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里,重大项目百舸争流!】
聚势争先迎春归,蓄力扬帆正当时,内蒙古大地处处热潮涌动。穿行于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工业园区里日新月异,厂房车间内繁忙有序,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发展已成为发展共识,全区各地正面向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加速跑”,共同迎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搏击于内蒙古建项目、抓项目、服务项目的大潮中,全区上下在“实”上下功夫,在“干”上见真章,用实招、硬招、好招,“干”出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踔厉奋发正当时,又踏层峰望眼开。

光阴荏苒,时针指向2022年春天。北疆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尽管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全球经济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确定的是:内蒙古追梦发展、勇毅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充沛动力奔涌而出,时间与奋斗,是一对孪生兄弟。日历翻至2022年1月4日,奋斗的足迹跃然纸上。这一天,我区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位于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内蒙古铁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5G纯电动无人驾驶新能源矿用车项目正式投产。

令人称奇的是:无人驾驶新能源矿用车配置环境感知、行为控制及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能按照矿山调度指令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高精度循环作业,实现了低能耗、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经营目标。

“目前,公司已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开始战略合作,陆续推出新能源牵引车、自卸车、挖掘机等新产品,为客户提供全套智能化、高端化的新能源产业链绿色制造产品,打造我国5G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领域样本企业,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公司副总经理崔文玉说。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奋斗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日历翻至3月下旬,鄂尔多斯市年产125万吨煤基新能源材料及配套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这个煤基新能源材料项目,是我区以鄂尔多斯市及周边丰富的煤炭与煤焦油为原料,通过资源深加工进一步提升工业附加值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更加引发业界关注的是,该项目总投资124亿元,采用国际先进的成套工艺技术,环保水平国内领先,主要生产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30多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可安排6000多人就业。”项目负责人说。

岂止是几个项目?又岂止是鄂尔多斯市?还是3月下旬,自治区层面推出涉及多个盟市的2022年重点经济合作项目347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大多为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等高端重大项目及其配套项目。

成就今日的是昨日,创造明天的是今天。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季节,内蒙古以高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拥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当前,内蒙古针对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现代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集群项目,首批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并配套出台了一批产业扶持、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自治区发改委区域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道阻且长,行则必达。正在进行的生动实践已经证明:现代产业集群项目的陆续落地,诸多重点产业链的打造,必将推动内蒙古经济之船向高质量方向砥砺奋进!

奋斗强音铿锵激越,奋斗,是打开地区经济发展之门的密匙。2022年2月7日,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

这次会议上,自治区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把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作为重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现投资审批“一网通办”,着力提升项目投资建设便利度。仅仅两周后,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这次会上,自治区向全区发出动员令:“围绕补链强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深入开展精准招商,打通重点产业链堵点卡点,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与此同时,一系列推动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高质量落地的政策措施与硬招实招隆重面世。以3个行动计划、8个实施方案和1套支持政策为支撑,内蒙古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项目落地配套方案。

按照政策落实落细要求,我区出台煤炭、风电光伏新能源、氢能、新型储能发展等4个“意见”,确定了主要能源行业与项目高质量发展路径目标……全区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施工单”重磅亮相。

聚焦发展总基调,自治区层面列出“2022年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多条高含金量的优惠政策直指稳定内蒙古经济基本盘的重大项目。

滚动梳理全区今年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并对照项目清单推动各审批部门对每个项目前期手续实行清单式管理,分类施策、限期解决,实现项目建设全周期精细化管理。

一个地区的发展,任重道远,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疫情形势严峻、全球经济艰难爬坡的背景下,内蒙古隆重出台的一系列重磅政策措施,奏响了全区以重大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强音——各部门纷纷拿出微观层面的硬招实招支持高质量重大投资项目建设。

自治区发改委按旬调度落实重大项目完成投资情况和新建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全面压实前期工作责任,形成各盟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和前期工作进度指数,以调度促进度。

自治区工信厅协调相关金融机构,聚焦先进制造业扩容增量、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研发等重点领域,开辟融资绿色通道给予企业专项支持,推动转型项目建设,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推出90条“硬核”举措,促进市场监管部门涉及的监管执法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办理,重点解决包括重大项目落地在内的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税务局启动“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首批推出80条办税缴费惠企利民举措,持续动态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投资重大转型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时间精力。

各部门协调发力,完善重大项目三级领导包联、前期手续三级部门包联、重大项目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压实推动重大项目实施的各方面责任,协调解决好重大的、突出的、共性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年初部署、开工季动员、适时专题调度的重大项目推动机制,统筹谋划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滚动接续格局。

截至3月31日,全区已有203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12.7亿元,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346亿元)的292%,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留得住内蒙古前行的脚步,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内蒙古经济这艘破浪前行的航船!

举棋落子注定不凡,季节转换,不变的是一往无前的奋斗激情。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在解放社会生产力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拥抱高质量发展新时代……2022年春天,内蒙古注定被人铭记。

这个春天,全区各地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即是冲刺”的姿态掀起重大项目开复工热潮,促成了一次又一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浩荡进军。这个春天里的“浩荡进军”,源于“硬招实招”引发的企业连锁反应。走进中国乳业项目“头号工程”——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区,厂房、办公用房等进入加快建设进行时,液态奶车间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作为全球唯一汇集了2家世界级乳企的城市,呼和浩特正在全力促成由“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的蝶变,乳业产业链现已惠及数百万就业大军。

内蒙古中环产业园项目区,人来人往,车流不断……这是呼和浩特市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重大项目之一,至今已完成投资400亿元,相关产业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规模化效益正在显现。

2022年春天,注定“极不平凡”。乌海市总投资460.4亿元的诸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投资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多个领域。

如何以重大产业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艰难转型、坚决转型的乌海市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不动摇,坚持项目链群思维,锻链条、强产业、促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着力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以可降解塑料为主的新材料两大全产业链基地,全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乌海市委书记唐毅说。

包头市春季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大会上,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氢能及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等领域的多个重大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近700亿元。

鄂尔多斯市春季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161个项目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签约,协议总投资3046.79亿元,重大项目投资涵盖煤基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工业为主的多个产业集群。

呼和浩特市春季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上,23个大项目集中开工……全市今年计划实施高质量重点工业项目191个,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电子级硅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与现代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产业集群,正在强势崛起。

重大项目建设,继往开来。强势崛起的高质量重大项目,是内蒙古发展史上最厚重的记忆,它记录曾经的奋斗与坚守,昭示未来的光明与辉煌!

项目建设风景亮丽,开工令响,战鼓催征。从政策措施的落实落细到机械轰鸣的项目建设现场,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高端智能制造……2022年春天,内蒙古释放出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这蓬勃的力量,正在激情改写内蒙古经济版图。

3月28日,赤峰市与远景科技集团举行重大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签约金额约400亿元。双方将围绕绿氢及应用、零碳产业园、智能风机制造、共享储能、森林碳汇等领域开展持续深入合作。

阿拉善盟全力推动博源天然碱、沪蒙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等3个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争取两年内建成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总投资105亿元的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TMEG(聚四氢吠喃)、PBAT(生物降解塑料)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自治区相关产品及产业空白,年营业收入90亿元,年创利税20亿元。

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包头市破土动工。今年10月底,产业园项目一期封顶完工,年底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包头市将成为国内陆上风电整机制造产能最大、核心部件集中度最高和单机容量最大、定制化程度最高的新能源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这个规划占地2100亩、总投资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建成后,包头市千亿级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版图将基本成形。

依托交通、气候、电价等优势,华为、苹果、阿里巴巴、快手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在乌兰察布市布局大项目,13个数据中心企业及大项目已签约落地,22个数据中心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40亿元,服务器规模约266万台。截至目前,华为、阿里巴巴等数据中心项目已投入运营;优刻得、快手、亚信等数据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保信、万国、中国人寿、PCG、披云、世纪互联等数据中心项目已签约落地,大数据产业规模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重大项目建设,划破北疆冬日以来沉静的时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然翻开崭新的一页!全区各地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复工,掀起新一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热潮,成为北疆大地一道亮丽风景线。

阿拉善盟阿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境内,16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实现成功吊装。该项目是国家首批在戈壁荒漠地区落地的超大型绿色电力项目。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上网电量4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6万吨。

在乌兰察布集宁区保税物流园区内蒙古中弘紫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蒙古政务云大数据灾备中心”和蓝光光盘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项目将为金融、医疗、石油、档案等各行业机构提供便捷、安全、绿色的数据长期存储和容灾备份服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主可控的蓝光存储和光盘生产项目,一期生产线年产蓝光光盘200万片,远期规划蓝光存储容量4000PB。”内蒙古中弘紫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秘书李燊介绍。

面对过去,我们无愧无悔;面向未来,我们初心不改!拥抱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内蒙古意志如铁:“紧紧抓住项目施工黄金期,分秒必争、快马加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内蒙古日报)#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 #活力内蒙古#

【#北京丰台火车站开通倒计时#!#看百年老火车站如何华丽蜕变#】经过三年多紧张施工,百年老站——丰台火车站进入开通倒计时。新中国成立后,这座火车站曾担负客、货运输重任,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旅客从这里北上南下,数以吨计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如今,经历了127年风风雨雨的丰台火车站将迎来华丽蜕变,以现代化面貌焕发新活力。

全国物资运输的中转站

丰台火车站始建于1895年,是北京城的第一座火车站。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首都的重要门户,丰台火车站不但是京汉、京山、京包等几条华北主要铁路干线的交接点,也是一个较大的编组站。

北京日报1953年11月4日2版《找出窍门改进工作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记载,丰台火车站是一个主要的中转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旅客从这里换车,北上或南下。北京火车站每天有15趟列车把去太原、西安、武汉、广州等地的旅客送到丰台火车站换车。曾有一度,每天要给丰台站挂15辆预留车,有时挂到30多辆,以便旅客在丰台火车站上车时乘坐。

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年代,丰台火车站在货物运输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天约有5000辆车皮装载着各种建设器材和生活资料,从祖国各个矿山、工厂、城市、农村出入这里,运往各地,支援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供应人民生活需要。

据北京日报1955年2月28日1版《日益繁忙的丰台车站》报道,每天,丰台火车站蛛网般的调车线路上,一列列火车穿梭来往;六台调车机车忙着进行车辆编组、解体,调度室里,数十部电话机、报话机和无线电台昼夜不停地发出信号,报告着华北地区成千上万个地方的物资要南调或者北运了。站长室的成绩揭示牌上写着:2月17日,出入货车5480辆。再加上580辆经过的客车,平均每14秒钟就要进出一辆车。1954年,丰台火车站每天平均出入车辆4700辆,1955年1月每天平均增加到4800多辆。而新中国成立前,这个华北的车运中心,每天出入的车辆最多也没超过1500辆。

资料记载,1951年到1954年,从黑龙江、吉林等省经丰台火车站运进内地的木材有2700多万吨。鞍山钢铁公司经丰台火车站运往重庆的钢坯,如果轧成钢轨能铺设好几条成渝铁路。西北玉门油矿等处的原油及其制品,也经过丰台火车站运往东北。此外,每天还有大量广东、广西盛产的甘蔗、香蕉和橘子经丰台火车站转运北方各地。

修建全国第一座驼峰调车场

伴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丰台火车站来往的列车对数一天天增多,调车任务也日见频繁。再加上丰(台)沙(城)线和集(宁)二(连)线正式通车以及京汉复线的逐段修建,丰台火车站的业务大量增长。如此一来,原有调车场的线路和各种设备就无法满足运输和调车任务的需要了。

1955年9月,我国铁路上的第一座新型的调车场——驼峰调车场在丰台火车站西侧开工建设。这种利用带有坡度的线路进行调车作业的调车场,是铁道部设计总局等单位在外国专家帮助下设计的,计划建设总面积400万平方米,铺设141公里线路,同时安装新的通讯、信号等设备。(1955年9月3日《北京日报》1版,《我国第一座新型的驼峰式调车场在丰台车站西侧开工兴建》)

然而,因为技术等原因,这座“洋驼峰”调车场到1958年7月也未能投入生产。面对紧张的运输任务,丰台火车站尝试着先修建了三个“土驼峰”调车场,也就是用机车顶着几十节车皮到驼峰上,利用坡度,使车皮分别自动滑到原有的11条股道上去。试验证明,利用驼峰调车场编组、解体一列34节车皮的列车只要10分钟就够了,和过去要用机车拉着34节车皮分到各条股道比较,能缩短25分钟。(1958年7月3日《北京日报》2版,《五天内调车能力猛增一倍》)

后来,丰台火车站又在“土驼峰”调车场顶上装设了信号机,调车机车司机根据信号机上信号灯的指示,决定机车推行速度。车辆需要溜放得远,速度就加快,反之就放慢。为了解决人力刹车问题,丰台火车站还在“土驼峰”调车场线路上装设了刹车装置——铁鞋,为“土驼峰”逐步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据北京日报1959年12月17日2版《“土驼峰”变洋“洋驼峰”土用》记载,当丰(台)双(桥)线通车以后,丰台火车站运输任务更重了,“洋驼峰”调车场需要尽快投入生产。但是,当时“洋驼峰”调车场的车辆缓行器等机械化和电气设备尚未备齐。在紧急任务面前,铁路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了“洋峰土用”小组,结合“土驼峰”经验,降低峰顶高度,同时利用“土驼峰”的一些装置,终于让“洋驼峰”投入使用了。

丰台站“刮胡子洗脸”换新容

上世纪80年代,丰台火车站依旧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进京列车从丰台火车站开出后,车厢里就会响起播音员亲切的声音:“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就要到了……”车上的旅客,特别是第一次进京的客人,都伸着脖子朝窗外看,想一睹首都丰姿。然而,火车站及沿线的环境有些不尽如人意。

据北京日报1986年8月12日1版《北京的大门口该清扫了》报道,火车进入市区的路上,旅客从车厢左侧往远处看,北京是美的,彩电中心、军博大楼、广播大厦等雄伟建筑在绿树婆娑中闪现出各自的身影;可是往车厢右侧看,或是把目光收拢来,往近处瞧,路两旁杂草丛生,树木稀疏,垃圾堆、臭水坑时而掠过。

北京铁路沿线两侧脏、乱、差与首都地位不相称,为改变这种状况,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顿。那时候,丰台火车站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干部职工清除站内垃圾600多吨、杂草47000余平方米,拆除简陋建筑物15处,清理散乱煤堆11处。同时,建筑物的外立面也进行了粉刷。经过近两个月的“刮胡子洗脸”,丰台火车站呈现出新的容貌。(1986年10月29日《北京日报》1版,《丰台站“刮胡子洗脸”》)

从丰台进京一步一好景

城市环境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反映,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1998年11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把北京建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景观一流,既保留古都特色又具有现代化大都市风貌的首善之区。2001年,北京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实施“进京第一印象工程”,整治范围包括首都机场、北京区域内各火车站及其周边。

为彻底改变铁路、公路沿线及周边的环境卫生,丰台区将“进京第一印象工程”的重点放在对5条进京铁路、4条主要进京公路和2个火车站、6个长途汽车站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据北京日报2001年2月19日8版《铁路沿线环境改观》报道,2月的一天,丰台火车站至北京南站7.8公里长的铁路沿线人头攒动,丰台区各界群众和驻区部队5万余人参加了“清洁城市”大型公益活动,大搞环境卫生。在当天的活动中,共清运垃圾渣土1596吨,捡拾白色污染物1257公斤。

为了避免环境整治后出现脏乱反弹现象,有关部门决定将铁路沿线两侧30米内建设成一条绿色进京长廊。2002年,由北京站经北京南站至丰台火车站客运铁路沿线两侧30米绿化带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已开始实施。17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树种、树形、色彩分段变化,全线绿化布置四个景区、六个景点,形成景观韵律。作为“进京第一印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绿色走廊”让进京旅客感受到一步一个好景致。(2002年7月17日《北京日报》5版,《进京旅客一步一好景》)

百年老站迎来大规模改扩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台火车站的运输功能渐渐削弱,昔日繁荣不再。2010年,丰台火车站的改扩建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北京日报2010年6月18日7版《丰台火车站本周日停办客运业务》报道,丰台火车站从2010年6月20日起停办客运、行包托运等业务。当时,这座火车站是京广、京九、京沪等线路的必经站,每日有30余列列车从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始发会途经丰台站停车。在此之前,铁路部门已成立丰台火车站改造工程筹备组,专门研讨火车站的改造方式、规模、定位等。

2017年,历经10年打磨的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北京市政府的联合批复。2018年9月,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站房部分破土动工。按照设计方案,新丰台火车站总建筑面积达39.88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三层,是国内首个采用普速、高速双层车场设计的铁路枢纽,其中,普速车场设有11台20线,高速车场设有6台12线。(2018年9月2日《北京日报》2版,《新丰台站破土动工》)

2020年8月30日18时36分,随着一声嘹亮的火车鸣笛声,K5222次列车从丰台站站房内顺利通过。丰台站站前过渡工程京沪线、京广线拨接施工完工通车。原本从丰台火车站北侧通行的京沪、京广普速线截断后拨接入丰台火车站。2021年5月,新丰台火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随后,进行了室内外精装修。

目前,新丰台火车站已具备开通条件。开通运营后,新丰台火车站将承担京广高铁、京港城际、京九客专以及丰沙、京原、京沪线及市郊铁路的始发终到作业,与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等北京铁路枢纽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完善首都综合交通体系。届时,这座拥有127年历史的百年老站,将为旅客带来全新的铁路出行体验。(2022年3月16日《北京日报》4版,《丰台站完成拨接施工具备开通条件》)@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燕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给处女座的小告诫:你是那种一旦坠入爱河,对读书等其它事情也会燃起斗志的人,因此不妨找个谈恋爱很专心的工作服人吧。给天蝎座的小告诫:感情纤细的你,受到很多男生(女
  • 具有这种独特的强没药香味(myrrh scent)的玫瑰品种很少,第一次出现在“康斯斯普赖(Constance Spry )上,而后是权杖之岛(Scepter'
  • #姜东昊# 站姐文案 171019 내 세상이 참 외로울 때 너를 알았거든. 그 이후로 외롭다거나 무섭다는 생각이 사라졌어. 그래서 나는 내 사랑
  • 谢谢啦~【求助8️⃣】成都有什么适合一个人吃的好吃的餐厅啊[允悲]一个人去吃也不会很奇怪的餐厅【求助9️⃣】吃妈你好呀,五一要去西宁玩儿了,有没有好吃的推荐鸭[
  • 超级治愈温柔的简短文案 1、温柔和让步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 2、快乐与平凡最浪漫 3、永远喜欢简单又真诚的人 我的爱从来不和差点意思的人周旋 4、有些事
  •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市井婆豆沙牛乳吧!这个大网红最近可是进行了营养升级,健康升级。电影本身故事很精彩,人物形象也很丰满,大家纯正的武汉话真的太有味道了,是市井的味道
  • 来点文化味儿后备厢集市虽然成就了一个新的消费场景,但目前来看,它还不是一座城市的“常驻嘉宾”更像是一碟开胃小菜,在某个时间段出现,吊起人们的胃口。“我前前后后跑
  • 投资限制是指投资者所处的环境因素给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所带来的的限制,通常包括:流行性、投资期限、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特殊需求等;这些限制可能是投资者自己设定
  • 刚才在那里靠着柱子等小车车的时候,发现一些小孩与带他们之间的一些状态也不知道是不是眼镜的原因 一看上去就是很严厉的那种家长,小孩的眼睛通常也跟他们差不多,和善的
  • p6:千年一回的山月之约又要再等下一个一千年了[苦涩]p7:双向奔赴就是坠牛的[赢牛奶]p8:这扇大门前一直只有东方青苍一个人,身边终于等来了小兰花p9:小兰花
  • རྩོམ་པ་པོ། མཁས་དབང་དགེ་འདུན་ཆོས་འཕེལ།根登群佩尊者 著མཁན་པོ་བསོད་དར་རྒྱས་ཀྱིས་བསྒྱུར།索达吉
  • 这两年体验感被剥夺或是自动消退了很多,前两天晚上打不到车背着包走在路边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有阵子也是这样背着20来斤的包在山路上不停地走,半夜坐上侗族司机开得飞快
  • 第一季就是非常真实残酷,而第二季一开头推向了宏大叙事并过于黑科技,我本身不是很感冒,看到结尾却还是觉得尤其动人——虽然拍摄电视台很努力往自己脸上贴了金,笑,但也
  • 摩登兄弟刘宇宁[春游家族]刘宇宁[春游家族]宁哥[春游家族]棚主[春游家族]lyn刘宇宁宁远舟 | 刘宇宁一念关山刘宇宁做自己的光 | 刘宇宁蒋俊豪 【海沧
  • 要知道美国的物价相比于国内低太多了,950美元买下一台256GB的iphone13完全没问题,所以他们只要愿意,“零元购”一台13好像也没事。要知道美国的物价相
  • [赞][赞][赞]@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心动##心动-摩登兄弟刘宇宁-专辑《我的时代,你的时代 电视剧影视原声带》[音乐]# ​​​#香蜜沉沉烬如霜# 中还
  • 大殿的楹联写着:“遍布慈云求大士,回生妙术托仙翁”。 重建后的大雄宝殿改建为歇山式琉璃瓦的双层殿阁,殿左新建地藏殿,与右侧新修醉仙岩相对称。
  • 当初分开后,可能他心里爱得一直还是张阿姨,只是无奈自己已婚了,只能用这种方式,补偿张阿姨。 还有人说,一对情侣被家人拆散,又丧失了生育能力,又孤独终生,真的很
  • 他的身份是——预言家请闭眼——女巫请睁眼,今天晚上没有小面包的是他,你有一块秘制小面包,你要使用吗?——白痴请睁眼,白痴请闭眼天亮了,昨天晚上黎簇的小面包被拿走
  • 请记住上述这些性状,且着重记住,如果蘑菇只有一张“大头照(图2)”那么它能提供的信息就只有菌盖的颜色形状这一项,对于简单且熟悉的类群还好,对于稍复杂的类群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