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佛性?(1)

何为佛性呢?我们用觉性来说清楚,一位修行人不认识觉性,不把觉性了解透彻,听法会忘记的,听了又记不住。我们听闻佛法为什么记不住?

因为他不理解!我们一问:“你懂吗?”“我懂了。”“你跟我讲讲?”“我还是记不住。”证明还是不懂,只有懂得运用觉性,明白以后会运用的人就是悟了、明白了,指的就是悟道了,其实是很容易悟道。只是我们不用心听,虽然听了,下课以后就东想西想,就没有把听课的时候,这些重要的部分做为忆念。

01

—我们这里讲一段历史,达摩是在公元500多年之时来到我们此土的,他对我们佛教的贡献比较大,达摩的时代其实是公元后的500多年,那佛陀的时代是公元前的600多年。公元前的600多年加上公元后的500多年,那是多少年?佛历都1100多年之久,才有达摩祖师的。

按传承达摩是排在第28代祖,佛陀的弟子排在第一代的是迦叶,第二代是阿难,第三代末田地,第四代商那和修,第五代是优波掘,其实叫优波掘多,印度话是带尾音的,就像我们说parami就是波罗蜜,印度话不这么说,paramita,它是带尾音的,“波罗蜜多”。“多”就是个尾音,不含任何意思的,就是到彼岸,最圆满的彼岸已就是佛陀,就是波罗蜜多,要应用什么?要应用般若。达摩祖师当时有一段话,是他的弟子与达摩的侄子——异见王的对话。

这一段话他说了觉性的,我们听听这一段话,听了以后还是觉得语言很好,缜密性应当是不错,可是应当不一定能听懂,反而我们的《阿含经》才把它说清楚的,它说的是觉性,也就是说的觉性。当时这个异见王问了很多的比丘,问很多佛教教中的四众弟子,都没有办法回答他的疑惑,他就开始毁坏寺庙,赶出家人还俗,正好遇到了婆罗提。婆罗提是达摩的弟子,就来阻止,因此有了这一段对话,因为婆罗提与异见王对话完以后,异见王就觉悟了,从此就护持佛法,证明婆罗提的功德很大,这段对话很重要,是专门说觉性的。

异见王问:“什么是佛?只要你今天把什么是佛告诉我,我听明白就继续护持,不然继续毁坏。”他是这样的一个思想,什么是佛?何者为佛?

婆罗提回答:“见性是佛!”就指的觉性,就是本自的觉性就是见性,见性是佛。

异见王接着问婆罗提:“你说见性是佛,你见性了吗?”

婆罗提回答:“我见佛性。”觉性跟佛性他已经合在一起了,我见佛性,就是我已经见到佛性了。

异见王接着问:“性在何处呀?在什么地方?”

婆罗提回答:“性在作用!”性是在起作用的,是时时在起作用的。

异见王就说:“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到底是什么作用,我怎么不见呢?

婆罗提就回答:“王若作用,异见王假如说你都能起作用,都会用,那你何必问我,无有不是,处处都是。”意思就是说你异见王你不懂得用,体亦难现,它的力量就难以显现。证明就是说骑马找马,你本来就骑在马上,还要找马,骑牛找牛,你本身就有宝,你还要找宝,宝就在你身上,还要找宝,只是你不认识而已。

异见王接着问:“若当用时,几处出现?”他好像明白一点点了,意思就是说打你一拳你是觉知的,这就是觉性,放点盐到口里面,你就感觉到是咸的嘛。

他好像是明白这个道理了,是明白这个觉性是在当下,只是他没有体会过,他没有去冷静地认知过,不用去找的意思。他就明白了一点点。

异见王接着问:“假若当下起作用的时候,几处出现,在几处呀?”

婆罗提回答:“若出现时,当有其八”,就是有八处,八个地方在出现。

“在胎为身”,在胎的时候,一开始这个觉性就没离开过,在胎就是胎生,住胎这一段,哪怕是出胎,一般凡夫之人是混沌的。难道就没感觉吗?还是有感觉的,只是从当时到现在,我们都忘记掉了,觉性是时时,是暖识寿,那怕住胎、出生、深度睡眠都是在的,它从来就没离开过的,不用找,所以在胎为身叫胎生。

“处事为人”,我们跟人在沟通、协调,见面都说这是某某人,这是处事之道,就名为一个人,处事为人,这时候你时时都是我感觉的,我觉的是这样的,我觉的你会这么说,叫处事为人。这个人是错的,这个人是对的,我们这样去分辨叫处事为人。这人很坏,这人很善良,这人很孝顺,我们处事为人,这么来分辨的。

“在眼曰见”,在眼,我们看到的时候,说看到、看到,我看到了。你感觉如何?我感觉到了,他是一个人,我感觉它是一座山,都有觉性的,觉性都没离开过的,在眼的时候,曰见。

“在耳曰闻”,我听到了。

“在鼻辨香”,在鼻根的时候辨香。

“在口谈论”……你离不开觉性的,你离不开感知的。

“在手执捉”,执,就是手抓住了,抓取什么事物,抓取什么资具的意思,在手去拿、去执,手执火炬,就是拿的意思。捉,把它捉住的意思,在手执捉。

“在足奔跑”,我的脚很累,我的脚跑的很疼,在足的时候你就会注意,伸脚、提足、踏足都是有感觉的,在足是奔跑或者是行走,或者是在运奔(运行奔走)。

“所谓遍现俱该沙界”。遍,就是我们有时想的很开,心胸很开朗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就指的都很欢喜,欢喜的时候心很开朗,他的心很宽大、很广大,他的包容心、布施都可以,一旦他恨一个人就不可以。遍,心就指他的这个觉性遍现的时候,就具足了遍法界的意思,心宽的时候,只要觉性你了知的时候,你知道、你明白的时候,就可以原谅别人、包容别人,遍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度众生是无量的,,就叫我们的觉性,遍现的时候“俱该沙界”。

“收摄是在一微尘”。收摄时候、专注的时候就好像能够专注到小小的一个小范围,一微尘、一点上,收摄是在一微尘之中。认识者,清楚地如实知之,这个识者就知道是佛性了,佛性是无处不在,觉性是时时都在,它是不用修的。 https://t.cn/R2WxlG9

《戒定慧是什么意思?-经藏网》我们都是知道戒定慧是佛教中修行方法,从坚持戒律开始,一直禅定的修行,通过不是的领悟其中的奥义,慢慢的获得更多的智慧,所以师兄一定要坚持用心的去修行,只有这样才是可以让师兄从其中获得更多的智慧。下面就一起来详细的看看戒定慧是什么意思吧!https://t.cn/A6MzsS3v 我们都是知道戒定慧是佛教中修行方法,从坚持戒律开始,一直禅定的修行,通过不是的领悟其中的奥义,慢慢的获得更多的智慧,所以师兄一定要坚持用心的去修行,只有这样才是可以让师兄从其中获得更多的智慧。下面就一起来详细的看看戒定慧是什么意思吧!


1、指戒律、禅定与智慧。据翻译名义集卷四谓,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盘,故称三学。此三学在圣

者之身为无漏,故亦称三无漏学。(一)戒学,指防止身、口之恶之戒律。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戒、四十

轻戒等。(二)定学,指防止心意散乱以求安静之法。小乘有四禅定、四无色定、九想、八背舍等,大乘更加九种大禅、百八三昧、百二十三

等。(三)慧学,指破除迷惑以证真理之道。小乘观四谛、十二因缘,大乘观真如、实相。

佛经通常类别为经、律、论三藏,即各以诠显定学、戒学、慧学为主。又经论中凡有关此三学者,多冠以‘增上’二字,称增上戒(梵adhis/i^la )、增上心(梵adhicitta ,即定学)、增上慧(梵adhiprajn~a^ )。盖‘增上’有殊胜之意味。〔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论卷一、大乘义章卷十、大藏法数卷九〕

2、此三者称为三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三:曰戒定慧。唐宣宗问弘辨禅师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名义集四曰:‘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证真曰慧。’学此三法而到涅盘,故云三学。若人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是由定而生慧者。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关键也。玄义三下曰:‘增三数明行者,谓戒定慧。此三是出世梯橙,佛法轨仪。’三藏法数九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

3、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

戒 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定 亦称增上心学,指禅定。即摈除杂念,专心致志,观悟四谛。小乘有四禅,大乘有九种在禅、百八三昧等。小乘四禅为:1、初禅。即禅定的初级阶段,这时沉思于专一,摈除情欲、消除不善心,这就是“离”。由此渐进而生喜乐,即欣喜与慰安。但此时尚有思虑,尚未达到表象的沉静,故称初禅。2、二神。由初禅进而安住一想,达到表象的沉静,获得一种更高的喜乐。3、三禅。由二禅进而舍离喜乐而达到完全安静境地,获得轻安的妙乐。这时已产生了智慧,达到了正念和正智的阶段。但此时尚有身体上妙乐的感觉,所以对涅盘境地来说还有一段距离。4、四禅。由三禅再进一步,完全超脱苦、乐,连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却,达到舍念清净的境界。即涅盘境界。九种大禅为: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百八三昧为:般若经典中所说的一百零八种禅定,《大智度论》卷五有详细说明。

慧 又称增上慧学,亦即智慧。慧就是有厌、无欲、见真。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

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教义,也包含六度、三十七菩提分等全部修行法门。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

4、在中国,‘禅宗’是特别侧重修定学派之一,它可能并非直接由印度传承而来,但它在修定可能间接受到印度传统的影响。中国流行的禅宗被认为是以坐禅为主的宗派,但是佛教本身却从不以坐禅为修行的目的,坐禅的根本目的在证得般若慧。在中国非常流行所谓的‘开悟’、‘开法眼’等术语,这才是禅定的根本旨趣。总之佛法所说的定,绝不是与外道者同其意义,而是证得般若慧的方便。

关于三学之末的慧学,在十七阶段修行法里有∶宿住随念智、天眼智与漏尽智。在八正道则有正见与正思。行者如能奉行八正道不渝而证得阿罗汉果,即可得‘十无学法’。十无学法就是在八正道之外另加‘正智’与‘正解脱’二项,而此二者亦是属于慧学。


以上就是对戒定慧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的时候就是要好好的去修行,在修行的是一定要用心坚持,只有这样才是可以获得更多智慧。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这番话也是实事求是,有些压力测试,和职场情商考题,作为求职者应该思考问题的深层含义,而不是只针对问题进行思考 求职者跟我说:“哥,我理解你的难处,你也是打工人
  • ”_杨绵绵荆楚   此时我内心几乎是崩溃的……_杨绵绵荆楚   我跟在他身后,望着他背影看了好会儿,忽然想到,自己似乎很久没有看到米诺了,自从那件事情发生后,荆
  • 欲しいと思って下さった皆様、そして落札者様、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天使萌#Aimer[超话]##佐久間大介[超话]##マッチング##永山吐梦##佐久间
  • 人间一趟 自由至上 丽江开往香格里拉214国道上的「哈巴雪山观景台」真的可以停下来看看,(免费~)风景很好,拍照的时候背景就想ai合成的一样,可以花20元和牛牛
  • ”买的是张极的出道位,番位,未来的舞台物料镜头,单曲和更多可以面对面双向奔赴的机会....而且大家不是都和他说好了 ,留在他身边,做他的后盾的吗!只差临门一脚了
  •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9.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莎士比亚《暴风雨》13.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
  •   西山公园  春节期间,西山公园成功举办以“在文化穿越中遇见‘梅’好”为主题的首届梅花节活动,汉服国风游园闯关、集章有礼等活动,营造了身临其境的穿越氛围。  
  • 怎么来判断:in+地点:John is the tallest in his class. in+地点就说明是三者及以上的人或物进行比较了。常见的最高级结构:A
  • 虽然有时候善良会让我们吃亏,也会让我们受伤,但是,我们依旧会保持初心不变,因为,只有守住内心的善良,人生的风景才会灿烂多彩。”任何时候,善良都是一种美德,人活在
  • ​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快乐是假的,钱难挣是真的,心难交是真的,迷茫是真的,回头一看没有人依靠也是真的。​悲观情绪多了,每一天过的都疲惫不堪,若心里充满阳光,去哪里
  • 当微笑和泪水被戳穿成是一种伪装的坚强后,我才发现,我对温暖,从未淡忘,我对温暖,一直用心的凝望。当微笑和泪水被戳穿成是一种伪装的坚强后,我才发现,我对温暖,从未
  • 最大的分歧可能在父母的给予和孩子的需要是否般配?父母实在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找一条更适合天赋特质的出路!
  •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 ALEPH 实体专辑小介绍实体专辑并不多,有些已经断货或者绝版【CD】 ALEPH (알레프)《1》 9700韩币 ALEPH (알레프)《도시 단편》 未
  • “挥剑的时候不能只用手臂的力量,”他接过你手里不幸被当剑使的风向萝卜凌厉地挥了几下,见你一脸不解地说“我感觉没区别”便握着你的手贴在他的胸前。怪他嘴里随着说话时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记忆2024.2.19星期一 (风很大)天有点黑,下午就要下雪了️⛄️ 今天的詹姆斯好像真的老了,害~39岁 该老了,享受现在,此刻我也会很烦恼这个不满意那个,
  • 谁还记得那个散吧吧主,人很好的一个姐姐,为她及时离开genshit这坨东西庆幸……ep那一小点绿色被翻出来是我厨散最崩溃的时候,角色是被明码标价的商品,是完完全
  • #李泽言[超话]# 。#李泽言# 李泽言和你刚恋爱那会儿,连平时接触最多的魏谦都还不知道。毕竟他不会直接过问总裁的感情生活,你们也不好意思主动和他说。 在和李
  • 因此,让我们拥抱这烟火人间的一切吧,包括那些遗憾和不圆满,因为正是它们,塑造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开工大吉无数人忽略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很多事情不需要有意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