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火车站开通倒计时#!#看百年老火车站如何华丽蜕变#】经过三年多紧张施工,百年老站——丰台火车站进入开通倒计时。新中国成立后,这座火车站曾担负客、货运输重任,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旅客从这里北上南下,数以吨计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如今,经历了127年风风雨雨的丰台火车站将迎来华丽蜕变,以现代化面貌焕发新活力。

全国物资运输的中转站

丰台火车站始建于1895年,是北京城的第一座火车站。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首都的重要门户,丰台火车站不但是京汉、京山、京包等几条华北主要铁路干线的交接点,也是一个较大的编组站。

北京日报1953年11月4日2版《找出窍门改进工作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记载,丰台火车站是一个主要的中转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旅客从这里换车,北上或南下。北京火车站每天有15趟列车把去太原、西安、武汉、广州等地的旅客送到丰台火车站换车。曾有一度,每天要给丰台站挂15辆预留车,有时挂到30多辆,以便旅客在丰台火车站上车时乘坐。

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年代,丰台火车站在货物运输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天约有5000辆车皮装载着各种建设器材和生活资料,从祖国各个矿山、工厂、城市、农村出入这里,运往各地,支援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供应人民生活需要。

据北京日报1955年2月28日1版《日益繁忙的丰台车站》报道,每天,丰台火车站蛛网般的调车线路上,一列列火车穿梭来往;六台调车机车忙着进行车辆编组、解体,调度室里,数十部电话机、报话机和无线电台昼夜不停地发出信号,报告着华北地区成千上万个地方的物资要南调或者北运了。站长室的成绩揭示牌上写着:2月17日,出入货车5480辆。再加上580辆经过的客车,平均每14秒钟就要进出一辆车。1954年,丰台火车站每天平均出入车辆4700辆,1955年1月每天平均增加到4800多辆。而新中国成立前,这个华北的车运中心,每天出入的车辆最多也没超过1500辆。

资料记载,1951年到1954年,从黑龙江、吉林等省经丰台火车站运进内地的木材有2700多万吨。鞍山钢铁公司经丰台火车站运往重庆的钢坯,如果轧成钢轨能铺设好几条成渝铁路。西北玉门油矿等处的原油及其制品,也经过丰台火车站运往东北。此外,每天还有大量广东、广西盛产的甘蔗、香蕉和橘子经丰台火车站转运北方各地。

修建全国第一座驼峰调车场

伴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丰台火车站来往的列车对数一天天增多,调车任务也日见频繁。再加上丰(台)沙(城)线和集(宁)二(连)线正式通车以及京汉复线的逐段修建,丰台火车站的业务大量增长。如此一来,原有调车场的线路和各种设备就无法满足运输和调车任务的需要了。

1955年9月,我国铁路上的第一座新型的调车场——驼峰调车场在丰台火车站西侧开工建设。这种利用带有坡度的线路进行调车作业的调车场,是铁道部设计总局等单位在外国专家帮助下设计的,计划建设总面积400万平方米,铺设141公里线路,同时安装新的通讯、信号等设备。(1955年9月3日《北京日报》1版,《我国第一座新型的驼峰式调车场在丰台车站西侧开工兴建》)

然而,因为技术等原因,这座“洋驼峰”调车场到1958年7月也未能投入生产。面对紧张的运输任务,丰台火车站尝试着先修建了三个“土驼峰”调车场,也就是用机车顶着几十节车皮到驼峰上,利用坡度,使车皮分别自动滑到原有的11条股道上去。试验证明,利用驼峰调车场编组、解体一列34节车皮的列车只要10分钟就够了,和过去要用机车拉着34节车皮分到各条股道比较,能缩短25分钟。(1958年7月3日《北京日报》2版,《五天内调车能力猛增一倍》)

后来,丰台火车站又在“土驼峰”调车场顶上装设了信号机,调车机车司机根据信号机上信号灯的指示,决定机车推行速度。车辆需要溜放得远,速度就加快,反之就放慢。为了解决人力刹车问题,丰台火车站还在“土驼峰”调车场线路上装设了刹车装置——铁鞋,为“土驼峰”逐步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据北京日报1959年12月17日2版《“土驼峰”变洋“洋驼峰”土用》记载,当丰(台)双(桥)线通车以后,丰台火车站运输任务更重了,“洋驼峰”调车场需要尽快投入生产。但是,当时“洋驼峰”调车场的车辆缓行器等机械化和电气设备尚未备齐。在紧急任务面前,铁路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了“洋峰土用”小组,结合“土驼峰”经验,降低峰顶高度,同时利用“土驼峰”的一些装置,终于让“洋驼峰”投入使用了。

丰台站“刮胡子洗脸”换新容

上世纪80年代,丰台火车站依旧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进京列车从丰台火车站开出后,车厢里就会响起播音员亲切的声音:“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就要到了……”车上的旅客,特别是第一次进京的客人,都伸着脖子朝窗外看,想一睹首都丰姿。然而,火车站及沿线的环境有些不尽如人意。

据北京日报1986年8月12日1版《北京的大门口该清扫了》报道,火车进入市区的路上,旅客从车厢左侧往远处看,北京是美的,彩电中心、军博大楼、广播大厦等雄伟建筑在绿树婆娑中闪现出各自的身影;可是往车厢右侧看,或是把目光收拢来,往近处瞧,路两旁杂草丛生,树木稀疏,垃圾堆、臭水坑时而掠过。

北京铁路沿线两侧脏、乱、差与首都地位不相称,为改变这种状况,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顿。那时候,丰台火车站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干部职工清除站内垃圾600多吨、杂草47000余平方米,拆除简陋建筑物15处,清理散乱煤堆11处。同时,建筑物的外立面也进行了粉刷。经过近两个月的“刮胡子洗脸”,丰台火车站呈现出新的容貌。(1986年10月29日《北京日报》1版,《丰台站“刮胡子洗脸”》)

从丰台进京一步一好景

城市环境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反映,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1998年11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把北京建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景观一流,既保留古都特色又具有现代化大都市风貌的首善之区。2001年,北京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实施“进京第一印象工程”,整治范围包括首都机场、北京区域内各火车站及其周边。

为彻底改变铁路、公路沿线及周边的环境卫生,丰台区将“进京第一印象工程”的重点放在对5条进京铁路、4条主要进京公路和2个火车站、6个长途汽车站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据北京日报2001年2月19日8版《铁路沿线环境改观》报道,2月的一天,丰台火车站至北京南站7.8公里长的铁路沿线人头攒动,丰台区各界群众和驻区部队5万余人参加了“清洁城市”大型公益活动,大搞环境卫生。在当天的活动中,共清运垃圾渣土1596吨,捡拾白色污染物1257公斤。

为了避免环境整治后出现脏乱反弹现象,有关部门决定将铁路沿线两侧30米内建设成一条绿色进京长廊。2002年,由北京站经北京南站至丰台火车站客运铁路沿线两侧30米绿化带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已开始实施。17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树种、树形、色彩分段变化,全线绿化布置四个景区、六个景点,形成景观韵律。作为“进京第一印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绿色走廊”让进京旅客感受到一步一个好景致。(2002年7月17日《北京日报》5版,《进京旅客一步一好景》)

百年老站迎来大规模改扩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台火车站的运输功能渐渐削弱,昔日繁荣不再。2010年,丰台火车站的改扩建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北京日报2010年6月18日7版《丰台火车站本周日停办客运业务》报道,丰台火车站从2010年6月20日起停办客运、行包托运等业务。当时,这座火车站是京广、京九、京沪等线路的必经站,每日有30余列列车从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始发会途经丰台站停车。在此之前,铁路部门已成立丰台火车站改造工程筹备组,专门研讨火车站的改造方式、规模、定位等。

2017年,历经10年打磨的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北京市政府的联合批复。2018年9月,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站房部分破土动工。按照设计方案,新丰台火车站总建筑面积达39.88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三层,是国内首个采用普速、高速双层车场设计的铁路枢纽,其中,普速车场设有11台20线,高速车场设有6台12线。(2018年9月2日《北京日报》2版,《新丰台站破土动工》)

2020年8月30日18时36分,随着一声嘹亮的火车鸣笛声,K5222次列车从丰台站站房内顺利通过。丰台站站前过渡工程京沪线、京广线拨接施工完工通车。原本从丰台火车站北侧通行的京沪、京广普速线截断后拨接入丰台火车站。2021年5月,新丰台火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随后,进行了室内外精装修。

目前,新丰台火车站已具备开通条件。开通运营后,新丰台火车站将承担京广高铁、京港城际、京九客专以及丰沙、京原、京沪线及市郊铁路的始发终到作业,与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等北京铁路枢纽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完善首都综合交通体系。届时,这座拥有127年历史的百年老站,将为旅客带来全新的铁路出行体验。(2022年3月16日《北京日报》4版,《丰台站完成拨接施工具备开通条件》)@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燕

【秦创原:打造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2.30%、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同比增长38.67%、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3.23%……陕西创新发展亮点纷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自2021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陕西举全省之力围绕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试验。

深化改革

为创新者撑腰

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师李占科迈出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一大步。2021年9月,李占科团队的消防特种无人机项目正式转化并落地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

陕西创新优势明显,但是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及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首先从“人才”和“机制”两方面破题。

以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试点,陕西开展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

“成果转化中,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我们团队以专利作价600万元入股,负责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同时,学校在持股比例、职称评定等方面对我们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政策倾斜。”李占科介绍。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5%。

2021年6月7日,陕西首批揭榜挂帅课题榜单发布,面向全国公开征集解决方案和承担单位。“发榜者”即技术需求方为陕西7家创新型领军企业。

这标志着陕西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改革”被明确写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陕西试行科研项目领衔专家制、“揭榜挂帅”、“赛马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截至目前,陕西已发布四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涉及2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参与其中。

改革探索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驾护航”。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伊始,陕西发布“政策包”,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加快,全省各市、创新主体、平台园区制定了相应的协同推进政策,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

“两链”融合

科技和产业共舞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政策和资源加持下,西安赛隆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电子束3D打印设备和国内唯一的3D打印金属粉末制备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到90%以上;高品质金属粉末粉床电子束3D打印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陕西3D打印设备与产品开发再上新台阶。

西安赛隆是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之一。2021年,陕西明确了包括增材制造产业链在内的23条重点产业链。针对科技资源富集而产业发展不强的现实,陕西把推动“两链”深度融合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启动,“两链”融合科技行动在全省展开。2021年,陕西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余项,并首次与科技部联合组织实施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专项。省科技厅梳理凝练了29个重点领域2662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部署实施8个科技重大专项和272个重点产业链创新项目。

围绕促进“两链”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平台的探索也在进行。

2021年3月30日,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上,陕西启动了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光子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等首批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工作,赋予他们在共性技术研发、行业开放共享、企业孵化培育、人才引进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试验。

其中,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牵头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新型科研机构”,成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示范点。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孵化39个公司,其中有3个上市公司和4个新三板挂牌公司,实现了高质量的“两链”融合发展。

协同联动

释放创新潜能

2021年初,西安交通大学李洋教授带着一项名为“非粮生物质一体化制氢及储氢”的项目先后对接了多家单位,希望得到支持,开展中试生产,均未能如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后,该项目得到春种基金青睐;在秦创原路演平台展示时,该项目又获得另外一家机构跟投,最终得到了两家机构的联投。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科技成果在陕西快速就地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孵化提质增效。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离不开创新资源的协同联动。

路演平台就是让创新资源充分对接的一个尝试。按照“秦创驿站”“每周发布”和“月度专场”三种形式,陕西打造了“三级跳台”式的常态化路演平台。截至目前,全省举办各类路演活动130多场,推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0余项,辅导路演680余项,30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130多个项目和团队完成融资,规模超13亿元。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联动不断深入,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截至目前,陕西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

秦创原总窗口的服务能力不断向各地辐射:宝鸡市以“一把手带头进高校,院士宝鸡行、企业老总院校行、专家企业行”活动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商洛市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在秦创原总窗口布局建设约4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铜川市设立2亿元的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挂牌成立的铜川创新谷投入运行……

【秦创原:打造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2.30%、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同比增长38.67%、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3.23%……陕西创新发展亮点纷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自2021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陕西举全省之力围绕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试验。

深化改革 为创新者撑腰

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师李占科迈出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一大步。2021年9月,李占科团队的消防特种无人机项目正式转化并落地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

陕西创新优势明显,但是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及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首先从“人才”和“机制”两方面破题。

以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试点,陕西开展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

“成果转化中,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我们团队以专利作价600万元入股,负责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同时,学校在持股比例、职称评定等方面对我们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政策倾斜。”李占科介绍。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5%。

2021年6月7日,陕西首批揭榜挂帅课题榜单发布,面向全国公开征集解决方案和承担单位。“发榜者”即技术需求方为陕西7家创新型领军企业。

这标志着陕西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改革”被明确写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陕西试行科研项目领衔专家制、“揭榜挂帅”、“赛马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截至目前,陕西已发布四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涉及2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参与其中。

改革探索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驾护航”。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伊始,陕西发布“政策包”,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加快,全省各市、创新主体、平台园区制定了相应的协同推进政策,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

“两链”融合 科技和产业共舞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政策和资源加持下,西安赛隆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电子束3D打印设备和国内唯一的3D打印金属粉末制备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到90%以上;高品质金属粉末粉床电子束3D打印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陕西3D打印设备与产品开发再上新台阶。

西安赛隆是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之一。2021年,陕西明确了包括增材制造产业链在内的23条重点产业链。针对科技资源富集而产业发展不强的现实,陕西把推动“两链”深度融合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启动,“两链”融合科技行动在全省展开。2021年,陕西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余项,并首次与科技部联合组织实施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专项。省科技厅梳理凝练了29个重点领域2662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部署实施8个科技重大专项和272个重点产业链创新项目。

围绕促进“两链”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平台的探索也在进行。

2021年3月30日,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上,陕西启动了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光子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等首批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工作,赋予他们在共性技术研发、行业开放共享、企业孵化培育、人才引进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试验。

其中,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牵头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新型科研机构”,成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示范点。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孵化39个公司,其中有3个上市公司和4个新三板挂牌公司,实现了高质量的“两链”融合发展。

协同联动 释放创新潜能

2021年初,西安交通大学李洋教授带着一项名为“非粮生物质一体化制氢及储氢”的项目先后对接了多家单位,希望得到支持,开展中试生产,均未能如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后,该项目得到春种基金青睐;在秦创原路演平台展示时,该项目又获得另外一家机构跟投,最终得到了两家机构的联投。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科技成果在陕西快速就地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孵化提质增效。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离不开创新资源的协同联动。

路演平台就是让创新资源充分对接的一个尝试。按照“秦创驿站”“每周发布”和“月度专场”三种形式,陕西打造了“三级跳台”式的常态化路演平台。截至目前,全省举办各类路演活动130多场,推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0余项,辅导路演680余项,30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130多个项目和团队完成融资,规模超13亿元。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联动不断深入,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截至目前,陕西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

秦创原总窗口的服务能力不断向各地辐射:宝鸡市以“一把手带头进高校,院士宝鸡行、企业老总院校行、专家企业行”活动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商洛市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在秦创原总窗口布局建设约4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铜川市设立2亿元的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挂牌成立的铜川创新谷投入运行……

来源:群众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没想到这个乐队居然备受好评,吸引了无数的粉丝,大张伟年纪轻轻的就赚到了钱!但是女友觉得又不是不还给朋友,就是先大家先垫付,回头再还便是!
  • #上海·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地点]# #再冷也要运动# #洪晓龙[超话]# #相册里的2021#我们的婚姻生活婚姻故事婚外情离婚冷静期:自己的婚姻与老公在一起只
  • 姥姥说:谁家的锅底都有灰,不要美慕任何人的生活,不是别人风光无限,是他们一地鸡毛没有说罢了!姥爷说:能承受你脾气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人。#口腔科普# #牙膏# #
  • 自尊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有能力的人别人照顾你的自尊,能力的人,别人脚踏你的自尊。
  • 日本进口墙纸营造的温馨质感及色彩饱和度远比涂料观感高级,且环保为日本最高的F四星标准,易擦洗、透湿、万一有破损可进行近乎无损的修复。我们用松下独有的欧译系列完成
  • ✨ 另外,年年小朋友 一定要好好的,不要放弃,你一定会挺下来的!我有偷偷帮你许愿哟~❤️囍·我们订婚啦·囍·❤️ 2021辛丑年阳历:2021年12月08日农历
  • 3.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女主臀部那里的反光……当我对一些东西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它总能让我清醒过来————————————————中之人: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有不少“
  • 相信有很多朋友是港剧的忠实粉丝,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应该说是港剧的黄金时代了,在此期间优秀的演员和电影层出不穷,可以说是香港影视剧发展的黄金期。不得不说,当
  • !搞个置顶:6122047180927✌️个人博,自己开心最重要✌️粉丝互动榜异常||快转会直接拉黑目前被限L中,慢慢刷信用分二三次均有快乐老家喜欢了好几年的c
  • 就业单位性质:由高到低排列,国有企业占62.92%,民营企业16.27%,党政机关3.19%,科研单位2.59%,教育单位占6.94%,三资企业占3.55%,地
  • #龚俊林深# gj#龚俊沉睡花园# 人间宝藏龚俊《山河令》中绝美温客行《从结婚开始恋爱》凌睿《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赵泛舟《盛势》夏耀《绝世千金》系列醋王钟无寐《
  • 二、3起新冠传播事件,其中Delta变异株是首次在中国输入并在社区传入5月21日以来,我省发生了三起由新冠病毒变异株引发的境外输入关联本土局部聚集性疫情。在这一
  • ”7.-“自从时间交易获批后,我现在是吃香喝辣,潇洒得不行啊~”小华在电话里得意地说。-“送他返厂吧,记忆没法拷贝了,他可能得重新认识你。
  • 老刘的内科没白听,现在我都可以给我自己看病了,不亏是我的男神。之后我就在哪吃干果,我就自言自语的说要是有点小蛋糕那种软软的东西就好啦,之后我的小鬼宝贝就直接给了
  • 昨天财联社有一个宁德时代和恩捷股份的新闻,结果导致直接跌的好惨[微笑]感觉巨头引领小今天感冒在家里查了前天那个铝电子的公司,ip是亚利桑那州,网址的单位kw都是
  • 否則,如果總是為了特定的目的才想要奉獻、付出,就很容易陷入等待、期望之中,心裡老是想:「我付出這麼多,而上司從未考慮提高我的待遇和陞遷!1、威信是管理者的第一要
  • 排屋189㎡和叠排164㎡样...中风,是目前全球领先的死亡原因,医学上称为卒中。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些人并不会和城市平民争清北/985/211。
  • 该公司认为,加密经济是下一个新兴市场,加密货币将成为元宇宙的主要支付方式。该公司认为,加密经济是下一个新兴市场,加密货币将成为元宇宙的主要支付方式。
  • ♡ ིྀ  关于深圳线下代理篇 九宫格都放不下的代理美图 专业摄影师全程摄影录像 随手拍都是高颜值 碧缇福的经销商平均年龄22岁 我们每个都是行走的素材库
  • 但愿此后去做一个安稳成熟的大人,为了生自己的和自己生的也要一直坚强乐观下去 #曲音静子[超话]#jz[爱你]#曲音静子# 村上春树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