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吃完又逛了一圈好利来,蹭了个试吃,张利韬对我到处蹭试吃的行为翻白眼,我才不管,有本事我递给你的时候别张嘴啊[哼]然后就到了分别的时候,在虹悦城前面的公交车站,我
  • 谁又能想到,柔弱优雅的赫本是肯尼迪那么多情人中,唯一一个舍不得让媒体打扰,谨慎保护的人。本来21岁时的初恋对象已经成了未婚夫,但是随着赫本的名声鹊起以及两人的聚
  • #文轩[超话]##同人文# 各位姐子们,给大家推荐一些电竞文(去老福特搜作者名或者文章名字就可以了): 1.跟紧我(已完结) 作者:情人岛岛主 是电竞圈大
  • 我们都经常说段子,给你100万,让你离开我女儿,在北京、上海那种城市里面,一套房动不动几百万上千万,可要比这100万,更多的多。大城市的爱情,在房子面前太脆弱了
  • #遇见美丽江西##上饶##我把古村镇说给你听# 【文明在这里|泗县: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绿树白墙、碧水映村,梨树枝繁叶茂发荣滋长。走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
  • 我觉得我好像有点 太着急了 列出了很精确的日子里 从现在到往后的几年里我要干什么我要准备什么我要规划什么 所以一旦觉得和我想要的不同 我就会马上觉得我的计划落空
  • 又何止是影坛 还有乐坛 还有学术 还有中医 制度有问题 人就没有问题吗 最近学院派退出排名榜 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们该有点自己的东西了 看到有不少人 一直在致
  • ”"这是我在国家队的最后几场比赛了,我很享受这些比赛"。在意大利我很自在,他们对待我就像对待意大利人一样。
  • 一姐留学选校——————✔️背景:本科中传,大二,211,新闻传播专业的,想去申请lse新闻传播专业,均分89左右,但是学校不在top30,英语之前考过雅思六分
  • 超级可爱✌️娃娃全身都是软软的!超级可爱✌️娃娃全身都是软软的!
  • 对‮那于‬些被迫拿‮自出‬己的肉身‮满来‬足人‮口类‬欲的动‮们物‬来说,人‮的间‬节日就是‮们它‬最悲‮的惨‬日子…愿‮日节‬期间有更‮的多‬人吃素护生,减‮
  • [转载] 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
  • 【重点:日语考试中涉及对象方面的语法合集】1.~にかけては(にかけても)N2关于~方面(也);在~上(也);论~(也)接续[体言]+にかけては(或:~にかけても
  • (圣人常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正是由于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才使得天下无人能达到圣人的境界)。(做人应当心地无私,光明磊落,使鬼神也为之叹服;在家庭生活中,不为妻子
  • 并表示一旦立案成功,不会撤诉,告到吴亦凡道歉忏悔为止;当晚,凤凰网采访都美竹,她称吴亦凡酒局的中间人是他工作室的经纪人,并且中间人不止这一个,都是女性;7月16
  • 十二星座一个月内开启好运之路,从此好运加身~现在开始你会好运连连,万事顺利,向前看,你会越来越好~金牛(福运来袭,喜事旺盛不断,贵人相伴,财运飙升福气旺)双子(
  • 别人不惹我,咱很难说先发制人,在观点上,恃强凌弱、半渡而击都是不仁义的。仔细想想,我是不在乎尊严的,因为我知道在那里最多也就是那个样子,邃晓通达雨女无瓜,人压根
  • 如果你的八字中含有「财库」你的一生就会有财富,如果「财库」出现了两个或者更多,那你就是大富之命了。如果你的八字中含有「财库」你的一生就会有财富,如果「财库」出现
  • 她孤独地坐在讲台前,突然想起和同学们之间关于写日记的约定,打开柜子,满满当当,是大家写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暴力、战争、遗弃等事件的日记本。其实这些身体和心灵都伤痕
  • 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