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东丨肥城桃提升品质找回老味道,重塑品牌擦亮老字号#好品山东#

在山东省刚刚发布的第一批223家“好品山东”品牌名单中,泰安的“肥城桃”作为区域类产品上榜。春回大地的美好季节,肥城十万亩桃园里早已热闹了起来。剪枝,施肥,浇水,广大桃农一双勤劳的手耕耘在桃花源,撸起袖子、卷起裤腿、甩开膀子实干,广袤的田野里收获着希望,收获着富足,收获着幸福美好生活。

  从单纯追求个头,施化肥打农药,到实施“有机化”提升品质;从扁担挑小车推,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叫卖,到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发展;从卖桃子,到卖桃花卖桃木工艺品卖文化……

  在肥城,几十年前的人们肯定想不到,肥城桃如今从产地到运输,再到人们的果盘里,新鲜的水果像插上了翅膀一样快速飞到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增添营养和色彩。

  有“痛”有“改”有保护

  肥城桃,肥城市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这里的桃农亩均纯收入保持在万元以上,成为了肥城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在仪阳街道刘台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学军一边忙着修剪桃树一边介绍说,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桃皮一揭就开,桃肉入口即化”的肥城桃就已名声在外。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品牌意识薄弱,营销宣传落后,肥城桃曾一度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此外,种植没有规划、生产技术落后,部分桃农追求短期利益,滥用化肥,增殖密度,导致肥城桃良莠不齐,品质备受质疑,肥城桃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痛定思痛,提升品质,找回“老味道”;重塑品牌,擦亮“老字号”,成了肥城振兴桃产业的重中之重。多年来,肥城市致力于重振肥城桃产业,一是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部门合作,并成立了肥桃研究所,围绕肥城桃提质增效目标,推广了增施基肥、桃园生草、起垄覆盖、高光效改造修剪、绿色控害等实用技术,找回了肥城桃的“老味道”,提升了肥城桃品质。二是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划定发展保护区,设立发展基金,鼓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提升肥城桃产业发展水平。

  中央桃行是肥城桃主产区之一,坐落于新城街道沙窝、东尚、西尚三村。在这里凡新发展肥城桃的,均能领取免费的苗木和资金补助。

  肥城市还与山东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确立教学示范基地、试验研究基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肥城桃培优技术攻关,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措施。严格地标使用,对肥城桃地标区域公用品牌坚持依法管理、规范使用、严格维权,有力地维护了肥城桃品牌声誉。

  肥城桃发展有规划、保护有基金,在肥桃路、孙牛路、济兖路两侧,以及新城、仪阳镇、桃园主产区均被纳入了保护区。正是多措并举有意识地保护和发展,肥城才拥有了10万亩桃园。

  有“品”有“质”有底气

  品牌的存亡有赖于其品质的优劣。肥城大力实施“培优工程”,让肥城桃提质增效。市里建起了肥城桃研究所,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科技入户,增施基肥、桃园生草、起垄覆盖、改造修剪、绿色控害五项实用技术逐渐应用。

  在桃园镇北僧台村阴法坤的佛桃特管园,桃树吃的都是有机肥、豆饼等营养餐,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园子里还建了一处化粪池,废物利用,形成有机肥。

  近几年,肥城更是把有机绿色肥城桃生产作为培优的主攻方向,制定了肥城桃种植环境、生产过程、果品质量、加工包装等一系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实施具体技术操作规程。

  质高品优赢得赞誉满载。肥城桃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十大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大家都知道,肥城桃又称为佛桃,大约与“佛”沾边,有了些灵性。肥城桃果实肥大、果肉细嫩、汁多味甘、香气馥郁,被誉为“群桃之冠”。这些特殊品质引人青睐,效仿种植。然而许多地方引种竟无一成功,无法获得与原产地相同的产品。这引起专家们的关注。研究显示,当地的气候、土质、水分、地形的特殊成就了肥城桃的特殊气质。尤其是钙质土层深达十数米,土质肥沃、质地均一,土层不分明,有很好的保水保肥效果。

  面对得天独厚的恩赐,肥城人更加珍惜肥城桃。据了解,每年肥城桃采收期间,肥城工商执法人员深入生产园区和销售市场,对肥城桃商标依法管理、规范使用、严格维权。组织肥城桃专业合作社、肥城桃开发公司参加商标展销会等营销活动,提升肥城桃地理标志商标的知名度。

  找回来“老味道”,肥城桃的底气就更足了。这几年,肥城瞄准“把品质最好的做成销量最大的”目标,着力擦亮品牌,创新销售方式,开拓了“互联网+”、观光采摘、订单直供等新型销售方式,肥桃远销新疆、西藏、云南等全国各地。肥城桃真正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如今,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早上采摘的鲜亮亮的桃子,“坐上”飞机下午就能飞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还有的漂洋过海到国外。肥城桃品牌越擦越亮,目前已获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称号。

  有“味”有“形”有文化

  据了解,肥城桃最大的独特就是香气。因为肥城桃是软溶质桃,吃起来有一种芳香的气味。成熟的肥城桃芳香馥郁,熟度达到八成半以上的,就浓郁芳香。在房间内摆放一枚肥城桃,香气弥漫整屋,令人陶醉。

  再就是外形独特。正宗肥城桃颜色以米黄为主,形状正圆底部带圆锥形长钩,而其他地方的桃子底部的钩都没有这么长,果下部凸起外部旁侧有一小凹如佛脐,这也是肥城桃称之为佛桃的缘由之一。目前最正宗的肥城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里佛桃,另一种是白里佛桃,颜色以红色和米黄色为主,形状似正圆,一般直径在90毫米以上。口感上红里佛桃风味浓、汁多甘甜、清香扑鼻,白里佛桃含糖量高、口感清爽。

  肥城素有“君子之邑”的美称,千百年过去,肥城人们以鲁菜四大件为基础,遵循礼道,继承传统、融入桃文化,然后就地取材,以最淳朴的原材料入菜,方才形成了这接待客人的最高礼仪——“君子肥桃宴”。品宴之时,琴瑟齐鸣,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何不快哉!肥城“君子”风雅气质呼之欲出。

  春赏花,秋品桃,桃木商品卖得俏;赏民俗,穿地道,农家乐里香气飘。这是肥城世上桃源景区刘台的真实写照。作为肥城桃的主产区之一,仪阳街道刘台村以桃花经济为主导,串联起景点、示范园,培育起观光、采摘等特色休闲农业,形成了生态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据统计,每年从3月底肥城桃花节开幕以来,刘台桃花源、中央桃行景区游客量多达40万人次,不管花开花谢,桃熟桃落,春夏秋冬,桃花经济的连带效益年头升温到年底,特色农业多元化发展,催生旅游新业态,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风景。

  除了赏花品桃,很多外地客人也是冲着桃木工艺品来的。目前,肥城桃木旅游商品占全国80%的市场,“肥城桃木雕刻”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肥城还依托传承千年的桃文化和丰富的桃木资源,塑造了桃花节、品桃节和桃木旅游商品大赛“两节一赛”的桃文化品牌。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新华每日电讯) https://t.cn/A66vPBDO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这里 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这里有关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伙伴私信常问的有:#成都长沙西安牙齿矫正哪家好##长沙牙齿矫正普通的多少钱?矫正牙齿常见问题:#天津无锡沈阳深圳牙齿矫正哪家好##西安牙齿矫正普通的多少钱?
  •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新起点上,会宁县日趋呈现出了产业升级、乡村美丽、农民富足的“三农”发展新格局。如今的会宁,实现了乡村旅游高位发展、
  • 因此,交易中应选择一段时间内换手率较高而有增加形态的股票,这类股票发动行情时涨幅要高于大盘。如果拉升时有大量的抛盘涌出,说明在该价位以下主力可以展开打压建仓动作
  • 在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上映之前,我有找来当年的原帖《与我长跑十年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来看,作者平淡的讲述着一个明明两人还爱着,却很清楚无法再继续的故事,你却能
  • 1至4月贷款增加173.11亿元,增量居粤东西北12市第1位,1至4月新增存贷比达到118.05%。据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4月末,汕头市金融机构本外
  • 尽管这样,我仍然觉得,这十四天是我真正快乐的时候,教官的温柔可爱驱散了军训的压抑,同学的调皮打趣使我们所有人都能在累的要死的情况下还是能开心的笑出声。❤️最忙碌
  • 复古效果:常识生活中,我们穿的都是干干净净,崭新的小白鞋,而这种独特的复古效果,会让我们产生怀旧情结,认为穿得是一双具有故事的鞋子,更加觉得珍贵。但其实,很多时
  • ”“是姥姥家吗?昨天姥姥说呦呦会说8、9、10还没当回事。
  • “特懒”的报君也要考虑做点什么来给鹰师创收了[思考]~作为隼背后的女人(x)广大i隼们如何靠自己的专业养活鹰师呢?(咱们这么多人总不至于不如@吴磊LEO 一个人
  • 西邮舆情中心致力于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运用智能科学的文本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依托超大体量文本数据库,为政务单位、企业客户提供多维度、
  • 期待 肖战待播剧余生请多指教 里面的 肖战顾魏好帅 还有肖战现播剧斗罗大陆 里面的唐三太帅了肖战主演的电影诛仙1票房4亿、收视喜人 肖战平安喜乐 肖战顺顺利利
  • 5、官星坐禄 女命八字正官为夫,要是官在禄地,就是配偶有荣身之本,如果八字中正官一位,又与财星紧贴,得财生,不见伤官,有印相护,就是嫁入豪门的八字。 5
  • #城市追击-香港# #香港# 【#政界妈妈携幼送暖盼子女推己及人#】在外,她们是为地区忙前忙后、为香港前程不断奔走的政界女性;在内,她们是细致温柔、为子女操劳的
  • #大头平胆的日常#今天的罐头是巅峰(马鲛鱼口味)。这个口味的罐头很清爽,打开没有像油一样的汤汤水水,即使有些挂在盖上,用勺子很容易就扒拉下来,且没有黏勺。气味是
  • 【宠物食品品牌「帕特」完成 A、A+ 轮共亿级融资】#动点快讯# 5 月 18 日,宠物食品品牌帕特宣布完成 A 轮、A+轮共亿级融资。其中,A 轮近千万美金融
  • #任嘉伦[超话]#[给力]#任嘉伦闪闪发光的你#[给力]#任嘉伦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 能量相同的人,会喜欢你,肯定你,珍惜你;能量低于你的人,会嫉妒你,攻击你
  • 五桂山【泮庐度假山庄】 江南水乡园林 传承徽派建筑 青山绿水皆堪赏 碧瓦朱甍典中藏 ✨ 超50%绿化率 仅0.6容积率✨ 139-319平方绝版中式臻
  • 其实很多时候,就算再要好的两个人,也总会有一段时间,好像都不去理睬对方,也不会关心对方。我们都以为是对方忘记了。但当你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对你伸出手的,还
  • 手相分析: 手形不错手掌色泽红润,还是较为有福的手相,人如其手,是个不惠质兰心的姑娘,品性纯朴,性格上是个很直爽的人,而且为人很热情,同时对生活也充满着美好的
  • 【尝试用配图吸引王俊凯的注意】 给我的男孩:首先祝你毕业快乐呀。陪你从初中到大学毕业的过程很精彩,我们一起创造了许多属于我们的回忆,在各自的生活道路上成为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