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47课:暴怒伤阳 气机逆乱 发为薄厥
一:原文;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yu)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有伤于筋,气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二:病因:
素体阴虚 阳亢 血随气涌➡️猝然扑倒 不省人事
大怒伤肝 肝气上逆 血随气涌➡️猝然扑倒 不省人事

详解:从病因上来讲,文章以开始就告诉我们怒,大怒,七情致病,怒则气上,怒则伤肝,所以人一怒,肝气向上走,所以患者是大怒伤肝,结果就是肝气上逆,这是现在怒了出现这些情况,当然也有人说我平常脾气也不好,特爱发脾气,我还拍桌子,踢板凳呢,我为什么没有薄厥,那个人怒了怎么就有薄厥呢?那这就是体质不一样,或者你这个人,当时在大怒下发为薄厥,一定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这个人本身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这个人本身就阴虚,我们叫素体阴虚,素就是平常的意思,那么就是这人平常就阴虚,阳就得不到正常制约,所以阴虚之人也就是阳亢之人,所以平时这人就是一个,阴虚阳亢之体,如果在大怒的时候,伤肝,肝气上逆,往上走,大家注意这部分内容,我建议大家返回到中医基础理论,当中脏象学说,我在讲到肝的时候,讲到过这部分内容,现在有一个人,比如说我,素体阴虚阳亢,脾气就大,现在你又气我,还不是小气我,你是大气我,现在气的我肝气上逆了,气上逆,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我们叫,肝的疏泄太过,如果疏泄不及叫做肝气郁结,如果疏泄太过(肝气是主升的)现在疏泄太过、就会上逆,请注意⚠️另外一句话,气有余便是火,所以肝气往上逆的过程当中,有余之气就会化火,化火就叫做肝火上炎,这就要求大家知道的第二句话,要求大家知道的第三句话就是,气和血的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那也就是气为血之帅,气可以行血,既然气可以行血,肝气上逆,在气往上逆的时候,血也会随着气往上走,一旦成为肝火,火就会破血妄行,所以现在是肝气上逆,肝血上延,血就随着肝火往上走,所以我们经常说的急了 燥了,燥了就上头了,最后就疯了,生气发脾气就是急了,脸红了 眼睛瞪起来了,上逆的结果一定是血随着气往上走,所以我们也叫做血随气涌,血往上走就涌到脑门上去了,就是老百姓讲的把人气的都木了,把人气的头都疼
汗出偏沮:(历代大家解释)
1⃣️:✔️王冰,湿润 半身出汗(健侧)张锡纯 镇肝熄风汤 王清任 补阳还五汤
唐朝的王冰,她在解释这个沮的时候,他把沮解释成湿润,因为有汗就是湿润,“偏沮”王冰的解释是半身出汗,也就是我们人站在这里,一边出汗 一边干的,也就是半身汗,阳➕阴谓之汗,为什么这个人半身汗,出汗的正常还是不出汗的正常,当然是出汗的正常,因为阳气蒸腾化成汗液从凑理出来,就叫汗,健康的一侧出汗,不出汗的一侧就是病侧,张锡纯学西医更学中医,他是以中医为本,以西医为辅,所以他出了一本书叫《医学衷中参西录》给了一个方子叫“镇肝熄风汤” 清朝另外一个医家,王清任,在他的《夷陵改错》当中他说半边出汗半边不出汗,半边能用半边不能用,能用的是健侧是好的,所以王清任给的方子,不够了给回来,给几分5分,所以叫“补阳还五汤”请注意⚠️这种情况汗出偏沮 使人偏枯,张锡纯给的是镇肝熄风汤,王清任给的是补阳还五汤,

2⃣️:✔️吴昆 止 偏止 半身无汗
吴昆说这个沮字要解释称止,那也就是说汗出偏沮,就是汗出偏止,其实也是讲的一边止了,一边出,也是讲的半身无汗,你看,王冰讲的是半边出汗,吴昆讲的是半边不出汗,句子不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的,王冰讲汗出偏沮是这边在出汗,吴昆说汗出偏沮是这边不出汗,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3⃣️:❌张介宾 伤 坏 不通
也就是张景岳在解释汗出偏沮的时候,他说沮是伤害的意思,沮是坏了,所以张介宾这个解释从文绎上是不通的,既然讲不通,那么张介宾的解释就是错的要大胆质疑,

4⃣️:✔️马莳,又有汗出之时 或左或右 阻塞不出汗
他讲的很通俗,他说:“又有汗出之时,或左或右,一偏阻塞而不汗” 比如说,“又有汗出之时”意思是这个时候天热了该出汗了,应该出汗了,按照自然界的象大家都在出汗,但是其中有个人,或左边或右边,阻塞不出汗,大家都在出汗,这个人漏了半边子出汗,所以最后告诉我们,这些人应该出汗,但是不出汗,最后不出汗的那一侧一定会出现偏枯,所以他说不出汗的那一侧就是坏侧,而马莳最后就把这些人叫半身不遂。但是马莳讲的更通俗更容易懂。如果一个人一边出汗,后面肯定会发生半身不遂,那半身不遂,就是不出汗的一边。不遂就是活动不灵活。

四:总结:
这节课主要给大家讲到薄厥,薄厥是因为这个人素体阳亢,大怒了导致血随气涌,猝然扑倒 不省人事,最后导致偏瘫,为什么半身不遂,因为伤了筋,肝主筋,伤肝伤筋就会筋脉不用为废,大筋软短 小筋弛长 软短为拘 弛长为痿,痿就叫做为废不用,最后的结果就是半身不遂 半边身子在出汗,最后导致压疮了就这么简单,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传播学等相关学科学多了容易让我忘记了实用主义,忘记了好与不好的相伴而生,遗忘了风险与机遇的共存。因为脑里视觉系统与语言表述系统是不同步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言语
  • 资阳城管动用清扫神器开启“洗刷刷”模式】“附近老房子较多,还有收废品的点位,这里经常都会有大件泡沫、玉米杆等垃圾,让本就狭窄的巷道变得更窄了,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
  • 道家《丹经》又称土为‘土斧’、‘媒聘’、‘黄婆’意思是用人的心意来招摄人身内的水火,使之归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元神、元精)。道家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草
  • 我要说的是,随着短视频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很多00后真的是做到了把爱好当职业,有很多的00后也从拍视频里挣到的钱,vlogger不是不学无术,vlogger只是一
  •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自己风险可控的事情,在自己的能力边界去搏!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风险不可怕!
  • 拼夕夕好物~~~信我,这个是真的好吃[舔屏] 恒都 五香卤牛腱108g*5袋【69】 ta家是专业做牛排牛肉的,品质方面也有保障,在大润发、沃尔玛等
  • ✨❤️✨喜剧2021●快乐895——老友笑8•微喜剧•搞笑我们是认真的✨❤️✨【大家好,我是895最美大圆脸九妹】 【大家好,我是895最靓的仔叶英俊】【九妹啊
  • #唯爱王源[超话]##王源电影1921##王源谁是宝藏歌手# “影像和文字都能成为载体,以不同的方式将记忆留存,这是现代人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如果我们注定无法
  • 当露营撞上国庆小长假说起国庆小长假,如果你还只能想到打卡景点和网红餐厅[酷][酷]那你就真的真的错啦~避开人群,逃离城市,奔赴向往的生活感受自然原野的唯美氛围收
  • 枫下的秋千,盛夏的暗恋,我们说过要永远在对方身边。开错高速,邂逅好风光我和孩子说,妈妈见证了你成为少先队员,你是我的骄傲。
  • 自分もよくそう考えるけど、まだ将来はいいことに出会えるってことを信じるだろう[微笑]今また以前のことを思い出して、懐かしいなぁ。今日WeChatのタイムラインで
  • 量指的是商品煤销量,价指的是不含税煤价,税指的是税收和附加,本指的是完全成本,利指的是吨利润,损指的是意外损耗(意外物资报废和无效资产报废)我点两个重点:1.在
  • 我比你晚出生一百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独自坐在房间里对着墙上的屏幕,用我的一生把你的一生慢慢看完你一笑, 夺凡人魂魄,摄众生痴情,撩俗子青丝,乱芸芸心曲善为至宝
  • ✨相害生肖:龙(指冲突,不和谐,比相冲弱一些)✨三合生肖:猪、羊(指明合,光明正大、投缘)✨六合生肖:狗(指暗合,指帮助你的贵人或物件)☯︎✨服饰五行色彩搭配指
  • #天官赐福[超话]##谢怜0715生日快乐# “若无所谓畏惧,便无所谓勇敢。发发生日送了小福泥璎珞,黏黏生日搞点金灿灿的东西[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哈
  • 韩子智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幸福生活的开始,也是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新康村住户的缩影。(来源:新甘肃)身边人都在恭喜我们结束异地恋,目前都3天了还是不
  •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 2022 年 3 月 21 日披露的《广东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及相关当事人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的公告》(公告编号:20
  • -◇除了森系的第一感官,这里的房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凉!◇餐食:酒店有自己的水边餐厅,环境和味道都非常好,临时点餐即可。
  • #金秀贤[超话]##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超话]#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金秀贤和徐睿知,在越来越深的爱中残酷的命运[Financial News]《虽然
  • 棒约翰真的太会了餐厅搭建了郊游野餐的主题装饰来这里吃个饭也可以拍精致又漂亮的野餐照片还不用担心被蚊子叮‼️-我们点了多人套餐超级丰富满满的一桌披萨有三个口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