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记录#

《我们最后所能拥有的》 - 作者:宋涵

从沙溪书局带回来的书。当时随便翻翻浏览几页之后,很有感觉,决定带回去细读。我很高兴遇到这本书。

根据书中信息推测,作者是85后,年纪不大,有一双比较小的儿女,她对于女性这个身份有很深刻的思考和领悟,对于人性人心的探索也很对我胃口,十分具有哲理之思。总而言之,这本书我很喜欢。
PS其中特别喜欢的一篇是关于电影《青蛇》的评论。我会再次将这一篇再细读。

摘记作者的一些令我很有感触的思考。

否认父母,其实是在否认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父母咬牙切齿或冷酷无情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没有比否认自身生命源头更悲伤的事了。

有些大人舍不得让子女吃一点”苦“,这是要多么否认自己的人生,才会认为一切经历都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过程?

一样东西越是平常,加诸其上的魔力和引申喻意就越少,它给人的控制力也就越小。

她们认为一切身体和心灵的疼痛多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没有倾诉的必要,因为“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她们的沉默让后来人对“做母亲”这种体验了解得太少,只留下一张空洞的“伟大的母亲”的旗帜在她们头顶上飘扬。

人在世间偏偏找不到他们渴望的完美的爱,……, 在某个时刻,他/她一定会听到内心的哭喊声,悲切深沉,和远古的某个祖先一摸一样。

知道自己被永远的爱着,就不会患得患失,就会勇往直前。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吗?

不做普通人,所需要的能量是很高的。而真的,只有少数人拥有这样的能量。
自由是好的,但真正的自由,却不是很多人能承担的,人会逃避自由,会自动进入到各种或大或小的框架之内,来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感 ——这是人的共性,不分父母和子女。

父母们为子女安排常规道路的合理性,……,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走那些偏僻的小径,而未成年人对此多是认知不足的。这不是“腐朽、保守”所能一言概之的。古今中外,即使是许多智者,也指出了“中庸之道”这种生活方式的高明之处。
因为太想去保护,就会强烈地去否定和干扰子女那些在父母眼里“看起来很愚蠢”的自我意志。

对于人性中真正的勇气和创造性,父母们是叶公好龙的,因为这些并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衣食无忧。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得随时保持一种远见“在那个天真幼稚的孩子身上,在那个青春懵懂的少年身上,正酝酿着一个必然要独自承担命运的成年人。

一个生命能拥有的最好的,我仍然认为是去探索和创造,去领略美和真相。我希望他们能一直感受到精神的指引以及实现它们的喜悦。这样形而上学的心愿,我或许会羞于提起,因为它不属于日常生活。在为子女提供衣食住行的日复一日中,我和他们将会处理许多琐碎的事情,我们会闹别扭,会疲倦,会失望,会不知所措。但如果他们认真地问题,我对他们有过的最诚恳的心愿,我会如实告诉他们。

冒险,是做母亲的宿命。
每个妈妈,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看作是一场英雄的历练之旅:在这漫长的征途中,要直面内心的匮乏和恐惧,也要理解生命的成长规律。
现实中的爱,不可能没有波动和杂质,但还能唤起初心,就是一次次的重新点亮,在这一场艰辛又壮丽的旅途中。

在婚姻中浸淫了多年之后,许多中年人都成了婚姻最坚定的捍卫者,因为婚姻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几乎渗透进了中年人的每一个细胞——财产、子女、社会形象、人际关系,一切重要的利益,都与婚姻相依存。
婚姻出轨的痛苦根源之一来自于“自恋“的坍塌。恋爱曾经给了重生的机会:我原来有这么好,我原来有这么可爱。
如果“被爱“等同于”自恋“的滋润,那么”不再被爱“就等于一记响亮的耳光:你没那么好。
生活中能决绝地执行“伟光正“道理的人,很少。(作者的结论:没真正看见过对方,没看见对方作为“人“的不完美,缺乏这样的日常细节积淀,才是爱情和婚姻的灭顶之灾。)

站在“道理“的角度去说教,是相对容易的,几句话就说完了;而提供一种支持性的情感关系,却是艰难的,这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爱。可是,说了许多”理解“和”爱“的道理,又怎么能比得上让一个人真正体验到”理解“和”爱“呢?

童话故事不会告诉你,一个女人如何拥有顽强的“自我“。当她撞上爱情,爱情对”自我“撼动和转化;当她进入一段关系时,她对部分”自我“主动隐藏和埋葬;即使在一段幸福的爱情里,她那强烈的”自我“。。。在灵魂深处,有部分”自我“永远属于她自己,哪怕是她最爱的爱情,也无法窥视之和分享之。

自我诚实是通往救赎的必经之路。

好久没有更新微博了,想着写想着写却总是下不了笔,想记录这个,想规划那个,想做的太多,行动得却太少。
这大抵就是中年焦虑罢,焦虑孩子,焦虑自己,焦虑当下,焦虑未来。
我常常跟孩子们说,凡事都要坚持,结果并不重要。现在,姐姐已经很会领悟妈妈的话了,常常把这句话复述给妹妹听,老母亲很是欣慰。然而反观自己,却常常做不到。
任何时候的开始都不算晚,像电视剧《小舍得》里说的,抓住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我得开始点什么坚持。
毕业那么多年,很少静下心来好好看书了。记得学生时代还有老师评论过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呢,丈夫也总在我焦虑的时候开导我“感到焦虑的时候,就读书吧,读书让人更平静平和”。那么在我而言,就从每天坚持读书开始吧。

配图是妹妹2021年2月底画作希望你们坚持作画,放飞想象

从记事起,好像很早就明白那些人际关系的反复,所以很少会全身心的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在谁的身上,更多的时候会把时间消磨在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中。

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不喜欢那些假模假式的朋友,有事时帮不了忙,平时见面还得假装笑着打招呼的社交,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烦的事情,所以很少交朋友,每天做的事就是把眼睛埋进书里面,在文字中寻找乐趣。

那时每个下午都会带着自己厚厚的笔记本去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书,倒也不是看什么长篇大作,那种类型的书会自己去买,毕竟买一本就能够看很久,在图书馆里看的更多的是类似青年文摘或者意林之类的杂志,摘抄一些上面的诗或者觉得很有意思的句子。

当时应该是有固定的页面,专门拿来放现代诗或者名言警句,后来我上了高中就开始把那些短句放在每一页的最下面了,现代诗也是随机穿插在整个页面的空余处。

于是在不断地摘抄中我便开始了与自己的对话,我想那种感觉是很奇特的,因为有很多感受,平时的你也会感受到,但却很难通过具体的文字去把它表现出来,而后某一天在某本书的某个细节中,你赫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原来竟有人与你感同身受。

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我翻阅的时候大有感同身受的欣喜,此后时过境迁也有多次翻阅,某天又突然看到这样一段话,说的是这人以为《麦》是他珍藏的宝贝,没想到《麦》竟是本畅销书,令此君大失所望。

得知此消息的我当然也是倍感伤心,我还以为那是只有我一人会有的经历,没想到居然全世界都在上演着,但是想想也觉得无妨,就像书中说的,我们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便成了诗,成了历史,能够让后人参考。

在文学的海洋中,我们都是寻求庇护的孩子罢了,更何况同样一段文字,在不同的条件下翻阅,理解到的意义又是天翻地覆了。

生活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每天浏览的信息量大到都不知道该如何计算了,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吧,古时候要是想查阅一本书得翻箱倒柜,现在我们只要打打字就能在网上搜索到,可是我们接收的信息也许有点太多了,不仅仅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爆炸。

正常的话一天光是拿着手机刷刷小视频都不知道要翻阅多少条,更何况其中又有多少营销号瞎编的内容呢,我们有了获得信息的渠道,却缺少甄别信息是否正确的能力,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让大脑去摄入那些信息,上一条是明星的八卦,下一条是环境的恶化,小手一滑接着又是搞笑视频,同时我们也更少地去阅读了,因为所谓的文学金句也可以在各种营销号中翻阅到。

不过我觉得这也是一件挺无奈的事,因为从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被很好地教授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情绪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但却很少有人指引我们如何正确的去表达。

一部分是因为我们的应试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果填入其他答案就会错得一败涂地,我曾经在考试时写下一篇作文,全文毫无情节,只是为了写一场转瞬即逝的雪,我以为我写得很美,但是老师却给了我最低分,我发在空间却又很多人认可,无可厚非吧,毕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另一部分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从古时候到现在就一直都是比较内敛,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家庭关系,特别是少年和中年的关系,父母不爱孩子吗?我想是很少的,但我的初中高中时期依旧很父母的关系十分僵硬,如今我十二岁的妹妹似乎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状态,我的爸妈当然爱她,但是每当言语的介入,表达出来的好像又是另一种东西了。

我想,我们总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然而电影或者书籍中的表达是格外一针见血的,毕竟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了很多的雕饰和修琢,我们在感受其中的魅力时产生共鸣也是很正常的,这不正是艺术品的作用吗,留存下去,让以后的人看见时能够拥有这一份同样的情感。

我是经常和自己对话的,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我们和自己相处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来消磨这样的时光的,但我确实有话要说,有轻飘飘的烟雾从我的脑海中划过,所以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我想,我们这一群生活在繁琐世界的普通人,很少有机会能够去经历书中或者电影中的生活,当然也不乏那些情节就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在某个瞬间对那些细节产生共鸣,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无论是快乐或者沉重的记忆,别人的文字只是一种载体,当我们产生共鸣时其实又是另一种新的表达了,不是吗。 https://t.cn/EGc2DE2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调整后强化社会面管控,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管控措施,调整后区域内全体人员24小时内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离开,确因工作、就学、就医等需要离开的,须持2
  • 苹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举办了适配实时活动和灵动岛的线上活动,时间是11月9日。因此,如果一定要使用,建议开下阅读灯,开启手机夜间模式。
  • 秋天的人更跟着清爽精神起来,不说成败得失,不论喜怒哀乐,不谈亏欠愧对,不问是非对错,就想把岁月凝固在这处站点,搁浅在这个季节,在一袖暗香半唇芳醇中,在一笺烟雨半
  • (少写几个字,动动笔[微风])床头总放一本未看完的书,备忘录里总写一首没有写完的诗,路上总背诵一个记不住的字符,闲暇时总在书桌前码字临帖,疲倦时总沉浸在音乐里打
  • 乳母敬上茶水,便首先打开话匣,娓娓道出“半面破镜”故事……当初,小妹乐昌公主,在皇兄把14姐献给隋文帝后,她便自择夫婿,不恋侯门权贵,独重诗文才识。于是,国公站
  • #许佳琪[超话]#买yxh的人:如果她真的挡着你的路,那你还真是可怜啊。与其说这是骂我,不如说她在撒娇[污][污]啊,我耳朵又发热了,她怎么这么可爱!
  • #太原身边事# 【构筑强基固本的坚实载体——来自太原“为民创城不停步”第一线的报道之二】居住在快速路附近,要是有一座过街天桥就方便了;小区住了有些年头了,要是能
  • 哦,no家人们知道那个心情有 激动吗!(我应该也算是个有才华的粉丝了吧[偷笑])独一无二的,我一点都不羡慕!
  • 寻狗启示谁在中华市场火车站这边见到一个小黑泰迪狗狗名字叫馒头,穿着一个红色黑8衣服脖子里边带着一个铃铛,耳朵是不太红色的颜色它叫馒头,你叫它它会答应你,漯河的朋
  • 生肖蛇是属鸡人的三合生肖,也就是说属蛇人和属牛人相同,是属鸡人的三合贵人,都有助于他们稳定心神,提升个人气运。生肖牛也是属鸡人的旺运生肖之一,但与属龙人不同,属
  • 跟他相处真的好舒服,很合拍,我们都喜欢一边走圈一边聊天,如果说工作的压力有些大,那我们就一起在生活里逃离,在彼此面前既可以做一个任意撒娇任性的小朋友,又是互相的
  • 什么是脾气虚,脾阳虚,脾肾阳虚,心脾两虚,这一次性给你讲明白1、脾气虚——图1表现:消化不良,容易腹胀,吃多点就不舒服,放屁就舒服,平时乏力,爱出汗,吃饭也爱出
  • 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说,等有机会说的时候,却说不出口了。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说,等有机会说的时候,却说不出口了。
  • 终于等到了六月黄的季节,来食六区享受6.6折优惠!又是一年食六区店庆,也是吃六月黄的好季节,这不第一时间约上朋友来打卡~。oOo。.:♥:.。oOo。.:♥:.
  • 第四名:水瓶座  水瓶座的女生本身就是怪咖一个,本身有个性的水瓶女也会喜欢跟自己一样有个性的男生,她觉得跟艺术家在一起生活一定会很灿烂,因此即使没有金钱过苦日子
  • [春游家族]吃完去买单~老板:“你儿子太好看了,我好羡慕你,有那么好看的儿子。[中国赞][烟花][挤眼]战战,我昨天梦到你了,我梦到我去昆明的时候路过了你要演出
  • #sky光遇[超话]##sky光遇[超话]# 重金求老婆关于我:04大一美术牲 活力大厦b 爱好贩剑特长阴暗地爬行 老二刺螈 对三次和娱乐圈一窍不通 智商低下喜
  • 在继2021年举办了「BiSH SPARKS “My BiSH Forever” EPiSODE 6」之后,BiSH今年又在大阪城ホール举办了公演「And ye
  • ┌ ──────────────── ☪︎感谢【阿男】宝贝为【妄川】送来的冠名,S·L鱼渊陪玩团全体祝宝贝天天开心☪︎ ┏┈┈┈┈┈┈┈┈┈┈┈┈┈┈┓Ev
  • #洞见计划##立方风控鸟# 【立方风控鸟·晚报(8月18日)】①河南国控保障房所持河南国控广德城镇化发展股权投资基金10亿元股权被冻结;②拓新药业静泉分公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