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经》卷四

【经脉第一】(下)

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阳者,太阳也,至手太阴而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至心。二阴至肺,其气归于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孱相并,缪道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二阳一阴,阳明主脾(一本无脾字)病,不胜一阴,脉耎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能至,内乱五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阳(一作阴)脉沉,胜肺伤脾,故外伤四肢。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言妄行,癫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嗌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之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也。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癫疾,下为漏血病。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如风礔礰,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嗌干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身重,三阳之病也。

黄帝问曰;脉有四时动奈何?

岐伯对曰: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应中规,夏应中矩,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如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持脉有道,虚静为宝。

春曰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也。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为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青,脉之至也,长而弦,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日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一本云头脉紧)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少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治之趋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译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谓之不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涵者,名曰逆四时。未有藏形,手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而脉实坚,病在外而脉不实坚者,皆为难治,名曰逆四时也。

曰:愿闻虚实之要?

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长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盛身寒气虚身热曰反,谷入多而气少曰反,谷不入而气多曰反,脉盛血少曰反,脉少血多曰反。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其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少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谓反也。夫实者气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孔也。

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脉不夺色夺者,久病也。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侯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竞上者,胸喉中事也。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

腹胀,身热,脉大(一作小),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脉大者,是二逆也;血衄不止脉大者,是三逆也;欬而溲血而脱形,脉小而劲者,是四逆也;欬脱形,身热脉小而疾者,是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死矣。

腹大胀,四未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一作后)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欬,溲血,形肉脱,喘,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欬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治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腘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衃笃重,是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五逆也。

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是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则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侯也。

心脉满大,痫痉筋挛。肝脉小急,痫痉筋挛。肝脉瞀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己。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肝肾脉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为惊。心脉揣滑急为心疝(《素问》揣作搏,下同)。肺脉沉揣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二阳急为惊。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己。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揣沉为肠澼下血,血湿(《素问》作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甚七日死(《素问》作热见)。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瘖舌转者,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瘖,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脉至而揣,衄血身有热者,死。脉来悬钩浮者为热。(《素》作常脉)。


脉至而揣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而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己。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已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丛棘(《素》作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一本作塞)如故也,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圣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棘(《素》作交漆)交棘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而死。脉圣如涌泉,浮鼓肌中,是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韮花生而死。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足,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见黑白,累发而死。脉至如悬痈,悬痈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气予不足也,水冻而死。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五脏寒热(《素》作菀熟),寒热独并于肾,如此其人不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著(《素》作手不直)手,丸渭不著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春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念如日 礼赞如虹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为道元功德母。能真信者,方能万难不辞。然真信,必据于胜解证悟。能海上师多次言及:“以宗喀巴大师之智慧,精进至五十余岁,作缘起赞时,犹言我今始真信佛说矣。”可见真信二字,含有多大的份量!

《缘起赞》是宗大师开悟后所造的第一部论典。展示了大师于佛如日般之信仰,也表达了大师对释迦佛及佛法发自内心的赞叹。《缘起赞》因其法理深邃,情感真切,言辞优美,多年来广为传颂。

宗喀巴大师造此文有这样的缘起:大师在西藏求法时,在苦行过程中面见了文殊菩萨,得到如下授记:将来你依靠龙猛菩萨、圣天论师等的加持可以开悟,还能度化无量众生,但在此之前一定要精进积累资粮等。

后来大师在梦中见到了五位中观论师——龙猛菩萨、圣天论师、佛护论师、月称菩萨、清辨论师。佛护论师把一部《佛护论》放在宗大师的头顶作了加持,之后他就从梦中醒过来了。大师立即找来这部论典,读至“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一句时就开悟了。(也有说是依《中论》“若远离蕴体,则无蕴体性”这一颂开悟的。)

开悟后,大师对整个缘起空性法门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生起了不退转信。以此因缘他作了《缘起赞》。

《缘起赞》以证悟和宣讲缘起性空来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功德。这是其独特之处。

为什么要以此来称赞佛陀呢?

因为缘起是佛教的精华。懂得了缘起,就能满怀信心地知道,释迦牟尼佛一定能够给我们指引出准确的方向,引导我们走向解脱。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指出:“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此颂谓如果不具通达缘起性空之正见,虽修出离心及菩提心等法亦不能断除流转三有之根。何以故?三有之根本是无明,出离心及菩提心皆不是无明之亲对治法,若要断除无明必须通达缘起性空之无我慧故。因此,小乘欲得涅槃者必须在修出离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大乘欲得无上正遍觉位者亦须在修菩提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焉。宗大师又在《缘起赞》中说:“佛事语最妙,语中此理胜,是故诸智者,应从此忆佛”。颂中所说“此理”即指缘起性空真理。此缘起性空甚深真理对于学佛者之重要性可以知矣。

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不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证明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与正确,而是以佛陀通过自己的悟道,并宣讲了缘起这样深奥的法门为理由,来赞扬释迦牟尼佛,这也是《缘起赞》的由来。换言之,《缘起赞》主要不是赞扬缘起,而是通过缘起来赞扬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认为,所有的神通、四禅八定以及其它的世间功德,都不如证悟缘起。因为前者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唯一能解决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证悟缘起性空。从这方面来称赞佛陀,是最殊胜的方式 。(以参考多位善知识释文综合。)

民国以来,随着藏传佛法广泛传播,《缘起赞》得到更多重视和欢迎。汉译本(包括本颂和释文)有法尊法师译本、观空法师译本、郭和卿居士译本、索达吉堪布译本等。以上译本颂文多为五言或七言句,适合诵读记忆。近年,也有人尝试从英文转译为汉文白话长短句,此似乎也有方便现代人阅读之可取处。

《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缘相违。

是故离缘起,更无有少法,故说离性空,亦无有少法。

若法有自性,则说无涅盘,及无戏论灭,自性无灭故。

故于智众中,发大狮子吼,数唱离自性,善说谁能难。

况无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违随顺。

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说因。

此皆自性空,缘此此果起,二决定更互,无障为助伴。

除此更有何,为甚奇希有,以此理赞尊,成赞非由余。

若有为愚使,与尊作仇隙,彼不忍无性,妙声有何奇。

若受行尊语,珍藏缘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说此为奇。

缘起是无性,无上引导门,若即由彼名,反执有自性。

今有何方便,导彼众生趣,胜圣善行阶,无比尊喜道。

自性无作待,缘起有待作,何能于一事,二无违和顺。

故说缘起法,虽自性本离,然似彼显现,此皆如幻事。

说如尊所教,无有少敌者,能如法求过,善达即由此。

何故由说此,于见不见事,远离增益执,及损灭过故。

缘起道因相,见尊说无比,由此证余语,是量起决定。

见如义善说,有随尊学者,衰损皆远离,灭众过根故。

由背尊圣教,虽久依疲苦,后后过如呼,我见坚固故。

希有诸智者,善达此二别,尔时于圣尊,岂不从髓敬。

纵于一分义,得少许决定,尚与彼胜乐,况尊众多说。

噫愚坏我慧,于如此德聚,虽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然幸将近终,命相续未没,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说中缘起说,慧中缘起智,二如世胜王,尊善知非余。

尽尊所垂教,依缘起性转,彼为涅盘故,尊无不趣寂。

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尊为求此故,经于无量劫,数舍诸身命,亲爱受用等。

由见何法德,如钩钓诸鱼,能引尊意法,未亲从尊闻。

自恨善根劣,由彼忧恼力,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于此思尊说,相好胜晃耀,光网遍围绕,大师妙梵音。

此作如是说,能仁妙影像,显现于意中,如月治热恼。

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除边执心暗,映邪说星宿。

吉祥月善说,白光鬘照显,由师恩见时,我意获安息。

一切佛事中,语事为第一,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师如是敬。

遇此无上大师教,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诸众生,成善知识摄受因。

愿利者教尽有际,不遭恶分别风动, 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常充满。

愿一切生舍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显甚深缘起性,虽剎那顷不慢缓。

愿胜导者无量难,殷重为心所成办, 由何方便令此增,昼夜专注恒思察。

净胜意乐勤彼时,梵王帝释护世间, 妙黑天等护法众,恒为助伴无暂舍。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多闻苾刍善慧名称吉祥,著於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侧喇顶静处,又名尊胜洲,书者求寂虚空吉祥。。

脉诀阐微 清·陈士铎
第一篇
脉理甚微,原非一言可尽,人病多变,又岂一脉能包。论其阴阳,别其生死,察其脏腑,观其症候,既上中下之宜分,必寸关尺之自定。左寸心,左关肝,火木宁无至性;右寸肺,右关脾,土金本有深情。唯两尺为肾,水火实难分配,中间是命,左右还可同观。三焦别上中下以相诊,余经合寸关尺而共视。盖部位乌容倒置,辨贵分明,而表里何必细分,不宜拘执。虽按指以三部为法,数息便悟断经,顾看脉以五脏为主,知脏即通治腑。察四时之节气,春夏异于秋冬;审一日之晷时,寅卯殊于申酉。大约逢克则凶,逢生可救,我生则缓,我克难医。因五行而推断,举一隅而可知。弦似乎紧,涩似乎微,浮与芤相反,沉与伏宁殊。洪同实状,弱带濡形,辨之既清,病将安遁。故急则为痛,弦则为风,紧则为邪,缓则为虚,微则为冷,数则为热,滑则痰多,涩则郁塞,洪为火旺,大为血干,沉为阴寒,迟为困乏,小者气衰,细者血涸,浮者气升,伏者脉结,芤多失血,实多壅气,弱者阴亏,濡是湿犯,长是正气之和,短是邪气之克,代为正气之衰,革为正气之脱,结为邪气之搏,促为正气之耗,动有变动之机,静有安宁之喜。毛主火之将旺,石乃水之极沉,耎是力薄,坚乃邪深,钩为气血之和,躁为气血之燥,搏击指而有太过之虞,散去指而无可留之状。脉嫌其绝脉,脉贵其平。既知各脉之异同,可断诸症之常变。然而诊脉必须得时,要在日之平旦。按指原无异法,贵取气之甚清,自然虚实易明,盛衰易辨矣。
陈士铎曰:脉理之不明也,久矣。以致看病不真,用药寡效,是脉之精微不可不讲也。然而精微出于浅近,过求乎窈杳,反致失之。此鬼真君脉诀之妙,妙在浅近,使人人易知而深入也。
又曰:脉有阴阳之不同,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似乎切脉之分明,不知无一脉无阴阳,非浮为阳而沉为阴,迟为阴而数为阳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中消息,全在临症明察之,心可意会,非笔墨能绘画耳。
又曰:十二经各有脉,分十二经看之,自然玄妙入神。然而过求其精,反失其约。盖五脏之
1/25

脉,能统摄七腑,腑病治脏,脏安而腑自安。故脉诀止消言脏,而不必言腑也。
又曰:切脉以呼吸为准。一呼脉二动,一吸脉二动,为平人无病之脉,有余不足皆病也。世人切脉,多以三指齐按于寸关尺以候各脉,焉得备观其阴阳虚实邪正之分哉。必须先以一指观其左寸,后及左关,又及左尺,然后又及右寸,又及右关,又及右尺,逐步分别,再以三指准之,则何异何同,始了然于胸中。见浮言其风,见沉言其积,见迟言其痛,见数言其热,自能阴阳莫逃,邪正有别,虚实不淆矣。
又曰:春夏秋冬长夏各有定脉,《内经》已详言之。春主弦,夏主钩(钩即微洪之意),秋主毛,冬主石,长夏主软弱,太过不及均是病征,尤不可见者,克我之脉。如春宜弦而见毛,夏宜钩而见石,及至秋冬未有不病者,余可类推。
又曰:脉随血而行,而血随时而运。病脉行至克我之脉,则病必重,行至生我之脉,则病必轻。盖金脉逢金时必旺,木脉逢金时必衰,故木病值寅卯则当其令,逢申酉则失其时。观寅卯申酉之旺衰,即知金木病情症候矣。即一木而可通之火土水金,即寅卯申酉而可通之子午亥辰戌丑未也。
又曰:脏腑之病虽各不同,要不外五行之生克,逢生则病易愈也,逢克则病难痊也,我生则泻我之气,我克则劳我之神,脏腑为战争之地,胸腹为角斗之场,敌虽扫除,而斩杀甚多,伤损必过,调停于生克之间,和解于败亡之内,仍于金木水火土而善用也。
又曰:脉有相似而实不相同者,尤宜分辨。盖脉似相同而病实各异,一经错认,死生反掌,可不慎欤。
又曰:脉之秘诀,大约三十八字尽之。而每字实有秘要,非一言可尽也,既非一言可尽,而鬼真君何以每一字皆用一言以诏示天下,岂脉诀贵少而不贵多乎?不知诀不必太多,而论诀正不可太少也。
又曰:急则为痛,言见急脉即为痛病也。急似乎数而未至于数也,急似乎紧而未至于紧也,有不可缓之状,乃气与火相斗,邪与正相争也。
又曰:弦则为风,弦乃春天之正脉,春天见弦脉,正风木之得令,非病也,苟见于夏秋冬季,则弦为风矣。
又曰:紧则为邪,邪者,亦风之类,但风邪感之甚骤,则脉必现紧耳。
又曰:缓则为虚,虚者,重按之不能鼓指也,鼓指亦非太劲之谓,言其不能微微鼓指耳,最宜活看。
又曰:微则为冷,冷者寒也,不论何部,见微多是寒症。
又曰:数则为热,热乃火病,火性炎上,其性最速,故数脉作热论也。但数不同,有阴数阳数之异,有初数久数之分,然而热则一也。
又曰:滑则痰多,天下至滑者,无过于水,痰亦水也,水多则痰,生痰多则滑宜见也。然而水病不一,滑脉不常,何故单以痰多属滑也?不知水未结痰,其体静,水既结痰,其体动也,动极则滑极,脉见滑矣,非痰多而何。
又曰:涩则郁塞,涩脉乃往来不甚舒畅也。此阴阳不合,气血不达,外感于风寒,内阻于忧郁,抑塞而不通也,郁而未发之状,六部见此象,具能成病,尤于肝经不宜。一见涩脉,即以解郁通塞之药急治之,随手奏功也。
又曰:洪为火旺,洪者来大而去数也。洪与大有分,按指若大久之而不见其大,止见其数,重按之不见其数,而仍见大者为洪也。夏见此脉为宜,否则皆火旺之极也。
又曰:大为血干,大者重按而仍洪也。火之有余,乃血之不足,血不能制火,乃见大脉。在
2/25

夏天则犹非大忌,然见大脉即宜补血滋阴,以水伏火之为得耳。
又曰:沉为阴寒,沉者至深之象。深则未有不阴,阴则未有不寒者也,入石洞而阴寒逼人者,正以其深沉耳。
又曰:迟为困乏,迟者言俟之而不能深进也,行百里者半九十,非迟之谓乎。是其力乏神困,欲进而不能,非可进而不肯进也。
又曰:小者气衰,小脉言气之小而不能大也,气之不充故耳。
又曰:细脉言脉之细而不能粗也,江河细流,正水之缩也,人身之血少,自然脉细矣。
又曰:浮脉按指即得,气举而升之也。
又曰:伏脉按指始终不可得,或隐隐约约,或有或无者也。是邪气搏结正气而不能出也,用药出之者生,然出之骤,亦非佳兆。
又曰:芤脉中空如无也,血失则内无血养,安得不中空乎。
又曰:实脉不独按指有力,且有不可止抑之状,非正气之有余,乃邪气之有余也,邪气有余,自然壅塞正气矣。
又曰:弱脉不能强旺之状,阴虚而不敢与阳气相争也。
又曰:濡脉言其濡滞也,湿则沾濡,非欤。
又曰:长脉之现正气之和也,有胃气则脉自修长,有从容和缓之象。
又曰:短脉者,欲长而不能,欲速而不达,因邪气之克犯正气,正负邪胜也。
又曰:代脉之现,正气之衰,不得不止以息其气也,有痰气壅膈不散,亦现代脉者,然正气不衰,痰安能作祟,使脉中止而不还乎。
又曰:革脉,脉来浑浑而浊乱击指者是,盖正气之欲脱也。
又曰:结脉其来则缓,而时有现止,是力不能不止也。明是正气甚衰,不敢与邪相斗,邪气搏结于一身耳。
又曰:促脉急遽之状,气耗而势难宽舒也。
又曰:动脉有不能安静之势,动极生变也。
又曰:静脉与动脉相反,不动则不变,自有宁静之福矣。
又曰:毛脉言如羽毛之拂体,乃有余之象,火将浮而又息之状。夏秋间之正脉也,在夏则生气之旺也,在秋则旺气之衰也,在他时则热气之盛也,宜于活看。
又曰:石脉乃沉脉之至,藏之极也,冬时正脉,余时见之为寒冷矣。
又曰:耎脉不能刚健之状,明是力之不胜耳。
又曰:坚脉至硬之状,邪气深入,劳不可破也。
又曰:钩脉洪而不大之象,如钩之有留也,乃胃脉和平,火不盛而司其令,夏日见之尤为平脉也。
又曰:躁脉似动而非动,似数而非数,似促而非促,似急而非急,若有干枯烦扰之状。
又曰:搏脉者,击指之谓也,各脉皆能击指,皆属太过。
又曰:散脉者,即解索之兆,乃欲留而不能留,欲存而不能存也。
又曰:绝脉者,言脉之将断而未断,可续而不续也,死亡之时,必现此脉。
又曰:平脉者,言各脉得其平也,如浮不甚浮,沉不甚沉,迟不甚迟,数不甚数耳,人现平脉,多系胃气之全也,胃气无伤,又宁有疾病哉,此脉之所以贵得其平耳。
又曰:鬼真君脉诀,止得三十八字,然而人之疾病,已尽括于其内,要在辨其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则因常可以通变,遇变可以用常,随时随地随症随人无不可以起死回生矣,又何
3/25

必拘拘于日之平旦,乘人之清气诊病哉。
又曰:五脏七腑各有脉,俱在寸关尺观之,内经分三部之内外前后上下以细察其部位,何其详也。而鬼真君独重五脏,将七腑略而不言,止将三焦命门以示世,又皆不专属之肾,何其略也?不知脏可以包腑,而腑不可以包脏,论府太详,必至反遗夫脏矣。不若专言五脏,治脏而治府在其中矣,三焦乃府之一,何独举而言之?因世错认三焦在于肾中,故特指明也。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世人不知,而以右尺观之,恐失命门之义,故鬼真君辨明之也。
又曰:或曰王叔和脉诀,因遗落心包,遂至传疑千载,今鬼真君之诀,将七府全然不讲,不更滋甚乎?然而切脉止可切五脏也。七腑部位,内经虽分,似乎有一定之理,而究难别脏府之异。不若单切五脏,论其五行之生克,病情反无可遁也。此鬼真君不言七腑,真是至捷之法,亦是至玄之机,幸勿作王叔和遗落心包一例而并讥之也。
又曰:脉贵知微,然而得其微又甚难,暗中摸索而欲使脏府之疾病了然于手指之间,易乎,不易乎?虽然切脉必须问症,症是府病,即以脏之脉合之,脏之脉不病,即是府病也,治府而病可愈。症是脏病亦以脏之脉合之,脏之脉病,是非府病也,治脏而病亦愈矣。苟知此法,又何微之不可得哉。
又曰:凡人之脉,多不相同,不可以此人之脉,概论诸彼人也。看人之脉,当取其左右两手之脉一一而消息之,辨其何部独异,乃断何经之病,庶几得之。
又曰:看脉须看有神无神,实是秘诀。而有神无神何以别之,无论浮沉迟数滑涩大小之各脉,按指下若有条理,先后秩序不乱者,此有神之至也。若按指充然有力者,有神之次也。其余按指而微微鼓动者,亦谓有神。倘按指而散乱者,或有或无者,或来有力而去无力者,或轻按有力,重按绝无者,或时而续时而断者,或欲续而不能,或欲接而不得,或沉细之中倏有依稀之状,或洪大之内忽有飘渺之形,皆是无神之脉。脉至无神,即为可畏,当用大补之剂救之,倘因循等待,必变为死脉,而后救之晚矣。
又曰:人有天生细微之脉,不可动曰虚弱,当统六部同观之。倘一脉独旺,一脉独急,余脉皆现细微,此非虚弱之脉也,旺乃火盛,而急乃邪侵也,以此消息,断然不差。
又曰:切脉贵先调息,吾息调而后可以察病人之息。盖病人之息,呼吸不到,未有能调者也。倘医者之息不平,又何以知病人之息哉。盖学医者平日学导引之法,则呼吸之间无太过不及,自然下指之时,息数可以分别,可以察病人之脉也。
又曰:看脉必须看症,盖症所以印证夫脉也。夫人之脉不同,有天生阴脉,不现于皮毛之内,又将何处看脉。故必观其症候之若何,而症候正难辨也。或看其起居之静躁,静为阴而躁为阳也;看其饮食之寒热,喜寒为热喜热为寒也;问其大小便之燥湿短长,燥短而实,而湿长为虚也;辨其口舌之黄白峭滑,黄峭为邪盛,而白滑为正衰也。是观症所以济切脉之穷,而切脉所以辅观症之妙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S30孙右高速大呼段:受得大高速事故影响,内蒙到大同方向,S30孙右高速大呼段互部互通拥堵至主线4公里;因降雨:★G55二广高速得大段,因降雨,新荣北站、大同
  • 等于说,比传统社会多了一个选择,在传统社会她没得选。在传统社会,单身是不大可能的。
  • 如果这种情况成立的话,那么在歼-35隐身舰载机成熟之后,现有的“山东”舰和“辽宁”舰连改装恒温机库这一步都可以省略掉,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后就能够搭载歼-35隐身舰
  • ​​​#初级会计网课##中级会计网课# ​​​那猫咪在落叶里打了滚,晚霞铺满天空,风把思念吹向你,我所贪念的人间,不过是你而已。22年 中初级审计师21年 注
  • 女人一定要多长见识,让自己有独立的能力,才不会男人送个小礼物,就觉得受宠若惊,男人请吃一顿饭,就觉得“他对我真好”……如此,你才能看清男人接近你的目的,而不是被
  • 小傢伙發狂,只因燕這兩天沒有撫摸小傢伙,昨晚不高興把花盆都摧毀了,門用繩子繫上也被小傢伙解開了,安慰小傢伙給他愛,立馬安靜下來,也是被徹底醉了[捂脸]小傢伙估計
  • 」擁32D豐滿上圍的中葡混血模特兒#布睎尤#(Riaco)經常大方晒身材,四肢纖幼又有纖腰的她熱愛運動,但笑言飲食方面毫不節制,自認大食妹:「我食自助餐食好多,
  • 却可以改变生活的方式;我们无法左右一生的命运,却可以主宰一天的心情。却可以改变生活的方式;我们无法左右一生的命运,却可以主宰一天的心情。
  • (※生配信アーカイブありますので、ぜひ!全容はぜひ誌面でチェックしてみてね✨おなじみの"カズニョロポーズ"で決めてくれたよ❤️
  • !!
  • 若这位道长较起真来,非买此药不可.如何是好?他正想上前答话,把道士支走;不料,何姑娘又开了口:“父慈子孝是家和散,兄友弟恭是顺气汤。你这么一间小小的药店,就能一
  • 当音乐系男生邂逅了高冷富二代......#余生请多指教#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大三音乐系元气少女林之校,不想按照父亲的安排规划人生
  • 她开始承诺我们每个人只招小班!她开始承诺我们每个人只招小班!
  • 人民币的广告语就是:“ 只要你努力,我就是你的,终身有效 ”只要你一直在我身边,我终生爱你,不离不弃OTO等你过了三十岁,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存款,亲人遇到事你拿
  • 接下来发生的事儿让朱大觉得难以置信,在郎中取狼心的时候,狼群只顾着抢食猎物,并没有把郎中放在眼里。”朱大照郎中说的,洗净狼心扔给狗,结果被狗疯抢着吃了,朱大赶忙
  • ”“不是,”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有点着急:“别的快递都没有这样的啊,而且是你们一个快递从扬州发过来用了10天,我没想到会这么慢。“好,订单号多少,嗯嗯,我给你快
  • 昨晚两点睡 中午十一点起 睡的很饱 中午吃了南瓜面哄昕昕睡午觉 昕昕睡着后洗了很多这几天生病攒的衣服 还有辰辰的鞋子 下雨了 不知道要多久能干 晚上吃了大
  • 信息控制与恐惧投放,一种新的社会管控形式已经成熟【转发赠书】左翼运动究竟给宫崎骏、高畑勋带来了怎样的深刻震撼;“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如何作为“逍遥派”冷眼旁观当
  • 《法华经》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好好地观照,就是在这里再写个佛的十号都不叫多余,因为《法华经》是发心的经,每一个字都表一种力量。有的和风细雨,有的狂风暴雨,主要是
  • 离谱的五月终于过去啦比想象中的更加痛不欲生但是熬着熬着也就结束了人生第一次一天干出一万+的字人生第二次通宵写作业一个月参加四场期末考试依然要七月中才能回家前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