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华了义万法一念[超话]##空如来藏[超话]#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念变现而已呀!所谓“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

识者,能变。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机谋权变,出神入化。

心者。能现。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来如此。

法者,所变所现。即化身功德——人事万法,竖穷三世,量周沙界。

既说为变,岂可唯一?十法界中,云屯雾绕,天堂地狱,上圣下凡,各自昭然。生活当中,生住异灭、聚分净秽,善恶贵贱,何可滥混。所谓“无分别不妨分别也”。

明于此理,成就菩萨利他功德。广行万善,为国为民为世界,成就众生,增进自己。昧于此义,纵证罗汉,亦为定性,不成增进。

既说为现,岂可不一?佛菩诸圣,天人鬼畜,情无情界,六道依正,又何尝异?是非好歹,香甜苦辣,红黄黑白,长短方圆,哪有自他?所谓“分别不妨无分别也”。

明于此理,成就菩萨自利功德。观照当下,身业口业意识业,归于一心,圆通万法。昧于此义,盲修瞎练,纵行万善,亦是魔业。

既说变现。“变”则随缘而为万相,“现”则万相不变其性。草树花木,至贱之类,尚于其中,明现生死来去,人为万物之灵,岂就一命永绝?地水火风,无情之物,尚于其中,保持能量守恒,人主天地万法,反至烟消云散?有此理乎?能此事乎?#佛教##读书##亚洲经济##搞笑视频##房地产##印广法师[超话]#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转载——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道本无名无象,但却实存于万象万物之中,无人不具,无物不有。在天地人万物未生成之前,无名之道就独立存在着。至宇宙万物生成之后,此物又为天地人万物之根。其体虽至隐至微,而万物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离则天地不能立,万物不能生。

所谓“道常无名”,道本无名,但它可以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为万象造化之根宗,故强名之曰“道”。大道具有悠久之性,不变不迁,不坏不灭,故曰“常”。大道微妙深奥,其体寂然虚静,其用至神至妙,无法形容,不可名状,故曰“无名”。说其无名,它却可以生出有名有象的万事万物,可为万物之母;说它有名,万物只是它所散生的外在表象,并非它的本体实质。世间有名有形者皆是物,而不是道;物的核心中虽也体现着道的规律性,但它毕竟不是之道全貌,而且往往被有名之象所掩蔽。所以大道只能用理去参,靠心去悟,凭德去修,唯心是道,观心才能得道。靠后天识心在显态物象名分上去求道,犹如缘木求鱼,只能得些皮毛,永难得真道。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是说大道在阴阳未分之前,它是一个混沌(hùndùn)的整体,圆体未破,好象一根未被刀劈斧凿的圆木一样,浑沦一体,还处在“一”的状态中,故谓之“朴”。“朴”就是未破的圆木,在这里借喻为未散的道体。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大能小,能内能外。

道体之实际,无名象,无征兆,不变不易,且能常久,故不可名状。道虽不可名状,它却是无而不无之真无,大至宇宙天体,天地日月,小至昆虫蝼蚁,沙石微尘,无所不是大道所生的实体。道之朴虽有而不有之实理,无论天理物理,一切自然之理,浑然全具。是以谓之道“朴”。“朴虽小”,却含有混沌无名之无极,具有万物生成之理,藏有天地造化之妙。

“天下不敢臣”,是说朴虽“小”,却是至微至妙,可称为众妙之门。说其小,它却其大无外,可以一本散万殊,弥散于宇宙空间,化生大千世界,生成天地万物,实际未尝小。天地万物,皆从此无名之“朴”而生化。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尊无上,其贵无极,天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驱使它,无论是伟大的圣人,也无论是权贵一时的君王诸候,没有任何人敢让它称臣归伏。故曰“天下不敢臣”。

学道之人,若能返归父母未生之前,复至五行不到的先天处观妙,则“真我”就会顿然超于物表,游心于无名之境,自性之朴,自可见晓于内外。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道朴虽小,其用则大。天下万事万物,俱以道为君。即使操生杀之权,为万民之主,但在道朴面前,显得微若尘埃,岂敢不奉其命令?故古时的王候,对大道都是毕恭毕敬,未有不尊道而信守者。王候是人民的领路人,若能信守大道,自处无为自然,这种清静无为之德,不仅可以以德化民,而且可以恩及万物众生。万物敬佩候王之道,所以都能诚心归从,宾伏在其道朴之下,尊从其德,顺道而行。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与万物归从道朴,各尽其性,各享其乐,天下自然太平。这也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之义。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静为天地之本体。若天地不虚静,阴阳即不能变化,二气亦不能交合,则大旱大涝必至,急风暴雨必作,万物必遭灾殃。阴阳变化者,乃虚静之应机也。二气交合者,乃虚静之升降也。所以天地以虚静相合,阴阳以虚静变化,二气以虚静升降。虚静之理既得,氤氲(yīnyūn)之气自合,太和之炁自生,阴阳调和,天即会降甘露时雨泽养万物。此即“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之义。凡是风调雨顺,寒暑适时者,都是天地相和,瑞光降临的吉祥之兆。

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其理亦然。人自有生以后,受气质所拘,又被后天物欲遮蔽,所存之道炁稀少。若要抱朴返根,惟有效法天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犹如人体内的坎离交媾,水火调和。人身中的小天地相合,一粒金丹甘露垂珠,自然降于中宫,道珠可得。此种阳阳合和,日月同宫之妙,谁能为之?惟有道朴的主宰,舍此无别。

王候等大人物,若能效法天地之德,得其虚静,即能与天地相应相和。虚静之理,即无名之“朴”。以大道之“朴”治理天下,仁义之德,不待面命;道德之化,不必刑赏。天下万民,虽有贤愚贵贱之不等,天理之公却无亲疏远近之分。侯王若能持至道真常之妙,国家天下不求治而自治;人心自然之理,不期然而自然。有如天地阴阳二气相合,而自会降甘露一样,虽然无人下命令,万民万物尽享雨露滋润,自然均调同一,并无厚此薄彼之分,亦无你多我少、贫富不均的现象,所以天下祥和太平。故曰“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始制有名”,“始”即化生万物的开始。万物生成之后,才有其名。比如天地、山水、人物等,各有其名。但这种万有之“有名”,皆来自于无名。“无名”即天地之始,不色不空,无象无状之大道。“制”,就是制作。无名大道既生万物,即所谓的“朴散而为器”。朴散为器,万物制作成形,即有名分。其朴既散,其名既有,天地万物,方圆曲直,巨细大小,无处不是器,无器不有名。此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物形殊而名异。器无穷,名无尽,名器相寻而不息,万物繁衍而无止,才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是说面对纷繁之万物,无限之物名,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琳琅满目的奇异珍宝,必然使人眼花了乱,易起贪得之念。若不能“知止”,心必逐物而弃道,随欲而失德。心中只有物而无道,逐物而弃道,“朴”岂能不危殆?

明道之士,深知唯大道永恒不灭,万物都是匆匆过客,有生即有灭,名利皆是身外之物,谁也带不走。万不可逐其末而忘其本,贪其物而丧其德,利其器而害其朴,图其名而失其实。物性这种东西,最能诱惑人欲,金钱名利,最能拨动人心。人若能明理止欲,当从最难处下手,从最不能止之处而“知止”。经常镇之以无名之朴,以正心正念去克制,常能止欲生悔,对名利物欲就会日渐淡处之。心中无一丝非份之求,不与人争,不去妄求,一切随顺自然,重道轻物,何有危殆可生?
知止之理,人人应当知行。天赐人以万物,在于养人性命。人也应当尊重物性,爱护万物生命,与物心息相通,才能得物之助。物物皆含有道性,所以待物应当知足知止,戒贪得无厌,戒奢侈浪费。天下的物质财富,皆是大道所生,物性属公,并非个人私有。

物性在于流通,故贪占愈多,超过限度,必然会被物性所反夺。古人云:“财多是祸不是福”,“积财如积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物之予人,在于养人命、利人用,唯此而已。贪多则害人性,损人命,空劳精神,反得其失。物的这种善性,体现在它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奉献中。今之世人待物,却是背物性而弛,贪多求好,奢侈浪费,占有欲极强,无有知止之心。这正像俗话所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是对贪心不足者的形象描述,又是人们自招祸患的根源。

天下之争,无非名利二字。人之争名,就是为了夺利。社会的一切矛盾,人类的一切灾殃,都产生在这个“争”字上。由于争,便出现了分配的不公。故前人云:“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各足于身而无所求也。”由此,太上要人们“知止”。知止之理,犹如悬崖勒马,以止为退。前进一步,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后退一步,即可返朴还淳。这种知止返朴,太上喻为“犹川谷之于江海”。
人生存在世间,无论高下,无论贵贱,或男或女,或文或武,皆不可轻忽“知止”之理。在上者“知止”,以无为而治化,天下不言而行。百姓若能“知止”,则立身行己,谨利防害,应事接物,不溺私欲。知止之道既行天下,天下必归于道。道流行于天地之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有道才有器物,有器物才有其名。舍道而求器,舍器而求名,都是舍本求末的颠倒。器生于朴,名来自器,道为天下万物之本。故经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本章说解】

此章经旨,是在教示天下人明白“知止”之理,不要徇名而逐末,不可背道而乖行。
万物生于道又归于道。在万物繁纷,物欲横流,人心难平的当今社会,止欲生悔,知止返道,更显得特别重要。万物万事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都有其量与度的界限,有太过或不及之两端,而两端都不是当止之道。止之道即“中”与“正”之道,唯“中”是道。“中”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阴不阳,不过不及,恰到好处。止之于中,即止之于道,这样才可能将事物导向中正平和的状态,使偏阴或偏阳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中。故“知止”即用中之道。

修道之人,在红尘中翻滚,要做到诸尘不染,万缘放下,就必须守无为之道。只要立身清静,养真抱朴,则本性中的天地自然相合,心中的甘露自然密降。此等合应之机,别人不能代我着力,我心之机,别人亦不能知见。只待修到妄尽心空,自然云收月现。到那时,后天不须勉强做作,便能自然顺从大道。故《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即是此义。

无名之朴,至理罔(wǎng)象。不可言大,不可言小。其大莫能测,其小亦难见。无名混沌之妙,内含造化,圆机转动,居于万象之始,不与万法为偶,极乎天地之外,运乎天地之中。其造物之妙,虽不见其为,则又无所不为;虽不见其作,却又无所不作。所以为天地之本,为万物之宗。天下人若能像川谷归江海那样归之于道,归之于宗,内外无间,与天地合其德,与大道合其元。到此天地,人自然会与天地、与大道相合为一。此正所谓“止于道”,“莫之令”,而性中之天地自合,身中之万物宾服,我之“真我”自然不殆。

太上在本章以“知止”示道,正是要人止欲合道。止,就是镇之以无名之朴的意思,即以道德制伏人心追求名象的欲望,以正心正性格除恶心邪念。道朴散而生万器之后,当以有名而守无名,循万物而守道朴。这就是万中“抱一”之道。面对红尘,心无所住,眼观万物,万象为一。心静如水,不随物转,不被尘蒙,对境无心,唯道为尊。能守此静,常抱此一,道朴便不会散失。

道在天下,撒播十方,弥散六合,三界内外,万物万象,浩瀚无垠,无不是无名道朴的妙作。万殊的物质世界,犹如水流归江海,自本而末,末亦不离其本。道体之朴,未雕未琢,其体皆为不可见的希微精华物质,故曰无名。天地之始,万物之生,皆出自这个无名无象的“朴”。人能知止于朴,则物不会因道散而亏,道也不会因物而散。好比川谷之气,未尝不随水流而通于江海;江海之气,未尝不反通于川谷,本与末未尝一日不循环。道之在天下,即此一本散万殊,万殊归一本。天下自然之理,概如此而已。

再看末后这一段,这是最殊胜的果报了。‘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诸根就是讲我们身体,身体会腐烂,腐烂就是败坏,所以身体是不坚固之物。如果人神识离开身体了,身体几个小时就变坏了,就有臭气放出来了,就开始腐化了,几天统统都化掉了、都坏掉了,身体是不坚固之物。‘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亲属也是短暂地相聚,所以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到来生这些关系统统都没有了,缘聚缘散,只是短暂相聚而已,要明白这个道理。短暂相聚要好聚,不要做怨家对头,不与一切众生结怨仇,菩萨第一个条件。如果众生讨厌我、恨我,我看他来了,我就躲避起来,他心里欢喜了。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行菩萨道,培养自己的大慈悲心。他喜欢接近我,我就跟他接近;他不喜欢,我躲他,他心里欢喜,总而言之叫众生心里欢喜,这才是菩萨。

  ‘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不管你有多少财富,你有多大的势力,你一死了全都没有了。‘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你一样也带不走,没有一样你能带走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你要是一定说这个是我的,你是迷惑颠倒,你要执著守住这个东西,守不住啊!死了没有办法守,你连身、尸体都守不住,他还要腐烂,你有那一样东西能守住,那个是你的?其实你更应当觉悟你每天晚上都小死一次,你睡著了,你想想那个时候什么东西是你的?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你睡熟的时候,人家把你抬走了,你都不晓得,每一天晚上是小死一番,你都不警觉。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世间是一切随缘,缘聚缘散;晓得我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你要知道所有权决定没有,暂时使用而已。我一睁开眼睛,暂时这些东西都是我使用的,我受用的,我有这个享受,决定没有所有权;包括这个身体,身体也是我的使用,我使用它,这身体不是我所有的,我没有所有权。我如果有所有权,我叫这个身体千年万岁永远不坏,那我才有所有权。

  身体细胞刹那刹那新陈代谢,平常还有疾病,到时候还有老死,这身体不是我的,不是的,暂时使用它,没有所有权。连身的所有权都没有,何况身外之物!一定要觉悟,觉悟之后心开意解,你烦恼就没有了,你生活就愉快了,真正能得乐了。苦那里来?不知道没有所有权,偏偏以为有所有权,偏偏执著有所有权,无量无边的烦恼、苦恼都来了,罪业都跟著来了。晓得没有所有权,得失的观念就淡薄了,很淡很淡;得到很好,我就受用;没有也好,我不受用,反正都不是自己的,与自己都不相干。可是有一样东西你能带得去的,‘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为什么?它是无漏业。‘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一部经最重要的宗旨,也是这一部经最后的结果,所以华严经就是讲的弥陀净土。

  佛在什么时候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最初讲经就劝我们了,你要记住啊!我刚才跟诸位说过真正的善知识,一个发菩提心的菩萨,他必定是选最殊胜的法门,也是拿最殊胜的法门来供养众生、供养大家,这是真心。佛成佛了,他在一切法里面,他一定有个最殊胜的法门,他成佛了、成就了,他今天要把这个最殊胜的法门拿出来供养给我们,什么法门呢?求生西方净土,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了,修十大愿王,为什么修的?为求西方净土而修的,修十大愿王目标就是要想求生西方净土,注解里面诸位细细去看。

  再看底下这一段,不但生净土,而且是上品上生,‘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这是上品上生,所以上品上生是花开见佛悟无生,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就开了,就见到阿弥陀佛,这个见阿弥陀佛是见报身佛。通常像我们一般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或者方便有余土,都是见到化身的阿弥陀佛,不是报身。因为你生在莲花里面,佛很委曲要入你的莲花,在你莲花里头化身来教你,因为你花没开你出不来,只好他到里面来教你。可是莲花很大,你不要一看到莲花,哎呀!莲花那么小,我在那里头,很可怜的样子。你看经上讲的莲花最小的一由旬,最小的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的,造五逆十恶的,那个莲花小。小,我们看起来也很大,一由旬是直径,四十里,那么大的莲花,比我们台北市大得多了。这么大的莲花,这是最小的,大的莲花经上讲的有七由旬,比我们的地球还大。我们地球放在莲花里头那是太小了,放在莲花叶子里头大概像小玻璃珠一样,你想想看那个大莲花多大。所以我们今天要争的是什么呢?这是讲比喻的话。

  凡事不能够争,真正要争要到西方世界争要大莲花,我们跟你比,我的莲花比你大,争这个;不要搞世间争,世间名闻利养你一样带不去,你就是争到全世界的总统了,你到死的时候还是一样带不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莲花,那真正是自己的,那没有话说的,所以要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时间,争取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争取这个大莲花。花开见佛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这是理一心不乱,见到阿弥陀佛了,‘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等就是太多太多了。有许多人也是没法子,他认为西方极乐世界太远了,十万亿佛国土大概很不容易到;弥勒菩萨很近,就在我们第四层天,娑婆世界在欲界天第四层,这个大概好去,于是乎修弥勒法门,要想亲近弥勒菩萨,其实他弄错了!修弥勒法门要修唯心识定,唯心识定不容易修,唯心识定修不成功就去不了。所以要想亲近弥勒菩萨有近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里去了,弥勒菩萨在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是个佛教大学,他在那里教唯识,他是唯识老师。所以你要到那里去了,老师,我们到你那里去参观参观好不好?老师一定很欢迎,走,跟我一道去!你看走近路一起去了,捷径啊!要想到兜率天弥勒净土有近路,稳稳当当去了,而且去得非常自在。所以生西方净土就是生诸佛净土,见阿弥陀佛就是见十方诸佛。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地铁S1线望城坡站管线迁改取得突破3月20日,市轨道集团建设分公司工程党支部与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土建07标项目部采取带电作业车及大型吊装车共同施工的方式,在
  • 甩沙子的时候绝了[赞][悲伤][赞]演员演的都挺好,跳舞可好看[鲜花]然后感谢@陈岩Cy- 哥还专门问我从哪儿来还有小姐姐送了冰箱贴 明天也会来的场景布置好漂亮
  • 睡前几口温奈,入眠更香甜,健康又养身,作为一枚小酒鬼也不用担心变胖啦cr:Can爷#好物推荐# #平价好物种草##焕新年货节##好物推选官#今天休息去了城南「
  • 直到徐志摩为了去听林徽因的讲座坐邮政飞机出事故去世,都在为了赚钱而奔波,对这样的诗人才子为了爱情也是够奋不顾身的。陆小曼的一生里有过三个男子,20岁时听从父母之
  •   可以看到,A股回调中,不少处于优质赛道且业绩表现较好的个股存在被“错杀”的可能性。可以看到,A股回调中,不少处于优质赛道且业绩表现较好的个股存在被“错杀”的
  • 奶油恰到好处,蛋糕里面混着香菜末,不爱吃的香菜的小伙伴都有点沦陷了……如果觉得香菜蛋糕不过瘾,一定要试试这个,很上头的一杯香菜饮品;一凑近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菜
  • 燃晚同人文推荐第8⃣️波,可直接关注推荐的微博看文[可爱]1、@一块棠糕儿 :《空山新雨后》《天涯共此日》《庄周梦蝶》……2、@小稚日和 :《栖迟》《我的男友先
  • #西安交友[超话]#【3126】民族:汉出生年份:1992学历:本科工作:电力工程公司,项目,副业股票基金/无月薪➕自己干的身高/体重:168/55kg籍贯/工
  • 同事们开始还不相信,以为他只是喝醉了在说醉话,但是他再三强调了事情的真实性,还详细地叙述了他杀人、逃亡的整个过程,剖析了自己杀人后的各种心路历程,言之凿凿,令人
  • 相比前六轮核酸检测,第七次核酸检测的流程更加顺畅、人员配合度更高、个人防护意识越来越强,实现了“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在一附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第七轮全员核酸检测
  • 中午,船泊进一个洲滩,进入益阳界,山高起来,洲子上两簇杨树林,风涌起的波浪敲打我们的船,发出清澈好听的声音,在船机舱里,陈哥开始为我们筹备午餐,先切肥肉,再洗白
  • #海底茶诗社# 《致张哲瀚》 深情地听着你的歌曲 专注地看着你的照片 美妙的音乐令我陶醉 灿烂的微笑给我温暖 太多的希望和祝福 像烈火一样炙热 恨不能把我 变
  • 在马铃薯产业上,全市打造了来自高寒山区没有雾霾的岚县马铃薯,完成了20万亩无公害产地认定、30万吨无公害产品认证,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
  • 眼看自己就要26岁了,小黛有些着急,“打社区电话预约,每次都被告知缺苗,也数次在App上抢苗,可每次都是‘秒光’……”无奈之下,小黛在微博上搜索到一位自称能代约
  • 然后就是卡布奇诺,这位在这条线里真的是好喜剧,再加上阿美的离谱遗传学就更喜剧了,什么「リコリスの姫君」出来的时候家人们真的笑不活了,虽然老师线的时候我真的很火很
  • 现在,与其在脑海中一直想着挽回对方,不如想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分手?现在,与其在脑海中一直想着挽回对方,不如想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分手?
  • !!
  • 女艺人和普通人比起来,本身就有着先天的优势,但与其他的女明星一比,这八位艺人可以算是“天妒红颜”有些刚过30就老了,花期实在太短,还没来得及大红大紫,就已经失去
  • 你会陪在我们身边,我们也会远远地望着你,那我们这就被称为爱。是每天和喜欢的人黏在一起,还是远远的看着喜欢的人不去打扰,我想,这两种都可以被称作爱吧…因为清晨的阳
  • 它給了我第一次画大型盆景的机会,我喜欢它…… ” 这位艺术家是常驻伦敦的法国插画家,也是电视剧《Our Beloved Summer》中的幕后艺术家#0471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