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世上最好的养生,就一个字!
光明网V观察
养好身体,修好德行,放下烦恼。

人活于世,半生庸碌,却难得半日闲。

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渐渐明白,“少则得,多则惑”,轻松舒坦才是最好的活法。

《养性延命录》中有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人到中年,想要健康长寿,“少”才是最高级的养生。

1

少食者,少疾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就是说吃得过量,超过了自己的消化能力,肠胃的功能就会受到损伤。

有不少人认为能吃是福,就常常暴饮暴食,不加节制,可没人知道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善吃是智。

饮食合理,适当的为身体减负,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元世祖忽必烈,在继位前曾是一个中等身材、骁勇善战的勇士,连年征战使他的身体强健,行动敏捷。

可在他继位之后,就开始享受奢华的生活,加之妻子和嫡长子一一离去,忽必烈变得不加节制,整日暴饮暴食。

因为喜爱吃涮羊肉,他的饮食多以肉食为主,少见蔬菜,长此以往,忽必烈的身型愈发肥胖。

后来,过度的肥胖给他带来了病痛的烦恼,各地的名医和巫师前来诊治,都没能治好忽必烈的顽疾。

晚年的忽必烈也因肥胖而行动不便,常常避人不见、闭门不出,最终在大都病逝。

可见,人要管得住自己的嘴,再美味的食物,都要学会克制。

常说心宽体胖之人有福气,然而过胖也会带来疾病的风险,甚至会影响到寿命。

《博物志》就曾提到饮食多少和寿命长短的关系:“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众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饭吃七分饱,常存三分饥,养好胃口,方能延年益寿。

2

少言者,少祸

老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嘴是福祸之门,一个人说话要懂得分场合,不妄言,少说话,否则就会给自己招来祸患。

汉武帝时期,权臣汲黯生性耿直,不能容人之过。

一次朝堂议政,汉武帝说到要推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民办事。

汲黯就急忙说道:“陛下心中本就有贪欲,表面上却还要装成仁义的样子,这又是何苦呢?”

一句话说的汉武帝无地自容,脸色大变,匆匆宣布了退朝。

从那之后,汲黯再也没有得到汉武帝的提拔,而和他一同入朝的官员却步步高升。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不禁思量的话说出口,就要为此而付出代价。

东汉之时,刘备伐吴,一次关兴、张苞立了功,刘备便感慨道:“以前同我并肩作战的将领,都年迈无用了,只有二位侄儿骁勇善战,我还用担心孙权吗!”

没有想到的是,老将黄忠听到了这句话,因而心生不悦。

虽然刘备本无此意,只是为了激励关兴和张苞,却伤到了黄忠的心。

第二日,黄忠为了求得全胜,孤军奋战,不幸被冷箭射中,最终战死沙场。

刘备得知黄忠的死讯,后悔不已,只能独自哀叹:“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都说言多必失,语多伤人,其实,常常是言者无心,而听者有意。

因而,话出口前先三思,可言否,得体否,伤人否?

好言出于心,废话止于口,少言慎行,才能免于祸患远离灾难。

3

少思者,自在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养生最重要的一堂课,就是学会少思。

一个人心里装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陷入情绪的旋涡,心不静,则事不顺。

从前,有个商人整日忧虑不已,心中烦闷,于是向寺里的高僧请教。

高僧一言不发,只是让他背起了竹篓,一边走,一边捡起路旁的石头放入竹篓中。

一个时辰后,商人的竹篓里满是石头,累得无法前行。

他向高僧问道:“师傅,我能把石头扔了吗,不然我走不动了。”

高僧说道:“那你就一块一块地扔掉石头吧。”

没一会儿,商人就扔完了竹篓里的石头,瞬间轻松了不少。

高僧见他心中坦然,又说道:“忧思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少思自轻松。”

商人恍然大悟,从此不再胡思乱想,平静地看待一切。

人不多虑才会心安,不多思才会心静,放空自己的情绪,才能心情畅快。

这世上,想得越多的人心越累。

曾看到一则新闻。

说有一个人在29岁就因心脏过劳而去世了。

细看他生前的录像,才发现他在所有的聚会中都始终面无表情,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原来他的心里总是在想事情,担心工作,发愁生活。因为精神长期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所以才导致了心脏过劳而早逝。

《黄帝内经》中有一言:“百病由心生,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过度的思虑,就是严重的精神内耗,不仅耗去了我们的精力,还会拖垮我们的身体。

无论什么年纪,把心放宽了,烦恼就少了,少思少虑,日子就简单了。

只有养好自己的心性,活出乐观的心态,才能得一处自在,享一世安宁。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凡事以少为贵,物是如此,养生之道更是如此。

少食者,饮食规律,疾病不缠身,身心自然安;少言者,话前多思,积福又修德,事事皆顺意;少思者,放空情绪,心无一处烦,万般皆自在。

愿我们都能从“少即是多”的智慧中,养好身体,修好德行,放下烦恼,把每一天都过得健康如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vlog|191018-191020|平平无奇的一周,懒得做饭的一周=点外卖长胖的一周|感觉冰箱里的食材要臭了,于是又炒了一盆过咸过多的面|明明不喜欢牛油果,看
  • 蒙贝羊‮起乳‬司杯(犬‮通猫‬用)这‮羊款‬乳起司80%的山‮羊羊‬乳,特‮的殊‬发酵工艺,特‮添别‬加保‮利加‬亚‮杆乳‬菌。可‮很以‬好的‮充补‬蛋白质和能
  • #康师傅下架老坛酸菜牛肉面# #老坛酸菜事件对方便面有多大影响#迟到的跳绳100天总结自己预计的完成度应该是72/100左右,不记录就没有发现中间居然有一段时间
  • 攒了很久的日常:p1:我们家住在一条少数民族美食街上,每天晚上附近的居民都会推车出来摆摊,他们一般会营业到很晚,这样喝醉的人回来还能喝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羊汤,真好
  • 金简仁快速路二期、成龙简快速路成都东部新区段通车!金简仁快速路二期、成龙简快速路成都东部新区段通车!
  • [加油]今天有幸参观了天府中学及附小校园,孩子可以在如此广阔舒展的校园空间中度过6年的小学时光,以及此后的中学时光,很幸福~#成都[地点]# #学区房# #成都
  • 如果你现在还必须活跃在市场上,那么最终的结果要么是不断地追逐股票,要么是被困在一座高山上,你的利润将继续缩水,甚至最终导致亏损。第四、在操作上,投资者此时要做的
  • 可是就算是这样,我们国家的老百姓仍然对借款买房乐此不疲。中国人是全球皆知的喜欢存钱的民族,就算是这样,在国内也买不起一套房子,甚至不惜用将来几十年来还债,足以看
  • #妇女节##沈阳身边事##沈阳生活##沈阳新鲜事##沈阳新闻##沈阳分享##沈阳事儿#​​#沈阳同城#   以前  很多老乡外出一身工服,回乡还是一身工服,有的
  • 提前规划好最近重要的事,对于时间管理不能放松,你浪费的每一个小时都没有人能弥补,断舍离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些忘不了,放不下,扔不掉,都会成为未来的累赘
  • 而且这一小瓶49块钱,100ml,量也很小,盒子设计倒是做的很便携,但是拜托了,谁要带着洗眼液出门啊!(hypebeast)【转评各抽一个宝每人100块】哎,最
  • 后来又去Gucci试带黄金木的玫瑰味儿罪爱不羁,柜姐介绍的特别热情,我看着她的清朗劲儿就再次斗胆一问:“请问你是不是双子座?后来返程时在澳洲机场收了这一款国际版
  • 民国初年,正觉寺被曾任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的颜惠庆购作私人别墅,拆去佛像,改造装修,资遣喇嘛。相传是有南宗八祖之尊的马祖道一开基立寺,规模不大,其景观现不可考,到
  • 老君曰: “ 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
  • 最让修二头疼的是同班的怪人草野彰(山下智久饰)说话做事全不按牌理出牌,还自称了解修二老是缠着他。简介:高中生桐谷修二(龟梨和也饰)是学校里的人气王,为人八面玲珑
  • 二来,面条比以上其他“汤饭”耐饱,对于一个微胖而又不想穿衣服太难堪的吃货来说,能少吃一顿或不吃宵夜还是挺重要的。她总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想应该也快了吧,等春
  • ... 书香门第的张翊先生,北京人,大学主修物理,喜欢哲学、摄影及一切他不懂的学科,现在在企业做高管,其父是中国刑事侦查学的奠基人之一,妻子嘉澍是北京书法教育
  • 少干活,少洗衣服,少洗脸,少拧毛巾=我的手不会犯毛病,犯皲裂,蜕皮,But, 我还是认真干活,常洗衣物,好好洗脸,拧干衣服给太阳晒拧好毛巾放置规矩。. #生活碎
  • 生活已经如此艰辛,你若再不笑脸相迎,幸福凭什么要伴随你的左右?#日剧美丽的他[超话]##八木勇征[超话]#Repo一开始是平良在摆弄相机,看得出来他喜欢纪录、
  • 这不比那谁谁谁谁好磕[怒骂](指指点点)一起成长,颜值登对,实力相配,顶峰相见,简直在我xp 上蹦迪[哇]可惜瓦哥比多多还矮且英年早婚[二哈](矮攻打咩)全网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