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所谓「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一般人都知道文殊法门「 弹偏斥小 」,

却忽略了文殊法门所弹斥的,乃是小乘的不发心,不是弹斥小乘的修行。

在修行上,三乘同观性空,岂可轻率否定。
  
通达法性者,自然就明白「 法无定法 」的妙用。

「 法无定法 」是般若智慧的精义之所在。

此一精义,在文殊法门中更是发挥无遗。

值得注意的是,「 法无定法 」如果被滥用,

那么,「 法无定法 」可能就变成无法无天了。

因此,所谓「 善用方便 」,

必须以「 深观法性 」的智慧为基础,

否则方便的结果反而是不方便了。

《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所谓
「 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
无慧方便缚,
有慧方便解。」
  
文殊法门的方便善巧很多。

如实而论,在本文上下文中,很多法门都可以说是方便门。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广引细谈。
  
9 . 入一切诸佛法门。
  
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中,

特别谈到了一个法门,
叫做「 入一切诸佛法门 」。

阿难尊者在维摩诘居士向香积佛请饭之后,不禁大为赞叹。

佛陀便为他说了一番开示。
  
阿难白佛言:
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佛言:
如是如是,阿难!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

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

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

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

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

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
  
这一段话有两个重点。

第一层,施作佛事,方便多多。

香积佛可以用香饭来转化人心,

阿弥陀佛可以用五尘说法来接引众生,

这是何等丰富的启示!

因为施作佛事的方便不同,

因此菩萨对于十方佛土的净与不净,应当一视同仁。
  
第二层,八万四千烦恼,表面上看来,是八万四千魔,芸芸众生为之疲劳不已,

但从文殊法门看来,这却实是诸佛施作佛事的另一种方便。

为什么?

因为众生有所贪,你贪福报,你贪功德,

很好很好,我来教你布施法门吧,布施可以修福呀!

佛不我欺,布施修久了,贪心慢慢也就化掉了。

《大般若经》所谓
「 如是烦恼于大菩提虽为障碍,

而于能引菩提资粮有能助力。

是故菩萨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不永灭除。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贪瞋痴等烦恼,对凡夫而言,

虽然是苦恼的根源,却未尝不可因势利导,

把它转化为引生菩提的资粮。

你不用担心,贪福报、贪功德不也是「 贪 」吗?

没关系,「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这一层奥妙,值得善加体会。
  
《维摩诘经》〈佛道品〉也有一段经文,

与上文善用烦恼而施作佛事的理念可以相互辉映。
  
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

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

示行乱意而常念定,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

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

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

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

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

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这一段话说明了菩萨道的广大弹性。

但不管弹性有多大,一切作为的业报,都必须由你自己承担。

此所以经中说
「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为什么?

戒律是死的,生命情境却是活的。

在常态下,当然要严守净戒,

但遇到非常状况,这个时候,开缘的判断,就非常重要。

因此,有些作为,看来好象是犯戒,其实不然。
  
不但如此,在佛教的修行上,

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 罪恶感 」。

罪恶感会干扰禅定的生起,

罪恶感会摧毁善念的增长,

罪恶感会导致自暴自弃,最糟糕的是,

罪恶感会障碍智慧的开显。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罪恶感愈重,修行愈不容易得力。

此所以佛教只许「 忏悔 」,

不许「 后悔 」。

「 忏悔 」与
「 后悔 」不同。

「 忏悔 」是断悔,是利用改过迁善来断除心中的悔恨之根。

「 后悔 」则是让自己的心灵在悔恨中不断地「 重复 」而已。

《维摩诘经》〈弟子品〉也触及这个问题。
  
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

来问我言:
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所以者何?

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
罪垢亦然,
诸法亦然,
不出于如。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我言:
不也。

维摩诘言:
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

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犯律行以为耻 」,这是罪恶感。

这个罪恶感的延续,只是增长这两个比丘对戒律与僧团的逃避倾向罢了。

经中所谓「 不敢问佛 」,正是一个讯号。

文殊法门的过失管理,是从「 深观法性 」上,深观罪性不可得,

否则「 戒垢 」就可能被内化为「 心垢 」,这根本不是佛法。

此所以维摩诘居士直接了当地告诉优波离尊者说:

「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10 . 不动相法门。
  
《诸法无行经》在佛陀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对话中,出现了一段有关「 不动相 」的说明。
  
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诤讼通达贪欲性故,

世尊!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拿贪欲做例子,很多人一听到贪欲,心理上就会起排斥。

但《诸法无行经》经中说,

一切诸佛因为已经深入了一切法的平等性,

在贪欲法上,已经通达了贪欲的法性,也就是空无自性,

所以一切诸佛对于贪欲法,

已经安住在「 不动相 」之中。

所谓「 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这句话是总关键。

菩提菩提,不是别的,只不过是通达了贪欲的真实性。

明白处叫做菩提,不明白处叫做贪欲。

已明白者称之为佛,不明白者称之为凡夫。

就是这么简单。
  
文殊法门在整个佛教的传承上,

基本上是以「 阿閦佛 」为中心,

「 阿閦佛 」意为不动佛,

在五方佛的信仰体系中,属于东方之佛。

《维摩诘经》也特别提到,

维摩诘居士来自「 阿閦佛 」的佛土。

这个「不动相」法门,在文殊法门的修持上,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文殊法门极为深广奥妙,上文所述,

只不过是笔者个人把这几年来研读

《维摩诘经》与
《诸法无行经》的心得,
稍作整理而已。

限于时间与篇幅,有些细微的地方,不及详论。

再如《文殊.般若经》详述一行三昧的修持法要,

深入阐明「 即心即佛 」的念佛观,

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容当另文述之。
  
整体而论,文殊法门处处不离圆顿要义。

但圆顿要义不是空谈高论,其切入处乃在当下这一念心。

圆顿要义的实现,也离不开日用寻常之间的渐进渐入。
  
本文写作之际,笔者心中忽现一偈,

爰题之为「 文殊法门摄颂 」,录之如下。
  
如实深观法界性,
当下烦恼即菩提;
  
触处皆是不二门,
圆成方便妙吉祥。

命中的钱财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的福报大小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有关钱财和福报的问题,千百年来不断被质疑、探索,却很少有人能找到答案。事实上,很多以为,一个人只要身心健康便能长寿,享尽福禄,因此,养生之道便大行其道。然而,当我们掌握了很多精妙绝伦的养生方法以避开死亡之际,最后发现我们其实也难以避开死亡。

虽说死亡与健康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但与心性善良者相比要逊色得多。心性善良者不悲不苦、不急不燥、不忧不喜、不争不怒,在那些长寿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最重要的是,长寿者多无病无灾。不得不说,长寿是一种福报,无病无灾是一种福报,与金钱的富有相比,无病无灾已经体现了上天对善者的仁慈。

生死皆因福报使然

贫富不均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常态。当金钱成为一种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和尺度,贫富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在所难免。可问题是,穷人不会因为憎恨和妒忌富人而使处境有所改观,反而会雪上加霜。世上有长命百岁之人,也有出生即殁的众生。寿数与金钱无关,只与福报相连。

当然,现在的人大多善于用钱买命,比如,肝脏坏了花钱换肝,心脏坏了可以花钱换心,处处可以闻到一股“有钱就是一切的味道”,因而,很多人便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然而,是否想过,生病是一种福报亏空的迹象,能治愈是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给我们机会改恶从善。能够有这种觉悟的人,一般会活得自在些。若一味地认为“吃五谷杂粮的人哪儿不生病的”,那可能已经走入歧途了。

曾经有一个案例,说一富豪为尽孝道,将罹患癌症的母亲送至最昂贵的医院、找了最好的专家、用了最好的药物、住在最豪华的病房里治疗,据说短短一个月便斥资三千多万,且花上百万请高僧诵经祈福。不料,花这么多钱也买不了命,等法事结束以后,她母亲也撒手归西。这个故事极具讽刺性。

另,一位阴德厚重、福德充满的朋友曾三次在惨烈车祸中幸免于难,与死神擦肩而过、毫发未伤,为人称道。而在同一起车祸中,一富豪之子却未能幸免。虽说“意外和明天不知谁先到来”,但福德厚重之人自然不必有所顾虑。与人间相比,阴曹地府要公平公正得多。修行的好坏只与自身有关,即使不为人晓,功德也不会被上天磨灭。

其实,很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观念,以为不顺的时候去庙里拜拜,烧烧香、磕磕头就好了,以为这便是修行,那我们可能误解了修行。修是为了避免心生邪念,行是勉励济度众生。烧香磕头是信仰的表达,去恶从善是修行的开始。只不过,很多人将重心放在信仰的表达上,而忽略了修行中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修行再好的人也无法出离生死。重生恶死并非可以不死,而是淡化对死亡的恐惧,像庄子一样齐同生死,然后不被生死观念束缚。而克服这种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活在众生心中,像神一样可以不生不灭。神不必标明自己的功德,却能被人们叩拜和需求,因此,神不会死亡或被毁灭,神不需要福报,但成为神便已经是最大的福报。

就此而言,一个人寿数的多少是由福德决定的,世间的财富不可能左右寿命。换句话说,一个人不会因为富有而长寿,也不会因为贫困而夭亡,皆因福报使然,福尽而寿终。福不足者,或报之以贫,或报之以病,或报之以死,非人力可为。

八字是前世修行的结果

我听人说,能够感应到什么样的灵魂前来投胎与自家祖上的阴德和孩子父母的修行有关,我想,这一点是说得过去的。

而如何感应到命局较好的孩子,多半靠自己的修行,所谓善有善报,真心行善的人所生的孩子大多数是前来报恩的,而那些心性较差的人则多生不义之子,父母和孩子之间似乎构成了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

当然,如前所说,当一个孕妇行将生产,则必须有灵魂入胎,因此,虽然预产期似乎是预测生产时间的科学方法,然而,即使孕妇已经具备了所有生产的条件,依然有很多人出现难产的状况,或者孩子生出来后不哭、不出声等情况,这些情况大多与前来投胎的灵魂有关,一般情况下,当前来投胎的灵魂一到,即能顺利生产。这些现象听起来很玄乎,实际上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死亡也是修行的结果

同样,一个人的死亡也是如此。一次,一位朋友跟我分享,说他一次前往医院探视即将咽气的亲戚。他看着亲戚很痛苦,但一直无法咽气。朋友说,他当时闻到病房里有一股浓浓的泥土味,觉得有些奇怪。

这时,有一位老人过来跟他说:“小伙子,你还是出去一会吧。你在这里待着,老人走不了呀。”朋友问:“为什么?”老人回答:“你是修行人,有很高的修为,你在这里,鬼差不敢进来锁魂。你还是出去吧,别耽误了时辰。”朋友听完,没说什么,便出去回避。约五分钟后,当他回到病房时,那亲戚已经离开人世。

每每讲起这种故事,总会给人一种神经兮兮的感觉,不过,其实是我们懂得太少,对我们的世界了解不多。话说,一个人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上便会有一种灵光护卫身体。这种灵光普通人看不到,但在鬼神的眼里则一目了然,何人善、何人恶,修行如何,自有分明。一般情况下,灵光是伪装不出来的。据说,修行人所到之处,鬼妖回避,神灵敬仰,因此,修行人本身就可以趋吉避凶。

修行所结的善缘

我听过一个故事,说曾经有一户阴德深厚的人家,有一年,村里被强匪打劫,唯独这家人安然无恙。当土匪被官府捉拿提审时,问为何其他家人都被打劫,唯独没有打劫这家人。土匪回答:他们去打劫这家时,被守在门口的金甲神将赶了出来,尝试了几次均无功而返。或许,这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绝非虚言。积善之家,神灵护持。

道经云:积善修德之人,将死之时,仙童接引,超生仙界。而德行深厚之人,亦可投胎至富贵人家,这些都是善缘使然。同样,积不善之人,身殁之后由鬼差押解至阴曹地府,“受种种苦恼,悉无人形,五体坏烂,饥餐猛火,渴饮溶铜,足履刀山,身负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太上老君说解怨拔罪妙经》)其实,善恶皆有报,全在一念中。修行的利益,就在于此。

修行所结的善缘,天地皆知,鬼神皆晓。念善、行善、言善,则神灵护持,鬼魂敬而远之。真心行善之人,总能感应善缘,得厚福之子孙,天不欺人,道不远人。慈悲。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广行法师  0022《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

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

2.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妈妈思念孩子,没有什么比得上。从怀孕开始十个月,行住坐卧受苦恼却不能说出来。想要吃什么穿什么,虽然得到了也不欢喜,担忧的心没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着好好生下这个孩子。当遇到产难时,就像百千把刀来割。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欢欢喜喜,宝宝一声哭啼,十个月受的苦,妈妈都忘光了,就像听到美妙的音乐一样快乐。宝宝睡在妈妈的肚子里,由妈妈的甘露泉喂养,这个恩德,就算高山也比这低,就算大海也比这浅。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如果用一劫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谁最富有,谁最贫穷?家里有妈妈在,这叫做富。妈妈不在,叫做穷。妈妈在的时候,叫做日中,妈妈不在了,叫做日落。妈妈在时,叫做月明,妈妈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样,没有差别的。

4.有福的人,请一百个持戒高僧大德,一百个仙人,一百个朋友到装满七宝的地方,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就这样做百千劫,这样得到的福德,还不如一念孝顺心,用一丁点东西,供养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养父母功德的百千万分之一。

5.佛说:从地上积累珍宝,积累到二十八天,拿这么多珍宝去布施别人,不如供养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会大过孝;最大的恶,不会大过不孝。

7.世上要是没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亲放在左肩上,母亲放在右肩上,这样千万年,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也报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养父母师长,这是“失意罪”。

10.修世间法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11.我曾经因为四件事情舍弃我的生命,一是,为破众生各种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平安快乐。三是,为了除掉自己贪着自己的身体。四是,为了报答父母生我养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赞叹孝顺父母,我在无量劫中经常赞叹的。

13.如果人少许供养父母,这样获得的福德无量,而少许不顺父母,罪也无量。

14.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种恩最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16.用饭食供养贤圣,这不如孝顺侍奉父母亲。

17.我世世都奉持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后成为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18.世上的父母应该极亲极爱的,可是众生轻慢父母不尊重;我现在为了摧伏这种我慢,所以为此出家救护。

19.菩萨世世都用时令鲜果供养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萨世世都这样对父母——如果父母睡着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听的声音。如果有好吃的,不会独吃,总是先给父母吃。

20.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

21.众罪最恶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顺父母,自己的东西都拿给妻子儿女,或者把父母的东西,自私给妻子儿女。父母好话,自己不肯听从,甚至为护老婆而骂父母,这种人叫做“世间最大劫贼”。

23.不孝父母,轻慢尊长,将堕落三恶道。

24.想往生西方净土,要修三种福。第一种就是孝顺供养父母师长,不杀生,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也劝别人读。

25.得到大财物,要先供养父母师长和尚法师。

26.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27.众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内的最大胜福田。

28.佛告诉迦叶长老说,众生恼乱父母,让父母心忧恼,得多病报。供养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报。对父母没有爱敬心,得丑陋报;爱敬父母尊长,得端正报。

29.佛对阿难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这个功德殊胜难量。我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舍身肉济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这个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为孝顺父母的福报。

30.如果让父母生气,子女会遇到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抵触顶撞父母,冲父母发脾气,很快就会有不顺。

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孝顺父母,供养父母。愿我们把一切布施、一点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回向给父母。愿一切如母众生皆能远离痛苦烦恼,究竟解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起来疯狂得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爱了就冷静得心如止水你的好与坏跟我没半毛钱关系爱上了你的天秤会真诚地对你好,照顾你的面子,关心你的里子,最善解人意的爱人,只是少了
  • 不仅可让您的账户交易资本翻倍,扩充您的交易小金库,更能为你的交易之旅加满油、上保险,获利又快又稳!官方回应】我是兖州居民1976年的,个人灵活就业买的社保,前年
  • 好久以前看的了,大概内容就是大乖和小乖是兄弟,小乖特别喜欢大乖,有一天小乖强了大乖,最劲爆的是小乖为了让大乖不能离开他,给大乖吃了一种生子药,把大乖弄到怀孕了,
  • ”我却不是难过的时候才刻意去看日落,而是在每一个夏日的傍晚,不经意抬头间便看到漫天的日落,这便是不期而遇的美好,给人一种很治愈的感觉。落日黄昏晓 不知从何时起
  • 五、皮肤冻伤:山楂山楂除了能瘦身,还可以减少痛经,愈合冻疮的作用。#牛皮癣最新的药# 木通味甚苦而性寒,功能通泄为其要领,既能清热利水,以治小便不利、湿热淋痛,
  • 做喜欢的事情,奔赴真实简单的生活,是是非非总是少不了,闲言碎语平常心就好,毕竟日子是自己的。有时真诚看似会让你吃眼前的亏,但却可以帮你换来长久的人心。
  • 突然想起来,我还想当游戏博主呢,以此事件我感觉也不行了,我肯定那种被说嘎嘎下头的人,我要是被骂了我肯定下场大战三天两夜,不置顶都让大家能看得到!我听的目瞪口呆,
  • 就是陪我的时间多点,我还想长命百岁,走遍千山万水,还想要见多识广,见很多朋友,坐很多车,看很多路,你们踩点的时候,别忘了我啊,我也要多拍点生活照 我们等大家都
  • 耶耶ヾ(@^▽^@)ノ收到学姐的消息“那三个主题创作就完全是你自己原创的嘛”真的吓死了,开始狂翻相册找出了参考图发过去,胡言乱语创作思路,然后学姐说“这个可以的
  • )人生下半场,一定要看透这个真相傅首尔曾说:“没有人会像你想的那样爱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再瞎想了。不必把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也别高估自己的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说实话看完MV时有很多不满,“刻意卖回忆”是我对其的第一印象,不过没关系,我可以再等,因为你们说接下来是防弹新的篇章。其实从20年之后就没有经常关注了,be时买
  • 毅崽要哭死了,没想到娱乐圈这么多人把杨紫当兄弟,还有这么多人暗恋杨紫,说明杨紫还是有魅力的,只是别人没get到,紫妹有时候疯疯癫癫的确实很女汉子,不娇滴滴,容易
  • 因为:最佳的牙齿矫正时机就是现在、此刻!很多人都有意愿要做正畸治疗,但总是在犹豫:什么时候做牙齿矫正好?
  • 不做猕猴桃女孩英国IAM冰点嫩肤脱毛仪,把它带回家一次就爱不释手(⑉°з°)-♡美容院你可能要去很多次,还要抽时间才能去而这个,你在家跟着它的模式设定时间走就能
  • [蛋糕][蛋糕][蛋糕]刚入坑的时候我还想这什么团啊 我肯定不会喜欢的 结果打脸来的太快 入坑曲是i love you一眼相中金俊奎 然后就去看了舞台然后去认人
  • 坚持不懈的去专注某事,若是失之东隅,且收之桑榆。坚持不懈的去专注某事,若是失之东隅,且收之桑榆。
  • 认是清闲之源本,乃性命之妙门,是脱神仙之模子,人人悟透此玄机,乃得长生而久视,不是惑言而说人,亦非邪术而诱你,酷告全真之高士,奉劝世上之迷徒,各各悟取害风言,人
  • 但我一直期待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依然相爱,不是因为我不想我喜欢的cp be,是因为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个男孩子被一个女孩子打开心防的瞬间,我愿意祝愿他在这个浮沉
  • 目前来看,一万出头又带装修的房价,距离上海近,既不限购,环境还这么好的地方,唯有崇明岛。愿明年的春分之夜,你也和我一样能在森林运动小城塔河,徜徉在美丽的中央大街
  • 大家都知道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比如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大枣、蜂蜜、生姜、小茴香等等......它们既有良好的防病治病的效果又是大家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