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如何判定往生净土

西方接引图

1 .判断亡者往生何道要多方面来观察

大体上临终人所显现的善恶之相,
如亡者临终相貌色泽的变化,

身体软化、
僵直的演变,

全身上下冷却时间的转变情况,
以及尸斑浮现的现象,

皆与亡者生前的病态、
服用药量的情形、
死时的环境、
气候及死时的原因,

如卒死、
横死、
烧死、
溺死、
饿死、
冻死、
电击死、
病死、
自然死亡,

以及死者生前及临终之际心识中记忆起的善行、
恶行、
人事??

等各种因素,
息息相关,
因缘复杂。

若单凭临终人面貌、
身体某种善相现前,

便据以判断必定往生净土,
是有违净土经证的。

因此莲友在判断死者临终时呈现的善恶之相,

若能配合医学常识来做综合性的参考与分辨,
则更能清楚的辨别,

那一种现像是死亡时早期尸体自然变化的物理现象,

那一种情况是经过为临终人助念与开示后而产生与经证相应的往生瑞相,

这是非常重要的判别问题,
莲友不可不知。

2 .死亡有假死和真死两种现象

依据医学博士叶昭渠编着的
「最新法医学」

( 民国七十六年二版 )的书中
三十六页至三十八页第一编人体检查中第一节对死亡的认定说,

死亡有假死及真死两种现象。

假死的人,
呼吸几乎停止
( 常人见状、
视为停止 ),

心跳及脉搏亦不易触知,
反射作用完全消失,
皮肤对于各种刺激,
也完全不起任何反应。

瞳孔极度扩大,
对光线的反应消失,

常人一见,
就视为死人的印象及状态,

但事实上,
他并没有死。

如果将此人视为死亡,
不到一日或经过两三天,
便将之火化或埋葬,
就有将其活活烧死或活埋之虞。

古代对此假死现象,
因没有现代医学测量仪器,
鲜有辨知能力,
往往视为真死,

故有经过数日之后,
仍有假死还阳的现象。

或在助念时,
仍有起死回生的情形。

真死的人,
当其心脏机能停止时,

便会发现 :

触不到心跳及脉搏,
听不到心音,

测不到心电图、
血压,

皮肤血管变为空虚状态,

导致两颊、
嘴唇成为苍白等征状。

当其肺脏机能停止时,
就会发现,
见不到呼吸动作,
听不到呼吸音等征状。

当其脑机能停止时,
便会发现,
脑波呈平坦化,

又因有意识及无意识的运动停止,
所以我们常见病死或自然死亡的人,

刚死之时,
因两颊肌肉弛松,
导致下颚下垂,

嘴巴开口,
眼睛展开,
瞳孔散开,

皮肤、
肌肉、
眼皮等的反射作用及瞳孔对光刺激的反应作用??

等均消失其征状。

其中嘴巴开口、
眼睛睁开等情形,

不一定是生理反应现象,
有时是他有话要话,
却不能如愿,

有时或者死不瞑目,
所以双眼睁开。

也就是说明了一个人真死的时候,

其心脏、
肺脏、
脑之机能等生理作用便会完全停止;

如血液循环停止2~5分钟后,
因脑细胞缺氧,
脑机能即停止,

肺机能亦甚快停止而不能恢复??。

代之而起的,
是发生物理作用所致的物理现象。

换句话说,
生理作用消失后,
便会出现因尸体温度下降,
产生尸身冷却现象。

因血液下降 ( 沉坠 ) 而出现尸斑、
尸体僵直及尸体干燥等各种现象。

如果是假死的人,
便不会出现如上所说现象;

特别是尸体有尸斑、
体内腐烂及尸体僵直等情况出现;

而如有上述所说现象,
在法医学上,
就断定是死亡的绝对确实证据。

极乐世界
花开见佛

3 .对亡者探气要有法医学的基本常识

依据「 最新法医学 」一书中
第三十八页至五十一页第三节尸体现象一文说,

真死的人死后尸体随时间的经过,
会自然发生变化,
即所谓的物理反应现象。

如当尸身融解、
腐败时,

软部组织便会逐渐减少、
慢慢消失,

最后仅残留骨骸、
指甲、
牙齿、
毛发等硬组织。

由此而可区分出死后的尸身有早期及晚期的物理变化。

死后比较早期
( 普通死亡瞬间后至二十四小时之内 )

发现的尸体变化情形,
称为早期尸体现象或早期死后现象;

二十四小时后便会发现腐败、
崩解现象,

称为晚期尸体现象。

其中尸体冷却的发现,
便称为早期尸体现象。

这是助念后或在人死后欲以探气方式查知死后依尸体渐次冷却情形往生何道应该注意的问题 :

依「 纯 」法医学的观点
( 此处暂不涉及心识问题 ),

如书内说,
人在真死之时,
体内热量的生产机能便会停止。

尸体因此而出现温度渐次下降的情形,
尸体因温度下降,

而自然逐渐冷却,
终至下降到大气温度为止。

普通人死后数小时内,
虽然肩部尚存有温感,
但上下肢在死之前后即失却温感,

额、
手足等这些露出空气中的部位会比着衣及被覆的部份早冷却,

死后3 ~ 4小时,

当我们碰触尸体的手、
足时,

便容易查觉出它们已经充分的冷却。

有时尸体于死后5小时,
就全部冷却。

但如果外界空气温度不甚寒冷时,
于7 ~ 8小时后,
始可触知全部冷却。

在普通气温时,
一般经过半天 ( 十二小时 ) 后,
仅胸部及腹部稍有温感,

又经一昼夜后,
仅腹部稍感有微温
( 即死后二十四小时 )。

而且大体上说,
普通人死后,

经过一昼一夜之后,
体内温度与外界气温相等。

体温下降的速度,
依影响尸体放热的条件,

如年龄、
身体状态、
死因、
穿衣种类及厚薄、
天候及外界温度、
尸体现场的温度等差异,

尸体冷却状态便有不同。

如壮年人的尸体、
富于脂肪的尸体、
暴死 ( 急死 ) 者及着衣、
衣服厚的尸体、
炎暑下的尸体、
衰弱的尸体、
裸体尸身、
冷冬的尸体、
寒冷处或雪中及冷水中的尸体,

其冷却时间较为缓慢。

小儿则比较其与成人同单位的体重或身体,
其体表面积为大,
因此对热的发散,
属于最好的条件。

又死后初期较后期,
其体温下降温度为快。

少数伴有细菌高度活动的病症,

例如菌血症、
败血症、
霍乱、
伤寒、
破伤风,

或其他热性病、
窒息、
伴有痉孪的中毒、
脑挫伤、
脑内出血、
脊髓上部的捐伤、
日射病、
热射病,

以及某种神经症等死亡时,
于死时瞬间后,

皆会呈现体温上升的情形,
有时可上升超过摄氏四十五度以上。

再说瘦的人与胖的人,

冬天和夏天及死后初期与后期冷却的速度也不一样。

肥胖者较消瘦者其体温下降速度为慢,

死后即刻及继续数小时中
( 八 、九小时 ) 的下降速度较次的数小时
( 死后九小时至二十五小时 )为快。

夏天较冬天的体温下降速度为慢。

而且真死时因血液循环停止,

血管内的血液由其本身的重量向身体低部的毛细血管中沉降,

集积在皮下,
致使皮肤外表,
出现变色的斑纹,
称为尸斑。

4 .中医对死者尸体冷却的看法

依具有丰富助念经验的中医师口述,
其妻子突然因脑溢血发作而死。

在死前有发烧现象,
死去后有许多莲友前来助念。

这种因中风兼发烧现象而死的情况,
经探气得知,

除了四肢先冷外,
最后冷却的部位是心脏。

一类平常身体硬朗的人,
突然中风,
因气血逆流,
心脏痲痹而死的情况,
则是头部最后才冷。

一般来说,
死时若没有血气上逆情形,
都是四肢先冷,
心脏 ( 胸部 ) 最后冷。

又病久虚脱而死的人,
也一定是四肢先冷,
心脏最后冷。

又一类遭头部重击而死或上吊而死之人,
因头部血液先凝固,
温度下降而使头部先冷
( 除四肢冷却外 )。

再说古代有一种刑罚,
将活人埋在泥土里,
仅头部露出地面,

当其气血逆流至头部,
脸色转为红色时,

刑者用刑具将其头心刺下去,
鲜血立刻直喷出来有几丈那么高。

这种情形,
因头部充血,
死后一定是头部最后冷却。

凡此种种因病、
因横祸而死的现象,

导致身体那个部位先冷却的情形,
不胜枚举。

无论依中医或法医学的观点,
大体说来,
一般死时都是四肢先冷,

胸部
( 心脏,
输送血液的中心 )
及腹部,

最后才冷,
绝对没有四肢最后才冷的情形。

由此可知,
「 单凭 」
探气方式来查看亡者死后一定往生何道,
不是绝对可靠的。

极乐世界图

5 .认识死者脸色等变化的情形

笔者曾经为患有白血病的死者助念,
在其生前没有信仰佛教,

临终前一两个月才有莲友去为其开示佛法,
亦未因此深信佛教,

死前一两天有数位莲友前去助念,
又有一位尼师前去开导,

但患者一听到尼师开示 :

看破、
放下、
念佛的道理,

脸上即呈现痛苦、
不悦的表情,

但口不能言,
因他非常不愿意死。

从死前生病到死后,
他的脸相一直呈现苍白色
( 白血病所致 ),

并不可怕,
念佛与开示对他来讲,
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受用。

又有一位生前健康,
突然中风,

家人为其用上好的医药拖延其性命数日才死的病人。

将死之前,
笔者前去助念,

但因其生前不信佛教,
不知念佛,

虽有人在旁开示、
助念,

但因已中风,
不能言语,
意识昏迷。

旁人看其意识昏沉,
事实上本人很可能意识清清楚楚,

只是不能讲话,
但必须视情况而定。

死前的几小时内,

笔者观见其脸色逐渐转为阴沉、
黑暗而断气,

但断气后没有多久,
因两颊细胞组织开始松弛,

脸色逐渐恢复生前的正常肤色,
其实这是死前身体转变的自然现象。

但亦必须视情况而定。

这不是否认助念对亡者心识没有安定、
提升作用,

进而改变身色的变化,

而是亡者临终之前或死去之后瞬间的脸色及身心变化,

与其生平的品德、
心性、
病症、
体质、
死时的气候与死前的患病性质以及死因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就拿一般死亡情形来说,
如典型窒息死亡的人,

在死前有呼吸困难,
意识消失,
全身痉孪,

呼吸休止及末期呼吸运动等四期循次渐进的现象发现。

如果在全身进入全身性的痉孪发生后,
颜面皮肤因瘀血现象,
而出现紫蓝色且膨大的情形,

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吧赫西点# 第一次了解到这家店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吧…好像还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一家德国夫妇开的爱心面包店”,记得里面写道这家店用的员工大多都是聋哑人…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去一次这里,但是当时网络也没有这么发达,具体地址也不是太清楚,结果…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没想到最近一次听到这家店的名字…就是“爱心面包店的德国夫妇要回国了”…听到老板说“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算半个中国人,我们在长沙已经生活20年了,家人都在德国也到该离开的时候了…想找个合适的人接手这家店…可以继续给残障人士做一些培训”
终于去到了店里,店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附近居住的叔叔阿姨,有刚放学的小学生,也有像我这样特意赶来蹭余温的陌生人…每个人和店员的闲聊大多都会表达几句不舍之情“这个微信我加了有十年了”“我初中周南的,那个时候天天放学就跑过来了”……
温暖的城市,温暖的小巷,温暖的人[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是那个会和我们在微博里藏字,让我们拥有“寻宝”体验的小朋友(以后也要哦,都会成为我们以后的美好回忆)是努力克服恐高的小朋友,是高兴时就会发很多很多感叹号儿的小朋
  • 可是发完朋友圈才发现又把丁达尔的光p歪了[微笑][微笑]野草莓好好吃噢,昨天排了三个小时今天还有空位,两天吃了所有网红单品,一个儿都没踩雷呢,早上去看了大海没有
  • ——丰子恺感觉生活艰难时,品品丰子恺这九段话:1、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丰子恺 2、 心小了,所有的
  • #GUSHUMUJIONG[超话]#时间浪费在金钱物质上取得了别人的信任,赢了光彩并不算什么好事,虽说当今是钱横交际壮举但这些在我这都搞不定,打不通何等光荣渺小
  • 四、注意事项1.为避免长时间排队等候,请大家错峰错时到便民核酸采样点或小区临时采样点采样;2.检测前,请提前申领出示检疫核酸码或出示身份证、户口本(适用没有智能
  • #羊村的扛把子# #壁纸# #散文#“家”是一个温馨而甜蜜的字眼,“家”是使人强壮快乐的源泉。多难兴邦睿智争春 愜享当下爱吾中华2022.3.31   (星期二
  • 不少网友看后,纷纷表示:大家都祝福的我看只有罗云熙和吴倩了不会是朱一龙吧不会是任嘉伦和老婆的甜蜜互动吧(狗仔很可能不知道任嘉伦结婚了)是罗云熙或者白敬亭吗(没想
  • → →找其它券的券友戳这>> #淘客优选# #好物种草企划# #618万物狂欢节# 【施华洛专柜出售.国际品牌】各大网红都在推荐的一款经典项链,券后
  • 幸好,有医院收,其实那段日子真的很难入院,有些都被赶回家。 所幸的是,我现在并没有什么来自西方的友人。
  • 宋威龙从开始不知道怎么看镜头,到现在享受做演员,拍自己喜欢的角色,这都是他成长的。郭敬明导演说:最厉害的演员,他们就是有最多的选择,所有最好的剧本,都是找他们,
  • 生活在这个偌大帝国的子民,又以怎样的方式诠释了他们的存在?新书来啦[送花花][送花花]#iReader今日福利#[微风]《去唐朝:众生和烟火气》-常华[纸飞机]
  • 这次上的圣女果个头比之前上的要更大一点,因为挂果时间更长,此时山东昼夜温差比较大,圣女果的风味更足!关机长定投+清华师兄弟专栏夜话中的熠熠星光少儿财商朗读比赛+
  • [并不简单]其他人讨厌你,与你无关,不妨试试看收窄自己的接收面,仅对你值得喜欢的人投放感情,这样会过得更好吧!在父母面前很可怜,因为不符合期待,虽然能得到父母的
  • 而且当得知我那时候没有租房,他马上说给一个在罗马的女生发邮件帮我问问,我那时候真的觉得好棒啊好快乐啊,要是人人都能双向奔赴就好了。明明是我的问题,他还觉得不好意
  • 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是不知道怎么选择,那么这里笔者直接给大家推荐几个靠谱的门窗厂家:圣梵诺门窗作为佛山十大门窗品牌之一,圣梵诺门窗始终秉承“意式美学新主义,用设
  • 19. “知足且上进,温柔且坚定”20. 今天的不开心就到此为止吧,明天依旧是光芒万丈啊!微博继续保持碎碎念吧,没有熟人毫无顾虑地絮叨也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真
  • 综上所述:市场的方向,依旧是金融,白酒,它们回调了,上证指数就会调整,它们的行情,依旧没有加速,那么就还有期待,12月份才是核心,耐心等待。一个信号很重要,金融
  • 宁宁知道我不爱收拾鱼,还知道二狗爸爸爱吃鱼,所以她收到鱼以后就赶紧给我咔咔一通收拾,边收拾还边挑呢,这条好看,给我大蜜!并没有~~我还是“浅尝”了半条鱼,对,本
  • ”#国家卫健委调整防疫措施# #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医院回应不等核酸结果抢救七旬黄码老人#(第一财经)详戳 【##石家庄[超话]# 多地新发疫
  • 很早之前就种草过moody,今天挑了三个款式安利给大家~ 他家真的是戴着又舒服又漂亮,日抛更轻薄,对眼睛负担更小,没有什么存在感。04、Kitten Kay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