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尚食”的几个事 #尚食# #尚食[超话]#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作者胡丹(皇帝不称朕)

尚者,上也(如尚方宝剑又名上方宝剑),尚又有掌管之义(如尚书),则“尚食”既指上方之食、御食,也可以是掌领上食之机构。总归“尚食”不是民间能用的词,它是皇家的专属;说白了,尚食就是管皇帝一家子吃饭的。

一、明宫确曾有过“尚食”

“尚食”是明代内廷机构,这在《明太祖实录》里有明确记载:1365年七月,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宫里,“置尚食、尚醴二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顾名思义,尚食管饭,尚醴管酒,有酒有饭,就可以饱醉了,看起来吴王的日子很有些好过了!

开设专门的“尚食局”埋锅造饭,这是朱家王朝兴旺发达的一个微小信息;不到三年,朱元璋果然登基坐殿,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这个开国前设立的尚食局,很可能是明宫最早的宦官衙门。

明朝首次“定内侍诸司官制”,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时尚食局不见了,而在近侍内臣60人中,有“执膳”4人,专管皇上吃饭——《皇明祖训录》记:“执膳奉御,掌监造御膳供进。”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兜不住。不知后宫是搭伙吃饭,一齐吃集体食堂,还是各宫自开小灶,各顾各的?

洪武五年(1372),内廷始设“六局一司”,尚食局又来了!但它作为“六尚女官”之一,由宦官衙门变成了“女官之职”。朱元璋对设立女官这事儿很重视,专门派了两名宦官前往苏、杭二州,在民间选择能写会算、愿意入宫的妇女,一共44位,送到南京,其中14人授职任事,其他人因未满二十,赐银遣送回家。尚食局既然由妇女管理,理应专门照顾妃嫔和幼年皇子女的饮食。

皇明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尚食局也随之扩编,到洪武末年,尚食局的女官首领“尚食”增为二人,正五品,下设司膳司,“掌割烹煎和之事”,而且,“凡进食先尝之”——由这个情节来看,司膳司也供办御膳。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同时内官衙门里增设了四品尚膳监,掌管御膳与宫中筵宴及食用之物。

明朝的内廷,从主上到大小宫奴,总在两万人上下,一到饭点儿,这么多人一起突突地开火造饭,顿时炊烟四起,可不称盛景乎?大概京人都会指皇城说,万岁爷开饭了!

皇家的后厨,如上所言,包括尚食局与尚膳监两大系统,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吃饭的人太多,对宫廷后勤,是很大的考验。

在这些人中,自然皇帝的吃饭问题,最为重要。而皇帝对“饭口”的重视,不妨从朱元璋对厨子的特别态度说起——

二、朱元璋父子与厨子

洪武十一年,诸皇子中,前面几个儿郎已长成大小伙子,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打发他们到各自的封国去,好亲自掌领他老朱家的军马。几个王子上路了,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第二子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而另一路到山西太原就藩的三王子晋王朱棡,也因小事笞辱了膳夫。

厨子、膳夫,打不得!

朱元璋竟然大起惶恐,立马点灯铺纸,亲笔写了一份敕谕,令人急送至儿前,谆谆告诫小子们,侮辱“造膳者”,有多危险!

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朱元璋却上升到“立命”的高度。他告诫秦王: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不可?不是怕他勺子一颠,饭菜分量不够,而是“(你)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直白说,就是你把他打狠了,他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不保!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还拿自己现身说法,他说:

“你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这位以屠戮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一生杀人无数,独独对一介“膳夫”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不愿结怨。“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他是这么总结的。

朱元璋对这些“小人”可真是好,不单常赐以白金、宝钞,还送大官给他们做。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参见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明初时,宫廷制度初建,宫里有一些外臣服务皇帝的饮食,是特例。后来内外隔绝,规矩大发了,就不大有外人能入宫操膳,皇家的炊事员,都是内臣。

三、大太监魏忠贤靠“办膳”起家

在《尚食》这部戏,似乎宫廷女子包揽了后宫美食。其实,做饭辛苦,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家里,多是妈妈下厨,女主人管起一家子吃喝。但是在以做饭为工作的岗位上,还是男子才能胜任,所以历代名厨,多为须眉。

在我所能记忆的明代史料里,反映宫女与宫廷饮食关系的材料极少,很难展开了讲,或许只有这样,才给艺术创作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吧。看美女颠勺,总强似看那太监!然而,事实上,在明宫把勺的,却都是阉宦。

宫闱深远讳密,是外人难以知悉宫廷生活的主要原因。明末太监刘若愚写了一部《酌中志》,专记宫廷之事,提供了不少珍稀材料。他在记载“圣驾御前”近侍机构时,记有御药房、御茶房,还有尚冠、尚衣、尚履、管净(出恭之事)等诸色内臣,却偏偏没有一个管皇帝吃饭的“御膳房”;倒是有一个“大庖厨”,虽然也名列“近侍”(即亲近内臣),却怎么听也像一个大厨房,可能管着皇上身边近侍的饮食,而非万岁爷的御膳。

关于御膳的情况,刘若愚也有宝贵的记载,他说: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流办之。”

就是说,在熹宗天启年以前,万岁爷用膳,都是由名位最为尊显的几个大太监,即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和掌东厂太监轮流操办。

为万岁爷办膳,是身份的象征,虽说皇帝就一张嘴,他能吃多少?可到底是准备“天馔御食”,场面不得不大。刘若愚记道,天启年间,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连同皇帝乳母客氏四家轮流办膳,每家管事官数十员、造办酒醋酱料厨役数百人,这还是紫禁城之外的;皇上吃饭了,在乾清宫里领膳、请膳和管果酒的近侍,每家也在四、五十员以上。
皇上一顿饭,宫里宫外大几百人忙活,可见这一口饭的排场和铺张。

而皇帝是不出伙食钱的,所需费用全由办膳的大太监承担,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算是荣宠之累吧!崇祯帝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改由尚膳监负责御前饮食——“亦节省意”。替谁节省呢?其实受益的是那几个大老太监,他们开脱了。但据刘若愚说,崇祯十四年后,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太监“照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为什么突然又要“遵祖制”了呢?这时候明朝不行了,尤其是经费左支右绌,皇帝也穷啊!崇祯帝也在想辙开源节流,于是下令将老规矩恢复起来,让那几个大太监挨着月份,轮流办膳,管皇上吃喝,实际上是借着“遵祖制”,把饭钱甩锅给了太监,他自己倒省下啦!崇祯帝也够鸡贼的。但皇上把腰包捂紧了,可办膳太监不会自己白白往外掏钱,皇上的饭钱,归了拢齐还是要从公家抠出来。

大家都知道,厨房管事是个肥差,因为做饭先得买菜,菜钱就是出油水的地方。刘若愚就记说,魏忠贤在给熹宗的妈王才人“办膳时,便渐充裕”。熹宗的爹,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不遭待见,自然“青宫凉薄”。熹宗他妈,又不遭太子爷待见,更是阔绰不起来,直到生下熹宗,才有专人办膳,魏忠贤就是抓住机会,夤缘入宫,为王才人母子办膳,以后才靠着这层关系发达起来。想当初,主子不富裕,魏忠贤都能“充裕”起来,说明宫廷菜钱里,油水还真是不少。据说崇祯帝一次想吃城里某家糕点铺的点心,派太监去买,普通人一两银子能吃饱,太监一经手,一百两银子不止,油水全被太监揩了。太监们还常以办膳为名,宫里宫外勒索食材,也是一宗发财之路。

从《酌中志》所记几个太监的“办膳处”来看,都比较分散。这就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去紫禁城参观,见明朝皇帝住的乾清宫,四下里似乎没一个厨房,宫里全是木头宫殿,防火关节重大,也不可随便搭灶开火。为皇上办膳的太监们各自找地方为皇上做饭,饭做得了,不可能打电话请皇上移驾过来吃,还得用笼屉装好了送去,路上一经风,菜凉了,还能好吃?说实话,我感觉皇帝在吃这一口上,未必是满意的,最大的不足,应该是没法像普通人那样,家里吃腻歪了,可以随时下馆子。

皇上家有庞大的班子造办御膳,想来真是人间珍馐,可是这就跟吃食堂一样,纵然花样很多,久之必然生厌。皇上念的不是龙肉凤胆,而是变个口味,吃点花样。我曾见一本明代笔记上说,成化年间,一个很有才名的翰林老先生,不仅一手文章铺排得好,还调得一手好羹肴,他有一道菜,皇帝特别喜欢吃,太监想学了来,方便做给皇帝吃,可是向翰林老先生讨教,他却死活不肯教。原来老先生是拿这道菜当作“勾引”皇帝的饵呢!皇帝想他的菜,必然想他这个做菜之人。这个事例说明,皇帝想尝鲜儿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主要还是宫里规矩太大,御厨做饭有板有眼,不容许自由创新,所以菜色虽然十分丰富,可皇帝每天吃着吃着,就把胃口吃败伤了。

【燕国原名叫“燕”,真的吗?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大约3040多年前,周武王灭商之后,考虑到“小邦周”吞并“大邑商”的难度,于是先后分封了70余个诸侯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稳固统治“以屏周室”。其中,周武王最重要的三位大臣,姜子牙封在齐地,周公旦封在鲁地,召公奭封在北燕。

甲骨文中都有“齐国”与“鲁国”,周朝齐鲁是旧地重封,其中齐字是麦穗整齐之意,起源于山东中部偏东,此地是中国小麦最早大规模种植区域,鲁字与鱼入人口、味道鲜美有关,原本大约在如今河南鲁山一带。齐国与鲁国传承都很明确,不存在什么争议,但召公奭却在上世纪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让人质疑周初是不是存在一个燕国。

司马迁列出了夏商两代的帝王世系,却列不出燕国的君主世系,《燕召公世家》中说:“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所谓周朝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距离周武王封召公奭于北燕,大约已有200年。同样糟糕的是,惠侯之后,司马迁虽然列出釐侯、顷侯二位燕君,但也毫无事迹可言,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简而言之,燕国存在200年的空白期,几乎没有留下一点资料,否则司马迁不至于如此一笔带过,惠侯之后燕国史也寥寥无几。

更吊诡的是,长期以来人们还没有见过带“燕”字铭文的西周早期青铜器,而带有齐、鲁等字的青铜器却屡见不鲜。

基于这两个反常现象,很难让人不怀疑燕国真实性,甚至有学者直言周初没有燕国,春秋战国时的燕国,实际上是狄戎所建,为了融入华夏谱系,所以找了召公奭为祖先。类似的情况如春秋吴国,泰伯奔吴建立吴国的说法就不太可信,因为从陕西到吴地相隔几千里,泰伯奔到这里不合逻辑,因此吴国始于泰伯之说,可能是吴国为了融入华夏谱系而编造的一段谎言。

上个世纪,文物市场流出的一件青铜鼎上,铭刻的一段文字让这个问题有了一丝转机。

鼎上铭文:匽侯旨初见事于宗周(镐京),王赏旨贝廿朋,用乍有姒宝尊彝。

匽与燕同音,匽侯是不是就是燕侯,召公奭的后代?但可惜的是,这件文物只知道是出土于北京,具体地点不详,且历史上周朝在北京一带分封了南燕国、北燕国,因此“匽国”与“匽侯”到底什么情况还是不能真相大白。

上个世纪,随着北京琉璃河遗址被发现、挖掘,燕国这个问题才真正被解开。上世纪40年代,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地区发现西周遗址,但当时国家也没有精力挖掘,新中国之后才开始慢慢考古挖掘,1974年时出土了重要证据。

1974年,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M253区,考古出土了一件青铜鼎,上面铭文为:

匽侯令(命)堇饴(颐)大保于宗周。庚申,大保赏堇贝,用乍(作)大子癸宝 。仲。

匽侯让一个叫“堇”的家臣,送美食到镐京给大保。之后,大保赏赐了“贝壳”,“堇”作鼎记载此事,所以这件青铜器被称之为“堇鼎”。而大保即召公奭,因此从铭文上看,“匽侯”应是“燕侯”。

但堇鼎上信息不够具体,最典型的是匽侯与大保是何关系,铭文上并未明确说明,所以堇鼎并未真正揭开谜团。直到上世纪80年代,琉璃河遗址中又发现了一件青铜器,才让燕国起源问题真相大白。

1986年,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1193号大墓中,考古发现“西周克盉(hé)”,又称“太保盉”(上图)。所谓“盉”,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王曰:“太保(即大保,即召公奭)唯乃明乃心,享于乃辟。余大封乃享,令命克侯于匽。使羌、页、虘、驭、微。与御敞。”克来匽,入纳土,众有司。用乍作宝尊彝。

周王对召公奭说:“你功勋显著,我封你土地,供你享用。命令克去匽地为侯,羌、页、虘等国划给匽国,参与对敞国的统御。”之后,克来到匽地建立国家,后人作此青铜盉纪念。显然,这里的“克”是召公奭的元子,代表父亲在匽地建国,召公奭留在镐京协助周王处理政务。

克盉铭文可与史书记载互相印证,充分表明燕国的确是周初召公奭的封国,只不过在传世青铜器里写作“匽(偃)国”而已。根据后来出土的铭文来看,琉璃河遗址是燕国初都,“克”是第一代匽侯,第二代匽侯叫“旨”。

但问题在于,既然燕国原名是匽(偃)国,那么为何史书却偏偏写成了“燕”呢?

近代古文字学家陈梦家认为,匽与嬴是一转之音,秦始皇灭燕之后,为了避讳而将匽改为了燕。但燕与嬴何尝也不是一转之音?因此避讳之说不太可信。

除了陈梦家之外,还有不少学者提出“燕国是他称,匽国是自称”等解释,但这些解释都很勉强,没有得到公认。

其实,“匽国”之所以叫“燕国”,可能与燕、匽、幽的文字演变有关。

甲骨文中的妟字(上图)有多种写法,但基本都是由“女”与“日”构成,《说文解字》中解释是“妟,安也,从女从日。”整个字形是“母燕喂乳状”,乳燕吃饱了即为“安”。匽字外面所加了的“匚”,代表的是安了一个窝。

甲骨文中的燕字,是十分写实的燕子形象,但粗看之下,却又与妟字字形有些类似,区别在于妟字是左右结构,燕字是上下结构。

成语典故新婚燕尔,也可以写作新婚妟尔,以及新婚宴尔,《诗经》中写作“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即形容夫妻像燕子一样在窝里欢乐恩爱。因此,妟、匽、宴与燕爱某种程度上是互通的,意思上存在重叠之处。

甲骨文中的幽字,古今字形没有什么太大变化,都是“山”与“幺”组成,其中近代学者李玄伯认为“幺”是玄鸟之子,本义也是燕子,“幺与玄似,有头有身无翼,像燕初生之形”。也就是说,幽字是山中藏着两只燕子,《山海经》中说“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诗经》中说“燕曰幽州”,幽山又称燕山,所以后世幽州又指燕地。

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卜辞中有武丁封“子宋于宋”,宋地即在今天河北石家庄赵县,“宋”下为“木”——含有桑木之意,桑与商同音,因此“子宋于宋”相当于“子宋于商”,即商人起源地应在北方,而商人崇拜玄鸟——燕子,这就难免让人怀疑,商人真正的祖地可能与燕山(幽山)有关,之后逐步南迁到河北中部、河南北部等,至于商丘可能并非商人祖地。商朝灭亡后,周人之所以让微子启建立宋国,原因是宋与商存在内在联系,不过周朝宋地与商朝宋地不是同一个地方。

从甲骨文来看,燕、匽、幽在商朝时都已出现,无法分辨出谁先出现、谁后出现,但从上述《山海经》只说“幽都之山”,以及《诗经》表述为“燕曰幽州”来看,似乎先有幽山之说,再有燕山之说,幽字比燕字出现得更早一些。由此及彼,“匽”可能也比“燕”更早一些。

事实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由“匽”变为“燕”,可能就是新字和老字的写法不同,但何时发生演变、又为何演变,如今还是一个谜团。
#秦始皇陵陪葬墓新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文玩#

【揭秘:古代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什么是“滴血验亲”吧,就小编的理解就是把血滴在一起如果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的话,那么就这个亲就算是验了,当然了这个化学反应到底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才算是认亲成功,什么样的才算失败,这都是有定论的,那么在古代这个到底要怎么具体的操作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历史冷知识#

其实说到滴血认亲最早的时候是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那距离今天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只是有相关的人说是在三国时期,但是小编找史料记载的话,竟然没有找到,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血相融者即为亲”,没有说是谁说的,也没有书籍记载了,但是既然有,就说明这个事情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流行了。但是小编最后也还是找到了,那就是三国时期有一位叫谢承的人他的《会稽先贤传》中就有详细的记载,陈业的哥哥在海上淹死了,而且同船的竟然有五六十人,但是时间太久了,这是尸体都腐烂到认不清身份了,但是陈业这个时候表示我听说只有是亲人,血气是一样的,所以就把血滴入到一具尸骨中,血液竟然渗透了,于是大叫哥哥,哥哥,其他人也效仿了,竟然都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当然了这个方法对不对先不论!

在《南史·孝义传》中有一件确切的事情,那就是书中记载:“孙法宗,吴兴人也。父遇乱被害,尸骸不收,母兄并饿死。法宗年小流迸,至年十六,方得还。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办棺椁,造立冢墓,葬送母兄,俭而有礼。以父丧不测,于部境之内,寻求枯骨,刺血以灌之,如此者十余年不获,乃缞绖。终身不娶,馈遗无所受。世祖初,扬州辟为文学从事,不就。”大致的意思就是指的孙法宗在乱世中死了,毕竟打仗,所以尸骨就找不到了,孙法宗为了找到尸骨就采用了这个滴血认亲的方法,找到一具骸骨就滴血,找到一次就滴一次,这样来来回回十几年了,但是依旧聊不音讯。可见这个滴血认亲的方法也经常被用到啊。

之后小编在史书《南史》中发现了有关于滴血认亲的故事,那就是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和他儿子萧综的,话说萧综的母亲也就是梁武帝的看上的妃子,但是这位妃子叫吴淑媛其实是齐宫东昏侯的妃子,这其实在但是也不是事,毕竟妃子漂亮啊,但是梁武帝在把妃子接入宫中后七个月就生了还在萧综,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都说这个孩子是野孩子,所以等萧综长大以后,他自己竟然把东昏侯墓给挖了,挖出了东昏侯的尸骨,做了滴血认亲,结果血滴入尸骨上,还真的是沁入到了尸骨中,这可把萧综给急坏了,于是他竟然把自己的儿子给杀掉了,最后也把血滴入骨头中,发现又能渗透了,这可把萧综给搞定了,对自己是东昏侯儿子这个事情深信不疑,后来就逃出自己国家投奔了北魏,还要为东昏侯守孝,把名字也改了。

看完这个故事有的网友要说了,这好像没毛病啊,怀胎十月,你七月就生了,这是有毛病的啊,在滴血认亲的时候又成功了,这说明这件事情是有说法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滴血认亲把血滴入到骨头之中这样的事情要仔细说一下,如果骨头是放了很久很久的,已经成为了白骨了,这个时候的骨骼已经和正常的骨骼不同了,所以只要是个人滴一点血进去,都能被骨头渗透,就连动物的也是这样的,但是如果骨头没有白骨化,上面还有一些软组织的话,也就是刚死的人的骨头是不能被血液渗透的,这样的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上面的萧综的滴血验亲完全的不符合科学根据的,新死亡的人骨头怎么能渗透血进去呢?这说明这是有问题的,所以这个故事不能信。

之后关于滴血认亲的故事就要到宋朝的《洗冤录》这个书里面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法医学专书的专书,所以对现代的影响真的是非常巨大的,在这本书中依旧有关于滴血认亲的记载的:“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所以这也说明滴血认亲在古代算得上非常的得人心了,也是受到了很多人青睐了。

《洗冤录》里面的故事也是很有趣的,有一位叫玉娘的夫人,他的丈夫死了,但是却找不到凶手,怎么办呢?宋慈通过蛛丝马迹竟然查出了真相,那就是其实玉娘的父亲其实就凶手,因为玉娘的父亲并不是亲生父亲,最后宋慈找来了玉娘真正的亲手父亲的骸骨,让玉娘做了滴血认亲了,最后血液也沁入了骸骨中,所以就确认了玉娘的真实身份,最后也算得上是水落石出了。但是这样的方法真的科学吗?接着往下看。

其实滴血认亲还有一种方法,也叫合血法,那就是一个人把手指戳破了,然后把血滴入到水中,再让另外一个人也滴入水中,如果两个人的血液融合到了一起,那么这两个人就是有血缘关系。但是事实是什么呢?如果你把任何两个人的血液放到一个水杯里面,那么他们也是能完全的融合在一起的,如果你再加入几个人也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个方法放在现在科学来看,完全就是不科学的,简直就是误导人啊。

看到这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滴血认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滴骨认亲,还有一种叫合血法,两种方法看起都是和血有关系的,但是真的不能合了血,渗入了骨头中就能表示滴血就能认亲了,这是完全不符合科学的,那么到底能不能做到认亲这个事情呢?在现在这个社会也当然是能够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DNA技术了,轻松简单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所以老祖宗的那套方法我们就弃了吧,但是放在影视剧或者小说里面其实也还是很有看点的,很神秘很神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天津之眼和秀容之虹,大都市的恢宏与小城镇的静穆。都是写实的,却又都是梦幻的。一个曾经助力儿子走向远方,为他插上一付飞翔的翅膀;一个依旧陪着老子月落日升,让他摒弃
  • 【转自B-Project官推】【2020年1/15発売「SPARKLE*PARTY」Blu-ray&DVD予約受付中!】好評につき第二弾!本日はキタコレ(小野さ
  •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通过无线电向全美广播,宣传中国抗战,并呼吁捐款捐物支持中国抗战。当天在美国众议院发表的著名演说《战争无法让中国屈膝》和参议院发表的即席
  • 今天历经生死,我仿佛看到了老陈,他温柔的抚着我的长发,戳破我心底的眷恋,于是想起来我没有头发,想起未长大的孩子和渐渐老去的父母,想起欢欢和李师师还在等我,想起施
  • 如释重负,没有想象中的痛苦与不舍,大概唯一纠结的就是所付出的沉没成本吧(但是就纠结了一会会儿,啊,经济学果真可以让人更果断[二哈])。 一直以来,我在逃避,逃避
  • #数码宝贝物语 骇客追忆# 从尼桑黑化剧本就开始放飞自我 前中期轻松诙谐的气氛到后期更偏严肃向 主角的确拯救了身边的人却好像什么也改变不了 带着艾丽卡去找岸
  •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踏踏实实,虽然通往成功的路程艰辛漫长,但每一个脚印都是成长;另一种人投机取巧,或许得到了暂时的成功,但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积跬步就
  • #摩登兄弟[超话]#[爱你]#刘宇宁广州演唱会# [爱你]#刘宇宁热血少年卫乘风# [爱你]摩登兄弟 mdxd 刘宇宁 lyn 棚主 宁哥 温山软水繁星千万不及
  • 【华为架构大调整:3个BG、2个BU,大大提高了消费者BG的地位,增加了网络安全与网络.隐..私.保护部门】 好久没看华为架构图了,今天瞄了一眼,发现跟去年相比
  • #西语每日美文[超话]# Ojalá que la vida te devuelva todas las cosas buenas que le diste
  • 今天又出去耍了! 国庆早早就约了跟小黑和老徐来看我和我的祖国啊哈哈哈,从好早就建了一个叫爱国小分队的群期待着,终于等到今天la。早上十点五十我在群里发了早上好啊
  • 写论文,找工作本来就难,现在还发现老爸工伤失业了。生活就是难上加难,雪上加霜。可是我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一切都要我自己勇敢面对,没有谁能替我扛。我要坚强,要努力!
  • 觉得人生真的是好难,心情沉重了这么久,真的是感觉到透不过气,只想一直睡觉,睡到天昏地暗也不想醒,就算老公和婆婆照顾得再好,我也一直想不通,在胡同里面出不来,为什
  • 滚啊吸血姨妈菁心机婊[鄙视] #傅菁漏尿夹屎喂菁液#fjsl#傅菁肥猩崛起狂喜抠b#【傅菁菁液漫逼滔滔不绝】【傅菁与姘头解锁6290种姿势】【傅菁瘟揉猩球崛起惊
  • #华裳九州[超话]# 2019#华裳秀典# 参展、参秀品牌:@满桂陇汉服工作室 摊位: S-01 满桂陇汉服工作室于2017年7月正式上新第一期明制桃花源记系
  • ‎ 【黛‎希】—原创专利‎产‎品.31280 ‎ 莎士‎比亚说——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最‎忠心‎的最好说明。‎来自芭‎莎‎国际专
  • 网友推荐“奈雪の茶”菜单[舔屏] [环境]:位置位于重庆大学城龙湖U城,今天到这边来办事,今天艳阳高照呀,热得感觉就是夏天了,中午路过奈雪的茶,就迫不及待进入,
  • 没有比这一刻更开心的了,2017年挤进中国前100,受邀参加3月份洛杉矶的康宝莱全球90多个国家的高峰会[跳跳][跳跳][跳跳],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本以为第
  • 【一壶岁月酒幽然】 捻花飘香,不负韶光,很多时候一份美丽的心情,其实很简单,心如水如镜,一切都在通往春天的路上,那份纯真的遇见,如素白的花开在光阴里,悠悠自醉
  • #小勤明星干事推送# Hello,大家好,我是来自新宣的19级新干事李卓颖。很高兴加入勤工大家庭并且认识大家。 对于我本人,我的评价--一个“杂食动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