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07

慧律法师主讲
【柔和】的心无恨,【勤行精进】,勤行精进,【禅定】佛的法身从精进来,佛的法身从禅定来,佛的法身就是【解脱】的心,到彼岸的心,

【三昧】这是专指三种三昧,叫做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也就是说人的心要如何才能定,要了解一切法,万法皆是空性。要了解无相三昧,眼睛所看出去的都是虚妄之相,不值得我们这样执着、这样计较,随时都在变化,既是会变化的,就没有实在性,因缘法没有实在性,既然没有实在性,当下就能透视,透视就能达到无相解脱。

无愿,无愿就是无求,无所造作,等于是无为法。我们一切身口意都有所造作,我现在在做善事,我现在做善事就有所求,求什么?求福报,我现在来供养,求福报,这就是还不能达到无愿,无愿就是无求,人到无求,他就品自高,一个人到无所求,他的人格就很高超,无求才是真求,因为佛性本不可得,一切法本来就不可得。所以,三昧就是修空、无相、无愿,能够达到定,三昧就是正定。

【多闻】佛的法身从哪里来?从多闻,所以,师父为什么一直再三向诸位劝告,你要听经闻法,你不要孤独修行,你千万,一定要听经闻法,有一位善知识亲近,一定要有一间道场,多闻,多闻在八识田中,全都是清净,清净的种子,既然我们将来的净土,完全决定在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当然要接触清净的朋友、清净的道场,正知正见,所以,多闻也是列为很重要,所以,听经闻法,宁可牺牲生命都要听经闻法。

【智慧】而生,就是诸佛菩萨的法身,都是从智慧生,智慧就是我们所讲的佛性,我们的本性充满了智慧,

【诸波罗蜜生。】波罗蜜是指实相波罗蜜,实相才能达到波罗蜜,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所以,波罗蜜生就是从实相达到彼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就是到解脱的彼岸,诸波罗蜜就是六度,六波罗蜜,又是十度,十波罗蜜。所以,波罗蜜一定要实相法,一定要实相,所以,到实相的彼岸,也就是证得无生。

【从方便生。】从方便生就是佛的法身,从善巧的智慧里,善巧智慧能得解脱,也能度众生。

【从六通生。】六通就是无漏。

【从三明生。】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叫做三明,不要加个三明治(食物),不是这个。三明就是天眼明,这表示可以知过去、现在、未来,眼睛可以看得很远,没有远、近;宿命明就是宿世你是什么名字,我上辈子是做什么,他的职业是什么,都清清楚楚。

漏尽,漏就是烦恼,尽就是全部除掉,烦恼全部除掉了,叫做漏尽明,漏尽也就是断了一切的烦恼,就是跳出三界的见、思二惑,漏尽明。佛的法身从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所产生。

【从三十七道品生。】三十七道品就是止跟观的前方便法,我们修三十七道品,就是四念处、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开始修这个,慢慢有功夫。

【从止观生。】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所以,修定、慧所产生。

【从十力.】从十力所生,十力我们已讲过了,佛的十种力;十力,佛的四无畏。

【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就是说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都是佛的法身。

【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佛的法身从哪里来?断一切不善业,就是说连皮毛,一点点的恶都不去做。所以,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真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心,就是我们所说的本性才是真实,因为,我们现在所用的都是意识心,所以,直心才是真实。

我们若要了解佛的法身是什么,佛的法身就是不歪曲、不扭曲别人,不每天破坏原态,我们清净的本性,本来是不受破坏,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宿世的破坏性很大,所以,我们会伤害自己,所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心既然决定我们一切的前途,所以,只有自己会破坏自己的清净,别人没办法。你若今天修无相法,看到缺点,我不要看,听到是非,我不听,无相法;一切都无碍,别人对你都没办法,因为他要破坏你的清净之心破坏不了,你的清净之心,我们现在这一念的清净之心,会感应将来清净的净土,所以,只有自己才会破坏自己的清净之土,只有自己会破坏自己,别人没办法,我不起心、不动念,任何人对你丝毫没办法,而不受影响。

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不放逸,不放逸就是精进,我们现在所讲的保持正念,随时提起观照的正念叫做不放逸,这个不放逸不是说我来拜佛、念佛、用功念佛,这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不放逸,就是二十四小时观照,让我们有正知正见,让我们二十四小时都放得下。

佛的法身【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众生的病是什么病?贪、瞋、痴、慢、疑,贪、瞋、痴、我慢、怀疑,疑神疑鬼,断一切众生的病,

【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要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除了治自己的贪、瞋、痴以外,还要帮助众生。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疾者如应说法.】这句话意思是说,长者叫做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这位长者,为每个来探病的人,为他说法,他带领很多人,宝积长者子带领很多人,来探望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就为他们说法,维摩诘居士就为他们说法,说色身如何糟、如何糟,应该求佛的法身,法身是清净。维摩诘居士说法之后,【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维摩诘居士太伟大了!

《四个字看出中医的退化:毉(道)— 殹(法)— 醫(术)— 医(器)》

1. 毉——道的层面,即毉道同源

       这个“毉”字是中国最早的毉字,是指天人合一者、通天地鬼神的人,所以才借用巫字把专门医人之工,称之为毉。巫是指天人合一,通天地鬼神的人,巫在古代基本都为良相,辅佐皇帝,不为人治病,只有皇帝不用之时,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人治病,后来把专门为人治病之人称之为良医了,所以才加“巫”字为毉了。最早的毉应该为巫,所以毉从巫中而来,良相为医天、医国之大人,后来把专医人、医病之大夫,称之为、上工、上毉,称为毉了,这才是毉之本意与毉字的由来,这即是毉乃神圣之业,是指天人合一,成神、成圣之人,所以才有圣人出,中医兴之说,才有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之,才有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之说。毉者,为神、为圣、为道、为天,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中毉大夫。治病用道,叫医道,才有医道同源之说,心到即到,神补,守神,心到病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神补为中毉的最高境界,但必须的要求毉者,为天人合一者,超凡入圣的人,毉者本身,即是修行圆满者,天人合一的,宇宙中最高频能量的人,为纯阳光体,能量已与大宇宙的能量合为一体,看肉身之体,人体是光体,用心看非是肉眼看(睁眼睛不眨眼睛的看)看一会肉眼即花了,进入了视而不见的盲的状态,人心即刻显相,此时之相即为心相,依法不依人即是此理,法由心生,法即是心,人相为假,心相为真,依心而看,别用肉眼去看,免得着相。
   
 当时的社会叫人神共处的时代,所以才有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黄帝上天界搬兵,收复洪水,才有黄帝佐臣仓颉造字,以文载道,让凡夫俗子迷途众生见文开悟,以文渡化众生,简称文化,用文字让人明心见性,简称文明,古人的圣贤教育,圣人的文字,是乘载圣人之道的,是圣人用文字载道,让后人修身正心,明天地人修身正心之超凡入圣之道,中毉大夫是天人合一的得道者,由中毉大夫亲自引领指导,凡夫俗子修身正心,超凡入圣,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宝库,可以修身正心超凡入圣,可是无人指导与引领如同宝库上锁,心门不开,有宝也为潜能,有也如同没有。只有开启宝库,才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圣贤教育之伟大,只有凡夫俗子小人,开发了潜能,修复了身体,达到了天人合一,成为了圣人,即是真人,本我,神,人才为真正的大人,大人才可以医天、医国、医人、医病,可以为良相可以为良医,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2. 殹——德降道滑,退化为法的层面        
后来毉者,达不到天人合一,通天地鬼神之能,所以从道退到了法,毉字也去掉了“巫”字,成为了“殹”字。这时的假巫出现,叫黑巫,冒充白巫,装神弄鬼,用符,用咒,借外灵做法,布阵,求神求法,设香堂请神灵躯鬼,这时的黑巫完全如同今天的妓女毁掉小姐清誉一样,毁掉了当时白巫之名,今天人们只知黑巫,简称巫师,而不知真正的巫是天神、天使,代表天地的,是渡化红尘的圣人。今天无知的医者,还以巫师为耻,认为古人愚昧迷信,毉从巫来是一种耻辱,认为刚从封建迷信中走出来,认为今天的医者,远超古人,现在的科学技术,CT,B超,磁共振,远超古人,他哪里知道古人的望,可见天地,鬼神,人体经络走向,细胞,DNA,细菌,病毒,无所不知;闻,可听无声,与天地鬼神万物对话,非是今天科技可比。

3.醫——术的层面,名曰醫术高明,因松果体退化而一叶障目

         可惜,学者只读死书,不明书中之道,所以很多的大师,国医,以第三个醫字为主,认为这个是正宗的醫字。从通天地鬼神者的第一个毉字,退化为知天地鬼神者的第二个殹字,到不信天地鬼神者的第三个醫字,认为有病必须得吃药,酒泡药会增加药效,所以什么神农百草经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了,什么宫庭秘方了,横行于世,这个阶段进入到了下工守形的时期,讲术,不讲道与法了,什么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医术高明了。

3.医——器的层面,逐物欲而迷心,用进废退

       再退化就为今天的医了,为器,借助于器械为人治病,一切疾病皆为心相,水中月,镜中花,在影子之上又怎么可能解决真正的病因呢?今天的医者,实为学者,非是修身正心天人合一之人,称医也勉强称之为下工下医,治病守形,让症状减轻和消失,达不到进入多维的空间,去化解心上之因缘。达不到守神,治未病之道。身之主宰便是心,神乃生之制也。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中医文化,必须从认识祖先开始,必须弄明白,我们的祖先是谁?神?猴?龙?不为读书只为明道,现在人们为读书而读书,攀比谁读的多,近代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现在讲,初中,高中,大学,硕士生,博士生,教授,专家,院士,古人为明道,叫朝闻道夕死可已,现在讲读书为考取功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失去了初心,文字也失去了圣人之道。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凡夫俗子小人也。圣人,正心、正念、大人、大夫君子也。凡夫俗子,肉眼凡胎一个小人,又怎么可能理解上古圣人所留文中之道呢?毉,親,愛,毉者怎么可以不天人合一,通天地鬼神,不知人体,不知病因,如何毉病?親人不见面,親也不亲成了生人。愛者无心还是否是愛,愛情无心,才有今天经不起考验的爱情,今天是中国传统文化热,今年因为疫情又即将兴起全球的中医热,在此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即将崛起,担心的是凡夫俗子的弘扬,会把圣人之道,变为凡夫之教,中国中医亡则中国传统文化亡,文化亡则中国亡。

不怕世上无好事,

只怕小人装大人,

圣人之道得道讲,

修身正心方知道。
   

       大学之道,即大人之道,圣人之道,要明明德,德为道之心,道为德之形,只有得道明白德之人,才可以宣传弘扬道德,你是圣人吗?你天人合一了吗?你明心见性了吗?没有,先修身正心吧,未成圣时,圣渡我,超凡入圣再明德,大学之道即是凡夫俗子入圣之道,人心不死?道心怎活?放下知识,智慧即在,一念无我,我即是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本然就在,修什么?戒什么?找什么?本来无一物,如来即是。   

 ———草根中医2020-03-09 https://t.cn/RCfrzuY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黄子弘凡[超话]# [求关注]#论黄油相机和黄子弘凡的适配度#堡堡们,@黄油相机 和小黄同学的又一波联名合作来啦,特别可爱的♥️三色渐变拍立得边框[赢牛奶]大
  • 上海喝茶工作室分享52024年5月10日17时57分17秒玩游戏也是顶级,NBA球星东契奇达成《守望先锋2》500强成就NBA球星东契奇的天赋不仅仅是在打球上,
  • 内窥镜的日常保养注意其次在每次使用后对内镜的清洁也很重要。由于内镜构造较为复杂,做工精细,材料具有特殊性,部分内镜器械在消毒时不能采用高温消毒灭菌,导致对医院手
  • 第一部里对上一代描述比较少,狄秋都没出场大老板女儿喵喵,真是惨啊……这条线涉及到漫画主剧情,大老板真的是变态来的[裂开]追杀洛军的导火索都很荒谬,详情见之前的微
  • 利物浦将在本轮英超迎战维拉,赛前,利物浦主帅克洛普出席新闻发布会。 多特蒙德进入欧冠决赛 克洛普:“我是支持者,不是评论员。你疯了吗?怎么会输掉欧冠决赛?这
  • 今天我娘忽然给我带回来了一点,剥了一颗后就失去了对进食的兴趣和欲望,咀嚼着曾经很喜欢的水果,忽然感慨原来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荔枝的味道、那份珍惜的心情,还有很
  • 演员不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不能改戏,但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否有足够的内涵和吃透角色的内核,赵薇就是改戏的正面例子,而且赵薇才是真正的“戏疯子”#赵薇# 来
  • #陈百强[超话]#陈百强.香港管弦乐团.红磡体育馆1983.12.17-19,顾嘉煇指挥的“白金巨星音乐会”为香港管弦乐团筹得200万元。音乐会响起陈百强《眼泪
  • 对卖方来说01装点待售屋目前市面上的买家总想要看来干净的房屋,总期待寻觅到梦想房屋,所以,卖方等于在出售一个梦想,还必须力保房屋干净明亮。了解房产买卖,从专业经
  • 用自己的照片做头像,往往这样的人最是坦荡,没有骗人的行为,不做恶事,不亏欠谁,也不怕别人和自己秋后算账!04、内心坦荡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些个总是算计别人的人,甚
  • 新八和神乐作为万事屋的伙伴,也各自经历了成长与蜕变,他们的友情和羁绊是故事中感人至深的部分。动漫中的人物,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在各自的旅程中探索着人生的意义,这
  • #Aom李海娜[超话]# เก็บตกภาพบรรยากาศไฮล์ไลท์ภายในงาน VOGA Press Conference Bangkok 202
  • [嘻嘻]【17.9】阳光先生果汁饮料250ml*6盒 阳光先生饮料果汁柠檬茶菊花葡萄汁桃汁盒装整箱囤货网红夏日饮品 【26.6】达山钙铁锌牛奶粉350g*2袋
  • 房地产开发今日大涨超6%,并且掀起了涨停潮,共有28家个股涨停,从涨停个股来看,大多数都是股价在5元以下,很明显这就是超跌反弹,房地产有没有未来,想必大家都很清
  • (快科技)2、【营收首超联电、格芯,中芯国际Q1财报亮眼】2024年5月9日晚,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厂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销售收入为17.5亿美
  • 契機呀我想想,因為我本來是看著島涼SD進的跳跳坑,慧的話大概是15年他第一次上nino桑時,我發現到這人很有趣,當時也有在看書店girl,目的看78,就發現慧也
  • #sky光遇[超话]#蹲崽崽,双监护,都是女孩纸[抱一抱]本人戏精,虽然不太会找话题,所以可能有点...高冷?(虽说是双监护但其实另一个并不常上线啦,我上线频率
  • !!
  • 细分的话,是六方:第一任揩油不成恼羞成怒的男友,第二任自私的风月老手男友;蹭流量的小报记者,报私仇的小报记者;投射自身价值观搞舆论审判的“正义“群众,看热闹不嫌
  • 这段话有好多想反驳的点hhh 不是怎么样都可以,不是你的问题,不是生气,看不见的晚安没有意义。做蛙的系列实验,牛蛙真的超级大,本来不害怕,太大了还是被吓到,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