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疫情# 【最新消息!#赤峰发布市中心城区防控措施# 】在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中心城区(含元宝山区部分地区、喀旗和美园区)已完成四轮区域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全面恢复社会秩序,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自https://t.cn/A6XFzKnt ,市中心城区执行如下防控措施。

一、封控区继续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措施,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严防人员外出流动。

二、管控区继续实行“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措施。原则上居家隔离,每户每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三、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措施。
(一)中心城区内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凭4次核酸检测标识可有序流动。驻地在中心城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人员恢复正常办公秩序。
(二)初三学生和教师恢复线下教学,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他学生和教师(含封控区、管控区内初三学生和教师)继续保持线上教学。
(三)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在保持车辆通风、加强消毒的前提下恢复营运,司乘人员须持有4轮区域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营运期间司机全程佩戴口罩,并督促乘客落实扫码、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四)药店、个体诊所、卫生院要做好“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四类药品销售登记,开展诊疗服务时遇发热、咽痛等就诊人员,必须告知并要求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五)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有序恢复生产经营活动。严格落实测温、扫码、验码、员工佩戴口罩、错峰用餐、通风消毒等防疫措施。
(六)餐饮服务场所堂食经营,不得承接婚丧嫁娶和商务接待等聚餐活动。严格落实错峰用餐、隔位就坐的要求。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KTV、健身房、室内游泳馆、酒吧、洗浴中心、棋牌室等场所及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含托育、托管),接纳人员不得超过容载量的50%,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测温、扫码、验码”等要求。
(七)严格控制论坛、培训、展销促销、集市、庙会以及在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进行的聚集活动。
(八)严格落实邮件快递的防疫政策,所有进入中心城区的邮件快件要严格落实消毒消杀等防控措施。
(九)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机构、监所等重点机构继续实行全封闭管理。
(十)各类风险职业人群要按照《关于印发〈赤峰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和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工作方案(2022年第二版)〉的通知》(赤防指医控发〔2022〕175号)要求的范围、频次进行核酸检测,其中集中隔离场所、发热门诊、快递等7个行业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一天一检”要求。
(十一)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各有关区(旗)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切实加强管理。教育、公安、民政、交通、商务、卫健、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严格落实部门行业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四、加强中心城区人员进出管理。
(一)对市外来(返)赤人员管控措施继续按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17号通告https://t.cn/A6XHyynq执行。
(二)对市内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健康码为黄码)来(返)中心城区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控措施,集中隔离第1、2、3、5、7天分别进行1次核酸检测。中心城区及元宝山区以外近14天内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但未划定为中风险的旗县区来(返)中心城区人员,抵达后须居家健康监测,于第3、5天分别进行1次核酸检测,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方可有序流动。市内其他旗县区来(返)中心城区人员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中心城区内人员非必要不离开,如因就医等特殊原因确需离开的,须持48小时内2次(间隔24小时以上)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并做好个人防护方可离开。
(四)“两站一场”、防疫检查点要严格按规定落实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行程卡、扫描“落地码”等防控措施,做好“落地”核酸检测工作。

五、当前林西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夺取抗疫斗争的胜利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请广大市民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积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全程接种新冠疫苗,进入公共场所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测温,自觉扫码、验码,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传播正能量,自觉抵制谣言,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六、以上防控措施调整时间另行通知。除林西县外,其他旗县可参照执行,有特殊情况的,各旗县自行明确并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备案。

2022年6月13日 https://t.cn/R2Wxoj6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哇]#阳光信用#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寻美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简牍博物馆内保存着4万余枚简牍文物,记录着2000年前边塞吏卒的生活 “简”述古史 “牍”懂中华

编者按

中国拥有灿烂而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无数宝贵的、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们在历史烟云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如何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火起来、发光发亮,滋养时代生活、也助力时代发展,事关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工人日报》文化新闻版开设“发光吧,文化遗产”专栏,聚焦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的故事。在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的跨越时空对话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守护者、传承者、受益者。

阅读提示

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兰州举行。《工人日报》记者也借此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近距离感受丝绸之路上尘封已久的古史往事,触摸一名名边塞戍卒在戈壁大漠、长风寒冰中的家国情怀。

2000年前,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简与木牍上,合称为“简牍”。自1907年以来,甘肃共出土8万多枚简牍文物,其中又以汉简为最,总量达7万多枚,占中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以上,其中4万余枚简牍文物就保存在甘肃简牍博物馆。

尺牍如面,家书如泣

“每每抚读这些尺牍帛书,2000多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及其日常生活片段,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出他们的呼吸与情怀。”朱建军是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红外线扫描并采用高精度拍摄后的简牍影像资料在他的办公桌上一一展开、一页页翻过。相对于古老的官府公文、册页账本,他同样关注大量的私人书信。

“这些私人书信为我们揭开了汉代河西屯戍吏卒的历史细节。”朱建军介绍说,现存的私人简牍,有写信托友人代买东西的,有因物资短缺而写信向友人求助的,有寄思亲之情于书信的,真实反映出汉代河西屯戍吏卒的生活状况、情感世界、人际交往及社会风气。

“兄行,弟病,诸君幸为……” 这是一位哥哥写给弟弟的家书。哥哥行役戍边,留下弟弟在老家。听家乡来人说弟弟生病了,哥哥急忙在戍所写了一封家书。朱建军边念边感叹:“从简牍出土地得知,这是一封没有发出的家书。信写完后,就一直留在了大漠戈壁的戍所里。我们不知道弟弟的病是否痊愈,但是读了这封信,那种浓浓亲情依然令人感动。”

类似的书信在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的简牍里并非个例。“历史的细节最动人。”2021年以来,甘肃简牍博物馆相继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流沙坠简——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品展”等展览,推进简牍走近大众、走进生活。每一次公开展出,那些尺牍家书的展柜或图片前,总是有人驻足停留,引发无限的思绪和感慨。

朱建军说:“汉代边塞戍卒们恪守忠孝的家国亲情,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感怀和启示。”

流沙坠简,历史百科

2014年,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进入关键阶段,甘肃悬泉“里程简”对丝路往来驿路走向的明确记载,成为助力申遗成功的重要佐证。

“简牍是丝路往来与中西交通的实录及见证。”朱建军说,“无论是断章残句还是完整册书,都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和灿烂文明。”

甘肃简牍博物馆保存着一批“里程简”,翔实记载了从长安出发到敦煌与居延地区的通行驿置名称以及各地之间的具体里程。通过这些珍贵汉简文字所记载的驿路通道,能够复原出汉代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

1992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发掘的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2.3万余枚。尤为珍贵的是,悬泉置是当时一座官方邮驿接待机构,遗留下来的简牍文书主要是对丝绸之路上东西交往的记录,这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边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义重大。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东段,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门户,也是东西方交流的主干道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甘肃的汉代简牍多出土于居延、肩水、悬泉、敦煌、地湾等地,内容涉及诏书律令、司法文书、例行公文及吏卒名籍、出入关登记等各式簿籍,还有买卖契约、往来书信,等等。可以说事无巨细,包罗万象,不仅是汉代边塞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的历史百科,也是丝绸之路东西交通、友好往来的实录见证。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有一枚简,记载了龟兹王和夫人途经敦煌悬泉置时的住宿情况。简文记载,悬泉置为龟兹王夫妇专门准备了相应的生活用品,在堂上放置1张八尺卧床,床上有青黑色帷,其他的4张卧床皆张帷。这些生动的内容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以小见大,弥足珍贵。

呵护国宝,启迪未来

朱建军表示,不同于史书上的记载,汉简的记录价值最直接、最真实,通过研究可以再现当年丝绸之路的情景,并可以追溯“一带一路”历史的源头,更有利于加深世界对中华历史的理解。

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竹简木牍不同于青铜重器或者精美玉器,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甘肃简牍博物馆虽然成立仅仅10年,目前,已对馆藏近4万枚简牍进行红外线扫描并采用高精度拍摄技术,实现简牍资源数字化存储管理,对5000余枚简牍进行试管密封并装入囊匣保存,减少文物的氧化与损毁。同时,对馆藏的213件汉晋纺织品文物也进行了保护修复,对馆藏汉代纸张类文物进行了显微检测分析等工作,对汉代的造纸工艺、价值以及文物保护现状等进行探索。

甘肃简牍博物馆还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对考古现场进行情境营造,模拟河西走廊沿线几次重要的简牍出土的遗址场景。同时,通过影像互动复原汉塞边关、驿站遗址空间,以情景再现方式拉开故事线,演绎汉简上的文书故事,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汉代的文史典籍,更直观地体验简牍中的社会历史、生活百态。

如今,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的黄河岸边,作为甘肃省列重大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已经拔地而起,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预计年内就可以正式开放。届时,人们将可以在这里通过一枚枚简牍,去更清晰地触摸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的渊源。
(来源 | 工人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市公司现高管离职潮!每9家有一位董事长离职,上千家公司董事高管离任
  • 福建一渔船沉没致11人失联,初步认定因阵风巨浪倾覆
  • “假死骗保”丈夫现身忏悔视频曝光:没想到她对我这么痴情
  • 警方最新通报:“北大医院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真相及最新进展!
  • 官宣宣宣宣宣!西班牙帅哥大加索尔与28岁甜美女友正式宣布订婚!
  • 28部门联合惩戒医闹等失信行为人 将被限制坐高铁等
  • 乌克兰苏-27战机演习中坠毁:两飞行员丧生,其一系美国人
  • 奢华!勇士总冠军戒指暗藏玄机历史首见
  • 林更新王丽坤同居的宇宙大实锤来了,这是要为了王丽坤放弃整个森林啊!
  • 张馨予紧粘何捷甜蜜互动 衣着宽松被疑有孕
  • [政策] 长春长生狂犬病问题疫苗的赔偿实施方案公布
  • [房子的故事] 燕郊楼市探访:炒房客赔百万 售楼处大门紧锁
  • 逃犯当伴郎,婚礼现场被警方带走
  • 新乡一男子为吃霸王餐竟捡苍蝇放碗里,店家:不是第一次了
  • 张杰撞脸文根英两人似兄妹 盘点那些撞脸的明星
  • 这么多“首次”!第三次万米深渊科考成果丰硕
  • 艾玛沃特森恋情曝光!与新男友隔桌忘情热吻好甜蜜
  • 兰大殴打医生案进展:涉事男子被拘10日罚200元
  • 巴西絕殺阿根廷
  • 舒淇疑似公开恋情 与冯德伦约会晒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