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1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2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3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4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宿世道缘#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https://t.cn/Evk4evd

【茨淮新河笔记】
#涡水流韵##美文悦读#
生僻字牵出来的河

一条河的第一个字,嵌入的就是一个生僻词:茨。

茨,用茅草和芦苇盖成的房子,单看这个字,有古意。让人想起两岸一座又一座的茅舍,被茅草和芦苇叶成全的茅舍,秋日,有青草的香,在阳光下,似一个个金顶。

茨,还有另外一个寓意:蒺藜。也许很多人不知蒺藜为何物。蒺藜,是一种植物,结出的蒺藜果浑身都是毒刺,小时候,在田间行走,常常被扎着脚心,刺心地疼,继而是痒疼,毒气会让你的脚心半个月不得安宁。

老辈人也有说这个“茨”,其实是就是“次”,意思是仅次于淮河的一条新的河流。没错,茨淮新河,是淮河支流,淮北平原治淮期间修成的人工黄金水道。

它是茅草的河。秋日,沿河行走,河边有如雪的白茅草,似从《诗经》里走出来的植物,也似从《诗经》中流淌出来的河流。我去过多次茨淮新河,后来,每次读到“在水一方”之类的句子,总觉得那水就是指茨淮新河,那个苦苦在水边翘首以待的女子,那个白了头的伊人,就是茨淮新河旁边村庄的女子。

但怎可能是茨淮新河呢?这是一条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流。茨河、西淝河、芡河,都是它的支流,这么多的生僻字扎堆聚集,让人觉得,每个生僻字就是一朵浪花,一个个生僻字结队在一起,一簇簇浪花集聚,成了一条河流。

对了,忘了哪位哲人说的了,一个地名如果是一个生僻字,这个地方多半是古地名,这么多生僻字在一起呢?古意丛生。

父亲口中的河

父亲提及茨淮新河,总是口若悬河。

是的,口若悬河,他口中的那条河,融合了一代人“上河工”的记忆。那是铁锨、抓钩、条筐、板车、纤绳等在内的所有农耕文明应有的工具。那些平日里在田畴之间劳作的工具,成了掘地为沟为河的工具。对于一片土地来说,这些工具,原来是帮土地梳理头发的,现在成了做个小手术的手术刀。原本是按摩,后来成了做手术,一切都难不倒勤劳的劳动人民。

从春到冬,河一天天有了该有的样子,对于每一个茨淮新河的工人来说,这条初具雏形的河,是他们共同的女儿,家有女儿初长成。自家的女儿怎么看都好看,自己一锹一锹、一榔头一榔头,一筐又一筐,雕琢出来的,那感觉,像是玉雕师面对一块璞玉。

父亲说,河工上是最苦的,但是,所有人都比着干,抢着干,像是在开一条自家的河。河挖下去,土地凹下去,河边的河堤凸起来,像一个个小土包。父亲伸开手给我看,他那满手的老茧,金黄金黄,像极了皖北大平原上的黄土,更像是茨淮新河河堤上的一座座小土包。

在河畔听马达

在茨淮新河蒙城段,看货轮。船压得很低,船舱很满的货轮,马达声如呦呦鹿鸣。旧时,这里是漆园,庄子的漆园,也有鹿,鹿鸣声声,在旷野上如悠长的号角。此刻,在河畔,看茨淮新河的水在船舷上写诗,沉闷的,奋力向前的诗章。

茨淮新河边的草根,是甜的,河上的云是白的。白云千载空悠悠,哪里需要千载?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河是新的,河畔的我尽管年届不惑,也是新的,我与茨淮新河相比,也大不了它几岁,我说的是从这条河竣工那天算起,若是从第一锹开凿来算,茨淮新河比我还要大出十余岁。

“女大三,抱金砖。”这说的是皖北人找对象。那么,一个人与一条河劈面相逢,且这河大出十几岁呢?

河大十好几,传说满天飞簸箕。那些热火朝天的传说,如同河工上兜土的簸箕一样,你扔给我,我扔给你。上了河工,谁家小伙被另一家的老者看中了,把女儿许配给小伙;因为运输一车土,向上推车的时候,车倾覆了,幸亏一位彪形大汉出马,在车倾覆之前拽了一把年轻人,两人就成了八拜之交……挖河工的间隙,我说的是有月亮的晚上,下了工,会有酒和花生米的香味,累了,就喝点,那些年岁的酒香,还有猜拳行令声,与今天我在河畔听到的马达声竟然出奇相似。

对于每一位上河工的人来说,破土起锹的号子,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马达?

游向西淝河的鱼

在西淝河畔的一处农庄里,我吃到一条鱼,鱼汤很白,鱼味很鲜,主人说,这是茨淮新河游来的鱼。

我问主人,何以证明是茨淮新河的鱼。

主人答:鳞色深,则水深,杀鱼的时候,格外有劲儿,水深,鱼才欢。证明是在大片水域生活过。

所以,他断定这是一条茨淮新河游来的鱼。

我在吃这条鱼的时候,闻到了当年父亲手上的土腥味,说是土腥味,或者可以称之为泥土的香味。那时候,我也就刚刚两三岁的样子,依稀记得,茨淮新河通航以后,又去修了一些扫尾的工程,父亲满手老茧地的回来,黑了许多,也结实了许多,他抱起我的瞬间,秋衣上,仍有泥土味。这泥土味,和我在农庄里吃到的那条鱼的后味,一脉相承。

一条河的知天命之年

我在年届不惑的时候,逐渐想明白了很多事情。那么,一条河在其知天命之年,会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旧时的河工上,临时生产队里的小灶上是馒头和咸菜;今日河畔的农家乐里,是整条的鲢鱼,用火红的朝天椒烧成麻辣鱼头,是河畔的散养野鸭,腌制的鸭蛋,双黄且流油,吃上一口,像极了河畔人家的日子。

茨淮新河,在它四十岁生日的时候,两岸的人早已不为吃喝发愁了,还有,现如今,再有某某新河,挖河,再也用不着人海战术,挖掘机出马,事半功倍,不日可就,再也不必拉锯战式的旷日持久、经年累月。更可喜的是,在它的五十岁寿辰,茨淮新河——淮河——长江——黄河——大河南北、九州上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茨淮新河之水滔滔东流去,历史的每一朵浪花都是旧的,也都是新的,以河为鉴,我们且待下一个更加美好的愿景乘风破浪而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唱了我最喜欢的mirror tune,意外的是还唱了消えてしまいそうです,那种无力抗拒下坠感的痛苦,让我难以忘怀。#WiSugar[超话]#4.6 auv~来了
  • 有人觉得造了恶业通过忏悔可以清净,所以继续造恶业没关系,以后忏悔就是了。我们半场落后15分,当我们回到更衣室时,我告诉队友,如果他们继续包夹我,我们必须打得更快
  • 广州10元高仿手表批发浪琴表的有些表的设计上非常之精美的,加薇pey mey (无空格)而且也是高得惊人,浪琴手表这个牌子是二类表,一类表是劳力士这样的,都在
  • #南昌##蟹脚拌粉# 一个人的City walk,中午吃饭的时候服务员小哥说你一个人呀, 我说是呀。 晚上去另一个餐馆吃饭, 问我几个人,我说一个人后就告诉我没
  • 忠于爱情,像种新生生命,是人生另一段的开始,不再无牵无挂,而是把把辛酸泪,流得知足,落得清楚。上苍深知你所经历的苦与累,上天选中你,就是让你历经劫难,你所遭遇的
  • 说实话我自以为把我的世界把控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程度任何人都可能在我的世界占据一定份额二成 三成 甚至可能达到四成五成但绝不会有人占据九成这就意味着只要我足够勇敢我
  • 家得宝医护级蚕丝蛋白尿不湿超薄透气学步裤宝宝亲肤柔软成长裤 [哈哈] 46.9 [互粉] [害羞]    暗恋是一种不动声色的美丽,总是选择站在一个恰好的
  • 司马懿示意仆从买份过来,仆从去了,带回一碗竹筒饭,惊讶地看着这位平日冷淡寡言的老家主越吃越快,几乎是囫囵着吞下,甚至扶着窗框咳了好几声。在40度高溫之下穿上幪面
  • DIOR 迪奥C'est obli‮uq‬e老花‮桶水‬包这可是2023年秋季全‮的新‬包款经典老花 蓝色牛皮铜镀金‮属金‬扣 旋‮字钮‬母D扣以方‮优便‬雅
  • ”【日耕一阕,行而不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诗歌[超话]# 腊味.七律【节令诗】20230108岁月沉香濡腊味,春光先到笑颜边。”【日耕一阕,行而
  • 小说推荐:《我不可能会怜惜一个妖鬼》 作者:藤萝为枝简评:乖巧听话小仙草vs高高在上妖君,女主重生,白月光替身梗,追妻火葬场,虐恋情深,仙侠修真文。开篇男女主已
  • 首席商务官Adam Briggs对此表示,公司进行了大量尝试,但最终感觉只有申请破产这一条路能走。他们的主导性甚至会上升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约会该怎么进行,纪念
  • 多年以后,我还是忘不了那棵种在身体里的野梨树一场春天将它无情地禁锢在那里有风过境的时候 野梨树微微颤动它的声音是那样的微弱而哀伤每片叶子都仿佛是落入我体内的一阵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 退卡坑出主圆好价大盘 全盘1.2w包邮 已自刀 可再刀 含芙热芙贵圆签 锁盘费20% 爽快送别家卡(击爻吒墨)送车主p6和大量芙自印
  • 凌晨两点半到家…过年的最后一个聚会我的年过完啦[舞狮]今天开心的事:今天去二刷了《热辣滚烫》这次是从后半段哭的,第一遍共情失意人生,第二遍为女性力量感动和很久没
  • 我觉得我有些可笑,四十岁了,工作、生活、感情搞得一塌糊涂,今天还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节日,是要用这样的日子让我警醒吗,可能吧,什么都是在此刻想到的,如果这个警醒算是
  • 真想都抱回家”大花葱紫色的硕大花球高挑的矗立在花园里随风舞动就像是梦里才有的情景春日的海淀百花盛开有的素雅、有的艳丽有的玲珑、有的硕大千姿百态它们大都以其特性或
  • #驰适[超话]#【捡手机5】驰适宇宙日常驰适宇宙cp大乱炖,1v1无主线,搞笑日常为主,不定时更新适国(万受无疆),驰国(攻德无量)如果有别的cp也会慢慢加进来
  • 最近好像遇到了一个 心思细腻的人hh 还是个小学霸dd吧 居然对着没回应的对话框 …给我发了半年早安晚安 还能那么确切的猜测描绘出我生活里是怎样的状态 非
  • #刘宇宁天行健# |#刘宇宁卓不凡#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卓不凡|刘宇宁天行健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你一直努力的往最好的方向发展,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