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周末看到一条微博热搜#女子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一名南京女子在节目里分享自己的省钱秘笈:

工资90%都存下来;
午餐平均5元、10元;
一年买衣服不超过100元;
大部分衣服都是捡朋友穿过的,自己只买内衣裤;
日用品基本都靠薅羊毛,不放过任何一个抽奖。

这条新闻下面留言非常多,不少都是质疑这样的生活方式,甚至骂她的。人觉得她是守财奴,一辈子就抱着两套房子“死”去了,价值观扭曲。

但其实看完完整的视频后就会找到原因。从小她的母亲就一直在和她强调赚钱的困难,童年想要的玩具几乎很难得到满足。母亲给她零花钱都会丢在地上让她捡起来,为的也是强调赚钱不易。

因此,她从自立后就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套房。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房子对她来说,是疗愈童年匮乏感和不安全感的港湾。

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不同,可以不同意,但完全可以选择尊重,三观这件事(除了违法乱纪)本身就没有绝对标准。

只不过,这个视频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我们父母童年的养育模式是孩子未来的人生底色。

价值观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财商启蒙。

财商不只是教会孩子认识货币,或者一味地省钱,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选择】,【如何和钱做朋友】,【如何让钱成为我们变得更加自由的工具】。

[星星]2岁+,或者从孩子开始提买东西的需求后,开始引导区分“需要”和“想要”

财商绝对不是压抑自己什么都不买,但需要学会区分“需求”和“欲望”。

需求是我们一定需要的东西,没有它们也许我们就无法生存;
而欲望是那些有了会挺好,但不是必需的。

照顾好自己“需求”之后再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和小D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引入““我需要”(需求)和“我想要”(欲望)的区别:

我们需要米饭,不然我们就会挨饿;
我们有时想要冰淇淋,但即使没有我们也不会挨饿生病。

我需要床,因为没有床我们就无法休息,就会不舒服;
我也需要甜甜圈,不然我会饿;
那甜甜圈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吃的吗?
嗯。。。好像不是
什么才是我们每天需要吃的,让我们不饿的呢?
米饭、面条、牛奶。
那你是需要甜甜圈还是想要甜甜圈呢?
嗯,想要

当然,这并不会100%那么精确,毕竟人都不是理性的动物。

比如我到现在还觉得买鞋子和包是我的需求,经常很累的时候买一个,真的立马满血复活了[污]

孩子也是如此,所以讨论这些,不是非要把“标准答案”去强加孩子,而是开启这样的思考和对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会慢慢调试,找到合适她的金钱观。

[星星]3岁+,或者孩子掌握“需要”和“想要”概念后,学会与“欲望”共舞

每个人都是受欲望驱使的,大家不要害怕有欲望,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有了欲望,才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

但人必须学会和“欲望”共舞,而不是被欲望控制,这是我的第二条金钱观。

我从工作后就爱买,最夸张的时候真的是“月光”,而要知道我06年的月薪已经差不多接近一万了。后来,我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开始把每个月的工资进行规划,这是我第一任职场老板分享给我的。

分成三份:第一份是消费,应对日常的需求;第二份是储蓄;第三份是做慈善,大家可以自行调整比例。

面对自己的欲望,超出需求的那些东西,就可以进入愿望清单。

比如我想买一双鞋,那么我就从每个月的消费那里强制性地节省一笔钱,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以后就能获得那双鞋。

这个方法对我很受益,一方面我没有完全不顾或者压抑自己的欲望,但同时也不再“入不敷出”了;另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太随意花掉的小钱。

我们的孩子都还太小,并没有太多可支配的零花钱。但是“愿望清单”这个概念是可以借鉴的。

我个人是不主张打压孩子的欲望,尤其不要把自己不想花钱,变相包装成“为了孩子”好来打压,比如:
你这个孩子怎么出门总要买东西?
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你怎么不知道体谅呢?
从小那么爱买,长大后肯定是个败家精!

本来只是“买”这件事,却上升到了“孩子”这个人,这些评价看似为了孩子好,但却无疑在孩子心里敲开了一个洞,那是匮乏感的“空洞”。

当然我也不建议大家无休止地,甚至超出消费水平地去满足孩子。其实,每一次孩子的开口想要,都能看成一次成长机会,学会怎么和欲望相处。

金额小的东西,可买可不买的,可以和孩子说,我们先拍下来,等待会逛完了一圈,我们把所有喜欢的都看一遍,选一样;

有一些超出预算的“大件”,那么和孩子制定到愿望清单里,告诉孩子,下一个节日或者生日,如果还喜欢就去买回来。

(提前说,孩子也许会因此哭闹,但这个的处理方式和我们管教引导孩子的任何方式都是一样的,坚定原则,共情安抚,事后复盘。

如果你因此而想想算了,就买吧。那么你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金钱观到底是什么?育儿的原则其实就是我们三观的体现,不需要和我一样,但需要时刻明确一致。)。

制定愿望清单的过程,一方面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现状,并不是所有东西他想要的都能立刻等到,这对孩子成长有益。也给了孩子一个方法学会控制冲动,有时过几天再去看这个愿望清单,也许就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想要了。

[星星]4岁+的孩子,可以开始了解效用的边际作用。

(插播一句,你们昨晚付尾款了吗?)
我前几年非常热衷于双十一,几乎要连着好几天熬夜,看活动计算折扣,有时为了凑单,还总是去买一些我以为“也许我会用到,但其实用不到”的东西,有没有一样的云闺蜜‍♀️

我们以为自己“赚到”了,但熬夜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真正少花钱并没有成正比,而且还买了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反而是额外付出,这就是效用很低。但人的本性都是爱占便宜的啊,这是我深刻认识到的,所以觉得更应该从小让小D有这个概念。

我们曾经去吃汉堡,我和她已经决定了买两份套餐,结账时收银员说,现在这个汉堡,第二份半价,问我们要不要来一份。

有优惠肯定要来啊,但后来我们两个人为了吃下那个额外的汉堡,都吃撑了。本来很愉悦的一顿饭,期盼很久的快餐,也变得不好吃了。

我后来就和小D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我本来好喜欢吃这个汉堡的,我们也期待了很久,为什么今天吃完一点都不开心,反而觉得很不舒服呢?
我们吃太多了,你看我们的肚子。
嗯?不是越多越好的吗?

这句话说出,小D沉默了,我意识到她的小脑瓜在思考了。等了一会,我告诉了她我的答案:

当我们拥有了超出我们需要的东西后,这个东西就是负担,而不是快乐了。比如,吃一个汉堡刚刚好,我们就会很开心,但为了优惠再去买一个汉堡拼命吃下去,我们都会不舒服。再比如,有两个娃娃,你会很开心。但如果有一屋子娃娃,你就不会开心了,我们都会犯愁,娃娃住了我们屋子,我们住哪里啊?

拥有“效用”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更全面地评估,什么才是真正“赚到了”。

[星星]5岁+,让孩子知道钱的时间价值

钱的价值不只是此刻纸面上的价值,它是和时间相结合的,比如投资,就是拿现在的价值去买未来的收益。

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还涉及不到这么深,但有一点需要让孩子理解,钱不只是当下的货币价值,而是用钱换来的价值。

我们家之前入手了一台智能拖地机,东西到了后,我就和先生在嘟囔,这个小玩意没想到这么贵啊?

小D听到后就凑过来问,这个很贵啊,那是不是不划算啊?

我们立马觉得这是个“可教育机会”,先生拿了手机里的计算器和小D说:

“这个拖地机4000元,单看价格真的好贵啊,4000人民币,我们可以买好几周的菜了。但我们想一想,拖地机如果每天给我们家扫地一次,根据质量预估,至少可以使用3年。我们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少?一天才3元多,这么看是不是很划算呢?”

我在旁边又进一步补充道:“你再想想,以前妈妈总是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和你说,妈妈要先把屋子扫一下。现在因为有了拖地机,妈妈就有了时间可以和你一起玩,或者休息一下。这么看,一天的3元钱,是不是花的很值呢?”

有了这个概念后,有时小D自己也会盘算,今天妈妈答应给我买冰淇淋,这2元5毛,我是立马吃掉呢?还是省下来回头攒到20元买个娃娃呢?

我基本不引导她这方面,因为对我来说这没有绝对对错,但我希望她可以有这样的思考。

我至今仍然是个爱买买买的人,每年都会因为完成一两个阶段性目标,而给自己买几个“心爱之物”。有的很贵,有的很特别,都是需要够一够的那些东西。但我绝对不会认为无条件满足自己,甚至超出负荷的满足自己就是“爱自己”;也不会认为无底线压抑自己欲望的“省”,是最好的。

我至今仍然记得奶奶和我说的那句话,女孩子自己赚钱自己花,不丢脸,反而要骄傲。通过自己双手能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那么也就能通过自己双手去过你想过的任何生活。

如今,当我成为母亲后,我希望和小D保持价值观的对话,希望自己的引导,也能让她长大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财商的核心是关于金钱观。金钱观之所以最后有个“观”,它本质上是和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联系的。

赚钱也好,花钱也好,其实最值钱的永远都是背后的认知模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不活了 染了个巴拉拉小魔仙小兰同款发色[微笑] 嗷哟真的为我的勇气感到悲哀看你明天咋出门 应该出门回头率高到想死吧奈何头围大 还没有戴帽子的爱好 连个遮丑
  • #温州领养[超话]# 急出美短粽虎斑加白 小偿领养 三个月 一针疫苗 坐标温州苍南 家里原住民是英短纯白,脾气超级差.....刚买回来不久,我本来以为慢慢接触感
  • !“我喜欢可爱的歌,可爱的歌总让我想起爱丽” ——边伯贤 ​​​表白南韩仙子边伯贤呀#边伯贤0506生日快乐# 生日粗卡伯贤快要入伍了呢,所以就会有几年见不到
  • 对待,一定要全心全意的,我做到了很期待,下一个,嗨,我准备好了等你,早点出现哦,提前说一句,爱你[心],全心全意的 #宝宝的少女心##520爱敢言# 也许你会遇
  • 为了取得信任,他还拿着哥哥的手机冒充“王婷”的母亲。为了取得信任,他还拿着哥哥的手机冒充“王婷”的母亲。
  • !!
  • 联系邮箱:有兴趣的童鞋们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catherine_gy@163.com请登录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并完善资料,发布作品时勾选“参加征文活动”与“
  • 如果三小刻的挂扐数都是奇,归在一起共13根蓍草,那么剩余的蓍草数就是49-13=36根,揲四得九,为老阳,爻符画为“□”所谓重也。如果是两奇一偶归在一起共17根
  • 男主大笑,笑得涕泪横流,他跋涉在孤寂的时光里,全世界都在打压他的自负,今日终于等到了一抹光。男二望着他,悠悠叹了口气,都到了这种时候,男二自然不会走。
  • 跟不懂你的人在一起,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煎熬。人,无论什么时候,如果试图跟一个三观不合的人讲清楚你的感受,永远是没用的,就像你说大海很漂亮,他却说淹死过很多人。
  • 但是具体细节还在考虑)所以,新的一年里,还没有取关的hottie们,敬请期待本博的新动态!这将凯瑞自1990年剧集《生动的颜色》后首次出演美剧。
  • 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面对不幸,那就是接受他!迈克在军中服役时,受了严重的伤害,眼睛失明,但是迈克对他的朋友说:“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理由失望,不错,我的眼睛瞎了,
  • 「吨TON」 我可以被打破,哪怕无人经手,我可以被给出再被夺去,有些人用我来欺骗,但如果如约而至我就是最好的礼物,那么我是什么?反正,也是时候换个牌子了。
  • 这也是另一种打开春天的方式啦~#三毛摄影#.#重庆三毛摄影##婚礼清单[超话]# 晨袍,各位小仙女肯定不陌生啦~结婚当日选择和闺蜜大玩晨袍自拍,穿晨袍能方便摄影
  • 教主问号问号再问号 可见我真的是那种不管小孩学得痛不痛苦 总之自己说出去要有排面的铁血中国母亲[不好意思](偶们小弛挖矿 大概就是这样吧!或是因为探索的欲望,或
  •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复活汤米这个角色,糖哥解释称,“我觉得,汤米的死在第一季季终时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对《绿箭侠》这部剧集都产生了回响。关于绿箭换
  • 税率下调频加力,企业发展有动力不同于阶段性或一次性减税,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有序性、持续性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税助力”。针对深化增值税改革,该企业预计各项改
  • 以前,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那么喜欢你,喊你“哥哥。”那时候不了解你,就错过了。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一直没有看,本以为讲的就是西楚霸王和虞姬的爱情,就一直
  • 我们生活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经历!别人不喜欢我们不代表我们不好!
  • 既肯定了历史上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地位,也宣告房地产新阶段的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7平米,“到今天为止,无论是住宅地产,养老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