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去世#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2012年9月,钱江晚报记者曾采访过金采风,并发表《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一稿。

原文如下:

此次采访,是在“活兰贞”的闺房里进行的。

不过,这位“大家闺秀”的生活相当节俭,房间里只有写字台、梳妆台几样古朴的家具。

只有床头挂着的《盘夫索夫》的剧照,透露女主人曾经红极一时的身份与地位。

金采风是越剧“金派”创始人,她主演的《盘夫索夫》《碧玉簪》等众多剧目,已经成为越剧艺术的经典;她所塑造的严兰贞、李秀英等艺术形象,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眼前的金采风已经82岁高龄了,但嗓子依然响亮,比个兰花指,模样俏得很。提到越剧,就越发神采飞扬了。

记者去的时候,客厅里放着两个大箱子,敞开着,里面全是各种制作精美的珠钗、头饰,“这几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不然会坏的。”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登上越剧舞台,但金采风还是很爱这些伴随她一辈子的行头。金采风说,对戏曲演员来说,行头是天大的事。

料子、绣花、颜色的搭配……在那个年代,剧团都不管,都要自己动脑子折腾的,“每个戏最起码要6套行头,同一场戏不能穿一样的,观众记得很牢的。”

回忆起那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金采风说,苦啊。学戏学到皮包骨,眼睛还充血生了麦粒肿。不过,“幸福”二字,才是她回忆的主旋律。因为,遇见了黄沙——她的爱人,也是著名戏剧导演。

在越剧界,他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有名的“越剧伉俪”。他们珠联璧合,在艺术和生活上朝夕相伴。

金采风说,黄沙在艺术上带给她的最大的影响,就是老伴毕生追求的“老戏一定要新演”。就是在老伴影响下,她才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

而现在,黄沙已经不在了,金采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他搞一个个人艺术展。

“你就是唱戏不会忘记,其他都不晓得。”这是女儿对金采风的抱怨。

对金采风来说,越剧真的陪伴了她一生,是生命中不能抹去的痕迹。

殊不知,刚登台的金采风,哪怕是跑个龙套,只有一句唱词,她就慌得神都飞走了。

于是,她有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电台成名”之路,直到有了那些个经典的“活兰贞”“神秀英”。

从大导演小明星到恩爱伉俪,丈夫黄沙一直是金采风不曾忘记的思念。哪怕是出书,若不拉上黄沙先生,她便断然不肯。

(以下记者简称“记”,金采风简称“金”)

【梁祝】 电台成名

在所有老一辈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中,金采风的艺术道路是最与众不同的。

她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她是唯一一个从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的演员。

记:听说您从小是个戏迷,看过很多名角的戏?

金:小时候,我常去马路对面的戏院看越剧。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邢竹琴……都是我迷恋的对象。

有一次看了《梁祝》,回到家里,脑子里满是小生花旦哥哥妹妹的动人情景,想啊想的,实在熬不住了,就拿起床单,披在身上,在我家那张雕花的红木床上,模仿着刚才看到的动作,像发疯似的,一个人唱了好一会儿。

记:后来您怎么会去学越剧的呢?

金: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15岁那年,我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拜师学艺。

但是老师们为生活所迫,整日忙着排练演出,根本没时间辅导我,训练班开了几次课就停掉了。

后来,二十多个同学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留在剧团当龙套演员。给我们的报酬是在日夜场之间吃一顿 “堂中饭”,当时,我也动摇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记:一开始,您演的都是太监、士兵这些跑龙套的角色吗?

金:是啊,我天生胆子小,怕难为情,上了台,灯光一照,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连步子都迈不出去了。一旦要开口,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要了我的命。

记得头一次开口,演的是清装戏《月光曲》。

演出前我横背竖背,已经滚瓜烂熟了,可一出场,真见鬼,唱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愣在台上,胡编了几句,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词……

还有一次,是演《女儿国》,我扮演向袁老师(袁雪芬)饰演的国王报告军情的小兵,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我也不敢小看。

早也背,晚也背,走路背,吃饭背,连倒背也背得出来,这样肯定没有问题了吧。

可一上台,风风火火地喊了一声“报”,袁老师询问“所报何来”,我一面对她那严峻的目光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亏得袁老师舞台经验丰富,急中生智地马上朝我叱了声:“下去!”我也响亮地回了一声“喳”,逃到后台。

我这一声“喳”,后来成为大家打趣模仿的笑料。

记:所以你的成名特别不一样,是在电台里唱出名的?

金:早先上海有很多家私营电台,经常请演员去唱戏。我很喜欢电台,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个话筒,但电台外面却有无数听众。所以,只要轮到我唱,唱什么我都愿意。

有时我还一人唱两个角色。譬如唱《梁祝》“楼台会”,我既学范瑞娟老师唱梁山伯,也学傅全香老师唱祝英台。听众打电话到电台问,播音员说是一个叫“金采风”的小姑娘唱的。

日子一久,他们就记住了“金采风”的名字,常常点名要我唱。

【红楼梦】 改工花旦

金采风那时特别用心,对许多重要场子的唱段一字一腔,一板一眼都记下来,回去后再一一记到自己的小唱本上。她常常一人唱几个角色,还可以同时兼唱8种流派。

最早唱小生的她,因为经常在电台“顶唱”逐渐崭露头角后,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

记:您刚开始是演小生的,后来怎么改了花旦?

金:因为我的身材比较高,面架比较大,所以刚进雪声剧团时,老师认为我唱小生比较合适。

当听众熟悉了电台上的金采风,也开始注意起舞台上的金采风。一看,是个高瘦个,演的又是男角,不舒服,不适应。

这时我已经在范瑞娟、傅全香老师的东山越艺社,观众纷纷写信给剧团,建议我唱花旦。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想唱花旦,我喜欢旦角戏。

不过,各个行当都是一个栗子顶一个壳的。恰好花旦张云霞要结婚了,就让我顶替了她的角色,观众反应也不错。后来,我又在《红楼梦》中担当了袭人一角。

自此,我从生角改旦角算是改定了。范老师说:“你人瘦,改花旦蛮好。”

记:改了花旦之后,行头怎么办?

金:傅全香老师特别热心,当时团里没有适合我穿的行头,我自己又做不起,傅老师看我的个子跟她差不多,便把她的私房行头借给我。

但我的个子比傅老师还要高一些,裙子系上去有点短,只好系低一点。我的脚也比傅老师大,彩鞋穿上去有点紧,脚痛得要命,只好忍一忍,熬一熬,穿了几次也穿松了。

记:一提到你,大家就想到“活兰贞”和“神秀英”。

金:什么“活兰贞”“神秀英”,不过是角色比较对我的戏路,尤其是《碧玉簪》,似乎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连我的家人,比如我妹妹金采凌,也认为我《碧玉簪》演得最好,似乎我本人也有点像李秀英。

【芦花记】 “黄金”伉俪

已故著名戏剧导演黄沙是金采风的爱人, 《梁祝》《西厢记》《追鱼》《碧玉簪》等经典剧目,均出自他手。金采风与黄沙相濡以沫的家庭与艺术生活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记:您和黄沙先生怎么认识的?

金:我们相识时,他已经是一位在戏曲界颇有知名度的导演了,而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又是上下级关系,平时很少接触。

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他蛮帅,蛮正派的。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穿得干干净净,袜子永远是白色的,对人也很和气,标准的绅士风度。

记:那什么时候开始有感情的?

金:在我们第一次合作排传统小戏《芦花记》的时候,当时我要演一个狠毒的继母,但我一点都没有感觉,他给了我很多建议。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很聪明,有想法,而且还挺帅的,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记:你们平时在一起聊的都是戏吧?

进:我们喜欢一起去看戏。吃夜宵的时候,就说这个戏怎么怎么样,睡觉的时候也讲。

遇到琢磨不准的角色,我会先唱给他听听,因为夫妻关系近,也好提意见,(我唱得)高了低了,好听不好听,他都会帮我指出来。

他一直追求“老戏新演”,他说哪怕一个动作,一个地位的改进,就是在变。老戏出新才能有生命力。

从一桌二椅发展到布景、服装改进等,只要不伤害传统,观众是会满意的。

记:现在的许多越剧也在尝试创新,你怎么看?

金:创新是好的,但我现在还是挺忧愁的,青年演员诱惑太多了。有多少青年演员愿意为越剧做到底,有多少人在练功?有多少人在努力?

我觉得搞艺术工作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我当年就是人家练一遍,我练一百遍,只有我喜欢我痴迷,才能做好艺术,演员,就是要有“痴”。

从小不追星,不跟风的我,越长大越发现自己尽然痴迷了宫崎骏漫画和久石让的音乐,每每看到这些图片就可以把我拉回从前。原来那个简单纯粹,善良的我,现在复杂了总喜欢多想,不快乐了,消磨了激情,热腾腾的心是平静了还是变凉了。
找回自己吧,保持善良,保留好原本的自己,不多想,独处内心,热爱生活。

12宫的见不得人的东西 只能小众

当它走到11宫,面向社会

注定没有好的结果

违反了某种规律

什么时候它能走到台面上

这个社会就离经叛道了

连生活都没有过好 一味去追求精神上的断层

就像信众一样 痴迷 失去自我

在这个领域呆的越久 越容易迷失自己

为什么要从小就宣传马克思主义 宣传科学

只有建立起了科学的逻辑框架和思维

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 能够有辨别是非 好坏

在探索精神层面

才能够坚定自我 保持清醒思考

唯物和唯心 一直都是不分家的

有相信的人 自然也有不信的人 没有必要觉得大家的思想在产生碰撞和分歧 觉得别人不懂自己

[航天员]别人尊重神神叨叨的自己 自己也要尊重无神论的对方

世界上神奇的事情很多 说给志同道合的人听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加点料

(比如说 其实我的爱好 就是听别人讲灵异人生 和奇幻故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位使用智慧体测系统的用户表示:“以前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自从开始使用智慧体测系统后,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系统提供
  • #雅青秋之韵[超话]#善良的人,总是被恶人伤害,但是他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自我反省。善良的人,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去伤害他人,这是最美好的品德。
  • 情感还没结尾云落和广羽的相对无言让人动容 锁月就该独美,没有男人值得相信 拿到流梦壶的男人除外emmmmmm我也不想相信男人可是他有流梦壶哎✅基本信息:剧名:《
  • 她们的几乎每一本我都喜欢到不行~”【网文分级这条路能走通吗】日前,晋江文学城(以下简称晋江)发布的站内信《关于开始逐步实施分年龄阅读推荐体系的说明》谈到开启站内
  • 199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 #任嘉伦[超话]#有人说 人生,就是一场遇见 有些遇见 就像一阵风遇见了一片云 风吹云就散了 有些遇见 就像一溪水流遇见了一块石头 水过去了,石还留在
  • 実はめちゃボケ倒す方々#君ゆき水滸伝内容百八星集結 (第60-71回)晁蓋の百箇日の法要で北京の大商人の盧俊義の声望を耳にした宋江は彼を仲間に引き入れようと策を
  • Clean厂余文乐迪通拿复刻表尺寸为表径:40毫米,厚度为:12.3毫米,尺寸上各位表友不需要有任何担心,如今这个尺寸已经是与正品几乎一模一样了,对于广大男士来
  • ——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8.轻易不动感情的人,一旦动情,就会地裂山崩,把自己燃烧成一堆灰烬,被他爱上的人,也会被这狼烟烈火烧烤得痛不欲生。莫言
  • 今年身体完全开始走下坡了,60kg都举的十分艰难,不必逞强在意这些,人们最终都会失去一切,谁也留不住谁,注意力要放在珍惜现在#每日一善[超话]#或许,每个人都有
  • 然后……然后我们就开店啦[彩虹屁] 为了让娃衣达到理想中的状态,娃衣的制版都是我们自己完成,反复琢磨的哦~并且后期工厂也会帮我们复版、提升工艺的[耶] 所以,各
  • 1️⃣考研调剂,就是指(一志愿没上岸),但达达到了一定成绩标准(过了国家线的学生)参加其他院校(非第一志愿)的复试。 .什么情况需要调剂?1️⃣初试分数不太理想
  • #所有女生分享官##所有女生会员服务中心#口感:微微酸,很清爽,不苦,买过这个很多遍了,主要是方便,之前买的是新鲜柠檬,要切还要冷冻保鲜保存,懒鬼是真的坚持不了
  • 这应该会是第一批钻石粉,也是跟我几个平台的朋友们,也是见证默默姐几个平台从零开始的。如果当初头条的大号还在,现在的粉丝应该不比微博少。
  • 在来到得比村之前,小狐狸早就认识小兔子了,在他们的家乡,这位是出了名的天才少年,而且还弹得一手好吉他,轻快的旋律搭配着温柔的嗓音,在小小的村落里,也收获了不少乐
  • [给你小心心]黄勾勾,我们真的在慢慢变好,没关系,我的人生志不在此。”_姜月念梁舟珩   梁舟珩苍白的脸也有了丝色,他说这是他梦想里的场景。
  • 1.心机女主,深沉男主 2.男主c,女主非c上期推荐#这些小说会给你惊喜的##春日治愈书单##推文##这些小说会给你惊喜的##春日治愈书单#粉条支持放假的前一天
  • 反向形城弗洛伊德认为强迫者的锱铢必较、事无巨细、克勤克俭都是对自己内心的不负责任、放纵不羁、叛逆愿望的反向形成,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过分认真的行事风格中看出一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待遇:月薪9000MOP,包食宿;工作時間10.5小時,其中有1小時食飯時間;月休4天,年假7天,病假6天(7)楼面部长1. 男,30歲以下;2. 會國語、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