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乡党》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此指孔子。此节记冠服,改称“君子”,而变言之,表示礼制如此,凡君子宜然也。
▲不以:不用。
▲绀:gàn,深青而含赤色。段玉裁:“绀,含也,青而含赤色也。亦谓之红青。”
▲緅:zōu,深青而带微黑。《四书典故辨证》:“绀又入黑则为緅,又黑于绀也。”或曰黑中带红。
▲饰:衣服之领子、袖子的镶边。
▲亵服:xiè,私居服,即家居便服。朱子:“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言此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
▲袗絺绤:zhěn chī xì。袗,单衣。钱穆:“葛之精者曰絺,粗者曰绤。当暑居家,可单衣絺绤。”李炳南:“袗絺是细葛布制的单衣,袗绤是粗葛布制的单衣。”程石泉:“葛制,即今之麻,”
▲必表而出之:表,表衣、上衣。出,出门。钱穆:“古人冬衣裘,夏衣葛,在家不加上衣,出门必加,虽暑亦然。”
▲缁衣羔裘:衣,即上衣。缁(zī)衣,黑色的衣服。羔裘,黑色羔羊的皮所作之裘。裘,皮衣。古人穿皮袍,毛向外,因此外面要用罩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色的羊毛,因此要配上黑色罩衣,就是缁衣。李炳南:“缁衣羔裘是诸侯视朝的衣服,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
▲素衣麑裘:素,白色。麑(ní)裘是小鹿皮所做之裘,毛色白,与素衣相称。李炳南:“如有凶荒,君穿素服,臣随之穿素服。”叶氏:“麑裘亦施于视朝ji蜡(古代每年十二月,天子或诸侯为颂扬神农、后稷等百神之劳功而举行的jisi,是大蜡zhà),狐裘亦施于燕居。”
▲黄衣狐裘:狐裘,狐色黄。《注疏》:“其黄衣狐裘,谓大蜡zhà息民之ji服也。人君以岁事成熟,搜索群shen而报ji之,谓之‘大蜡’。又腊ji先祖五祀,因令民得大饮,农事休息,谓之‘息民’。于大蜡之后,作息民之ji,其时则有黄衣狐裘也。大蜡之ji与息民异也。息民用黄衣狐裘,大蜡则皮弁素服,二者不同矣。以其事相次,故连言之耳。是息民之ji用黄衣也。”又兵事亦用之,即“韦弁服”也。
▲亵裘长:亵裘,在家私居所穿。
▲短右袂:右边的袖子要短。《注疏》:“袂是裘之袖。”钱穆:“所以便作事。或说:右字当读作‘又’,‘又袂’犹言‘手袂’;短手袂,言两袂皆短。一说:卷右袂使短。”
▲寝衣:指小卧被。孔安国:“今之被也。”《说文》:“被,寝衣也。”大被曰衾,小被叫被。
▲有:同“又”。张栻:“长一身有半,此寝衣之制也。”
▲狐貉:狐皮貉皮,取其毛之厚暖者用来坐。朱子:“狐貉,毛深温厚。”
▲居:坐。程石泉:“《论语》屡言‘居吾语女’,《孝经》亦有‘仲尼居’‘坐吾语女’。‘居’‘坐’互见。盖‘居’亦可训‘坐’也。”
▲去丧:去,除、除去。陈祥道曰:“佩所以致饰,丧则去饰矣,故去而不佩。去丧无所不佩。”
▲无所不佩:佩,佩戴、服用。孔安国:“非丧,则备佩所宜佩也。”段玉裁注:“大带佩者,谓佩必系于大带也。从凡者,无所不佩。”
▲帷裳:上朝与jisi所穿的礼服。其制用正幅布来做,像帷,并且不缝制。非帷裳(cháng),是指其他的衣服。郑康成:“帷裳,谓朝ji之服,其制正幅如帷。非帷裳者,谓深衣削其幅,缝齐(zī)倍要(yāo)。”(孔安国:“齐,谓裳之下畔;要,谓裳之上畔。言缝下畔之广,倍于要中之广也。”)蔡节:“裳,犹今之裙也。”
▲杀:音shài,减少,引申为剪裁。王肃:“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杀也。”
▲羔裘玄冠不以吊:羔裘玄冠其色属玄(赤黑色),玄属吉,所以不能穿吉服去吊sang。《穀梁传》郑注:“玄冠,委貌,诸侯视朝之服。”《说文》:“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孔安国:“丧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
▲吉月:吉,训为“善”,不训“始”,然亦有“始”义。程树德:“吉月者,谓正月也。”《学礼管释》:“‘吉’训‘善’,亦可训‘始’。故凡始月始日皆以吉名之,所谓‘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朝:上朝觐君。孔安国:“朝服,皮弁服。”

■现代翻译:君子不用青中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做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来做平常家居的便服。暑天,穿细葛布或粗葛布做的单衣,出门时必定要加一件上衣。上朝时穿黑羔羊皮裘,外面配上黑色罩衣;视朝ji蜡时穿白色小鹿皮所做之裘,外面罩上白色的衣服;大蜡息民之ji或兵事时,穿黄色狐裘,外面配上黄色罩衣。家居所穿之裘比出门所穿者稍长,右边的袖子要短。睡觉时一定要有小卧被,其长度是身体的一倍半。狐皮貉皮毛厚的用来做坐垫。服丧期满之后,任何饰物都可以佩带。如果不是上朝和jisi时穿的帷裳,其他的一定都要剪裁并缝制。黑羔裘、玄色冠不穿戴着去吊丧。每年正月初一,必定穿着朝服去上朝觐君。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一入曰緅。饰者,不以为领袖缘也。绀者,齐服盛色,以为饰,似衣齐服也。緅者,三年练,以緅饰衣,为其似衣丧服,故皆不以饰衣也。王肃曰:亵服,私居非公会之服,皆不正。亵尚不衣,正服无所施也。孔安国曰:当暑则单服。絺綌,葛也。必表而出,加上衣也。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私家裘长,主温也。短右袂者,便作事也。去,除也。非丧则备佩所宜佩也。王肃曰: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杀也。孔安国曰:sang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故不相吊也。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君子者,自士以上也。士以上衣服有法,不可杂色也。绀緅者,孔意言绀是玄色也,緅是浅绛色也。所以不用绀緅为衣领袖缘者,玄是斋服,若用绀为衣饰,是似衣斋服,故不用也。又三年之sang,练而受浅绛为縁(缘的异体字)也。若用緅为衣饰,是似衣sang服,故不敢用也。故云君子不以绀緅饰也。红紫,非正色也。亵服,私亵之服,非正衣也。亵尚不衣,则正服故宜不用也。所以言此者,为时多重红紫,弃正色,故孔子不衣之也。古人冬则衣裘,夏则衣葛也。若在家,则裘葛之上亦无别加衣,若出行、接宾,皆加上衣。裘色既随衣,故此仍明裘上之衣也。裘与上衣相称,则缁衣之内故曰“羔裘”也,此是诸侯日视朝服也;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孔子是鲁臣,故亦服此服,以日朝君也。素衣,谓衣裳并用素也;鹿子色近白,与素微相称也;国有凶荒,君素服,则群臣从之,故孔子鲁臣,亦服之也。岁终大蜡zhà报功,象物色黄落,故著黄衣黄冠也;而狐貉亦黄,故特为裘以相称也;孔子为臣,助蜡祭,亦随君著之黄衣也。故《礼运》云“昔者仲尼预于蜡宾”是也。家居主温暖,故长为之也。而右臂是有事之用,故短为右袂,使作事便也。被宜长,故长一身有半也。狐貉之厚谓在家接宾客之裘也,家居主温,故厚为之也。sang服已除,所宜得佩者悉佩之也。若非帷幔裳,则必缝杀之,以杀缝之面置里,不杀之面在外,而帷裳但刺连之。sang凶主素,故羔玄不用吊也。鲁自文公不视朔,而孔子月朔必服而以朝。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一节记孔子衣服之礼也。绀者,齐服盛色以为饰衣。緅者,三年练以緅饰衣,故皆不以为饰衣。红紫二色皆不正,故不以为亵服。亵服尚不用,则正服无所施可知也。“狐貉之厚以居”者,谓在家接宾客之裘者,居家主温,故厚为之。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曲礼》《玉藻》皆言“袗絺綌不入公门”,此众人之礼也。孔子袗絺綌必表而出,非特不入公门而已。天不足西北,故人之右目不如左明;地不满东南,故人之手足右强。右强则有利于用,故右短袂,以便作事。正裘所以行有礼故不长,亵裘取温故长。《周礼》言“正月之吉”,《诗》言“二月初吉”。朔月谓之吉者,明生之几故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亵服不为,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表而出之,谓先着里衣,表絺绤而出之于外,欲其不见体也。诗所谓“蒙彼绉絺”是也。齐(zhāi,通“斋”)主于敬,不可解衣而寝,又不可着明衣而寝,故别有寝衣,其半盖以覆足。程子曰:“此错简,当在齐必有明衣布之下。”愚谓如此,则此条与明衣变食,既得以类相从;而亵裘狐貉,亦得以类相从矣。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君子无时不居正也。盖嫌其见体耳。一衣服之间,莫不有义存焉。岂苟云乎哉?内外以称也,君子恶夫不称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江氏永《图考》:亵裘即狐貉裘。“亵裘长”,则礼服之裘宜短,以其行礼时,有升降上下,长则不便于行礼也。亵裘之外,当服深衣,深衣所以亵裘者。郑(康成)以衣被通称,恐人不晓,故言“卧被”以明之。古人加席于地而坐其上,大夫再重。至冬时气寒,故夫子于所居处用狐貉之厚者为之藉也。

●钱穆《论语新解》:改言君子者,上文各节记容貌,由中达外,非学养深者不能为。此节记冠服,人人易以取法,若非属一人之事。 正色谓“青赤白黑黄”。青加黄为绿,赤加白为红,白加青为碧,黑加赤为紫,黄加黑为缁,皆间色。古人服裘毛向外,外加上衣,当与裘之毛色相称。缁衣,朝服;素衣,凶服;黄衣,蜡祭之服,亦兵服。一说:大被曰衾,寝衣,小卧被。一说:古人衣不连裳,仅在股以上。此言长一身又半者,顶以下踵以上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一身又半,亦及膝耳。寝衣殆如今之睡衣,或是孔子特制。此节记孔子衣服之制。或曰:《乡党》一篇,乃孔氏之遗书,多杂记曲礼如此,非必专是孔子始如此。孔子动作衣服有与众同者,亦有独焉者。

★此节记孔子衣服之制。圣人衣服之制、饮食之节,只与常人同。但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知之而与百姓同其日用。 https://t.cn/RxRVHIh

专治膝关节病的 “养筋汤”,唯一养筋的方子

膝盖是一个关节,随着年龄增长,气血没那么多了,供给膝盖的气血也少了,膝盖又总是磨损。

所以特别需要气血这种润滑油,润滑油充足就没事,润滑油一少就会干磨,就会出现磨损的问题了。

这时寒气再进来,在缺血的情况下再去练蹲起、爬山、走远路,膝盖只能更磨损了。这就是很多中老年人在锻炼后膝盖越来越疼的原因。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起病缓慢者膝关节疼痛不严重,可持续性隐痛,气温降低时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

晨起后开始活动,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稍活动后好转。

关节功能受限,膝盖不利索,屈伸不利,不能下蹲不能弯腿也不能伸直,上下楼梯比较吃力,更别说登山与跳跃了。膝盖总是隐隐约约酸疼,有时候还木木的,就感觉膝盖已经失去了弹性,没有活力,很僵硬。

中医认为,膝为筋之府,各种韧带筋膜在膝关节这里最复杂最丰富,所以膝盖的问题在于筋而不在骨。

中医认为,肝在体合筋。全身上下里里外外一切筋膜都归肝所管,肝是筋的直接领导,也就是说要养好筋就要养好肝。

我们身体的任何关节都有筋,男子的生殖器是最大的一条筋,叫做宗筋,传宗接代用的宗筋,所以阳痿不仅仅与腎虚有关,还与肝有关。膝为筋之府,也就是说膝盖这个地方有大量的筋,是筋最多的地方,膝盖的问题不要盯着骨头,不要以为就是骨质疏松,不要瞎吃钙片,要补筋强壮筋膜。

肝主藏血。

这个筋需要大量的肝血滋养,就好比花草树木需要雨水的浇灌一样,如果没有雨水的滋润花草树木就会干枯,如果没有肝血滋养,筋就会失去韧性,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没有了润滑油。

现在很多人的骨节咔咔作响,就是筋出了问题。还有的人无法劈叉也是筋的韧性不够。膝盖问题和气血有很大的关系。肝不好,气血就少,膝盖自然就出问题了。

如何养肝血呢?

如何让这个肝血源源不断去滋养筋呢?这个方子重用白芍来柔肝养血,配合酸枣仁大补肝血,酸枣仁与白芍都是酸的,酸入肝,酸味的食物药物都可以养肝血,因为酸有一种收敛之性,能够把肝血收藏住,而不是白白耗散。

然后再用麦冬滋阴,麦冬味甘,甘可以缓,所以关节屈伸不利的都需要甘味的药来缓和。麦冬还可以补心血,心主血脉,心脏强大了,周身的血脉会更加通畅,自然膝盖这里的血脉也更通畅,通则不痛,就可以解决膝盖痛的问题。

《神农本草经》说麦冬可以久服,久服会轻身延年哦,尤其对于瘦人来说,麦冬绝对是一味增肥的仙药。 肝腎同源,精血一体,肝血的来源是腎精,肝藏血,腎藏精,精化血,补肝一定要补腎。肝五行属木,腎五行属水,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中水生木,也就是说腎是肝的妈妈。

按照中医补泄的原理,虚则补其母。如果肝血亏虚,一定要调养肝的妈妈,也就是腎。只有腎水足了肝血才充盈。

所以这里用了熟地来补腎阴,又用了少量的巴戟天来补腎阳。补腎阴是加油,补腎阳则是点火。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同补,生化无穷。

养筋汤

这个方子就是养筋汤,也是唯一一个养筋的方子。

白芍30克,熟地30克, 麦冬30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

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专门治疗“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以至筋缩不伸,卧床呻吟,不能举步,遍身疼痛,手臂疫麻”。《辨证录》对这个养筋汤赞誉度非常高,夸下海口说: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

养筋汤,整个方子是补其水、润其肝的思路,意思就说一剂下去,筋骨就稍微放松了,三剂五剂下去,筋骨就大大的舒展了,十剂下去,酸麻疼痛之症全部去除。

如果膝关节久病久痛,肯定有瘀,还有些寒湿,加桂枝12克川牛膝12克三七粉6克(直接用汤药送服)

加入桂枝一方面可以温经通络,打通膝盖这个地方的经络,一方面把膝盖这个地方的寒湿散掉。同时这个桂枝可以反佐前面清一色的滋阴药带来的滋腻。

中医有一句话说“无牛膝不过膝”,可见牛膝对膝盖以下的病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入川牛膝,强壮腰膝。这味药天生就是为膝盖而生,川牛膝一方面可以引药下行,把上面的气血引到膝盖,同时川牛膝本身也有舒筋活络的作用,用在这里简直是画龙点睛。

三七的厉害之处就是可以把骨头里,筋骨间的瘀血化掉,消肿止痛。瘀血化掉,新血生出来,身体就可以自己修复一切损伤,修复筋膜,修复膝盖。很多人半月板磨损,这个磨损就是损伤,就是瘀血,三七就可以化瘀,然后修复这个半月板。

不仅仅是膝盖有问题才可以用这个方子,任何与筋有关的症状都可以用,任何一个关节屈伸不利都可以用。

中医有一句俗话,筋长一寸,寿增十年,养筋就是养肝,养肝就是养命。我们生下来是攥着小拳头的,这个就是肝主筋的功能,我们死去的时候叫做撒手人世,就是手摊开了,这说明肝气耗尽了,无力再握了。

提示:本文作者不详,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国医大师干祖望:从痰、湿、瘀、虚、心火论治神经性耳鸣耳聋(下)

5、心血亏损耳窍失养案

赵某,女,时年34岁。初诊于1986年12月25日。左耳连续性鸣响,声调低沉,时轻时重,眩晕,其程度与耳鸣声响程度成正比,听力下降。舌苔薄,脉细。检查:鼓膜未见异常。干氏认为耳鸣者非实则虚,眩晕则“无虚不成眩。”此虚非肾虚,盖寄窍于耳之心血亏损使然。取养血宁心手法,四物汤加味。

处方:熟地黄10g,川芎3g,当归10g,灵磁石30g(先煎),栀子仁10g,酸枣仁10g,补骨脂10g,山药10g,五味子10g。嘱无外感可连服20剂。

1987年2月26日二诊:药后耳鸣响声逐渐下降,眩晕消失,但晨起有舌麻,心慌,舌少苔,质稍红,脉细。干氏取养血宁心之法,以舌质示意,应当旁顾心阴。

处方:熟地黄10g,莲子(杵)10g,当归10g,柏子仁10g,麦冬10g,白芍10g,山药10g,太子参10g,自加桂圆肉5个,五味子10g。仍进20剂。

1987年3月18日三诊:诸症消失,已获全效,为巩固疗效,再进20剂。

按:干氏认为,心血亏虚可导致耳鸣耳聋,特点为:耳鸣时轻时重,声调低沉,起病缓慢;全身症状伴见头晕眼花、手足麻木、视物模糊、舌质淡、唇苍白、脉细等;局部检查:耳膜可无异常。治当养营补血,常用方有四物汤及归脾汤等。此例患者病史近1年,曾进服过六味地黄、杞菊地黄、天麻钩藤饮、耳聋左慈丸、知柏八味、金匮肾气丸等,疗效时有时无,或有效而不著,乃未顾及心之营血而然。考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心肾同窍于耳;心主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相互化生。故补心血以疗虚鸣,在所为宜。案中熟地黄、川芎、当归养血,心主血,血旺而心自得养;补骨脂、山药、五味子益肾精以滋心血;心主火,心血不足易生火,故佐栀子仁以泻心火;酸枣仁养心安神;灵磁石补肾,潜阳止鸣。
二诊时,耳鸣、眩晕好转,有晨起舌麻,仍属心血不足。故续以熟地黄、当归、白芍养血以补心;莲子、山药健脾益肾,脾肾强则精血生;五味子、麦冬、太子参益气养阴以补心;柏子仁、桂圆肉养血安神以宁心。

6、气血亏虚瘀阻耳窍案

赵某,女,时年65岁。诉自1993年患美尼尔氏病后,双耳听力渐降,鸣响无宁日,如蝉鸣不息。面白神疲,时头晕,头痛。检查:双外耳正常,鼓膜内陷,混浊。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证属气血亏虚,血瘀耳窍。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窍。方药合四物汤与通窍活血汤于一炉。

处方:当归l0g,丹参10g,熟地黄l0g,白芍6g,红花6g,桃仁6g,益母草10g,路路通l0g,石菖蒲6g,大枣3枚。日服1剂。

7剂后复诊:精神好转,耳鸣减轻,无头晕,按原方去益母草,加党参l0g,连服20剂,耳鸣明显改善,听力有所提高;续以上方加减,调治3个月,耳鸣基本消失,嘱继续门诊调治。

按:本例患者为梅尼埃病所致耳鸣耳聋,且以耳鸣症状为著。梅尼埃病之间歇期多属虚证,或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此例患者即是气血亏虚为主,兼血瘀耳窍。故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窍。用四物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方中当归、熟地黄、白芍、大枣养血;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活血化瘀;路路通通络;石菖蒲通窍开闭。二诊时药已奏效,去益母草而加党参健脾益气。

7、气滞血瘀耳窍失利案

陈某,女,时年59岁。双侧耳鸣,左重右轻,已半年余。服滋阴泻火中药无效。刻下鸣声有节律,自感与心跳同步。查见鼓膜轻度内陷,右侧混浊变硬。舌有紫气,苔薄白,脉平。
处方:暂从化瘀通络求之:当归尾、葛根、桃仁各10g,赤芍、红花、泽兰各6g,乳香、没药各3g,乌药5g。

10剂后复诊:鸣声辍息,但停药后鸣声又作,程度见轻。知药中病机。处方:上方加黑芝麻10g,胡桃肉5个,连服10剂后诸症消失,未再发。

按:患者辨证依据不充分,干氏根据医理与临床经验,从气血瘀滞,窍络痹阻认识。治以化瘀通络。方中当归尾、葛根、桃仁、赤芍、红花、泽兰活血化瘀;乳香、没药、乌药行气活血。黑芝麻、胡桃肉滋补肾元。

8、心火上扰清窍失利案

徐某,女,时年46岁。1991年7月5日初诊。右耳鸣响1年多,为持续性、音调高、音量小,对外来噪音拒绝,闻到后心烦,疲乏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心悸手颤,右重左轻,近来头痛伴有脑鸣、舌薄苔、质有红意、脉平等。证属心火旺盛,上犯于耳,盖心寄窍于耳。

处方:取清心养营:生地黄、淡竹叶、白茅根、柏子仁、当归、丹参、益母草、菊花各10g,朱灯心3扎。

1991年7月12日二诊:药进7剂,鸣声无息,但往昔因鸣声扰而不能安眠之状已得改善,而闻噪声心烦仍然,手颤可以自主一些,其余无变化,自觉舌底部冒火感,两掌焦灼,得食作胀,舌苔薄,脉平。药后已稍有良好反应。可能量之未及而难以明显,前方仅在离火,未及坎火,今当调整一二。生地黄10g,黄柏3g,知母、柏子仁、益母草、地骨皮、牡丹皮、丹参、桑椹子各10g,朱灯心3扎。

8月9日三诊:上月处方进服未辍,耳鸣改善,脑鸣消失,掌心也随鸣响之宁静而热退,现已能正常上班。进清心养营益肾之剂,确有佳兆,理应踵进。原方又进10剂,耳鸣已止。

按:本例患者为神经性耳鸣,证属心营不足,心火偏旺、火性炎上所致。《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医贯》又有“心为耳窍之客”。若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耳窍失养,故心慌、耳鸣,血脉失养致手颤。故治以清心养营。首诊方中,生地黄、淡竹叶、白茅根、朱灯心清心火;柏子仁、当归、桑椹子养心营;心主血脉,心营不足,可致脉络瘀滞,故用丹参、益母草养血(营)和营化瘀;心火偏旺者,心肾不交,故加黄柏、知母滋肾降火;菊花清肝,止头痛与脑鸣。

9、心肾不交耳窍失利案

李某,男,时年21岁。右耳鸣如蝉、朝轻暮重、头晕乏力、难寐心烦、口干咽燥、不欲多饮、大便偏干,多次治疗未效。查见右耳鼓膜轻度内陷,音叉检查见两耳气导骨导均无明显下降。舌红少苔,脉细弦。肾阴亏虚,心火偏旺。治当泻离填坎:黄连1.5g,木通3g,灯心3扎,酸枣仁、熟地黄、麦冬、丹参、茯神、菟丝子、覆盆子各10g。上方10剂而安。

按:《辨证录·耳痛门》卷3说:“凡人心肾两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肾不交心与心不交肾,皆能使听闻之乱。然而肾欲上交于心,与心欲下交于肾,必彼此能受,始庆相安。倘肾火大旺,则心畏肾火而不敢下交;心火过盛,则肾畏心焰不敢上交矣。二者均能使两耳之鸣。但心不交肾耳鸣轻,肾不交心耳鸣重。”

本例患者病机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耳窍功能失利认识。方中熟地黄、麦冬、菟丝子、覆盆子补肾滋阴;黄连、木通、灯心清心降火;丹参、酸枣仁、茯神养心安神。全方合用,共奏滋阴补肾,清心降火之功。

(完)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牙刷# 「AB护龈软毛超细超软纳米万毛牙刷」✨牙刷届的爱马仕 不仅颜值爆表 好用也是一百分用AB牙刷刷牙一分钟就相当于普通牙刷的三分钟 可以有效的保护我们的牙
  • 那儿的天人,经常在清晨的时刻,用种种盛花的器具,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微妙而不可思议的仙花,离开极乐国土到外边十万亿那么多的佛国里,去供养每一佛国里的世尊。极乐国土
  • ALL禁❌ 请勿上升他人❌ 勿bp❌ 勿抄袭可蹲可艾特#时空中的绘旅人[超话]#开服咸鱼终于60级了,评论抽个你推电话卡(18r)庆祝一下![打call]评论
  • ​​​​#谢可寅[超话]# #谢可寅原创能力# 演员投票,每个号10票,开青少年模式10票一共20票,小号也利用起来希望大家重视起来,谢可寅在演员上收到的夸奖
  • 下面看看不同珠宝的五行属性:属金的首饰:黄色和白色为主的贵金属物品,金属性最强的一般是白色属性的贵金属,如铂金、18K白金。 属土的首饰:玉石类、矿物质类的珠宝
  • 人际关系紧张,有着很重的自我保护意识,会为了利益而会不择手段,没有情感可言,自私自利,任何时候都以自己为中心,从来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人际关系紧张,有着很重的自
  • 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麵還有冷綠的雜草。                                 ——鲁迅
  • ​​​​#中华星命风水# 正确的选择人生方向胜过一切盲目努力,调整坟墓居家风水改变自己命运轨迹☞也许你会需要我的指点迷津#三元逸士祝您升官发财流年大吉# 【相
  • #2021年春运部署会#  有了安全,才会有团员【#疫情防控是今年春运工作的首要任务#】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
  • 对包含200多万瑞典女性的队列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早产(<37周)与分娩后10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3%有关,而即使时间拉长到20-44年,仍然有37%的增加
  • 八字婚姻宝典  八字合婚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八字合婚时对本命八字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婚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跟自己本身的命盘有关,一个命中婚姻好的人,无论跟谁
  • 每次转动,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3、推拿操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将两眼自然闭合,然后依次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
  • 眉骨下巴跟不上在高整的在好看都是放你看这喉结xxxxxxxxx(自行想象)多少男明星希望有这样的眉骨你看这可爱的脸庞 这样的年下弟弟不想要吗?
  • 真的超级有诚意,表白制作组[爱你]歌词本的内封和CD封面对应超好评! 我們梨渦天使隊長少女們的統領以及我的大本命特特特...利特0701生日快樂!
  • 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喜欢他不意味着我的世界都是他,不要因为别人影响自己的方向,他只能让我越来越好才对。他,不特指谁,甚至可以说他是戏曲、话剧等我的爱好。
  • 01.超越三界,随意示现“摩耶”是梵语,翻译为汉语,即是“幻术”的意思。翻译成汉语,则是“一切义成”的意思,佛的出世,一切皆能成就。
  • 今晚七点案例分享来自@广州牙齿矫正日志 (广州专业口腔博主,专注给每一位牙友推荐最适合自己的医生,如果你有牙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问博主) [星星][星星]看着自
  • 你走后的第二天晚上爸爸也哭了,虽然平时总是吓唬你,但妈妈知道其实他也很难受,很多时候他晚归也都是你在等他,晚上打游戏也都是你在陪他。妈妈知道,你已经提前回去了,
  • #肖战加盟为爱尖叫# xz#肖战爱奇艺为爱尖叫# 【兔兔贴】点不了赞了 “小飞侠,我觉得比朋友更多,近似于亲人般的存在,我觉得是共同陪伴我一起成长,我在成长,然
  • 泰拳(泰语:มวยไทย)即泰国拳术,是发源于泰国,弘扬于世界的搏击技术,被称为“八条腿的运动“、“八体的科学”已经有了500年的历史[求饶]。泰拳是一门传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