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是为了什么?

学佛是为了转迷成悟,离苦得乐;
学佛是为了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学佛是为了断恶修善,明心见性;
学佛是为了清净灵魂,欢喜生活;
学佛是为了悉知世法,报四众恩;
学佛是为了解脱烦恼,智慧无碍;
学佛是为了降伏自心,超越自我;
学佛是为了洞察真理,觉悟众生;
学佛是为了福慧双修,心想事成;
学佛是为了遵循因果,不造新殃;
学佛是为了解脱生死,超越轮回;
学佛是为了世出世间,圆满成就;
学佛是为了自度度他,众皆成佛。

卢胤尧居士随复于成都狮音书院
壬寅·小满


《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杨丽萍执导舞剧《春之祭》来泉演出】17日晚,由杨丽萍执导的现代舞剧《春之祭》在泉州大剧院上演,精彩的演出赢得现场观众的好评。

100多年前,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写下了《春之祭》,成为20世纪轰动乐坛的先锋性“实验音乐”。这部现代舞的开山之作,百年来吸引了无数顶级舞蹈艺术家为之着迷,也是舞者的“试金石”,至今已有400多个版本。

“很多人会忘了自己拥有什么,其实就是低下头来寻找种子,让它发芽成长,这没有多难。尊重自己的文化,这是非常美好的法宝。”杨丽萍版《春之祭》用东方美学重构西方经典,讲述了“神”因为有了悲悯之心,自愿坠入红尘,历经万千,变成了“人”;“人”因为有了觉悟之意,甘愿奉献,无畏牺牲,从“人”超越宿命变成了“神”。杨丽萍运用东方审美、东方智慧及东方哲学,为《春之祭》注入新鲜血液,重新解读、演绎一场杨氏美学的四季之春,让观众在剧场空间踏遍东方美景、品味极致东方美学,留下对于生活、生命的深远思考。水月、陈铉之、董继兰等优秀青年舞者领衔主演,让这部作品感染力极强,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https://t.cn/A6X6twSM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接触过很多异地恋分手之后想要挽回的人,但是我并不是只要有个人来找我我就答应,因为异地恋分手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你是否对结束异地之后的生活有所规划。如果你们当初
  • 上个月底,安以轩老公陈荣炼因涉及非法经营赌场,聚众赌博等罪名被抓。在澳门,他和洗米华都是新晋的百亿富豪,靠做叠码生意起家,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大量的财富。 去年,
  • 肖战写的那一篇《一些想说的话》每看一遍,心里就多了一层“静”,而后“净”,眼净,心净,脑净。风烟俱净,根尘皆清净。 很多人说肖战是“有趣的灵魂”,归根结底,是
  •   【楞严经卷九】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呓言
  • 从《四海》放映厅走出来,一个人又绕着空寂的街巷走了好久。 那是在春节期间,我决定一个人留在深圳。这座平日里汇涌着千万外来人口的城市,在他们移出之后,瞬时变得萧
  • #花生书单# 15本熟男熟女书单5⃣️(附书评),请查收[心]性张力,up up! 《我愿与君相知》一零九六 《绊橙》这碗粥 《0852》蟹总 《我叫王西平》
  • 宁波相亲介绍甜美可爱的小姐姐 基本资料: 出生年份:1990 身高体重:155cm 42kg 宗教信仰:无 对对方无要求 文化程度:大专 工作年薪:国企 7w
  • 本 肖战粉丝 小飞侠 觉得 肖战好帅! 肖战工作室 出图更帅。 期待肖战时影 肖战玉骨遥 肖战顾魏 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唐三 肖战顾一
  • #当伴郎伴娘的体验#早上5点多起床,6点多到新娘家化妆试衣准备游戏道具,然后跟着婚礼行程安排一路配合直到午宴结束。之前还在猜谁是寝室第一个出嫁的人,现在时间给了
  • #叶盛佳[超话]#[照相机]#叶盛佳# [照相机]#全世界最好的叶盛佳# 追星是一场盛大而又浪漫的旅行,可以看到你带给我们的许多风景,我愿用余下的所有时间,
  • 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面相往往会暴露出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你的长相正是你内心的模样。一个人的皮相终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而精神长相则会融入到骨子里永存,心境不
  • 咖啡卡其棕黄色,软柿奶茶烤红薯。 秋天又一次来了,像感到怀疑时那些契合的朋友一样,飞奔而来。 如果要在以生命为线索的时间里寻找三个被真诚理解、感到自由与幸福的片
  • #铁蛋儿观察世界日记# 第一集·社畜体验卡 “今天陪俺妈一起上班啦,早上她揪着我耳朵飞奔到单位,发现领导正在开会训话时,李铁蛋和本铁蛋儿瑟瑟发抖×2 近距离观察
  • 接 后续 五号晚上接龙,我没问师兄,我好像只问师弟去没去。 五号那天来的群众很少,前天全民了嘛… 我和师弟一直摸鱼、甚至还去了tw办公室吃泡面(我吃,他吃面包
  • 【#宝鸡#凤翔:“红事缓 白事简” 筑牢疫情防线】“各位乡邻,丧礼期间,却逢疫情,遂遵国家政策,不能设宴款待,只能便餐一碗应酬......”1月18日,在宝鸡凤
  • hf跟我说微信换情侣头像 然后我当时就觉得其实我俩拍的合照也挺适合当头像的比如这张 但是考虑到我还在上学 微信要经常跟导师联系 就只能放弃这张啦 然后
  • 蓝血顶奢Gucci代言人,包含定制成衣、箱包、珠宝;空降三奢,全球全平台最高待遇官宣的Gucci品牌代言人、真力时品牌代言人、TODS品牌代言人,三奢三世十里红
  • 还是很开心在很多遗憾和后悔充斥的男儿歌复盘中小刘没有逐流,可以说“我们需要时间”,但不会要求“一切从简”,可以期待做得更好,但不会否定此次也创造出的精彩。复盘时
  • 「是年快乐」 一月把夜灌醒,用来游玩 二月鼻子却先来了例假 三月天边泛白,甜是苦是甜 四月草儿马,风儿瞎 五月打湿自己的影子与梧桐絮共舞 六月躲在《未央歌》里
  • #碳达峰 碳中和##双碳目标##碳市场##碳达峰# 【外媒:“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一项碳中和赛事”】 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已不到40天。作为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