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很喜欢老版电视剧《封神榜》,还有那个仙风道骨的老爷子蓝天野,他扮演的姜子牙,端方而不古板,飘逸而不空洞。这个姜子牙在我心目中,就是真正的神仙模样。只要重播,我就会再追一遍。但这部电视剧,又有一个特别令我愤慨的大结局。凭什么?为什么?

这种愤慨,一直延续到我人到中年。

《封神榜》本身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主题非常主旋律,荒淫的商纣王帝辛,得罪了女娲娘娘,女娲派出狐狸精祸乱朝政,加速成汤六百年江山的灭亡。纣王无道,宠溺奸妃妲己。当然了,我们这些观众都知道,真实的苏护之女苏妲己,是个无辜的少女,已经被狐狸精谋害身亡。

有反派,就有正道。周文王周武王是正义的一派,推翻商朝。引发了神魔大战。周文王寻访贤能,找到了垂钓的姜子牙,依靠姜子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中国的主流叙述语境当中,姜子牙是千古标杆。赤胆忠心,大器晚成。一个人苦修大半生,等到了欣赏自己的人,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几乎就是正义与美德的化身。

最后一集,众神归位。一世枭雄,虽败犹荣,残暴无道的纣王也被封神。就连奸诈小人大反派申公豹也有神位。

其它家世显赫,立下战功的也有一席之地。抛头颅洒热血,也能得到一个名分。只要够传奇,万口相传,就能在民间传说里不朽。总之,会混江湖的,有真才实学的,会玩噱头的,都有可能通往神位,条条大道通罗马。

唯有姜子牙这个封神的人,没有神位。一把年纪学道,大器晚成,辅助别人打天下,他是个配角。那天下,也不是他的。是周文王周武王的。

在许仲琳《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很简单封了申公豹——“特敕封尔执掌东海,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为分水将军之职。尔其永钦成命,毋替厥职!”申公豹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

电视剧把结局改编了。改成就连申公豹,都一脸小人得志,哈哈大笑地嘲笑姜子牙:“百年之后,你已经没有神位。”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大结局?漫天星斗,都是神仙,难道就缺那么一个位置?凭什么?为什么?日暮黄昏,姜子牙的背影,真可谓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看到那一幕时,我就忍不住潸然泪下。为姜子牙鸣不平。

此时此刻,姜子牙沉思良久,只是叹一口气:“我姜尚,难道是为了自己的荣华,为了自己的神位下山的吗?”

小时候的愤慨与不满,促使中年的我重新去翻原著小说,寻找答案。《封神演义》里如是写道:

一日,元始天尊坐八宝云光座上,命白鹤童子:“请你师叔姜尚来。”白鹤童子往桃园中来请子牙,口称:“师叔,老爷有请。”

子牙忙至宝殿座前行礼曰:“弟子姜尚拜见。”天尊曰:“你上昆仑几载了?”子牙曰:“弟子三十二岁上山,如今虚度七十二岁了。”

天尊曰:“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子牙哀告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岁月,今亦有年。修行虽是滚芥投针,望老爷大发慈悲,指迷归觉,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录。”

天尊曰:“你命缘如此,必听于天,岂得违拗?”子牙恋恋难舍。有南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你虽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子牙只得下山。子牙收拾琴剑衣囊,起身拜别师尊,跪而泣曰:“弟子领师法旨下山,将来归着如何?”天尊曰:“子今下山,我有八句钤偈,后日有验,偈曰:二十年来窘迫联,耐心守分且安然。磻溪石上垂竿钓,自有高明访子贤。辅佐圣君为相父,九三拜将握兵权。诸侯会合逢戊甲,九八封神又四年。”

看看小说里的姜子牙,完全没有主动自觉的下山意愿。又是哀求,又是跪下来哭泣,只想着回山修仙。电视剧里对此细节,也按照原著拍的,七十岁的姜子牙,完全是遵守师命的好徒弟,如同一个工具人。什么都是天道的安排,位极人臣也不过是命中注定的荣华富贵。

《封神演义》末尾,姜子牙回归历史记载的人生,不再辅助周武王,到分封的齐国去养老,老死于齐国。贤德君王,忠心耿耿又有治理才华的将相,谱写了一个标准而完美的帝王将相的故事。这是一个传统而无趣的结局。

而电视剧结局,姜子牙封神结束,归还打神鞭给师尊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用一种调侃开玩笑的语气说:“人间沧桑,任重而道远,打神鞭还留在你手中,你虽没有神位,却可以管辖诸神,只要有你姜太公在,那就百无禁忌了。”

姜子牙如此回答:“我愿永守天门,使天下百姓自由自在,永享太平。”然后片尾曲《独占潇洒》响起: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功名利禄全抛下/让百世传诵神的逍遥/ 我辈只需独占世间潇洒……

少年的我,懵懂不明白。中年的我,激动无比。试问这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的伟大改造啊!正是电视剧结局的改编,让姜子牙从一个工具人,变成了大写的人。光耀万丈,顶天立地。姜子牙因此真正成为了封神演义的主角,而不是封建制度下的一个配角。

来人间一趟,征战厮杀,无数血泪,终于匡扶正义,功成名就,完成师尊布置的任务。然后呢?姜尚啊姜尚,你所求为何?

天高地厚,明月清风,大袖一挥的姜子牙,他将手持打神鞭,永远对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众神,执行监督权。

元始天尊的话,也特别给力——只要有你姜太公在,那就百无禁忌。翻译为大白话不就是:我就是你的后台,没有人的级别比我更高!

而姜子牙的表白,更是饮冰千年,难凉热血——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他将永守天门,太公手里的鞭子,管他是哪一路神仙作妖,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后,我这个昔日法律门下的小小学童,看得热泪盈眶。编剧老师,我懂你。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世界永远需要姜子牙这样的人。好的文艺作品,就是有这样不朽的魅力,一滴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不管前方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总有人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千古烟波浩荡,听万民百世清唱,只留下神的飘逸,神的传说。

https://t.cn/A6q4BtFv

【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传统文化#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认捐信息:1985级工业管理工程专业 52班,白皮松地点:涵英楼图2捐赠寄语:银杏八尺饮秋露,白果四廓思本源认捐信息:1984级管理41、42班,银杏地点:涵英
  • [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所以圣人有自知之明,不自我表现;珍爱自己的生命但不自认为高贵。
  • 《乘风破浪三》落下帷幕了,每一年我都会准时收看,今年的浪姐还是很不错的,有我喜欢的阿S(蔡卓妍)于文文,齐溪,谭维维,桃桃还有今年刚发现的刘恋小姐姐,当然了,娜
  • #这就是中国风##遇见艺术##高价雪糕为什么卖不动了# 以钟薛高为代表的网红雪糕,想打造雪糕界的喜茶,并把平均售价和利润率提上来,实数想当然。喜茶的成功不仅仅
  • 我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我为什么难受呢太多了 我是个废物我啥也不会我前途渺茫我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有时候真的会想 我真是为了他们活着没有他们 我的存在
  •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
  • 有时候,同是布施一块钱,功德应该是一样的,不过,你的一块钱布施给国家修桥舖路,布施给学生做奖学金,这样的功德未来性就很大了;我的一块钱只是用来布施给儿女打牌、吃
  • (来源:新华网)皮肤科的团队管理是医美机构的悬案要增加人的时候,理由非常充分充足要业绩产出的时候,理由依然非常充分充足皮肤科的团队编制不是无限增加的,需要依据机
  • (3)第12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8月13日12:00左右从县城东街惠民住宅小区驾车至五方国际建材市场,13:48进入五方国际建材市场兔宝宝板材店,13:54进
  • 今日瘦橘 非常羡慕猫,为什么可以随心所欲想躺哪就躺哪,而且还能肆无忌惮的呼呼大睡,睡的又香又甜又柔软。 人类真无聊,天天为各种我执烦恼。 睡觉要找安静黑暗
  • 这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一得,以屈为伸的人,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 任何关系到最后都只是相识一场,大家也都只是阶段性的陪伴,那些你放不下的人和事到最后岁月都会替你去轻描淡写,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成年人一定要懂得自愈,
  • 【暖阳下】 吃罢饭,坐在阳台上,沐浴温暖阳光,顿觉身轻似燕,羽化登仙,飘然远翔也! 身轻似春燕,神灵舞翩跹。 羽化登仙矣,悠哉翔远天。 流云翻白浪,天河起波澜
  • !!
  • 给姥姥买了一个小度智能屏,前几天去叫教他们使用,姥姥姥爷格外喜欢,每天都对小度说了好多话,我也可以随时跟他们视频聊天[可爱]当兵两年的表弟也回来啦,出来疯狂购物
  • ——秦东魁早上好[鲜花][鲜花][鲜花]长河落日圆他吃下最后一个饺子,放下手中的碗筷,嘴角微微抽动,他想说些什么,想说些什么给谁听的话,或许是自知无人应答,便还
  • 在你增加新的人员后,你心里会想:我一定要比新人懂得多,我的推销技巧一定要比他们好为此,你才会下功夫,让你更像一个成功的寿险专家,一个真正的领导者。#FGO# 调
  • 那别人不认识你怎么办?你没事吧[哆啦A梦害怕][哆啦A梦害怕][绿马] 我现在可太能感同身受前段高铁女孩跟那家子争执 那些家长的嘴脸了 嗯 你有小孩你牛逼 你有
  • 综艺多的数不清,查一下即有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初
  • 【永夏秋冬黑咖啡】每次熬燕麦粥我都觉得糊嘴,不喝点什么感觉嘴巴要被糊上了1676个印记 #静物拍摄##早餐##一起早餐吧##美食摄影##不可辜负的美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