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卷二(9)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2019年最新流通版)

第二卷

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从两种角度去观照,一种是究竟说,一种是方便说。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第一个「见」说成是我们的真见,第二个「见」说成是我们的见精、见分、见性,这是究竟说。真见,一定是指空如来藏、如如不动之见;见精、见性呢,是我们的第七识,它已经有了动,叫七转识。七转识由我们真心起念,你说我们真心能不能看到它呀?能看到它,这是打比方的。所以真见看到见精之时,「见非是见」——也就是真见不是那个见精。反过来讲,见精不是那个真见,这也是用分别法来讲,我们从根本上把握。佛在这里给我们十番显见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追踪到究竟。

如果用方便法来讲,第一个见是我们的见精,后面的见是我们的所见。也就是说我们能见的这个见,它见到灯光那个亮那个所见的时候,我们能见的这个见性并不是灯光所显出来的那个见;或者灯光所显出来的那个见不是我这个能见的见。这是方便法开示,能所是二。

第一种究竟说法来讲,能所不二;通过方便法开示,能所是二——显示出我们这样的层次。注意啊(此段看视频更易懂),这是真心,是不是?真心现出了第七识的时候,这就是见精,大家明白吗?这里的见精、见性,我不是经常讲吗?讲「一二三四五」,脑袋没有想「一二三四五」的时候,「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啊?就在这里,这就是见性,这就是第七识,所有的第七识都是共一个第八识。第八识怎么来的呢?就是由第九识这个真心动了一下念,这就变成了第八识;然后我们第七识通过前面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再去看外面的六尘,在这看这个灯光了;然后我们的心呢,就从这里(第九识)转到这里(第七识),从这里(第七识)又通过六根转到那里(六尘)了。所以我们的心一直在十法界里执著,心已经离开了本位。

我们当初就是一个无形无相的真人,当初我们就是空如来藏,就是一个念也没有,一片风、一滴雨、一个人猫狗相都没有,什么也没有;它里面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而且就知道自己什么都有。

既然有这些东西,还不简单得很——我想跑出来不就跑出来了?我不想跑出来就不跑出来。突然呢,动了一个念——是不是有个对立了?是不是有了二了?这就形成了虚空,这第一念就叫业相,业相没有形相,它是动相。业是动的意思,带有造作。有了这一念动,有了这个虚空,跟着二念三念无量的念,叫第二念,就对着第一个念在观照,这就叫转相,也叫我们的第七识;就观照这个第一个念怎么回事。因为它有虚空,是不是观照了?这个时候就叫晦昧虚空。由这个真空变出有形有相的这个虚空,它就产生了空间的距离,叫虚空。那么当出现这一念的时候,当出现这个转相的时候,我们自己知道不知道啊?它这个时候仍然是知道,它能不能动啊?它不能动。它一动,我们就完了,你永远也找不到真心。你找到东,它跑到西了。它就是永远不动,它现多大,多大就是它;现小也是它,现大也是它。所以我们要找它很简单,停止妄想当下就在,这个真心一定是不动的。

那么当转相产生了第七识的时候,它开始执著自己了——我真有智慧啊,怎么样怎么样啊……我还能分别啊,我还能执取啊——这个时候已经造成后七转识,它可以往外发展。前七转对着第一念而产生了虚空的感觉,到了后面的第七转,再通过六粗形成了地、水、火、风肉团身根,有了众生相、世界相……那么好了,第七识可以通过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往外攀缘(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是尘,也是相分;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也是相分,也是尘);然后比如通过这里的眼根看到那个光,是不是色尘啊?哦,这是光——是不是意识啊?从此我们的心就停在光上,然后通过这个耳朵听到外面的声音——这个声音真好听;然后我们的心就停在声音上,大家明白了吗?所以这里的五种俱生意识就是由意根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对色、声、香、味、触这五尘产生的五种意识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产生这五种俱生意识以后,又回过头来通过意根分别出第六种意识心——哎呀,声音真好听呐,这个光真亮啊……有的人把意根就说为第七识,但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区别。所以下面我们看这个「十番显见」到最后的功夫,如果按照通教来讲的话,它不涉及到这里。就是这个见精通过我们的六根看到六尘的那个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见不是那个见。#佛教#

人生八苦

佛家对人生看的透彻,把人生之苦分了类,谓之“七苦”或者“八苦”。七苦是什么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八苦呢?就是在七苦后再加一个五阴炽盛苦。
下面,就我俗人的浅见,对人生八苦,仔细述说一番。
生苦。
又可分为受胎之苦,种子之苦,增长之苦,出胎之苦。
如果把人生划分成成孕、出产、成长、衰老、死亡等阶段,那么,生苦是在成孕到呱呱坠地这一段。
首先须知,佛家的“生”苦,并非“漫漫人生”之“生”,而是“出生”之“生”、或“生产”之“生”。
其次,在我看来,此处所谓之“苦”,只是佛家一厢情愿的苦。实际上,此苦算不上是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谓人之成人,乃“父精母血”所成。母体受孕,所苦者,在母,而不在婴。
母体受胎之后,母亲须受妊娠反应之苦,受行动不便之苦,受临产腹痛之苦,受出胎之苦……“生”之种种苦楚,皆在母身。佛家之谓生苦,言婴不言母,愚以为,有本末倒置之嫌。
第三,佛家对于生苦的理解,似乎全是按成人的臆猜得出的。佛家所谓的出产之前在母腹中的煎熬,均难成理。
另出胎之苦,或许会有。但是,婴孩落草,尚属懵懂,即便有苦,亦难深解,难形之于体,亦不铭之于心。用这种没有记忆、感知模糊不清的“生苦”,来说明人生即苦海,其力度稍嫌薄弱。
故曰生苦,似可略而不计。
老苦。
佛家谓此苦有二:一者增长;二者灭坏。
生苦之中,也有“增长”一说,是说受胎之后在母体内的成长过程。老苦之中,所云增长,其实是衰老的过程。此所谓增长之苦,是指精力渐衰、容华不再、行动不便的苦楚,此苦是与青壮时的对比而产生的。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故而,若只是对比而觉此苦,亦自寻烦恼。
所谓“灭坏”,和增长相去不远,即“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可不论。
病苦。
此苦佛家分之甚当。谓之身病、谓之心病。
佛家对病苦分之虽当,然论之不确。佛家之论身病、心病,将二者生生割离,似乎看不出二者的联系。病有从身而起,行之于心者;亦有自心而发,祸及于身者。凡俗之躯,身心相关,故而未有身心两不相干之理。
病苦为人生一大苦。小病小痛,人且不能受,况不治之恶疾乎?生不能,死不得,日日煎熬,身心俱痛,是苦实实难耐!
所谓心病,佛家谓之苦恼、悲哀,乃事情不顺所由。此或可谓之小苦。
死苦。
所谓死苦,佛家别之为病死和横死。
病死之苦,在于死前的身体疼痛,在于死前的精神恐惧。此自然死亡。
横死指水火、刀兵、马踏、车伤、悬梁、服毒等,所谓“热血煎心”之苦。此非正常死亡。
死之可谓苦,一则在面对死亡的态度,二则在死亡的过程。
如若把生死看的透彻,视死亡为归于本宅,则心不为死所怖,死苦可减。
死亡的过程,无论病死、横死,只要短暂,苦则减少,如若漫长,则确为苦。
爱别离苦。
中国有句常说的话叫“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可是,从古到今,棒打鸳鸯、劳燕分飞的悲剧从未停止上演过。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情感上的痛苦是最能让人让人肝肠寸断的。
爱别离,从字面上说,就是深深相爱却生生别离。也就是有缘分产生情感,却无缘分两厢厮守。你要这样的理解也对,只是你把佛家的爱别离缩小了。
佛家之谓“爱别离”,乃是“平常最所亲爱之人,最所好乐之物,倏然乖违离散,不得共处,心神念念恋慕忧戚”,故而云苦。
爱别离,这爱,是大爱,包括亲情之爱,爱情之爱,友情之爱;这爱,可以是人对人的,也可以是人对物的。
爱别离苦中,让人一见而联想到的,自然是相爱又相离的情人之苦。
爱而别离,可以谓之凄美。因为没有完结,没有下文而让人有想象的巨大空间,可以把现实中没有上演的情节用空想、幻想、梦想的形式演绎出来,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会朝着圆满的方向去构思。
其实,就爱情而言,爱而别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你在柴米油盐的搅扰中面对人生的时候,许多东西就退居次要位置了。现实,有时候会把美好的物什撕得破烂不堪,现实,也会让人看见那一袭华美的袍上蠕蠕爬行的成堆成行的虱子。你愿意你曾经为之神魂颠倒,你曾经为之茶不思、饭不想,你曾经为之众叛亲离,你曾经为之陪上全部青春的情感在岁月的冲刷、在现实的琐碎中褪色、消失么?
受过爱别离苦的,就把相爱——别离珍藏着,随时翻出,细细品位,慢慢欣赏,莫为之悲,勿因之泣,要知道,没有得到的,永远是最美的。
经得此苦,方可悟得人生。佛家云苦,使众生惧。众生不经此苦,如何参的透人生,如何出离红尘?
怨憎会苦。
常言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首”,可见,冥冥之中,上天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或许,你觉得这是宿命,但许多时候,现实何尝不是宿命的真实演绎。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对自己的生命、生活进行着总结。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夫妻是前世的冤家,父子是上辈子的仇雠”。这就是对人生的总结,你觉得对么?在我看来,自是有些道理的。
人生之中,许多事就是这样,你不愿意眼见的,他偏偏在你眼前晃荡;你朝思暮想的,他常常与你天各一方。思念、怀恋或许有些忧伤,有时默默品味,倒不失为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憎恶就不同了,伤身、伤心。佛家之谓“怨憎会”为凡俗之苦,是有些见地,有些眼光的。
你平常最厌恶、憎恨、怨仇的人,你当然希望永远不要见到才好。可是,人生偏偏不顺你的意,那人不但你能见到,而且常在左右,你能忍得几时?
怨憎之会,首恶者为夫妻怨憎会。鸳鸯之侣,人皆慕之,然人世间更有一种夫妻,二人如前世有宿孽:和,和不了,离,离不得。人生之苦,莫大于此。世俗之中,有种种牵绊,便是如今日之婚嫁自由,也不见得怨憎会的夫妻就能走出牢笼。所以,我以为此乃首恶。
父子、母女亦有怨憎会者。然因亲情,亦可化解。人世之中,什么样的都有,那些泯灭了天良的不在论列。
同事之中,怨憎会者,多因功利所起。此之化解,在两个字——“豁达”。若能做到,不为此苦所恼;做不到的,亦自寻烦恼,可不管他。
其它如有深仇大恨者,怨憎相会,亦人生一恶。
怨憎会苦,说到底,也就是情苦。欲离此苦,先去情欲。哈哈,常人能出情欲者有几?此苦可惧凡俗人之恋世心。
求不得苦。
前面说到怨憎会之苦,说到爱别离之苦。就字面而言,爱别离之对怨憎会,正可谓辩证。这世间的事,大抵如此,深爱而天各一方,怨憎而如影随形。其实,在我看来,爱别离从狭义而言,亦可归入求不得,爱着的,总想得到,而现实中,往往得不到,此亦求不得也。
佛家所谓求不得,指“世间一切事、一切物、一切学问、一切智识,本所好乐希求,而不能得”,由此导致“爱涎绕心,如痴如醉,心中焦灼”,故而谓之苦。
说到这里,可做一总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此四大苦,皆起于自然,人生而不罹此四种苦楚者,无人矣。便是栖身佛门,也躲不过,只能生生忍受。所望者,今生持斋念佛,潜心修为,以待成仙成佛,脱却肉身,方能解脱。然人生苦短,享乐亦恐为时太晚,谁能受得清苦。再说了,便是受得清苦,今生也难逃此四苦,寄望来世,或者更遥远的未知,凡俗如我者,哪里能等得?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此三苦,皆由情生,救之之法,在“寡欲”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快意恩仇,是多少人所艳羡者。在我看来,“寡欲”大可不必,有恩的报恩,有怨的抱怨,人生谁不想适意呀?便是要成佛成仙,不经此三苦,如何参得世情透?
五阴炽盛苦。
此苦实是对七苦的总结。五阴者,色、受、想、行、识是也。色者,目之所见也;受者,心之感知也;想,脑之所虑也,行,身之所动也,识,心之见解也。见色而惑,此色非惟女色,所谓“使人目盲者也”;心受苦乐,而起顺逆之叹;遇事缓急,反覆推思;身之所动,心之所牵;是迷是醒,谁具慧眼?人生之苦,尽在是中。五阴炽盛,苦之所由也。

#坐宝莲中[超话]#

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从两种角度去观照,一种是究竟说,一种是方便说。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第一个「见」说成是我们的真见,第二个「见」说成是我们的见精、见分、见性,这是究竟说。真见,一定是指空如来藏、如如不动之见;见精、见性呢,是我们的第七识,它已经有了动,叫七转识。七转识由我们真心起念,你说我们真心能不能看到它呀?能看到它,这是打比方的。所以真见看到见精之时,「见非是见」——也就是真见不是那个见精。反过来讲,见精不是那个真见,这也是用分别法来讲,我们从根本上把握。佛在这里给我们十番显见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追踪到究竟。

如果用方便法来讲,第一个见是我们的见精,后面的见是我们的所见。也就是说我们能见的这个见,它见到灯光那个亮那个所见的时候,我们能见的这个见性并不是灯光所显出来的那个见;或者灯光所显出来的那个见不是我这个能见的见。这是方便法开示,能所是二。

第一种究竟说法来讲,能所不二;通过方便法开示,能所是二——显示出我们这样的层次。注意啊(此段看视频更易懂),这是真心,是不是?真心现出了第七识的时候,这就是见精,大家明白吗?这里的见精、见性,我不是经常讲吗?讲「一二三四五」,脑袋没有想「一二三四五」的时候,「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啊?就在这里,这就是见性,这就是第七识,所有的第七识都是共一个第八识。第八识怎么来的呢?就是由第九识这个真心动了一下念,这就变成了第八识;然后我们第七识通过前面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再去看外面的六尘,在这看这个灯光了;然后我们的心呢,就从这里(第九识)转到这里(第七识),从这里(第七识)又通过六根转到那里(六尘)了。所以我们的心一直在十法界里执著,心已经离开了本位。

我们当初就是一个无形无相的真人,当初我们就是空如来藏,就是一个念也没有,一片风、一滴雨、一个人猫狗相都没有,什么也没有;它里面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而且就知道自己什么都有。

既然有这些东西,还不简单得很——我想跑出来不就跑出来了?我不想跑出来就不跑出来。突然呢,动了一个念——是不是有个对立了?是不是有了二了?这就形成了虚空,这第一念就叫业相,业相没有形相,它是动相。业是动的意思,带有造作。有了这一念动,有了这个虚空,跟着二念三念无量的念,叫第二念,就对着第一个念在观照,这就叫转相,也叫我们的第七识;就观照这个第一个念怎么回事。因为它有虚空,是不是观照了?这个时候就叫晦昧虚空。由这个真空变出有形有相的这个虚空,它就产生了空间的距离,叫虚空。那么当出现这一念的时候,当出现这个转相的时候,我们自己知道不知道啊?它这个时候仍然是知道,它能不能动啊?它不能动。它一动,我们就完了,你永远也找不到真心。你找到东,它跑到西了。它就是永远不动,它现多大,多大就是它;现小也是它,现大也是它。所以我们要找它很简单,停止妄想当下就在,这个真心一定是不动的。

那么当转相产生了第七识的时候,它开始执著自己了——我真有智慧啊,怎么样怎么样啊……我还能分别啊,我还能执取啊——这个时候已经造成后七转识,它可以往外发展。前七转对着第一念而产生了虚空的感觉,到了后面的第七转,再通过六粗形成了地、水、火、风肉团身根,有了众生相、世界相……那么好了,第七识可以通过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往外攀缘(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是尘,也是相分;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也是相分,也是尘);然后比如通过这里的眼根看到那个光,是不是色尘啊?哦,这是光——是不是意识啊?从此我们的心就停在光上,然后通过这个耳朵听到外面的声音——这个声音真好听;然后我们的心就停在声音上,大家明白了吗?所以这里的五种俱生意识就是由意根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对色、声、香、味、触这五尘产生的五种意识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产生这五种俱生意识以后,又回过头来通过意根分别出第六种意识心——哎呀,声音真好听呐,这个光真亮啊……有的人把意根就说为第七识,但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区别。所以下面我们看这个「十番显见」到最后的功夫,如果按照通教来讲的话,它不涉及到这里。就是这个见精通过我们的六根看到六尘的那个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见不是那个见。

当我们讲大乘因缘法的时候,我们的佛知佛见、正知正见不是这个见分之见。凡夫在这个位置已经发生了混淆,把我们的正知正见而转为见分之见。毛病就在这里。当我们回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你可以证到阿罗汉果位,但你不能破除无明微细烦恼;必须要破除一分灭相无明,你才能够涉#妙法莲华经3337777##佛法妙法论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都怎么回事啊,请抖音上的某些博主自重。不要自以为会一点文学,就可以在这儿大肆的炫耀摆弄。中国的文学不是你这样的。你这样是在侮辱中国文学,一个人的好坏不是光从你
  • #王俊凯周边中转站[超话]#澄清贴p1首先对于原博所说的辱骂避雷,我们原本只是正常的聊天,涉及未成年开娃等问题,并没有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以及脏话辱骂p2有心人将
  • 董事长朱之炜带领20多个剃着恐龙头涉黑涉毒歹徒光天化日下打砸抢、故意伤害致老人重伤!董事长朱之炜带领20多个剃着恐龙头涉黑涉毒歹徒光天化日打砸抢、故意伤害致老人
  • ”青州养蜂协会会长王德玲说,“我们的蜜蜂授粉已经辐射到整个山东半岛,蜂群不够用的时候,还有不少蜂农从四川、云南等地买来蜜蜂,驯化过后再进行农业授粉,已经形成了相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51、我喜欢田野,而我愚笨。
  • 看似是双男主的剧,但是每个案子都体现了最女性角色的关怀,这一点就真的佩服和感谢编剧了[泪]#剧综评论人#【草津楼丨Hearth Architects】这个项目始
  • 而也许因于此,让自己在潜移默化间对爱情多了几分自私,变得认不清现实,总有点飘飘然的感觉,在遇到内子的时候,因为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激起了自己的挑战欲,于是反倒是
  • 我真的会emo 上午当个裱糊匠糊完小论文,下午准备约人出去散步失败(她深陷小组作业泥潭)然后心安理得躺平玩手机结果2022年我还能在b站首页刷到小笔记,进去我就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断联成了一个挽回的必走之路,断联的好处好像有一万点,但是没人告诉你们断联的坏处吧,断联一不小心就会变成“who are you?尤其是在死缠
  • 1999原址废弃至龙泉,后被燎原无线电厂兼并,现名中国航天燎原星光电子。401厂为国营4431厂(国营星光电工总厂)因使用成都401信箱,当地人称401厂。
  • 我[费解][费解][费解]不论是怀旧服还是正式服,都是谁给任务找谁交吧,小侏儒开始怪正式服地图花里胡哨[费解]嗜渊那么黑漆漆的地方就传送安度因的的石板是亮的看不
  • #一帐Camplus[超话]# #∞分之一女孩# 【禹彤 就是要过「不预设」的生活】 禹彤是一个没办法“静止”的女孩,无论是旅行、出差或是搬家,所有能够挪动自
  • 疫情来的如此的猝不及防,在这个春天[微风]即将到来的时刻,因为小区周边的疫情的原因,因为爸妈都要坚守工作岗位,最终决定把你送回姥姥家,然后把原本打算5月断奶的事
  • ”小王:“是啊,可是琪琪是孙悟空的老婆。”小王:“这个是孙悟空的老婆。
  • 大s少女时期与小s、阿雅、吴佩慈、范晓萱、王菲等人的合影,最美的居然不是大s,她也拍不到第二,最美的当属吴佩慈,无论身材还是颜值都是一流。大s少女时期与小s、阿
  • #闲聊# 一下,你玩过或者在玩的#游戏# 中有没有让你觉得比较难打的活动鸭[喵喵]小哥真是我的开心果,本来心情很低落,聊完就好了修改完我的作文小哥问,你学德语多
  • 简历上的这些话,明显是在挑战HR的智商。
  • [干杯]#北京粉色羽毛晚霞#昨晚和朋友吃晚饭时,聊到,人的进化与食物有重要的关系,食物也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人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给予的恩惠,也就有
  • 还以为会来一波清一色的招牌硬菜,想不到一口温润绵滑的暖胃汤下肚,便初遇尚在润色中,还未上Menu的全新菜式……香港炭烧金猪新店开张必须有的仪式感,可爱的小金猪热
  •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78% 的人说其他车辆没有指示,77% 的人说汽车要么在他们的前面或后面切开,几乎没有机动空间。受访者描述了他们在道路上面临的日常风险,汽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