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洞庭话碧螺

我的绿茶三兄妹里的幺妹“小乔”-洞庭碧螺春,炒毕,放石灰仓收水了。累,但欣喜。这会儿有点儿闲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跟各位聊一聊洞庭碧螺春的今世前生吧。
一说洞庭碧螺春啊,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被茶界说烂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清朝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来的。王应奎号柳南,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约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他在《柳南随笔》里记道,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
实际这个对碧螺春命名的记载是有问题的。
我找到的最早明确写出“碧螺春”三字的文献资料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吴伟业(1609—1672)写过的一首《如梦令》: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睡起爇沉香,小饮碧螺春盌。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这个早于《柳南随笔》中康熙的赐名。
另外,成书于雍正十二年(1734)的《续茶经》中,作者崇安知县陆廷灿引《随见录》(《随见录》,一说它是明朝人写的书,该书散失)中的记载,在《续茶经》中也叙述了关于碧螺春的情形“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在雍正年,陆廷灿记录的碧螺春的特点还是扁形的片茶而非《柳南随笔》里康熙皇帝所取“卷曲似螺”之态。个人觉的陆廷灿之言还是蛮可信的。
《续茶经》前后历时十七年方成书。陆廷灿能写出《续茶经》,除了其对品茗有一定造诣外,跟他任崇安县令也有很大关系,崇安县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陆廷灿说:“余性嗜茶,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续茶经》之举。”另外陆廷灿对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说的“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提出了质疑。他说:“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此存中(沈括字存中)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这就可以看出陆廷灿是位极具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之人。所以个人认为陆之言可信。
综上,我们可以推断出,扁形片状碧螺春至少是出现在雍正之后,且在康熙前就已经有了“碧螺春”的称谓了。康熙赐名一说,就是个故事而已。你看,有时候真的是不能只唯书的。

早期的碧螺春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唐懿宗大中十年也就是公元 856 年,杨华撰《膳夫经手录》里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若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这说明了苏州洞庭山在唐以前已经有茶,开始时是采叶,煮为茗粥,至唐后才做成饼茶。

北宋年间,书学理论家朱长文(1039—1098)在它的《吴郡图经续记》里说:“洞庭山出美茶,旧为入贡。茶经云,长洲县牛洞庭山者,与金州、蕲州、梁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号无碍居士的李弥大(1080—1140)的《无碍泉诗并序》也有‘鸥研水月先舂焙,鼎煮云林无碍泉,将谓苏州能太守,老僧还解觅诗篇’的文字。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碧螺春的前身叫“水月茶”,它还是蒸青饼茶。

明正德年,吴县人王鏊所著《姑苏志》在十产条目中有云:“茶出吴县西山,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水月茶已有炒青茶出现,且“极细”。

清朝雍正年,陆廷灿《续茶经》提到碧螺春是扁形的片茶。

民国年间,章乃炜编纂的反映清代帝后起居、典章制度、清宫机构的书《清宫述闻》里,出现了这样的字眼“乾隆时,各省例进方物。茶叶一类,两江总督进碧螺春茶一百瓶,银针茶、梅片茶各十瓶...”从这儿就看出来了,乾隆时期,碧螺春成了清廷贡茶了。到了这儿,碧螺春的身世清楚了,可以断定,外形螺曲的碧螺春肯定是乾隆之后出现的了。

再聊聊碧螺春的特点,什么是“铜丝条,浑身毛,蜜蜂腿儿,花果味儿”。“铜丝条”吧,是说高温杀青致使茶叶一部分发黄,又因春茶内含物质多,密度大,入水即沉,故云。“浑身毛”说明了它特殊的搓团提毫工艺;“蜜蜂腿儿”是说它外形卷曲,还有人说它似佛陀头发之螺形,或为寺内僧人所创,曾是一款礼佛之茶;“花果味儿”是说它这个小青茶品种经炒制后所产生的馥郁的花果香气。周瘦鹃曾有诗曰:“都道狮峰无此味,舌端似放妙莲花。”

有机会大家真的要去品品明前碧螺春,这个茶是纯手工茶,气候所限,只能做十来天茶。没别的,人生苦短,总得尝尝春天的味道呀!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
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春来洞庭话碧螺

我的绿茶三兄妹里的幺妹“小乔”-洞庭碧螺春,炒毕,放石灰仓收水了。累,但欣喜。这会儿有点儿闲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跟各位聊一聊洞庭碧螺春的今世前生吧。
一说洞庭碧螺春啊,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被茶界说烂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清朝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来的。王应奎号柳南,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约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他在《柳南随笔》里记道,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
实际这个对碧螺春命名的记载是有问题的。
我找到的最早明确写出“碧螺春”三字的文献资料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吴伟业(1609—1672)写过的一首《如梦令》: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睡起爇沉香,小饮碧螺春盌。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这个早于《柳南随笔》中康熙的赐名。
另外,成书于雍正十二年(1734)的《续茶经》中,作者崇安知县陆廷灿引《随见录》(《随见录》,一说它是明朝人写的书,该书散失)中的记载,在《续茶经》中也叙述了关于碧螺春的情形“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在雍正年,陆廷灿记录的碧螺春的特点还是扁形的片茶而非《柳南随笔》里康熙皇帝所取“卷曲似螺”之态。个人觉的陆廷灿之言还是蛮可信的。
《续茶经》前后历时十七年方成书。陆廷灿能写出《续茶经》,除了其对品茗有一定造诣外,跟他任崇安县令也有很大关系,崇安县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陆廷灿说:“余性嗜茶,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续茶经》之举。”另外陆廷灿对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说的“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提出了质疑。他说:“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此存中(沈括字存中)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这就可以看出陆廷灿是位极具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之人。所以个人认为陆之言可信。
综上,我们可以推断出,扁形片状碧螺春至少是出现在雍正之后,且在康熙前就已经有了“碧螺春”的称谓了。康熙赐名一说,就是个故事而已。你看,有时候真的是不能只唯书的。

早期的碧螺春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唐懿宗大中十年也就是公元 856 年,杨华撰《膳夫经手录》里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若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这说明了苏州洞庭山在唐以前已经有茶,开始时是采叶,煮为茗粥,至唐后才做成饼茶。

北宋年间,书学理论家朱长文(1039—1098)在它的《吴郡图经续记》里说:“洞庭山出美茶,旧为入贡。茶经云,长洲县牛洞庭山者,与金州、蕲州、梁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号无碍居士的李弥大(1080—1140)的《无碍泉诗并序》也有‘鸥研水月先舂焙,鼎煮云林无碍泉,将谓苏州能太守,老僧还解觅诗篇’的文字。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碧螺春的前身叫“水月茶”,它还是蒸青饼茶。

明正德年,吴县人王鏊所著《姑苏志》在十产条目中有云:“茶出吴县西山,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水月茶已有炒青茶出现,且“极细”。

清朝雍正年,陆廷灿《续茶经》提到碧螺春是扁形的片茶。

民国年间,章乃炜编纂的反映清代帝后起居、典章制度、清宫机构的书《清宫述闻》里,出现了这样的字眼“乾隆时,各省例进方物。茶叶一类,两江总督进碧螺春茶一百瓶,银针茶、梅片茶各十瓶...”从这儿就看出来了,乾隆时期,碧螺春成了清廷贡茶了。到了这儿,碧螺春的身世清楚了,可以断定,外形螺曲的碧螺春肯定是乾隆之后出现的了。

再聊聊碧螺春的特点,什么是“铜丝条,浑身毛,蜜蜂腿儿,花果味儿”。“铜丝条”吧,是说高温杀青致使茶叶一部分发黄,又因春茶内含物质多,密度大,入水即沉,故云。“浑身毛”说明了它特殊的搓团提毫工艺;“蜜蜂腿儿”是说它外形卷曲,还有人说它似佛陀头发之螺形,或为寺内僧人所创,曾是一款礼佛之茶;“花果味儿”是说它这个小青茶品种经炒制后所产生的馥郁的花果香气。周瘦鹃曾有诗曰:“都道狮峰无此味,舌端似放妙莲花。”

有机会大家真的要去品品明前碧螺春,这个茶是纯手工茶,气候所限,只能做十来天茶。没别的,人生苦短,总得尝尝春天的味道呀!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
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春来洞庭话碧螺

我的绿茶三兄妹里的幺妹“小乔”-洞庭碧螺春,炒毕,放石灰仓收水了。累,但欣喜。这会儿有点儿闲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跟各位聊一聊洞庭碧螺春的今世前生吧。
一说洞庭碧螺春啊,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被茶界说烂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清朝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来的。王应奎号柳南,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约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他在《柳南随笔》里记道,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
实际这个对碧螺春命名的记载是有问题的。
我找到的最早明确写出“碧螺春”三字的文献资料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吴伟业(1609—1672)写过的一首《如梦令》: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睡起爇沉香,小饮碧螺春盌。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这个早于《柳南随笔》中康熙的赐名。
另外,成书于雍正十二年(1734)的《续茶经》中,作者崇安知县陆廷灿引《随见录》(《随见录》,一说它是明朝人写的书,该书散失)中的记载,在《续茶经》中也叙述了关于碧螺春的情形“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在雍正年,陆廷灿记录的碧螺春的特点还是扁形的片茶而非《柳南随笔》里康熙皇帝所取“卷曲似螺”之态。个人觉的陆廷灿之言还是蛮可信的。
《续茶经》前后历时十七年方成书。陆廷灿能写出《续茶经》,除了其对品茗有一定造诣外,跟他任崇安县令也有很大关系,崇安县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陆廷灿说:“余性嗜茶,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续茶经》之举。”另外陆廷灿对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说的“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提出了质疑。他说:“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此存中(沈括字存中)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这就可以看出陆廷灿是位极具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之人。所以个人认为陆之言可信。
综上,我们可以推断出,扁形片状碧螺春至少是出现在雍正之后,且在康熙前就已经有了“碧螺春”的称谓了。康熙赐名一说,就是个故事而已。你看,有时候真的是不能只唯书的。

早期的碧螺春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唐懿宗大中十年也就是公元 856 年,杨华撰《膳夫经手录》里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若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这说明了苏州洞庭山在唐以前已经有茶,开始时是采叶,煮为茗粥,至唐后才做成饼茶。

北宋年间,书学理论家朱长文(1039—1098)在它的《吴郡图经续记》里说:“洞庭山出美茶,旧为入贡。茶经云,长洲县牛洞庭山者,与金州、蕲州、梁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号无碍居士的李弥大(1080—1140)的《无碍泉诗并序》也有‘鸥研水月先舂焙,鼎煮云林无碍泉,将谓苏州能太守,老僧还解觅诗篇’的文字。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碧螺春的前身叫“水月茶”,它还是蒸青饼茶。

明正德年,吴县人王鏊所著《姑苏志》在十产条目中有云:“茶出吴县西山,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水月茶已有炒青茶出现,且“极细”。

清朝雍正年,陆廷灿《续茶经》提到碧螺春是扁形的片茶。

民国年间,章乃炜编纂的反映清代帝后起居、典章制度、清宫机构的书《清宫述闻》里,出现了这样的字眼“乾隆时,各省例进方物。茶叶一类,两江总督进碧螺春茶一百瓶,银针茶、梅片茶各十瓶...”从这儿就看出来了,乾隆时期,碧螺春成了清廷贡茶了。到了这儿,碧螺春的身世清楚了,可以断定,外形螺曲的碧螺春肯定是乾隆之后出现的了。

再聊聊碧螺春的特点,什么是“铜丝条,浑身毛,蜜蜂腿儿,花果味儿”。“铜丝条”吧,是说高温杀青致使茶叶一部分发黄,又因春茶内含物质多,密度大,入水即沉,故云。“浑身毛”说明了它特殊的搓团提毫工艺;“蜜蜂腿儿”是说它外形卷曲,还有人说它似佛陀头发之螺形,或为寺内僧人所创,曾是一款礼佛之茶;“花果味儿”是说它这个小青茶品种经炒制后所产生的馥郁的花果香气。周瘦鹃曾有诗曰:“都道狮峰无此味,舌端似放妙莲花。”

有机会大家真的要去品品明前碧螺春,这个茶是纯手工茶,气候所限,只能做十来天茶。没别的,人生苦短,总得尝尝春天的味道呀!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
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大厦东南角,有一部电梯,然而电梯外部的环境让人大跌眼镜,这里建筑垃圾成堆、地面破烂、还有一辆废旧自行车。银亿外滩大厦大厦周边,有一些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不按要
  • 当一个女人有规划地忙,有目的地忙,她就会逐渐懂得,原来忙碌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每日一善[超话]# 这是一个什么都在膨胀的时代,每个人都超负荷的生活着。
  • ​​​(via@人民日报 )#纺大心语#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总是晚睡,到了白天就昏沉乏力;久坐不动,身体各种不舒服;事务繁杂,每天精疲力竭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准确无误的推断八字,遇见疑难案例,不知会了多少心血,熬了多少通宵,而又破解了多少疑难八字密码,我们不是为了挣钱,只是为了糊口,只是爱
  • སྒྲུབ་ན་འགྲུབ་མཐའ་བྲལ་བའི་འཁོར་བ། ། མྱོང་ན་སུན་རྒྱུ་མེད་པའི་མྱི་ཚོགས། ། བལྟས་ན་བ
  • 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你要照顾好自己,承认自己的平凡,但是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平静面对生活,安然的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其他影响,你可以迷茫,请不要虚度。
  • 这些事情的发生,也算是命运对你的考验同样也是你在渡劫,你要熬过去,那就是另一片天地了。[心][心][心]#冯绍峰平凡英雄# @冯绍峰官方影迷会人在什么时候会大彻
  • 风水冲煞防范法1穿堂煞化解法穿堂煞也叫穿堂风,形成的原因是大门与后门一线,中间并无隔墙,此煞危害甚多,一是不关财,二是对健康不利,三是家中口舌较重等。10蜈蚣煞
  • #范世錡[超话]##范世錡出道九周年# 05464号选手——范世錡,你好呀,我是二然,嘻嘻,很荣幸在你出道九周年之前粉上你,是挺晚的叭,但是来日方长,我们还能走
  • 第一次一个人过的中秋「图片为近期碎片」「以下为碎碎念」做了半天思想准备化完了妆穿的厚厚的走到楼下发现下雨了很小的毛毛雨慢悠悠往回走直接去买菜回来刷了godlie
  • #每日珠宝欣赏# 设计师需要雕刻出结构复杂的蜡模,每一片羽毛都有独立的形态和宝石镶嵌,然后将鸟儿的身体、翅膀和鸟喙连在一起——飞鸟头上是红色和粉色尖晶石;翅膀边
  • 坚持吃可以养发哒[给你小心心]【19.9】谷物粮园 黑芝麻糊核桃粉600g*2罐拍第一个选项,到手直接是2罐,折合1罐9.95元!黑芝麻吃了是不是头发会越来越黑
  • 长大以后我的目光 总是锁定在数字上,哎呀!要迟到了啊!下班了 !该睡觉了!2020要结束啦,把所有的失落和遗憾都尘封在此刻,2021的你 一定会心想事成哒因为你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诚信互动 指路不吞必hui ️ ️t.a.g 】人生如果一帆风顺,没有挫折与困难,哪有岁月给你带来的睿智与成
  • 反正说这么多就是感觉大家最近热情不太大,可能和开学没时间,张真源活动不多有关,当然说这些也没有责怪大家的一起,就是希望我们能做到更好的就不要止步于现在对吧,辛苦
  • 过去一年渐渐感受到你已经找到了越来越舒适的状态,也为你可以在大马路上自在骑行而感到开心,希望你健康顺利,越来越美~这是我最朴素的祝福我们赞比公主永远十八吖爱人常
  • 他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他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这种时候你还自鸣得意的认为老人是欠了你的,甚至为此而和老人怄气!他所缺的就应是与儿孙其乐融融的相处!
  • #总博主[超话]# 昨日春花次第開,蔷薇一片映蒼薹! 畫圖省識東風面,舊事依稀入夢來!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 满头霜雪走半生,抬眼少年世年华! 爱你
  • ​——谦友桑桑 2021​.7.17#薛之谦[超话]#[给你小心心]#薛之谦717生日快乐# 2021.7.17又是一年盛夏,薛老师又老了一岁希望万事顺意、平
  • #深圳身边事# 【深圳一女子胸围藏124颗钻石 入境被截获】7月11日,记者从海关获悉一女子在内衣中藏匿124颗钻石,在经沙头角口岸入境时被海关查获,初估价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