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苏轼《偃松图》卷辨析(上)

苏轼《偃松图》卷,短卷纸本。历代收藏印记累累,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二29页,为清宫旧物。

展卷间,清朗纯净之气,扑人眉宇,偃松奇崛古峭,左向横斜盘伸于石间,石旁修篁数丛,笔法劲利,挥洒自如,有挟大海风涛之势,移时展阅,如奏笙簧。

其风格笔法,构图悉同于苏轼尽传于世的三件作品:即现藏于日本的《枯木怪石》图卷;邓拓先生旧藏的《潇湘竹石图》与上博所藏的《竹石卷》(文同合卷)。

画下角款识行楷眉山苏轼四字,下钤赵郡苏氏,朱文大印一方,按坡公书,少学徐季海,姿眉可喜。中晚岁出入颜平原,李北海,健劲浑融,审视款识,纵横斜势、撇画点勾,个人特征明显,当属中晚年手笔也!

惜历代递藏者爱不择手,竟日把玩,致使卷首小竹及款字稍有磨损,造成墨痕精神乏焉。

欲辨别《偃松图》卷的真伪优劣,最关键的一环还是不外乎原始而科学的“目鉴与考证”,然目鉴已无法给予我们直接与良好的信息条件。

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苏氏作品已存世殊少,仅存的三件画作,真伪尚无定论,尽管各存己见,也只能求同存异,作为国之重器,散藏于各大博物馆。相对而言《偃松图》卷,且是一件流传有绪,脉络清晰的清宫佚物。

引首清高宗弘历“松石间意”四大字,乃是早年所书,笔墨厚重,笔法圆润合度,神完气足,一派皇家气魄。前隔水花绫,有三朝翰臣张照题诗,画上有高宗弘历题诗。

第一次题于乾隆四年,时隔16年再和张照韵诗二首,分别于同年的正月与五月间,诗后跋语云:几暇展阅再用其韵。乾隆帝在画上题后尚不过瘾,还多次临仿此卷。

如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的仿苏轼《偃松图》(卷三十六册9页),再仿苏轼〈偃松图》(卷40册24页);临仿之后还未尽兴,再用苏轼《偃松图》笔法画《夷齐庙松图卷》(宝笈三编三卷1213页)及《岁寒三友图》,图录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审其绘画之笔墨,盖师法胎息于东坡,一目了然。

显然《偃松图》卷在清代宫廷已成为循绳墨而不颇的标准器。乾隆帝并自诩“苏家后唱是,允称益者友”。由此窥知乾隆帝秘藏于御书房的东坡此卷,钟爱至深之钦也。

画后跋者张谦,乃元大鉴赏家也。从中国美术史中获知,元代公私收藏亦大有人才,公者略而不述,私家收藏最显者当推仁宗三姐鲁国大长公主。

其他名者有乔篑成、焦敏中、赵孟頫、鲜于枢、张谦、郭天锡等人,他们收藏了许多唐宋名迹在我国书画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史记张谦为元代鉴藏家,确为不虚,我们可以从张谦对《偃松图》卷的跋语中获知张谦评画的高识灼见。

又缙云朱维嘉跋,语不录,考朱维嘉字士亨,学者称为素履先生。明洪武间由卢龙县令,晋升国子监丞,为明初赫赫名儒,著有《素履文集》十卷,现藏于台湾国立图书馆。

再郑伯固,钟涛跋,余无考。其跋内容皆言坡公为人,为诗词,作画之高妙者。黄X(名缺),字廷玉,铃印两方黄廷玉,庚戌首科进士,考明太祖于洪武四年本科举行后,即于洪武五年下旨停止科举,历时12年。

至洪武十七年重新恢复科举制,依次推知,庚戌首科当为宣德五年庚戌科,即黄廷玉跋于1430年中进士以后的几年间,日月忽其不淹兮,距今亦近580载矣!

后复有清高宗弘历之翰臣等和诗:分别为蒋溥、汪由敦、裘日修、观保、董邦达、钱维城、金德瑛、王际华、钱汝城等,其体势风格,皆为读书取仕必备的观阁体。然一望可知,俱出于本人手笔也。末尾有项元汴压卷题,记语云:“苏子赡《偃松图》名贤题咏,项子京珍赏。”

纵观画卷跋尾,收藏印记有百余枚之多,其中有明中后期大收藏家子京密玩,项元汴审定真迹,明李日华之李君实鉴定,明末李肇亨的椎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清高宗的太上皇帝,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等。

迄今为止散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苏轼书画作品为数不多,而曾出自项元汴奁中的就有11件之多。

如《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前赤壁赋》首缺字,文徵明补字,《覆盖》帖,《吏部陈公诗跋》,《一夜帖》,《或见》帖,处辨才韵诗二页,《渡海》帖,《归院》帖等等。

后人对项氏鉴藏书画的认同与肯定,几乎到达迷信的地步。由此说明,项子京鉴定苏轼作品的权威与至高信誉。

再述在鉴赏领域与项子京处于伯仲地位的李日华,日夕烟云供养,能书善画,常年浸淫于前人墨迹之中。曾经拥有或长期递藏,其收藏之富,鉴别之精,足可与项氏比肩也。

—— 待续 —— [good][作揖]#文物代言人##历史那些事##书画界##历史那些事#

调养脾胃最好的食疗方子,胖人吃了能减重,瘦人吃了能长肉
原创 赤脚本人 赤脚说
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肉,他们就特别羡慕那些怎么吃也长不胖的人。有的人呢,刚好相反,怎么吃都不长肉,他们就特别羡慕身体有肉的人。

在中医看来,身体太胖太瘦,都是脾胃出了问题。

喝水都胖的人,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多余的水湿堆积在身体里排不出去,就形成了肥胖,这类肥胖是身体有了过多的水,过多的湿,过多的痰,其根本原因是脾虚。

怎么吃都不长肉的人,是因为脾胃虚,不能把食物里的养分转化为身体的气血,所以吃得再多,只是从身体里过一下,身体还是缺乏物质精微,所以不长肉,其根本原因还是脾胃虚。

所以呢,要让胖人变瘦,要让瘦人长肉,都要从调理脾胃入手。

用什么方子呢?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个食疗方子,咱们很多粉丝朋友吃过,有一位朋友把这个方子当成早餐吃,一个多月瘦了20斤,把自己都吓到了。这个方子不是减肥方子,而是健脾的方子,这个方子不只是让胖人变瘦,还能让瘦人长肉,可以双向调节。

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懂中医的人自然懂,因为过胖过瘦都是脾虚的缘故,而中医治病求本,只要解决脾虚的问题,胖瘦不再是问题,有一个方子能从根本上解决脾虚的问题,自然就能让胖人变瘦,让瘦人长肉。

很多朋友估计已经迫不及待了,方子如下:

莲子,薏仁米,芡实,茯苓,山药,等份量配好,然后低温烘培烤熟,然后打成粉末,用开水冲泡着吃就可以了。

食用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可以当成早餐代餐粉吃,也可以当成下午点心吃,成年人每天用量30~100g。

这个方子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五行健脾散,为什么叫五行健脾散呢? 这个方子刚好由5个食材组成,5个食材都有健脾强胃的功效,5个食材又对应五行,所以叫做五行健脾散。

我个人认为,五行健脾散是健脾养胃最好的方子,没有之一。它不挑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吃,能够强身健体,适合脾胃不好的人吃,更适合长期吃。五行健脾散是一个几乎完美的食疗方子,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要去挑它毛病的话,只有一个毛病:口感很一般。

因为口感的问题,我把这个方子做了改良,在原方基础上加了一味“黑豆”,改良后的配方如下:莲子,薏仁米,芡实,茯苓,山药,黑豆,同样也是等份量。加了黑豆的五行健脾粉,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美味可口,在养身体的同时,也让精神得到了滋养。改良之后的五行健脾粉,真的可以说是一个接近完美的食疗方。

关于调理脾胃,我一直跟大家强调一个观点:脾胃是靠养的,不是靠吃药治的。吃西药治不好脾胃的毛病,吃中药也只能是暂时纠偏,偏性较大的中药也不能长时间吃,能长时间吃的只有食物。

世上能真正滋养身体的,不是奇珍海味,不是燕窝阿胶,而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纯天然食材。你看五行健脾粉,山药芡实茯苓莲子薏仁米黑豆,都是最最常见最普通的食材,平凡的它们组合在一起,成就了五行健脾粉的不平凡。

五行健脾粉为什么这么神奇呢?莲子,薏仁米,芡实,茯苓,山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能健脾胃,它们在健脾胃的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用自身的五行属性来调整人的五脏。

莲子,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子采摘于夏季,在五行对应火,在人体对应于心,能清心除烦,让心火潜降于肾,用一个字来概括:“清”。

薏仁米,成熟于秋季,秉金气最旺,在五行对应于金,在人体对应于肺和大肠,最擅长通利三焦,清理体内的水湿浊物,用一个字来概括:“利”。

芡实,常年生长在江南水乡的水里,生于水而不溺于水,在五行对应水,在人体对应于肾,最擅长固摄肾精,培育人的元气,用一个字来概括:“固”。

茯苓,长在松树底下的真菌,吸收天地精华而成,得木气而生,在五行对应于木,在人体对应肝胆,最擅长的就是净化体内浊气,用一个字来概括:“净”。

山药,扎根于肥沃的大地,得土气最多,在五行对应于土,在人体对应于脾胃,最擅长补脾胃之精,相当于给土壤施肥,用一个字来概括 :“补”。

黑豆,豆中之王,黑色入肾,可补肾强腰,还可解百毒。我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黑豆,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口感,更重要的可以增强食疗效果。

五行健脾粉,从表面看是调养脾胃的,实际上它是调和五脏的方子。心火要清降,有莲子;肺金要肃降通利,有薏仁米;肾水要封藏固摄,有芡实;肝胆要清洁干净,有茯苓;脾胃要补养,有山药。五位大将共同作用于脾胃,但又分别作用于五脏,好方子就是这么巧妙。

有人问:五行健脾粉有多少功效?我只能告诉你,好处之多,无法一一列出。我们知道,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胃问题是大多数疾病的根源,要想恢复健康,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脾胃功能。保守一点说,世界上至少有一半的病,都跟脾胃有关,只要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这一半的病都可以治好。从养生角度来说,养好脾胃是最重要的一步。

哪些人可以吃呢? 几乎人人可以吃。老年人适合吃,脾胃虚弱的人适合吃,4岁以上的孩子适合吃,病后康复适合吃,月经期间可以吃,感冒期间可以吃,因为这个方子都是性味非常平和的食物组成,是一个食疗方子,几乎不挑人。为了保险起见,孕妇不建议吃,容易便秘的人不建议吃,其他的我暂时还没想到,想到再补充。

调养脾胃最好的食疗方子-五行健脾粉,送给你们,希望大家都把脾胃好好养起来,吃嘛嘛香,健康长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 更重要的是,还会有好多我不认识的单词[傻眼]大数据是不是就给我推一下抑郁症,从一开始的痛彻心扉到现在偶尔伤怀,我知道自救并非易事,但我在努力的认真的生活,有新的
  • “绝无这种可能”这一句,我真的是笑疯了郭保坤自信满满:“爹,你放心,我最近看了很多兵书,也研究了很多的战例,感触颇深。我对1呢梦女没那么严重,不算wf。
  • 养鼠鼠后我的听力水平已经next level了大半夜它又越狱了刷牙准备睡觉的时候,听到厨房有动静,我以为是我爸在里面整理东西,结果,没人。当阿信唱到《好好》的时
  • ”李广苏是第三批18位航天员里唯一的文科生,经过三年多的刻苦训练,他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坚定地走好每一步”是他对自己的期许。李聪和李广苏同为第三批新
  • #年中狂欢节##天猫超市六一##我就这样长大# 惊喜福利享不停:[给你小心心]福利1:5.25-5.27,转发+带话题分享#戏精娃的搞笑日常# ,优质分享内容
  • WorldACD 和 Xeneta 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一势头一直持续到 5 月初,成交量增长了 12% 至 16%。受到广大公众广泛关注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也公布
  • 有的时候真真恨自己除了不会赚钱,我还能干什么。半夜一点四十给孩子换好纸尿裤后,直到现在我依然睡不着,生活万般苦,我也是只能靠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 计划书在公共场地,根本不能作为投凶证据老王的投凶理由:卖情怀 谢绝不爱第四案简直是稀巴烂,整个构架就非常不合理,不逻辑,这案应该叫——宁船长八周年度假记(我没有
  • 劳力士格纹面日志的表圈,也是正品劳力士官网的经典元素之一,而我们VS厂也是丝毫不差的还原过来,虽然在材质上的差异,但是天下没有难办的事情,而我们VS厂采用的是9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他就是不知道,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一转眼认识你们马上就十年
  • 现状:普通演员2 芙蓉姐姐凭“S型”身材、大胆的言论爆红网络现状:退隐富婆1 沉珂“网红始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人物。现状:直播带货其实 为五斗米折腰 并没有错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你真的太甜了,像彩虹糖一样,我的世界都被染成五颜六色#刘宇宁天行健# | #刘宇宁卓不凡# |
  • 【关于你】 带上诚意来,颜控,声控,手控,每项30分,会穿搭+10分,不着急恋爱也不着急去实践所以上来gh别逼我骂你,喜欢外表冷酷内心柔弱的,每天可以被我欺负的
  • 这个茯苓不简单啊,茯苓长在松树之下,吸取天地的精华。之所以可以止汗,是因为茯苓的伏藏之性能够敛抑外越的水气,转为水液从三焦下注膀胱,而不是发为汗水。
  • #小詹好可爱[超话]# 让爱传下去下期|小板块文案指路@yy_u_an 劳模苑苑1⃣️宝肌米护发精油浓浓桂花香很好闻!我的女孩健康快乐就好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是看
  • MT大叔就曾经有一次被“追车”靠边停车后按规矩和流程做得挺好,警察上来就从“天气挺好啊”“你要去哪呀”“去那里干啥呀”“从哪个城市来的呀”之类的话题主动开聊,这
  • #云南旅行#第二十一天 腾冲-瑞丽上午离开了腾冲,中午到达了瑞丽,到了瑞丽异域气息扑面而来,先去了姐勒金塔,院子不大,去的时候整个佛塔就我们两个人,特别清净。
  • 男二这边一开始和女二复合,日子还挺甜蜜,但家花不如野花香,男二这时候又想起女主的好,还想吃回头草。女主穿来,就面临被男二指责的情景,还说出轨是自己的错,女二清清
  • 一周好几个熬夜,不断的倒时差,我已经不清楚自己的时差是什么了,每时每刻都在犯困,每日每夜也都失眠,好像在一种不真实里,像周日睡觉中途起来关掉闹铃时候发生的一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