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决胜局!中国的去美国化与美国的去中国化(一)



据昆仑策研究院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未来,美欧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可能落地。

美国主导的世界供应链重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美国为主导,美欧日为主体,以“印太经济框架”和美欧自贸协定(或美欧之前其他的协定)为两翼,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世界贸易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世界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以东盟和印度作为中国“世界工厂”角色的代替。

总之,美国的主要目标就一个: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轻视拜登的人,也应该清醒一下了,这一届美国政府并不简单。拜登虽然老迈,但他的团队以及背后的影子政府(deep state),战略谋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力都很强,他们整合了美国之前连续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奥巴马在任时期策划实施的军事力量“亚太再平衡”、经济贸易推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两个投资和贸易协定,对遏制中国崛起威胁很大。拜登今天的对华战略,基本就是奥巴马政府遏华战略和特朗普印太战略的结合。拜登本人就当过八年奥巴马的副总统,参与并熟知奥巴马的整个对华战略框架设计。他只要复制粘贴,结合时局变化,加一些调整就可以。

也就是说,从奥巴马时代,美国对华的对抗加遏制战略就已经基本成型,主要包括军事安全防务和经济贸易投资两个方面,军事是主要的威慑手段,经济为主要遏制手段。只不过中间上来一个特朗普,把奥巴马苦心打造的战略给废掉了,这也给中国大致争取了四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伟人当年见尼克松时说过,他比较喜欢西方的右派当政。作为美国左派的民主党确实比右派的共和党更不好对付,他们既当又立,既坏又阴。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这种硬实力外交能够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分化机会和腾挪空间。民主党的价值观外交和“巧实力”外交,更擅长联合更多的力量遏制对手,破绽更少,对我们危害性更大。



印太战略成为美国布局战略的重中之重,与美国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相匹配。“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中美竞争经济是主战场,这点越来越清晰了。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虽然美国还有明显的优势,但中国实现自保和统一都没有问题。美国在军事方面拉再多的盟友,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崛起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军事实力在飞速提升,但要通过军事手段击败美国,也不可能。更何况,核武大国之间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直接战争。

美国舆论思想战没有实现“和平演变”目标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开始主要放在经济上。金融战虽可一招致命,但中国的金融防护得比较严密,金融战必需的金融自由化条件,在中国还不具备。

综合以上原因,美国不得不把主战场放在经济上,经济主战场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才是一个大国的经济根基,美国最忌惮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

中低端产业,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势,如果再等中国的制造业完成升级,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优势也大打折扣,美国的霸权根基就会悬空,军事优势、金融霸权、美元地位统统难以继续。而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的核心优势,如果被瓦解,中国崛起的基础和底气也就没了。

绝顶高手对决,没有了闪击取巧的可能,也不搞那么多花架子。双方努力的方向都是制造业这个实力的根基,这等于比内功了。只不过中国是专心想发展,更关注如何超越自己;美国是一心想破坏,琢磨怎么遏制对手发展。

以制造业为中心,中国的去美国化(极端条件下可能不得不升级为去西方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的博弈,这才是大戏。百年变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去美国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谁先完成。

美国要在中国完成产业升级之前,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高端产业优势,从供应端把中国产业升级阻止在半途,再用市场的优势,把替代性强的中低端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中国在美国能够完成美欧、日韩和东盟、印度的产业链形成对接,具备对中国制造业的代替条件之前,完成对西方控制的高端主要产业的替代竞争,是瓦解美国这一遏华战略的最好应对之策,似乎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法。

美国从制造业下手,对中国釜底抽薪,美国最近的很多外交动作,都围绕此目的。现在,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美国在日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接下来,需要关注美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展情况。3月31日,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呼吁欧盟和美国进行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应该恢复关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特别是在现在的危机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与世界各地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自由贸易是多么重要。”这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在谈了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被无限制搁置后,主动提出与美国重启自由贸易谈判,而且强调共同价值观。但凡美西方政客强调共同价值观的时候,那就是要用政治标准划分阵营。

“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从供应侧实现几个目的:1、联合日韩等盟友,利用芯片供应链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阻止中国的芯片替代战略;2、联合印度和东盟国家,在中低端产业实现对中国的替代。3、未来还要把欧洲的高端产业链跟“印太经济框架”对接,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包围圈。

欧美自由贸易或类似协定,重点是利用美欧的市场规模优势,按照价值观划线,从需求端给中国制造业设置障碍。如果再与日欧自贸区对接,美国、欧盟、日本超过全球55%的三大经济体,将实现一体化贸易联盟,加上“印太经济框架”,现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就差不多完成了。4月份,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警告中国时,就是用西方七国的经济占世界一半规模作为阻止中国崛起的主要威胁手段。

而且,美欧日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对于软硬兼施吸引东盟和印度加入他们主导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远比美国一家的拉拢效果好得多。所以不能光看美国在5月份的美国东盟峰会上给东盟的援助只有一亿多美元,就断言“印太经济框架”前景暗淡。

中国以前还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对美国盟友进行分化,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给中国崛起延长战略机遇期。但是现在,美欧越来越多以政治眼光审视经济问题,频频以价值观划分阵营;这意味着,美国欧日针对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大网,正在准备合围。

即使美欧自贸协定没有落地,美欧也有其他机制在遏制中国制造业问题上,协调行动。

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重申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权,表示要加紧制定尖端技术规则,以对抗“非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对记者说,美欧将共同努力,以符合民主价值观的方式调整技术标准。

这里的“非市场经济体”,又被西方价值观排除在外,除了东方大国,还有谁呢?

根据这份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芯片、稀土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美国推动并主导的去中国化,正在从美国一家的行动,转变为美国与欧洲和其他盟友的共同行动,而且,这么多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已就此基本达成一致立场。

相关的舆论宣传铺垫已经开始了。欧洲主要德国的老牌主流媒体《每日镜报》在设置的议题 “德国如何在中美之间选择”上,呼吁德国政府应反思,不应该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徘徊在中美之间,要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每日镜报》宣称“美国哪怕再坏,也总比中国好”。

以美国对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力,在美西方国家形成这样的舆论,施压各国的政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美国会以中国的产业升级会损害整个美西方的产业优势为理由,说服欧日韩等盟友的难度也不是那么大。这样,美国主导的“经济北约”和“印太经济框架”,可以承担起全球去中国化的角色。

尹国明:决胜局!中国的去美国化与美国的去中国化(一)



据昆仑策研究院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未来,美欧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可能落地。

美国主导的世界供应链重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美国为主导,美欧日为主体,以“印太经济框架”和美欧自贸协定(或美欧之前其他的协定)为两翼,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世界贸易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世界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以东盟和印度作为中国“世界工厂”角色的代替。

总之,美国的主要目标就一个: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轻视拜登的人,也应该清醒一下了,这一届美国政府并不简单。拜登虽然老迈,但他的团队以及背后的影子政府(deep state),战略谋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力都很强,他们整合了美国之前连续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奥巴马在任时期策划实施的军事力量“亚太再平衡”、经济贸易推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两个投资和贸易协定,对遏制中国崛起威胁很大。拜登今天的对华战略,基本就是奥巴马政府遏华战略和特朗普印太战略的结合。拜登本人就当过八年奥巴马的副总统,参与并熟知奥巴马的整个对华战略框架设计。他只要复制粘贴,结合时局变化,加一些调整就可以。

也就是说,从奥巴马时代,美国对华的对抗加遏制战略就已经基本成型,主要包括军事安全防务和经济贸易投资两个方面,军事是主要的威慑手段,经济为主要遏制手段。只不过中间上来一个特朗普,把奥巴马苦心打造的战略给废掉了,这也给中国大致争取了四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伟人当年见尼克松时说过,他比较喜欢西方的右派当政。作为美国左派的民主党确实比右派的共和党更不好对付,他们既当又立,既坏又阴。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这种硬实力外交能够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分化机会和腾挪空间。民主党的价值观外交和“巧实力”外交,更擅长联合更多的力量遏制对手,破绽更少,对我们危害性更大。



印太战略成为美国布局战略的重中之重,与美国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相匹配。“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中美竞争经济是主战场,这点越来越清晰了。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虽然美国还有明显的优势,但中国实现自保和统一都没有问题。美国在军事方面拉再多的盟友,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崛起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军事实力在飞速提升,但要通过军事手段击败美国,也不可能。更何况,核武大国之间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直接战争。

美国舆论思想战没有实现“和平演变”目标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开始主要放在经济上。金融战虽可一招致命,但中国的金融防护得比较严密,金融战必需的金融自由化条件,在中国还不具备。

综合以上原因,美国不得不把主战场放在经济上,经济主战场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才是一个大国的经济根基,美国最忌惮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

中低端产业,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势,如果再等中国的制造业完成升级,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优势也大打折扣,美国的霸权根基就会悬空,军事优势、金融霸权、美元地位统统难以继续。而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的核心优势,如果被瓦解,中国崛起的基础和底气也就没了。

绝顶高手对决,没有了闪击取巧的可能,也不搞那么多花架子。双方努力的方向都是制造业这个实力的根基,这等于比内功了。只不过中国是专心想发展,更关注如何超越自己;美国是一心想破坏,琢磨怎么遏制对手发展。

以制造业为中心,中国的去美国化(极端条件下可能不得不升级为去西方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的博弈,这才是大戏。百年变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去美国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谁先完成。

美国要在中国完成产业升级之前,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高端产业优势,从供应端把中国产业升级阻止在半途,再用市场的优势,把替代性强的中低端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中国在美国能够完成美欧、日韩和东盟、印度的产业链形成对接,具备对中国制造业的代替条件之前,完成对西方控制的高端主要产业的替代竞争,是瓦解美国这一遏华战略的最好应对之策,似乎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法。

美国从制造业下手,对中国釜底抽薪,美国最近的很多外交动作,都围绕此目的。现在,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美国在日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接下来,需要关注美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展情况。3月31日,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呼吁欧盟和美国进行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应该恢复关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特别是在现在的危机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与世界各地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自由贸易是多么重要。”这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在谈了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被无限制搁置后,主动提出与美国重启自由贸易谈判,而且强调共同价值观。但凡美西方政客强调共同价值观的时候,那就是要用政治标准划分阵营。

“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从供应侧实现几个目的:1、联合日韩等盟友,利用芯片供应链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阻止中国的芯片替代战略;2、联合印度和东盟国家,在中低端产业实现对中国的替代。3、未来还要把欧洲的高端产业链跟“印太经济框架”对接,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包围圈。

欧美自由贸易或类似协定,重点是利用美欧的市场规模优势,按照价值观划线,从需求端给中国制造业设置障碍。如果再与日欧自贸区对接,美国、欧盟、日本超过全球55%的三大经济体,将实现一体化贸易联盟,加上“印太经济框架”,现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就差不多完成了。4月份,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警告中国时,就是用西方七国的经济占世界一半规模作为阻止中国崛起的主要威胁手段。

而且,美欧日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对于软硬兼施吸引东盟和印度加入他们主导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远比美国一家的拉拢效果好得多。所以不能光看美国在5月份的美国东盟峰会上给东盟的援助只有一亿多美元,就断言“印太经济框架”前景暗淡。

中国以前还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对美国盟友进行分化,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给中国崛起延长战略机遇期。但是现在,美欧越来越多以政治眼光审视经济问题,频频以价值观划分阵营;这意味着,美国欧日针对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大网,正在准备合围。

即使美欧自贸协定没有落地,美欧也有其他机制在遏制中国制造业问题上,协调行动。

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重申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权,表示要加紧制定尖端技术规则,以对抗“非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对记者说,美欧将共同努力,以符合民主价值观的方式调整技术标准。

这里的“非市场经济体”,又被西方价值观排除在外,除了东方大国,还有谁呢?

根据这份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芯片、稀土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美国推动并主导的去中国化,正在从美国一家的行动,转变为美国与欧洲和其他盟友的共同行动,而且,这么多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已就此基本达成一致立场。

相关的舆论宣传铺垫已经开始了。欧洲主要德国的老牌主流媒体《每日镜报》在设置的议题 “德国如何在中美之间选择”上,呼吁德国政府应反思,不应该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徘徊在中美之间,要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每日镜报》宣称“美国哪怕再坏,也总比中国好”。

以美国对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力,在美西方国家形成这样的舆论,施压各国的政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美国会以中国的产业升级会损害整个美西方的产业优势为理由,说服欧日韩等盟友的难度也不是那么大。这样,美国主导的“经济北约”和“印太经济框架”,可以承担起全球去中国化的角色。

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

大概是如今职场上最难受的状态。

尤其是那些年过35,还在普通岗位上打拼的中年人。

跟新来的小孩“卷”,你拼不过他们;

而再想往上升,又根本看不到希望。

所以,35岁+的普通岗,就没有出路了吗?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么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

你想啊,一个公司里,管理岗就那么几个。

而工龄超过10年的员工,有多少?

根据“二八定律”的说法,能站到金字塔尖儿的人,只会是少数。

所以,人到中年没当上领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你我需要做的,就是顺应这个规律,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场发展轨道。

从而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千万别拧巴着,非得不按客观规律出牌,玩儿命地去“卷”或者“躺”。

那样只会让你事倍功半,越来越难。

具体该怎么做呢?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插坐学院创始人何川老师的《何川讲透升职加薪》,就非常受启发。

如果你也刚好为“卷不赢、躺不平”而焦虑的话,不妨跟我一起向何老师学几招吧!

01 给你介绍位“老朋友”

老李(化名),是最近在网上跟我咨询的一位网友。

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大学毕业后,他就一直在一家公司打拼。

兢兢业业,十几年如一日。

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往40岁靠,可到手的收入却没有年轻时的“增幅”了。

再加上家庭开销越来越大,一种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感觉,让老李的危机感,越来越强。

于是,他开始努力钻研管理学的知识,希望能尽快跃迁到管理岗位,打破眼前的困境。

然而,偏偏老天不作美。

连续两年的竞聘,他都以微弱的劣势,名落孙山。

更让老李堵心的是——

竞聘后,领导找他谈了几次心,话里话外的意思是:

部门管理还有一个空缺,只要你好好干,未来很有希望。

就这样,在领导的“大饼”之下,老李又任劳任怨地干了两年。

结果升职调令没看到,反而自己的身体健康频频出现状况。

“再这么拼下去,等不到升职,我就先废了!”

从那以后,老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三天两头地请病假,泡病号。

在班上也是能摸鱼就摸鱼,能干一下,绝不会动第二下……

结果呢?

自然是领导就更不待见他了。

渐渐地,老李就成了部门的“边缘人物”。

“我也想好好干啊,可你不能总画饼给我吃吧。”

“而且,我听说,那个空缺是留给一个关系户的。所以就算我卖了这条老命,也很可能是一场空!”

怎么样?

这个老李,你是否也似曾相识呢?

心里有“好好干”的劲头儿,却在客观现实面前,有劲儿没地方使。

更可怕的是,这种状态一旦形成常态,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可真就悬了。

就像感冒。

你刚打了两个喷嚏,吃点药就能好。

但如果转成了肺炎,恐怕只能住院了。

发现了问题,尽快找到方法解决,才是正路!

所以,老李的问题,该怎么破局呢?

至少,他有3件事,做法是有问题的。

你觉察到了吗?

02 三不做

首先,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没做管理,就不要花时间去学什么“管理学”。

放心,没有一个领导会因为下属懂管理,就给他升职加薪当管理的。

升职的前提条件,只可能是领导看到了你的价值。

要么,你对他有用;

要么,你对公司有用。

公司里那么多当官的,谁也不缺你那点书本上的理论。

所以,沉下心来,把时间花在本专业上,尽快做出突破,让领导看到你的闪光点,才是正路。

另外,混日子的做法,毁的只可能是你,对领导、公司不会有什么影响。

千万别以为公司离了谁就不转了。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人都是一条产业链上的螺丝钉。

换下你,替上他,人力成本几乎为零。

所以,即使跟别人赌气,也要让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比如说,你完全可以把“为公司干活”转化成“为自己积累职业资本”。

从你的职业发展需要出发,有选择地聪明工作。

这样一来,你不仅越干越有心气,而且你也会在公司里,越来越引人注目,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青睐。

最后,请记住,即使升职无望,也不要给自己设立假想敌。

弱者才会一直找借口。

所谓的“关系户”,所谓的“留着职位”……即便是真的,对你的升职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领导想重用一个人,总会有很多办法实现的。

而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除了让你徒增内耗,越来越走下坡路,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从老李的经历中,看到的3个“不要做”。

你认可吗?

很可能,你会说:这也不做,那也不做,那中年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儿呢?

别急,咱们接着聊~

03 三条破局思路

何川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升职加薪七步法”,非常实用,也很详细。

当然,对于我们中年人来说,“7步”还是有点多。

我就稍微做了个归纳总结,咱们分成3个方面来仔细聊。

1、聚焦。

刚才我们说了:虽然你的目标是要升职加薪,但千万不要在管理知识的积累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到了这个年纪,如果没升上去,真的机会就很渺茫了。

同时,我们的家庭压力,也越来越大。

所以,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不是到处去学新东西。

而是好好地将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做精!

因为,这些才是你的立足之本。

很多35岁以上的人被职场淘汰,不是因为做得少,或者做得差。

而是他们做了很多与自己专业无关的事情。

虽然每天也很忙,却像浮萍一样,缺少根基。

一旦公司人力结构有调整,首当其冲的,肯定是这些人。

比如说,你是个技术开发。

那就把开发能力做深做强。

千万别今天研究怎么搞PPT,明天去学学演讲、考个MBA之类的。

甚至,拒绝一些成熟项目,多参与一些有挑战的项目,都能让你快速积累出新技能、新方法,提升核心能力。

2、搞关系。

在职场,一说到“关系”,好像就不是什么正经事。

实际上,如果你的协作能力很强,能与团队同事和谐共处,相互协作,也不会有太多危机感。

既然我们在专业上不拔尖儿,也没有个一官半职,那么,不如就让自己成为部门内最好的支持者。

开掉一个“人人都说好”的人,对于任何一个老板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如果你能在团队内游刃有余,那么与直属上级的关系,也一定不会太差。

你的能力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你是团队中,领导最信任的那个人。

他交待的每一件事情,你都用心去做,执行力强,懂得维护领导和公司的利益。

这样的人,不仅上级喜欢用,而且很可能随着领导的升迁,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如果以上两点你都做不到。

既没有深而精的专业知识傍身,又不能和同事、领导打成一片。

该怎么办呢?

那就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3、寻找新机会。

别误会,这里说的“新机会”并非只有跳槽。

尤其在今天,“一言不合就裸辞”,绝对不是我们的首选。

那该怎么找新机会呢?

一般来说,公司里出现一个空缺职位,HR首先想到的途径,就是内推。

没错,你的新机会,很可能就在你眼前。

但是,先别急着去打听隔壁部门“缺不缺人”。

而是要先给你自己来个彻底的工作梳理。

只有清楚了自己值几斤几两,你才能找到与自己更般配的机会。

不仅如此,通过对以往业绩能力的总结,你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准确定位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谋定而后动,衡量好了自己的价值后,你就可以开始寻找机会了。

书中将这件事分成了内部晋升、内部加薪、外部晋升、外部加薪四个维度。

比如说,内部加薪,重点就是要获得领导对你的认可。

所以,你要让他们看到你之前超额完成的工作,以及潜在的价值,从而获得领导认可,顺利加薪。

外部晋升呢,关键就是要让目标公司对你产生兴趣与信任。

针对对方的需求,你要能拿出打动对方的亮眼业绩。

最好还能找几个同行来给自己做背书。

在这一切都做到的基础上,再逐渐透露出跳槽的意愿,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了很多。

04 写在最后

中年,的确是个容易迷茫,产生焦虑的年纪。

而且和年轻人单纯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同,中年人的迷茫往往夹杂着纠结。

想放手一搏,结果没两天就熬不下去了;

想去创业,又怕万一失败,牵连全家;

甚至,我们不敢生病、不敢大声和领导说话……

但是,卡夫卡曾说过:我们称之为路的,其实不过都是彷徨。

谁不是第一次当爸爸、第一次过35岁生日、第一次“人到中年”?

有迷茫、有困惑,很正常。

只有手上有方法,大胆论证,小心尝试,迷雾必定会慢慢散去。

所以,你现在找到自己的方法了吗?你的中年,又有怎样的破局计划呢?

欢迎留言,我们讨论区里继续聊~

#微博新知博主##会在单位干一辈子的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前排提醒,我讲话难听我就是喜欢骂人我就是脾气不好,你不服可以直接加我游戏好友来和我对线,快点让你朋友吧这个发你呀二本姐#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哟西我又来了,
  • 岁月荏苒间你把我想象成一片蓝色的风景,我也时刻在蓝色的风景中伫足祈祷,我没有离去,相反你却以一种无言的方式走出了心爱的蓝色小屋。 图片上一个季节,雪色潸然,你
  • 后来,听身旁的旅客说,刚才那些人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为抢一个座位打起来了......第一次见到这个场面的我,不知所措,惊恐万状。 于是,我身背80斤玉米,父
  • 后来在一次聚会上,何赛飞趁着酒劲儿,把自己压抑了好久的情绪发泄出来,她对郭宝昌说:“只有我能演杨九红!  她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开来,很平静的说:“对
  • #楚苏王道[超话]# 6进5-【❤️楚声苏影纪实电子书】影子赛时repo图文汇总整理继续更新~很喜欢这一场这段文字有一种鼓励叫无声有一种依靠叫沉默有一种感情,
  • 他有这种的智慧,故在世间上一切的声音,悉知悉见,都骗不了他。 善知识,诸佛所说法,是为凡夫说,令凡夫有悟,令凡夫能于未悟前有福报。
  • 64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其中本土62例(郑州市38例,平顶山市18例,焦作市3例,濮阳市2例,鹤壁市1例)境外输入2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其
  • 给他买了一个小狗画框和小狗马克杯 菜鸟也设置的不让他看到 结果没想到竟然他自己刷到那个画框给我说很可爱[泪]震惊到我了[泪]后面猜杯子也猜到是狗狗的并且在那么多
  • ▌旺夫相特征十:人中清晰有帮夫运的女子,眉头较阔,即心胸广阔,任何事均不会斤斤计较。▌旺夫相特征十:人中清晰有帮夫运的女子,眉头较阔,即心胸广阔,任何事均不会斤
  • 《数码宝贝世界》Steam页面上线 不支持简体中文《数码宝贝世界 -next 0rder-》Steam页面现已上线,游戏将于2023年2月22日发售!#欧盟警告
  • ”2.一切安好,务存念…3.“岁岁落暮 暮坠轮轮暮暮即慕慕4.“我希望我的希望有希望”5.太理智的人总是爱到一半就退缩6.“那一刻我心里有场海啸 可我静静站着
  • ” 我看到老公的脸色大变,我赶紧抢先说话:“爸,我也不瞒你说,这次妈妈生病,我们只有这3000块钱,多一分钱都没有!” 停了一下,她说:“当然,你也是我的孩子,
  • 十一月已经走过,这些科技成果也将带给工业行业新的发展,接下来的十二月,科玛森也会有更多科技新产品推出。工业级泵送与传统输送泵区别比较大,这款产品它沒有亮丽的
  • 你永远无法触摸同样的流水两次,因为已经流逝的流水不会再来,享受生命的每个当下。[坏笑][色][月亮]#比特币数字币[超话]#以太坊日线,基本上就是一个层层下跌的
  • 本来只需要两个,他开玩笑说给我四个,结果拿到手发现有10个[報稅]大学的室友人都非常非常非常好,而且很幽默很有话题很处得来。那时的队伍状态很好,张凯也很自信,他
  • ”红河村手工木艺人赵明明,今年39岁,长在农村的他,却很有艺术气息。没什么想说的了,像我四月份第n次看完彩蛇con的时候发在公众号里的一样,“幸福、快乐。
  • 在我这个年龄,不拼什么都没有,有机会都不拼那就废了,还是得拼,谢谢☔️【#刘雨昕首张个人专辑XANADU#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刘雨昕|#刘雨昕
  • #王源B面音源正式解锁##王源新歌粤语旁白是薛凯琪##王源客厅狂欢mv像在幻境# 王源的音乐真的有魔力[泪] 大家快去听今天学校这边疫情突然又严重 反反复复四
  • 射手喜欢懂事有眼色的人,双子毫无例外是那个人,双子是很聪慧的,明白射手内心的想法从而配合表演,这样的一对还是蛮搭的。射手喜欢懂事有眼色的人,双子毫无例外是那
  • 休假康复的这段时日里有坚持有温暖亦有沮丧和无奈……亦有太多太多的无法言说………人真的是会在经历一些事后悄悄的换了一种性格,以前我喜欢运动.旅行.读书.喜欢侍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