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培法师驳印光法师批评一心念佛即得往生论(中)

光:病者用药,不病者无用。试问:谁为不病者?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教证齐诸佛之善财,并华严海众,以其皆未全体离病故,令饮药。今守培法师,为教佛乎?为教九法界乎?若是教佛,则光愚劣不得而知。若教九法界,不亦与佛普贤及诸善知识相反?

培:杂念是众生生死病根,一心是众生本来面目。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如铜墙铁壁相似,试问:此人还有什么病?若有病者,何成一心?若无病者,何须信愿?犹如未渡河者,教彼登舟,已渡河者,教彼舍舟,是为正理。若已渡未渡不分,概教彼登舟,岂有此理乎?又九法界众生各有病不同,有病此而不病彼者,有病彼而不病此者;有此病当饮此药,无此病不当饮此药;有彼病当饮彼药,无彼病不当饮彼药;非全无病也。若诸病皆痊,念佛何为乎?世间固无不病之人,亦未有诸病俱发之者。至于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华严海众归极乐,而问我教佛乎?教九法界乎?我非教佛也,亦非教九法界也。我论一心念佛之人,个个生净土,我不知与普贤导海众归极乐,何反之有也?

光:此种大节目,和尚尚不以为非,而登之,则恐招祸非浅!

培:一心念佛即得往生,为招祸之大节目,这才是大善知识的声调,不愧不愧!培说一心念佛,亦痛觉其非,以大地众生本来是佛,何须更言念佛?三界原是净土,何须再说往生?即如此说,亦早不唧溜,何况复说什么念佛?什么往生?无事生事,头上安头,真抬祸不浅矣。古人云:“一念不除,三途业因”,的乎言也!细觉招祸之元,深恨云门不生佛前,一棒打煞,贵图天下太平,免得儿孙招祸。

光:至下云:无五戒、十善、三纲、五常、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真是不成话说!

培:我亦知此处说得欠道理,不曾将心经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乃至无智亦无得,一齐凑来,则更惹人怪笑,不成话说了。

光:灵峰谓: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一心不乱,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以无信愿,总属自力,虽则工夫纯笃,尚未至于业尽情空。

培:请老法师,将一心不乱的境界看清!若未曾亲到一心,亦当以理推之,不可随于世俗,非一心为一心也。所谓一心者,杂念不生也。所谓不乱者,万法一如也。万法一如,有何业而不尽乎?杂念不生,有何情而不空乎?情不空,心何能一乎?业不尽,念何能不乱乎?我谓一心不乱,业已尽,情已空矣。再加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又非暂时偶得可比矣;如铜墙铁壁相似,业情毕竟不能复起矣。至此而说业未尽,情未空者,为不识一心耶?为强词夺理耶?我不得而知矣。当知丝毫妄情未尽,不成一心,此犹在事上说。若以理言,连业情的名字亦不容有,还说什么尽不尽,空不空欤?灵峰非不了一心之理也。而作此说者,为要令不信者生信,不愿者发愿,是为激发之词,非谓一心不乱者真不得往生也。识者,当观察其文情,不可死于句下。我恐不了灵峰之意者,执句而迷理,故作此论。今果不无其人,悲乎!

光:无信愿,则不能仗佛力;未至业尽情空,则自力亦不能到彼佛菩萨境界之极乐世界;此种语言,乃不刊之论,三世诸佛之所赞叹者。今守培法师,想是高登毗庐之顶之大善知识,否则何能驳彼?

培:我闻佛力无边,彼云无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佛力独在信愿上用,除信愿则佛力无用处。佛力乃如此之狭小,反不如众生力,能信能愿,能念佛,能参禅,能学教,能持戒,能作一切事。如彼所说,自力之外,别有一种佛力,能接引众生。众生信愿则接,众生念佛则不接。噫!佛反贱佛而贵信愿,谁能信乎?业不尽,情不空,不能生净土,佛所赞叹,我深信之。念佛至一心不乱,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不能生净土。此种语言,为三世诸佛所赞叹,不知出于何经?请指示之!若言信愿为生西之关要,非经过此不能往生,则犹可信,以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不念佛,非念佛不能往生故。若以自力佛力,分别生与不生,我决不信也。如彼言,参禅学教为自力,生信发愿为佛力,依此而分自力佛力,非但佛力不是佛力,自力亦不是自力,皆生死之业力也。彼以生死之业力,认为自力佛力,岂不可笑!所谓自力者,不假外缘,自能消弭一切障碍;能自主张,不为一切万物之所挠动;能转万物归自己,能延一月为万年,能促万年为一念。如是自即弥陀,自即极乐,独断独行,不假外助者,是为真自力也,亦真佛力也。自力佛力,岂有二哉?然此自力佛力,他人不得而有,唯一心不乱者始得之,此我非驳灵峰也,乃依顺佛说也。念佛人无信愿,犹如有枝末无根本,大是奇谈!彼不思念佛,即信愿之标帜,若不信佛,从何而作念耶?念佛人虽不言信愿,而信愿自在其中,犹如生草,虽不见其根,根自不无。弥陀经云:一心不乱,乃至即得往生。藕益云:一心不乱,乃至无得生之理。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之人,未说接引信愿之人。评者云:阿弥陀佛接引信愿之人,不接引念佛之人。彼等自异佛说,而不许人随顺佛说,随顺佛说者名为驳彼等,如此强霸之道,岂佛门中所应有乎?

—— 待续 —— #佛教##佛法看世间##历史那些事##老照片#

#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 | 金陵儒宗汪士铎(下)

作者:杨松涛

深受曾胡敬重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是湘军主要将领,也是晚清重臣。汪士铎乡试中举时,胡为副主考,两人的关系即始于此时。咸丰九年(1859),五十八岁的汪士铎应已是湖北巡抚胡林翼之邀,入其幕室。胡虽为汪的“座师”,却对汪“致敬尽礼,时尊称之曰梅公,曰梅老,或梅村老人,虚己以听”。(邓之诚《汪悔翁乙丙日记·序》)汪士铎所建言的选贤、治军、理财、筹边之具体政策和举措都受到胡的赏识。入幕之初,胡正编辑《读史兵略》一书,汪乃上言叙例,并受委托专注地理;后又倡议并帮助胡编绘《皇朝一统中外舆地图》。而汪当时带在身边的《水经注图释》,则是胡林翼为之作序并出资付梓印行的。

胡林翼死在军旅之后,湘军首领曾国藩以两江总督身份,总理苏皖赣浙四省军务,邀请时在南昌的汪士铎赴军前效力。汪当时正忙于整理胡林翼的遗著,虽未应邀,但早在胡幕时就多次写信给曾国藩讨论军事,为湘军围剿太平军,尤其是为清军收复金陵出谋划策,他的一些重要建议如专设长江水师提督一职等都被曾国藩采纳,因此深受曾国藩器重。

曾国藩的书信中,有多封写到汪士铎,如在给胡林翼一封信中说:“梅村兄两信,前信只速进苏州一条难行,余九条皆可行,无一迂腐语,两月内必一一行之。此信不如前信之切当,而满腔热血,喷薄纸上,有此血性男子而潦倒一生,天下安得不乏才哉?”在给胡的另一封信的末尾,曾国藩写道:“梅村境遇可悯,侠烈可敬,学问可畏。”并在给僚属、幕友的信中说汪士铎“学问淹雅,人品高洁,鄙人所企佩”,“此旷代醇儒也,孤介不可逼视”等等。他还评价汪“湛冥似严君平,芳洁如陶靖节。”这是赞扬汪士铎学养厚重高远像西汉的隐士严君平,品行美好高洁像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

胡林翼、曾国藩都曾多次向朝廷推荐汪士铎,但他无意为官。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金陵被清军收复;十月,谢绝多方聘任的汪士铎回到南京,归住老宅。时已住进两江总督衙署的曾国藩对其礼敬有加。王孝煃在《乡饮脍谈》中说:“汪梅村先生住金沙井,曾文正(曾国藩谥文正)每访之,即在铜作坊都土地祠前降舆(落轿)。步行入巷,叩门径入其室,谘访地方利弊或稽古订疑,先生提壶自出买茶致敬。相传文正初临舍,家无隙地,至舆从入邻家,近骚扰,先生为言之,故文正在巷外步行。”不仅如此,曾国藩还让江宁县令派人每天给汪士铎送两担雨花台的泉水,而且要“继其后者循之”。故当时有人说,如此受知曾国藩的只有汪士铎一人而已。(《汪梅村先生传》)

汪士铎一生清贫,老年又常生病,经济拮据,朋友门生赠送的钱物,他一概拒绝;只有胡林翼和曾国藩的馈送,他才欣然受之。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四日,曾国藩在督署去世,汪士铎写有祭文,称颂曾国藩是“星精垂曜,降于南湘”,对其去世哭得是“声皆彻天,泪皆彻泉”,极为哀伤。(《曾国藩全集》第十六卷)

屡屡写字诟妇

汪士铎治学成就很高,著述宏富,受到当时学人称誉。但他的家庭生活却很不美满。特别是他在前妻去世后的第三年,即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十八岁时续娶小他二十一岁的继室沈氏后,家中几无宁日。大约志趣不同,性格相悖,加上年龄上的差异,两人几乎天天吵架,所谓“夫妇勃谿无虚日”。沈氏凶悍霸道,能哭能闹,每次吵架,沈氏就叫汪士铎跪在地上,自打耳光;若汪不依,她就扬言要烧毁汪士铎的书稿。这一招很灵,逼得汪士铎无奈就范。

一次,两人又因事吵架,江南道道员洪汝奎(1824~1886,字莲舫,号琴西)得知后,令亲兵用轿子把汪士铎接到江宁知府涂宗瀛的官船上藏了起来。沈氏找了三天,也没找到,如是到处发话:汪士铎若再不出来,“吾将其著述诸稿焚去”。洪琴西听到后,知道汪士铎视稿如命,只好又用轿子把他送回家中。(李详《药裹慵谈》)

汪士铎一介书生,口不能敌,又因沈氏常戳其软肋,扬言焚书毁稿,只好忍气吞声,受其凌辱。然沈氏的耍泼和欺凌,让汪士铎十分痛苦,惧内忍让,心实不甘。于是他也屡屡诟妇,诟者,骂也。但他不是也不敢面对沈氏破口大骂,他骂得很特别,不用嘴而用笔。他把心中每次骂沈氏的话全用笔写在纸上,借以宣泄心中的愤懑,这为后人留下了噱谈的资料。

汪士铎诟妇的文字,邓之诚在《悔翁诟妇》一文中记之甚详,现摘引一二如下:“悔翁诟妇之词,皆笔之语录。盖口不能敌,则书以消恨也。有云:不孝、不友、不慈、不顺……无事寻人不是、懒傲惰不惠下、妒忌凌虐、残忍酷暴、不敬夫、多心、凶悍、挑舌、狠泼……寻死拼命、多言长舌、讲究妹妹圈套、假咳嗽、嗅鼻吐痰、诈遄逆、干呕、喷嚏、大声叹诈骂。”又云:“执气冲扑、不顾物力、委心凶悍、毁及器室”,“任性妄作,毒及子孙,老拳凶扬,殴及无辜”,“辱及先人,指桑骂槐,肆无顾忌”,“观其右眼角吊上,终必横死,未知死于凌迟之国法,抑或死于拼命之骗人”。又云:“女子之年,十岁以内死为夭,二十内外曰正,过三十曰甚,过四十曰变,过五十曰殃,过六十曰魅,过七十曰妖,过八十曰怪。”

仅从上引之部分诟妇文字,即可见沈氏凶悍狠泼之状和阴鸷尖刻之性以及汪士铎所受口辱拳殴之苦和刻骨铭心之恨。笑录之余,不禁为这位儒宗顿生同情之心。不知沈氏何年“横死”,悔翁何年得以解脱。

没有直系后人

汪士铎一生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迭遭战乱。早年奔走四方,到处谋生,养家糊口。他的前妻长他一岁,因家贫而未能早娶,直到他二十七岁时才迎娶过门可算是晩婚。前妻只活了四十七岁便撒手西去。汪士铎对其颇有感情,他在《自述》中写道:“棺极薄,葬不成礼,可哀也。”

汪士铎虽主张节制人口,但他却有五女四子,前妻生有五女一子;继室沈氏生有三子。除一女长大嫁到苏州外,其余四子四女未成年便死去,如其所说“余皆殇死”。其中二女一子死于太平军攻破金陵城后,因此他对太平军特别仇恨。这位儒学宗师去世时,没有直系后人,这也是他的著述大都散佚的一个原因。后人认为:汪士铎虽享上寿,著述成就独多;然早岁艰辛,遭逢祸难,骨肉仳离,终于无后,诚为伤心事。

汪士铎于同治十三年(1874)应聘为《上元江宁两县志》总纂时,金陵乡贤甘勲、陈作霖、秦际唐等为分纂。汪去世后,甘勲为之料理后事,并购朱家岗一块地为之营葬,还撰写了祭文和汪士铎的行状。陈作霖敬挽一联:“学绍郑司农,道宗周柱史;星沉郑角亢,殿失鲁灵光。”

这副挽联中的“郑司农’,指东汉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一职,故有此称。“周柱史”,即老子,老子曾任周室柱下史。上联是说汪士铎继承了郑众的经学,又像老子那样“朝隐终身无患”,是对汪士铎的颂扬。下联中的“角亢”,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和亢宿的合称。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下界不同的地域相联系相对应,称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角、亢的分野在郑国,故称“郑角亢”。“角亢”又指寿星,汪士铎享年八十八岁,是为高寿。“鲁灵光”,指汉代建在山东曲阜的灵光殿,到汉末,义军四起,中原逐鹿,众殿遭毁,惟灵光殿独存。后遂以“鲁灵光”喻指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下联的意思是汪士铎作为金陵硕果仅存的儒宗和寿星,也像天上的角、亢两星沉没了,是对汪士铎的哀悼。

(作者单位:南京日报社)

文章摘自:《南京史志》2017年第2期

(秘书处 编研处)

十一居士原创诗词(杂言古诗)

将进酒赠尚兄
十一居士/诗
眼前一杯酒,独自沉吟久。
仰头向天叹,奋然举在手。
人生底事不愿醉,浊世于我亦何有。
屈子昔日亦如我,汨罗冤魂今在否。
不如以醉与世隔,怀瑾握瑜自相守。
从此杯中别有天地在,杯口长须对我口。
杯中天地逍遥身,酒水洗我身上垢。
莫管玉兔逐金乌,休言逝者如斯夫,
但得醉时能乐安忍醒后可愁乎。
想当年,阮籍贤,白眼对人头仰天。
此子虽谓能剧饮,杯中酒味惜未品。
手中持杯心尚清,愤世嫉俗何聊生,
空使穷途自古留哭声。
何及王无功,不忍独醒信深情。
凤不憎山栖,龙不羞泥蟠,
不苟洁,不避秽,天地之间自在行。
我今生在千载后,唐虞之世堪回首?
唐虞遗凤来此世,孤鸣无和独无偶。
憎山羞泥孤高洁,天地何处容我走。
举世混浊空泪多,自非圣贤奈其何。
月方西没日东出,月影日影杯中过。
醒后似消无限愁,忽然痛哭还哀歌。
黄鹤一去不可留,长江自古向东流。
还把大杯对人世,为君一饮不肯休。
独清独醒空独恨,众人皆乐我何愁。
荷出淤泥虽不染,凤入鸦群终自羞。
呜乎,吾但能学阮籍白眼对世人,
不能学王绩山栖与泥蟠,
更何况渔父扬波复逐流,
吾饮酒唯解暂时愁尔。
昔日屈灵均,今朝失意人。
屈子沉水我沉酒,今昔相接狂歌赠我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高压锅被误当炸弹,对高压锅的恐惧横跨中西!
  • 美国又碰瓷,说中国无人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
  • 广州房贷涨价引爆全国,石家庄刚需族也会越来越难!
  • 惠若琪退役!谢谢你在女排赛场上带给我们的感动
  • 独身男孩火车站借手机,之后他的举动令人意想不到
  • 罕见至极!日本海岸诡异现象 大量沙丁鱼尸体遍布海滩绵延40公里
  • 广州地铁车厢冒烟乘客紧急疏散 竟然又是充电宝闯祸
  • 昨晚,台湾6.4级地震!一个多小时连震13次!霞浦有震感!
  • 重磅!中央1号文件公布:鄂州城镇户口再不能去农村买房了!
  • 昆楚高速53车撞 春运自驾如何安全跑高速?
  • 女教师高颜值备课本走红!
  • 法海乾德门逝世 好几代人的记忆中都一定有他的存在愿安息
  • 11岁男孩玩枪误杀2岁妹妹后开枪自杀,小孩子玩枪类玩具安全吗?
  • 别看陈可辛的三分钟了 这才是回家的味道
  • 女机器人主播将上岗 长相甜美
  • 全国平均年终奖出炉!原来,我的年终奖有这么“多”!
  • 普京怒了!刚刚!俄罗斯战机被击落,报复开始
  • 2018年考研成绩公布时间和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
  • 央视春晚首次联排,剧透了这些明星阵容……有你期待的吗?
  • 光明早报:第三代北斗芯片发布;第31届电影金鸡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