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内观经#道教##读书##千古回眸[超话]#
老君曰: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心源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週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子内观之,历历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无定形也,所以五藏藏五神也。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白,非赤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溥,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世以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之难伏,惟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著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犹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之。始生之时,神源清净,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滞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怀健羡,身欲轻肥,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称最灵,性命合道,当保爱之。内观其身,谁尊之焉?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静臭秽,浊乱形神。孰观物我,何疏何亲?守道全生,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
老君曰:从道受生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和谓之智,智週万物谓之慧,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駃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谓之身,众象备见谓之形,塊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众思不得谓之神,莫然应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于身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保者,以其不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常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识。六识分别,系缚憎爱,去来取舍,染著烦恼,与道长隔,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识从何而起?从心识起。心从我起,我从欲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识。亦曰自然,又名无为,本来虚净,元无有识。有识分别,起诸邪见。邪见既兴,尽是烦恼。展转缠缚,流浪生死,永失于道。
老君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老君曰:人常能清净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亦犹欲贵而不肯用道,欲富而不肯求宝,欲疾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在卮。明从火起,火自炷存,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身觉,分别物理,微细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所以言虚心也,遣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已有,今使除也。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无高低也。心明者,不暗昧也。心通者,不质碍也。此皆本自然也。粗言数者,余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以言传口受而得之,当虚心静神,道自来也。愚者不知,乃劳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背道求道,怨道不慈。
老君曰:道贵长存。保神固根,精气不散,淳白不分。形神合道,飞升昆仑,先天以生,后天长存,出入无间,不由其门,吹阴煦阳,制魄抱魂。亿岁眷属,千载子孙,黄尘四起,骑牛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週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唯在心志也。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弃妇刘瑛姑,瑛姑其实最接近正常人,被弃之后,她有其特异之处:

丈夫段智兴明明已经同意离婚,让她跟周伯通结婚,周伯通却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眼睁睁看着孩子在自己怀中毙命,孩子的父亲周伯通却在逍遥快活,四处跟人开着无聊的玩笑;她抛却名誉和地位,浪迹江湖数十载,只为寻找周伯通的下落,周伯通却避她如避蛇蝎;而被周伯通如此对待,她却只恨不救她孩子的前夫,丝毫不恨那个吃干抹净、不负责任的男人……

这绝非是瑛姑心胸开阔,瑛姑此人拥有正常人的贪嗔痴和爱恶欲,细品当年二人孽情被拆穿后,当场对质的三个细节,和后来周伯通提及此事之后的用词,可知她之所以一点不恨周伯通,是因为当初之事,其实周伯通才是受害者!

一、宫墙生孽情,白首自无悔

瑛姑本是大理之主段智兴最宠爱的女人,只因段智兴酷爱武功,热衷打熬身体,少近妇人,瑛姑难免觉得深宫寂寞,每日便学着段智兴的样子练武,强身健体,聊遣寂寞。王重阳自知年岁不久后,便想把自己的独家绝学先天功传给段智兴,好在世上留一个能克制住欧阳锋的人,于是携师弟周伯通,从陕西终南山,千里迢迢来到云南大理。到了大理之后,王重阳每日便和段智兴切磋武功,周伯通闲来无聊,便在段智兴宫中四处闲逛,上蹿下跳。

一日在园中碰到正在练武的瑛姑,周伯通天真烂漫,又是天下第一好武之人,便和瑛姑过起招来,三招两式把瑛姑点倒。瑛姑欣羡周伯通点穴功夫了得,便向周伯通求教,这二人一个好为人师,一个求学若渴,当下一拍即合,每日便在一起切磋如何点穴,终于切来磋去,弄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段智兴宅心仁厚,又极看重义气,事发后不愿责怪周伯通,周伯通叩头谢罪完毕,便将瑛姑赠他的锦帕丢还给瑛姑,扬长而去!因为此事,段智兴再也不与瑛姑见面,十月过去,瑛姑为周伯通诞下一子。瑛姑之子被歹人打成重伤后,段智兴本欲损功施救,却见孩子身上穿的,正是瑛姑赠予周伯通的锦帕,想到受到的羞辱,段智兴再也不愿出手,瑛姑眼睁睁看着孩子在自己怀中毙命,不过十八九岁便瞬间白头!

孩子死后,瑛姑离宫而去,满江湖寻找周伯通,听说周伯通被黄老邪困在桃花岛,瑛姑只身入岛,却被困在黄药师的五行八卦阵之中,连饿数日,几乎毙命,黄药师命人将她送离之后,瑛姑便隐居黑沼,苦学五行术数,满心以为只要自己救了周伯通,周伯通便可跟自己重修旧好!

因为周伯通的缘故,瑛姑失去名誉,失去地位,失去美貌,失去原可花前弄月、扫雪烹茶的好韶华,青春白头,大半生苦如黄连,而周伯通却如此待她,读者都在为她大骂周伯通“渣男”,为何瑛姑始终一点不恨让自己遭此命运的男人?事发后对质时的三处细节,可知此事大有蹊跷!

二、对质时的三处细节,可知此事大有蹊跷

这第一处细节,便是一灯向黄蓉解释,王重阳如何得知周伯通和瑛姑之事。王重阳不会像周伯通一样,随意在女眷居住的后园走动,决计不会是他亲眼撞破,因此一灯说王重阳之所以知晓,是“周师兄性子爽直,不善隐瞒”,也就是说是周伯通亲口把自己做的好事,告诉了师兄王重阳……

第二处细节是段智兴愿意割爱,让周伯通跟瑛姑成亲时,周伯通的反应,周伯通是“大叫大嚷,说道本来不知这是错事,既然这事不好,那就杀他头也决计不干”。

而第三处细节便是王重阳对周伯通的处置,王重阳英风仁侠,纪律严明,周伯通做出此等事来,朋友碍于面子不予处理后,王重阳居然也将此事搁置,只叹了一口气道:“若不是早知他傻里傻气,不分好歹,做出这等大坏门规之事来,早已一剑将他斩了。”

这三处细节合在一处细品,便可知周伯通压根不知自己跟瑛姑所做之事,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也不知此事竟会得罪朋友,让师兄生气,这才傻里傻气的主动跟师兄讲!想来周伯通喜滋滋地讲给王重阳听时,王重阳突然暴怒,周伯通还要不明所以、目瞪口呆,所以王重阳才深知他所言不是作伪,是真的“傻里傻气,不分好歹”!

三、周伯通不晓人事,并非不可能

周伯通不晓人事,也并非不可能。这世间练成左右互搏术的只有三人,分别是周伯通、郭靖、小龙女,要我说他三人大可组成一个组合,叫“射雕三傻”,郭靖傻在榆木脑袋、不知变通,小龙女傻在心思淳善、单纯质朴,周伯通傻在天真烂漫、不通世情!

周伯通之所以一直被称作“老顽童”,正是因为他的兴趣、智力、见识和价值观,都一直停留在儿童阶段,这“射雕三傻”里,郭靖、小龙女是“假傻”,老顽童却是“真傻”,说一个三十岁以上的男子不晓闺房之事,于其他人来说是荒谬绝伦,于老顽童来说却是平常!

就连百伶百俐的黄蓉未经人事之前,也曾对此事颇为困惑!洪七公跟他讲梁老怪“采阴补阳”,她便追着洪七公问到底如何操作,是杀了她们,还是割了她们的鼻子耳朵;在归云庄里,黄蓉又追着陆乘风问凭啥知道她和郭靖没有成亲,把这四五十岁的陆乘风几乎窘成大红脸;而流落荒岛之后,黄蓉又当着欧阳锋的面,跟郭靖一起讨论到底怎么生孩子,为何男女结成夫妻就会生孩子,还只当孩子便跟她父亲黄老邪说的一样,是从胳肢窝里钻出来的!

玲珑剔透、冰雪聪明的黄蓉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尚且如此,何况周伯通这个长到多少岁都只是个“顽童”的浑人!而当日之事闹出来时,周伯通是个心智低幼的“顽童”,瑛姑却已是结婚几年的妇人,当初到底是何种情状,略一猜想便可得知!

以老顽童的心性,估计还只当跟瑛姑所行之事,只是切磋武功的一种,而瑛姑赠他锦帕,就等于跟瑛姑一个头磕地上,拜了把子……桃花岛上,周伯通苦劝郭靖不可靠近女人,急赤白脸讲自己的经验,说:“让她抚摸你周身穴道,那便上了大当……”他管昔日之事叫“上了大当”,便是因为他上了瑛姑这个大当!而因为此事,周伯通再也不能练他师哥很多极厉害的功夫,这对爱武成痴的人来说,实在是天大的损失,周伯通也每每引以为恨!

当日对质之时,段智兴质问老顽童,你既不爱她,何以做出这等事来?老顽童呆了半晌之后,然后突然双膝跪地,对段智兴磕几个响头,自认都是他的不是,让段智兴随便杀剐!周伯通没有攀扯瑛姑,只是保持缄默,其实已是担当了不少,实在枉担“渣男”的虚名,至于后来瑛姑产子,幼子又被歹人所杀,他一直也不知情,须怪不到他的头上去!

瑛姑惨遭抛弃,痛失幼子,妙龄白头,孤苦半生,平生遭际着实堪伤,可殊不知这世间有的悲剧是命运作弄,有的悲剧却是自作因果!因为性别的刻板印象,周伯通和瑛姑这档子事儿,我们总天然认为瑛姑是被辜负被伤害的弱者,其实他二人的关系便如莫文蔚歌里唱的一般,“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辩,女人实在无须楚楚可怜”,成年人不论男女,都要自己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基于目前的剧情梗概内容来讲,《少年派2》要面对更为“苍老”的一批观众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续集当中,马伊琍等演员虽然当年面对了观众的负
  • (第三次发啦没有什么要改的了吧[微风][微风][赢牛奶]-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已完成造林绿化100.8万亩,小动物有了更多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
  • 再后来我回了学校,她也跟我说这话,挺可怜无助的,我也每天偷偷看她的动态,有一天我们聊天,我说只要你能不总半夜出去玩就能和好,她同意了,那时候我真的好高兴,没想到
  • #佳霏猫[超话]# 放饭了——发的是夜宵,当的是早饭,好饭不怕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春游家族]1️⃣用鸽子的夸夸大法赞美一下这种宠妻行为,呜~呜~2️⃣“小鸽
  • 念你久久2580生活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别轻看自己。只要你肯去努力,你就是幸运的。
  • 这是鸿蒙操作系统在消费者业务应用后,首次在工业领域实现商用。这是鸿蒙操作系统在消费者业务应用后,首次在工业领域实现商用。
  • #辽宁好网民抗疫在行动##喜迎二十大 辽宁在行动# 【战“疫”有我 抗“疫”同行】与时间赛跑 与数据为伴 与病毒抗争 来源:北镇市融媒体中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 ​​​(源自网络)真挚友情~人的一生有友情相伴,如拥有一曲美妙的旋律相随,一旦没有了友情,生活就如失去悦耳的音乐,如死水一潭;我并不富有,但我却因有了友情而内
  • 等到了学校,再路过昨天观鸟的旁道树,我听到的鸟叫声,和刚在公交上做的功课完全是两码事儿。这个巢是个幸运的开端,很快我又在另一个更高的杉树顶上发现一个鸟巢,完全一
  • 内耗是让自己越来越难受的东西,别管别人说什么,只需要搞清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才会让内心变得强大,如同海瑟薇说:“我要弄清楚真正的我是怎么样,我要去了解真正的我自己
  • #大胃爱丽丝[超话]#紫菱Happy birthday 永远18岁我的指南针:赵紫菱老师我说过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一年了 我还在 以后每年我却在噜!这就是最好的招
  • 感恩遇见,世间所有相遇,皆有因由每个女生都喜欢吃甜品,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甜品可以治愈坏心情,做一个正能量励志的人。@吴磊LEO三石 wl 30 Leo Wu
  • 作为行业“老三”千禾味业无疑是海天味业食品添加剂风波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在经过事件不断发酵之后,主打“零添加”酱油的千禾味业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了不少的曝光度,几乎
  •  当那位在文管所的亲戚看到老张带过来的乌黑棍子后,顿时两眼放光,激动地话都说不连贯了,只是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好”。 当老张拿出棍子后,村里一个年长的老人看后
  • #竹园庭院设计# #室内设计# #郑州室内设计# #设计美学[超话]# #家居设计# #美好家居打造法# #装修这件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耳熟能详,虽说自古“文人
  • (又是装了一半觉得不好用才找我,白白浪费廿万) 白白担心好几天,之所以这样担心,是因为现在还不是要宝宝的最佳时机。我这两天在量的,一千多万的别墅业主,昨天也在说
  • ᵀʰᵉᵗᵉⁿᵈᵉʳⁿᵉˢˢᵒᶠᵗʰⁱˢʷᵒʳˡᵈ / ᶜᵒᵐᵉˢᶠʳᵒᵐʸᵒᵘʳˢᵗʳᵉⁿᵍᵗʰ.这个世界的温柔,来自于你的强大。 ᵀʰᵉʳᵉᵃʳᵉᵃˡʷᵃʸ
  • 《周六更新日常》男孩子的面子~男孩子是真的舍不得让喜欢的女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丢丢不好叭,哪怕是女孩付了一两次吃饭钱而已哦……我记得我之前问过他,以前怎么不想着谈恋
  • 佛讲了:出家人即使破戒、犯戒,他是一个破了的金碗,在家人修得再好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装潢很美的木头碗。你的外表能度众生,你的心破戒、犯戒,照样会在地狱等三恶道受报
  • #肖战[超话]##肖战拉夫劳伦香氛代言人# [鲜花][鲜花]#拉夫劳伦香氛# 肖战正能量艺人,肖战引导粉丝热心做公益,肖战三观正,肖战引导粉丝越来越优秀,肖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