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 ”
就是虚伪的发心。

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大乘行人,
要忏悔多生多劫以及今生的罪过。

罪是什么?

有心去造作的叫罪,
无心而造作的叫过,
过失。

罪就来得重,
过就来得轻。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
所以每个修行人都要忏悔罪过,
发露罪过。

就好像我们的衣服已经有污点,
要把它洗干净。
  
所以佛法有种种的忏悔法,
就使我们的修行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一类虚伪发心的人,

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忏悔、
不除灭,

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
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形成内浊外清,
内浊就是内心充满着贪瞋痴的浊染,

而外表又显出他很有修行,
持戒很清净的样子,
这就是内浊外清。

由于他内心的罪过没有忏掉,
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

他开始修行可能还非常猛厉,
但是过不久他就会懈怠放逸,
不能持久。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修行人开始学佛的时候,
他每天都非常地用功。

再过几个月过几年去看他,
整个地就回到了没有学佛前的样子。

“ 始勤终怠 ”,
退转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上次听一个大和尚说 :

有一个比丘,
他开始修行非常精进勇猛,
一定要开悟,

结果修了两三年没有开悟,
他就整个地对佛法丧失了信心,
最后还俗了。

始勤终怠。
  
那么,
他虽然也有些好的发心,
但是夹杂着名利在里面。

一个人能够把名利的心除掉是很不容易的。

开始他也发心想修清净的佛法,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因夹杂着名利的念头、
毒素在里面,

虽然他也修种种的善法,

比如持戒、
禅定,

以及修桥补路,
慈善事业等等,
他都在做。

但是这些善法被他的罪业烦恼所污染,
是有漏的东西,
不能成为清净无漏的功德。

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不真诚,
虚伪。

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 观经 》
讲发三种心,
就能往生,
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

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 :

就是一切众生修行,

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

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
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
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

厌离娑婆,
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
口也表示厌离,
意也表示厌离,
真实地去厌离。

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
外面表现他很善,
很有德能,
很精进修行的样子。

但里面是怀着虚假、
欺骗的心理,

充满着贪欲,
充满着瞋恨,
充满着邪伪,
奸诈百端,
充满着奸诈。
  
修行人直心是道场,
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
用机心还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觉得他多么厉害,
多么会玩手段,
奸诈百端啊!

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
你还很难去化解他。

刚愎自用。

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
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
这就叫
“ 杂毒之善 ”。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
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

就好像这一杯饮料,
本来是很好,
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

你还敢喝吗?

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
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
不真实。
  
如果他不真实,
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

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
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

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

“ 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
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
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

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

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

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
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

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
建立的名号、
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
  
我们讲感应,
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
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

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

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

所以一定要真实。

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
奸诈。

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 法华经 》里面
剖析娑婆世界众生,

有几句话 :
“ 人多弊恶 ”,

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
心性陋劣,
不持戒,

具有恶的倾向,
怀增上慢,
贡高我慢,
功德浅薄,

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
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 瞋浊谄曲 ”,
充满着瞋恨的心,
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
内心非常弯曲,

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
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
怀着谄曲的心。
  
再就是
“ 心不实故 ”,
内心不真实。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
那么矛盾无常。

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

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

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
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
“ 诚 ”,

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

一定要真诚,
你有真诚才有智慧。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
昙无谶尊者过来,
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

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

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 :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
心多谄曲,
又无刚节,

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

就这样说。

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
他自己就忏悔,

向弥勒菩萨求忏悔,
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

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
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
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

说 :
你不简单啊,
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

由此可以看到,
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

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

律藏一上船,
船就往下沉。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
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好,请看下面 :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好,请看第三对范畴,
辨别大小的相状。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这是第五,
大心的相状。

一个大乘行者,
发的心一定要广大。

这个众生界就是指十方无量微尘数佛刹有情众生之界。

为什么会有众生界?

是由于众生有业才依这个业受报,
所以说众生业不尽,
那么所受报的众生界也不尽。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

这就是说我的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都得度了,

无众生可度了,
我这个大愿才终结。
  
这就相当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愿方尽。

这是对众生而言。

要度尽一切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得度,
我这个菩提大愿就没有终结。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从上求佛道来说,
一定对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要圆满,

福德智慧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成就,
我这个菩提愿才能够成就。

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由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
妙觉,

成佛之后还要经过一百小劫,
最快是九十一劫,
用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这些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后,
我的愿才算成就。

那么这样的发心,
就不是得少为足了,
已度一部分众生了,
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

不是得到有余的涅槃,
不是得到藏通别的佛果,
而是要得到大乘圆教的佛果。

这样的愿才叫
“ 大 ”。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乘的行人也有甚深的智慧,
他能观察三界,

这三界就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欲界六重天,
色界十八重天,
无色界四重天。

这三界是六道众生所依止的地方。

从天文学的概念来看,
这三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域,
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大的区域在声闻行者的眼睛来看就像
“ 牢狱 ”。
  
怎么理解这个
“ 牢狱 ”,

我们大家也许没有坐牢的体验,
但是你看囚犯,
他如果坐牢了就没有自由了。

我们在这三界里轮转的众生,
他的烦恼业力还在,
他非常被动地轮回不息,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受业力的驱使逼迫,
所以他的本质上是没有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是牢狱。

我们的身心 :

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色身是小牢狱,
三界是大牢狱。

无论是小牢狱,
还是大牢狱,
他的逼迫性,
他的苦难性是相同的。

所以有牢狱的感觉。

这是智慧啊!

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这种观念。
  
他能观三界是牢狱,
有牢狱的感觉,

他出离三界的心就会非常的猛厉,
就好像囚犯关在牢房里面,
每天都渴望着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
可能刚进牢狱的时候还想着怎么出来,
然而呆久了,

觉得牢狱里面还不错,
还不想出来,
把牢狱看作自己快乐的家。

我们三界里的这些凡夫众生没有一念的想出离,
就好像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
他不愿出来一样。

所以能够把三界观照到是牢狱,
这是声闻的智慧,
比凡夫众生高出太多了。

他观察生死轮转的逼迫性、
苦难性,

就像冤家对头。
  
我们对冤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大家都喜欢看亲家,

跟自己有善缘的人,
见到相互欢喜,
笑眯眯的。

如果碰到冤家,
冤家路窄,

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都想避免跟冤家对面。

但往往就会跟冤家对头碰面,
冤家对头一定要碰面的。

跟冤家碰面就有一种很苦的感觉,
很煎熬的感觉,
他内心就想离开这个冤家。

那对于声闻行者来说,
生死轮转就像这个冤家,

它的逼迫性,
它的苦难性,
使他一定要离开这生死苦难。

他就修四圣谛,
七觉分,
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
来断三界内的见惑思惑。
  
只有断了见思惑,
他才能够出离三界的轮转。

所以声闻行者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

他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非常迫切的。

所以声闻行者他要发厌离心,
很强的厌离心。

分别你我、分别教派的心,就算是谤法!
大宝法王

一般我们说,谤法就是毁谤真实的佛法说它不是佛法,把是佛法的说成不是佛法。有一种说法:你对佛所造的罪业,还可以清净,但对法所造的罪业,就很难清净。

所以,谤法是不容易净除的,我想针对这个部分再讲一讲。“谤法”的用词不是很常用,所以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白话来说,就是我们这种偏私的心、分别你我、分别教派的心,就算是一种谤法。

举例来说,大乘会说小乘不是真实的佛法,或小乘说大乘不是真实的佛法,这就是一种谤法。或者在大乘中,例如说噶举的教法才是最清净的,除此之外其他教派都不是最清净的,都不是真实的佛法,如果有这样的说法都是谤法。

大小是相对的用词,对大乘的人来说,小乘相对是较小的。其实,现在对我们来说小乘根本不是小,相对上根本就算是大乘了,因为我们连小乘都差得远了。但是,对于真正进入大乘的菩萨来说,的确小乘是小的。所以,我觉得不应该在文字上炫耀,说他是小我是大,这没有任何意义,而应该是想想自己到什么程度,自己的修行到什么阶段了。 

有时想想,我们根本不应批评人家是小,因为我们连小都还不到,小乘现在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是无上的大乘。所以我觉得在名称上的讨论,一点用处都没有。

藏传佛教里有四大教派:萨迦、噶举、宁玛、格鲁。第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确札嘉措曾经说:“我们会以为四大教派差别很大,但其实本质上尤其是佛法上是没任何差别,唯一的差别只是因为他们的传承、驻锡地、上师的不同,所以才会有四大教派的不同产生。但它都是从印度的一个佛法传承过来的,不是由印度不同的佛法传承过来的。”

不只是四大教派,就算是一座寺院里面也会有些不同,辩论场上会有看法、见解的不同,甚至是修持的咒师、瑜伽士,铃跟杵哪个放右边,哪个放左边也都有不同说法。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小小的差别,就说佛法根本上也不同。

过去四大教派传承祖师间都是互相参学的,没有一个教派是独自跟其他毫不相干的,并没有这样的状况。问题常出在于,我们会把世间的对立,贪嗔的分别之心带入佛教,我觉得这样就不好了,分教派、分你我只会让佛法坏灭的。

总之,这里我想说的是,其实每一个教派的建立,都是源于教派祖师为了利益众生、弘扬佛法的动机,而不是为了世间竞争的原因,因此对于这些教派的任何毁谤,我觉得这都是不好的。
什么是烦恼?烦恼就是那些让我们忧愁和苦恼的原因。什么是佛法,就是消除烦恼的方法。有谁知道这个方法呢?就是佛陀 。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回头去看看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故事,就能知道了。

当时的佛陀,是一个富有的王子。有一天,王子走出了王宫,他看到了老、病、死等等的痛苦,也就是看到了一个病人、死人和老人。最后,他看到了一位正在禅修的出家人,王子很疑惑,他询问身旁的侍者说:“这个人在做什么?”“他是一位畏惧痛苦,因此寻求解脱的出家人。”听到侍者的解释,王子非常开心,他毅然决然舍弃王子的身份,走入了森林去苦修。但是六年的苦行没有让他满足,最后王子觉悟到:过于苦行,或是过于享受,都是不正确的,唯有中道,才能带来解脱。王子最后依于中道,证得佛的果位。

什么是成佛?就是彻悟。彻底了解万法的实际情况。平时我们说:“具有心识者分成两类,一类是佛,一类是凡夫。佛的心称为智,众生的心称为识。”为什么同样是心,佛陀的被称为智,凡夫的被称为识呢?因为佛陀的智(或本智),藏文是“耶喜”,“耶”有本然、原始的意思。因此佛智的意思是原本就遍知一切万法的 本来实相。众生的心称为识,意思是只能认识到万法的暂时外相而已。
佛陀遇到困难、痛苦,不会觉得那是痛苦,他不会被那些事情所影响,因为佛陀明了万法的实相是什么。然而凡夫众生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会被伤害,也会感受痛苦。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我用一个故事来做说明。

佛陀有一天到村里托钵,经过一户人家,那家的主人,很不喜欢佛陀,一见到佛陀就很生气,而且责骂佛陀说:“你们这些出家人呀,总是到处化缘托钵,真是麻烦…。”佛陀默默地听着,没有回答。那家主人看佛陀一直不回应,最后自己也停止了批评。这时佛陀说:“你要说的都说完了吗?”“说完了。”佛陀接着问他:“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送给别人一个很珍贵的东西,但是对方不要的话,你会怎么做?”“我当然就把东西拿回来啰!”佛陀说:“同样,刚刚你对我说了那么多,我都不需要,所以,全部还给你啰!”

—大宝法王噶玛巴
《菩提道灯论》

做道教神像的,是做不出东密(唐密)这么如法的!制作唐密佛像是非常讲究的,不可对付[作揖][作揖][作揖]做道家的找专门做道教的,做佛就找专门做佛的,做唐密的就找专门做唐密(东密)的唐密(东密)喜欢桧木的 做藏传的就找做藏传的绝对不可以偷工减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女人四大悲哀一一睡眠质量差 [难过],孩子不听话[咒骂],老公不回家 ,[委屈]有钱不会花[撇嘴][撇嘴]所以,女人要给自己不断增值,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女人四
  • 我地大學排协一群人等一pp等摇住公交車嚟到小榄菊展,据說那年菊展規模很大,我们賞了菊,看了人海,烏烏地好兴致甘去吃一餐菊花宴,AA埋單,印象中不便宜,但我最深刻
  • 详情→ 新学期新气象,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舒适、整洁的校园环境,8月22号开始,小杨庄幼儿园全体教职工进行开学前校园卫生全面大扫除及安全大排查活动。
  •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圈子决定人生,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苦难与幸福一样,都是生命对我们的奖赏。
  • ” 我不知道,此刻的幸福是哪个因素在蠢蠢欲动,但我想说,我真的感受到了幸福,只是因为水培了牛油果吗[哈哈][哈哈][哈哈]女儿吐槽三明治难吃;吐槽十字绣针脚不匀
  • 可惜了我遇见你们太晚,都已经十年了,可是好像又不是很晚,至少遇见你们啦。 ​​​2022.7.18#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你永远不知道未来的你 会
  • 可是!我就是好气我自己了啦!
  • 来自小雪人兄弟哔哩哔哩动态: #动态互动抽奖##互动抽奖#铁子们,前两天小雪人显示器频道终于突破了10w订阅,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花了点时间为大家
  • 感谢你的停留欢迎光临小小摩尔庄园~在这里你会认识一个叫做张峻豪的男孩~rap是他的拿手绝活也是舞台上游刃有余的舞蹈精灵如果被可爱的小男孩吸引了,就请从头开始了解
  • 1不能欠金钱债虽说亲人之间有亲密的血缘关系,但该算的账还是要算的。前段时间看到任老的一些言语,感触颇深,感觉不仅适用于大企业,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小生意,适用于疫情
  • 尽管这样,他们依旧你不说,我不问地度过了年复一年,最终默契地无话可说在参加了朋友的婚礼之后,两人竟不约而同有了结束恋爱关系,分手的想法,甚至此时两人的心理活动又
  • 卫生专员巴塞特(Mary Bassett)指出州内可能已有数以百计民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染上小儿麻痹症,大部分感染者虽然还没出现病征,但他们可能在数天甚至数周传播
  • 灿烂灿烂旷野人生版预告王源说去飞吧高远同学 “兴趣是兴趣,现实是现实” “去飞吧,高远同学,去与星辰和大海作伴” ——只有《灿烂!”灿烂灿烂灿烂灿烂旷野人生版预
  • 【成都市饿了么民生物资保供专区上线】9月1日至4日,成都市全域将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堂食暂停,更多居民和消费者选择通过外卖平台购买生活必需品。】9月1日至4日,成
  • 当你沉浸,天空那条冰冷的银河 粼粼的波光够不够暖和你 当你想起,那道源自于我的光芒 我依然愿意为你来歌唱 一闪一闪亮晶晶,好想你的身体 藏在众多孤星之中还是找得
  • 奶橘色真是太好看了来康康不同光线下的无滤镜原相机实拍吧//室内和阴天用的是xs max的后置,晴天逆光用的是ip11 pro max的后置,修过的图和还没来得及
  • 真的,说到这儿,我就特别泪目,遇到这样一位好领导真的是我特别特别幸运的事情……… 领导支持,那我就动力满满,约好了周五下午去教面点师傅们,那我得提前做个样品出
  • 从下班回来忙到21点[泪][泪][泪]本来想看一会书的…… 虽然休假回来,但是见面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很少[并不简单][并不简单]白天我上班,耀哥去玩或者在家,晚上
  •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
  • [蜡烛]#他倒在儿子生日前夜#】2022年9月24日19时05分,南昌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胡春明同志,连续奋战、劳累过度,在值班期间突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