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真常中:这里的「性」,也可以解释为前面的真和如,真体、如体,这个性体;还解释为通教、别教的那种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真」,是真实,「常」,是永远永远都是真实。所以在这个空如来藏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去」,到哪里去?没有地方去,心外无法。「来」,它从哪来?没有地方来,法外无心。「迷悟」,谁是迷,谁是悟?迷悟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念。「生死」,都是我们自己在表演。岳飞也好,秦桧也好,秦始皇也好,唐太宗也好,是不是都是我们一个人?这个法妙啊!

了无所得:十法界万法都是了无所得,没有一样不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在梦中的时候,开小轿车三百里,骑自行车五十里,跑步十分钟,当醒来一看,有没有离开枕头啊?没有。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前面是先笼统地来个开场白;后面呢,佛要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分为四个方面来分别开示如来藏性。在佛法里,叫四科。四科就是四个内容,这是第一科——「五阴」。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譬如有人:这个「人」,是表真人,表真心本来面目。以清净目:这是表分别智慧。观晴明空:一般地把它说为真如。唯一晴虚,迥无所有:真心本来面目空如来藏中,纤尘不立,本然清净。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其人」,仍然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故」呢,说为是生相无明。生相无明无缘无故地「不动目睛」。「不动」,是静止,静止是不是就是动啊?它已经有了对待法。真心本来面目中讲不动都是方便说,没有动也没有不动,它没有这种分别。这里不动就已经在动,动了一念业相。所以不动是业相无明。瞪以发劳:「瞪以发劳」,就是形成一个念。「瞪」,是业相,不动也是业相,不动就是瞪,这两个是讲一个法。「发劳」,这个「劳」是转相,是第二念。

则于虚空:这里的「虚空」已经在与前面的业相,将我们的真空(晴明空)浑浊为晦昧之空(虚空)。别见狂华:这就在无明不觉有三细里出现了那个相分,在根本无明之初这个相分属于胜义色法。我们现在肉眼能看到的地、水、火、风属于浮尘;在胜义色法,一般的肉眼不可见,高层次的天眼可以见,乃至现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可以见。

复有一切狂乱非相:是表枝末无明,表粗相分。「狂乱」,指十法界一切的虚妄的境界万法。「非相」,是表因缘分离,虚妄名灭。「非相」,是表灭相;「狂乱」,是表生相。所以这里说尽了根本无明、枝末无明、十法界一切的万法生住异灭之相,是不是都是由我们心变出来的?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这是解决由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显现出十法界的最基础的第一关。那么这里讲的「华」是不是讲的坚固物体啊?我们在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地、水、火、风的时候,是不是讲过都是心变出来的?是不是解决了一切的「狂乱非相」啊?就在这里,用心观照。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下一步是进一步解释色阴是怎么来的。为了证明是心变出来的,他说明这个狂华不是从空来,不是从眼睛出。

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想想看,如果空能够生出华来,还叫不叫虚空了?空有出入就不能叫虚空。虚空是空空旷旷,什么也没有。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这是表万法由我们的心所变现,而不是由我们心所生出来。如阿难体不容阿难:就像阿难的身体一样,能不能容一个阿难进到里面来啊?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从眼睛出来,眼睛是不是能见啊?当合有见: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若有见者:假设有见的话。去既华空:去的时候看到「华空」,就是这个天华当空。旋合见眼:「旋」,就是进入到眼睛里,那华应该不应该见到眼睛呐?你知道不知道它能见到你眼睛呐?不知道。如果那华能见到你眼睛的话,花成了什么东西了?

若无见者:如果它不能见的话。出既翳空:那么出去的时候华既无见,云何见华?云何见空?「翳空」,就是看不到空。「翳」,是眼睛有毛病。旋当翳眼:回来的时候,眼睛里你就看不到了。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那反过来看,这按照逻辑推理应该是翳眼睛,可是逻辑推理跟事实不一样。

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我们这个眼睛明明白白就是清明眼,所以否定了上面这种逻辑推理。那么这个华既不是从空来,又不是从眼睛出,可是它确确实实出现了。所以我们应该不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啊?在世间法在第二义谛里找不到它的娘家,那是不是就必然回到第一义谛里去啊?是不是就是由我们心现出来的?

是故当知:这是第二个当知,比第一个当知更厉害。第一个当知是从比喻上,色阴是这么比方的;第二个当知,你就是要明心见性。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只茶杯是不是虚妄的?怎么虚妄呢?茶杯分解为地、水、火、风这四大,这四大又是心变出来的。虽然是虚妄,它绝对不是没有,它是种妙有。

「本非因缘」,我们不是讲万物皆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合成的吗?从这个发展是不是讲因缘法呀?怎么非因缘呢?那么地、水、火、风是怎么来的?心变出来的。我们心力大的话,是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个茶杯啊?需要不需要和合啊?它一念就可以变出来。我们这里和合了,带有点机械性的拼凑、制造;但是讲非因缘,离开了因缘法行不行啊?不行,还要非不因缘。不依靠因缘它能不能形成?不能。本非因缘,非不因缘。

「非自然性」,在别教里的自性就是无形无相、如如不动。空如来藏中自然性,你不能讲它是自然性,但是你能不能讲它不是自然性呐?它当下是不是还是那个念呐?所以我们这里要注意非因缘非不因缘,非自然性非不自然性,也就是即因缘即自然。色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样就圆满了。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不是自己跟自己捉迷藏啊?都是自己在变现。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受阴呢,是我们身根的第一念,叫直觉。手这么一搓,是不是就感受到或者冷,或者热,或者很平滑,或者很粗糙?这都是身根第一念直觉。

譬如有人:就比喻为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性。手足宴安:这是表我们自在解脱、如如不动的时候。百骸调适:跟「手足宴安」是表同一个意思。忽如忘生,性无违顺:这种状态一般可以从根本无明——生相无明和枝末无明这两个角度加以观照。我们就是在这个枝末无明打妄想的时候,有没有离开过生相无明啊?没有。所以我们在抓住当下的时候一般地都可以从根本无明开始观照起。

那么在这个实际的情况之下,这个人已经有了肉团身了,他已经进入了三细无明、六粗无明,从无明来讲已经很圆满;但是从这个比喻上面来看,要追溯到根本无明。所以如果从枝末无明来讲,这个「忽如忘生,性无违顺」,一般在修证过程中把它说为是已经达到了舍受这种境界。舍受的人他没有苦乐的感觉。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所以「妄生涩滑、冷热」,是各种各样的感受、各种各样的苦报或者福报。「涩」,是指在三恶道中众生的那种苦受;「滑」,是比喻在人道、天道的那种快乐的感受;「冷」,是指小乘人修行人那种枯燥无味的感受,也叫枯受;「热」,是指菩萨道的人虽然修得很苦,但是他也感到很高兴。各种各样的受,全靠我们怎样用心。

比如一个人已经看破了红尘,已经明白了吃苦就是消业,就是解脱;已经明白了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自己,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那么这个时候问问自己,面对灾难的时候,你的心态怎么样?比如说马上地震就要来临,你害怕不害怕?比如说把你投到监牢里,你自在不自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检验我们受阴破得怎么样。人家给你瞪一下眼睛,甩你一个耳巴子,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你是什么感受?我们可以瞒得住别人,但是一定瞒不住自己。如果在这方面欠缺,你就要用功,你继续观照对如来藏的道理观照得怎么样。真正解除了受阴,当下也就解除了想阴。圆顿大法是圆融的。

 

走遍了千山万水,才发现寻一处落脚点很难;

穿越了人潮拥挤,才感觉找一个说话的人不易。

人需要一个家,无论大小,温暖即可;

心渴求一个伴,不分远近,懂得足够。

无拘无束,才能畅所欲言;两两相知,才能心心相印。

笑可开怀,不担心被嘲笑;哭能流涕,不怀疑被丢弃。

一个能让你真正做自己的人,才是最懂你的人。

真正懂你的人,懂你的假装强势,懂你的欲言又止。

当所有人被你的笑容蒙蔽时,某个人,会看到你眼里的痛;当你打造出强大的外表不懈坚持时,某颗心,会为你的坚强担忧。

人都有软肋,不会轻易坦露;心都有苦衷,不是谁都能懂。你忧心忡忡,谁总安慰心疼;你丢盔弃甲,谁却不离左右。懂你的人,是你心安的理由,是你慰藉的港口,更是你不再孤单的源头。人生,不可能重来;感情,经不起徘徊。心若在,就让爱在;时光在,就让感情在。不分开的,才是真爱;不放手的,才够朋友!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事,就是有人为你做了很多,却没有任何要求。那种爱不尽不休,是心甘情愿的付出;那种情不离不弃,是无怨无悔的守候。有事愿为你出头,是交心的朋友;有话总能去交流,是性格的相投。

这样的朋友,虽不在左右,却胜似手足;这样的感情,虽不是爱情,已超越爱情人,!很多时候都会感到孤独。身孤独,缺少的是陪伴;心孤独,没有的是归宿。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的灵魂;掩饰的笑容里,伪装着看不透的心情。心再坚强,情感也需要慰藉;人再完美,精神也需要知音。若有人能陪,就是莫大的满足;若有心能懂,便是最好的幸福。有一种守候,是默默的付出;有一种陪伴,是静静的不语。也许未曾留下只言片语,却在用心的品读;也许不想惊扰了心灵,但却感动了生命。

深沉的爱,于无声处感受;浓厚的情,于无形中领悟。越是平凡的陪伴,越温暖;越是简单的相处,越长远。真正的缘分是日久生情,才有所谓的懂;真正的感情是相互包容,才有所谓的融。相识,必然知味;相知,必然知心;相处,必然知情。心贴心,情才能生情;心交心,情才能换情。相逢何必曾相识,珍惜之意在于人,更在于心。真正的感情,不必刻意去周旋,不会因时间而变迁。浅的是缘分,深的是情分;远的是身影,近的是心灵。用一分真,换取一颗心;凭一颗心,赢得一份情。人心其实并不远,只要心心相印;缘分其实并不难,只要惺惺相惜。

在时光深处,倚一树梨花,浅拨离弦;而朗月在天,清辉流泻,落满呓语如禅。
一直以来,默然独行,为一个名字,风生水起,百转不息。在梦里执守一场地老天荒,与你并立在水云深处,花开万树,风月温柔。
内心的萌动,洒满花香的馨柔;满目的柔情,缠绕你的心房;盈盈相望,忘却尘世炎凉。
而醒来,不过梦一场。想要对你说声什么,却一切都来不及,你已瞬间远去,我只能独自微笑,给自己一个荒凉的拥抱。指尖的纯白芬芳,不过是梦的余香。
纤指,轻抚过时光的弦;心间,开出寂寞的花;轻舞,梦的霓裳,在月光河上轻吟浅唱。
将思念的种子种在来生的记忆,飘飘于尘寰之上,遗世独立,芳华自许,听风自耳畔掠过,温柔的悸动,似荷蕊绽放心尖。
月浅灯深,何处故人,用记忆的浓墨点染一岸烟柳,片片飞红,落在无望的红尘,余下的皆是一片空濛,如云,似雾。
山重重,水复复,思念一程又一程,却不见归途。
心中的寂寥,指尖的疼痛,蝴蝶在苍茫的海上飞渡,低吟着一曲绵长的哀歌。
风托举着蝶儿透明的泪滴,却终于滑落,变成了沧海的一粒星澜,无声无息。我的呼唤在一株株纤细的蒹葭里不断生长,终于长成一片苍茫。
用梦做舟楫,载着满船星辉随诗经溯流而上,拥抱我洁白的理想。遍野的蒹葭燃烧,慢慢燃尽我的渴望,却渡不过你的水中央。幽幽风起,轻送蝶儿的清怨;枕边,落下梦的呢喃。一声声呼唤,却被风吹散。
天尽头,可有我停泊的港湾?月色中,笛声惊起一庭落花,一天流云,仿佛一曲梦的挽歌,越过万水千山,抵达思念的彼岸。却瞬息无声,思念成灰,随风跌落,垂首,泪千行。

在这样的时刻,我安静得像一棵树,站在初夏傍晚清逸的空气里,而一些梦想就像浮在我眼前的花朵,潋滟生姿,触手可及。
我的心神氤氲在时光的香气里,等待星光闪烁,月亮升起。
这是一条心灵的小溪,映下流年深深的倒影;这是一场梦的呓语,流淌着红尘内外的悲喜;生命,在这里如昙花一现地绽放,如此短暂、忧伤而美丽。
缠绕在我心头的,是你的细语;荡漾在我心底的,是你的柔情。醉在梦与醒的边缘,你是我的魂梦依依。
我是这般执意于纯粹真诚的女子,我所有逆流而上的心结,皆为寻一份梦的完整;而你我的地久天长,已经流转千年,或许不在今生,亦不在来世,是三生石上镌刻的沧海桑田。
挽一帘幽梦,沐皎皎月华,为你涉水而来。你一抹柔波轻注,我还你巧笑嫣然;你临风横笛,我为你轻舞翩翩;抑或拈花一朵,与你相视莞尔,倚在月光之下,静看流光在澄澈的心海飞舞如霞,旖旎成画。
梦里,时光静好,馨香如莲,悠长如许。
亦知,无论自己有多痴狂执迷,内心有多少风生水起,终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灵魂在漂泊中寻找一个停靠的渡口,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将自己救赎。
而我亦不在哀伤处停留,只在千山外用思念张望你的天涯,让灵魂轻若飞羽,在梦里滑翔,不断飞起,又落下,在一种飞翔的姿态里,化入时间的永恒。
我以内心渺小的力量,去对抗时光的苍白;我用指尖的流砂,打磨心灵的光华,让它莹润光洁;我扬起梦想之舟,来泅渡自己,迎接明月清风。
我向光阴深处行走,以更天然纯净的姿态,拥抱爱,拥抱自己,拥抱天空和大地。在心里开一朵莲花,满世界都是纯纯的微笑。
凌波,踏上那条月光粼粼,诗意流淌的河流。
两岸,是青青碧草和悠悠花香。远处,有我蓝色的山峦,你在那山后向我温柔凝眸。
我临流照影,衣袂翩然,在浅吟低唱中,缓缓释放自己的爱和哀愁。
忘记时光,忘记生死,忘记尘世的起落浮沉,忘记过往的缠绕纠结,让梦想引我不断飞起,在月光之上,云海之巅,滑翔,在万花之蕊,采撷灵之芬芳。
安于宁静,拒绝浮华,让往事淡淡随风,只留住记忆的清芬,聆听岁月的回响。
发丝在微风中轻扬,舞步在月下翩跹,白衣飘飘,心事流转,抖落浮世尘埃,轻拈心香一瓣,清辉脉脉,婵娟无语。
安然,恬适,寂静,欢喜,无论你在彼岸,抑或千里。

我的眼睛盛满忧郁,心在梦与梦间轮回,年华在风中凋零,万千韶华留我独醉。幻海生情,梦底成痴,遇见的欢喜,灵犀的交集,恍若旧时相识。剪一段月光,洗去尘世风霜,用最纯净的目光,与你对视,为你拈花填词,倚帘吟香,在月下轻舞飞扬。而时空的错落,红尘的阻断,将千年一梦的缱绻,变成落英飘飘的春意阑珊。
你的告别,亦是那般云淡风轻。斜日下,冷风中,你的白衣胜雪,轻轻流走成远空的一片云彩。曾经的诺言,如远山绚丽的流岚,美丽苍凉,不盈一握。转身,便是山遥水远,沧海桑田。
我隔着一帘风雨,一岸烟波,看千帆过尽,残香零落,抚摩昨日的笑语盈盈,如同隔世的温暖。
我迎着你的往昔走去,带着微笑奔赴昨日的约期,拥抱一场彻骨的冰寒。虚妄的情怀,如花的誓言,没有归途的眷恋。
乘醉揽东风,花月独朦胧。文字可以让时光倒转,温情重现,却不能掩饰蚀骨的遗憾,恣肆与美丽,疼痛与伤感,往昔以最温柔的姿势,轻轻把梦的伤口割裂,流了一地冰蓝的血。
谁言落红无情物,微雨中,片片飞红分明挂着点点泪痕。只是流水和时光一样无情,飘走飞花,载却离愁,只留风声月影徘徊在故楼。
风吹落花轻似梦,谁隔帘拢黯凝愁。在虚空里伸出手,纵横的纹路是宿命的锁,谁能握住昔日的温柔。
生命只是一场不归的盛宴,所有的绚烂如烟花一样流光溢彩,亦如烟花一般寂寞流散,余下的日子,我们只有默然或怀念,挣扎或沉湎。
你可知在暮色苍茫的时分,一个白衣飘飘的女子,拈花执笔,为你伫立在千年的蒹葭水岸,聆听在心海深处那缕缕不落的琴音。一直站到白露成霜,蒹葭泛黄,把自己伫立成一朵莲花,开在水中央,凝固成一世的守望。
这万丈浮尘之上游离着几多遗憾,层层叠叠的光阴里写满沧桑,你是我无法忘却的隔世清欢,花月流年。
静寂的流光,如水的月华,无边的幽谧轻寒,漂浮着我的笛音,涤荡着我的清愁,而你永是我心头那一滴疼痛而灼目的冰蓝。
也许,很多年以后,站在落木萧萧的秋风里,你的天空亦会随落叶飘来一枚枚无字的诗笺,浸满一个女子的思念.隔着杳杳时空,你或许在瞬间忆起那个澄若秋水的女子,且为之泪落潸然。
而我,会一直在时空这端,自掌中飞起蝴蝶的轻盈,在指尖绽放花儿的美丽,静静穿越生命的虹彩,轻舞一段梦里流光,把所有美妙的瞬息凝成永远。 https://t.cn/RyhYFYz

《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二)

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注: 这是讲,这个法身上等诸佛之智,下同众生之体,所以它和一切苦空无常的差别法其实是不二的,不管你什么善恶是非净秽高下,乃至生死涅槃,在如来如去中,统统了无分别。就像禅宗古德讲的,“斩却佛魔,吹毛靠天”,只有打破固执于自我的见解,停止一切分别妄想,连佛魔都不执著,这样才能见到我们的真如本性,这就是修行的法要!

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注: 这个如来法身等同法性真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无所得,也无所失,既没有五浊恶世,也没有痛苦烦恼,无作无起,没有生灭,没有什么可畏惧忧虑的,也没有什么可欢喜厌离的。法身远离这一切造作和情绪的生灭。

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注: 这是讲,真如法身根本就不在时间的范畴内,所以它是没有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是法身的如幻示现,但一切却又不是法身的真相。换句话说,它是一切,但同时又不是一切,所以到此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已经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了,再说就是多余了。

在历史上,裴休是唐朝的一代名相,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大居士,有“宰相沙门”的美称。有一次,他在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个出家人正在看经,就问:“你看的是什么经啊?”出家人就说了:“是《无言童子经》。”裴休就问了:“那这部经有几卷啊?”那个出家人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两卷。”这个时候裴休话就来了,他说:“既然是无言,那为什么还有两卷经?”

有位悟道的禅师他就代那个看经的出家人回答说:“如果真无言,岂止两卷经!”这个真是回答得太妙了。所谓“浩浩大千界,念念本寂了”,正是因为真如法身是无言性空的,所以它才会有那样周遍寰宇、森罗万象的大言和大美,那岂止是两卷经所能道尽的!这个不可思议的法身显现,超越了一切言说分别,但又不离一切分别言说,你们能了解吗?

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注:维摩居士最后就总结说,世尊啊,如来的法身就是如此,修行者应作如是观。要像我说的那样去观照佛身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邪观。那听了这话我们就要懂得反省了,要懂得拿这个来衡量自己,我们是怎样观照如来的?我们现在看的这一品叫做“见阿閦佛品”,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大概可以领悟到法身超越一切事相,但又不离一切事相的真义。

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这时,舍利弗见维摩居士在佛陀面前口若悬河,说法无碍,就猜想他来头一定不小,于是他就向维摩居士请教说,请问,您是从哪一个佛国命终之后,才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呢?

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维摩居士就反问舍利弗说,你所证得的阿罗汉道是有生灭相的吗?舍利弗就回答,我所得法,是没有什么生灭相的。维摩居士说: 既然一切法都是没有生灭相的空相,那你为什么还要问我是从哪个佛国“来”的呢?

于意云何?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注: 维摩居士又问了,舍利弗,不知你意下如何,好比大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变化出许多男人和女人,表演完后他们就消失了,你认为这些男人和女人是有生灭的吗?

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幻相乎?答曰:如是。注: 舍利弗回答说,他们是幻化的男女,那当然没有什么生灭啦。维摩居士就又问了,你难道没有听佛陀说过,一切法缘起性空,一切生灭之相都是幻相吗?舍利弗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说,是的,维摩居士,佛陀是这么说过。

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维摩居士说,你既然知道一切法如梦如幻,那你还问我是从哪个世界命终了才生到这个世界来的干什么?潜台词是,你吃饱了撑的啊?

大家注意!维摩居士从妙喜世界来到我们娑婆世界是“无没生”,反之亦然,我们念佛往生净土也是“无没生”。在娑婆世界我们没有死,在极乐世界我们也没有生,还记得以前讲过的那两句话吗?“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你们能了解这个道理吗?

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注: 这一段非常重要!维摩居士在这里说,舍利弗,一切生灭法都是虚妄的幻法,并没有什么东西会真的死亡或消失了,那只是因缘幻灭的表面现象而已。像那些在天灾人祸中死去的人就是这样,并没有人会真正地死去。反之亦然,并没有什么东西会真地无中生有。像我们、包括你们辛辛苦苦生养长大的孩子,好像是真实的存在,明明看得见摸得着,又能吃又能拉的,但实际上我们都是刹那生灭的虚影,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幻相,“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万事万物不过都是缘起相续的假象而已,我们其实正在出演一场精彩的好戏!迟早有一天,大家会了解我们正踏足的这个物质宇宙、这个娑婆舞台到底有多伟大!

在佛经上,佛陀是用自性、佛性、法性或空性来表达宇宙本来的那个状态。因为它没有任何可供语言描述的形相,但又确实存在,没办法才称之为空性。这个空性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龙树菩萨就曾经用八个“不”来描述这个空性的状态,所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我们佛教认为这个空性是活泼泼的,能生妙有,能现宇宙万相。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指出了,这个伟大的空性正是我们的心性。《楞严经》就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所讲的“心”,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来面目。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大约一百到一百五十亿年以前,在一个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种状态不是我们能想像出来的,许多宇宙的定律在那个时候也不适用。佛陀就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这种状态,科学家们也承认这种状态是我们人类的思维永远都不能理解的。但是,科学家没有办法,我们的佛陀却有,佛陀告诉了我们一个“不思不议”的禅定方法,当精神意志高度宁定的时候,一切念头放下,心海澄澈,所有幻相消失,那时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就会完全呈现,这种境界被称之为“开悟”或“明心见性”。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我们这个宇宙在诞生之前,那个大小大概只有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也就是0.00……001(中间要33个0)厘米。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数字,有多小?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明,如果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1毫米,把这根头发切断了,就会出现一个直径平面,如果把我们前面讲的这个宇宙原点放到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上,那可以放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一百万后头加三个亿!

大家要知道一点,我们现在这个看上去广阔无边的宇宙,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包括我们,所有的一切,原来就蕴藏在这样一个渺小至极的、等同于不存在的微粒中!换句话说,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就能放下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这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对不对?但佛陀就说过,无限大和无限小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大小平等不二”,《华严经》里也讲过“一多相容”,《普贤行愿品》里也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善财童子当年参访普贤菩萨的时候,就亲眼看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汗毛孔中都有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海存在,而且诸佛充满,每尊佛都有不可说不可说的大菩萨众以为眷属——这种境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有谁能凭空想象得出来?你能吗?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从这个小小的微粒扩张成宇宙,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太空物理学家说,在十的负三十三次方秒内,这个微粒就可以扩张1026倍。按照这样的速度,在千分之一秒内,这个渺小的微粒就已经扩张得比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了。我们平常看电影,放映机的底片一秒钟换二十四张,我们根本看不出来那个画面是分断的,对不对?按照科学家的讲法,宇宙的诞生是瞬间完成的!宇宙的这种扩张速度比放电影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我们才觉察不到。佛陀也讲过,大千世界是“一时顿现”的,这是原话,这个“一时顿现”是什么时候?就是当下!永远是当下!宇宙全体一时顿现,顿现之后,又顿然消失,然后又顿然出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的一切一时顿现,一关灯,一切就顿消了。宇宙万法的生灭也是这样,《楞严经》里就说:“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句话我经常引用,经典里描述的完全就是事实的真相,真得不能再真的真相!

那么,关于这个宇宙原点,科学家们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他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它是为什么产生的。但佛陀对此却有非常明确的讲述,他老人家在很多大乘经典上都说过,这个微粒其实只是一种无明妄动的幻相。本来在清净无染的觉性的海洋里,忽然起了一念妄想,产生了幻相,然后由细的幻相进入粗的幻相,宇宙世界才随之展开。实际上整个宇宙是本无所有,了不可得的,当下就是涅槃性空。

此外,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其它的宇宙吗?答案是肯定的。佛陀在《华严经》里就介绍说,宇宙和宇宙、时空和时空是重重无尽的。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不能看到佛国净土,那完全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妄想执著的缘故,是我们自己的心挡住了我们自己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所有的妄想执著通通放下,就能“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这个心清净到了极点,我们自性本具的大智慧光明就会显发,照天照地,通达无碍,而且含裹太虚,量周沙界,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和佛菩萨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所有的宇宙,所有的时空。(注:大虚法师) https://t.cn/z8rdux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佛法智慧既能帮助我们认识长度,也能开显深度,引导我们在缘起的当下通达空性,是如实而非悲观的认识。4其次,佛教虽然认为生命充满迷惑,但也告诉我们,众生都有自我拯
  • 俘获众‮男多‬人的心‮让,‬对方对‮大你‬方出手,钱财自‮不然‬断手机‮片符‬里的‮花天‬板[机智]这才‮真是‬正​‎ ͏ ​的符片百‮尊余‬老料老牌‮制融‬而
  • 小编最近听说【余景天粉丝】的搜索量是最高的 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因为余景天粉丝最近很红 团建就可以让各大yxh纷纷报道 余景天粉丝一举一动都可以让所有人猜她
  • 线下实体全国有八万多家实体专卖店2014年‎进军线​上社交电商​,一​直是线‎上​生意​的‎领​跑者​,给每位代理都配备了一个线上的小程序专卖店铺,看着很多微商
  • 无论悲喜,都是属于自己的风景。喜欢她的笑,那是发自内心里最灿烂的笑容,非常迷人,爱笑的女人都是天使的级别,至少让人感受到一朵盛开的花朵,没想去摘,只想静静地欣赏
  • 形态——运动方面,舌体僵硬,提示痰瘀阻络,肝风内动。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
  • 【阅读时光】昨天傍晚,在西西弗黑标店读莫言老师作品《晚熟的人》看了前两篇,都是回忆年少往事,在那个艰苦贫穷甚至要忍受饥饿的年代,莫言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了农
  • 也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达到自身人格的完善,而走向这种复归之路的关键则是“少私寡欲”《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它的原址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铸造企业——沈阳铸造厂。》..【新业态擦亮“老铁西”】半个世纪前制造“大国重器”的沈阳重型厂老车间,如今成为1905文创园手作匠人的集合
  • 没办法,中国人就是穷怕了,所以有钱了之后,要想方设法体现自己的身份,有凤尾的钱就绝对不会买鸡头,因为凤尾更有面子,但是选择330Li的人,看都不会看525Li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面对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
  • 拿完后问了嘴价格,老板说一起要2块,换算下来,也就是5毛一颗,虽然比小时候贵了好几倍,但拿都拿了,只能买单。关注雪山说不迷路,带你解锁更多雪山说美食~【阿绒小日
  • 十八盘以后,是更难走的路,每一步的陡峭,都害怕,人仰马翻过去,稳一手吧,弯着腰走好像也不那么累第一次通宵是在泰山顶,没有丝毫困意,看着天空微酝出来的橙光,太阳咋
  • 无论什么样的环境,积极的教养态度很重要,充满正向鼓励的快乐成长,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建立起自信,从而获得将来应对竞争性环境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未来的挑战……F
  • !大胸显小调整聚拢#文胸#,给宝宝们推荐一款小清新的撞色内衣,透气轻柔压莎#蕾丝#,蝴蝶杯面,柔软亲肤舒适,颜值非常高,穿起来非常显瘦,非常适合大胸的集美们!
  • 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特色:我对活佛噶玛巴有无尽的信心,他就像是通往西方净土的大门。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特色:我对活佛噶玛巴有无尽的信心,他就像是通往西方净土的大门。
  • 嘎嘎还说了一句“你吧嗒脑阔”非长沙本地人听了几遍才听懂、、、旁边人问我是不是长沙话,我说应该不是吧、、、中场休息时有几个gzry在那儿聊天,他们说这些演员太辛苦
  • #伦敦租房[超话]# 出9月中-12.4固定租期的ensuit 239pw 起租日期可协调 包bill wifi 有中国reception 位置e176sx
  • 虚云老和尚:道德高上,感动天龙鬼神,自然拥护 古人修行,道德高上,感动天龙鬼神,自然拥护,因为道德是世上最尊贵的。所以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鬼神
  • 用银器存放食物,能防止细菌生长,延长食物储存期的功能,所以银器是不会重金属中毒的!而且银有加速创口愈合、防治感染、净化水质和保鲜防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