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烟台的“两岁”答卷】

8月31日是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挂牌两周年的日子。

两年前,这块29.99平方公里的热土,再次获得国家青睐,成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试验田”。

两年来,这块“试验田”种了什么,收成如何?

种下了成方连片的制度创新“苗圃”——实现由制度创新向制度集成创新转变,100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其中1个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7项参评国家级改革试点经验,8项获评全国典型案例,1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收获了活力迸发的自由贸易“红利”——新增市场主体1.5万多家,累计入驻企业2.8万家,以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3的实际外资和2/5的外贸进出口。

仅两年,烟台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便连点成线、系统集成,“良种”已被播撒到全国多地,“新苗”已遍植在脚下沃土,区域投资贸易更加自由便利,优势产业更加特色鲜明,新业态新模式更加活跃壮大。

这里有足够的引力吸附来更多资源,这里有足够的空间承载起每份梦想。

投资呈现“快”与“新”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烟台自贸片区牢记使命,矢志创新,大力推进集成改革、制度探索,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案例和改革品牌。

“以前听说这里办事效率高,现在感受到了!”6月3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工程部门负责人郭昱彤,上午递交申请材料,下午就拿到全部许可证。

“上午8点多,我们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申请,9点多就接到通知完成审批,下午一上班退税款即到账。”万华化学集团办税人员林卫国记忆深刻,那笔3.58亿元的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款,刷新全省单笔退税记录。

这样的“超速”故事,每天都在自贸烟台上演。

“不破法规破常规。”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发挥与烟台开发区一体化推进、一盘棋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流程再造从局部探索走向系统集成。

“企业开办系统”高度便利——在全国首推远程帮办代办服务,在全省首设自贸区企业服务专区,88%可比审批事项达到全国最快水平,企业注册全流程只需2小时。

“项目建设系统”高度集成——在全国率先推出“四书合一、三一审批”机制,审批时间压缩75%;在全国首创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从拿地到开工最快6小时。

“办税系统”高度智慧——在全省率先打造10分钟自助办税圈,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改革,出口退税最快1.3小时办结。

制度创新,带来行政审批的高效率,也铺就企业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两款世界领先原创生物新药先后获批上市,其背后离不开“优先审评审批”政策的助跑。

去年,德迈与艾德康两家生物科技公司牵手合作,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源于“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的实施。

“无形”的制度,带给了企业“有形”的实惠。不完全因为制度的因素,却少不了考虑这些因素,烟台自贸片区的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华润化学材料落地,韩国SK化工新材料进驻,经海渔业来了……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5万多家,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00多家、外贸企业1600多家。

贸易便利“进”与“出”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既是自贸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也是自贸区对接国际的重要举措。

烟台开发区工委管委指明,要抢抓叠加机遇,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加大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业态培育力度,推动自贸区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按照“导航图”,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发挥叠加中韩(烟台)产业园、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联动海关、港口、机场、高速等优势,瞄准贸易便利“进”与“出”,做起“破圈”“融圈”文章,既打通了国际元素进来渠道,也降低了辖区企业出去成本,推动区域国际贸易升级。

有这样两个“一进一出”例子,体现企业进出口的省、省、省。

“进”的制度创新,提高中韩FTA享惠率。斗山工程机械和乐金电子部品(烟台)公司主要自韩国采购原材料,由于船舶朝发夕至,部分货物抵港申报时无法取得韩国原产地证书,需逐票办理税款担保手续。烟台海关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简化逐票担保手续,使两家企业享惠率提升了20%,年节省税收成本800多万元。

“出”的卡口改造,大幅提升通关效率。根据企业诉求和业务需求,对烟台综合保税区西区卡口软硬件进行改造升级,由场站放行模式转为卡口放行模式,进一步优化流程,不需查验的车辆到卡即放,效率提升30多倍,年为企业省下物流成本400多万元。

打好单张“牌”,更要打好“联动牌”。一批“首字号”制度的集成联动,让这里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联动“国家战略”,在全国首创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保税展销体验中心+孵化直播基地+保税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已集聚20多家进出口贸易知名电商企业。即将投用的“自贸烟台跨境购”OTO体验中心,让市民在家门口买到全球“好货”。今年上半年,区域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0多亿元。

联动“交通网络”,在全国率先开展“两步申报”改革试点,落地全国首票空运、全省首票海运业务现场通关新模式,企业人员仅填写9项报关数据后“秒提货”。

联动“区关港铁”,推动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建设,混兑业务拓展至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大类,预计今年1-7月进出口净增加105亿元以上、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6.8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货物贸易新业态,培育服务贸易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入驻高潜力企业250多家,新增进出口200多亿元。同时,加快全球保税维修中心建设,推动企业从“全球制造”向“全球服务”延伸;推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进一步崛起对外开放新高地。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贸易便利新举措新制度,烟台自贸片区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8.1%,外贸进出口总量占山东自贸试验区的43.6%。

开放合作“跨国”与“跨洲”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牢记以开放促改革的使命,不断延伸触角,探索开展“跨国”与“跨洲”合作,形成开放发展新局面。

“非常高兴能享受到这么高效、周到的审批服务,让我们坚定了扎根发展的信心。”日前,烟台际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韩籍投资人朴多原,通过网上不见面审批,不出国门拿到烟台企业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

这得益于烟台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的“跨国审批”模式。目前,全区通过该模式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余个,涵盖日本、韩国、匈牙利等国家。

作为距离日韩最近的自贸试验区之一,烟台自贸片区强化与日韩合作,围绕“跨国”二字,创造性打出系列“组合拳”。

跨国研发——针对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在进境研发测试车辆上的诉求,烟台海关创新监管模式,破解车辆进境“每种车型不应超过2辆、6个月内必须复运出境”的限制,帮助企业检测研发能力大幅提升。

跨国孵化——相继落户全省首家韩资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国家级中韩科创孵化平台、全省首家韩商独资人力资源机构等一批“首”字项目,实现中韩产业、技术、人才的对接联动。

跨国制造——引入全国首座8K超高清产业研究院,全球首发120英寸8K超高清电视。下线丰田系国内首台电动压缩机,项目最终将达到百万台以上的年产能。

两年间,全区共新落户日韩资项目近200个、同比增长2倍,成为全国日韩资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地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烟台自贸片区借力国家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跨洲”合作,拥抱世界。

当前,烟台港口已开通至日韩、东南亚乃至欧美、非洲的班轮航线,与世界上150多个港口通航和贸易往来。“齐鲁号”欧亚班列先后开通5条线路,构建起烟台连通欧洲、中亚和东盟及亚太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抢抓RCEP签署机遇,烟台自贸片区正在规划建设RCEP经贸合作先行先试合作示范基地和谋划打造RCEP特色合作示范窗口,力争成为RCEP经贸合作的试验场和主阵地。

统筹联动“陆”与“海”

7月6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自贸试验区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烟台自贸片区提报的“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位列其中,成为全省唯一获评的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贡献了“烟台方案”。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聚焦差异化探索、特色化发展,坚持陆海统筹,以制度创新推动经略海洋、带动产业革新,八角湾风起潮涌。

海洋生物产业以海洋原良种培育为基础,已经构建出从一粒“鱼卵”,到一条“鱼”,延伸至一条“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生态圈”的海洋种业体系。

——水产新品种有产权保护。在全国成立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探索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有效激发新品种源头创新。

——苗种繁育有技术支撑。依托区内5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持续攻关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形成覆盖鱼、虾、贝、参、藻的繁育技术体系。

——种业资源有引进渠道。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构建了全国首个三文鱼全产业链“引进中转+陆海接力”新模式。

——设备购置有资本支持。针对海洋牧场平台投入高、风险大,力促资本下海,推行“确权+保险+信贷”模式,破解融资难题,已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3.9亿元。

做好“海洋文章”,海工装备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领域。烟台自贸片区全力开展海工领域差异化探索,在全国掀起一场“海工+牧场”“海工+文旅”的新业态浪潮。

“海工+牧场”让传统渔业走向现代。今年5月,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经海001号网箱下水交付,这是首批交付使用的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未来将布局100套深远海养殖设施,全部达产后年产鱼类10万吨,总产值超百亿元。目前,在烟台自贸片区示范引领下,烟台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17处,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超过500亿元。

“海工+文旅”打造烟台文旅新地标。烟台自贸片区依托中集集团半潜式多功能生活平台,打造“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发展艺术酒店、高端网红餐饮、水上运动等业态,将成为拉动全域旅游的强力引擎。

两年走过,一系列“首”字制度在这里诞生、推广,一系列创新制度在这里连点成线、系统集成,烟台自贸片区已经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面向未来,这里正在构思更加系统的跨区联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方案,烟台自贸片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摸索、在创新中前进。

在自贸烟台,不输起点,共赢未来。

(记者:姜乾)

【天津:科技创新,未来重点在哪里?】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创新发展,始终是天津发力的重点。市领导近期先后到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调研,就加大科技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培育做强产业链等听取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

图片

在位于滨海高新区的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领导再次强调,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信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同在这一周,《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两万六千多字,全面描绘未来五年天津科技创新蓝图。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科技创新给予空前重视,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

对于天津来说,科技创新更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命运。天津资源禀赋决定,未来要靠实体经济、靠制造业立市。制造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或者科技创新活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便难以实现,未来新的城市竞争力便难以形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目标便会难以企及。

《规划》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天津找准自身定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津报观察”选取三个角度,带您一窥天津“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力方向和重要抓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天津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把技术创新“图纸”转化为现实的工业制成品,是天津的优势。在京津产业协作中,天津作为“成果转化基地”的特点,近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强实业,做强工业,是天津发力方向。

国家赋予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也使得天津必须在工业制造方面发挥优势,锻造长板,打造若干优势产业。《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强调“以用立业”。用一句天津经常说的话讲,即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比如,《规划》提出,天津着力推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8个大类。如果对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天津重点构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除不属于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其他领域是存在广泛对应关系的。制造业重点发展哪些方面,科技创新就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产业的发展,说到底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规划》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科技创新成果,如果只是束之高阁,那便是巨大的浪费。《规划》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成果转化产业化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流动等。

这些努力,正是要尽可能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天津实体经济发展。可以说,务实、求效是天津推进科技创新的鲜明特点。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天津强调“以用立业”,不代表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重视。相反,随着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卡脖子”问题凸显,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天津也一再强调,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在围绕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规划》指出,强化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布局,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支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优势领域、优势团队,自主布局基础研究。围绕本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需求,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源动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尤其需要发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引擎带动作用。实践表明,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高科技人才的引力场,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的策源地,也是新兴产业的摇篮。

《规划》强调,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源头和底层理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重大创新平台“筑巢引凤”作用,聚集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图片
(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吸引全球优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来这里共同工作。)

目前,天津正在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平台。积极争取创建合成生物、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手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创建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

《规划》中,关于筹划已久的重头戏——海河实验室,发展方向更加清晰:“高标准筹建海河实验室,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河实验室,并根据国家实验室布局情况和实际工作进行推动。”

根据《规划》,筹建中的海河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等5个重点领域,可以说集结了天津科技创新的优势,也与天津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高度一致。

天津对建设海河实验室一直很重视。今年6月,市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实验室筹备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和建设方案,全力推动实验室建设。会上,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都作了发言。

——积极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天津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三地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资源,在区域分工协作的大系统中去谋划。

《规划》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具体包括积极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共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共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承接北京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在本市应用转化。推动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等。

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具体包括与北京市、河北省技术转移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高水平成果来津转化,推动技术要素跨区域融通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带动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攻关。

《规划》也强调,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推动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沿线各区形成布局合理、要素密集、环境卓越、活力强劲的科技创新发展带,加快高校和科技园等重要节点的创新发展,建设京津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东丽、津南、北辰、静海等区打造京津微创新中心。深化“通武廊”科技合作。推动北京、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联动发展。

《规划》中明确的我市“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辰京津医药谷。

《规划》也明确,天津“十四五”要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创新标志区,包括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氢能小镇、中医药谷、先进计算大数据创新集聚区、智慧城市国家级标杆区、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区、设计之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创新标志区,也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空间。

整体来看,“十四五”天津科技创新将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围绕天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有针对性地推动基础应用研究,强调开放协同,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来源:津云·津报观察工作室

【天津:科技创新,未来重点在哪里? 】

围绕天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有针对性地推动基础应用研究。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创新发展,始终是天津发力的重点。市领导近期先后到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调研,就加大科技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培育做强产业链等听取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

在位于滨海高新区的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领导再次强调,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信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同在这一周,《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两万六千多字,全面描绘未来五年天津科技创新蓝图。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科技创新给予空前重视,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

对于天津来说,科技创新更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命运。天津资源禀赋决定,未来要靠实体经济、靠制造业立市。制造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或者科技创新活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便难以实现,未来新的城市竞争力便难以形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目标便会难以企及。

《规划》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天津找准自身定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津报观察”选取三个角度,带您一窥天津“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力方向和重要抓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天津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把技术创新“图纸”转化为现实的工业制成品,是天津的优势。在京津产业协作中,天津作为“成果转化基地”的特点,近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强实业,做强工业,是天津发力方向。

国家赋予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也使得天津必须在工业制造方面发挥优势,锻造长板,打造若干优势产业。《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强调“以用立业”。用一句天津经常说的话讲,即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比如,《规划》提出,天津着力推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8个大类。如果对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天津重点构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除不属于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其他领域是存在广泛对应关系的。制造业重点发展哪些方面,科技创新就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产业的发展,说到底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规划》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科技创新成果,如果只是束之高阁,那便是巨大的浪费。《规划》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成果转化产业化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流动等。

这些努力,正是要尽可能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天津实体经济发展。可以说,务实、求效是天津推进科技创新的鲜明特点。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天津强调“以用立业”,不代表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重视。相反,随着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卡脖子”问题凸显,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天津也一再强调,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在围绕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规划》指出,强化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布局,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支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优势领域、优势团队,自主布局基础研究。围绕本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需求,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源动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尤其需要发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引擎带动作用。实践表明,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高科技人才的引力场,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的策源地,也是新兴产业的摇篮。

《规划》强调,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源头和底层理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重大创新平台“筑巢引凤”作用,聚集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吸引全球优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来这里共同工作。)

目前,天津正在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平台。积极争取创建合成生物、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手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创建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

《规划》中,关于筹划已久的重头戏——海河实验室,发展方向更加清晰:“高标准筹建海河实验室,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河实验室,并根据国家实验室布局情况和实际工作进行推动。”

根据《规划》,筹建中的海河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等5个重点领域,可以说集结了天津科技创新的优势,也与天津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高度一致。

天津对建设海河实验室一直很重视。今年6月,市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实验室筹备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和建设方案,全力推动实验室建设。会上,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都作了发言。

——积极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天津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三地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资源,在区域分工协作的大系统中去谋划。

《规划》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具体包括积极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共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共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承接北京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在本市应用转化。推动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等。

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具体包括与北京市、河北省技术转移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高水平成果来津转化,推动技术要素跨区域融通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带动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攻关。

《规划》也强调,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推动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沿线各区形成布局合理、要素密集、环境卓越、活力强劲的科技创新发展带,加快高校和科技园等重要节点的创新发展,建设京津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东丽、津南、北辰、静海等区打造京津微创新中心。深化“通武廊”科技合作。推动北京、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联动发展。

《规划》中明确的我市“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辰京津医药谷。

《规划》也明确,天津“十四五”要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创新标志区,包括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氢能小镇、中医药谷、先进计算大数据创新集聚区、智慧城市国家级标杆区、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区、设计之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创新标志区,也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空间。

整体来看,“十四五”天津科技创新将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围绕天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有针对性地推动基础应用研究,强调开放协同,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
  • 每月1号15号25号,小班制VIP教学制,开课提前预约报名 、毕业考取国家劳动部化妆师高级证书 联系:函老师13910998110❥❥ 今天帮朋友去拍摄了一些
  • 月宫成了流放地,最流行的说法是嫦娥因偷食夫君后羿从西王母处寻来的不死之药,飞入月宫,化为仙子。月宫成了流放地,最流行的说法是嫦娥因偷食夫君后羿从西王母处寻来的不
  • 给自己做个小本子,今天的步骤真的是一言难尽,太难了……2.西西睡觉后,安安心心的洗了个澡,敷个面膜,真舒服……3.看了25分钟,没有被打断,很高效……◦•✿ 小
  • #仄黎[超话]#一些文案+刀子嘿嘿[爱你]《半夜停尸房》by仄黎“我会永远留在这里的,她在这里 我就哪都不去”“嘘,不要说,她希望我能继续往下走,我却希望万事如
  • 但是没放照,嘿嘿嘿#记录生活# 中秋故事 去哪都要吃吃吃记录记录 不然又得忘了#美食# ⭐️琼乡阁海南私房菜味道也就一般 也不知道是不是琼菜可能没吃他们家的特
  • 上一段也已经分析,你是辛金命,生在春季寅月,木太旺,所以八字木旺金弱,此造为辛金命生在寅月木旺正财财旺之地,辛金不得时令身弱,只能靠坐下丑土及时辰戊土印星生辛金
  • #霖六的之路# 2022.03.29 【一】深海计划 ①vb打咔xcx:✓ ②vb打咔友:✓ ③外交换piao:✓ ④马克星球:10 ⑤红淘:✓ 【二】红绳 ①
  • 人们欣赏秀的清雅,秀的明晰,秀的丰彩,秀的亮美;秀的手法因技术而高明,因清纯而实在。秀是时代的宠儿,在无限的秀丽中美化了生活,增强了见识;但用秀超越底线实际,就
  • #每日宜善[超话]##阳光信用# 不要艳羡别人的精彩,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任何精彩和成功的背后,都沉淀着酸楚,融解了心血。万万没想到,这才是今天娱乐圈里,最值得
  • 你问,经过是谁的心跳声 ——林俊杰《醉赤壁》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雨中灯市欲眠,原已萧萧数年。#任嘉伦
  • 晚上就要看沈总被“分手”了[伤心]… “恋人之间才会说分手,而我和你,什么也不是…”[委屈]这句话比哪句扎心啊… 舒晴不仅是沈总见过最残忍的女人,而且也是有史以
  • 悲伤归悲伤,失望归失望,但这个节点,有些国家比谁都希望中国乱,在接下来的漫天声讨里,一定不乏某些势力疯狂带节奏和夸大事实,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点独立思考能力,
  • 老婆终于得意地大笑起来:“录下来了,录下来了,想弄一个饱嗝做铃音,还真是难啊!” 回家的路上,我问妻子:“都是同样价格的鸡,你为何不买那只羽毛漂亮的芦花公鸡,
  • 我不知道别人的父亲是什么样子,我与父亲的交流不多,他从来没有唠叨过我,但从小他又给我灌输了各种公平正义正直善良的思想;他不高大威猛,但至今我觉得他仍是我超越不了
  • #极乐迪斯科##discoelysium#痛苦了好几天,最后对着“总有一天我会回到你身边”哭了好久,然后看开了。我第一个支持,现在的人都被某短视频APP里带跑偏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这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微纪录片《不可思议的大自然》(目前已更新2集)全部的拍摄,录音,解说,文案,音乐等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目前历时半年多,拍摄了几万个素材七月
  • 据韩国网友称,前几个月就有相关爆料出来,但因为太荒谬了,一看就很假,所以没有发酵起来,如今不知道为啥突然又引起热议,韩网友也纷纷称好多人都欺负这对夫妻,为啥要
  • 搞笑的是,每天雅虎出门,两只野猫就跟着他走,雅虎回来他们也就回来了。小的来了,自己不吃直接把碗让出去,现在好了,小野猫直接住在雅虎窝里了。