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立方米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立方米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1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1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来源:甘肃日报)

#西宁# 【西宁人别着急!快递正在派送中......】“二十多天了,终于收到了!”5月27日一大早,家住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佳豪广场的市民李女士,收到了快递小哥送来的快递。

5月27日,随着西宁市进一步放开社会面疫情管控措施的实施,西宁市各区域邮政、顺丰、极兔、京东、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企业以及多家菜鸟驿站按照相关要求,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快递全过程消杀,逐步消化部分区域存量积压快件,有序恢复快递业务,让市民早日实现“快递自由”。

“最近快件派送量比之前多了一倍,一天要送1000件以上”

5月27日12时,记者来到西宁邮政城中区人民街营业部,只见门口六七辆快递车并排停放,其中,几辆车已装满快件。门店内,七八名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正在忙碌,有的消杀,有的搬运货物,有的分拣快件。西宁邮政城中区人民街营业部于5月18日复工,之前来不及送的积压快件在3天内全部消纳。现在,营业部已经恢复正常运转,工作人员全员复工,基本可以做到当天邮件,当天送达。“按照疫情防控措施,现在我们是12点上班,晚上9点之前确保快递送达。”西宁邮政城中区人民街营业部负责人罗宁军说。受疫情影响,之前有很多外地快件未发西宁,疫情好转后快件近期送达,所以,最近快件派送量比之前多了一倍,一天要送1000件以上。

快件消杀方面,邮政快递要求所有投递员无接触配送。各网点每天收到的快件彻底消杀后再配送。快递到达社区后,快递小哥要将包裹交给物业工作人员或菜鸟驿站工作人员,再由他们将快件带入指定区域消杀,居民才可自行领取。

“收件、中转场、网点、配送……我们的快递在西宁落地后每个环节都要消毒,一个快递从落地到送达,要经过最少5次消杀。”罗宁军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方位的消杀成为快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流程。为保证快递物品安全,员工每天都发放防疫物资,实行核酸一天一检,上班落实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信息登记等各项措施。

下午3时许,城中区人民街营业部的快递员龙啟林,送完第一趟快递后回到营业点,穿着防护服的他头发已经湿透。来不及喝口水,他又搬运已经分拣好的两大袋快件,开始第二趟投送。“第一趟送了80件左右,这一趟把剩余的送走。”龙啟林说,最近几天,一天要送150多个快件,时间比较紧张,中间少休息一会,也能更快地将快件送到客户手中。

和龙啟林一样,因为快递投送量的增加,加之上班时间的延后,下午到晚上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一般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下班。

“我们会尽快给客户送到手中”

“你好,我寄个快递。”5月27日,西宁市城西区快递行业复工复产首日,记者在顺丰快递城西区海湖分部博纳广场网点看到,陆续有市民寄快件。

“好的,女士你先扫一下健康码,量一下体温,做个登记。”网点门口,摆放着一张长桌当做临时服务台。工作人员解释,特殊时期,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能进入办公场所,外面设置服务台,市民在门口露天处取快递或者寄快递,能确保通风良好、不聚集。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快递网点还在取货台上放置了酒精喷壶、剪刀和胶带,方便市民寄快递,或者在店里拆掉快递外包装,消毒之后拿回家。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有不少快递员,忙着回复附近居民咨询快递的电话。网点负责人崔元亮说,27日早上收到不少附近居民下的订单后,安排人员到小区门口,打电话给居民,让他们把东西送出来,就近的居民也可以直接把东西送到站点来寄。崔元亮说,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继续抓实抓细“人”“物”“环境”同防,一律实行凡进必检、凡进必消、凡出必消。

不少市民咨询寄递服务的同时,更多的市民打电话问的是“我的快递什么时候能到网点?”崔元亮告诉记者:“27日当天,网点在为正常营业做准备,消杀、整理、备案、培训……每一项工作准备好,备案后,28日才能正常营业。”

5月28日,崔元亮负责的网点正式营业,除了一名家住湟中区的工作人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已回归岗位。大家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备上消杀用品,驾驶快递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尽快将快递送到顾客手中。

“目前投递压力很大,有近1000件快递,平常没有这么多,这些都是中转站积压的货,好多客户在催,我们会尽快送到客户手中。”崔元亮说。

别急,你的快递正在派送路上

“我的快递显示5月17日到西宁城南分拨中心,之后物流信息一直没有更新。”家住城西区五四大街的市民蔡女士有些着急,她网购的是猫粮,家里的猫粮快吃完了。看到解除交通管制的消息后,她立马刷新订单信息,联系了快递公司,希望猫粮能早日送达。

记者联系了蔡女士快递所在的极兔快递,极兔快递城西区古城台运营部,店内堆满了快递,其中,蔡女士的快递即将分拣录入。“今天,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积压快件的消杀分拣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做好复工的备案工作,尽快将快递送到消费者手中。”营业部负责人汪勇告诉记者,这些快递是5月17日晚上送到营业部的,还没来得及录入,因为疫情原因,网点就暂停营业了,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复工复产,正常营业,早日消纳完现有的1000件快递。

5月28日,终于拿到快递的蔡女士告诉记者,收到快递后很开心,前一天又在网上下单买了几样东西,也已经发货了,现在大家的生活也在恢复正常,自己能继续畅快地“买、买、买”。

据了解,西宁市除封控区和管控区外,各个快递网点目前均已复工,工作人员基本到岗。记者也从多家快递公司了解到,5月18日开始,随着西宁市快递业复工复产的推进,西宁城南中转中心、海东工业园区物流园、西宁陆港物流园已经恢复正常运转。

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各中转中心内实行严格的消杀制度,落地快件车辆消杀,货物集中消杀、转运装车后再消杀,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做核酸检测,做到凡进必检、凡进必消、凡出必消。

西宁将按照“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的工作要求,全面分析研判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持续细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物流保通保畅重点工作,全力保障物流畅通。(西海全媒体记者 李增平)

【“液态阳光”: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年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人类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方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方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一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一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方、10亿方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李灿院士团队成员在大连化物所实验室进行催化剂性能测试。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整个甲醇的生产过程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了几分钱。”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新甘肃客户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冬季的完美运动好物~既不需要起早贪黑晨跑夜跑忍受低温又不需要天天跑健身房瑜伽房占用休闲时间一个瑜伽垫,播放瑜伽教程,在家就能做瑜伽~ 作为一个拥有两岁双胞胎
  • ​把酒饮西风,落红低吟月断肠,残花舞乱天涯,翩跹羽化似梦里缱绻凡间的仙子,似水柔眸溅起尘世少年郎的痴缠幽伤,那一痕素裳淡雅,缱绻了旧的旖旎画眉;载酒簪花清狂事
  • 〰️在食堂遇见竹马ssul〰️(重点在后面!)一开始是一位和竹马对上眼后认出在离开时询问是否可以签名竹马就很爽快的答应了,还附加了合照,觉得两位真的很像天使今天
  • 参加工作后,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法律梦,当得知婺城区检察院招考时,她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原本稳定安逸的工作,选择了这份艰苦而光荣的职业。怀揣法律梦,她选择了检察职业黄
  • ”小盐不假思索给对方转账1000元,而在等待1300元返利的过程中,他突然清醒过来——如果真想退费,为什么会用这么复杂的方式?”小丫吉奥突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
  • 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钢铁/基础化工整体披露率和市值/盈利覆盖度较高,反映此类覆盖度居前行业样本所代表的盈利预告数据置信度更高,上游除钢铁行业增速下滑外,其他行
  • 这3种鼻子的人,没钱,一生穷困少富贵。运势不佳劳碌命,一生少富贵露灶鼻露灶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露孔鼻,又叫开风鼻。
  • #便民服务# 兼职不丢人,这年头 谁还不兼个职啊❓有车一族不也兼职跑滴滴吗❓懂股票的不也兼职炒股吗❓勤劳的年轻人下班后还去摆个小地摊贴手机膜呢❗工资不涨 ,
  • 本土确诊病例8,女,38岁,渭南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1,女,33岁,渭南市报告。
  • (就是说我小时候看小丸子和蜡笔小新和机器猫,哪怕放到今天也没有生产力上的时代区别)是非常好笑又非常缜密又带着思考并且最后上升的了价值的一本书(除了咬舌自尽到底能
  • 如果你是消费者你可以领取内部卷下单,省钱如果你是代理进入可以看到商家推广奖励的佣金而且作为代理的你还有钱赚,现在人人离不开淘宝[奋斗][奋斗]互联网时代,与时俱
  • #城市巡游记# #而立锡高新 e起向未来##无锡高新区30年大V行# ,第二天的行程正式开启,大V们打卡的【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是阿斯利康携手“政-产-学-
  • [可乐] #刘宇宁唱异想世界主题曲# [可乐]#刘宇宁宁远舟#[可乐] #摩登兄弟[超话]#笑拉了,刘宇宁说rap玩得就是一个叛逆老大的世界绝对没有无缘无故
  • 有时候它一言不发,我想它大概是太累了或者看到了人间疾苦,好在它睡好一觉就忘记了。冬奥进行让我认识了一对合作无间的冰舞选手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了…我是因为女方发
  • 风淡云轻,细水长流遇见小九九点击关注,带你追剧听歌追综艺8月19日,肖战的动态持续更新引起了诸多关注,肖战不仅寄来了阿拉善的三张风景明信片和live自拍,还带来
  • 大概你以为我不会帮助,用偷窃、欺骗的方法,也行,(换)种方式帮助你,什么都好,这是佛教导的。比如遇到一个客户风格定位是新中式,预算大概多少,你脑子里就会自动冒出
  • 但不管怎么说,雷萨切克离自己而去了,王薇薇凭着自己的年纪以及阅历,非常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言下之意:七年之痒,累了,倦了,厌了……这不,雷萨切克一边说着身心俱
  • 。。
  • 上班日记:今天是上班的第4天,也是正式上课的第二天,虽然黑眼圈有点重,有点生气,但是很多娃娃都很乖很积极,今天表扬了很多乖娃娃,天天都陈老师陈老师,还有娃儿很大
  • [色]又到月底,该给咱们美美的小仙女们发福利啦转发本条朋友圈,并推荐两位朋友添加(从事舞蹈行业的老师、舞蹈爱好者、演员、学生……)截图给我看就可以免费挑选一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