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记载:
“扰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
一个人,内心充满了困扰和烦恼,即使身体在寒冷的深潭之中,也会感觉波涛沸腾翻滚,就是在深山老林中,也照样无法感觉到安静。
内心的状态,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环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需要一颗坚定的心。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在红尘纷扰的尘世里,修一颗坚定的心,才可以隔绝外界环境的干扰,让自己专注于当下,享受当下的每分每秒。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正见传统文化[超话]#
2022.6.5早上直播(转载)
命由己造 福自我求 福祸无门 惟人自招 !心外无物,无需外求。

真正的人生状态一定是自然而然 心平气和的,只要感觉费就不是良知!“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他秘密”性相一如,体用不二。不心外求法

孩子不写作业就随他吗?
不随他 也不随您 在真相里他有他的人生剧本,人人心中有仲尼,他自有他的神!

我特别浮躁看什么书好?
看着您的浮躁 比看什么书都好,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觉察着您的恐惧它不是本体,..觉察着....

静动不在行 而在心!

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做一个有孝心 爱心的人,修道之谓教,我们要做一个良知光明的人,良知是自动的!良知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感恩老师 随喜祝福大家[玫瑰][爱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潮起潮又落了,只有你陪着我。(配工作照)5.希望一声不响的日子换来的是一个好的转弯。
  • 毕竟这yq也不是一两天就结束(拜托xx听听考生的心声吧#注会##cpa##感恩惜福在平安 861/100000前段时间有个同事和我吐槽:见一个新介绍客户,整个过
  • 钟离春虽然貌丑,但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她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到都城临淄,对齐宣王进行了振聋发聩的剖析,使齐宣王如梦初醒,大为感动,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
  • 虽然我不是每次都参与了,但是我会觉得这么十几二十个人,隔着互联网认识好几年,还能在一个群聊里保持联络,这是很有意思的事。从很多人都是学生党的时候认识,到现在几乎
  •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电以电器为身,电没有自己的身,您拿出个电来,我看看,你说这个电什么也不是,他也不是冷,也不热,也不是光,这种抽象的电你还真找不着,那你给我拿出
  • 在这个不断要求我们“多做事,追求完美”的世界里,很多人相信“懒惰将一事无成”但这本书认为,懒惰并非一无是处,适当的“偷懒”将让你做事更高效、生活更自在从容。你越
  • 回忆起母亲去世那个晚上,他突然发现一直以来,自己都做错了一件事:“我一直以为,让我妈妈以我为傲,是送给她最大的礼物,可是后来才发现,我最大礼物还没来得及给——那
  • 人生与事业:我们的付出,即使不在今天,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璀璨绽放,愿所有的努力都会开花,所有的远方都能到达,生命没有输赢,只有值不值得。》此视频已有6518次播
  • 太想了,每天实在是太想我的宝宝了!这两天虽然每天上午去学校,下午就回家了,但是内心依然牵挂着宝宝,手机恨不得一直盯着家里的摄像头,想知道宝宝在干什么,有没有吃饱
  • 走一段路,看一段风景,听一首歌,念一个人,我们总喜欢在别人的故事中驻足,期待别人给天长地久,只是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的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人世间的聚散依依,
  • 在很多人的偏见里,女人最终的价值就只有结婚生子,然而马艳丽的逆袭经历告诉我们,女人的人生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还能有很多选择。 马艳丽是个从来不缺乏勇气的人,她
  • 现在回过神来了,感觉又愤怒又委屈,十八线小县城也没有别处可去,明明我在家效率更高。同样因为疫情的关系,哈尔滨不许可经营性场所营业,特别是不许可堂食和店外就餐,可
  • ”不管朗尼克究竟说了什么,但即将年满37岁的老将,曾经欧冠三连霸得主,世界足坛历史进球第一人C罗很认真地听完了全程,并且迅速平静了下来,与替补席的队友们一同看完
  • 袁辅导,追月人,失星疯,小土堆,星上人,你不要云……陪我我一个暑假,希望子晟程少商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幸福美满,相伴一生!世上无不散的宴席,星汉灿烂,幸甚至哉!#星
  • 今天在大群里看到一个女孩的视频号,感动到流下好多泪水她完全算不上漂亮,但她是这么多年来我见过最最最美的女孩,喜欢诗词古韵,自信,阳光,平凡又热爱生活,她去过的地
  • #秦理黄姝哭惨我了#我的眼泪不值钱[苦涩][苦涩][苦涩]相互救赎的故事在局外人看来是感动,只有当事人知道其中有多难过。朋友的渐行渐远,中间那么多身不由己事情的
  • 得到自己关注的人的点赞 无非是超级高兴的事情了 像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肯定 像是我也和他们一样在闪闪发光了 没有灵感的时候爱听音乐 最爱听hip-hop 它们
  •   44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10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 在这两年独自一人,在缺少曝光,大家都看不到地方,你一定努力了好久好久吧。幸运的是,你的努力终于被大家看到了,再苦再难也都再次走到了大家面前,可以很骄傲的介绍自己
  • ☀️有光和没有光的场景差别非常大,鼓浪屿上的巷子大多数四点之后就没有光了,如果要拍摄有光的画面,最好早些出发。跟范同学每次去吃饭到最后都变成摄影分享大会,我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