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他是西方近代古典哲学的最高峰,他偶然读到休谟的书,大受震动。他发现他讲了 20 年的知识,而所谓“知识“居 然本身就是一个漏洞,就是一个疑窦,就是 一个根本性的疑问,这才促使康德开始思考 “知识”究竟是什么,我们人类的认知是怎样建构的。

他当然得从休谟提出的基本疑点开始。那就是什么是“空间”,什么是“时间”。因为休谟曾经论证,在经验上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无法明晰化,它只不过是事物连续发生的一个背景表象。那么康德因此追问,什么叫“时间”和“空间”,什么叫“因果联系”,什么叫“全称判断”,它从哪里来,由此提出“先验论”。

要讲康德,我们必须先讲三组词汇或者三组概念。第一,经验。请注意哲学上的“经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经验”这个词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经验”是指我们在实物活动中的知识积累,“经验”原意不是这个意思,是指我们用感知获得对象,或者用感官获得对象要素,叫“经验”。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第二个概念,先验。“先生”的“先”,“经验”的“验”。什么叫“先验”?经验以先就被规定的东西叫“先验”,也就是在你经验还没有发生以前,已经规定了你的经验模式和经验系统的那个东西叫“先验”。第三个词,叫超验,也就是超乎于经验之外的那些追究,我先把这三个概念说清楚。
 

那么休谟如果证明经验不能达成从特称判断到全称判断的导出,经验中没有因果联系的直接要素,归纳法不成立。那么康德当然就要讨论,那么我们的“经验”是什么?我们联系经验的后面的那个作用力来自何方?我们的全称判断,因果判断,所有这些东西也就是知识基础构架的东西,在经验以外的什么地方?他提出先验,在你经验以先就被主观规定给死了,它开始做系统推动。大家要注意,他当年没有我们今天的信息量。我们的视觉只不过是感光,我们把光感成明亮,是一种先验规定。我们把波长错觉为颜色,是一种在我们张开眼睛以前就被规定死了的视觉模型。 

其实我就在讲先验规定性,我只是没有用那个词而已,要知道当年的康德没有这个信息量,他居然推导出我们的感知是有先验规定性的。就是在你经验发生以前,一个规定经验的格律或者规定经验方式的平台早已塑成。然后他提出,他说时间和空间,只不过是先验直观形式。请注意“形式”这个词,我一旦用这个词,大家立即要回到古希腊运用这个词的那个概念上去。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不是客观存在,我们无从讨论。康德说,我只知道我的经验如果要发生它必须有一个平台。这是我的语言,我不用康德本身的话,因为说起来太拗口,为了大家现在有助于理解我改成现代语言。 

那么我的感觉和经验本身要发生,必须有一个载体,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的先验直观形式。他接着讲,他说所谓“因果联系”,所谓“全称判断”,它来自于先验的范畴规定。大家注意“范畴”这个词,“范畴”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用语中跟“范围”没有区别,可是它在哲学上是一个专用词,最早探讨“范畴”亚里士多德就探讨,到康德进一步探讨。康德说,我们的“全称判断”和“因果联系”是在“先验范畴”上建构的。我举个例子,他分了四组 12 项范畴,我不一项项展开,我只举一个例子。比如我说小布什必然是美国总统,你听了一定觉得有问题。可是我如果说 2+2 必然等于 4,你听了没有问题。世界上没有“二”这个东西。“二”是一个纯抽象符号。可为什么我说 2+2等于4,2×2 等于 4,你没有疑问呢?这个纯逻辑的范畴,就是必然、偶然、或然,这个在你先天逻辑模型中建构的经验以先给定的规定带出来的结果。所以你一听小布什必然是美国总统,你就会觉得有问题。 

问题在哪?在你的先验范畴中不能接受。2+2 等于 4 世界上没有,可在你的先验范畴中它成立。康德接着推导,说你的逻辑形式和你的逻辑规定来自哪里,仍然来自先验规定。他把这个超经验层面的逻辑规定,另取一组概念,叫“先验逻辑形式”。我刚才讲“时间”、“空间”、“经验”,叫先验直观形式,你在逻辑上能够整理的所有的东西,包括因果联系等等,它是先验逻辑形式。换句话说,是在经验以先就给定的感知规定性。他说经验只提供现象信息,并不提供现象信息背后的联系,因此我们感知的“世界”永远是现象界,我们所说的“存在”永远是感知中的现象体系。他说那么客观的物体物本身在哪里,在彼岸。他取一个词叫“物自体”,也叫“自在之物”。他说那个我们感知够不着的客观世界本身不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以内。这就是著名的“彼岸说”。现象、现象界和物自体被划分开来,不可知论的证明达成。我前面讲过,西方文化界的主流思想是不可知论,大家想想,康德的证明是不是对人类“知识是什么”的最有效证明? 

你的“知识”是什么?不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外部世界只给你提供了一些凌乱的信息,怎样整顿这个信息,却是你的主观规定性本身在你接受信息的经验之先,就被规定了。这就是我前面讲感知不是为求真而设定,而是为求存而设定。你的先验是被什么东西赋予的,是被生存进化过程中维护生存的适应性要求塑定的。是不是这样呢?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可是在古典哲学时期,它是需要用缜密的逻辑推导一层一层去证明的。而且康德接着提出了一个更麻烦的问题,他说我们人类总有一种把自己的智慧或者理性调动到极致的倾向。但是一旦你把自己的智慧或者理性调动到极致,你在思维倾向上就总是追求达成一个绝对的、不可分割的、无限的、永恒的理念。大家想想,康德这个说法是非常成立的我们一般人一定会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古希腊人认为,在这个世界假象后面,一定有一个稳定的不可分割的永恒存在的真存。比如我们今天科学时代,在牛顿时代人们不自觉的就会认为万有引力定律是绝对的,是无限的,是涵盖一切的。到今天相对论时代,我们会认为爱因斯坦的学说及其宇宙论是绝对的,是包容一切的。 

我们人们总是在把自己的理性和智慧调动到极致的时候,追求达成一个圆满的、绝对的、无限的理念。可康德讲,我们的经验永远是有限的,你的经验根本不在无限中展开,无限跟经验没有任何关系。请想想,你看到的都是具体的对象,你能看到无限的宇宙吗?你看到的是具体的人,具体的桌子,具体的星星,具体的太阳,你所看见的都是有限存在者。经验只在有限范围内展开,知性只在有限过程中运行,可调动理性达极致追求的却是无限和绝对。一切经验和感知只在相对系统中运行,却总是在最高理念和最高理性的调动上追求无限。这构成理性运用的重大弊端。他说人类因此一旦进入这种高度调动理性的状态,立即就会发生二律背反。所谓“二律背反”,就是不能兼容的矛盾结论一概成立,结果最终导致根本知识的混乱。可见康德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人类的感知、经验极其狭义逻辑都是有弊端或者有局限的。而且人类把自己的理性调动到越高的程度,这个弊端和局限就展现得越为明确。康德通过对休谟问题的反思,由此建立先验论认识系统,使人类第一次明确知道我们所说的“知识”究竟是什么。 

我提醒大家听懂我这一段话,你仔细想想你的“知识”是什么,你所谓的“知识”绝不是外物的单纯反映。请想想休谟的那些论证,你所说的知识是外部信息和你主观给定的感知规定性,或叫先验规定格律组合出来的一个系统。是不是这样呢?这个问题直到康德先验论证明完毕,人类才第一次知道人类的“知识”是什么,“知识架构”是什么。我讲到这里,请大家听明白,如果你没有感知系统、思想系统、逻辑系统的调动和训练,你接受的不叫“知识”,只叫“信息”。如果你拿一个有漏洞的先验感知系统或逻辑系统整理信息,它会出现什么局面可想而知。而人类的高端感知部分不在人类显性感知的表层,它只是一种潜能,需要后天调动其储备能力加以训练,由此构成信息处理系统达成的先验整理模型,谓之“知识”。因此大家在这里一定要把“信息”和“知识”分开。我顺便纠正一个大家经常说错的话,人们说知识是无穷尽的,而我们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粟。庄子有一个表述,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他的意思是说我的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听起来这个话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错了。请记住,知识是有限的,它是随着你的先验感知能度而建构的。而感知能力是一个逐步发生的东西,感知结构和感知能力发展到哪一个程度,知识才到哪一个程度。请千万不要把信息的“无涯”和知识的“无涯”搞混,而且信息是不是“无涯”,是不是无限,也是需要追溯的。什么叫“信息”?信息是存在,是一,万物分化产生的边缘依存效应,也就是如果万物不分化就没有信息,宇宙的弱化展开过程就是分化过程,分化过程就是信息生发过程。

如果宇宙的演化是在一个有限区间内实现,那么信息总量也一定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信息海洋中,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种处理这个信息,即使他不能处理这个有限信息量的全部,他处理的知识量一定是被他的感知能力或信息能力所给定的。因此不但知识是有限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因此说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我们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粟,这说法不对。庄子说“以有涯随无涯”也不对。理解“知识”是什么,理解“知识”和“信息”的关系,理解“现象界”和“物自体”的分离,理解“客体”和“对象”的概念区别。在逻辑上是我们建立知识的基础问题。

康德;把亲眼见过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判断。佛陀;你们都是妄想分别,只有知道了亲眼见过是错觉,知道了理性分析是戏论,才有可能做出有意义的“判断”。

【我大使:他们想看笑话,盼望中国“切尔诺贝利时刻”到来】
#我大使称有人盼望中国切尔诺贝利时刻到来#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5月9日消息,近期法媒密集关注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其中不乏质疑、批评之声,甚至对中方防控措施冷嘲热讽,形成法国主流媒体的“主流声音”。也有部分法国专家就此提出不同意见,但难以抵达公众之听;旅法华侨华人面对不同信息,也看法莫衷一是,疑虑颇多。《欧洲时报》特就此采访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请卢大使解读新疫情形势下的中国官方抗疫立场与方略。采访全文发表如下。

一、《欧洲时报》: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中国政府采取的防控方针是由它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政府认为它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您对此有何解读?

卢大使:事实和数据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选择。我们注意到,一些法国专业人士对此表示理解。巴斯德研究所流行病学专家阿尔诺·丰塔内(Arnaud Fontanet)接受法媒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均重症病床数量比法国少2倍……如果病毒蔓延,医疗系统可能很快面临饱和。必须最大限度降低人员流动,限制病毒传播风险。”

中国人口是法国的20倍,如果按法国的比例发生确诊和死亡病例,一定会酿成不可想象的灾难。即便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一些法媒和学者仍在鼓动中国放弃“动态清零”。假如中国政府听从他们的建议,当中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激增时,同一批人恐怕就会转而指责中国政府不负责任、草菅人命。因为在这些人眼中,无论中国政府怎么做都是错的。他们关心的不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中国人民的福祉和自由,而是想看中国的笑话,等着盼望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早日到来。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那些成天盼望中国失败、崩溃的人注定会失望。

二、《欧洲时报》:一些法媒声称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因是中国没有着力开展疫苗接种运动,疫苗覆盖率低、防护效果差。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卢大使:传播此类论调的人,有的是不了解情况,也有人是故意散布假消息。我注意到,有法媒称“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仅60%接种疫苗”。这个数据似是而非。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统计,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到4月底已达到2亿270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151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01%和81.49%,此外,中国全程接种疫苗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8%,而法国的比例是80%左右。中国民众接种加强针也已完成7亿5672.3万人,比例约为53%,与法国55%的水平差不多。所谓中国疫苗接种率低、落入“清零”陷阱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作为主流媒体,确保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基本职业道德,不应该捕风捉影、张口就来。

有关中国疫苗防护效果差的谬论,更是不值一驳的陈词滥调。接种1或2剂灭活疫苗的防护率确实低于信使RNA疫苗。但接种加强针后,两种疫苗防护效果几乎持平。香港大学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结果证实,灭活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重症病例有效率与信使RNA疫苗均达到97%。众所周知,任何疫苗的防护效果都不可能达到100%。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等一众高官先后感染病毒,一些欧洲国家政要、王室成员也未能幸免。相信他们都全程接种了信使RNA疫苗,甚至可能接种了加强针,但依然抵挡不住病毒来袭。事实证明,不能盲目迷信信使RNA疫苗的防护效果,接种后依然要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基本防护措施。

还有媒体称中国没有信使RNA疫苗。其实早在去年5月,中国沃森生物公司研发的信使RNA疫苗就在墨西哥开展了三期临床试验。只不过因为辉瑞、莫德纳疫苗已经占领市场,商业前景不看好,最终未能投放市场。这与赛诺菲公司研发疫苗进度不如辉瑞和莫德纳而最终放弃的情况类似。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积极推进疫苗研发,灭活疫苗、信使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并成功实现临床试验全覆盖,稳居全球先进行列。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有三款专门针对奥密克戎变种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三、《欧洲时报》:一些法媒一边批评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一边赞扬台湾地区防疫效果,并将台称为“民主国家”。您对此有何评论?

卢大使:只要对近期台湾地区疫情形势稍加关注,就知道台防疫表现并不好。4月28日以来,台湾地区确诊病例连续多日新增破万,其中5月3日单日新增超2.3万人,医疗系统开始不堪重负。面对愈演愈烈的疫情,台湾当局选择全面“躺平”。据台湾卫生主管部门预测,疫情将在5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预估日增超过20万,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台湾2300万人口中预计最终感染人数会达到350万至500万。得益于“动态清零”措施,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单日新增病例连续多日明显下降,目前每天只有几百例,疫情传播“拐点”已经出现。两相对比,台湾和上海到底哪个防疫效果更好,自有公论。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法媒在报道疫情时“夹带私货”,将台湾与日本、新西兰等并列称为“国家”。相信这样说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无心之举,但也有一些人是故意为之。目的是企图通过不断重复这样的“口误”,来逐步篡改国际舆论有关台湾的叙事,让本国民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台湾是一个“国家”的错误观念,将来一旦中国政府被迫采取行动制止“台独”、统一祖国时,他们好裹挟民众谴责中国“侵略”。台湾不是国家,而是中国的一个省。这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确认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包括法国在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坚持的立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常识,主流报纸的记者和撰稿人作为知识分子不会不知道。个别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文字表述上搬弄是非,就是为了怂恿民进党当局在谋求“台独”的道路上铤而走险、触碰红线。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因为“台独”就意味战争。如果未来台海真的生战生乱,所有明里暗里聒噪“台独”言论之人都要为此负责。我们奉劝法国朋友在表述台湾问题时采取更为严谨的态度。试想如果中国媒体在报道中将科西嘉与其他国家并列,称为“国家”,法国人肯定会不高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当法国人将台湾称作“国家”时,是不是应该考虑中国人的感受呢?中国赞赏并相信法国政府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同时希望它教育本国公民尊重和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四、《欧洲时报》:法媒近期非常关注中国“动态清零”可能会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您对此有何回应?

卢大使:世界经济重现低迷不是中国造成的。西方国家普遍的通货膨胀去年底就出现了,而当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全方位、无底线的制裁更加剧了这一局面。在过去两年疫情期间,正是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保证了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正常,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去年经济增长8.1%,进出口贸易增长21.4%,就是明证。而近期中国一些地方疫情反弹,导致临时关闭工厂、局部停运码头,恰恰是因为个别地方“动态清零”政策执行得不好,麻痹大意了。而中国政府当前采取严格防控措施,也是为了尽快恢复国内生产生活秩序,为缓解世界经济危机提供助力。要论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美国是最应受指责的。去年下半年,美国疫情高位运行,一度每天确诊病例上百万,导致码头工人、卡车司机大批出现“病假潮”“离职潮”,港口滞压货轮成百上千,直接酿成全球供应链紊乱的严重后果。如果那些批评中国的人真的关心全球供应链,怎么听不到他们对美国有任何抱怨和批评?再者,当华为公司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切断芯片供应时,当上千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实体被美国列入黑名单断供时,法媒为何不谴责这种公然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行为?华为公司的5G设备已由法国官方权威机构检测证明是安全产品,为什么不能同其他欧洲公司享有同样市场待遇?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应采取“双重标准”,更不应不问是非,不讲道理,盲目跟从美国脚步。

五、《欧洲时报》:近日,一家法媒在社论中将中国部分城市采取的封控措施称作“中国古拉格”。在您看来,发表此类言论用意何在?

卢大使:显然这家媒体是在借防疫问题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为了抑制病毒传播,各国都相应采取了封控措施。如法国曾先后实施过三轮封控措施,尤其是2020年3月至5月的第一轮封控十分严格。如果将中国的封控措施称作“古拉格”,法国的封控又该被称作什么呢?在法国主流媒体和公共舆论空间,有些人一提到中国就表露出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甚至仇恨。事实上,中、法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既没有地缘政治矛盾,也互不构成安全威胁。“井水不犯河水”,本应相安无事。那些成天想着诋毁、教训中国的人应该扪心自问:他们这么做有什么必要?他们到底是站在法国立场,还是美国立场上说话?当你无端指责中国时,不要忘了,一根手指指向中国的同时,还有三根手指指向自己。

母亲的爱,接近神爱,既懂得灵性自我觉悟的科学,又懂物质世俗的常识和待人之道,并能悦人悦己的生命状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好妈妈绝不是为孩子牺牲一切的妈妈,她不会为孩子失去自我,反而会通过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不断完善自我。
她一定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有正面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更有悦人益人的能力。她懂得悦纳自己,滋养他人。
如果成为完美妈妈的期待更多的是让自己处于焦虑之中,那不如放下这个期待,给孩子一个真实但不完美的妈妈。
接纳自己的全部,将能量用于建设性地成长上,而不是在自责和懊悔中消耗自己。
快乐、爱都是一种能力,能对他人的痛苦和诉求有同理心,同时也能感知幸福的女人是美丽的,是好妈妈的榜样。
母亲并不完美,同时可以在接纳自己和觉悟自己的过程中,逐渐臻达完美。
祝福所有的妈妈,母亲节快乐!一直快乐! #母亲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福森氧负氧离子壁材高度符合市场对健康越来越高的整体需求,针对学校、医院、火车站等人群聚集场所,提供精准的"负氧离子空气净化"解决方案,在提升
  • 你在某一方面能够满足他的虚荣心,你们的爱情就能够继续下去,若你是个很平庸的人,即便你们身体上有接触,狮子座也不会挂怀,毕竟每个人都有感情上的需要,无非是玩玩而已
  • 虽然只是dy的一个@,但我怕你的内心不被发现,所以依旧笨拙又真诚地说“我在”#教育局确认河南女教师上网课后去世#在前几个月,其他平台就有各种“爆破课堂”的行为。
  • 观世音菩萨,他还没有成道前和我们是一样来着,因为他不怕这苦难去修行而觉悟了,是有情的众生里边的一个觉悟者。总而言之,这个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示现
  • 还有在挽回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男友是怎么样绝情又是怎么样对我冷淡,其实这些都不是你主要考虑的范围,因为爱意是可以重新点燃的,没听过死灰复燃这句话吗? 人和人相处
  • #赵露思[超话]# / #赵露思且试天下# 小星球带着宣传来了这是一个正经的宣传博,请各位可露丽仔细阅读1⃣️护卫队一群已满员,为了方便很多的可露丽加入现在已经
  • 据了解,深圳将进一步加大5G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质量,支持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参与制定5G领域国际标准,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
  • 公开课看得还可以,有在好好做笔记,完成了西方美术史,领导力,陈果开了个头,但觉得领导力没啥用……这个月组会完成的还可以,再接再厉生活上熬夜太多太多,饭吃的也不好
  • 在这个炙热的季节里,愿你不虚度光阴,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在重重人影与声浪之上高举我的手,比任何一个因他们深深惊异又深深安慰的夜,都要更期待他们再一次因为这
  • 10.慌张忙乱马马虎虎但不影响我的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11.好多话想说,好多话没说,好多话不能说12.我抛了一枚硬币,如果摔碎了今天就不吃晚饭13.好好等,会晚些
  • [拳头][拳头][拳头][心][心][心]2022.11.30距离考研还有24天 无悔我心 永远只做我想做的女孩#一苹同学考研日常#Six3⃣️“十一月再见啦
  • 一个最应该像孩子的人,却沦为英雄主义男权文化的牺牲品,有赤子之智但无赤子之心,人性的弱点由于没有智识的控制更加放大,意识sha人啊……小芳何尝不是受害者?最让我
  • “当了志愿者才知道,平时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多辛苦。线下,队员们以文明劝导的形式引导广大居民自觉遵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等;线上,队员们“进圈入群”广泛进入业主群
  • 当两只大熊猫乘坐专机抵达芬兰时,芬兰人民早早在停机坪边上竖起了巨大的牌板,上面用中芬两国语言写着“欢迎熊猫宝宝——金宝宝华豹来芬兰”。 当两只大熊猫乘坐专机抵达
  • 越来越黏妈妈了,每天早上出门越来越骗不到他了,以前婆婆过来他没反应,以前婆婆说妈妈去倒垃圾他也信,以前我穿衣服穿衣服他还没察觉……现在说什么都不信了,今天早上我
  • 阿甘本用“弃置”一词,来形容“神圣人”在一个共同体中的地位——作为至高例外(诸神、主权者)的背面,“神圣人”同样是同时在法律之内和之外,只是它所面对的,则是彻底
  • “我们挥洒汗水,收获欢乐,展示了沙滩体育的风采,我们赢得了荣誉,加深了友谊,与其说这是一座竞技体育乐园,不如说这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很多市民游
  • #石家庄疫情# VS#广州疫情# 今天看到一段特有意思的话,简短的概括为:大家眼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才配做什么样的事儿[允悲]~石家庄全面放开被全网抨击,广州则
  • “烘培、巧克力在美的表达上更浓烈,也更艺术化,”她回忆道,“去法国前,我把食物当作是实践理想的‘捷径’如今却成为了归宿。”在米其林“九星名厨”Alain Duc
  • 呼吸道传播,大家都知道了。 -你稳定的内核不知不觉地让你自己提升了一层又一层,不再为3D表现所牵动的时候,突然抬首,SP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