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截选第三十六品到第三十七品)

【香赞】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净意业真言】
唵,嚩日啰怛诃贺斛。
ōng,wá rì là dá hē hè hōng。

【净口业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ōng,xiūlì 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sà pó hē。

【净身业真言】
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
ōng,xiū duō lì,xiū duō lì,xiū mó lì,xiū mó lì,suō pó hē。

【净三业真言】
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ōng,suō wá pó wá shú tuó,suō wá dá mó ,suō wá pó wá shú duó hàn。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
ná mó sān mān duō,mú tuó nán,ōng,dù lu dù lu,dì weǐ suō pó hē。

【普供养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 韈日囉斛。
ōng,é é nǎng,sān pó wá,fá zǐ là hōng。

【莲池赞】
莲池海会,
弥陀如来,
观音势至坐莲台,
接引上金阶,
大誓弘开,
普愿离尘埃。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三拜)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补阙真言】
南谟喝囉怛那 哆囉夜耶 佉囉佉囉 俱住俱住 摩囉摩囉 虎囉吽 贺贺 苏怛拏 吽 泼抹拏 娑婆诃
nā mó hē là dá nà,duō là yè yē,qié là qié là,jù zhù jù zhù,mó là mó là,hǔ là hōng,hè hè,sū dá ná,hōng,pō mò ná,suō pó hē。

【 补阙圆满真言】
唵 呼嚧呼嚧 社曳穆契 娑婆诃
ōng,hū lú hū lú,shè yì mù qiè,suō hē。

[往生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tuo)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zhi)多迦利。娑婆诃。(三遍)
nā mó ā mí duō pó yè。duō tuō qié duō yè。duō dì yè tuō。ā mí lì dū pó pí。ā mí lì duō。xī dān pó pí。ā mí lì duō。pí jiā lán dì。ā mí lì duō。pí jiā lán duō。qié mí nì。qié qié nuó。zhǐ duō jiā lì。suō pó hē。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三称)

(绕念)南无阿弥陀佛 ……(绕佛约数百声然后各归原位)

【拜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十二称十二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称三拜)

【慈云净土文】
一心皈命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愿以净光照我 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 称如来名 为菩提道 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 若有众生 欲生我国 志心信乐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以此念佛因缘 
得入如来 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 众罪消灭 善根增长 若临命终 自知时至 身无病苦 心不贪恋 意不颠倒 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 手执金台 来迎接我 于一念顷 生极乐国 华开见佛 即闻佛乘 顿开佛慧 广度众生 满菩提愿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三皈依文】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一拜)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一拜)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一拜)

和南圣众。(三称三拜而毕)

以無邪見故,
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
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
一切塵勞愛欲境界,

自性皆不能染著,
名眾中尊。

若修此行,
是自歸依 」

( 見《 懺悔品 》)。
 
眾生的心中具足般若性,
具足佛性,

只因無明煩惱執著,
而使得眾生沈淪於生死流轉之中。

所謂修行,
只是消除眾生心中的無明煩惱執著,
開發般若性。

一旦撥雲見日,
悟到般若性,
也就是見性成佛了。
 
四 、無相、
無住、
無念
 
無相、
無住、
無念是般若法門修行的三大要領。

在性空,
無所得理念的指導下,
契入諸法實相。

實相,
是無相的。

如《 金剛經 》說 :
「 實相者,
即是非相 」。

又曰 :
「 離一切諸相,
即名諸佛 」。

由認識到實相之無相,
生起無住行。

《 金剛經 》說 :

「 不住色生心,
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

又曰 :
「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

由無住達到無念的境界。
 
《 壇經 》
也以無相、
無住、
無念,

作為禪者的修證要領。

經中說 :
「 善知識!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
先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
無住為本 」。

何為無相?

《 壇經 》說 :
「 外離一切相,
名為無相,
能離於相,

則法體清淨,
此以無相為體 」。

無相是離相,
不住於虛妄差別之相。

何為無住?

《 壇經 》說 :
「 念念中不思前念,
若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相續不斷,
名為繫縛於諸法上,

若念念不住即無縛,
此是以無住為本。」

無住,
是-個念頭上保有智慧的觀照,
不住著於六塵境上。

何為無念?

《 壇經 》說 :
「 於諸境上心不染著曰無念,
於自念上,
常離諸境,

不於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
念盡即絕,
一念絕即死 」

( 見《 定慧品 》)。

無念並非什麼都不接觸,
或者什麼都不想,
而是在接觸外境時,
心不染著境界,

如同明鏡,
物來則現,
物去則無。
 
般若的開發,
明心見性,

是從無住、
無念的修行中取得。

《 壇經 》說 :
「 智慧常現,
不離自性,
悟此法者,
即是無念。

無憶無著不起誑妄,
用自真如性,
以智慧觀照,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
即是見性成佛道 」

( 見《 般若品 》)。

能時時具足智慧的觀照,
於一切塵勞境界中,
不取不捨,
便是見性成佛道。

又說 :
「 若開悟頓教,
不執外修,
但於自心常起正見,
煩惱塵勞常不能染,
即是見性 」

( 見《 般若品 》)。

內心中能夠常起正見,
不為煩惱所染,
便能見性。

無念的成就,
也就是般若的成就。

《 壇經 》中說 :
「 善知識!
悟無念法,
萬法盡通。

悟無念法,
見佛境界。

悟無念法,
至佛地位 」

( 見《 般若品 》)。

又曰 :
「 若識本心,
即得解脫。

若得解脫,
即是般若三味,
即是無念 」

( 見《 般若品 》)。

這都是顯示了在修證中,
成就無念的重要意義。

所以《壇經》中,
有行思,
懷讓,
永嘉, 
三人,
參見六祖,

因為他們深契無住,
無念之旨,
而得到六祖的認可。

( 見《 機緣品 》)。
 
在日常修行中,
禪宗的修行也體現了無住的風格。

如對於坐禪,
以往坐禪,

禪者都非常注重坐相,
並對打坐姿式及用心都有一定之規。

而《 壇經 》中
卻呵斥坐相。

經中記載 :
「 有神秀弟子參訪六祖。

祖問 :
汝師何為開示?

對曰 :
常教海大眾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祖曰 :
住心觀靜,
是病非禪,
常坐拘身,
於理何益。

聽吾偈曰 :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過 」

( 見《 機緣品 》)。

從般若法門的無住前提看,
禪者假如住著坐相的修行,
本身就是住相。

因為道是無相,
道遍一切處,
自然應然從行住坐臥的一切舉動中去體驗。
 
又如坐禪的用心方面,
小乘禪觀講究從六根門頭攝一而入,
繫心一境。

而《〈 壇經 〉
叫我們坐禪,
要心無所住。》

六祖曰 :
「 此門坐禪,
無不著心,
亦不著淨,
亦不是不動。

若言著心,
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
故無所著;

若言著淨,
人性本淨,
由妄心故覆障真如,

但無妄想,
性自清淨,
起心著淨,
卻生淨妄,
妄無處所,
著即是妄,
淨無形相,
卻立淨相。

言是工夫,
作此見者,
障自本性 」

( 見《 定慧品 》)。

這是從見性,
觀實相入手,

以無住為方便,
定即是慧,
定慧一體,

與小乘禪觀的由定而慧,
顯然不同。
 
五 、在生活中修行、
解脫
 
般若法門以無相,
無住,
無念為修證要領,

因此,
它並不規定許多修證的儀規,
讓你去做特殊方式的修行,
而是重視生治中的修證。

打開
《 金剛經 》,
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世尊很平凡的生活。

所謂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坐而坐。

別看很簡單,
但卻是真正的修行。
 
《 壇經 》
繼承般若法門的修證方針,
同樣也重視生活中的修行。

《 壇經 》中說 :
「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見自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渡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暗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免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是世間,
邪正具打卻,
菩提性宛然 」

( 見《 般若品 》)。

道在那裏,
道在世間,
不離世間。

凡夫無智,
充滿妄想執著,
故不見道。

倘能以智慧觀照世間,
自然能與道契合。
 
《 壇經 》
還有一段,
六祖為在家居土開示的修行法要。

經中說 :
「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參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
遊泥定生紅蓮。

苦口定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此依法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

( 見《 疑問品 》)。

所謂持戒,
參禪都在生活中,
而不是離開生活,
另有修行的方式。
 
對於往生西方淨土,
通常人們總是執著十萬億國土外的西方,
而忽略自心的淨化。

針對於此,
《 壇經 》
也提出了心淨國土淨的思想。

愚人不識自淨其心,
終日願東願西,

有智慧的人,
應該從自心入手,
消除內心的不清淨因素,
十惡八邪,

當下便是西方淨土了,
何必去追求十萬里之外的西方呢

( 見《 疑問品 》)?
 
六 、結論
 
縱觀
《 壇經 》的
般若思想,
是以性空,

無所得為基礎,
開顯般若性。

一切眾生心中具有般若性,
只因無明,

妄相、
執著,

而不得顯現。

在認識到心中具有般若性的前提下,
時時保持智慧的朗照。

以無相、
無住、
無念的修證方法,

明心見性,
成就般若。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三称)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如来赞叹品第六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谛听谛听,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幡、钱宝物等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穄,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当对诸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山本理显获2024普利兹克建筑奖# 日本建筑设计师山本理显近日获得了202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山本理显1949年出生于北京,从1973年成立山本理显设计工场起
  • 比亚迪二十多年的实力沉淀如今“厚积厚发”,各个细分领域全面开花,而且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领先地位,比如MPV。腾势D9在2023年拿下了MPV全市场销量冠军,而且
  • 来人各种骚扰暗示,想引导我以往就懂复杂的,是想牺牲我和周围的来保全初中同班林姓女生,还是2010年起公开隐晦地威胁诋毁我们周围人的。从接触初中同班林姓女生开始,
  • 公司的咖啡吧 随便喝 还有各种饮品diy我有个客户长得很像苏公公哈哈哈哈哈路过万象城 一个店员带了个超好看的手链 是iwatch 表带 然后我就买了这个美丽的废
  • 纯洁无瑕从不是幽灵所追求的,但她的信徒总会义无反顾地献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你说我也是幽灵? #电视剧请君[超话]#陆炎这一生,跨越千载时光一路走来懂的人不多能倾
  • 还有说,想不到哪个正常客户会查这种事之类的纯属恼羞成怒说辞~恭喜你,惹到我就素踢到钢板啦໒꒰ྀི >ヮok抽点小小奖,大家看个热闹避雷这种卖家就好啦来个置
  • 风代表左右流通的活动,也象征风象人的平衡特质。#文轩[超话]##文轩世界第一初恋# “所有方程都有解 唯有我对你的爱无解.” " , , .
  • #张捷杂谈# 对2024年1月10号在西藏拉萨友氧公司的粉丝见面会,很多朋友问是否收取费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都是免费的,而且晚餐是我们请客,也不用支付费用,见
  • 离别的戏就够让我爆哭了,姐姐还送珍珠项链诶,陪伴她漫长无归期的求学路,天呐我的天呐谁来救救我啊!爷爷们做的如此优秀应该赞扬而不是污蔑或诽谤,换位思考,其他人你时
  • #张元英[超话]##张元英MiuMiu品牌大使##张元英巴黎时装周#240310 FanMeeting day2饭修动图1pcr.wy2face———————
  • [思考]有的游戏官方完全不在意[摊手]但游戏圈卷王逆水寒在狂打价格战后,即将在本月进入颠覆传统福利模式的第二阶段——送,硬送[酷]#逆水寒送疯了#转发本条微博+
  • 一直觉得细节最动人心,喜欢了十几年的张杰,他依旧是那么的温柔真诚善良,我永远爱你[心]「永遠的愛,永存的回憶」 ✨親愛的主人們,寵物是生活中最珍貴的寶藏,他
  • !!
  • 對植物的態度可以看出你有多乾淨,我相信有這麼一天,我手捧馬絡葵出現在你的一步之遙,你端坐在鋪滿陽光的椅子上,對我和顏悅色,好像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麼,要
  • 人的这一生实在是太长了,总要有一个相知相伴的人和你走完一生,结婚的意义大概就是你觉得两个人的生活比一个人更有意思……我认为结婚的本质就是利益关系。对于李饼来说,
  • 老韩是一个不怎么爱表达的很传统“中式男人”是一个会一边叨叨我花钱一边又继续把我喜欢的东西收入囊中,我这一段晚上几乎天天晚上加班,不管白天的他有多忙碌,夜晚都会不
  • 于是青春损失费、分手费就出现了,那么这些费用在法律上能得到支持吗?恋爱、同居、分手本来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有的人在结束一段感情之后,总觉得自己吃了亏,想要
  • 饭友说烧扇骨好吃,应该是爱吃柱侯酱,每个加这个调料的菜他都会说好吃。爱像巧克力,吃得太快,品味香甜的时间就要缩短;吃得太慢,剩下的部分又会化掉;恨像酒,喝得太快
  • 理智和感情的碰撞非常迷人,总是透露一种别人捉摸不透 他感觉很像仙人或者是神,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但是逐渐被剧情里的他所打动了,他是那么的温柔,会默默的关心很多
  • #刘宇宁帝林#[星星]#刘宇宁紫川#[星星]#摩登兄弟[超话]# 當星河都在變遷,但請相信,縱使千山萬水,日日夜夜我對你的喜歡從未改變。@摩登兄弟刘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