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穿内衣,会发生什么?

要说,女生到了冬天什么东西最快乐,那就是:

终于可以不穿内衣了!!

不过在呐喊自由的同时,却也有更多的女性在担心,一直不穿内衣,胸真的不会发生一些不好的变化吗,比如下垂?比如变形?

今天我们就准备好好利用道具和数据给大家说说清楚——穿内衣的那些事。

担心下垂?
和穿不穿内衣真没多大关系

虽然乳房看起来软软的,没有什么支撑结构,但实际上内部有一个神秘的结构——悬韧带(也叫做 Cooper 韧带)。

它可以在不需要外力的情况下,把胸部很好的支撑起来,加上包裹在乳房外面紧致的皮肤结构,乳房就变成大家心目中紧实的样子。

胸就是这么被支棱起来的

一些研究指出,纤维组织和脂肪形成一个复杂的支撑结构,牢固的让乳房附着在胸腔上。

不过,身体里的任何结构都是会衰老的,帮助乳房支棱起来的悬韧带和皮肤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弹性蛋白流失,老化、松弛,于是,乳房就下垂了。

特别是更年期之后,激素变化会让女性的皮肤变得更薄、支撑力和弹性也更差。

所以,下垂是不可避免的,乳房的整个下垂就和我们脸一样,谁都阻止不了。

这时候要说内衣的出现就能阻止这种下垂?那就太天真了,天天带脸基尼脸就不会垮了?天天穿内裤,屁股就不会塌了?

不过,要是说让乳房下垂更快,还真有一些原因。目前比较明确的导致乳房下垂的原因有 3 个。

第一,吸烟。对于长期吸烟的女性,皮肤会老化的更快,也就更容易出现下垂。

第二,生育次数。

每一次的怀孕过程都会让原本相对稳定的乳房发生「膨胀」和「收缩」,悬韧带和皮肤也会被过度拉伸,乳房就会更容易松弛。

第三,体重的大幅度增减。

随着每一次的体重增加或减少,乳房内的脂肪体积也会随之变化,也就会发生和上面一样的问题。

「可是,我看有些人穿内衣乳房就不会下垂很快啊」

乳房本身的大小(重量),种族、基因的不同,每个人的天生的胸型、下垂度、下垂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真的都不一样)

所以啊,乳房下垂这个事,还真不是内衣能说了算的。如果再有人跟你说「你就不怕下垂吗」——可以告诉她「都是天生的」!

照这么说,我们还需要内衣干嘛?内衣能有什么用呢?

内衣的主要功能
是为了让它不要乱动

对于女性来说,内衣和塑形、防止外扩真的没啥关系。穿内衣主要有两个功能性的作用。

内衣的作用一:让胸部不要乱动。

我们每天并不是躺着不动或者站着不动的,无论是走路、下楼、赶公交……都免不了要动一动。

但对于「胸」这个有一定体积和重量的悬挂部位,普通走路一小步,它可能就是拉扯着周围的皮肤肌肉血管乳腺,大幅度的晃一晃。晃动的同时回给身体一个不小的力量。

这个现象在专业上有个词,叫做「拍胸」。

有研究发现,当女性不穿内衣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乳房会大幅度的运动,而且还不是一点点,跳跃过程中最大可以达到数值 17 厘米的位移。

如果一名女性以每分钟约 160 步的节奏跑步,则在 1 小时的跑步过程中,她的乳房可以弹跳约 9600 次 。

研究还发现,乳房在内外方向上平均移动 1.8~6.2 厘米,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3.0~5.9 厘米,垂直方向平均会移动 4.2~9.9 厘米。

晃一晃的结果也很直接:疼啊!

「拍胸」被认为是运动引起的乳房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胸部越大,运动幅度会越大,带来的疼痛感可想而知,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拉伤。

一项模型预测,乳房质量从 100 克增加到 700 克(32A 罩杯到 32F 罩杯),如果没有穿内衣,垂直运动增加约 70%,走路的时候会增加 30%。

而一件合适的内衣可以减少将近 60% 的移动。

内衣的作用二:对于大胸女性来说更重要,它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和乳房较小的女性相比,拥有大而肥大的乳房的女性会经历更多的上半身肌肉骨骼疼痛和后背痛。

而这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合适的内衣则可以帮助身体分担一些压力,减少这种不适感。

穿不穿看个人
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说到底,为什么那么多女性不爱穿内衣,主要是大多数的内衣,穿起来真的真的太难受了!

「肩带总下滑,胸垫闷热皮肤痒,钢圈勒得慌」

根据不同的报道,约有 80%~95% 的女性穿着不合身的内衣。

虽然有不少报道指出这可能是女性缺乏选择不同场合(运动和日常)合适自己内衣的知识。

但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内衣制造商的尺码无法匹配大部分女性胸型(标准的尺码并不能真正满足女性)以及内衣设计的不合理。

不要怀疑!内衣不舒服和内衣设计有很大关系。

虽然越来越多的内衣厂商摒弃了早年「挤挤才美」的理念,也在向着为女性设计「更舒服」的宗旨出发。

但至少到现在为止,对于大部分女性而言,依然很难挑到穿着舒服的内衣。

内衣对于女性而言,回归让女性更舒服的本质,穿不穿都是一种个人选择。

如果你平时不穿,也没有任何不适,那么记得运动的时候穿上运动内衣就好;
如果你担心一些社交尴尬,那么或许还可以选择「胸贴」来帮助;
如果你平时穿着怎么都不舒服,可以先看看「这个攻略」(或者公众号后台回复「内衣」)确认下自己是否选对了内衣。

总之,内衣,本来就应该是让我们生活变得更舒服的一种选择。

穿不穿,自己的身体最知道。

很多人好奇我们的Logo设计,今天和大家说说这些。

2021年突然的一天,我们发现,swhw没有Logo。于是开始思考Logo会是什么样子,因为一个梦以及@抗牌 的一件粉色卫衣,我们很快锁定面面相觑的Face概念。

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段,我们遇见了最终帮我们完成到今为止所有平面设计的设计师,他叫谢略酷(未搜索到他的ID无法@)。

我很享受和他的设计沟通过程,有点像和班级里最聪明的怪胎(sry)相处。当我用文字告诉他我们喜欢什么,在表达什么,想要什么样子以后,他会消失一阵子,期间或许会来聊一小会儿天,和设计和音乐关系都没有太大。

最终我会收到一个PDF的设计演示文稿,里面包含了Logo的起源、设计说明、实物应用等等二三十页的演示文稿(下面的图片是小部分截图)。

最终,在发行前,源于我们太过于喜欢这个Logo,决定在单曲封面继续沿用,与此同时,他们还拥有了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情绪。

冬天到了,是时候 挤出时间 准备专辑了。

【异名一大堆、嘴和肛门挨着......古人对章鱼的认识真是太好笑啦】作者:考古学齑
刚过去的10月8日是“国际章鱼日”(International Octopus Day)。啥?章鱼还有节日?谁这么无聊设立这样的节日?(章鱼:??那我走?)
2006年,TONMO(The Octopus News Magazine Online,章鱼新闻杂志在线)为了宣传章鱼生物学知识、物种多样性及保护,选择在国际头足类动物宣传日(10月)创立国际章鱼日,并选在这个月的“第八天”来表达对章鱼这种有八个腕足动物的感情。
章鱼作为一类至今仍被很多人与“外星生物”联想起来的、结构奇异的头足类动物,古代人啥时候开始认识它们的?在自然科学欠发达的背景下,古代人看到这类奇异的生物,又会做出啥样的反应?
中外有关章鱼的早期记录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章鱼至少在4000多年前的拉丁美洲,就已成为当地人的重要食物来源,出土的日常生活类、祭祀类用器上,常能发现章鱼的形象。

A Old Lord of Sipan的葬礼面具和胸罩,大镀金铜卷可能象征着章鱼的八只手臂(图源:秘鲁兰巴耶克西潘博物馆皇家陵墓提供)
B 莫奇卡陶器描绘的拟人化章鱼触角,可能代表章鱼武器(图源:利马拉科博物馆)与之同时代或稍晚,在地中海兴起的米斯诺文明、迈锡尼文明所发现的遗存中,还有章鱼造型的陶器、金饰品等。

出土于希腊克里特岛,绘有章鱼图案的花瓶,约3500年前由米诺斯人所制(图源: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
很可惜,目前为止中国几乎未见到与章鱼有关的史前线索。至有文字记录的时代,相比起殷商卜辞中的“丙午卜,其用龟”、春秋《夏小正》中的“二月祭鲔”,章鱼在文献中的出现可说慢了“好几个G”。

甲骨文“龟”字(来源:wiki)
直到三国时代东吴丹阳太守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中,记载“似乌贼肥,食甘美。”字典对“”字的解释含糊其辞,而历代对该字解释以章鱼为主流观点,虽然“似乌贼肥”的外形特征描述并不能完全断定其为章鱼,但该文献可算是与章鱼相关的最早记录了。
章鱼异名大乱斗?别以为韩愈只是个大文豪,有关“章鱼”较为清晰的称呼由来,韩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诗云“章举马甲柱”的中“章举”,后世有人解释为“有八只脚的、身上的肉肉很白水产品,也可以叫章鱼”。看来至迟唐代,我们对章鱼的观察比较多了,并且尝试着给它固定的名称了。但唐朝人似乎对章鱼有极大的兴趣。晚唐广州司马刘恂在其著作《岭表录异》中记载了一种叫和章举很像的动物——“石拒”(或矩)。

章鱼外部形态图,吸盘排列有“章法”(图源:澎湖科技大学)
到了南宋,出现了一位叫梁家克的“章鱼学家”(bushi),在他写的《三山志》中,总结了前人提到的章鱼、章举、石拒三种动物,还给开创性地给它们一一做了简短的解释:1、石拒:又叫八带,住在水里的石洞中,人们捉它的时候,它会用脚黏住石头“拒捕”。2、章鱼:和石拒很像,但个头比较小。脚上的肉肉呈一个个的“圈”,排列得很有章法,所以叫章鱼。3、章举:和章鱼很像,但个头稍大,脚却要短一点。这个时期,浙江地区的方志里又出现了一个与章鱼相关的词——望潮,说它比章举小,大概有一到二寸。虽然并不能完全确定望潮属于现代章鱼家族中的哪一种(如短蛸、嘉庚蛸都被叫过望潮),但望潮这个词穿越千年,至今仍在东南沿海地区有使用。

短蛸:生活在浅海的小型短爪章鱼,触手之间的褶上,有两个“金环花纹”是它的标志性特征(图源:wiki)
明清时期对章鱼的观察更多了,有关章鱼的别称如雨后春笋一般,什么红举、泥猴、癞鱼、赤母……甚至远超过我国海域现有的8种,产生极大地生物鉴别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名称上的误传、误袭,造成一物多名或多物一名。
2、章鱼离开水以后死翘翘,其尸体会渐渐褪色变白,各种章鱼之间的差别变得及其细微,一般人很难鉴别。
3、古代有写书能力的人(士人)与所知海洋生物广博的人(渔民)的沟通难度大,不易形成科学、系统的生物鉴别志。【划重点】中国海域主要有8种章鱼,分别是:短蛸(Octopus ocellatus)、卵蛸(O.ovulum)、双点蛸(O.sbimaculatus)、真蛸(O.vulgaris)、环蛸(O.facia- tus)、长蛸(O.svariabilis)、纺锤蛸(O.fusiformis)、嘉庚蛸(O.tankahkeei)
古人眼中的章鱼长啥样?
章鱼的名字都被“魔改”成这样,那么在古人眼里,章鱼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如上“章鱼外部形态图”可知,现代对章鱼外部形态的科学分类是:头、躯干、眼、漏斗、腕足、吸盘和口器等部位。但古人由于对生物学认知有限,对章鱼样子的描述闹出不少笑话:

《海错图》中的章鱼形象(来源:《清宫海错图》)
笑话A:宋代陈耆卿曰:“魁首骈足,目在腰股”由于章鱼的眼睛在躯干和腕足之间处,古人看到章鱼,还以为它的眼睛长在腰上了,然而章鱼没有腰。
笑话B:清代徐葆光曰:“首圆,下生八手,无脚”这位老兄把章鱼的躯干当成脑袋了(估计有的童鞋也是?笑cry),把腕足当成可爱的小手手了。
笑话C:清代李调元曰:“八足聚处有细眼如针孔,其后尻也,其口迩尻,幸有足为之间上下耳。”简单来说,他觉得章鱼的嘴和肛紧挨着,估计把章鱼的漏斗当成嘴了……

再来巩固一下章鱼的各个部位,不要像以上诸君闹笑话啦,这个当作课后作业吧,哈哈哈!(图源:wiki)
古人眼中的章鱼行为和名称、外貌相比,章鱼的行为特征好辨认,总不会被“魔改”得那么离谱吧?嘿嘿,记住这声冷笑~
据清郭柏苍《海错百一录》记载:“渔人赤身入水,则八带纠缠着体,口帀 人血脉……”前两句还算靠谱,说渔民光着身体入水,若被章鱼吸住,越挣扎,章鱼吸得越紧。后一句说章鱼吸人血脉,明显夸张了。也许有人马上反驳,不对!
我记得深海中有“会吸血的章鱼”。你说的可能是“幽灵蛸”。这里纠正两个问题。
1、幽灵蛸又名吸血乌贼(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意指来自地狱的吸血鬼),其实和乌贼关系不大,它属于章鱼所在的八腕目。而且其“吸血”之名是指其外形像吸血鬼,并非指它有吸血行为。最新研究表明,幽灵蛸会用触手在海洋捞动物残骸、粪便等碎屑来吃(yue),它的角色类似于深海清洁员。

幽灵蛸外形特征图(图源:wiki)
2、幽灵蛸是深海物种,生活在热带、温带海洋,亿万年前为了躲避蛇颈龙的捕食,来到500至1000米的深水中栖息,当时的人类不具备深海作业,即使深海中有会吸血的生物,人类也是无法碰到的。

幽灵蛸触手上的“防御武器”(图源:wiki)
不过也有一些说得靠谱的啦!如有的文献记载,章鱼有吃“蝤蛑大蟹”之本领,和今天一些章鱼吃蟹的食性是相符的。再比如,还有的文献记载章鱼冬天没吃的,就会吃自己的腕足,直到吃光了,自己死了,然后卵散落在滩涂里,到了第二年,小章鱼会破卵而出。这描述现代章鱼的生命循环八九不离十。
从三国时代有史可查的记载算起,我们已经和章鱼认识了两千年了(其实肯定不止!!)让我们一起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地保护它们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观点】谈佳运:后市看好大盘 第一目标位3224
  • 【股市聊聊吧】魏宁海:上涨趋势寻找周线突破买卖点(四)(图解)
  • 【教你一招】抄底七招
  • 【6月赛收官】冠军独家披露如何把握高送转填权行情!
  • 【提醒】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谣言,你中招了吗?
  • 【教你一招】能量潮OBV
  • 【健康】5种练腿方式,每天5分钟远离痴呆、中风、心脏病!
  • 【荐读】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 【预告】“五不穷、六没绝”,七月A股能否继续翻身?
  • 【关注】四大数据即将公布!下周市场重大事件一览(附新股、解禁股名单)
  • 【教你一招】跳空缺口,简单易学
  • 【健康】清水配一宝,多吃不显老!还养身...好功效!
  • 【荐读】让你受益一生的9件小事!
  • 中国最美的公路,这辈子一定要去走走
  • 这届高考状元真是颜值高很会玩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教育就是拼爹妈太对了!
  • 梁锦松:香港,香港!
  • 双城记:深圳的崛起与香港的衰落
  • 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嘛!这组漫画刷爆了朋友圈
  • 霍华德上海演讲:让你陷入麻烦的正是你自以为知道、其实错误的事
  • 未来5年大机遇:做贩卖多巴胺的超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