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第三十六段)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有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祇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佛对阿难说:你明白了心非自然的道理,却又惑于“因缘”,对“心”是不是因缘所生的道理还没搞清楚。“因缘”之“因”指引生结果的直接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有人解释说:如一朵盛开的花,其种子就是“因”;使种子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所不可或缺的土壤、水分、阳光等,就是“缘”。这种解释简明扼要,说明了一切事物的出现,发展或存在,都必须具备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就是“因”和“缘”。
如构成人身之“因”为阿赖耶识;“缘”为父精母血,地、水、火、风。此因缘和合,就有了人身,此为“生”的因缘;如地水火风各归其位,精血散亡,阿赖耶识无处依附,因缘离散,就失去了人身,此为“灭”的因缘。世间万物万象与人身的生灭是一个道理,不离因缘,因缘合则生、因缘离则灭。此理证实了一切因缘都是生灭法。
而觉明自性之“心”,却是超越了因缘、超越了生灭,是无生灭性的。阿难已明白了觉明自性之“心”,不是自然所生的道理,但却认为是因缘所生,理由是“因缘”能生万法,自然也能生“心”,这是还没有明白觉明自性之“心”超因缘的道理,所以佛只好进一步开示。
佛说:阿难!我再问你,你而今因为有一个能见,才有能见之本性,“心”的现前,你是缘于光明而有这个“见”呢?还是缘于黑暗而有这个“见”?是缘于虚空而有这个“见”呢?还是缘于阻塞而有这个“见”?
阿难!如果是缘于光明而有、就不应看见黑暗;如果是缘于黑暗而有、就不应看见光明;如果是缘于虚空而有、就不应看见阻塞;如果是缘于阻塞而有、就不应看见虚空
。再次给你说吧,阿难!此“见”是攀缘光明而有“见”呢?还是攀缘于黑暗而有“见”?是攀缘于虚空而有“见”呢?还是攀缘于阻塞而有“见”?阿难!如果是攀缘于虚空而有、就不应看见阻塞,如果是攀缘于阻塞而有、就不应看见虚空,如果是攀缘于光明而有、就不应看见黑暗,如果是攀缘于黑暗而有、就不应看见光明。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当知”如是“精觉妙明”与因缘的关系。
上面说的“当知”,其义很深,“当知”的本意为应当起般若智观察,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是直接契入诸法实相的妙明之境。四句是:“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这四句,而每一句里头又含此四句,得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就变成了四十八句。
这四十八句,已经起用的有四十八句,还没有起用的有四十八句,如此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就变成了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句,共为一百句,这个叫四句百非,百非指四句演化出来的这一百句话,均非真理,故名百非。
真正的佛教真理,不是“四句”可以解释、也不是“百非”所能阐明的,故说“四句百非”。“四句”原本是指两个关系项作逻辑组合时所得的四个句子,如“有、无、亦有亦无、非有亦非无”及“常、无常、常亦无常、非常亦非无常”等皆称为四句。
如《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说:外道中有言世间是常、或言世间无常,或言世间常无常、或言世间非常非无常。新译《华严经》卷二十一说:“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如来灭后有、如来灭后无,如来灭后亦有亦无、如来灭后非有非无。”“我及众生有、我及众生无,我及众生亦有亦无、我及众生非有非无”等,皆是四句之例。
佛法之理,绝非这四句百非可以解释,如果妄计四法,是名四执。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说:“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所谓“百非”,即百种否定之意,也就是否定所有的执着。在智观察中,以四句百非明法觉义,悟入后即当远离四句、杜绝百非,才能契入一真“精觉妙明”。
“精觉妙明”即是“见性”,见性就是自己不生不灭的本性,禅宗称为本来面目。此本来面目以不变之觉体、纯一无杂者,名“精觉”;以随缘之妙用、灵明不昧者,名“妙明”。“精觉妙明”就是诸佛之“心”、就是众生与佛无二无别的如来藏。
此“精觉妙明”之“心”,即不是因、也不是缘,因缘是世间法,为凡夫所执;“精觉妙明”之“心”,即不是自然、也不是非自然,自然是外道法,为外道所执;“精觉妙明”之“心”,没有非或不非、非与不非,是小乘知见,为声闻所执;“精觉妙明”之“心”,没有是或不是、是与非是,为二乘知见,为缘觉所执。
除去这一切知见,“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法之义,即“精觉妙明”之“心”。此”心“能生一切法、能离一切相;生亦不生、离亦不离;妙圆净智,体自空寂;精神自觉,妙法自明,故名“精觉妙明”。此“精觉妙明”不仅不是因缘所生,更不是用因缘之理所能阐释得清楚的,因为“精觉妙明”是离言绝相的。
佛对阿难说:你为什么还在这因缘里面用心,将世间的戏论和虚幻不实的名相,妄加分别,就像用自己的手掌去“撮摩虚空”。“撮摩”:即捉拿攀摩之意。意思是你能用手捉住虚空吗?能攀登虚空吗?能用手去触摩虚空吗?如真这样作,只能是徒劳无益。虚空怎么会让你捉住或攀摩呢?
这些论辩是本经中很重要的地方,说明了“精觉妙明”之体就是“心”,“心”就是真实的自我。“心”不是“因缘”所生、也不属于“自然”;不是非、也不是不非;不是是、也不是不是;“心”超越了因缘、也超越了自然;超越了非与不非、也超越了是与不是;“心”包含了因缘所生的一切法、也包含了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心”自成一体,卓然独立,对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心”就是人人皆有,不假外求的真如自性、就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无上菩提果。

当你走过无数困境,会明白,世间一切不过是虚幻,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也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皆处在不断变化当中,包括人的感情,更是无常。我们一生所投奔的东西,钱也好、名也罢,不过是在我们手里过一遍罢了,最终谁也带不走一物。能暂时拥有,要珍惜、要感恩;倘若没有,就放下、随缘。 https://t.cn/z82DVBW

#佛法[超话]#
《半梦半醒》

有时候我们一辈子执著、放不下的子女是一个缘分,有善缘恶缘。

人一辈子追求的名利地位是人的自我意识。我得到了、我感觉舒服了,实际上只是意识感觉舒服。意识是幻影,不长久,开心不开心都是意识。

永远要给自己一个解脱机会,给自己一个缘。不管碰到什么缘,给自己一个空间,给自己善缘;不管什么事情发生都无所谓,自我调节一下。

要明白虚幻意识,有时候当你醒过来,才真正认识整个世界都不是我的。

当你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伤风感冒发热了,躺在床上全身无力,这时候才觉得世界不是属于你。

每天晚上睡着以后,你是谁?人活在这个世界,有时候醒着,有时候糊涂,有时候糊涂得连钱都会给错。

对父母不尊敬,对自己的孩子都要打骂,有时候不懂道理还要拼命争道理,不就是活在半梦半醒之间吗?活在虚幻不实的世界当中,一定要醒醒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火少官博给傅菁维权,评论全是队友粉丝,尤其不满的是杨超越粉?
  • 张紫妍案延长2月 遗书中有很多不堪的内容
  • 通缉照片年龄太小,找初恋还是找逃犯?
  • 江苏弑母男孩被抓
  • 【1024·热议】警方通缉逃犯用童年照,网友笑哭:这让我穿越到10年前找人?
  • 郑爽男朋友微博小号,了解一下!
  • 杨祐宁新恋情曝光,正牌女友是女强人,与杨妈妈吃完饭后返回他家
  • 雷军回应10亿赌局:我一直在等格力的正式财报
  • 秦岚否认恋情具体是什么情况?
  • 法院裁定:多闪通过抖音擅自获得的微信昵称、头像被勒令停用
  • 首批拟科创板IPO名单今日“揭盅”;恒大首款电动汽车6月投产;“吴晓波频道”或上A股,两年前估值20亿 | 邦早报
  • 张国伟回应被开除是怎么回事 张国伟犯了什么错?
  • 西贝莜面村致歉:需要深刻反省和改善
  • 今日凌晨,香港两列地铁相撞!
  • 大妈将鲜榨果汁输入静脉,以为是养生险些丧命
  • 京东白条回应漏洞怎么回事?出现了什么漏洞?
  • 张国伟回应被开除:已获得领导的理解和宽容 依然战斗在一线
  • 山西临汾楼房垮塌已致2人死亡 山体滑坡如何逃生
  • 张紫妍案证人发声:正因现实污垢不堪,故事才能如此让人哀恸不已
  • 315晚会点名电子烟 危害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