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转载——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就是去化解所结下的大怨,化干戈为玉帛,使矛盾趋于和解,岂非善事。

为什么又说“必有馀怨”呢?这是因为,人们虽有这种善心去帮助人调解怨仇,但都是一种有为的周旋撮和,往往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知其内因、本因上的根源,不能从根本上去解析。也不能以大德深化其心,故只能使双方的仇怨气势暂时平息,其怨心未必尽除,余怨仍扎根在心。待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成熟时,因缘重新际遇,故技仍会重演,矛盾还会发作。由于因果规律的制约,这种恶性循环,世世代代,怨怨相报,无有终了。既然恶缘未了,余怨未消,这种善德也不彻底。由此可见,以有为解决怨仇之难。

人若失去天良本心,很难和怨为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本因上,通过自心的真诚忏悔,痛改历史上曾经犯下的过错,在太极弦的另一侧寻找结怨的根源,偿还账债,解开怨结,方可彻底了结大怨。常言道:“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仅靠显态有为的言语去说和,不能从心的根源上去深挖,就很难从根本上化解大怨。故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所谓“契”,犹如今之“契约”、“合同”。古时的契约分为左右两栏,主人持左契作为存根,客方执右契以为凭据,主客各执其一,合之为信。自古以左为主,为先天;以右为次,为后天。左契为本,故存于为主者一方;右契为末,故执于客方之手。结账之时,以此为凭,两契相合,以验其信。
“执左契”之意,是说我处于先天无为之位,寂静不动,不责求于人,待人来责求于我。当持右契者来合契时,以契为信,见契付物。不计较来人相貌的美丑,不分辨持契者的善恶,也不论其人的高贵与贫贱,唯以契约为凭而已。

太上以执左契为喻,在于启示人们要复归先天,以无驭有,以先天主宰后天。左契为主宰,犹如真心,常处静定之中;右契犹如后天,处世应俗,随遇而动,应过即静,又复归于左。左右相辅相承,主次有序,相合相应,处世应物,浑然为一。

人的心身虽终日处在繁纷的红尘事务中,但不为物转,以静处俗,无心待物,以物付物。执契之喻,其事虽小,其理却大。来者处有为,我则处无为。一方处动,一方处静。有为者是外来以物动求,我以无为静而应之,虽有执契之举,但也只是遵循办事程序应之而已,一切都是自然。客者持右契付物,以合我之左契,此即是“我不求合而人自合”。执左契者,应于外而合于内,是一种人合于我的先天自然状态。

圣人不动心、不动念,其德心无为而民自化,这与执左契其意相同。故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由圣人推其义而知,人最贵于有德,厚德在身,犹如人之执左契,我不求于人,而人却来合我。这就是“司契”的真义。故言“有德司契”。“司”者,主也。

德的本质为“中和”、“柔弱”,有德之人能主合于无德者。有德之人,能包容一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心身透发着祥和的气息,故人皆喜欢主动接近,愿受其德场之益。圣人在处世待物中,皆是随缘而遇,随遇而安,行不得已之事,不动主观识心,一切感而遂通,这就是执左契之义。

“无德司辙”,凡是以有心有为去行德,受人回报,其德不广,其善不真。若是以私心去行德,那就是无德。世人不修道德,不知德之真意,不能以德感恪于人,只能以有心有为去行事,以得到外物的满足为目的。凡是有为,必带有后天痕迹,故曰“司辙”。

“彻”与“辙”同。“辙”,即车行过后所留下的车轮痕迹。造车者打车时,其车轮的间距必须合于道路之辙,这是以我之有为,求合于彼之所需。无德者,不能以无为待人应物,只能用有为去应世,犹如车轮求合于路辙一样。以此物求合于彼物,皆是有为之为。故曰“无德司辙”。前辈云:“执德者无德”。此乃至理真言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天道至公至平,无亲无疏,对万物众生皆一视同仁,没有偏私。天道规律的特性就是“常与善人”,“唯以德辅”。“与”者,即赞许、援助、给与、佑助等意。

“常与善人”,是说天道常在人们不知不覚中,默默地帮助、护佑有善德之人。天道富有同类相亲的自然属性,故有奖善罚恶、助弱抑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诸多特点。天道与一切德善类的人与事,具有极强的亲合力,唯有善德之人,才能得到天道的助佑。故古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说。

天之道以无为运化万物,毫无后天有为的辙迹。天道至善至公,善者得佑,恶者惩罚。天道自然,既不无故加福于人,也不会无故加罪于人。人既不能在无德的情况下去求福于天,有德之人也无须担心天会无辜降罪。无德之人与天道不亲,故不能得天道之助。有德之人,虽不求于天,却可以常常获助,庇(bì)尔不足,降尔遐福,护之佑之,历历可验。

文中曰“天道无亲”,看起来人好象与天相隔遥远,很难亲善,但实际上天道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常与”善人相亲相合。实际上天与人极易相合,其合是在自然无为中,我有善德,天道必悄然来亲合;我有罪过,也必遭天道责罚。毫无亲情可讲,毫无面子可留。世人常对天道采取实用主义,平日里不修善德,昧着良心做人行事。当灾祸临头时,想发大财时,才临时抱佛脚,才想起来烧香求菩萨保佑。此时求之亦枉然也。

世人以有心有为去“和大怨”,以有为之力强解其怨,虽也费心费力,但终难达到心合的目的。圣人能识透这其中的原故,所以执左。“左”者,先天无为也。惟求之于己,以先天德性去合人,何须在后天中乱动心、大费劳作呢?

以我之识心去求合人与物,就好比“司彻”之无德,损精耗神,劳而无益。执“左契”者,不求人而人自来合,这好比天道常与有德之人相亲相合一样,自然而然,不求自得。此二者验之于自然规律,即可知天道尽是无为,而毫无有为之弊端。

学道之人,千日修炼,在于一日大彻大悟。到此境界,则世间万事万物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皆是道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即可掌握万物之实质,阴阳之分合,万物之变迁,皆在眼底。天之道即人之道,万事万物皆是道之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何须去有心有为呢?众生所以不能得道,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执着于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忧苦身心,即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身心即处于无为先天之中,万事皆合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无需执德,这才是真德上德,才能与天合其德。

【本章说解】

本章的主要精神,全在于末尾二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在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圣人眼明手快之妙用。用人心有为去求合于人者,人之道也;我不以有为去求合于人,而人与物自来合者,天道之自然也。以我之有心去合于人,虽大费心思,大费气力,以有为强合人事物,终难得其合。故太上以“和大怨”来比喻,以明示“有为”处处难之理。
物自来合我者,我自顺其自然,无心无欲,若无其物,自修在己,不求合而无不合,这就是天道自然与德善无为的微妙。知此理者,则可知圣人“执左契”之义,以圣人为楷模,安于无为,常处于自然之妙。

本章是承上章“受垢”、“受不祥”,而重申要做到“无我”、“不争”之难。“柔弱”在平时无事时容易做到,但要临事时真能做到却不易。每当受到些微小怨还容易把握,但当遇到横逆大怨时,能做到心平如水,无惊无忧,一心不动,应对自如,不生怨心,则确实比较难了。学道者若遇大怨,虽能勉强自和之,而心中却藏怒宿怨,即使暂不发作,而纤芥之怨未除,终有暴发之时,岂可言“上善若水”之道。

所谓德善,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便是圣人“执左契“的真意。契约有二,我执其左,只待执右契者来应,两契相合,验证无误时,以物付物,并不责求于人。圣人对于万物,顺逆皆无心,既来即受,受而无心;既去不留,不求不怨。来者不见其有怨,给者不自以为有德,德怨两忘,物我浑化,这才是真正体现了“物我不争”之德。若修德未达至备至纯,心中仍有物的痕迹,物我之情不化,吃了亏便生怨心,这无疑是再结新怨,再造新业。

善人虽常受亏于人,而天不会亏他。《图书·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俗话常言:“苍天不负有心人。”自然之道从来都是扶弱抑强,全力佑助有善德之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其理易知易明,但非有定慧不能知,非有定力不能守,故曰“无以易之。”

成佛

成佛的人有三大标志:
一、见了如来;
二、达无为状态;
三、心无所住。
也就是说,不论是谁,只要具备了这三项条件,就成佛了,就是佛了。

如何见如来?
如来就是自性。《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如何达无为状态?
《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当度众生,莫作是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何心无所住?
《金刚经》云:“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目录

成佛无诀窍
有我无法成佛
着相无法成佛

成佛捷径 明心见性
明性超尘埃,当下就成佛

大彻大悟即成佛
超越时空步入佛境

成佛无诀窍

大道之行,发于毫末,成于点滴,收于精微,却无诀窍。

修行,要在一言一行上下功夫;修炼,要在一念一意上下功夫。日日得昌,木木成林,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功到自然成,若放弃做功,图谋窍门,此心已陷魔窟,此步已迈邪径。

求道者不求诀窍,不论是想发财、升官、图名,正人君子决不求窍门。

凡求诀窍者都不是老实人,只有心怀鬼胎,图谋不轨的人才求诀窍。

最远的路离目标最近,最近的路离目标最远。

成佛无诀窍,若人言成佛有诀窍,此人必是功德浅薄之辈,是诽谤佛法之徒,是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愿欲成佛者放弃诀窍,塌塌实实在毫末点滴上下功夫。

有我无法成佛

《金刚经》云:“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菩萨。”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不是我,我不是佛,有我无佛,有佛无我,有我无法成佛,成佛不能有我。我们之所以不能成佛,最关键的障碍是我,我不除,永难成佛。

试看我是如何阻挡自己成佛的。以下执着都是阻挡自己成佛的重重关山。

“我要成佛。”
“我要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
“我要光宗耀祖,流芳百世。”
“我要为人类做贡献。”
“我要成为富翁。”
“我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我信仰上帝;我信仰佛法;我信仰基督;我信仰共产主义;我信仰有神论;我信仰无神论。”
“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我认为那是错误的;我认为他在走邪道;我认为他说的对。”
“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国家;这是我的宗教;这是我的政党;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父母;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丈夫;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朋友;这是我的敌人。”
“我渺小;我伟大;我谦卑;我傲慢;我深厚;我浅薄;我富有;我贫穷;我有功;我有罪;我不行;我能干;我正确;我错误;我有地位、名誉、金钱、知识、文凭、职务;我卑贱、无名、低下、平凡。”
……

凡心中有我的时候,离佛就远了。

无为而无不为,只有达到无为的境界,才可以为所欲为。

无我而处处有我,只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才可以在无我中见到我——如来。

放弃我,才能有我;执着于我,最终无我。

着相无法成佛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如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什么是相?凡视觉看到的、听觉听到的、嗅觉嗅到的、味觉尝到的、触觉触摸到的一切都是相,同时,束缚思维意识、禁锢人生自由、阻碍心灵解放、压抑人性舒展的道德、观念、清规戒律、宪法法律、禁忌等都是相,是法相。

只要有相的概念和执着,人就无法看到如来,也就无法成佛。

无相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是一种浑沌状态,天不是天,地不是地,天地难辨;没有上,没有下,上下不分;没有棱,没有角,无形无状;没有大,没有小,随形而形;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无始无终;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生,没有死,只有永恒;没有善、没有恶、没有真、没有假、没有美、没有丑,没有两仪、没有阴阳、没有一分为二、一切浑然为一;没有爱、没有恨、没有求、没有弃,如如不动;没有神、没有佛、没有仙、没有人,没有动植物、没有昆虫细菌,只有结构;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没有人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有,没有无,只有道的灵动;没有规章、没有制度、没有宪法、没有法律、没有教义、没有仪式、没有关卡、没有禁忌,只有活的灵性;没有声、没有音、没有呼、没有吸,只有感应……

一切的相,都是虚妄,若以相求佛,犹如水中捞月,难见真相,离弃了一切的相,即是佛。

以相求佛,是行邪道,无法见如来,无法成佛。

我们现在来看人类在求佛路上的陷阱和行的邪道。

建寺院、修庙堂、塑佛像、烧香磕头、穿袈裟等都是陷阱,是在行邪道;
制订教规教义、设立管理体制、建立等级秩序,防碍了佛法走向大众,是在行邪道;
戒律戒条、修行的方式方法等都着了法相,是陷阱,是在行邪道;
宗派、门派、教派都是陷阱,是在行邪道;
说抽烟、喝酒、吃肉、行淫不能成佛,也是着了法相,设了陷阱,桎梏了人的思维意识,属行邪道;
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无法,如来不说法,所以说法者(讲解佛法者)是在设陷阱,行邪道。

以上所言,专为修最上乘者而言,所谓最上乘者,不是最上乘者,只是一种方便提法。

以上所言,非对非错,你认为对了,那我就给你设立了陷阱,我行了邪道;你认为我错了,你就进了陷阱,在行邪道。修佛法门不是有八万四千门,而是有无限门,若执着于门,就无门,若达到无相境界,处处有门,一切都是门。

无相不是空相,若保持空的相状,同样也是着相,就是走了极端,同样也没有达到无相境界。

法无定法,无法是法;相无定相,无相是相。

成佛捷径 明心见性

两千年前,要到万里之外,至少需要一百天的时光,今天,一日可达。

两百年前,要捎个信给百里之外亲人,至少需要两天时光,今天,发短信,弹指一挥间。

以前,要成佛,需要戒定慧,需要十几或几十年参禅修炼,今天,不需要婆婆妈妈,只要能明心见性,一夜可成佛。

因时制宜,这是道的安排,也是快速“收割”的需要。

成佛的诀窍在于明心见性。

什么是明心见性的“心”?

这个心不是生理结构上那个物质的肉团团,而是眼耳鼻舌身意对客观物质和反物质环境的反应引起的念头和所思所想,这个心因缘而生,无缘不生,犹如平静水面,有风浪起,无风不起浪,有浪无浪,全凭有风无风(舍去引力地震等因素)。如果眼睛看不到什么,耳朵听不到什么,鼻子闻不到什么,舌头尝不到什么,身体感触不到什么,意识感悟不到什么,那么,这个心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无心可说。所以说,这个心并不在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不在大脑里,也不在心脏里,更不在脚后跟上,而在生命反物质结构的运行程序里。

明白了以上这个关于心的道理,就叫“明心”。

什么是明心见性的“性”?

这个性就是“众妙之门”,就是如来,就是浑沌元初,就是生命的反物质结构,就是佛,就是上帝的意识,就是宇宙的本性,就是道的规律法则和生命的运化原理。

一切事物都有性,山有山性,水有水性,兽有兽性,人有人性,男有男性,女有女性,仙有仙性,佛有佛性,宇宙36维空间各有各的空间性。

没有性,就没有宇宙;没有性,就没有生命。

明白了这个关于性的属性,就叫“见性”。

何谓“明心见性”?

明心才能见性,心若迷,性难见,所以叫“明心见性”。

走进一间黑屋子,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摸索,打开电灯开关,哇赛!屋子的一切都清清楚楚(建议夜晚亲自一试感受一下)。灯亮的一霎那就叫“明心”,看到了屋子里的一切就叫“见性”。

有三杯水,一杯是苏打水,一杯是白糖水,一杯是盐水,若我们事先不知情,我们无法判断这三杯水是什么水,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它们都是普通的纯净水,分别拿起喝一口,哇赛!一杯涩,一杯甜,一杯咸。喝进口的一刹那叫“明心”,知道了这三杯水的特性叫“见性”。

明性超尘埃,当下就成佛

六祖慧能创立了顿教法门,他认识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明心可见性,见性即可成佛。我认识到,一切事物的质变必须要有量变的积累,只有量变积累到零界点时,才有机会“顿悟成佛”。

六祖说的没错:“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只要看到自己的本性,即可顿悟成佛,但要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没有量变的积累,没有千思万想,没有几世的修行积累,难以有佛缘,难以理解高深佛法,也不可能到生命禅院里来。

成佛的人有三大标志:一、见了如来;二、达无为状态;三、心无所住。也就是说,不论是谁,只要具备了这三项条件,就成佛了,就是佛了。

如何见如来?

如来就是自性。《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禅院文集》《上帝篇》“宇宙中有一个超自然灵魂”的第26节,“生死——令人迷惑的现象”中对如何认识如来见自性略有揭示,转录如下:

我是谁?

我的家是我吗?不是,因为没有家的时候我还是我。
我穿的衣服是我吗?不是,因为脱了衣服我还是我。
我的牙齿是我吗?不是,即使牙齿掉光了,我还是我。
我的头发是我吗?不是,变成秃子了我还是我。
我的眼睛是我吗?不是,因为瞎了以后我还是我。
我的腿子是我吗?不是,以为截肢后我还是我。
我的心脏是我吗?不是,器官移植后我还是我。
我的血液是我吗?不是,我的血抽光了再输入别人的血我还是我。

这也不是我,那也不是我,那我到底是谁?

噢,我就是如来!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没有任何具体的相状,任何具体有形状的东西不是如来,所以人也不是如来,只有人的自性才是如来,只有认识了自性,才能看到如来。看到如来的刹那,你就成佛了,你就是佛了。因为你返朴归真了,你已经知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自性如来不是虚妄,是永恒。

你看到如来了吗?如果还没有看到,请继续往前走。

你能钻到一粒芥菜子里面吗?如果你有任何相状,你就钻不进去,因为芥菜子小,而你的身体大,如何让大的进入到小的里面去呢?没有办法。但是,当你认识到你的肉体不是自己,自性如来才是自己时,就能钻到芥菜子里面去,自性如来大能大到无边无际,小能小到玄乎无迹,芥菜子是一个庞大的宇宙,玄乎无迹的你完全可以轻松地进入到芥菜子里面去游山玩水。

进去干什么?

看看那里面有什么东西。

那里面有难以计数的“天体”在高速运行,你进入一个叫分子的“银河系”,然后再进入一个叫原子的“太阳系”,再进入一个叫原子核的“太阳”星体,继续进入,就可以进入叫夸克的“星体”,再往前走,会看到什么呢?就进入了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地带,物质好像以粒子状态运动,又好像以波的形式在运行,继续前进,就看不到具体的物质了,而是一种弦态,再往里面走,弦态也不存在,只看见一种结构,这个结构不是物质的结构,而是一种有灵性的反物质结构,这个有灵性的反物质结构就是自性,如来。

如来不仅仅是人的属性,一切生命体都有如来,只要透过现象看其本来面目--自性,就可以看到如来。

现在应该理解《金刚经》了吧。

半(深度好文)

花开则谢,月圆必缺。

人生最好的境界,莫过于花未全开,月半圆。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懂得这个“半”字,才能懂得人生真味。

1

半苦半甜,才是生活。

杨绛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岳云鹏在镜头前,一副贱萌的样子取悦观众,但现实中的他历经磨练,为人沉默而严肃。

沈腾以喜剧出道,一言一行都带着笑料,而现实中的他常常为了剧本而陷入抑郁。

弘一法师去世的时候留下四个字:悲欣交集。

人生没有happy ending,大团圆的结局只会出现在电视剧里。

真实的人生总是泥沙俱下,有笑有泪。

明白这一点的人,就不会太过执着。

不执着于悲,不沉浸于喜,苦乐随缘,拥抱生活。

2

半得半失,方得圆满。

有得有失,多得多失,少得少失。

舍得之间,是分寸,是取舍,是智慧,更是境界。

苏轼不被贬海南,就不会开一方文脉。

司马迁不被宫刑,就没有《史记》千载。

孙膑不被挖去膝盖,就没有《孙膑兵法》。

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

命运的一切馈赠,其实都暗地里标注了筹码。

上天的厄运,可能是一次磨砺,他在期待着你绝地翻盘,来一次漂亮反击。

上天的眷顾,可能是一次陷阱,他在等待着你得意忘形,然后把你打入深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处如有所失,彼处必有所得。

哭过了,便坚强了,经历过,就成长了,失去过,学会珍惜了。

人生就是在得失中不断成长,一半得到,一半失去,人生方得圆满。

3

半醒半醉,才是大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个人活得太明白,太较真,就失去了弹性,压死了自己,也逼走了朋友。

苏轼的朋友拿他的书信去换钱买牛肉,苏轼知道后莞尔一笑。

朋友的下人来催促书信,苏轼回了一句“本官今日断屠户”。

幽默化解,也不追究。

这个世界上不是事事都要争个明白,有时候糊涂一点反而更好。

郑板桥一生孤苦,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一生官场碰壁。

最终沦落到街头卖画。但是他的晚年却过得恬淡而温馨。

能当官便做事,不能做,就画画,也不勉强。

住在官衙也行,住在破屋也可,对自己的人生,不再较真。

所以,他活得大度从容,诗酒风流。

白落梅说:“过度的清醒,会让人觉得薄凉冷漠;过度的沉醉,又会让人感到浮浅迷离。所以,完美的人生,当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这是历经沧桑后的成熟与从容,

是一种返璞归真后的悠然坦荡。

4

半人半我,才最自在。

《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乘船过河,前面有船要撞上来,这个人破口大骂,骂对方不长眼。

等船撞过来,却发现对面船上没人,是个空船,刚才的满腔怒火,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船上有人,说明有人在冒犯自己,自己生气,是在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人的自尊太强、自我意识太强,别人稍微冒犯,他就立马反弹回去,情绪也就爆炸了。

人和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源于“我”,过于强调自己的感受,是人际矛盾的根源。

庄子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一个人要是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烦恼了。

两只船相撞,你的第一句话不是骂人,而是问:你没事吧?

把“我”分一半给别人,易地而处,考虑下别人的感受。

这样的话,哪里会有什么争执呢?

虚己游世,虚己、忘己、多考虑下别人,这样才能不害物也不害于物,不害人也不害于人。

放下我执,自然可以事事不计较,人生悠然自在。

做人的涵养:穷死不跪地,难死不低头,成功不骄傲,富裕不炫耀。有钱不狂傲,没钱不弯腰,风光不显摆,落魄不堕落。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有善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凭良心。赚钱虽累,也要踏实本分,做人虽难,也要保住尊严。宁可别人负你,千万不要负人,你负人,心难安,人负你,人有愧。钱财上,不欠债,感情上,不负卿。永远不要自视清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全都在身边,目中无人,是棒槌,狂妄自大,是愚蠢。低调谦卑,永远没人恨 永远不要盲目许诺,一言既出,必行之,说话算数,有行动。许了诺不实现,就是诈骗,说的事做不到,就是吹牛。永远不要欺负别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善良恶毒之别,别看人弱,把人欺负,别看人善,把人利用。真诚平等待人,人也尊重你,不择手段害人,人也会害你。做人,善良感恩、正直本分,用人品去征服人心,用善举去积攒福气。做事,认真负责,踏实稳重,用认真去换取回馈, 用踏实去赚取钱财。做人,不负人,不伤人,不害人,才是堂堂正正的人。做事,不敷衍,不欺骗,不偷懒,才是坦坦荡荡的人!

日子,不在于穷富,过得是一种开心;生活,不在于得失,要的是一种质量;生命,不在于长短,活的是一种无憾;快乐,不在于拥有,它来自一种心态;幸福,不在于有无,它来自一种感觉。烦时找找乐,别丢了幸福;忙时偷偷闲,别丢了健康;累时停停手,别丢了快乐。压力大时,学会排解;心不快时,找个角落发发呆;要的得不到,选择知足;求得不如意,试着妥协。告诉自己:吃点亏是大度,原谅错误,是对自己宽恕。不求生活奢侈,但求美满幸福;不求日子精彩,但求充实快乐。有些情,慢慢的就会明白,有些理,慢慢就会懂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婚后,托尼还是像婚前一样对我温柔体贴,虽然我们走在一起会迎来路人异样的眼光,但我觉得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幸福快乐就好。前夫借着来看孩子的名义来到家里,
  • 小满至,西瓜红、杨梅紫、枇杷黄~这些都唤起了人们心底里小小的满足,在这初夏时节,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5.20 小满 去田野,感受天地之气五月的尾声将至,大自
  • 关注+转评,在评论区分享你和游戏搭子难忘的游戏故事或瞬间,随机抽送1台联名限量手柄~#viture one xr眼镜##八位堂‍##xr眼镜##viture#夏
  • 顶级复刻和原单包哪个好看 迪奥的复刻包怎么买的到缪缪 手拿包 ??Alexander亚历山大这一款必须好好介绍一下,1大王钻石包,容量很大,每一颗钻都是独家定制
  • 现有资料表明,驴出生后1-1.5岁有着很高的生长能力,这一可贵的特性与马驹和犊牛很相似,以关中驴初生至成年体重为例,从它的绝对增重和相对增重,可以看出驴的生长发
  • p2 元宵小宝宝,快点长大,想遛狗的心情达到了顶峰p3 helloketty 的小蛋糕,不是很美味,因为是玫瑰味的,吃着像鲜花饼,为了好看消费了p4 买蛋糕送的
  • 要说那个系列在百达翡丽品牌中最出名,那必然是鹦鹉螺系列,也是公认的钢表之王,在复刻市场上也是收到诸多表友青睐,人气高了,自然复刻厂家也会非常多,像最早的仿机到现
  • 在品尝西点的同时,一直就着拿铁(图7)前文说了这里用的是深烘的意式拼配豆,果然偏苦,最近在Peet’s Coffee喝的中烘的天堂鸟单一产地豆、在%Arabic
  • ✨#刘宇宁天行健# |✨#刘宇宁卓不凡#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卓不凡[心][心][心]刘宇宁天行健 为什么要喜欢刘宇宁?[心][心][心][心][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观云台|520来大理,奔赴一场浪漫的“目的地婚礼”】你听过“目的地婚礼”吗?”“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海誓山盟,我希望自己的爱情誓言中,有山
  • 我说信科学,因为玄学不是凡人这个层面能触及的,当有人显化神通试图证明他是高人的时候恰恰证明了他就是一骗子,真正的高人哪需要证明自己啊,你信那就听着照做,你不信那
  • #理想露营季##我和理想L8的日常#【探险者 我的理想之选】 从第一次见到探险者,我就被它深深吸引,而在日常的用车过程中,它更是不断给我带来惊喜,让我越发喜爱。
  • )主页近一年关于恩齐微博原创数量≥5#于适yosh[超话]##于适银幕首秀一周年# #于适我的阿勒泰# 庆祝@于适Yosh 银幕首秀一周年,来抽个奖~1⃣️+此
  • (这句话可以说是大哥这本的经典了,我很早之前就看到过这句,初识读起来说不上这句有多顺口,总感觉怪怪的,但又很喜欢,它在我的摘抄本里面记录了很久很久,直到最近才开
  • 她愣了下,说忘记了,我说你咋不守约呢?然后我宝说妈妈我亲手做个礼物给你,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小纸条[心]给我的时候她还因为没去买礼物自责的哭了……爱你哟我宝,字写的
  • 好看啊 [心][心]最后一集也太奈斯了吧看到最后40集我准备二刷再来一遍,[doge][doge] 好帅气给我冲 好好看 应该也很带感我好爱双手奉上!巨好吃蟹逅
  • 今天放假我比较闲,他给小宝我俩洗新衣服了,一边洗一边说,啊小宝的衣服真可爱啊,小宝妈妈的衣服好像大被[黑线]p1-p3昨天跟今天的距离[心]p2跟小宝去玩回来路
  • #游戏历史上的今天# 2001年12月1日,任天堂E读卡器在日本发售,是GBA的外设,用于刷卡读取增加游戏中的特殊内容,比如在第三世代宝可梦游戏中可获得树果或者
  • 亲子鉴定详细流程1、咨询了解:通过电话或者微信预约咨询,如实告知自己的需求,了解做哪一类亲子鉴定,怎么采集样本,怎么邮寄样本等情况,并预约做亲子鉴定时间。亲子鉴
  • 据此,即使是法院的领导,包括院长和庭长,也只能在自己亲自担任审判长的案件中介入具体个案的审理,而不能越界非法干预其他的个案审理,否则就要被记录和追责。本案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