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淨教理之口訣,
說給無量之所化
四法印義釋殊勝心要( 一 )

四法印或總結四法,
是佛法的四個總結;

印,
是印證的意思,

這四種法門是確定無疑,
證實了是正確的意思。

義釋是由絨敦尊者寫的殊勝心要。

絨敦遍知所知 著
堪布 洛桑滇增 譯

頂禮上師與本尊

佛陀日為所化親,
能除輪迴暗聖燈,
以慈無量教化師,
頂禮眾生上師尊。

佛陀就是太陽,
佛陀是聖燈,
能夠除去輪迴裏的黑暗;

佛陀是一位導師,
他以慈心來教化有情眾生,
師尊指以釋迦牟尼佛為主的諸佛。

諸佛所說諸典籍,
內容要義四法印,
以淨教理之口訣,
說給無量之所化。

佛陀講了八萬四千種法門,
總結起來就是這四個法印。

絨敦尊者將四法印說給有情眾生,
是以正理和教理來說明。

教是佛陀、
龍樹等說的教言,

理是正理、
道理,

以口訣來說教。

諸外道所許六十四種見地,
含於十四無記見,
彼亦含於常斷二見,
故若善說四法印,
容易破彼等一切。

若問:
何謂四法印?

則答:
有為皆無常,
有漏皆為苦,
涅槃是寂樂,
諸法皆無我。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
有許多外道教派,
每一個教派的見解亦不同,
當時說出六十四種見地。

此六十四個見地含涉在十四種的見解中,

外道要求佛陀作解答,
但佛陀沒有正面回答,

所以這十四種見解被稱為無記見,

即沒有授記、
沒有討論的意思;

可是外道認為佛陀是不懂得,
認定佛陀不是一切智者。

而實際上,
據佛教的說法,

這十四個見解都是建立在有
「 我 」的前提上,

佛陀認為
「 我 」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所以沒有一個基礎的問題是不能回答;

就像我們討論兔角是粗的還是細的?

是尖銳的還是鈍的?

這種討論毫無意義,
因為兔角本身是不能成立的,

那它的差別法是沒有辦法討論,

所以沒有所謂的
「 我 」之前提上,

十四種見解也不能成立。

所有的法總結為四種,
即四法集,
是指:
有為皆無常,
有漏皆為苦,
涅槃是寂樂,
諸法皆無我。

這四個就含涉了佛陀所說的全部典籍的見解,

亦是我們在這要討論的正題。

於此分四,
一 、以理抉擇有為皆無常

二 、有漏皆為苦

三 、涅槃是寂靜

四 、諸法皆無我 

甲一 、以理抉擇有為皆無常:

分二,
一 、外在事物成立為無常

二 、內在事物成立為無常

乙一 、外在事物成立為無常:

於此分二,
相續無常和刹那無常,
相續無常:

應知如
《俱舍論》
所說世間成住壞空等。

刹那無常:
由問答推知:
試問:

一切有為當成時是否壞滅?

若說:
是成時即滅。

則說:
那如空中閃電,
成立了刹那滅。

若說:
成時不滅。

則說:
那初成時就成了常,
彼時是不壞的法之故。

若說:
後來壞滅故,
不成常。

則說:
不合理,
常如虛空,
無變化故。

首先講外在事物成立為無常。

「 有為 」
是指被造作出來的意思,

都是因緣和合所造出現,
只要是有為就是無常。

無常可分為相續無常與剎那無常,
相續無常如
《俱舍論》所說;

世間成住壞空等,
從空至形成的階段,

又漸進入毀壞的階段,

這些階段從成到壞,
直至空之間的延續,

要經歷很長時間才面臨壞滅,
這稱之為相續無常。

剎那無常是一切有為成時之壞滅?

例如;
一個瓶子,
當它形成時,
壞滅的體性便成立,
成時即滅,

如虛空中閃電,
成立了剎那無常。

生的那一刻即是滅亡的那一刻,
剎那間生剎那間滅,
即是剎那間無常。

成時不滅,
指這些事物當它成立時沒有滅,
一開始不壞,
那麼這個開始是永恒的,

比方說第一剎那不壞的話,
那麼沒有時間可以輪到第二剎那,

因為它未壞,
所以一開始不壞滅,
這個主張是不能成立的。

後來壞滅,
不成常。

若一開始的時候沒壞,
但是以後慢慢地變壞,

亦不能作為常,
如虛空一般,
無變化故。

乙二 、內在事物成立為無常:

於此分二,
相續無常和刹那無常,

一 、相續無常:
應知如
《俱舍論》中廣說三界有情生死之理;

於《三界有情生死經》
中也有說由生到死之間的相續。

一個有情眾生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相續的無常,

不論此中的時間有多久,
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算是一個無常,
也叫作一個相續的無常。

二 、刹那無常:
成立內外俱事物為無常,
猶如知一縷煙成立是從火生,
由此亦知成立餘煙皆從火生。

如是,
成立油燈後際是刹那壞滅時,
亦能成立餘有為也如是。

因二者同是有為故。

抑或一切有為含攝於五蘊,
首先成立色蘊無常,
粗型無常能以悟他現量成立,
由成立果無常,

而成立能生因即無常,
若因無變化則不生果之故。

內在諸色的無常亦如是,
內在有色諸根無常,
不能以現量成立。

但由果諸識刹那無常為果因,
來成立能生因諸根無常。

受想行識等餘蘊,
也以自證之力,
成立是無常。

成立一切有為無常,
故轉除執常的心,
故遠離常見。
 
不管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
所有的事物都是無常,

如一個煙是從火生的,
那麼所有的煙都是從火生的。

如是,
油燈點了,
過了些時間里面的油沒有了,

最后一剎那間就滅了,
油燈成立了剎那間壞滅的時候,

其他的有為法皆可由此推論,
因二者同是有為故。

一切有為含涉於五蘊當中,
首先成立色蘊無常,
再來成立其他的無常,

那麼色蘊有粗型的無常,
以悟他現量成立,
甚麽叫悟他現量呢?

就是知道其他就叫悟他。

現量是親眼目睹、
真見的意思,

就像我們用耳朵直接聽見聲音,
用眼睛直接看到色,
用鼻子直接聞到氣味等,
就叫悟他
( 往外看 )
現量。

由成立果無常,
而成立能生因即無常。

若因無變化則不生果之故。

看見了果就能夠知道能生的因是無常,

因為因不能轉變,
果就不能出現之故。

內在諸色的無常亦如是,
內在有色諸根無常,
不能以現量成立。

眼根、
耳根、
鼻根到身根內在的諸色是無常,
也是如剛才提到的道理。

舉例,
將屍體火化,
可以看到五觀眼睛等的毀滅。

所以我們所謂的眼睛、
鼻子、
耳朵等不是眼根、
鼻根、
耳根等。

眼根、
鼻根、
耳根等確實是有,
它們不僅是有,
而且是無常的,

但是它的無常是無法用親眼目睹看到的,

所以要用推理而知,
用其他的原因知道它是無常的。

由果推因。

眼根可以產生一種果,
叫眼識,

耳根可以產生一種果,
叫耳識,

鼻識、
身識,這些識是無常的時候,

就知道能夠生它的根也是無常的,

雖然它不能夠用現量去了解,

但是可以用果的道理來了解諸根無常。

受、
想、
行、
識不是色法,

雖然它是自證或是悟已,
用自己去感受苦與樂,

然後想、
行等等這些,

用自證的方式來看得到它們喜怒無常的狀況,

所以自證之力可以成立無常。

當某一天,
我們要走的時候,
要知道死亡也是無常,
那是一個無常的真理,

這樣就不會走得不舍得,
害怕或是甚麽,

所以這無常的概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斷常就是發現我們所執著常的對境都是無常的時候,

那麼對常的信心就會退轉了,

再也不去執著是常的意思,

如果如實了解和確信無常的道理的話,

就可以遠離常見。


「 有漏皆苦 」
等其餘三項,

能遠離斷見,
彼中先說有漏皆苦。 

因顛倒的見含涉在常見和斷見中,
常見是由無常去斷除,

有漏皆苦及後三項就可以遠離斷見的部份。

後三項中,
先說有漏皆苦。

不是佛教說輪迴無常,
而是世事本就無常
四法印義釋殊勝心要( 二 )

甲二 、有漏皆為苦:

有漏業是由煩惱所造,
業也有共業和不共業二。

除了清淨世界,
其餘世界皆是由共同有漏業所生,
故含於苦。

由不共有漏業,
成立內在有情,
彼乃八苦所痛苦。

何謂八?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取惡趣苦
( 五蘊熾盛苦 ),

彼等也攝於苦苦、
壞苦和行苦的三苦。

有漏業是由煩惱所造,
業也有共業和不共業二。

意思是所謂的業可以分為有漏的業和無漏的業兩種。

共業和不共業,
共業就是和其它的有情共同造的,

不共業是指只屬於自己的業,
除了清靜世界,

其餘世界皆是由共同有漏的業所生。

八苦,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取惡趣苦
( 五蘊熾盛苦 ),

彼等也攝於苦苦、
壞苦和行苦的三苦。

取惡趣苦,
五蘊熾盛苦,
取惡趣指的是近取蘊,
也是心和身體所攝的蘊。

用五蘊也不是很恰當,
因為有些眾生是沒有五蘊的,

就如無色界的有情眾生,
只有四蘊,
沒有五蘊,

總之,
蘊本身是一種苦。

輪迴是有痛苦的蘊,
所以蘊本身就是痛苦。

這些八苦可以含在苦苦、
變苦、
行苦當中。

若問:
不是有有漏的樂受等?

則答:
一般凡夫面前雖現為快樂,

但實際上是苦因,
能引苦故說變苦。

說執淨、
執樂及執常同是顛倒;

說有漏皆苦,
能起對輪迴的出離心。

不管是痛苦還是快樂都無常,
沒有一個是正確的。

說有漏皆苦,
能起對輪迴的出離心。

為甚麽佛教那麼愛說苦呢?

因為許許多多的有情眾生不知道有出離心,
不知道有解脫,

所以必須要告訴他們有漏皆苦等的痛苦,

并讓修行者必須要去做觀苦的禪修。

為甚麽呢?

因為只有理解了苦,
三界輪迴都是苦的時候,
才會想到從輪迴得出離的心。

有些人覺得人生很好啊,

有好吃的、
好玩的,

但這些都是短暫的,

是在擁有健康的環境與健康的身體前提下成立的,
但這世界是無常。

舉例,
兩年前,
在未有新冠病毒時,
出門無礙,
隨意玩樂,
沒有畏懼,
沒有害怕,

但突然世界被病毒改變了,
這就是非常清楚的一個無常現狀,

-释广德(Thich Quang Duc)-

『火焰从身上冒出来,身体慢慢枯萎,开始变得焦黑,空气中弥漫着燃烧着的人肉的气味。在我身后,我能听到正在聚集的越南人的惨叫声,我震惊得哭不出来,激烈的困惑以至于我不能做笔记或问问题,甚至已经变得不知所措……在他被燃烧的时候,他没有动弹过一下,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的沉着与周围哭泣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重新火化后,释广德的心脏虽然缩小了,但却保持完好无缺。它被视为圣物,至今仍被放在寺内的一个圣杯上。由于这舍利被看作是菩萨对他的同情,所以越南佛教徒尊称他为菩萨,全名为『广德菩萨』

跟师父学佛法

2021/09/18

为什么处理业障与净土宗带业往生关系密切?处理业力最好的方式——放弃主宰。

净界法师开示:

佛陀把《华严经》这种理想化的、佛陀的功德报身收起来以后,开始面对我们凡夫的身口意。我们凡夫最大的问题叫做生死业障,这个业力太麻烦,弄得我们非常被动:一修行,就有病痛;修得很好,结果死掉了;死掉以后,业力就把我们带到其他地方去了。这个业力不处理,你修行就永远没办法上路。所以,解决生死业障是第一个课题。我们先不谈什么功德庄严,这些都太遥远了。所以,佛陀在阿含经强调业力的不可思议。比方说,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是怎么死的?被外道乱棒打死。为什么?因为神通难抵业力!比方说,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是怎么灭的?被琉璃王灭掉的。佛陀三次用神通阻碍都没用!为什么?业力不可思议。乃至于佛陀本身,贵为佛陀,都有金枪马麦的余报。

当然,佛陀的报身那是不得了——“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但是佛陀如果现出了因缘所生、感同众生法界的应化身,他也是有老病死的问题。所以会说,因为过去生怎么样,所以今天怎么样,也还是有这个余报。所以整个阿含经强调一个观念:“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的业力不处理,就是障碍重重。先强调这个观念,先把敌人找出来。那怎么办呢?阿含经讲三个法门,叫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讲三帖药:第一,观察因缘是无常的。说你现在福报很大,对不起,不决定!就像做梦,你今生这个是好梦,你可能下一生就是一个不好的梦。所以生命是动态的,它不是一条直线的,人生是拋物线的。你有得意的时候,你也会有失意的时候,这是生命的常态。你今生得意,你来生福报享尽了,可能就不好了,所以人生是变化的。

更可怕是下面那句话——“诸法无我”。这个变化的情况你没法掌控,就是“无常故苦,苦即无我”。那么怎么办呢?只能够追求不生不灭的涅槃,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所以阿含经对治生死业障,有三个重点:无常、无我、涅槃。当然它的核心思想在无我。这个地方,对我们净土宗关系密切。诸位!净土宗也要带业往生,是吧?没有一个人往生是不处理业障的。如果你把业障放着,是往生不了的。你必须在临终的时候让往生的愿力强过业力,那你的业力就可以带业往生了。所以,处理业力在阿含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叫诸法无我。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强做主宰,然后就自讨苦吃。其实,业力的可怕来自于我们自己给它火上加油,让它辗转相续。

比如说,本来这个人做你的儿子,这个地方因缘就很复杂。人跟人之间的因缘没有永远善的,也没有永远恶的,所以有时候你很满意,有时候你不满意,因为因缘是无常变化,这个是人生的常态。问题在哪里呢?为什么你作为一个老师,你管别人的子女管得很好,你面对自己的子女却没办法了?因为你想要强做主宰,问题在里。业力,一旦你要主宰它的时候,那就糟糕了,后果叫做辗转相续,你们两个来生还有戏可以看。所以,带业往生强调的就是说,临终的时候,怎么知道没有业力把我牵走?——你把今生、来生的因缘完全放弃:我不主宰了,带业往生!诸位!业力不是靠拜忏、持咒、念佛消掉的。业力你没办法消掉,你怎么消得掉呢?蕅益大师说,你无量劫来的业力,就靠你今生几十年想要把业力消掉?

你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不是今生才创造成的,那是一个大仓库——“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处理业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不要主宰它。叫做断相续,而不是完全消灭。你如果要完全消灭业力,这个观念就错了,也没办法消灭。所以,佛陀对治业力,真的是用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就是“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到此为止了。所有业到今生为止。你只要做一件事情,业力对你的伤害就会降到最低,叫做“放弃主宰”,四个字而已。一个人到晚年会不会往生,有两个指标:第一,你跟阿弥陀佛的因缘深不深。不管你是观想,你是念佛,你是拜佛,不管你用什么方式,你要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建立强大的感应的力量。这是第一个指标。第二,你对娑婆世界的业力是不是善加调伏。你好歹要把业带走吧?

就是说,你现在对你的人事的因缘、你的子女,各方面,你还在主宰吗?你还在主宰,那你就不容易往生了。因为你的生命就两条线,你有往生的因缘,也有流转的因缘。那对不起,流转的因缘叫熟境界,是吧?而这个往生的因缘是生疏的境界。那当然是强者先牵了。如果到晚年你对人生还在主宰,那对一个净土宗行人是非常不吉祥的。所以,阿含经的思想就是修我空观,不要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里面。你看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强作主宰。你看别人家小孩发生什么事,你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只要你的儿子发生什么事,你就很痛苦。因为你把你这个自我意识放在你儿子的因缘,是你自己把“我”丢进去的。诸位!是我们自己多管闲事。那就什么事都不干吗?不是!——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佛法的意思,我们只能重视因地,不能决定结果。所以整个阿含经,它就是消除生死业障,就是做这件事情——修无我观,慢慢把生死业力给调伏,趋向涅槃。这是第一件事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三次北海道之行了~上次还是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富良野的薰衣草开得正好,站在花田中,迎面吹来一股股宁神的香气洞爷湖温泉酒店实名推荐~露天♨️景色真的很棒,看山看湖看
  • 味道也很好闻,是那种奶油蛋糕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想吃一口粉嫩系列、橘红系列和红棕系列都超值得入手,这么绝的唇泥不买一支真的会后悔呀~ NaturaBisse 悦碧
  • 加入灵魂般的日式酱油 以微馅衬托出浓郁的甜香 还不会腻那一瞬间md都不香了好吗 吃完很久都沉浸在这只杏仁可颂里无法自拔[苦涩]-因为店里也没什么人老板简直耐心到
  • 在去年浪费了绿电的行情!在去年浪费了绿电的行情!
  • 在家如大梦,出家犹如遇险得脱 一 在家犹如大梦 在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大梦一场。谁曾能知道自身年于生死梦中。假使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知道三界如牢狱。
  •   2.求职人员供给端  在新经济新业态环境下,外卖与快递、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行业的发展对灵活用工人员的需求十分旺盛,以至于从事这些行业的人
  • 【新款气质清新日常改良版a字裙】优质蕾丝面料,触感柔软细腻,舒适透气,修身显瘦,淑女风范,沉鱼落雁,修身版型,窈窕身段,一览无余,天成的和谐之美东方复古无素,装
  • 和glr出去,发现又是曲折的一晚上,想吃的店又没开门,于是去吃鱼,吃了没两口,发现里面有小拇指大小的灰色长条物,喊服务员过来,说是料包的香叶,一开始还真信了。然
  • 我是个俗人,我热爱一切俗气的事物。我喜欢诚恳的相爱,热烈的相拥,恰到好处的距离,再也不见的告别。
  • 四丈宣的捞制成功,标志着宣纸将再刷吉尼斯世界新纪录【非遗】谜语(贵阳灯谜)  贵阳市,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彩、和谐包容的
  • 王雷音检察长询问了炳岩公司基本情况,对其重点产品炳岩特钢、新型电蓄热供热机组的生产销售进行了深入了解。  (4)公司派工程技能人员到用户现场为用户计划场所、计划
  • 第一次带这种一二年级左右的小小孩,好可爱啊哈哈哈,但是我真的无法解释一元钱为何等于两个五角,为什么十一减六等于五,哈哈哈太可爱了,两个小女孩身上香香的,我真的b
  •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个性化基因矫正疗法会普及到每一个患者家中。学生时代过的都是半军事化生活,接着是工作、结婚、带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整天为工作而奔波,为孩子家务而忙碌
  • 每次填地址的时候都会反复确认,害怕填错,嗨今天天气很好,早上骑车的时候,看着万里无云,我在想今天的晚霞一定会很好看,吃晚餐的时候出去,感觉云朵遮掉了太阳,背对着
  • 赫连心心以为是编剧老师意识到了她的优秀,然而编剧老师却毫不留情地否定了她的想象,再次联系也只是因为他急需一个能替他码字的人,可时间太仓促,除了赫连心心他没有别的
  • 并劝我:“你就不能等到退休了再打这个官司吗?退了休你想怎么告就怎么告。并劝我:“你就不能等到退休了再打这个官司吗?退了休你想怎么告就怎么告。
  • 【#外交部回应G7外长会公报#:#汪文斌称G7外长会开历史倒车#】5月6日,针对七国集团外长会5日发表涉华公报声称支持台湾参加世卫大会,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
  • 中国人确实对自由有太大的误解,往往不是希望有了自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害怕有了自由天下大乱。人们之所以会追求某种自由,就是因为人们感觉某种不舒适的约束,
  • 25.你要忘记过去种的花,去爱有结果的树。9.在这个夏天和更好的自己碰面。
  • 其中明确,金银箔粉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其中明确,金银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