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专刊# | 历史现场:那些年我们奔赴的高考考场

45年前,全国的知识青年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那场消失了十多年的考试——高考。他们的神情是那么兴奋,眼中是希望的光芒。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已经不太年轻。在他们盼来高考的曙光之前,已经度过了十多年的漫漫长夜。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余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回首看,那些年我们奔赴的考场,是长夜尽头照亮坎坷路上行人的一盏午夜灯光,是青春长歌里一段不知从何唱起的往日旋律宛转悠扬。

我们奔赴故事的绪章与启航,我们奔赴人生的未来与希望。

——题记

农村有赤脚医生,还有赤脚兽医。

农民厚爱我这位当时的“土兽医”,那时我年龄小,个子不高,在村里为牲畜治病,白天黑夜地随叫随到,他们亲热地叫我“小医生”。

1977年9月,社会上开始传可能要恢复大学考试。

不过我在乡下,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我真正得到消息,已经是10月了。这个消息来自于我的一个高中老师,叫张贞庆,他是我高中时期宝应县中学的高中教研室主任,也是我的班主任。他把高考的消息告诉给我的时候,我正在离县城五六十里路的乡下,给牛打防疫针。他当时通过一个人带口信给我,说大学可以考试了,叫我赶快准备,我就非常快地赶回了县城。到了县城老师家,老师真的可以说像父亲一样,已经在他家厨房里面,给我做了一个板铺,叫我不要回家了,就住在这儿复习。当时离考试的时间非常近了,只有不到一个月,这样我就真的住了下来。

我复习时心态比较放松,也不觉得累,我觉得这应该是宝应县中学老师们的一种方式——如果你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就没有必要在快考试的这段较短的时间里熬夜、过度紧张。那天我走进考场之前,也是张老师把我送到宝应县中学的考点,告别时他对我说,你不要紧张,你是有把握的。在调整心态和复习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主要还是得益于张老师的帮助。

张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复习考试是他告诉我的,最后选择学校也是他帮我决定的。

考试还是比较顺利的,我觉得题目都比较熟悉。我们那时候考试和报志愿很有意思,一开始都不敢报好学校,所以我一开始报的都是高邮、盐城等地的师范学校。

后来张老师一看,说:不行,要么就南京大学,要么就北京大学,其他的你不要报。

我就改报了南京大学。

——贺云翱,77年高考考生,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

从高中毕业到考上大学,这中间我工作了四年多——做了一年工人,后来在我毕业的中学做了三年半的民办教师。

1977年下半年,我在做民办教师,去邻近的广洋中学参观访问。我坐在船上,突然有一个广播,听到“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我一下子愣性了,就像《高考1977》那个电影里一样。

我是有点偏科的。高考要考数学,读文科的人都不怎么看数学。我不是一点都不看,但也就看一点,最喜欢的还是文学作品。所以我当时一下子就傻了,傻了以后去看电影,放的《地道战》,我没心情看,就去看数学。当时觉得来不及了,因为我还有工作。那时我隔壁有个教数学的老师,我后来能考上南京大学跟他有很大关系:第一,他有教材,还有什么数理化自学丛书,那个时候都是宝贝,外面看不到的;第二,他还教我做题,题做不出来他随叫随到,真是帮助很大。后来高考时我的数学考了六十几分。因为那个时候文理不分,就是一张卷子,所以我考的分数算高的。

那个时候时间很紧,分两次考,一次是公社的初考,谁都能考,改完试卷以后,再选拔到县里面考,要不然人太多。我初考考得不太好,一共两门,数学不是很好,语文大概能做出来,但也达到复试的线了。复试就考得好一些。当时我把一切工作都停了下来,连学生作文都没批,就堆在那边,考完再批改,上课可能也耽误了一点,因为忙着复习。

后来开会的时候有人告诉我,邮局来了封南京大学的信,是入学通知。我拿到以后立刻就轰动了,因为上南京大学的人,我们公社就我一个,我就是最好的。

——陈仲丹,77年高考考生,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

高中毕业后,我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那一带当兵。紧张的军营生活对年轻人是很好的考验和锻炼,我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锤炼,练就了强壮的体魄与较为坚定的意志。

大概在1977年10月的一天,我随连队在陕西陇县穆家寨一个山头劳动,听到山坡上的高音喇叭在播送要恢复高考的新闻。几天后找到《解放军报》,看到确实有恢复高考的消息,动心之余还有茫然。动心是想尝试,不能放弃这个机会,茫然是怎么复习考大学?我一无所知。

1978年4月复员回乡后,我到二哥工作的地方,江苏淮阴地区灌云县闭门复习迎考。

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当时进人考场前的一些场景。考生有兴高采烈的,有惶恐不安的,也有晕头转向的。我记得还有忘记带准考证,骑车回去拿的人。作为考生我当时年龄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当了五年兵,都二十几岁了。外面一些应届生在背作文、背历史、背地理,当时觉得人家真了不起,而自己傻乎乎地就进了考场。我还怀揣了一个包子,因为容易饿,我饿了会发抖,所以我是揣着包子进考场的,后来由于专心答题,忘了饥饿而没吃。当然,估计真要吃的话,监考老师会不允许的吧。

考试之后估分,我低估了自己,觉得分数或许能上中专或者大专之类的。当时,有中专上也愿意去,因为当时只要上了高等院校,就是国家的人了,就业就有保证。结果分数公布,我的考分比录取线高出很多,就毫不犹豫报了南京大学。

——周沛,78年高考考生,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

我是六八届高中毕业生,在1969年初被“分配”,在1969年5月4日与其他三位同学一起,来到溧阳县汤桥公社东陵大队杭东生产队插队落户。

1977年10月,镇江军分区政工科又从创作组抽调了五个人到北京去采访当年在茅山根据地战斗过的老同志,能够加入这样一个采访组,能够进北京做为期二十天左右的高层采访,我当然感到无上荣光,格外兴奋。我记得大概是十月二十几日,我们一行五人乘火车去北京。大家都是硬座票,连带队的军分区政工科孙科长也没有买卧铺票。在飞驰的列车上我突然听到广播,说中央已经决定恢复业已停止了十年之久的全国高校招生考试,将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让我的心脏几乎为之停跳。

恢复高考了,而且很快可以报名,一个月之后就参加初试。

但老一辈“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舍生忘死,毁家纾难,我等后辈怎么能为了自己参加高考而将采访半途而废呢?

所以,我就这样和1977年的高考失之交臂了。

1977年首次恢复高考,其实是各、省、市自治区分别出题考试的,1978年才真正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是从7月20日到22 日,我还一直保留着当年的准考证,所以时间不会错。

我记得我是到上沛中学考场参加高考的。上沛在溧阳的西北部,临近几个公社的考生都集中在这里。当时农历快到月半了, 晚上一轮圆月升得很高很亮像大银盘样挂在天 上,还能听到附近一些考生读书、背诗的声音。

一天考两场,一共考了两天半时间。考题并不算难,但有些人考着考着就不来了,也许是某门考试“卡壳”了吧?和我一同住豆腐坊的值机员小汤,他第二场考下来,可能化学做得不好,就不考了,后来经我劝说,第四场又鼓足勇气进了考场。我所在的那个考场靠窗一排八个考生,大概都是“老三届"知青。我们每场考试都是认认真真做到最后。不像其他人一样考了一半多会就交卷了。这道“风景线"不久引起了考场工作人员的关注,后来连上沛考场的主考官也专门来察看。这位主考官是上沛中学的王校长,后来出任溧阳政法委书记,他后来告诉我:“当时考场有老师告诉我,这一排八人总是做到最后,看来这朵云上会有雨。”

最后半天是考英语。1978年高考时,外语只作为参考分,不计入录取分数(外语专业除外)。所以考到最后一场时,开考半个小时后,全场走得几乎就剩下我们八个人了。年轻考生大都觉得没什么考的,一到可以交卷时间就走了。我的想法是,虽然不计入录取总分,但人生难得一次高考,怎么也得善始善终吧。

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平均每门课要考到九十分,总分争取四百五十分,英语不算。最后考下来,我记得是八月份寄的考试成绩通知书,我总分考了四百四十一分,也就是每门课八十八分左右。

再说一下我填报的高考志愿。当时好像是报名参加高考时就填报志愿了,不像现在都是成绩出来之后再填。那个时候报志愿不像现在一 样考虑大学层次,讲究“985高校”、“211高校”之别,也没说一定 要把北大、清华、复旦报在最前面。我当时填的五个志愿,第一是南京大学,第二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三才是复旦,第四、第五是华东师范学院和山东大学,专业都是中文系或者新闻系、历史系。这样的志愿排序,放在今天看是很好笑很悖理的。当时我没填北大,因为比较远,我的女朋友刚好那年从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分到溧阳南渡中学工作了,我不想离得太远。

——龚放,78年高考考生,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

(文字内容节选自南京大学校史口述历史系列丛书《我的高考》,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钱秋睿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受尽日寇折磨的韦绍兰,逃出了关押她的地方。回到家后,她发现自己怀上了日寇的孩子,她拼命捶打着肚子。婆婆劝她:“生下来吧,万一以后不能生育了”然而生下儿子后,儿子却仇恨她,她的人生过得更加艰难。

1920年,韦绍兰出生在广西荔浦县。韦绍兰20岁那年嫁给了朴实的农民罗佢贤,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韦绍兰的心里是甜蜜的。

1944年冬,日军开始扫荡广西,他们在广西无恶不作。
抱着不满一岁女儿逃命的韦绍兰不幸被日军抓住了,日军把她抓上了一辆卡车,车上还有几名被日军抓来的女子。

日军把韦绍兰和车上的几名女子带到了马岭镇的慰安所。韦绍兰看到慰安所里的女人被折磨得不成样子。

韦绍兰感到很恐惧,她想逃跑,但是又何尝容易,那些逃跑被抓回来的女人,会遭到毒打。

在慰安所里,韦绍兰饱受摧残,终于在3个月后,趁日军守备疏忽时,她抱着女儿逃了出来。

韦绍兰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回到了婆家,然而丈夫对她的态度,让她很绝望。

丈夫对她说:“你回来了?你还晓得回来呀”
丈夫觉得妻子韦绍兰“学坏”了。

好在婆婆能理解韦绍兰所受的伤害,她劝儿子要对韦绍兰好一点。
但从韦绍兰逃回来之后,丈夫一直对她很冷淡。

不幸的是,逃回来不久,她的女儿就因病离她而去了,这让韦绍兰悲痛欲绝

痛失女儿,丈夫的冷淡,还有那3个月的折磨,让韦绍兰感觉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了。她找来一瓶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幸好被邻居及时发现救了回来。

然而不幸的还在后面,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怀了日军的孩子,这让丈夫觉得很是抬不起头来,他对韦绍兰冷嘲热讽。
那段时间韦绍兰的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她每天都拼命捶打肚子。

韦绍兰老年后回忆起,当时发现自己怀孕时,她感觉生活暗无天日,她说:“没有哪个比我更苦了”。

当时婆婆劝她说:“生下吧,万一以后不能生育了”。
在婆婆的劝说下,韦绍兰决定生下孩子。

怀孕时,不仅丈夫对她冷嘲热讽,有些村民亦是如此,但很多妇女却很照顾韦绍兰,她们知道韦绍兰是被迫的,她是受害者。

几个月后,孩子出生了,是一个男孩,她给孩子起名罗善学,丈夫罗佢贤对这个日本人的孩子极其厌恶。

罗善学年幼时,辱骂声经常围绕着他,有些人把对日本人的仇恨发泄到了罗善学的身上。
他还被同龄的孩子骂道:“你是鬼子的种”。

韦绍兰恨日军入骨,她也曾有过把罗善学掐 死的念头,但是她下不去手。
生下罗善学后,韦绍兰经常遭到别人的白眼。

后来,韦绍兰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和儿子。

小儿子罗善平长大后很不喜欢家里这位特殊的大哥,他曾有个想法,要把罗善学杀了。

因为身份的特殊,罗善学得不到父亲和弟弟妹妹的喜爱。

后来罗善学回忆自己的童年,他的童年是在辱骂中度过的。
当同龄的孩子骂他是日本鬼子时,罗善学总是大喊:“我是中国人”。

再大些时,罗善学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为什么自己总被辱骂,他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了母亲身上,他责怪母亲当年为什么要生下他,这种责怪持续了很多年,有段时间他甚至有些恨母亲。

到了罗善学结婚的年龄,可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嫁给一个日本人,所以几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此后罗善学放弃了结婚的念头。

后来韦绍兰的女儿和小儿子成家后就搬了出去。

虽然父亲罗佢贤不喜欢罗善学,但对父亲他是尊重和孝顺的,当父亲生病卧床时,都是罗善学在照顾他,直到父亲去世。

丈夫去世后,韦绍兰和儿子罗善学相依为命。

2007年,中国首个“慰安妇”资料馆开馆,韦绍兰的故事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韦绍兰是唯一一个承认自己生下日军孩子的慰安妇,老人意在揭露日军的罪行,也希望能得到日本人的道歉。

罗善学也强烈要求日本方给母亲道歉,这么多年他最懂得母亲心里的期盼。

2012年,导演郭柯以“慰安妇”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小短片《三十二》,记录了韦绍兰的故事,因为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起名《三十二》。

短片里,韦绍兰接受采访时,她紧握的拳头,脸上的泪水,让人们感受到了老人内心的仇恨和心酸。

导演郭柯说:“她遭受了那么多苦难,我是带着同情心去接触她的,但我却从她身上得到了鼓励,这颠覆了我以前狭隘地对她的想象,这个老人身上有那么多的正能量”。

老人的故事曝光后,有很多志愿者去看望老人,他们以同情的心态接近老人,最后反而被老人的乐观态度感染了。

这么多人的关心,让老人的心里暖了起来,她觉得世界很美好。

2019年5月5日,韦绍兰老人去世,享年99岁,遗憾的是直到老人家去世,她也没能等到日本方的道歉。

韦绍兰去世后,仍有志愿者会去看望罗善学,罗善学看到志愿者后,脸上总会流露出开心的笑容。
爱与被爱也是韦绍兰最愿意看到的。
韦绍兰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她却依然爱着这个世界。

她说:“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Via福建电视台第一帮帮团【垃圾投放点占用小区公共停车位却没征得业主同意,业主:倒逼买车位!对此,物业工作人员承认,确实只张贴了告示,未征得全部业主的意见。
  •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也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2)活动标志:活动标志,指必须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包括皮肤的皲裂、肌肉
  • “医生说,就是因为我胎儿时期就泡在妈妈的‘糖水’里,胰岛功能受到损害了,孕期才出现这种症状!”分析:患病与胖瘦没有绝对关系“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女性妊娠期发
  • 当迁葬工程一开始,掘开土屋,风水先生即将手伸入封金内(存放骨头的土瓮)抓出一条鲤鱼,用鲤鱼的眼睛来擦自己的眼睛,说也奇怪,擦过之后即恢复光明,这位先生一声不
  • >>> 1、少量填充即可达到理想的祛 皱效果; 2、无排异性:移 植从自身干细 胞刚分离的胚胎脂肪干细 胞,因此不会出现感 染、排斥等副作
  • 在股市中永远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今天不谈诱多的走势,就讲真正的突破之后也不是每次都能突破成功,一飞冲天的。原因就在于你前面的洗盘只是洗得离你最近的位置的套牢盘
  • 天亮之后,张狂来了,见到此情景,就对他说:“你太过贪婪,为了这点小利,竟钻钱眼,实在是咎由自取!殊不知,你占便宜,其实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 企业展台前,络绎不绝的求职者前来咨询,“你们公司的铆焊工一个月工资是多少,有没有五险,包不包吃住?”大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特长、学历和能力,自我推荐给用人单位
  •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好的大运,了解命、运的规律,掌握运势的曲线,就不难做到顺势而起、创造辉煌了。三、在等待破茧而出的日子里,不要着急,不要沮丧,学会把一些事
  • # 丨原创样片# 全套丹宁的隽永穿搭,极具洒脱感。金属质感的单品平衡了牛仔粗犷感,使整体造型精致而时髦,极具风格化质感。
  •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 10、再发再发,我都不够用 以上为网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态度【#杭州消费券4天还没花到1个亿#,还有一半库存劵】据钱江晚报,杭州市商务局消息,截至6月28日1
  • 这里特别提醒一点的是市面上大多的封口机的湿抽功能都做的不够好,要么抽的太干,要么会把水分抽进去,湿抽功能真的很考验一个封口机的品质!并且吸力特大,十秒钟完成塑封
  • 为什么有厨师机有烤箱还需要买面包机因为想有时偷下懒面包机一键面包也很好吃,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给娃制作早餐搭档-肉松,新鲜猪里脊肉制作,真的又好吃又健康营养!#情侣
  • 点击进入Moveup x Lamu的欢乐旅程 10月15号,封岛半年的斯米兰终于发布了官宣,再次开岛~为了保护岛屿,18年已经取消岛宿,目前大家只能通过参团形式
  •   2016年,在区交安办(现称“道安办”)的指导下,投入10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建立了10个二级交通劝导站,遴选出10名熟悉当地地情,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劝导员。
  • 家长:海夫人你好,我们家孩子现在七岁半,抽动症已经出现一年多了,看了你的书,我现在也想给孩子停药,就是这个停药的过程,是不是需要慢慢的停下来啊?[苦涩]经典物理
  • 【#黄冈# 男子大街上突发病倒地抽搐,消防员路过出手相救】6月24日,黄冈一男子在马路上突然发病,直接倒地开始抽搐痛苦不已,接下来的2分多钟时间内,车来人往没有
  • 白羊男喜欢做自己事业上应该做好的事情,特别是活力无限的白羊男,事业上有很强的征服欲望,年轻的白羊男留在恋人身边的时间很少,也许在追求你的时候,白羊男生怕失去你,
  • 对比2021年的业绩、光伏玻璃的销售量,在拿下天合光能的大订单(3.5年内预估光伏玻璃销售3.375亿平米,预估合同总金额达74.25亿元)后,亚玛顿的业绩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