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延缓起诉协议#
昨天,也就是9月24日,美国司法部和孟晚舟达成协议,先是以纽约东区法院的名义发布了延后起诉协议(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DPA),接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终止了引渡程序。这代表着,被非法拘押一千多天后,孟晚舟终于获释。

去年五月底,这个案子发布第一份关于“双重犯罪原则”的判决时,我曾经写过一篇精读该判决的文章(《【修订版】简单谈谈“美国 v. 孟”的判决书:一次违心的宣判》),分析完我的结论是这篇判决书存在明显的法律逻辑漏洞,而且主审霍姆斯法官清楚地知道这个漏洞,但加拿大政客用政治干预司法,她也没有办法,所以她只能在判决书的结尾以曲笔抱怨。

既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操作,那么再解读接下来的法律分析也就没什么意义,所以之后的历次判决,我都没有再精读。然而现在这份DPA,算是给这个案子画上了一个句号,我觉得又有了说一说的必要。

8月18日加拿大方面结束了关于引渡的全部审理程序后,宣布10月21日会决定宣判日期。当时就有不少人嘲讽“干脏活”的加拿大真是想尽办法拖延时间。之后又传出了美国司法部再次与孟晚舟方面接触,希望以认罪罚款换自由的新闻。明眼人也都看出来了,这个莫须有的罪名不能认,认了就掉进了美国陷阱,后面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现在这份9页纸的DPA算是给我们悬着的心吃了一颗定心丸。

首先第一个问题:孟晚舟认罪了吗?
答案是没有,DPA的第3条:
关键的一句:“包含她没有犯任何联邦、州或当地的罪(including that she not commit any federal, state, or local crime)。”
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DPA里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其他内容?

DPA第6条提到了附件里的一份“事实陈述(Statement of Facts)”:
不学法律的人也可以看出来,事实陈述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当然对学法律的人来说,“就其所知与所信”、“已知且自愿”这些短语已经足够引起职业性的警惕。

附件里的事实陈述写了啥呢?
先说一句闲话,事实陈述一开始就说明了孟晚舟是中国公民,那些之前配合境外势力炒作国籍论或者被带了节奏的朋友,可以安心了。事实陈述部分有三页半,主要关涉的内容还是1)华为和Skycom的关系;以及2)华为到底有没有误导汇丰——事实陈述中以“金融机构1(Financial Institution 1)”作为汇丰的代号。

当初美国司法部指控孟晚舟时,就是说孟晚舟向汇丰就华为和Skycom的关系做了虚假陈述。美国司法部援引的是2013年孟晚舟和汇丰在香港的一次会议,以及会议期间的PPT。美国司法部认为那次会议和PPT对汇丰产生了误导作用。

针对指控,孟晚舟方面一直以来的辩护都是,汇丰早在2010-2011年间,就已经知道华为和Skycom的关系了(比如Skycom员工用华为邮箱跟汇丰进行业务往来、华为和汇丰之间也有关于此事的业务邮件、华为还曾将Skycom的财报提供给汇丰),所谓的误导,根本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渡案审理期间,孟晚舟的律师就此提供了详细的证据,甚至汇丰方面也提供了相应了证明,但是加拿大法院的态度是掩耳盗铃,不予采纳。
在同一份文件中,一个证据时而有效时而无效,想用的时候就拿来用,不想用的时候就装作没看见,这样的选择性在司法程序中是非常罕见的,这是美国法律之耻。

一方面有着明显的前后矛盾,另一方面这份事实陈述并没有影响华为的辩护(它强调的都是华为方面庭上没有否认的东西),所以总的来说,它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当局实际上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给那些缺乏知识储备以及不了解来龙去脉的信徒搭了个纸糊的架子。过最关键的是,孟晚舟女士在被绑架一千多天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这次DPA的事实陈述,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只提2013年香港会议和PPT,暗示汇丰“受到了误导”,却绝口不提2010-2011年的情况,不提华为和汇丰都提供了证据证明汇丰之前是知道情况如何的。

事实陈述里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为了证明华为和Skycom的关系,美国方面特意写入了Skycom员工都用华为邮箱这一事实,但这个被华为方面用来论证汇丰在和Skycom接触的时候就知道华为与Skycom关系的点,却在后面论证汇丰是否被误导时,被故意忽视。
在同一份文件中,一个证据时而有效时而无效,想用的时候就拿来用,不想用的时候就装作没看见,这样的选择性在司法程序中是非常罕见的,这是美国法律之耻。

一方面有着明显的前后矛盾,另一方面这份事实陈述并没有影响华为的辩护(它强调的都是华为方面庭上没有否认的东西),所以总的来说,它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当局实际上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给那些缺乏知识储备以及不了解来龙去脉的信徒搭了个纸糊的架子。不过最关键的是,孟晚舟女士在被绑架一千多天后,终于可以回家了。在加拿大法院终止引渡程序后,孟晚舟发表了简短的演说,她感谢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感谢了祖国,感谢了祖国人民。

她是对的,这件事从头到尾只是一起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事件(这也是为什么作为法律人,美加所作所为让我感到无比的恶心),没有祖国和人民的支持,孟晚舟不可能平安回家。

去年川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出版回忆录,自承逮捕孟晚舟是自己在背后捣鬼,不管是时任美国总统的川普还是身为加拿大总理的特鲁多,事先都不知情。博尔顿爆料之后,川普对此倒没什么反应,特鲁多很快出来澄清:别听他胡说,我没有被人政策绑架,我的地盘我做主。

话是这么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孟晚舟成了加拿大的烫手山芋。一方面是中加关系骤冷,另一方面,不管是川普重签美加墨协定还是拜登一上台断加拿大的油管,加拿大从老大哥那里也没落得什么好处。特鲁多之前之所以不敢松口,是因为九月有大选,怕被政敌骂软弱。现在他刚刚赢得大选,果然迫不及待地把烫手山芋扔掉。

在美国方面,本来想靠绑架孟晚舟逼任正非就范,没想到老爷子骨头硬,直接公开宣称做好了一生再难与女儿相见的表态。普通中国人中间,哪怕有第五纵队一遍又一遍地炒作国籍论等问题,大家就引渡事件对孟晚舟的支持依然越来越坚定。其实对美国来说,一个不引渡的孟晚舟,本来就比引渡的孟晚舟有用,现在反而搞得好像小丑竟是我自己,骑虎难下。

一个是刚刚获得第三任任期的特鲁多,一个因为国内党争、疫情、阿富汗撤军、法澳潜艇争端以及那个跟鲍中堂会面时的“拉稀罗生门”而焦头烂额的拜登,眼见讨不到好处,只好放人。

非法拘捕孟晚舟的时候,他们把孟晚舟当做勒索一家公司的筹码;但释放孟晚舟的时候,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强大而坚定的中国。就像孟晚舟面对记者时说的那样:“黑暗中总有光明(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这一丝光明,值得我们付出期待。

【科技战“疫”背后的首善之力】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面对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形势越严峻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所在就是责任所在。战疫之中,北京市发挥“政产学研”紧密联动机制,全力推动科研攻关,坚持以科学精神显必胜之决心

这一年多以来,科研人员广泛“揭榜挂帅”。检测试剂研发、诊断试剂科技攻关平台、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平台、病毒载体平台等迅速启动,10个诊断试剂和设备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覆盖核酸、抗体、抗原等技术方法

北京市疫苗和中和抗体从技术创新到研制速度均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两项灭活疫苗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国内第一款附条件上市疫苗和紧急使用疫苗全部来自北京;全国获批临床的9个团队中和抗体项目,其中6个研发来自北京……

这一系列成绩是首都科研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的重大使命

首都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

今年4月,科兴中维第三条原液生产线在北京大兴建成并正式投产,让疫苗年产能提升到20亿剂。20亿剂,意味着10亿人将获得保护。从0剂到100万剂,再到1亿剂、3亿剂、10剂、20亿剂……在与新冠病毒鏖战中,这样的速度和质量是如何实现的?

时间回到一年前,2020年5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浙江疾控、科兴控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联合在《科学》杂志发表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并在杂志官网公布,分析来自中国、意大利、瑞士、英国、西班牙五个国家的11个毒株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免疫效果,一时间震惊中外。

“猪都不好运进城的时期,11个毒株怎么‘运进城’?”科兴控股董事长尹卫东半开玩笑地说,疫情初期社会运行按下“暂停键”,企业研发也遇到了难题。但令他欣慰的是,政府得知企业难处后,第一时间协调联防联控小组,从浙江杭州到北京,毒株运输一路“绿灯”。

“在科研成绩面前,各参与主体不会互相吃醋,而是齐心吃饺子。”作为北京市联防联控小组科技组组长,许强见证了疫苗研发全过程。

2020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确定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发布。而后,在京各科研力量快速行动,军事医学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生物、科兴中维……所有科研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计成本、日夜鏖战。

“在这场战役里,一个科学家能够攻关一个点,千万个科学家就能攻关千万个点。”许强说。

在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场代号为“克冠行动”的疫苗研发计划快速启动,并联推进以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为主的疫苗研制工作。

疫苗研发经费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在科兴中维疫苗研制最艰难的起步阶段,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应急机制,雪中送炭,一周内完成应急科研立项和经费下达,为企业开展疫苗研发提供了第一笔财政资助资金。

有了非典疫苗、甲型流感疫苗等临床研发的经验,尹卫东深知,对于新冠疫苗来讲,产业化与科研同等重要。为协助企业提前筹备生产保障,大兴区政府第一时间协调出7万平方米基地厂房,专门用于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并“特事特办”短时间内办理了各项开工手续。

回顾大兴基地建设历程,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经理宋世明表示,疫情期间科兴找不到施工队,政府暂停自己项目建设,让出施工队;疫情期间办不了手续,政府直接上门办公,2天办结迁址和营业执照变更,25天完成前期工程施工手续审批,100天建成疫苗生产基地……

“这是北京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说,北京举全市之力,各部门精准调度,全链条精心为疫苗研制“突击队”提供服务。

质量就是生命,疫苗尤其如此。2020年3月份,刚分装出第一批新冠疫苗,高强便主动接种第一针。当天,同批疫苗接种实验用恒河猴体内。4月份,研发费用吃紧,尹卫东拍着高强肩膀说,将公司账面现金全部投往研发。5月份,公司在海外多地开展Ⅲ期临床审批,面对国际临床试验的巨大风险,企业能承受吗?尹卫东向记者说:“完全能承受!”

“在国家面前,我们都是‘园丁’,如果我们‘倒下了’,会有更多人冲上去。”这就是北京疫苗研发工作者的群像,大是大非面前,责任永远先行于利益。

疫情袭来,北京市出台了加强新冠肺炎科技攻关的10条措施,组织动员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分批部署应急项目,布局了模式动物、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等一批关键技术平台,全力以赴为“阻击”疫情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撑。

各参与主体的齐心协力,让北京疫苗接种跑出“加速度”:1月1日起,北京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截至2021年7月29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667.18万剂次,累计接种1890.97万人,其中1787.2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全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接种率为96.49%,全程接种率91.78%。

最难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

抗击疫情离不开各部门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科技与科研工作的“硬核”支撑。在这场抗疫攻关战的另一条战线上,有这样一些科技企业、这样一群科学工作者依靠科技与智慧,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和产品开发等研究,争分夺秒、负重前行。

“人工智能节约出的时间,或许是生命的绿灯。”疫情期间患者人数剧增,影像科医生依靠传统方法肉眼读片不仅耗时,还很难保证病情筛查的准确性。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创新企业数坤科技紧贴临床需求,自主研发了一款能够以秒级完成精准定量分析的新冠肺炎AI+CT系统,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及疗效评估,有效节省了一线救援医生超负荷工作时间,也为患者抢夺了更宝贵的诊疗时间。

“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争分夺秒。”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对重点人群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检测试剂成为抗击疫情急需的应急物资之一。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组公布后,仅用约一周时间便研发出了检测试剂盒,最终获批上市。该试剂盒仅需90分钟左右便可出结果,可用于疑似病例的诊断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发挥一技之长,站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岗。”体温筛查是防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为应对春节后的返程复工潮,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测温和视频监控技术结合,仅用8天时间便研发出“双光源疫情检测设备”;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历经300多个小时攻坚开发出采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技术方案的AI测温系统……“我们希望竭尽所能用技术改变这场原本只靠血肉之躯的人防之战。”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付英波表示,智能测温系统实现了大人流非接触式精准测温,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体温异常者,筑牢了北京抗疫的安全防线。

5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正式通过紧急使用认证,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这是世卫组织批准的首个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认证,也是第一个获得世卫组织批准的非西方国家的新冠疫苗,堪称“国货之光”。

“国货之光”的背后,有这样一支“六人小队”,专门从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疫苗研发。他们昼夜不停,大年初一拿出灭活疫苗研制方案,大年初二做课题汇报,随后前往实验室做研发,一待就是两个月。“一件事、一群人、一直干”是这支队伍的最佳写照,回顾疫苗研发的全过程,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小队”队长王辉这样说。

为保证疫苗研制的安全性,“六人小队”需在负压环境程度更强的P3实验室里做研发。负压环境下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的损耗很大,“从实验室出来就像脚踩一团棉花,因为缺氧脑子反应也慢了。”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六室副主任梁宏阳说。穿脱防护服要花不少时间,大家就尽量少吃少喝;为了不耽误实验进度,犯了痛风就吃大量止疼药……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梁宏阳也好几次哽咽。

“我们是国民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在用自己的努力筑就一道道预防疾病的安全防线。”一场疫情攻坚战让梁宏阳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体会。

“最难的事、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是抗疫精神最好的诠释。在疫情至暗中,他们坚毅又明亮。

新型举国体制为科技战“疫”加足马力

科技战疫不是一个“线段工程”,它的经验、启示将成为方方面面的宝贵财富。抗疫需要科技的力量赋能,而科技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制度,打破传统思维,活用科技,要从科技要支持,通过科技促进改革,探索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

打科技抗疫攻坚战,不仅要吹响“冲锋号”,还要把急需的攻关项目张出榜,“揭榜挂帅”,调动优质资源组成科研攻关“特种部队”,为抗疫加足创新马力。

在近两年北京市举办的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中,科技抗疫“赛道”成为亮点,包括病毒检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定向服务疫情防控,调动了全社会科研力量的积极参与。

能够有效降低漏检率的新型冠状病毒精准核酸检测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机器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快速分类与鉴别诊断的生物传感技术……英雄不论出处,最具活力的“民间队”创新主体也加入了抗疫“整体战”,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抗疫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储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所面临技术问题的解决。

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已立项支持10批42项抗疫攻关项目,并加快推进创新产品投入一线应用。

强化成果转化和基础科研同等重要,扁担两头“责任重”。北京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积极推动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研究的中和抗体药物后期转化落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与百济神州公司共同推进药物的国际临床研究及规模化生产。

诊断试剂的研发,特别是产品研发后期“注册检验、临床试验与注册申报”三个环节,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为此,北京成立诊断试剂专班,迅速摸清研发掣肘环节,组织“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科技攻关技术平台”,将各主体串联,提高各方联动性和主动性,助推卓诚惠生的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有效缩短了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动物模型是认识疾病的第一关,也是攻克疾病的试金石。没有这个工具,疫情的科技攻关成果就只能埋没于实验室,无法应用于临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扛起这份重担,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240余天,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新冠病毒动物模型。动物模型的应用,揭示了病毒入侵受体、肺炎病理学以及免疫保护的规律,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这是对大家心理、意志、体力以及专业技能极大的考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刘江宁说,动物模型早成功一天,疫苗和药物就早成功一天。

一场疫情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强认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北京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思考。比如,发挥大数据、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作用;形成整体有效的科研攻关组织体系,让各主体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不打乱仗;强化基础科研实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等。

“新型举国体制不应该是应急性的,疫情一过就放弃了,而是需要持续推进,不断完善。”许强表示,要凝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力,进一步深化产政学研,集中协调配置资源。

针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接下来,北京将持续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培育布局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究,建立应对新冠病毒变异的快速分析评价技术体系,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更多技术储备。

大战“硝烟”仍在,北京仍在展现作为首都的城市精神与城市担当,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科技战“疫”背后的首善之力】“最终 #战胜疫情# ,关键要靠科技。”面对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形势越严峻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所在就是责任所在。战疫之中,北京市发挥“政产学研”紧密联动机制,全力推动科研攻关,坚持以科学精神显必胜之决心

这一年多以来,科研人员广泛“揭榜挂帅”。检测试剂研发、诊断试剂科技攻关平台、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平台、病毒载体平台等迅速启动,10个诊断试剂和设备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覆盖核酸、抗体、抗原等技术方法

北京市疫苗和中和抗体从技术创新到研制速度均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两项灭活疫苗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国内第一款附条件上市疫苗和紧急使用疫苗全部来自北京;全国获批临床的9个团队中和抗体项目,其中6个研发来自北京……

这一系列成绩是首都科研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的重大使命

来源:9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涂铭、盖博铭、林苗苗、陈旭

首都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

今年4月,科兴中维第三条原液生产线在北京大兴建成并正式投产,让疫苗年产能提升到20亿剂。20亿剂,意味着10亿人将获得保护。从0剂到100万剂,再到1亿剂、3亿剂、10剂、20亿剂……在与新冠病毒鏖战中,这样的速度和质量是如何实现的?

时间回到一年前,2020年5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浙江疾控、科兴控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联合在《科学》杂志发表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并在杂志官网公布,分析来自中国、意大利、瑞士、英国、西班牙五个国家的11个毒株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免疫效果,一时间震惊中外。

“猪都不好运进城的时期,11个毒株怎么‘运进城’?”科兴控股董事长尹卫东半开玩笑地说,疫情初期社会运行按下“暂停键”,企业研发也遇到了难题。但令他欣慰的是,政府得知企业难处后,第一时间协调联防联控小组,从浙江杭州到北京,毒株运输一路“绿灯”。

“在科研成绩面前,各参与主体不会互相吃醋,而是齐心吃饺子。”作为北京市联防联控小组科技组组长,许强见证了疫苗研发全过程。

2020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确定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发布。而后,在京各科研力量快速行动,军事医学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生物、科兴中维……所有科研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计成本、日夜鏖战。

“在这场战役里,一个科学家能够攻关一个点,千万个科学家就能攻关千万个点。”许强说。

在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场代号为“克冠行动”的疫苗研发计划快速启动,并联推进以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为主的疫苗研制工作。

疫苗研发经费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在科兴中维疫苗研制最艰难的起步阶段,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应急机制,雪中送炭,一周内完成应急科研立项和经费下达,为企业开展疫苗研发提供了第一笔财政资助资金。

有了非典疫苗、甲型流感疫苗等临床研发的经验,尹卫东深知,对于新冠疫苗来讲,产业化与科研同等重要。为协助企业提前筹备生产保障,大兴区政府第一时间协调出7万平方米基地厂房,专门用于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并“特事特办”短时间内办理了各项开工手续。

回顾大兴基地建设历程,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经理宋世明表示,疫情期间科兴找不到施工队,政府暂停自己项目建设,让出施工队;疫情期间办不了手续,政府直接上门办公,2天办结迁址和营业执照变更,25天完成前期工程施工手续审批,100天建成疫苗生产基地……

“这是北京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说,北京举全市之力,各部门精准调度,全链条精心为疫苗研制“突击队”提供服务。

质量就是生命,疫苗尤其如此。2020年3月份,刚分装出第一批新冠疫苗,高强便主动接种第一针。当天,同批疫苗接种实验用恒河猴体内。4月份,研发费用吃紧,尹卫东拍着高强肩膀说,将公司账面现金全部投往研发。5月份,公司在海外多地开展Ⅲ期临床审批,面对国际临床试验的巨大风险,企业能承受吗?尹卫东向记者说:“完全能承受!”

“在国家面前,我们都是‘园丁’,如果我们‘倒下了’,会有更多人冲上去。”这就是北京疫苗研发工作者的群像,大是大非面前,责任永远先行于利益。

疫情袭来,北京市出台了加强新冠肺炎科技攻关的10条措施,组织动员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分批部署应急项目,布局了模式动物、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等一批关键技术平台,全力以赴为“阻击”疫情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撑。

各参与主体的齐心协力,让北京疫苗接种跑出“加速度”:1月1日起,北京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截至2021年7月29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667.18万剂次,累计接种1890.97万人,其中1787.2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全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接种率为96.49%,全程接种率91.78%。

最难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

抗击疫情离不开各部门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科技与科研工作的“硬核”支撑。在这场抗疫攻关战的另一条战线上,有这样一些科技企业、这样一群科学工作者依靠科技与智慧,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和产品开发等研究,争分夺秒、负重前行。

“人工智能节约出的时间,或许是生命的绿灯。”疫情期间患者人数剧增,影像科医生依靠传统方法肉眼读片不仅耗时,还很难保证病情筛查的准确性。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创新企业数坤科技紧贴临床需求,自主研发了一款能够以秒级完成精准定量分析的新冠肺炎AI+CT系统,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及疗效评估,有效节省了一线救援医生超负荷工作时间,也为患者抢夺了更宝贵的诊疗时间。

“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争分夺秒。”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对重点人群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检测试剂成为抗击疫情急需的应急物资之一。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组公布后,仅用约一周时间便研发出了检测试剂盒,最终获批上市。该试剂盒仅需90分钟左右便可出结果,可用于疑似病例的诊断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发挥一技之长,站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岗。”体温筛查是防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为应对春节后的返程复工潮,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测温和视频监控技术结合,仅用8天时间便研发出“双光源疫情检测设备”;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历经300多个小时攻坚开发出采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技术方案的AI测温系统……“我们希望竭尽所能用技术改变这场原本只靠血肉之躯的人防之战。”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付英波表示,智能测温系统实现了大人流非接触式精准测温,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体温异常者,筑牢了北京抗疫的安全防线。

5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正式通过紧急使用认证,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这是世卫组织批准的首个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认证,也是第一个获得世卫组织批准的非西方国家的新冠疫苗,堪称“国货之光”。

“国货之光”的背后,有这样一支“六人小队”,专门从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疫苗研发。他们昼夜不停,大年初一拿出灭活疫苗研制方案,大年初二做课题汇报,随后前往实验室做研发,一待就是两个月。“一件事、一群人、一直干”是这支队伍的最佳写照,回顾疫苗研发的全过程,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小队”队长王辉这样说。

为保证疫苗研制的安全性,“六人小队”需在负压环境程度更强的P3实验室里做研发。负压环境下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的损耗很大,“从实验室出来就像脚踩一团棉花,因为缺氧脑子反应也慢了。”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六室副主任梁宏阳说。穿脱防护服要花不少时间,大家就尽量少吃少喝;为了不耽误实验进度,犯了痛风就吃大量止疼药……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梁宏阳也好几次哽咽。

“我们是国民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在用自己的努力筑就一道道预防疾病的安全防线。”一场疫情攻坚战让梁宏阳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体会。

“最难的事、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是抗疫精神最好的诠释。在疫情至暗中,他们坚毅又明亮。

新型举国体制为科技战“疫”加足马力

科技战疫不是一个“线段工程”,它的经验、启示将成为方方面面的宝贵财富。抗疫需要科技的力量赋能,而科技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制度,打破传统思维,活用科技,要从科技要支持,通过科技促进改革,探索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

打科技抗疫攻坚战,不仅要吹响“冲锋号”,还要把急需的攻关项目张出榜,“揭榜挂帅”,调动优质资源组成科研攻关“特种部队”,为抗疫加足创新马力。

在近两年北京市举办的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中,科技抗疫“赛道”成为亮点,包括病毒检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定向服务疫情防控,调动了全社会科研力量的积极参与。

能够有效降低漏检率的新型冠状病毒精准核酸检测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机器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快速分类与鉴别诊断的生物传感技术……英雄不论出处,最具活力的“民间队”创新主体也加入了抗疫“整体战”,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抗疫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储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所面临技术问题的解决。

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已立项支持10批42项抗疫攻关项目,并加快推进创新产品投入一线应用。

强化成果转化和基础科研同等重要,扁担两头“责任重”。北京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积极推动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研究的中和抗体药物后期转化落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与百济神州公司共同推进药物的国际临床研究及规模化生产。

诊断试剂的研发,特别是产品研发后期“注册检验、临床试验与注册申报”三个环节,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为此,北京成立诊断试剂专班,迅速摸清研发掣肘环节,组织“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科技攻关技术平台”,将各主体串联,提高各方联动性和主动性,助推卓诚惠生的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有效缩短了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动物模型是认识疾病的第一关,也是攻克疾病的试金石。没有这个工具,疫情的科技攻关成果就只能埋没于实验室,无法应用于临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扛起这份重担,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240余天,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新冠病毒动物模型。动物模型的应用,揭示了病毒入侵受体、肺炎病理学以及免疫保护的规律,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这是对大家心理、意志、体力以及专业技能极大的考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刘江宁说,动物模型早成功一天,疫苗和药物就早成功一天。

一场疫情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强认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北京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思考。比如,发挥大数据、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作用;形成整体有效的科研攻关组织体系,让各主体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不打乱仗;强化基础科研实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等。

“新型举国体制不应该是应急性的,疫情一过就放弃了,而是需要持续推进,不断完善。”许强表示,要凝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力,进一步深化产政学研,集中协调配置资源。

针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接下来,北京将持续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培育布局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究,建立应对新冠病毒变异的快速分析评价技术体系,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更多技术储备。

大战“硝烟”仍在,北京仍在展现作为首都的城市精神与城市担当,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新华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图:新晋机长宣誓立足岗位保驾护航  这群秉持安全第一、技术精良、作风过硬的飞行员,也将在日常生产运行中不忘初心,持续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全力地为地区民航蓬勃
  • (资源上不去,就先放着了[苦涩]谢谢米娜桑[作揖][作揖][作揖]0817可能太久不打决斗了,被钻心卡动物园卡放大胖前卡还莫名其妙弹界面,卡完我觉得它把我技能都
  • 定包间的时候提前看了他家房间,吧台可以近距离和大厨接触,榻榻米可以坐四个人,虽然只有一帘之隔,但是私密性好了一些。定包间的时候提前看了他家房间,吧台可以近距离和
  • 在围绕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如果对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天津重点构
  • 晚会上,既有各社团学子带来的精彩演出,又有你说我做、猜灯谜、击鼓传花等游戏,现场气氛在主持人徐镱鸣和表演的带动下不断地掀起一阵阵高潮。#中秋節 #康盈中心 #延
  • 你不知道的是,那时我执意你会回来,到后来你主动加我微信,主动找我聊天,问我最近怎么样,我只能说挺好,因为离开你的日子我变得越来越冷静了,爱情会让人冲昏头脑。
  • #相约刘宇宁共赴817##刘宇宁新歌肆无惧燥##摩登兄弟[超话]# “等到60岁开演唱会的时候,我给你们表演一个老头撕背心,唱着唱着就把衣服撕了。”老大,
  • 我们继续努力让#仁义咏春# 在东莞遍地开花!中国东莞 ,2021.4.6.:恭喜#仁义咏春拳馆# 第63家分馆“东莞东城分馆”正式挂牌!
  • 读书笔记《总能让你开心的100个小定律》12大家好,我是月染峰,本周继续分享《总能让你开心的小定律》68、首因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会给双方
  • 就比如现在,连续两顿都吃太多腻腻的,点了杯加量柠檬汁疯狂嘬[微笑]2022年1月30日一年一年又一年日子快的让人不敢想10.20.30……接下来40.50.60
  • 这里山上山下“喝着”崂山矿泉水长大的槐树,密密麻麻,尤其是站在华楼山游览区的景点聚仙台上,俯瞰漫山遍野盛开的槐花,就像白色的浪花,层层叠叠。这里山上山下“喝着”
  • [鲜花][酷][并不简单]Vol.2⃣️0⃣️/2022.08.17- 昨天闭馆日就和闺蜜出去唱歌散步了- 看到这一节的马哲说到人和人的差距来自社会身份之类的顿
  • 致所有关注@炸鸡少女阿肆 全国巡演西安站的朋友们: 因疫情突发,为积极配合西安当地最新的防疫政策,确保所有观众及演职人员的安全健康,避免人群聚集带来的潜在风险,
  • 【突发预警,硬刚到底,AMD新处理器即将登场】今日晚间(8月17日夜间)AM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D)宣布将举办名为 "together we a
  • 关于秋千的记忆就这样空白了,大概是六年级后,我总去别的小区玩发现了秋千,但好几次都被小孩子的大人赶下来了…我想起了好多好多事,妈妈也是,妈妈也很喜欢打秋千。幼儿
  • 【儿童家务年龄对照表,转给爸妈们!】有些爸妈在家什么都舍不得让孩子做,觉得只要好好读书就行。
  • #活力工场# 甚至在高考前我一直以为只是换了台,从1072去了1025,可是就这么没了,高考前我偷偷听电台的时候专门听活力工场,我还以为笛姐怎么请那么久假,我不
  • 2018年戊戌,流年与大运天比地冲,日干旺,同时这种冲也体现了对夫星强根的制克,可以收获婚姻。而且每一次的交往她们都会更了解一个男人的各种脾性,并且知道怎么降服
  • 酷酷朋友圈自拍文案 ❶ 今天是碳酸味 ᐝ ❷ ¹⁰⁰ % 晴天女孩 ❸  电竞女孩 ☺︎♡ ❹ 通宵选手 وً وً ❺ 没有回音的山谷不值得纵身
  • 以点链线、串线成面,恒田用近8年的时间书写着自己的海外故事,为纺织服装这一国内较早加入国际市场产业链的行业探寻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转型方案。作为深耕纺织服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