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转载——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就是去化解所结下的大怨,化干戈为玉帛,使矛盾趋于和解,岂非善事。

为什么又说“必有馀怨”呢?这是因为,人们虽有这种善心去帮助人调解怨仇,但都是一种有为的周旋撮和,往往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知其内因、本因上的根源,不能从根本上去解析。也不能以大德深化其心,故只能使双方的仇怨气势暂时平息,其怨心未必尽除,余怨仍扎根在心。待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成熟时,因缘重新际遇,故技仍会重演,矛盾还会发作。由于因果规律的制约,这种恶性循环,世世代代,怨怨相报,无有终了。既然恶缘未了,余怨未消,这种善德也不彻底。由此可见,以有为解决怨仇之难。

人若失去天良本心,很难和怨为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本因上,通过自心的真诚忏悔,痛改历史上曾经犯下的过错,在太极弦的另一侧寻找结怨的根源,偿还账债,解开怨结,方可彻底了结大怨。常言道:“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仅靠显态有为的言语去说和,不能从心的根源上去深挖,就很难从根本上化解大怨。故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所谓“契”,犹如今之“契约”、“合同”。古时的契约分为左右两栏,主人持左契作为存根,客方执右契以为凭据,主客各执其一,合之为信。自古以左为主,为先天;以右为次,为后天。左契为本,故存于为主者一方;右契为末,故执于客方之手。结账之时,以此为凭,两契相合,以验其信。
“执左契”之意,是说我处于先天无为之位,寂静不动,不责求于人,待人来责求于我。当持右契者来合契时,以契为信,见契付物。不计较来人相貌的美丑,不分辨持契者的善恶,也不论其人的高贵与贫贱,唯以契约为凭而已。

太上以执左契为喻,在于启示人们要复归先天,以无驭有,以先天主宰后天。左契为主宰,犹如真心,常处静定之中;右契犹如后天,处世应俗,随遇而动,应过即静,又复归于左。左右相辅相承,主次有序,相合相应,处世应物,浑然为一。

人的心身虽终日处在繁纷的红尘事务中,但不为物转,以静处俗,无心待物,以物付物。执契之喻,其事虽小,其理却大。来者处有为,我则处无为。一方处动,一方处静。有为者是外来以物动求,我以无为静而应之,虽有执契之举,但也只是遵循办事程序应之而已,一切都是自然。客者持右契付物,以合我之左契,此即是“我不求合而人自合”。执左契者,应于外而合于内,是一种人合于我的先天自然状态。

圣人不动心、不动念,其德心无为而民自化,这与执左契其意相同。故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由圣人推其义而知,人最贵于有德,厚德在身,犹如人之执左契,我不求于人,而人却来合我。这就是“司契”的真义。故言“有德司契”。“司”者,主也。

德的本质为“中和”、“柔弱”,有德之人能主合于无德者。有德之人,能包容一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心身透发着祥和的气息,故人皆喜欢主动接近,愿受其德场之益。圣人在处世待物中,皆是随缘而遇,随遇而安,行不得已之事,不动主观识心,一切感而遂通,这就是执左契之义。

“无德司辙”,凡是以有心有为去行德,受人回报,其德不广,其善不真。若是以私心去行德,那就是无德。世人不修道德,不知德之真意,不能以德感恪于人,只能以有心有为去行事,以得到外物的满足为目的。凡是有为,必带有后天痕迹,故曰“司辙”。

“彻”与“辙”同。“辙”,即车行过后所留下的车轮痕迹。造车者打车时,其车轮的间距必须合于道路之辙,这是以我之有为,求合于彼之所需。无德者,不能以无为待人应物,只能用有为去应世,犹如车轮求合于路辙一样。以此物求合于彼物,皆是有为之为。故曰“无德司辙”。前辈云:“执德者无德”。此乃至理真言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天道至公至平,无亲无疏,对万物众生皆一视同仁,没有偏私。天道规律的特性就是“常与善人”,“唯以德辅”。“与”者,即赞许、援助、给与、佑助等意。

“常与善人”,是说天道常在人们不知不覚中,默默地帮助、护佑有善德之人。天道富有同类相亲的自然属性,故有奖善罚恶、助弱抑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诸多特点。天道与一切德善类的人与事,具有极强的亲合力,唯有善德之人,才能得到天道的助佑。故古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说。

天之道以无为运化万物,毫无后天有为的辙迹。天道至善至公,善者得佑,恶者惩罚。天道自然,既不无故加福于人,也不会无故加罪于人。人既不能在无德的情况下去求福于天,有德之人也无须担心天会无辜降罪。无德之人与天道不亲,故不能得天道之助。有德之人,虽不求于天,却可以常常获助,庇(bì)尔不足,降尔遐福,护之佑之,历历可验。

文中曰“天道无亲”,看起来人好象与天相隔遥远,很难亲善,但实际上天道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常与”善人相亲相合。实际上天与人极易相合,其合是在自然无为中,我有善德,天道必悄然来亲合;我有罪过,也必遭天道责罚。毫无亲情可讲,毫无面子可留。世人常对天道采取实用主义,平日里不修善德,昧着良心做人行事。当灾祸临头时,想发大财时,才临时抱佛脚,才想起来烧香求菩萨保佑。此时求之亦枉然也。

世人以有心有为去“和大怨”,以有为之力强解其怨,虽也费心费力,但终难达到心合的目的。圣人能识透这其中的原故,所以执左。“左”者,先天无为也。惟求之于己,以先天德性去合人,何须在后天中乱动心、大费劳作呢?

以我之识心去求合人与物,就好比“司彻”之无德,损精耗神,劳而无益。执“左契”者,不求人而人自来合,这好比天道常与有德之人相亲相合一样,自然而然,不求自得。此二者验之于自然规律,即可知天道尽是无为,而毫无有为之弊端。

学道之人,千日修炼,在于一日大彻大悟。到此境界,则世间万事万物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皆是道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即可掌握万物之实质,阴阳之分合,万物之变迁,皆在眼底。天之道即人之道,万事万物皆是道之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何须去有心有为呢?众生所以不能得道,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执着于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忧苦身心,即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身心即处于无为先天之中,万事皆合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无需执德,这才是真德上德,才能与天合其德。

【本章说解】

本章的主要精神,全在于末尾二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在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圣人眼明手快之妙用。用人心有为去求合于人者,人之道也;我不以有为去求合于人,而人与物自来合者,天道之自然也。以我之有心去合于人,虽大费心思,大费气力,以有为强合人事物,终难得其合。故太上以“和大怨”来比喻,以明示“有为”处处难之理。
物自来合我者,我自顺其自然,无心无欲,若无其物,自修在己,不求合而无不合,这就是天道自然与德善无为的微妙。知此理者,则可知圣人“执左契”之义,以圣人为楷模,安于无为,常处于自然之妙。

本章是承上章“受垢”、“受不祥”,而重申要做到“无我”、“不争”之难。“柔弱”在平时无事时容易做到,但要临事时真能做到却不易。每当受到些微小怨还容易把握,但当遇到横逆大怨时,能做到心平如水,无惊无忧,一心不动,应对自如,不生怨心,则确实比较难了。学道者若遇大怨,虽能勉强自和之,而心中却藏怒宿怨,即使暂不发作,而纤芥之怨未除,终有暴发之时,岂可言“上善若水”之道。

所谓德善,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便是圣人“执左契“的真意。契约有二,我执其左,只待执右契者来应,两契相合,验证无误时,以物付物,并不责求于人。圣人对于万物,顺逆皆无心,既来即受,受而无心;既去不留,不求不怨。来者不见其有怨,给者不自以为有德,德怨两忘,物我浑化,这才是真正体现了“物我不争”之德。若修德未达至备至纯,心中仍有物的痕迹,物我之情不化,吃了亏便生怨心,这无疑是再结新怨,再造新业。

善人虽常受亏于人,而天不会亏他。《图书·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俗话常言:“苍天不负有心人。”自然之道从来都是扶弱抑强,全力佑助有善德之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其理易知易明,但非有定慧不能知,非有定力不能守,故曰“无以易之。”

大安法师:念五百万声佛号以后才感觉这个世间太苦太苦了!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生灭里面又有九百个念头啊!这个念头由于非常的急,我们都感觉不到,就像一个旋转非常湍急的激流,我们看过去还很平静,实际上它旋转的很厉害。我们的念头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讲修道,修道就是修心,修心修什么?就是修念头!我们一天到晚知道自己在打什么念头吗?当我们连自己的念头都不知道的话,我们都是学过哲学的,原来讲我们要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些都是谈一些概念,没有实质的内涵。你自我到底是什么?首先问有没有一个自我,有没有一个实质!你自我分解出来,就是一些念头在那里组合,这些念头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1999年开始曾经做过这么一个修行项目,原来我还没有出家,就有一批学生,也是大学生研究生,信佛的,我们就找一个试验,来做十天念百万佛号的实验。一个人一间屋子,带卫生间,送饭过来,不看一行书,不讲一句话,也不见人,你就十天的闭关给你送饭进去,但是你可以随便怎么修行,给出一个任务,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十天念满一百万,你想什么时候睡觉都可以,但是你必须把这个佛号念完,我们做这么一个修行。对这个修行我在1999年自己先尝试做过一遍,那时受世界末日,当时各大媒体传这个世界末日又是诺查丹玛斯等等讲的人心惶惶,与其在这里慌慌恐恐倒不如找个地方去念佛。当时我在中国佛学院,有个寺院的当家师说他提供方便。我就利用暑假就去念了十天,当时那个当家师陪着我一块念,我们在一个楼层里面就我们两个人,他一个房间,我一个房间在那里念了十天,念了十天才发现修行是很不容易的,一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掉举,很难念下去,障碍很大。由于我们这些文化人喜欢看书,一旦把这些书全部放下来了,各种障碍就涌现出来了。当时我第一天就念了四万声佛号,感觉就这样下去就是一个月都难以念下来,所以我当时也就发大心,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开学迟到,我也得把这一百万念完,绝对不能退却。结果第二天念到了六万,第三天恢复到每天念八万八,结果念了十二天才把这一百万念完。那这十二天的念佛,给本人确实有一个很大的教育。我才知道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平时还认为自己还能看点书讲点东西,那时我在中国佛学院讲净土宗我也已经讲了五年,我光讲净土宗就是五年,在这之后我觉得我还是水平很差。

首先从念头上来看,知道自己是什么念头了。平时我们的心灵就像一个黑箱,因为我们的眼睛都是看外面的,我们基本上不可能向内去照的,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念头是什么。所以现在当把外缘截住之后,就向内看了,向内看如果你不念佛号是很难看清楚。这就像一个黑屋子里面,突然有一线光亮进来了,是透过这个光亮才知道了自己的念头是什么。你看看我们这个屋子,你说有灰尘,看不到灰尘,如果窗缝中有一丝阳光进来,你透过这个阳光你才发现灰尘很多嘛。所以我们知道灰尘很多,还幸亏有着一缕阳光进来。那么我们现在知道自己有念头,知道自己念头是什么,还幸亏有这六字洪名,它像一道探照灯的光束投注到我们的内心,然后你借助探照光束来看自己念头,那么念头变换着生、住、异、灭这四个过程,乃至于这一念是贪、淫欲的念、瞋恚的念、杂念,还有自己平时没有想到,回忆到的事情都翻起来了,平时的冤家对头,对不起的都涌现出来了等等这些,才知道我们众生内心的每个念头是非常的污染的,我才相信了《地藏菩萨本愿经》那两句话“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的念头都是罪恶的,现在我们很多人你说他,他常常觉得我这人不错呀,我这人是很善良的人呀,我这个人很清净呀,哎呀!这些都是没有经过起码的心境上训练过的人,他才能大言不惭地说出这句话。

为什么越来越有修行的人他越来越有惭愧的心呢?他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什么,知道了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的污染、知道了自己的罪恶,这是他的进步。他才会有惭愧心出来,他才会有忏悔意识出来。所以在这个念佛当中,我也感觉到这个名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在一天十万声的佛号当中,你念这个世界上任何佛号都不可能把持得住,那个妄想念头波翻浪卷,佛号就像一叶小舟,随时要倾覆、颠倒、埋没下去的,但是这句佛号跟我们自性的能念的功德耦合起来它的力量很大,它不会打失,一旦我们紧紧地咬住这个佛号,这种波翻浪卷的心就会慢慢地、慢慢地平静下来、平静下来。等到平静下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个佛号能够使我们产生喜悦,甚至念得心比较清净的时候连时间的感觉都会在改变,有时候觉得一分钟的时间都会念很多句的佛号,或者这一阶段的十天它就像一刹那会过去。

在东林寺,我有半年带了五个比丘来一天念八个小时,从早上四点钟开始到中午十二点,这八个小时佛号不断,念到最后这八个小时弹指间就过去,非常快地过去。我们准备在那住三年,然后因缘不具足到前面来搞管理事务了,所以就给中断了。但是我们体会到这句佛号以一念转换百千万亿个妄想念头的转换功能不可思议,才深刻地感觉到阿弥陀佛对我们具有多么大的恩德,他老人家给我们这个佛号万德洪名,真正是他老人家无量劫以来为度众生,献出了多少的生命鲜血才成就了这句万德洪名。这句洪名里面具足智慧光,排遣我们的愚痴,具足欢喜光,能让我们改变瞋恚的心理,具足清净光,令我们淫欲的念头转化清净,具足不断光,让我们散乱放逸的心能够精进不间断,具足超日月光,照透我们无名黑暗的内心。名号所在之处就是弥陀光明注照之时,我们得到名号的注照,身心就柔软了,我们阿赖耶识的善根就会破土而出,我们就会生出厌离娑婆求生极乐的心。

我们这世间的众生发出离心是很难出的,无量劫以来就在这五欲六尘里面打滚,就在这个妄想杂念堆里讨日子过,而且认为五欲六尘是人身的幸福的本质内涵,就像一个厕所里面的蛆虫在大便里面往返它是其乐融融,不知道污秽。所以我们能认知到这个世界的污秽出离它,本身要具有甚深的智慧才能产生这念出离心。我们有时候没有这个智慧,于是阿弥陀佛就用悲心把令我们生起出离的心的这个功德都在名号当中把它编码好了,对这本人也有点小小的体会。原来我在支提山念过四十九天的佛号,念五百万声,当然自己业障很重,一点功夫都没有,但是中间确实产生了一种极强的厌离之情,就感觉这个世间太苦太苦,活了这么多年,怎么活竟然能够活过来,真是不堪回首。平时这种苦很难感觉出来,就在念了十多天以后就出来了,真是苦不堪言。所以我才深信,因为原来在佛经里面谈到弥陀对我们的功德包括令我们产生厌离和向往的心凝结在佛号当中,我认为通过我个人小小的体验它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常常劝那些念佛的人,有否信心、有否出离心,你还是老实的念佛,把我们全身心交给阿弥陀佛。当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的时候,实际上它就展示着我们一个苦难的众生对一种绝对超验救度力量的全身心皈依。

南无阿弥陀佛……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大安法师:念五百万声佛号以后才感觉这个世间太苦太苦了!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生灭里面又有九百个念头啊!这个念头由于非常的急,我们都感觉不到,就像一个旋转非常湍急的激流,我们看过去还很平静,实际上它旋转的很厉害。我们的念头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讲修道,修道就是修心,修心修什么?就是修念头!我们一天到晚知道自己在打什么念头吗?当我们连自己的念头都不知道的话,我们都是学过哲学的,原来讲我们要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些都是谈一些概念,没有实质的内涵。你自我到底是什么?首先问有没有一个自我,有没有一个实质!你自我分解出来,就是一些念头在那里组合,这些念头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1999年开始曾经做过这么一个修行项目,原来我还没有出家,就有一批学生,也是大学生研究生,信佛的,我们就找一个试验,来做十天念百万佛号的实验。一个人一间屋子,带卫生间,送饭过来,不看一行书,不讲一句话,也不见人,你就十天的闭关给你送饭进去,但是你可以随便怎么修行,给出一个任务,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十天念满一百万,你想什么时候睡觉都可以,但是你必须把这个佛号念完,我们做这么一个修行。对这个修行我在1999年自己先尝试做过一遍,那时受世界末日,当时各大媒体传这个世界末日又是诺查丹玛斯等等讲的人心惶惶,与其在这里慌慌恐恐倒不如找个地方去念佛。当时我在中国佛学院,有个寺院的当家师说他提供方便。我就利用暑假就去念了十天,当时那个当家师陪着我一块念,我们在一个楼层里面就我们两个人,他一个房间,我一个房间在那里念了十天,念了十天才发现修行是很不容易的,一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掉举,很难念下去,障碍很大。由于我们这些文化人喜欢看书,一旦把这些书全部放下来了,各种障碍就涌现出来了。当时我第一天就念了四万声佛号,感觉就这样下去就是一个月都难以念下来,所以我当时也就发大心,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开学迟到,我也得把这一百万念完,绝对不能退却。结果第二天念到了六万,第三天恢复到每天念八万八,结果念了十二天才把这一百万念完。那这十二天的念佛,给本人确实有一个很大的教育。我才知道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平时还认为自己还能看点书讲点东西,那时我在中国佛学院讲净土宗我也已经讲了五年,我光讲净土宗就是五年,在这之后我觉得我还是水平很差。

首先从念头上来看,知道自己是什么念头了。平时我们的心灵就像一个黑箱,因为我们的眼睛都是看外面的,我们基本上不可能向内去照的,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念头是什么。所以现在当把外缘截住之后,就向内看了,向内看如果你不念佛号是很难看清楚。这就像一个黑屋子里面,突然有一线光亮进来了,是透过这个光亮才知道了自己的念头是什么。你看看我们这个屋子,你说有灰尘,看不到灰尘,如果窗缝中有一丝阳光进来,你透过这个阳光你才发现灰尘很多嘛。所以我们知道灰尘很多,还幸亏有着一缕阳光进来。那么我们现在知道自己有念头,知道自己念头是什么,还幸亏有这六字洪名,它像一道探照灯的光束投注到我们的内心,然后你借助探照光束来看自己念头,那么念头变换着生、住、异、灭这四个过程,乃至于这一念是贪、淫欲的念、瞋恚的念、杂念,还有自己平时没有想到,回忆到的事情都翻起来了,平时的冤家对头,对不起的都涌现出来了等等这些,才知道我们众生内心的每个念头是非常的污染的,我才相信了《地藏菩萨本愿经》那两句话“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的念头都是罪恶的,现在我们很多人你说他,他常常觉得我这人不错呀,我这人是很善良的人呀,我这个人很清净呀,哎呀!这些都是没有经过起码的心境上训练过的人,他才能大言不惭地说出这句话。

为什么越来越有修行的人他越来越有惭愧的心呢?他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什么,知道了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的污染、知道了自己的罪恶,这是他的进步。他才会有惭愧心出来,他才会有忏悔意识出来。所以在这个念佛当中,我也感觉到这个名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在一天十万声的佛号当中,你念这个世界上任何佛号都不可能把持得住,那个妄想念头波翻浪卷,佛号就像一叶小舟,随时要倾覆、颠倒、埋没下去的,但是这句佛号跟我们自性的能念的功德耦合起来它的力量很大,它不会打失,一旦我们紧紧地咬住这个佛号,这种波翻浪卷的心就会慢慢地、慢慢地平静下来、平静下来。等到平静下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个佛号能够使我们产生喜悦,甚至念得心比较清净的时候连时间的感觉都会在改变,有时候觉得一分钟的时间都会念很多句的佛号,或者这一阶段的十天它就像一刹那会过去。

在东林寺,我有半年带了五个比丘来一天念八个小时,从早上四点钟开始到中午十二点,这八个小时佛号不断,念到最后这八个小时弹指间就过去,非常快地过去。我们准备在那住三年,然后因缘不具足到前面来搞管理事务了,所以就给中断了。但是我们体会到这句佛号以一念转换百千万亿个妄想念头的转换功能不可思议,才深刻地感觉到阿弥陀佛对我们具有多么大的恩德,他老人家给我们这个佛号万德洪名,真正是他老人家无量劫以来为度众生,献出了多少的生命鲜血才成就了这句万德洪名。这句洪名里面具足智慧光,排遣我们的愚痴,具足欢喜光,能让我们改变瞋恚的心理,具足清净光,令我们淫欲的念头转化清净,具足不断光,让我们散乱放逸的心能够精进不间断,具足超日月光,照透我们无名黑暗的内心。名号所在之处就是弥陀光明注照之时,我们得到名号的注照,身心就柔软了,我们阿赖耶识的善根就会破土而出,我们就会生出厌离娑婆求生极乐的心。

我们这世间的众生发出离心是很难出的,无量劫以来就在这五欲六尘里面打滚,就在这个妄想杂念堆里讨日子过,而且认为五欲六尘是人身的幸福的本质内涵,就像一个厕所里面的蛆虫在大便里面往返它是其乐融融,不知道污秽。所以我们能认知到这个世界的污秽出离它,本身要具有甚深的智慧才能产生这念出离心。我们有时候没有这个智慧,于是阿弥陀佛就用悲心把令我们生起出离的心的这个功德都在名号当中把它编码好了,对这本人也有点小小的体会。原来我在支提山念过四十九天的佛号,念五百万声,当然自己业障很重,一点功夫都没有,但是中间确实产生了一种极强的厌离之情,就感觉这个世间太苦太苦,活了这么多年,怎么活竟然能够活过来,真是不堪回首。平时这种苦很难感觉出来,就在念了十多天以后就出来了,真是苦不堪言。所以我才深信,因为原来在佛经里面谈到弥陀对我们的功德包括令我们产生厌离和向往的心凝结在佛号当中,我认为通过我个人小小的体验它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常常劝那些念佛的人,有否信心、有否出离心,你还是老实的念佛,把我们全身心交给阿弥陀佛。当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的时候,实际上它就展示着我们一个苦难的众生对一种绝对超验救度力量的全身心皈依。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红尘邂逅,缘来是你,红尘相惜,原来是你,今生在红尘中有你,照亮我心足矣,唯愿我们珍惜相遇,珍惜相遇的缘分,让相思飘荡,让爱情徜徉。今生,红尘相遇,一种缘分,今生
  • 我没有立场去劝说,说这个任务不重要,升学不成功又不会怎么怎么样,我不是你,他也不是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与追求,不说放弃,只是希望在繁忙的生活中让自己放松一些
  • 这部影片并不是通过画面,音乐,特效,故事设定上去制造恐怖,而是通过节奏,内核,细节去营造出深入骨髓的惊恐,讨厌的狗子,碎嘴的大妈,你并未看到梅根如何出手,但从梅
  • 【北青快评 | 春节礼盒过度包装,别把浪费当体面】#别把过度包装的浪费当体面#“一件大礼盒就放了3小罐黑芝麻糊”“两层铁盒里仅有8小块糕点”……记者近日调查发
  • [爱你][爱你][爱你] ——永远爱岑岑的悦星呀等岑岑的回来的第一天,[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岑先生[超话]#《2023.8.24第一天》阿岑休息第一
  • 天天屁颠屁颠不知道干点什么 玩都玩的无聊透顶 每天都睡十个多小时 都感觉脑子被糊了一层厚厚的膜 整个人变得迟缓呆傻了许多 突然联想到派大星把脑子拿出来的那个表情
  • _慕雪傅舟风 如今回过头去看,那时的我还真是条,每天被他冷脸以对,还舔得不亦乐乎,里子面子都不要了。_慕雪傅舟风 这么说的话,大哥他对我好,和傅舟风没有任何的关
  • 健全完善“12368”诉讼服务事项办理机制,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及时立案率93.64%,让诉讼立案“零距离”完善诉讼费退费机制,为困难群众减缓诉讼费用164.9
  • 我:我就不报我id了 我退河很久了 口袋也卸载了 这次来见你主要是想要完成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 以后或许也不会再来握手会了 我从17年就开始喜欢你了 最喜欢你
  • #西藏旅游[超话]# 《程晚芝傅仲颐》《沈如周骋》《苏渔赵淮/姜婉卓裕》 《千金我当腻了,现在只想好好打工》短剧《桑非榆霍屿舟》 《撩惹高冷影帝后,她被
  • 图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沉默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但也需要我们关注背后的原因,为公务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同时,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群体的理解
  • 随着中不关系的深化,不丹有更多的外交空间和发展机遇,可谓是前景一片光明。总结:中印边界问题牵动着整个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不丹作为一个小国家,在此中游刃有余地寻求
  • 那是我第一次遇见那座山,自然听不得好言相劝。我觉得我一定是疯了,可我只是太想攀越那座山。
  • 连看都不会看,我作为粉丝都是昨天刚知道的,不如直接说你们cpf怎么想,还说肖战被摆布,让他和工作室割裂清楚,拜托,你们是真没脑子,平常洗脑洗傻了吧!数字事件的时
  • ]这个在家人也有,所以说我们讲话有时候为了要让人家称扬赞叹而说谎,我说得不偿失,哪里说我们犯个大妄语戒,说我们很有修行证果,犯了佛的大妄语戒,而得来几许赞叹说你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大家不要认为文生视频的技术难度就大到是划时代的,实际上理解文字是比较划时代的。大家不要认为文生视频的技术难度就大到是划时代的,实际上理解文字是比较划时代的。
  • ·✅存知己使用只需三步1️⃣选择城市,搜索目的地查看附近寄存点详情2️⃣点击预订,填写存取时间、行李数量等信息3️⃣线下导航到店·寄存问题解答&注意事项
  • 看着这个小家伙从5.89斤涨到现在的8斤半,从眼睛很难打开,到现在会睁眼会笑,感觉一切都好值得……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坐月子是这样的,也可能是每一个母亲在这个期间都
  • 再睁眼,她回到了末世爆发的前三天,这一次,真心待她的哥哥,还未丧命,她要尽她所能,保护好自己在乎的人……精彩试读:“近期流感频发,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尽量不要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