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注释]
1、窥牖:窥,从小孔隙里看;牖,音you,窗户。
2、天道: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3、不见而明:一本作“不见而名”。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天道。
4、不为:无为、不妄为。

[引语]
这一章主要谈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这里的基本观点是:
在认识上纯靠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
因为这样做无法深入事物的内部,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而且还会扰乱人的心灵。

那么,要认识事物就只有靠内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养,才能领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评析]
陈鼓应先生说:“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他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的诱发就会趋于频繁)。
老子特重内在直观自省。他认为我们的心思如果一味向外奔驰将会使思虑纷杂,精神散乱。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所以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老子认为我们应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运行的规律。”(《老子注释及评介》第249页)
他的意思是,并不是什么事都只有经过本人的实践才能认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理性认识,间接知识。“不出户”、“不窥牖”这类极而言之的强调手法,从古到今都是普遍应用的。不过,我们的看法是,研究老子,研究《道德经》,应当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真实观点,不可望文生义,更不可片面理解。

【谢国仲】《老子禅解》
本章阐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两种境界:一种是彼岸的智慧,一种是世俗的知识。一般人所用的是后者,属于后天的能力;而圣人所用的是前者,先天的能。这两种境界的方向是相反的,即佛说的“彼岸智慧”和此岸世间智的差异。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门户,就能知天下;不视窗外,就能知晓天道。这就是彼岸的智慧,是一种往内走的方向,进入无眼、耳、鼻、舌,身,意的状态,不断深入,直至回归到道的境界、如来境界。此时肉眼自然上升到天眼,那么肯定能知晓天道,不需要开窗户看,就是“不窥牖,见天道”;而“不出户,知天下”,就是慧眼的境界,那么不断向内深入,乃至法眼、佛眼,都会出现。实际上五眼六通(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都是修行的副产品,是在往内走的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那么如果反过来,往外走的方向,“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越往外走,知道的越少。因为只有一个肉眼凡胎,只知道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追求外面的物质,这样一种探索的方式只可能越知越少,而且肉眼所看到的多数只是幻觉,真相是超越有形世界的。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圣人,有道之人,根本不用世俗的知识,所以“不行”“不见”“不为”,他是进入无眼、耳、鼻、舌、身、意的状态,以彼岸的智慧,洞见一切,即佛陀说的“般若波罗蜜”。
上面的观点,不限于老子,庄子和佛学也持着相似的基本理念(老子的说法没有庄子那样明显),我们还可以笼统地说东方型的思想都有这种基本的认定。这和西方思想家或心理分析学家的观点迥异,他们认为人类心灵的最深处是焦虑不安的,愈向心灵深处挖掘,愈会发觉它是暗潮汹涌,腾折不宁的。

【傅佩荣】《解读老子》
“不出户,知天下”是针对人间而率。若中留意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情况,推到天下去看也是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真正了解“自己”,就会了解“人类”。其次,“不窥牖,见天道”是针对自然界而言。古人即使关在屋内,也有一些自然物(如制成桌椅的木头)可供观察;若是深入观察,则可以想见自然界的运作规则。“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因为“出”表示向外追逐,走马看花,反而难以领悟。
人的“知”以向内自省为前提,若是没有“自知”,其他一切实在可有可无。然后,圣人的“不行、不见、不为”,都是正确的方法,足以达成合宜的目的:“知、明、成” 。

六祖大师,海贤老和尚,他们两个同一个等级!

  《陀罗尼集经》佛说的,一心一意想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我们把阿弥陀佛的教诲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表演出来,善根深厚的人他就看到就觉悟了;善根薄的人他不会觉悟,但是也种善根,阿赖耶识里种善根,他自己不知道。

  所以这一句话,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刚刚到就是,不是到那里要修行多少时间,不是的!只要到了,跟阿弥陀佛见面了,就得阿弥陀佛加持,就感觉得跟阿弥陀佛相仿佛,没有什么两样。智慧很像,神通、道力也很像,相貌也很像,度众生也很像。不能不去。要去怎么样?这个地方要舍干净,不能脚踩两条船,不能从两个门入进去,一门深入,决定成就。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一生没有碰过书本,也没有听过一次讲演(一次没听过),他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他二十岁学佛就念佛号,一百一十二岁往生,整整念了九十二年,一句接一句没有丢失掉,他念成功了。念到什么功夫?我看到他录像那些光盘,听很多跟他常常在一起的人谈到老和尚的行谊,我感觉到这个老和尚,他念佛的功夫早就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什么境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到这个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

  唐朝禅宗出了一个六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的;今天我们遇到净土宗,也遇到一个不认识字的、没有念过书的海贤老和尚,他们两个证得的是同等阶级。六祖大师明心见性,海贤老和尚也是明心见性,他们两个同一个等级。你要问我,他那个念佛什么时候得“理一心不乱”?我的推断大概在四十岁左右,他就得到了。得到“理一心不乱”可以常常去极乐世界观光旅游,常常见到阿弥陀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是真想往生,常常想往生,阿弥陀佛不带他去,告诉他:你修得不错、修得很好,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给念佛的人做个榜样,给学佛的人做个榜样。所以他的四十以后那个住世间,那是阿弥陀佛给他的,他是来表法的,是来做样子给我们看的,我们要能看得懂,要心生欢喜,要如法炮制,努力跟进,不能落伍。海贤老和尚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跟,我们是一条龙、是一条路,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解】烧香,烧香以为供养。《往生要集》曰,随力办于华香供具。
  随我们自己的能力、财力、物力,有这个能力尽量去找好花、好香;没有这个能力,普通的花香也可以。关键是在心,真诚心供养、恭敬心供养,功德就很大。

  虽然有供养,心性不诚。“诚”这个字重要,过去曾国藩先生在他书房里面,他对于这个“诚”字下了个定义,什么叫“诚”?他的定义是“一念不生谓之诚”,跟佛法讲的相同。“一念不生”,什么“一念不生”?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体的接触、第六念头(第六意识是念头)一念不生。眼见色看得清楚,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耳也没有,闻香也没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诚”。这个“诚”佛家叫什么?佛家叫自性本定。惠能大师开悟说的五句话第四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就是真心,从来没动过,从来没有摇摆过。我们无论用什么法门、方法、门道,没有关系,要知道大乘教里统统都是修定,方法不一样,但是功夫成就是一样的,道理是相同的,没有两样。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不能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起心动念就是凡夫。我们不但起心动念,还分别、执着;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所以我们要用最高的,不起心、不动念。这个高的做不到,不得已求其次,菩萨的。菩萨不分别、不执着,这叫修行、这叫功夫。

  功夫在六根接触六尘上去观察,六根接触六尘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都有这叫六道凡夫。既然六道凡夫,你这个分别、执着这里头有善恶。如果纯善没有恶,生天道;纯恶没有善,无间地狱;善恶混杂变成六道轮回。“贪、嗔、痴、慢、疑”是三恶道,无贪、无嗔、无痴、没有傲慢、没有怀疑这对圣教,三善道。

  所以六道在哪里?六道在自己心里,就是看你心怎么动,动歪了,三恶道;动正了,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多久了?无量劫了,生生世世在这里头打滚。还要干吗?干的人多,一万个人当中,不干的人可能一个都找不到,都在干。我们有没有觉悟?觉悟就得跳出来,跳出来要彻底放下,放下是功夫,放下了你就能看破。你在读书,以前没有看懂的地方现在全懂了、全明白了,这就是进步,这是好现象。要再努力,不能懈怠,不能止于眼前的境界,要努力向上提升。

【憨山大师开示|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生死大事,要知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聚,必要发心修行。

求出苦之道,先须看破现在身心境界。当观此身,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成形。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如此看破,则不为此身谋求种种受用之乐。

次要看破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以此妄心,造种种业,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切不可随他妄想流转。

日用密密观察,妄想起处,就要看破,当下消灭;切不可随他相续,攀缘往而不返。

若观察不定,无巴鼻时,但将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紧紧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话头作主,但见妄想起处,即提起佛来,是为正念现前,则妄念不待遣而自消矣。

如此二六时中,密密用心,唯此一念为主,其余一切妄想皆为客。客主若分,久久纯熟,则妄想自消,真心自显矣。

禅人若果有志为生死大事,但以此一念为真。其余世间种种伎俩,作诗写字,乃至攀缘、交游、放浪,皆是颠倒痴迷之事也。

若不慕实行,专事虚浮,纵放六情,游谈无根,空丧光阴,不唯虚生浪死,抑恐恶业难逃,千生百劫,无出头时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我们在观修“死亡无常”的时候,如果能生起这两种想法:第一、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第二、会忍不住一直想,死后会么样、会去哪里?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明确的了解到
  • 孟卓,奉先,我们走!”​原来你是这样的曹孟德[good]我喜欢[666][嘻嘻][微风][平安果]#曹操# 序章就把我看懵了[晕]#易中天# 易中天?
  • 22、和人交往,不要总说自己的好,你太好,那就变成了炫耀,你们的关系就变了!13、不要和领导对着干,有了第一次,你们的关系就成了对立面,很难修复!
  • 何况孙权自己也是“人主”也会用人,岂有刻意扬人抑己之理?作为人君,驾驭的应该是英雄,不是骏马;对付的应该是敌人,不是野兽。
  • 打工可以请假可以休假,当家庭主妇全年无休 而且你中没有任何法律措施保护家庭妇女的合法权益我实话说吧 再长高10公分吧球球了:人家还当你做的是理所当然[可爱]当你
  • #秋天GAEUL[超话]##金秋天清冷美人# DAY3最喜欢的秋天图片:真的超喜欢夜景金秋 有种说不出的神秘恋人感觉 就像是小说里的白月光若即若离 让你捉摸不透
  • 他对美食具有独到的天赋,总是能在简单平凡中提炼出隽咏的滋味,在他的描写下,简单的炖猪肉、蔬菜羹都成为有滋有味的美食;他也自己下厨烹调,简单的食材,在他的创意下,
  • (开心的举手手٩(*Ӧ)و ✧)窝炒鸡喜欢漂亮装扮❤️,所以嘛你全图鉴必鸭(对你点头头《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把儿子接到家里住,每月多花5000再请一个阿姨,凌
  •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 【请相信,时光不会辜负每个努力奔赴的人[心]】如果用一个词,写下你对2023的期待,你会写下什么?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身旁的人。
  • 我:……就,人偶之类的(含糊其辞)舍爸:玩具啊我:……嗯,差不多舍爸:哦,小女生嘛,喜欢这种很正常我:哈哈……(干笑)还好没有发疯直接抱盒盲盒,尴尬死我了……这
  • 要知道,不管一个人的体质有多好,但不提倡这样雪地“撒野”对身体的伤害是不知不觉的,更何况还是先往身上浇完水。要知道,不管一个人的体质有多好,但不提倡这样雪地“撒
  • 感情方面运势稍弱,你和另一半在一起时彼此有什么心事还是敞开说为好,强迫自己消化不一定就正确。感情方面运势一般,你为另一半做了不少事,对方还算领情但是也最好要量力
  • 毕淑敏说:“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生活中幸福的来源,一直是在心底,用心去感受,去分享,更容易得到幸福。
  • ”你愈发气急败坏,怒吼他的名字,他笑得愈贱:“嘿嘿,是你先和我说话的哦!”羡羡:三百六十度环绕在你周围,扯扯你衣角,拉拉你的手,把存在感匡匡往上拽:“你理理我嘛
  • 据报道,这一紧急警告的是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英政府机构)发出,目的是控制感染规模,以应对由于新冠、流感病例激增、过于拥挤的NHS医疗体系。宋教授对中韩放射
  • ” “他的怀中猫,意中人” 感谢果果们的支持[送花花][送花花] 多多转赞啊[馋嘴][馋嘴]ps:点我微博相册就可以看了,实在发不出来,被渣浪严重限流#少爷和我
  • 因为今天做饭的时候想起来小马说的他妈妈做饭特别快就做了一桌,还都是大菜,四个灶全开,就突然想给自己做饭计个时。憨子是我教练和我从三岁多慢慢带大的,他超级无敌聪明
  • 通过仔细详查干支是否配合生助喜用,可以定人的福祸灾祥推八字,要详推局中五行的旺衰,找到八字的喜忌,再看干支的配合不可以将四柱干支置之不论,专用奇格、异局、神杀等
  • 可是我今天看到“做则必成”四字的时候,心里难受了好一会儿,必是她做,一定得是她作的意思。嘀,我在吃雪糕,刚才穿着单衣去超市的,同事们都穿羽绒服,[打脸],我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