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决胜局!中国的去美国化与美国的去中国化(一)



据昆仑策研究院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未来,美欧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可能落地。

美国主导的世界供应链重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美国为主导,美欧日为主体,以“印太经济框架”和美欧自贸协定(或美欧之前其他的协定)为两翼,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世界贸易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世界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以东盟和印度作为中国“世界工厂”角色的代替。

总之,美国的主要目标就一个: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轻视拜登的人,也应该清醒一下了,这一届美国政府并不简单。拜登虽然老迈,但他的团队以及背后的影子政府(deep state),战略谋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力都很强,他们整合了美国之前连续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奥巴马在任时期策划实施的军事力量“亚太再平衡”、经济贸易推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两个投资和贸易协定,对遏制中国崛起威胁很大。拜登今天的对华战略,基本就是奥巴马政府遏华战略和特朗普印太战略的结合。拜登本人就当过八年奥巴马的副总统,参与并熟知奥巴马的整个对华战略框架设计。他只要复制粘贴,结合时局变化,加一些调整就可以。

也就是说,从奥巴马时代,美国对华的对抗加遏制战略就已经基本成型,主要包括军事安全防务和经济贸易投资两个方面,军事是主要的威慑手段,经济为主要遏制手段。只不过中间上来一个特朗普,把奥巴马苦心打造的战略给废掉了,这也给中国大致争取了四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伟人当年见尼克松时说过,他比较喜欢西方的右派当政。作为美国左派的民主党确实比右派的共和党更不好对付,他们既当又立,既坏又阴。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这种硬实力外交能够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分化机会和腾挪空间。民主党的价值观外交和“巧实力”外交,更擅长联合更多的力量遏制对手,破绽更少,对我们危害性更大。



印太战略成为美国布局战略的重中之重,与美国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相匹配。“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中美竞争经济是主战场,这点越来越清晰了。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虽然美国还有明显的优势,但中国实现自保和统一都没有问题。美国在军事方面拉再多的盟友,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崛起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军事实力在飞速提升,但要通过军事手段击败美国,也不可能。更何况,核武大国之间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直接战争。

美国舆论思想战没有实现“和平演变”目标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开始主要放在经济上。金融战虽可一招致命,但中国的金融防护得比较严密,金融战必需的金融自由化条件,在中国还不具备。

综合以上原因,美国不得不把主战场放在经济上,经济主战场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才是一个大国的经济根基,美国最忌惮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

中低端产业,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势,如果再等中国的制造业完成升级,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优势也大打折扣,美国的霸权根基就会悬空,军事优势、金融霸权、美元地位统统难以继续。而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的核心优势,如果被瓦解,中国崛起的基础和底气也就没了。

绝顶高手对决,没有了闪击取巧的可能,也不搞那么多花架子。双方努力的方向都是制造业这个实力的根基,这等于比内功了。只不过中国是专心想发展,更关注如何超越自己;美国是一心想破坏,琢磨怎么遏制对手发展。

以制造业为中心,中国的去美国化(极端条件下可能不得不升级为去西方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的博弈,这才是大戏。百年变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去美国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谁先完成。

美国要在中国完成产业升级之前,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高端产业优势,从供应端把中国产业升级阻止在半途,再用市场的优势,把替代性强的中低端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中国在美国能够完成美欧、日韩和东盟、印度的产业链形成对接,具备对中国制造业的代替条件之前,完成对西方控制的高端主要产业的替代竞争,是瓦解美国这一遏华战略的最好应对之策,似乎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法。

美国从制造业下手,对中国釜底抽薪,美国最近的很多外交动作,都围绕此目的。现在,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美国在日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接下来,需要关注美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展情况。3月31日,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呼吁欧盟和美国进行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应该恢复关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特别是在现在的危机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与世界各地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自由贸易是多么重要。”这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在谈了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被无限制搁置后,主动提出与美国重启自由贸易谈判,而且强调共同价值观。但凡美西方政客强调共同价值观的时候,那就是要用政治标准划分阵营。

“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从供应侧实现几个目的:1、联合日韩等盟友,利用芯片供应链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阻止中国的芯片替代战略;2、联合印度和东盟国家,在中低端产业实现对中国的替代。3、未来还要把欧洲的高端产业链跟“印太经济框架”对接,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包围圈。

欧美自由贸易或类似协定,重点是利用美欧的市场规模优势,按照价值观划线,从需求端给中国制造业设置障碍。如果再与日欧自贸区对接,美国、欧盟、日本超过全球55%的三大经济体,将实现一体化贸易联盟,加上“印太经济框架”,现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就差不多完成了。4月份,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警告中国时,就是用西方七国的经济占世界一半规模作为阻止中国崛起的主要威胁手段。

而且,美欧日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对于软硬兼施吸引东盟和印度加入他们主导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远比美国一家的拉拢效果好得多。所以不能光看美国在5月份的美国东盟峰会上给东盟的援助只有一亿多美元,就断言“印太经济框架”前景暗淡。

中国以前还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对美国盟友进行分化,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给中国崛起延长战略机遇期。但是现在,美欧越来越多以政治眼光审视经济问题,频频以价值观划分阵营;这意味着,美国欧日针对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大网,正在准备合围。

即使美欧自贸协定没有落地,美欧也有其他机制在遏制中国制造业问题上,协调行动。

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重申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权,表示要加紧制定尖端技术规则,以对抗“非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对记者说,美欧将共同努力,以符合民主价值观的方式调整技术标准。

这里的“非市场经济体”,又被西方价值观排除在外,除了东方大国,还有谁呢?

根据这份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芯片、稀土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美国推动并主导的去中国化,正在从美国一家的行动,转变为美国与欧洲和其他盟友的共同行动,而且,这么多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已就此基本达成一致立场。

相关的舆论宣传铺垫已经开始了。欧洲主要德国的老牌主流媒体《每日镜报》在设置的议题 “德国如何在中美之间选择”上,呼吁德国政府应反思,不应该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徘徊在中美之间,要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每日镜报》宣称“美国哪怕再坏,也总比中国好”。

以美国对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力,在美西方国家形成这样的舆论,施压各国的政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美国会以中国的产业升级会损害整个美西方的产业优势为理由,说服欧日韩等盟友的难度也不是那么大。这样,美国主导的“经济北约”和“印太经济框架”,可以承担起全球去中国化的角色。

尹国明:决胜局!中国的去美国化与美国的去中国化(一)



据昆仑策研究院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未来,美欧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可能落地。

美国主导的世界供应链重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美国为主导,美欧日为主体,以“印太经济框架”和美欧自贸协定(或美欧之前其他的协定)为两翼,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世界贸易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世界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以东盟和印度作为中国“世界工厂”角色的代替。

总之,美国的主要目标就一个: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轻视拜登的人,也应该清醒一下了,这一届美国政府并不简单。拜登虽然老迈,但他的团队以及背后的影子政府(deep state),战略谋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力都很强,他们整合了美国之前连续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奥巴马在任时期策划实施的军事力量“亚太再平衡”、经济贸易推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两个投资和贸易协定,对遏制中国崛起威胁很大。拜登今天的对华战略,基本就是奥巴马政府遏华战略和特朗普印太战略的结合。拜登本人就当过八年奥巴马的副总统,参与并熟知奥巴马的整个对华战略框架设计。他只要复制粘贴,结合时局变化,加一些调整就可以。

也就是说,从奥巴马时代,美国对华的对抗加遏制战略就已经基本成型,主要包括军事安全防务和经济贸易投资两个方面,军事是主要的威慑手段,经济为主要遏制手段。只不过中间上来一个特朗普,把奥巴马苦心打造的战略给废掉了,这也给中国大致争取了四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伟人当年见尼克松时说过,他比较喜欢西方的右派当政。作为美国左派的民主党确实比右派的共和党更不好对付,他们既当又立,既坏又阴。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这种硬实力外交能够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分化机会和腾挪空间。民主党的价值观外交和“巧实力”外交,更擅长联合更多的力量遏制对手,破绽更少,对我们危害性更大。



印太战略成为美国布局战略的重中之重,与美国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相匹配。“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中美竞争经济是主战场,这点越来越清晰了。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虽然美国还有明显的优势,但中国实现自保和统一都没有问题。美国在军事方面拉再多的盟友,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崛起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军事实力在飞速提升,但要通过军事手段击败美国,也不可能。更何况,核武大国之间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直接战争。

美国舆论思想战没有实现“和平演变”目标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开始主要放在经济上。金融战虽可一招致命,但中国的金融防护得比较严密,金融战必需的金融自由化条件,在中国还不具备。

综合以上原因,美国不得不把主战场放在经济上,经济主战场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才是一个大国的经济根基,美国最忌惮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

中低端产业,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势,如果再等中国的制造业完成升级,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优势也大打折扣,美国的霸权根基就会悬空,军事优势、金融霸权、美元地位统统难以继续。而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的核心优势,如果被瓦解,中国崛起的基础和底气也就没了。

绝顶高手对决,没有了闪击取巧的可能,也不搞那么多花架子。双方努力的方向都是制造业这个实力的根基,这等于比内功了。只不过中国是专心想发展,更关注如何超越自己;美国是一心想破坏,琢磨怎么遏制对手发展。

以制造业为中心,中国的去美国化(极端条件下可能不得不升级为去西方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的博弈,这才是大戏。百年变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去美国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谁先完成。

美国要在中国完成产业升级之前,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高端产业优势,从供应端把中国产业升级阻止在半途,再用市场的优势,把替代性强的中低端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中国在美国能够完成美欧、日韩和东盟、印度的产业链形成对接,具备对中国制造业的代替条件之前,完成对西方控制的高端主要产业的替代竞争,是瓦解美国这一遏华战略的最好应对之策,似乎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法。

美国从制造业下手,对中国釜底抽薪,美国最近的很多外交动作,都围绕此目的。现在,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美国在日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接下来,需要关注美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展情况。3月31日,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呼吁欧盟和美国进行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应该恢复关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特别是在现在的危机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与世界各地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自由贸易是多么重要。”这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在谈了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被无限制搁置后,主动提出与美国重启自由贸易谈判,而且强调共同价值观。但凡美西方政客强调共同价值观的时候,那就是要用政治标准划分阵营。

“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从供应侧实现几个目的:1、联合日韩等盟友,利用芯片供应链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阻止中国的芯片替代战略;2、联合印度和东盟国家,在中低端产业实现对中国的替代。3、未来还要把欧洲的高端产业链跟“印太经济框架”对接,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包围圈。

欧美自由贸易或类似协定,重点是利用美欧的市场规模优势,按照价值观划线,从需求端给中国制造业设置障碍。如果再与日欧自贸区对接,美国、欧盟、日本超过全球55%的三大经济体,将实现一体化贸易联盟,加上“印太经济框架”,现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就差不多完成了。4月份,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警告中国时,就是用西方七国的经济占世界一半规模作为阻止中国崛起的主要威胁手段。

而且,美欧日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对于软硬兼施吸引东盟和印度加入他们主导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远比美国一家的拉拢效果好得多。所以不能光看美国在5月份的美国东盟峰会上给东盟的援助只有一亿多美元,就断言“印太经济框架”前景暗淡。

中国以前还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对美国盟友进行分化,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给中国崛起延长战略机遇期。但是现在,美欧越来越多以政治眼光审视经济问题,频频以价值观划分阵营;这意味着,美国欧日针对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大网,正在准备合围。

即使美欧自贸协定没有落地,美欧也有其他机制在遏制中国制造业问题上,协调行动。

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重申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权,表示要加紧制定尖端技术规则,以对抗“非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对记者说,美欧将共同努力,以符合民主价值观的方式调整技术标准。

这里的“非市场经济体”,又被西方价值观排除在外,除了东方大国,还有谁呢?

根据这份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芯片、稀土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美国推动并主导的去中国化,正在从美国一家的行动,转变为美国与欧洲和其他盟友的共同行动,而且,这么多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已就此基本达成一致立场。

相关的舆论宣传铺垫已经开始了。欧洲主要德国的老牌主流媒体《每日镜报》在设置的议题 “德国如何在中美之间选择”上,呼吁德国政府应反思,不应该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徘徊在中美之间,要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每日镜报》宣称“美国哪怕再坏,也总比中国好”。

以美国对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力,在美西方国家形成这样的舆论,施压各国的政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美国会以中国的产业升级会损害整个美西方的产业优势为理由,说服欧日韩等盟友的难度也不是那么大。这样,美国主导的“经济北约”和“印太经济框架”,可以承担起全球去中国化的角色。

【中国社科研究学术之伤:缺乏经验和理论对话的能力和意识】
罗梁波:学术之伤,文章之痛,期刊之痒

无论是学术文章、期刊,还是从事其中的人们,无不处于一定的权力、功利、关系之中,都是这些复杂立体的社会网络之中的一个结点,这是学术文章、期刊承受的体制之重。然而,无论如何改革、如何开放,体制之变皆应建立在尊重学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现有体制之下更多地尊重学术发展规律或许是最现实的选择和可能。

将学术与期刊的不足归于体制恐怕是逃避责任的说法,学术与期刊终归是属于高度自主创造性的产物。内痛比外伤更加沉重。这种内痛,乃是对于学术本原和规律的反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社会科学(本文不讨论人文科学)研究的学术之伤、文章之痛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缺乏经验和理论对话的能力和意识。

经验和理论的对话包括四种情形:经验指向理论;理论指向经验;经验与理论对话;理论与经验对话。以实体化、框架化、复合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方式开展学术研究,这是学术与文章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考量经验和理论对话的五个维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文章在这五个维度都是极端的贫乏。

我们的研究无法作出实体性贡献。实体性贡献在于发现、解释、分析或解决真问题,而我们的学术研究,问题导向不强,大多数是无问题、假问题、伪问题、太大的问题、太多的问题、重复研究的问题,何来研究之贡献?社会科学研究有两种贡献几乎为零的研究类型在流行:盛行列举式研究,无逻辑结构地罗列,问题1234……,意义1234……,特征1234……,成因1234……,对策1234……,等等;学术研究还有一种“理想国”式的“伪规范研究”,人人自视治国平天下者,臆想着指点江山,坐而论道,天马行空,用理想之国规范现实治理,直接用一种研究的规范体系简单粗暴地要求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此两种研究毫无研究学理可言,学术气息何在?研究贡献何在?

我们可从学术文章结构看研究的规范化。一般来说,规范的学术文章基本按照“六段论”体例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说明研究主题、研究意义和核心问题;第二部分是研究之文献基础,通过文献综述确立研究参照系,形成理论视角,建立研究工具,展开理论对话(理论对话贯穿全文);第三部分是研究之逻辑基础——研究设计和研究思路;第四部分是研究分析过程的核心呈现(量性研究依照公认范式,质性研究和理论研究依照逻辑链或逻辑结构);第五部分是深入全面系统地再讨论和对话;最后部分是结语,并进行基于问题的解析模式构建或基于一般性(代表性)的理论模式建构。试问,我们的学术文章有多少能够做到“六段论”体例,又有多少做到充分的理论和经验对话?

我们的研究精细化严重不足,理论和经验的对话过于粗糙。理论与经验的对话首先要有对研究文献的梳理,现在的学术文章没有就文献综述的运用达成共识,在少量的文章中其文献梳理也仅仅限于两个方面:确立研究的坐标,明确研究的异域、异法或异质性;或形成理论视角,建立研究工具。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建立研究的参照系,确立理论对话框架,在此基础上按照支持的逻辑、反对的逻辑、比照的逻辑进行贯穿全文的全方位理论对话。理论对话如果只是局限于文献综述或陈述中使用,那就过于狭隘了。这只是从理论对话角度讲的研究精细化,精细化还包括研究框架的使用、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的把握、研究逻辑和行文逻辑的设计……我们的学术文章,我们的期刊,我们的学术体制和学术规则,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理论和经验对话,需要学术研究在各种研究方法、学理逻辑和研究基础上实现整合融合,这就是研究复合化。现行学术研究基本是沿着“技术理性”、形式的合理化和“价值理性”这三种取向展开,只是各有侧重,整体来说各个学科在技术、形式和价值三个基本层面普遍缺乏有效互动和有意义的对话,还没有足够的意识和方法来解决技术、形式与价值在本学科的整合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各个学科的发展。研究的学术基础主要有三种:文献、经验和逻辑。研究者对文献、逻辑与经验的把握水平不仅体现了学术研究规范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水平,而且也反映了学术研究的精细程度和发展水平。总体上看,一项研究同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结合各种学理取向、综合各种研究基础都是有可能、有必要的。能称为真文章、真学问,单单做好一个方法、基础和学理还只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各种研究方法、学理逻辑和研究基础的相互融合,这也是对学术研究及研究者更高层次的考验和要求,对学术视野的开拓、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增长乃是更大的支援;至于作为学术研究的最高层次,不拘于形式与方法约束的“坐而论道”,是对各种研究方法、学理逻辑和研究基础融合的超越,而非跨越,这恐怕是学术至高境界,非一般学术功力所能为。

研究内容和过程的提升仍然依赖于研究方法的严谨的复合运用和创新,而研究的结构和逻辑形式依赖于使用理论框架来改善。理论框架可为各学科提供研究进路的支撑,是解决宏观理论和经验世界连接的有效工具。理论框架是依据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形成一定的研究视角、参照系和研究工具,针对特定问题或选题建立关于学理逻辑结构和路径的系统化理论解析模式。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陈述:作为研究参照系的对话框架;作为研究工具、研究逻辑和路径的研究框架和逻辑框架;作为研究结论的结论框架。我们的学术研究应在文献综述、理论对话、研究工具、学理逻辑结构、研究路径、阐释表述、解构主张和结论陈述等诸多方面全面树立框架化的意识和强化框架的使用。当前的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存在缺乏使用理论框架的意识,即使使用空间也很有限。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框架是一项研究能长久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学科借助自身的理论和经验积累形成一个个有效的理论框架而发展起来。

作为对学术与文章的无限期望,我们认为:无问题无以做研究;无方法无以治学问;无规范无以成文章;无基础无以为源头;无框架无以显逻辑;无长度无以上层次;无精细无以提水平;无认真无以办学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引自:美国史教学与研究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情感#超级温柔的文案~[心]1.人生最好的三个词:“久别重逢 失而复得 虚惊一场”2.诗和远方都要去看看 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3.我喜欢安于现状 也喜欢来日可
  • 得到快乐时,别忘形,后面有同样大的痛苦等着你呢。得到快乐时,别忘形,后面有同样大的痛苦等着你呢。
  • ★随书赠品★随书附赠六重九件赠品:1. 《宋先生的千层套路》小册子×1:内文为作者写的的5000字新番外;2. 宋惊澜,林非鹿珠光明信片×2:特邀画师绘制少年时
  • 本次摄影展作品来自于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所属66所校区1378名学生创作的作品,这次征稿共收到学生投稿作品15678幅,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出560幅作品参加了本次线上
  • 面条的口感为了契合食客的偏好,又有“硬面”、“烂面”之分,这指的是面条煮的时间长短,时间短的称为硬面,多煮一会的称为烂面。重青和免青即是漂在面汤上的葱蒜的多少。
  • 【四川省2021年6月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2021年6月,全省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发病18567例,死亡322人;无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
  • 去年总是给朋友提及说 我觉得自己是个好自私的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不顾的,虽然我没有伤害谁也没有去做那些不好的事儿,但是有时候这种不考虑家人的感受去完成自己
  • 朴咪大晚上来wev发小作文啦:阿米们 今天是9周年是防弹少年团诞生的日子 也是第一次见到大家的珍贵的一天像今天这样珍贵的一天 能见到大家真是万幸想说的话很多 想
  • 他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 姜还还可以解表散寒,能预防、对抗空调这个“造寒机”可能带来的风寒感冒。如果是用生姜治脾胃虚寒、风寒感冒,最好去掉姜皮;如果是日常做菜,则可以不去,以维持生姜药性
  • #九章看八字##九章算命八字占卜合婚# #九章八字合婚看婚姻# #九章事业财运婚姻健康学业#八字合婚精批_八字如何看性格和脾气3、土气旺者其人一般都敦厚热诚,
  • #6/16 20:00# 14 15 16号连续三晚19:00️ 贵气姐姐系列 Zan ping抽1⃣️送 【混血亚裔感】定染奶米色 小众设计师牌方领镂空针织
  • #sky光遇黑市[超话]#意外做了一回奴的感想我是一个肝帝一个很懒的肝帝肝了大号又懒得上小号那种直到有一天孩子意外接触了代跑的世界我定价很市场又很不市场比如很大
  • 一番线上沟通之后,小刘心里犯起了嘀咕:“老师一上来就和我说,你的分数,上不了你想去的一本学校,而且这个专业是王牌,竞争很激烈,不如去更稳妥的选择。有人为了上个不
  • #金银猫超话##财经##p2p##百度热议##百度贴吧##新浪微博##快手##美妆[超话]# 暴雷后的我们, 作为一名出借用户,我们有理由有权利知悉,我们的钱去
  • #TI薇霖[超话]##v0的7788日常小物分享喏##书单推荐##好物分享##联想拯救者[超话]# 【#联想# 发布新款 #联想拯救者r7000p# / #联想
  • 无数细节都值得反复解读回味,为能出一部这样的电影起立鼓掌,善恶有报,法难容情,人性人心,想说的很多。又有四种功德:人缘极佳,见者欢喜,身常香洁,欢喜真理 。
  • 哦对了,他家冰淇淋卸妆膏我也瓶了,很安全的合成酯base,对痘肌更友好,赞赞#创业[超话]#每天咨询项目的宝们真的太多 我想问问有多少微商开公司做自己的品跑通自
  • 当自己累了、倦了、快撑不下去了,给自己一点掌声,不只是对自己寂寞灵魂的一种填充,更是对风雨人生的一种从容。如果有一天,觉得撑不下去了,不妨慢下来读一读书,前人的
  • 如果乙公司提出这样的抗辩,那就会又需要相应的法律周期来辨明“公司是否变相辞退甲”这个问题。那么,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不满30日,就依法辞退员工,该员工这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