安济桥又名赵州桥,俗称大石桥,或赵州大石桥。据史料记载,该桥建于隋代大业(隋炀帝杨广)年间(605一616),是一座单跨圆弧形敞肩式石拱桥,主拱碹是圆弧形并列式结构,由28道拱碹石并列构成,净跨径37公尺多(东西两边稍有出人),矢高7.23公尺,拱圈半径为27.30-27.70公尺(拱圈整体有变形),属于坦型拱。桥梁全长50.83公尺,全宽约9公尺(局部损坏)。拱碹厚11.15公尺(拱背的上面不平),有效厚度1公尺。拱上两端各有2个小孔洞(通称复拱),也是圆弧形并列式结构,南端的1个小孔拱碹是27道拱碹石,其余3个小孔拱碹均为28道拱碹石。外侧小孔的净跨径是3.80公尺,内侧小孔的净跨径是2.85公尺,拱碹厚65公分。桥台基础属于石砌实体浅基础,拱脚以下有5层石板,其厚(高)度约1.60公尺,宽度约5.80公尺,长约9.60公尺。基础表面未发现裂缝,两头的高程差很小,基本上处于水平状态。经探查,桥台下面未发现木桩,桥台直接落在天然土基上。
安济桥大修工程方案,几经讨论,安济桥大修的原则与基本做法得以确定:一,上部结构全部拆卸,桥台和基础原样利用。二,桥梁主体,原则上按照原结构、原形式修复,内部构造方面可以使用新型材料,初步计划在拱背上浇注一层钢筋混凝土。三,凡是可利用的旧石件,原则上按原件原位安装。四,需要添配的石件,选择同种类优质石料,按照同种石件的形式和规格雕作,一律不进行“作旧处理”。五,桥栏杆的形式暂时不定,待进一步发掘完成以后,再行设定。六,石件拆卸时,必须逐件编号登记,按顺序码放。检査旧石件中必须更换的石年.做特别记号,测量其尺寸,详细登记。七,拆卸时间,计划在今年(1954)下汛以后,修复时间安排在明年(1955)汛期以前。
后两次研讨会主要是研究具体技术问题,提出以下八个主要问题:一,现有的拱圈整体有些变形,是千年来逐渐形成的状况,修复时要不要调正?如果调正,必将有几道拱圈的长度产生变化,而且其变量极具微小,如何解决?是更换部分拱碹石?还是在接缝中加人高强度结合材料?加入什么材科为最好?二,主拱圈中每块拱碹石的对接缝两侧各有一对银锭形铁锔子,拱背上拱圈的拼缝上也有铁锔子,拱碹石均为受压件,联结铁件(铁鍋子)开不起作用,是保留还是取消?三,拱背上浇注钢筋混凝土层,算不算改变古桥的原结构?四,拱背上的横向联结铁杠,浇注拱背混凝土时,铁杠是全部保留,还是取消中段,保留端部(勾头)?五,拱背混凝土的上面要不要加铺防水层?六,东侧的局部拱碹已经损坏,必须配制新拱碹,而西面外边的拱碹完整,是保持原样,还是将旧件表面加工见新?七,旧仰天石(金边线)和地伏石损坏数量较多,是将旧石件用于同一边,另一边配制新件?还是全部更新?或新旧件混合使用?如果全部更新,则失夫古桥原貌,如果将旧石件全部利用,不足部分添配新石件,必将出现新旧不一致现象。八,拱架的设计是按照原拱圈的实有情况,还是按照平衡状态设计?为落架所设的支撑点,是采用千斤顶,还是使用抄手楔或沙箱?等等。
1954年6月下旬,召开安济桥大修工程技术研究扩大会议,北京市出席会议的代表组成员有王文俊、李尚德、孔庆普。文化部出席会议的代表组成员有俞同魁、祁英涛、陈继宗。
关于安济桥大修的原则问题,又有人提出应该按照梁思成先生的“整旧如旧”原则修复,大修古桥应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应该将添配的新石件进行“特殊技术处理”,使得古桥大修以后依然像是一座千年古桥。
文化部代表和北京代表,以及省里的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坚决反对。有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说,梁思成先生的确讲过,在古建修缮工程中应该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施工。梁先生对“整旧如旧”有解释,他说,“整旧如旧”的意思是,古代建筑在修理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古建的原结构、原形式。“整旧如旧”并非“修旧如旧”。
主持安济桥大修工程施工的一位工程师说,我们这里有几位老石匠,他们部有“修旧如旧”的经验。就是把新石件加工完成以后,经过“作旧处理”,使新但件变得如同旧石件一样,这是造假的一种技术手法。在古桥修理工程中,万万不可“修旧如旧”。
俞同魁提出,古代建筑修缮工程,讲究历史的纪实性和可读性,在古代桥梁修理工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个精神。
河北省公路局的一位负责同志说,安济桥难得一次大修机会,从长远考虑,可换可不换的旧石件尽量更换,所有新石件一律不进行“作旧处理”,但是,总体上要保持古桥的原样。
北京的代表和文整会的代表认为,旧桥面石板应该全部利用,如此可以记录古桥的原貌。缺点是桥面高低不平,游人行走不便。
最后确定的大修工程设计,桥面上的旧石板全部更新,在桥面上人工磨出一道“车辙沟”和一个“驴蹄印”。1000多年的桥面石板被废弃。
1955年,安济桥大修工程施工期间,在朱士文的帮助下,看到研究安济桥大修工程的一些文件。
(1)安济桥的建成年代是隋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据《水经注》记载,晋朝太康三年(282)建成石拱桥——“旅人桥”,这是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石拱桥,根据安济桥结构状况,从晋朝太康三年(282)到隋代大业(605-616)才300多年的历史,由小跨径的半圆形拱桥发展到大跨径的圆弧形拱桥,而且是坦拱敞肩结构、其进步过程至少应该经过500年以上的历史,也就是说,拱形结构在中国桥梁上的应用应该在西汉或东汉时期已经实现。
(2)安济桥为什么不采用木桩基础?一个可能是当时尚未学会打桩技术,另一个可能是认为洨河水较为平缓,河床土质比较坚硬。
(3)如此坦拱敞肩的圆弧拱,其水平推力相当大,桥台后背的长度和宽度,按照现代力学理论计算尚有潜力,当初是如何确定的?难道曾有计算?如果是凭经验所定,在此以前必然还曾做过此类结构的石拱桥。
(4)中国古代北方石拱桥的主拱圈结构,以纵联式为最多,纵联式拱碹基本属于整体性构造,稳定性好。并列式拱圈属于多道独立的拱碹构成整体拱圈,稳定性不如纵联式结构。李春竟然敢大胆地采用此种并列式做法,此人必然对桥梁结构具有相当多的经验,可谓一位了不起的桥梁专家。
(5)每道拱碹石接缝的两侧嵌有1对银锭铁,建桥者是想用这些银锭铁加强拱圈的纵向整体性。根据力学分析,主拱圈的受力主要是压力,因此银锭铁不起作用。
(6)拱圈的整体自下而上向内稍有收分,拱顶的宽度比拱脚处的宽度小约60公分,由于总收分很小,每道碹石的厚度差难以测出,当初可能也是出于从拱圈整体的稳定性考虑而采取此种做法。实际上此种措施对拱圈整体的稳定性并
不起作用。但是,此举对拱碹石的加工制作增加很大难度。
(7)每块拱碹石的端面加工非常平,而且端面均垂直于拱圈的中心线,这一点古代匠人做得非常好,完全符合结构力学原理。
(8)安济桥全桥所用的石料均为石灰岩,石灰岩的抗压和抗腐蚀性能远不面如花岗岩。据调查,赵县的西边,临城、赞、元氏、获鹿等县的山上都是石灰岩,可能是为就近取材而采用石灰岩。从桥梁内外石料的风化程度来看,虽然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石料的风化腐蚀程度并非多么严重。可能与赵县的气候、面河水的水质有关。
(9)安济桥主拱圈的厚度,按照现代结构力学理论计算,其厚度偏大,可以理解。主拱圈上面两端的小孔洞,其跨径的设计基本合理,也就是说,两跨小孔之间的墩墙位置正确,使得拱圈内的受力拱轴线全部在拱圈断面三分点以里。@文物医院 @新水令 @看碟听雨 @蘸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诚信互动 指路不吞必hui ️ ️t.a.g 】命运既有顺境,亦有逆流,不必诸事称心,唯挫败与困苦,是厚重人生
  • 1、测八字财运的入门方法想用生辰八字来预测财运,先要了解生辰八字中的十神,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而不混淆,下面只举十神财来讲解,官杀、食神、伤官、劫财、正印这些就不混
  • 都是硬菜的一天哟~全北京ktv暂停营业 ,幸好临时找到了新的计划吃着沙拉下起了雨️沙拉在雨中,端着酒进屋了这个秋天一点也不难过开始有了自信和更坚定的信念希望经历
  • #HR被00后1000字反向面评整破防#所以,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HR、中层管理者或者老板,请先放下偏见且学会包容吧,任何时候都不要漠视年轻人的热情,如果有合适的
  • 最后一次见您,是过年,带著孩子一家人回家看你,可是因为带著孩子我没能过多的照顾你,我以为您只是摔伤了,我现在才明白,原来那时你的状况已可以看出,您将不久于人世
  • 在这样的背景下,“盛世·中国——‘大成市场’杯中国华服设计大赛、‘池上锦’杯中国汉服设计大赛”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展现中国的新
  • 我觉得我下次可以在家自己尝试一下[阴险] ③在家真的是水果不断 其实我这个人对水果就是哪种可以吃可以不吃 偶尔想起来就吃 想不起来就不吃[兔子]通常就想不
  • 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吗等等之类的问题,小朋友都礼貌回答,同时这些问题让我觉得他应该是已经坐了很多站了...中途那个阿姨下车了,这孩子立马就打了个哈欠,看出来了真的困
  • 来淘宝店新尚梦幻家居(水中鱼城)购买 强烈建议女生多吃这个㊙️冻龄养颜小心机halo~我是为你们筛选好物的老钟!本期我为大家带来【胶趣即食花胶】·花胶已经是宝子
  • ”“莱因哈特先生,这里不可以进!莱因哈特先生,这个不能吃!
  • ~.~.~.~.~.~.~.~.~.~.~.~.~.~.~.~【买上周边,正式开启了我的追星之路】图P22021.7.15 看完千古真的爱上白玦无法自拔,一开始
  • 而知见和发心则是修学佛法的根本,不管你修多大的法或者多密宗的法,如果不是为了断除贪嗔痴而解脱生死、成佛道度众生的目的去修行的话,那么小者落入人、天的有漏福报,大
  • 据了解,本次征集活动的时间为9月14日至10月9日,所征集的旅游形象宣传语需围绕十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能够充分反映十堰旅游资源优势、文化精髓和城市特征,主题鲜明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星星形状的东西,我把它们收集起来,多了可不可以召唤神龙吖,我不要神龙,让我阿爹就好。不过跟老师父们一起工作多干点我是完全的心甘情愿且
  • 此次太原医院在省级竞赛中的突出表现,有赖于医院对护理队伍建设的支持,也是医院护理团队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的体现。此次太原医院在省级竞赛中的突出表现,有赖
  • Rose R‌osa是韩国婚纱礼‌服顶级品牌,有着韩国“国民高‌定婚‌纱”的头衔, R‌ose Rosa目前她已‌经有2‌0年的品牌历‌史了,却依‌然充‌满浓‌
  • 买了14 Pro的马哥,瞬间后悔当时没选14 Pro Max!是不是这个道理~ 对于iphone14pro max我的建议有五点:1.依然不支持8k录视频;2.
  • 文案里的先婚后爱,一定程度上是不准确的,就像乍一看确实是受一往情深,但攻并非没有付出感情,他误以为他爱的受是多年前惊鸿一瞥下留在自己画笔里的安静少年,所以多年后
  • #夏季物语##小猪嘟嘟#恶魔般七月的第一周,三天过去了都没有时间织围脖,幸好坚持下来,似乎已看到曙光,真的是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觉得时间完全不够用,周一加
  • 魔法のリノベ#10 梅玄コンビが下す決断は?#排球少年[超话]##木兔光太郎0920生日快乐##木兎光太郎生誕祭2022# 『.. :』 能数进一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